播放地址

雌雄大盗1967国语

动作片美国1967

主演:沃伦·比蒂  费·唐纳薇  迈克尔·波拉德  吉恩·哈克曼  埃斯特尔·帕森斯  吉恩·怀尔德  

导演:阿瑟·佩恩

 剧照

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2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3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4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5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6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3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4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5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6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7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8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19雌雄大盗1967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28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美国历史上著名雌雄大盗邦妮•派克和克莱德•巴罗的真实经历拍摄。
  1930年大萧条中,邦妮•派克(費•唐娜薇 Faye Dunaway 饰)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西小镇的母亲家中看到克莱德•巴罗(沃伦•比蒂 Warren Beatty)正在偷自己母亲的汽车。克莱德对 邦妮一见钟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抢劫入狱,并当着她的面抢劫了镇上的小超市。二人从此结伴浪迹天涯,以打劫为生,转战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奥克拉荷马州,并拉上了负责修车的莫斯(迈克尔•波拉德 Michael J. Pollard 饰)和克莱德的哥哥巴克•巴罗(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饰)及其妻布兰奇(埃斯特尔•帕森斯 Estelle Parsons 饰)结成巴罗帮,名噪一时。
  本片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八项提名,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埃斯特尔•帕森斯)和最佳摄影奖。

 长篇影评

 1 ) 《邦妮与克莱德》:缺失的男根

《邦妮和克莱德》作为新好莱坞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他在影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暴力的艺术化渲染,对传统强盗类型片的颠覆性阐释都充满了时代精神。而影片中对性别意象的解读也是全新的,在这一点上甚至有着更激进的先锋意义。
  
  克莱德作为一个性无能的形象出现,这是之前传统类型片所未曾有过的内涵。一个简单的象征解释是“他没有象传统强盗片中匪徒因为过剩的里比多所导致的滥杀无辜,喻意着的是社会的性无能。”这种解释无疑太过简单化和模式化了,克莱德性无能恰恰在此显示出其复杂的多样性——它和邦妮女性位置的变化、和社会大他者的凝视纠结在一起,随着雌雄大盗神话的破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社会秩序的无能,更潜在的是女性的革命意义。

  在此我们要重新理解男根的象征意义。男根在根本意义上是空洞的——不仅在于它始终压抑着阉割的恐惧,而且在于它永远不可能完全弥补“前阉割”的空洞。克莱德的性无能直接的反映了这一点——在没有性能力这一意义上,他是被符号阉割的。所以在邦妮问的时候,他主动拿出了枪——他用枪来补偿自己缺失的男根。在这里更具象征意义的是邦妮的位置,她主动去触碰那把枪,完全没有吃惊反而用戏谑的口吻质疑克莱德使用枪的勇气,“你真的会用这把枪吗?”等同于一个相同的问题:“你确实有那个家伙,但你不是照样性无能吗?”恰恰在这个时刻,克莱德作为男权中心主义的最小距离瓦解了——男根被解释为阉割的能指,这是男根倒错的逻辑,克莱德之后为证实自己勇气而去抢劫的尝试必然是无用的——力量的展示成为了对基本性无能的证实。

  之后影片引入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倒置:邦妮和克莱德发生了争吵,邦妮毫不留情的指出了克莱德性无能的事实,克莱德无言以对转身离开,邦妮赶紧上前去安慰。这不是和我们的生活尝试恰恰相反吗?太多的时候是女性在男权的压迫下崩溃,而男权转而用一个伪善的面孔将其重新符号化。而在电影了,克莱德在面对邦妮时只能是软弱的姿态,主客体的逆转重新定义了两性——女性不再是被阉割的男性,相反,男性不正是有阳具的女人吗?阳具的出项仅仅是重复了一个对理想化器官的想象性认同。更直接的说,在这一刻,邦妮成为了克莱德的男根,在这里是拉康的那个著名判断:“女性并不存在。”女性没有男根,所以也不存在阉割焦虑,女性应该是男权社会的“并非全部”。

  如果电影对性的解读就停留在这一时刻,停留在“邦妮作为克莱德不可能的欲望客体”这一结论,影片无疑是女性色彩强烈的,但却少了更深的批判力量。《邦妮和克莱德》的深刻在于,它继续叙述了男根的重塑——正是它恢复了能力,“加倍”解释了阉割的空洞。电影后段,邦妮为两人写了一首诗并在报纸上发表了,看到报纸上的诗,克莱德激动地对邦妮说:“你让我在历史上留名。”他的性能力在这一刻恢复了——这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征兆点,克莱德在此时实现了从想象性认同向符号性认同的转化。它不仅仅是在追求“更像自己”,而且是追求“在他者眼里的自己”。主体的欲望是大他者的欲望,此刻他超越了阉割恐惧的性无能,恰恰在于他和符号秩序的妥协——当我在我之外看我时,我一定是强有力的形象。

  因此从这一刻开始,影片就不能再简单的理解为邦妮克莱德和腐朽社会的对立,超越的死亡驱力和大他者的二元对立。真正的对立变成了邦妮与克莱德之间的对立——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颠覆,邦妮就不能局限在两性的符号关系之中,而是要成为这个二元对立的基础,成为抵制符号化的剩余。换句话说,邦妮不仅要成为克莱德的男根,更要成为父权中心的符号秩序的不可能的男根,从而揭露符号秩序的基本对抗和矛盾。

  克莱德和符号秩序的妥协同时是“一无所能”(他是性无能的,他什么也做不到)和“无所不能”(社会可以强制的压抑一切违越)的契合。《邦妮和克莱德》在这里揭示了男根的最终定义——“男根”终究是“先验能指”,主体/大他者把自己的严重局限体验为构成性力量。在电影的结尾,邦妮和克莱德在乱枪中同归于尽,这当然不是社会暴力的胜利,而要理解为一种革命的胜利——邦妮和克莱德的对立以双方的毁灭告终,一场革命唯一合法化的道路是否定性质的,它是一种与过去包括自己决裂的意志。

 2 ) 牛逼

You've heard the story of Jesse James /
Of how he lived and died /
If you're still in need /
Of something to read /
Here's 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 /
Now Bonnie and Clyde are the Barrow gang /
I'm sure you all have read /
How they rob and steal /
And those who squeal /
Are usually found dyin' or dead. /
They call them cold-hearted killers /
They say they are heartless and mean /
But I say this with pride /
That I once knew Clyde /
When he was honest and upright and clean. /
But the laws fooled around /
Kept takin' him down /
And lockin' him up in a cell /
Till he said to me: "I'll never be free /
So I'll meet a few of them in Hell." /
If a policeman is killed in Dallas /
And they have no clue to guide /
If they can't find a fiend /
They just wipe their slate clean /
And hang it on Bonnie and Clyde /
If they try to act like citizens /
And rent them a nice little flat /
About the third night /
They're invited to fight /
By a sub-guns' rat-a-tat-tat. /
Some day, they'll go down together /
They'll bury them side by side /
To a few, it'll be grief /
To the law, a relief /
But it's death for Bonnie and Clyde.

 3 ) 向体制宣战的Bonnie 和Clyde

看完《邦妮和克莱德》不由地想到《天生杀人狂》,忍不住要做一个小小地比较。同为六大经典公路片,两部片子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极其的相似。都是以一对甜蜜地情侣为主体,愤然反抗他们认为需要反抗的东西。但,在疯狂杀戮的表象下,他们反抗的对象是有差异的。《天生杀人狂》中的情侣Mickey Knox和Mallory Knox杀的是不符合他们道德判断的人,而Bonnie 和Clyde则是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他们认为十恶不赦的体制。 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Clyde在偷窃Bonnie母亲汽车的时候被Bonnie发现,Clyde没有慌张反而轻松地跟Bonnie交谈,可以讲Clyde是最先起身反抗制度的人,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坐牢的经历。一番交谈Clyde使早已埋在Bonnie体内反抗的种子萌芽,为了证明Clyde不是一个夸夸其谈却没有行动的孬种,Bonnie测试了Clyde,结果没有让Bonnie失望,她发现Clyde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汉子。他们开始了人生疯狂的旅途,直至生命的结束。 一个敢起身反抗体制的男人,偏偏又是一个性无能,在一番与体制的殊死搏斗中,又戏剧性地恢复了性能力,可见万恶的资本主义体制让男人阳痿,只有叫嚣、反抗它才能成为一个威而刚天下的纯爷们儿。 在途中,Bonnie 与Clyde露宿在一个无人的屋子,早晨他们出门时发现了几个人,他们快速提枪,但发现是一场误会,了解缘由后,Clyde愤怒地向银行竖立的不许赎回的牌子开枪,而被银行没收房子的可怜人也接过Clyde的枪狠狠地朝原本是自己的房子开了几枪!所以我们讲Bonnie 和Clyde的存在是有他们的原因的,他们只是两个豁出去的平凡人。向往与崇拜他们的人,或许没有他们的勇气豁出去向他们一样干,但却在心里默默地给他们供起了牌位!这虽然是一部强盗片,但是导演阿瑟•佩恩却用了幽默的对话,诙谐的调子构建了这部电影的主体,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像Bonnie 和Clyde一样憎恶这个体制的人,而丝毫没有厌恶这对甜蜜情侣的想法。 事实上,在片中这对让人羡慕的情侣,他们的每一次开枪伤人基本上都是迫于无奈,Clyde略有得意地说:“我是抢银行的。”不假,第一次由于银行破产,他没抢到钱,但是他想的不是钱,而是怎样像女朋友交代,于是他的那句“你自己跟我女朋友说”的台词让观众捧腹。多么可爱的Clyde。再后来的又一次银行抢劫中,他问一个人,“这钱是你自己的吗?”,“是你的,你就自己留着。”毕竟,这对儿善良的抢劫犯,只是像体制开火,而不是平民老百姓。 在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中,昆汀给情侣杀人狂安排的结局是逃逸,甚至还生了几个孩子。而在《邦妮和克莱德》中,Clyde和Bonnie却被打成了筛子。我想《天生杀人狂》的情侣最后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不管他们有多么疯狂的杀人,但针对的还是个人,而《邦妮和克莱德》却是整个体制,与体制抗争的人,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伟大的Bonnie与Clyde!

 4 ) 被美化的雌雄大盗:滤镜下不可饶恕的恶

越狱、杀人、打劫平民——但美国人爱他们,这就是邦尼和克莱尔传奇的吊诡之处。
在这个国家,“银行大盗”不仅是明星,而且是英雄,甚至在抢劫时有人向他们索要签名;
在他们伏法与乱枪之下后,有“狂热粉丝”想花7500美金,从克莱德父亲那购买他的遗体;
邦尼的坟墓更是围满了公祭的鲜花,仿佛那里装的是糖果,而不是死亡;
“他们年轻,相爱,也是杀人犯。”《雌雄大盗》更是以颂歌般的升格镜头,将这对劫匪情侣捧上神坛。
……
然而,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差别,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雌雄大盗”背后真实的故事,不仅与美国人的意淫相去甚远,甚至有些龌龊与不堪。


在美国FBI的官网上,“邦妮和克莱德”一案被访问了无数次。案情简介是这样开头的:

1934年5月23日,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克莱德·巴罗(Clyde Barrow),臭名昭著的德州杀人犯,以及他那个爱抽雪茄的快枪手女友——邦妮·帕克(Bonnie Parker),今天在德州骑警的伏击中遭到射杀——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戏剧化、最跌宕的伏击行动之一。

图为吉布斯兰154号高速公路附近的伏击地点

当天早些时候,由德州前游骑兵队长Frank Hamer率领的队伍,在一条小路上埋伏,屏息静待那辆从远处开来的福特V8。9点15分,目标从远方驶来,以每小时85英里的时速冲进了这个精心罗织的死亡陷阱。

Hamer认出了那辆车,司机正是通缉犯克莱德。六枝自动步枪一起向车厢扫射,枪声之大,Hamer说他的耳朵在几个小时之后还是聋的。

车身上布满弹孔。

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六名骑兵一共发出了167枚子弹。几乎未经抵抗,这对“危险的美国情人”当场死于乱枪之下。

克莱德的夹克同样布满弹孔。

据法医统计,约莫107发子弹射入了两人的身体。即使邦妮从未被判死罪,她的身体还是被50余发子弹打成了筛子。

总指挥官Hamer事后对媒体说:“我讨厌对一个女人下手,尤其是她坐着的时候。但在那种情况下,不是她死,即是我亡。”

Hamer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若干年后,他会以一个复仇的、萎缩的警察形象出现在大众银幕上,也没想到,伏法在自己手下的邦尼和克莱德,倒是成了美国人的偶像。

邦妮和克莱德的遗体

从平民到劫匪

时间倒回至1930年代初。彼时,“美利坚的精神大厦”轰然倒塌,翻开中西部的地方志,大量的笔墨用在了记录这场空前的大饥荒上。

“找不到工作的1500万美国人成了流民,还不上钱的农民成了银行的佃农。俄克拉荷马大批农民破产逃荒,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蒲公英和野草根。而贫富间却有着非常壮观的差距,衣着体面的富人依旧开着漂亮的轿车。”

和其他达拉斯贫民窟的孩子一样,克莱德也共享着那个时期差不多的贫困。在加入海军的申请被拒之后,他便和哥哥一起,干起了抢劫、偷车的勾当。

17岁那年,克莱德因未返还租车而第一次被警方逮捕。

1930年一月,克莱德在朋友的家庭聚会中遇到了正在制作热巧克力的邦尼。

当时邦尼19岁,父亲去世后,一家人迫于贫穷,搬到了素有“魔鬼的后院”之称的西达拉斯贫民窟,而辍学后的生活就是一份没有出路的端盘子工作。

几乎是在一瞬间,邦尼就爱上了克莱德的孩子气。“他穿着西服和开车的样子让我着迷,尽管我知道那很可能是偷来的。”很快,她就适应了克莱德的“生活方式”。

不久后,尽管家人极力阻止,但邦尼还是加入了巴罗邦的犯罪狂欢。图为1933年,邦妮和克莱德拥吻的照片。

1932年出狱后,克莱德和邦尼招募了几名同伙,开始了打劫生涯,其中包括了他的哥哥巴克,以及嫂子布兰奇。

这一年4月,克莱德与同伙在德州Hillsboro打劫一间小店时闹出了人命。

不过,这并非他第一次杀人。在Eastham 监狱服刑期间,他不仅要忍受狱警的虐待,还要忍受一个犯人的鸡奸,一气之下,克莱德用铅管敲碎了他的头骨。

Eastham 监狱农场的守卫正在监视高温下劳作的囚犯。

两年后,刑满释放的克莱德因前科累累,经常受到警察的盘查。克莱德对母亲说:“他们不会让我自由的。我要和他们一起下地狱。”

而面对巴罗邦的成员,他则强调:“犯罪的最终目的不是发财,而是要为自己待过的 Eastham 监狱带来变革。

事实证明,克莱德确实履行了“诺言”,1934年1月,他走上了劫狱的道路,释放了四名犯人并说服他们加入了巴罗邦。图为巴罗邦男性成员合照。

从通缉犯到美国偶像

从1932年起,巴罗帮就开始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

两年间,他们沿着美国中西部的洲际公路,撕出了一条血路。当他们最终在Bienville教区附近被捕时,已有13名被害者遇难,其中包括9名警察和4名无辜平民。这足以让巴罗邦与同时期的“漂亮男孩”弗洛伊德、“全民公敌”约翰·迪林格和“娃娃脸”纳尔逊齐名,在美国“犯罪名人堂”里争得一席。

1934年,克莱德的犯罪记录,包括谋杀、抢劫等数项指控。底下是一则警告:“此人极其危险,逮捕他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

彼时,美国警察并无权跨州执法,巴罗邦游击战式的跨州作案,让各州警方都很头疼。

而美国大众却似乎被他们罗宾汉式的冒险深深迷住。新闻出版社喜欢称他们为“亡命路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面容姣好的无名之辈,在银行不为人所喜之时,对其进行了抢劫。”

在一篇专栏文章里,作者认为“他们年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邦尼作为一名女性角色,“她的存在让他们‘成为不可替代的个体’之愿望显得无比真挚。”

1933年,邦尼开玩笑地用枪指着克莱德。后来,这张照片在报章中多次出现,成了二人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1934年的复活节,克莱德一行又在德州一个小镇枪杀了两名公路警察,这时,民意才开始转向,认为他们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

五天之后,60岁的警察坎贝尔成了巴罗邦的最后一件牺牲品。此时,德州及联邦警察发动大批人力,誓言死活不论,务必要将他们全都问罪。

在1933年的一次围捕中,受了重伤的巴克和布兰琪被警方逮捕,克莱德、邦妮则再次逃脱。

1934年的春天,巴罗邦的好运气用尽了。

几周后,为了争取儿子能够从宽处理,梅斯文(巴罗邦成员)的父亲配合警方,将邦妮和克莱德引到了那条僻静的小路上。

每隔一段时间,一伙人会回到其中一人的家乡探望亲人,这一点正成了警方设置埋伏的启发性线索。

其余几名巴罗邦成员分别在各州逃窜,后来悉数落网并接受审判。


在邦妮和克莱德被射杀以后,警方留在原地,等待验尸官的到来。前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疯狂地涌入车中收集“纪念品”。

有人想割下克莱德的耳朵,有人想割下他的手指,有人带走了邦妮满是血迹的裙子一角,有人收集了一捆她的头发。

当验尸官韦德来到现场时,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搜刮来的“纪念品”,从金属子弹外壳,到车窗抖落的银色玻璃碎片。

邦尼的尸体被人群围堵

人群围着车子搜索纪念品,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二人的死讯传开后的12个小时内,小镇的人口从2000人激增到了12000人,人们纷纷从不同的州、市赶来,想要一睹一代大盗的遗容,当地酒吧的啤酒价格因此而涨了一倍。

邦尼的母亲也前来认尸,之后,她坐在一张椅子上流泪。

几天后举行的葬礼也是热闹空前。

粗略估计,约莫有两万人前来参加邦妮的葬礼。许多人送来了鲜花,包括“漂亮男孩”弗洛伊德和“社会公敌”约翰·迪林杰。其中最大的一束来自达拉斯的报童,因为死讯使得报纸的销量飙升。

很快,邦尼的坟墓成了一个香喷喷的化妆盒,仿佛里面装的是糖果,而不是死亡。

邦妮的葬礼,送行队伍规模巨大。因为人太多,葬礼附近甚至支起了卖爆米花和糖果的小摊。

克莱德的葬礼

克莱德的葬礼同样引来近万人围观,有人甚至想用7500美金从克莱德的父亲那里购买他的遗体。

就连开枪射杀他们的骑警,事后也想要一点“纪念品”。Hamer和他的同事们收藏了福特车上找到的枪支,以及克莱德用来迷惑警方的5个假牌照,另外,还带走了邦妮放在车里的衣服,以及克莱德的萨克斯。

邦妮的家人要求警方归还这些物件时遭到了拒绝。后来,这些东西都被当作纪念品高价拍卖掉。

4名德州骑警和车上搜到的物件合影,包括三支冲锋枪、六支自动手枪、一支左轮手枪、两支弹射猎枪和充足的弹药,以及一些假牌照、地图、杂志和一件大衣。

劫匪死了,留下一地自由的错觉

在几个月内,亡命之徒约翰·迪林格和“娃娃脸”尼尔森也迎来了相似的结局。

对于大多数犯罪分子来说,死亡就是故事的结尾。然而,射在邦妮和克莱德身上的107发子弹,却持续地发挥作用,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想象力。

“逃亡之车”福特V8后来多次出现在大银幕上,成为“侠盗猎车”的重要元素。

关于邦尼和克莱德的案件研究、生平报道此起彼伏,两人的“传奇事迹”逐渐成了歌曲、书籍和百老汇音乐剧的主题。

这种狂热一路高歌猛进,并在60年代达到高潮。

1967年,电影《雌雄大盗》横空出世,旋即成了新旧好莱坞的分水岭,不仅收获了可观的票房,还斩获了两座奥斯卡小金人。而作为角色原型的邦尼和克莱德,也从恶棍、逃犯,一跃成为了荧幕偶像。

《雌雄大盗》剧照。片中的经典台词“我们是抢银行的”,长久以来为影迷津津乐道。

在电影中,邦妮与克莱德来到一个农户家中,农户面有戚色说:“银行打劫了我的家。”二人回到车中,沉思了一会儿,面带兴奋,做出了抢劫银行的决定。

婴儿潮一代马上被这种“反政府的英雄”俘获,在“依然失败的经济体系”面前,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向往起“邦妮与克莱德式”的野性、流浪和垮塌——这种叛乱精神,与60年代的反文化大潮不谋而合。

1932年,邦妮叼着雪茄,手持M1918勃朗宁手枪,站在偷来的福特汽车前,妩媚又颇具杀伤力。这张在巴罗邦藏身处发现的照片,因为邦尼“颇有个性”的人设而在当时广为流传。

“人们正合力设计一种情感的新的出口。”达拉斯的历史学家John Neal Phillips这样解释近乎泛滥的“邦妮和克莱德现象”。

就像他批判的那样,“自由”被误用的后果很快便初见端倪。人们声称“人是自己的主宰”,购买枪支是为了“给人民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能力”,购买毒品是因为“人民有权决定什么东西可以进入身体和血液”。

一时间,到处都是自由错觉的碎片。

滤镜之外,最真实的犯罪与逃亡

“在公众惯用的滤镜下,他们的故事似乎比泰坦尼克更触动人心。但我不认为那是解释事情的最好方式。”PDNB画廊的馆长Burt Finger认为。

事实上,滤镜和现实之间的差别,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相去甚远。

长期盘踞在报章头条的“雌雄大盗”

1968年11月,琼斯W.D.(巴罗邦成员之一)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否定了媒体对其团伙在30年代的作案描述,也不承认银行大盗的身份。

“我与克莱德和邦妮一起的时候,他喜欢打劫菜市场,加油站或饲料商店。我们为何要抢劫银行呢?那时西南部的银行里的钱寥寥无几。”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他们进行的都是极小数额的抢劫,有时是五美元,有时是十美元。从便利店到加油站,一次次打劫着在大干旱中苦苦挣扎的劳动者。同时期的劫匪,约翰·迪林格甚至不屑地认为,巴罗邦“只会偷孩子们的牛奶钱”。

1933年4月,克莱德手持一把机关枪,坐在抢来的福特车前。随着更多“持枪照”的曝光,人们对“银行大盗”的形象深信不疑,而克莱德自始至终都是个眼高手低、顾此失彼的小镇男孩,作案手法被认为是拙劣的。

至于公众塑造的“劫富济贫的银行大盗”——他们的确试图将1500美元从波提奥的中央国民银行中抢出来,然而,有目击者称,他们冒了险,最后只带走了1.75美元。

而美国记者Guinn更断言,大多数大萧条时期的银行抢劫案,都是在受贿职员或当地警察的协助下进行的。事实上,无论是邦妮和克莱德,还是约翰·迪林格,都很少能在其中获益。

另外,他们的生活也不如传闻中那般荣光四射。

一伙人的日子,几乎是一天喝掉一箱啤酒,在麻醉中彻夜地玩纸牌,没钱了就去打劫。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们甚至不敢到任何餐馆去吃饭,每日只能吃罐头里冰冷的猪肉和豆子,在偷来的车子后座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晚。

巴罗邦在逃亡前,曾在一所破房子里短暂逗留。

遭到过巴罗邦绑架的警官博伊德,曾经和两人度过了真实的一天。当他们越过肯萨斯州界时,博伊德被释放。他问邦妮是否有什么话想带给公众和媒体。

“是的。”邦尼回答:“告诉他们我从来不抽雪茄。”

1933年,逃亡中的邦妮和克莱德窝在树林里清洁枪支。


也许就像美国记者 Jeff Guinn 在他的新书中所说的那样,人们对于邦妮和克莱德的狂热,以及他们的故事被不断传颂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满足了经济大萧条下,人们反抗政府、反抗富人的幻想,以及对某种惊心动魄的爱情的向往。

就像《雌雄大盗》的宣传语:“他们年轻,相爱,也是杀人凶手。”

“只要梦魇一般的经济危机仍然上演,来自达拉斯的银行劫匪,邦尼和克莱德就会继续存在。”

邦妮和克莱德

在他们被射杀的小镇吉布斯兰,这种“存在”似乎更为具体。直至今天,这里的人们仍定期举行着“伏击周年纪念”,并有专人经营着一家“伏击博物馆”。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这个小镇的经济来源。镇长帕特·瓦特说:“对我们来说,生存来源就是木材,石油以及邦妮和克莱德。”

 5 ) 世界包围了我们:枪声如雨

邦妮与克劳德


将有一个陌生人的梦来替我们记下
刹那星斗般的弹孔,还有
林林总总被偷汽车的型号、爱的
汽缸数量――我们最终的速度。

前进,在一家家非法进入的房子里
我们是法外之徒,黑油漏出,中午
我听见水壶在厨房爆炸了。

它流出夏天的银河,火花
擦过,轮子卷起北美荒野一条条
无人收拾的公路――枪,抵着你咽喉。

斑鸠、惊起、斑卓琴伴舞,
邦妮与克劳德在我们的黑衬衣下
兀自跳他们阿拉巴马月光之舞。
死之舞――当我们年轻,我戴着单面眼镜

贴你耳边说:“一起过一种
疯狂的生活吧?”将有一个陌生人的梦
来替我们记下,当我们年轻
那时,世界包围了我们:枪声如雨,

我们不打算逃走。

              2002.8.1.

 6 ) 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邦妮和克莱德”

有图版://www.toutiao.com/i6498920256436699661/

电影《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1967)的原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对鸳鸯大盗。除了开启“新好莱坞”的《雌雄大盗》,他们的故事被数次改编,还有很多犯罪电影、黑色电影里有他们的影子。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鸳鸯大盗,他们的故事远比电影精彩。

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一度繁荣的商业呈停滞状态,失业率猛增。有些银行利用高利贷盘剥百姓,到处可见因付不起房租而流落街头的人。现实中的邦妮和克莱德就成长于这样的环境。

他们自幼家境贫困,邦妮·派克出身于砖瓦匠家庭,年仅十六岁就嫁人。克莱德·巴洛是加油工的儿子,为了生存,他从小就干些偷鸡摸狗的营当。

克莱德和几个伙伴组成了“巴洛帮”,专门从事抢劫盗窃活动。一天,他在一位朋友的家里见到了邦妮,当时邦妮正在厨房制作热巧克力。

邦妮身材娇小,肤色白皙,头发金红,就连伏击他们的警官都曾在书中称赞她的美貌。而且她成绩很好,热爱文学,喜欢写诗。

就这样,19岁的邦妮和21岁的克莱德相遇了。

2

1930年的夏天,克莱德因盗窃罪被抓,判处两年徒刑,后又因越狱加刑十二年。但因克莱德家人的不停请愿,两年后,克莱德被假释出狱。这两年间,邦妮为了探监方便,来到克莱德服刑的城市做女招待。

出狱后,克莱德很快又和他的老同伙搅在一起。不同的时,他们的每次行动,邦妮都坐在他们中间。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冒险,更是爱情。

克莱德的第一次谋杀发生在一家杂货店,抢劫过程中,手枪走火打死了店主。不久后,克莱德和同伙雷蒙在俄克拉荷马和警方交火,杀死了一名警官。雷蒙被抓,进了监狱农场。自此之后,只剩下邦妮和克莱德一起闯荡天涯。

抢劫店铺的钱太少,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银行。1932年11月29日,邦妮走进一家密苏里州迦太基城的银行,神色自若地向银行职员说要开一个账户,就在职员向她介绍的当口,她将这家银行的布局仔细看了一遍。第二天,克莱德走入这家银行,悄无声息地掏出一把手枪,对准了出纳员,让他把抽屉里的钱都拿出来。一名警卫看到了克莱德的举动,立刻朝他开了一枪,但没有打中。克莱德意识到处境不妙,抓起柜台上的钱就逃了出来。第一次抢银行收获不多,总共才80多美元。

第二次更可笑,克莱德手里晃着枪,大喊大叫冲进了一家银行,企图吓退人任何一个敢于上前的警卫。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空空如也的柜台,上面铺着厚厚一层灰。和电影描绘的如出一辙。事实上,大萧条期间有8000多家银行倒闭。

到了1933年,一个叫威廉·丹尼尔的小伙儿加入巴洛帮,他们抢店铺,抢银行,还抢了一个军火库,弄到了一批手枪、半自动机枪、汽油弹和一只勃郎宁自动步枪。

此时,巴洛帮身上已背负了数条人命。他们能够如此长久逍遥法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自愿庇护他们。这些人有的是因经济萧条而破产的,有的是看到别人因贫穷受苦而感到不满的。

3

这一年,克莱德的哥哥巴克,被假释回家了。巴克被关押期间,也曾越狱逃出来过,在那期间认识了布兰奇。布兰奇和巴克结婚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个逃犯。在她的劝说下,巴克同意回到监狱继续服刑。两兄弟数年不见,分外激动。他们在密苏里州的卓普林找了一处房子,打算度过一个平和的假期。这个地方离他们的家达拉斯较远,他们相信警察不会找过来。

但他们太放肆了,饮酒作乐,彻夜喧嚣,邻居报了警。开始警方以为他们只是私酒贩子,监视后才发现他们符合巴洛帮的描述。

4月13日,警方对巴洛帮发动突袭,但他们太过乐观,只派出了五个人。结果两人被打死,巴洛帮成功逃窜。

警方在房子里找到邦妮新拍的一些胶卷,原来巴洛帮挺潮,爱拍爱秀,正是这些照片令巴洛帮声名鹊起。有一张邦妮右手持枪嘴里叼烟的照片,被各大报纸大肆渲染,邦妮被描述为一个爱抽雪茄的女土匪。然而邦妮这对个定位相当不满,这只雪茄只是她借来摆pose而已。后来他们在逃亡途中绑架了一个警官,邦妮还特意告诉他自己不抽雪茄,让他向记者澄清。

邦妮仍保留着写诗的习惯,在茫茫逃亡途中,或许爱情和诗歌是她唯一的消遣。她的诗“Story of Suicide Sal”也登上了报纸。警方还找到了巴克的假释证明和巴克夫妇的结婚证,这对夫妇也上了黑名单。

4

接下来的三个月,巴洛帮在德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游荡,劫车、抢银行、绑架。有时甚至劫持警官或者劫案受害者,带他们兜兜风聊聊天,然后在很远的地方将他们放下来,还常常给他们钱以便返回。然而媒体渲染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冷酷残忍,嗜血杀人。自照片流传开来,名声大噪之后,他们越来越难找到安全的落脚点,许多时候不得不在野外扎营,在溪流中洗澡,挤在狭小的车内睡觉。颠沛流离的生活令他们脾气暴躁,争吵不断。

一次,他们开车时跌下深坑,邦妮的右腿被起火的汽油严重烧伤,直到死时,她的腿伤都没有痊愈。

巴洛帮受到警察和赏金猎人的跟踪追击,很快分崩离析,巴克被捕死去,布兰奇和威廉也被抓。邦妮和克莱德开始了不断的逃亡。途中,他们返回过达拉斯,最后一次探望了家人。邦妮告诉母亲“如果有那么一天……将我和克莱德葬在一起”。他们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5

他们投靠曾经帮助过的一位朋友,朋友的父亲却向警方告密。于是就和电影《雌雄大盗》的结尾一样,警方对他们进行了伏击。

1934年5月23日,警方以朋友的父亲为诱饵,引诱克莱德停下车和他说话。就在此时,枪声大作,邦妮和克莱德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什么就被打成了筛子。而枪声如此密集激烈,参与伏击的警察们在事后几小时内耳朵都听不见声音。

在他们的福特车里,警察发现了一个萨克斯、三支勃郎宁自动步枪、锯短的长枪、一把点32自动手枪、一把点45左轮手枪和大约3000发子弹。此外,还有一大堆依利诺斯、依阿华、密苏里、德克萨斯以及印第安娜、俄亥俄等州的车牌。这辆车后来被用于展览,25美分参观一次。

他们的福特汽车中了一百多发子弹,其中约50发击中了他们两人。之前克莱德还写信给亨利•福特,称赞福特公司的8缸汽车是最好的逃跑工具,可惜福特并未以此来做广告。

6

这对传奇盗匪的死亡轰动了全国。几小时内,这个人口只有2000人的小镇涌进了上万人,有人专门坐飞机前来凑热闹。通常15分一瓶的啤酒此时卖到了25美分。

据验尸官描述,当他到达时现场一团混乱,狂热的围观者试图拿走邦妮和克莱德身上所有能拿走的东西作为纪念,甚至有人打算割下克莱德的耳朵。

一如他们华丽的死亡,他们的葬礼也是热闹空前。只是邦妮的母亲并没有遵循他们的遗愿将他们葬在一起。超过两万人围观了邦妮的葬礼,拥挤得连她的家人都没法靠近墓地。许多人送来鲜花,其中最大的一束是达拉斯的报童们献上的,因为他们的死讯使报纸的销售量飙升。克莱德的葬礼上,也有数千人前来希望瞻仰一代大盗的遗容。

当时的美国社会矛盾异常激烈,邦妮和克莱德的身上被底层百姓寄托了相当的情感。他们没有称自己是英雄,但大众认为他们是,因为他们满足了经济大萧条下,人们反抗强权和富人的幻想。

但无论怎样被百姓纪念崇拜,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都背负了很多无辜人命。《雌雄大盗》上映后,就有一些受害者家属指责影片美化了罪犯的形象。不过,邦妮和克莱德的个人英雄主义倒是从未在历史中褪色,直到今天,还有人来到邦妮和克莱德墓前,给他们献花。

公众号:电影套盒(laodianyinghualang)

 短评

电影很不错,但是很反感那位只会大喊大叫长相酷似三德子的女配。

6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在阳光下相视一笑 然后被打成筛子

8分钟前
  • 玛琦
  • 推荐

这部片子在当时应该是很了不起的,居然能够站在抢匪的立场说话,很有新浪潮的风范。其实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我也觉得这部片子是相当不错的,编剧涉及的方面挺丰富的。最后他们临死前那互望一眼,觉得真是绝妙,就好像,千言万语都被这一瞬的目光吐露完,多像武侠小说啊~

11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他们想要逃跑的时候,身旁总有车,但最后却无法逃离命运;犯罪电影之所以能得人青睐,是因为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念并在观影中消解潜意识中的暴力。

1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看似充斥暴力,实则满是情欲,开场如此挑逗,结尾又无比温柔,相遇时虽活着却破败残缺,分离时已死去但完整充盈;新浪潮遇上好莱坞,充满强劲的生命力。

1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公路狂奔,游戏人间。做一切别人想做却从不敢做的。一见钟情说的大概是,我见到你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们必定是同一种人,你的脆弱你的企图心我都清楚的了解就如同我了解我自己。两个骨子里相像的人,这种相像是致命的。我爱你就是我把内心最隐秘的孤独也扒开给你看,我爱你所以天涯海角我也跟随你。

22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1934年生命终结,两人全身大约被射入150多颗子弹

24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故事就从“敢与不敢”开始了……好就好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犯罪视角。有几个场景仍是很经典。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强男弱,邦妮更加敢出位,克莱德一副肾虚的样子。

26分钟前
  • 软蛋黄
  • 推荐

沃伦比蒂和费唐娜薇男帅女靓的,衣服都那么有型,果然当抢劫犯情侣没有范儿是不行的,就算被打成筛子,死在一起那也是浪漫。当然一切是否来源于克莱德的性无能就不得而知了。。。那个分贝超大的女的是当年的最佳女配吗?瞎了。。

3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风潮的产物,除本片外,《午夜牛郎》、《毕业生》等一系列“年轻人电影”都将目标群体对准大学生观众,通过偏离主流的方式来迎合更激进的时代年轻人,试图在衰退的电影工业中找寻出路,获取巨额盈利。混杂着古怪、轻快调子的《雌雄大盗》显然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精神财富,让人想起同样机敏并忧郁的《祖与占》,而结尾由快速剪辑和慢镜头组成的高潮部分已经永久改变了电影的暴力表现方法。相较于本片,我更喜欢受此影响而诞生的后来者——《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等,或许正如伊伯特所说:“它的创新已经被不计其数的其他电影所吸收,因而很难体会这部电影在1967年有多大的原创性——正如《公民凯恩》的冲击力现在看来不如1941年那么明显,因为观众们事先已经看了太多处于它影响之下的作品了”。

3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我俩没有明天」这译名绝了。

37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这部电影至今能被讨论的唯一原因是戴迪艾伦那开创时代的剪辑,错位剪辑,似动现象,声桥的运用影响了至今每一部电影的剪辑,如果你曾一帧一帧的在剪辑台上拉片的话就会知道此言不虚。错位剪辑的佳话甚至被出成考研政治的大题,可见此君影响有多大了。

39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推荐

这就是俩二缺

42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当克莱德得意且满足地摸着枪,这个人物的秘密就完全暴露了……汽车服帽,新浪潮的美国化以及类型化。

4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情侣之一,影响后来者无数,包括邦妮的穿着打扮至今仍被无数时尚媒体和达人效仿,我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美艳动人的邦妮去抢银行,也有人愿意追随于英俊单纯的克莱德,但只有他们俩才是最适合亡命天涯的天生一对,就算没有明天。

50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路边响起阵阵厮杀,在追逼一双银行窃贼。路中把今生虚空驱散,愿给她送上风光今晚。继续去路,已断退路,浪荡也要给你,我的一切!

53分钟前
  • Aaa
  • 推荐

明明是部黑色电影,却如此迤俪柔情;明明是部爱情电影,却勃发离经叛道和随心所欲;加之男帅女靓,能不经典乎?

54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我是邦妮,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这样的个人介绍真是屌爆了。能在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能义无反顾的随着他逃命天涯,这种相似、这种惺惺相惜的爱情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还有一个译名叫《没有明天》,我喜欢:如果失去自由,我宁愿投身地狱。

59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得奥斯卡奖的女配角好像男人假扮的哟,汗。Bonnie好美,衣服很潮~

1小时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對於世界的性無能式的反抗,狂躁的只是年輕的衝動,激情耗盡就必然毀滅。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