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妖夜慌踪

恐怖片法国1997

主演:比尔·普尔曼,帕特丽夏·阿奎特,巴萨扎·盖提,罗伯特·劳吉亚,罗伯特·布莱克,加里·布塞,露西·巴特勒,迈克尔·肖姆斯·维尔斯,理查德·普赖尔,娜塔莎·格雷格逊·瓦格纳,约翰·罗斯留斯,路易斯·艾波利托,杰克·科勒尔,斯科特·科菲,阿尔·加勒特,吉奥瓦尼·瑞比西,迈克尔·麦斯,亨利·罗林斯,爱沃瑞·欧欣,杰克·南斯,戴维·伯德,吉纳·罗斯,F·威廉·帕克,盖伊·西纳,亚历山大·福克

导演:大卫·林奇

 剧照

妖夜慌踪 剧照 NO.1妖夜慌踪 剧照 NO.2妖夜慌踪 剧照 NO.3妖夜慌踪 剧照 NO.4妖夜慌踪 剧照 NO.5妖夜慌踪 剧照 NO.6妖夜慌踪 剧照 NO.13妖夜慌踪 剧照 NO.14妖夜慌踪 剧照 NO.15妖夜慌踪 剧照 NO.16妖夜慌踪 剧照 NO.17妖夜慌踪 剧照 NO.18妖夜慌踪 剧照 NO.19妖夜慌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9

详细剧情

  这被认为是大卫•林奇拍得最混乱的一部电影。爵士乐手(比尔•普尔曼 Bill Pullman 饰)和他的妻子(帕特丽夏•阿奎特 Patricia Arquette 饰)一天早上收到了一盒录影带,他们发现里面的内容竟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此,他们每天早上都会收到这样的录影带。这天,乐手发现录影带里的内容竟然是他杀死了妻子!当他冲进卧室时,发现妻子果然死在了床上。
  警察将他带走了。一晚过后,原本在监房里坐着的乐手变成一个年轻的维修工,莫明其妙的警察只好将他放了。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

 长篇影评

 1 ) 现实、梦境与记忆的交错

朋友推荐我看了大卫林奇的天才之作:妖夜荒踪(Lost Highway)。他一遍一遍的看,钦佩于导演的构思,并企图将每一个细节搞清楚,想要把现实与梦境彻底的分清,把每一个人的身份搞明白,想知道大卫林奇究竟是如何编织出这样一张复杂的网一个陷阱——等待观众在故事里面迷失方向。

看完电影的我,相信自己的脑子绝对没有能力去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也不想去彻底想明白。因为那只是一场梦,梦里充满了各种不合理性和臆想,混杂着被篡改的记忆又泄露着点点滴滴的真实。即便我们是清醒的,又何曾能清楚的区分自己的记忆中的现实和梦境呢?

当警察来调查Fred家录像带偷拍的情况时,Fred说,我不用摄像机,我按自己的方式来记忆事情。我记事情的方式,没有必要像它发生的那样。

或许这就是大卫林奇借Fred之口在告诉我们,自此我们即将开始一场现实与梦境混杂的记忆之旅。

所以当我们跟随着大卫林奇走近Fred的世界时探求事实真相时,我们是看不清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也看不到因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选择,记忆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在时间的过滤下,留下的会是什么,我们无法预测。时间的流逝加上记忆的作用,会将曾经的现实凭添上一圈美丽的光环,供我们在未来的日子细细品味其美味,而那些痛苦或不愿面对的丑恶则会流失或被埋没在记忆的最深处,又或是被意志或愿望篡改,为自己的过失给自己找借口找开脱,企求自己内心的救赎。

当Fred杀了妻子之后,在内心里拒绝这个事实,企图为自己开脱,他可以幻化为peter,他幻想着自己变成了peter从而从狱中逃脱。他可以让自己相信,是那个恶魔引诱了他让他杀人,自己被那个美艳女子引诱并中了她设计的圈套才会犯下大错,自己是无辜的无奈的。他想要回想起自己所做的一切,在追问自己如何会犯下如此大错的同时,却在记忆里删改着过去,仿佛揣着一个月光宝盒回到过去想要改变自己所做的一切,否定那个铸下大错的自己,所以现实中以吹萨克斯为职业的他甚至可以变成一个勤劳能干的却十分讨厌萨克斯乐的修车工。只是,不管意愿如何在记忆与现实中挣扎,梦境仍然如同事实一般,无可避免地走向同一个结局:他把那个女人杀了,她是妻子,也是那个他深爱的女人,让他无法自拔的女人。而或许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这个男人无法掌控自己爱的女人的绝望与失落,一种自信和自尊的丧失。无法征服女人,是他恶梦的最终根源。



如果说《Lost Highway》是男人的一个恶梦,《穆赫兰道》大概可以说是女人的一个恶梦,只是,女人的噩梦根源来自那不可企及的明星梦,因为不可企及,在梦中她会变成大明星,也会给自己没有被导演看中找一个理由,将责任怪罪于他人的计谋,她也可以在梦中诅咒,让那个没赏识她的小导演婚姻破裂,以他的不得好报来安抚自己内心的不平衡。只是任何梦,最终梦醒,眼前的还是那不愿面对却无可逃避的现实。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我们一个让自己解脱的出口,一个内心救赎的方式,也是一个实现梦想的窗口。我们会在梦中去获得一些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物质或者是情感,也会在梦中发泄自己的不满,为自己的歉疚找到释放的途径。所以,我相信,不管梦中如何的无稽不合理,其实,它仍然是来自于现实的,来自于你内心的在白天或许看不到的自己、来自于那个压抑的自我、来自于潜意识,它可能与事实一致,也可能是事实完全相反的,只是一种愿望。所以永远难以分清。所以,对于Fred的这个梦,我们又何必去区分得那么清楚现实与梦境呢?记忆中本就有真实也有篡改,梦中同样也有真实、有幻想。

    

一直对曾经看过的一个心理学试验案例印象深刻。大致是这样的,被测试者在A处入睡,然后在其熟睡时将其抬至B处,并将他弄醒,让他看到了B处完全不同于A处的景象,然后再让他入睡,在其熟睡时搬回A处,结果等他在A处醒来时,他相信他看到的B处的景象只是他梦中的景象。也就是说,他是无法辨别梦和现实的。这不是一个个例,人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在某些情况下,就是无法辨别梦与现实的。

真实会变成记忆,真实也会进入梦境,而梦境也会变成记忆,当一切远去,记忆中的旧日景象是曾经真实的存在还是梦幻呢? 当儿时的小镇景象都已经改变的如今,我想起一些小镇的布局和故事,总会怀疑那一切是真实存在过的还是只是多年前的一个梦中景。或许我可以从旧照片中找到当时小镇的样子来证明那种存在,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被文字和照片记录的过去,我们该如何确定他曾经存在过呢? 唯一的事实是——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既然无可证明它的曾经存在与否,那么就暂且相信自己的记忆吧,不管那是来自现实还是梦境,让自己愉快的就好。

但同时,不管记忆和梦境是如何的,我们都必须面对、无可避免的是现实、是我们所做的事情的后果。我们必然要为自己曾经做下的事情承担后果、担负责任。

大卫林奇必然是深喑心理学的,可以如此娴熟的将记忆、现实和梦境天衣无缝地交织在一起。作为大师级作品,影片的摄像、音乐、表演也都是极其的到位。演员的一个眼神、手的一个细微动作,音乐、灯光都仿佛是解读影片的密码。只是要想从纠结着的梦境和现实的记忆中寻找真相,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我们在这里费尽脑力解释的时候,大卫林奇一定在偷笑吧,呵呵。

 2 ) 独家解读大卫林奇《妖夜荒踪》中的惊天秘密

         
    如果不是大卫林奇的影迷,大概不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更何况这已经是十二年前的电影了。

    刚刚看了这部片子,而且是一晚连看三遍(当然,第二、第三遍是用快进看的)。惊呼——大卫林奇简直是个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鬼才。

    先不要奢望对这部影片作出评价吧,即使能把影片的整个情节梳理出来都是要绞尽脑汁的,而据说大卫林奇本人从不对他片中的故事加以解读,在他看来让读者发挥想象力去自我完善影片更是乐趣所在,这样也就造成了每个人都有答卷,但出题者却始终封闭着标准答案的情况。

    刚刚在网上看了一些对该片的剧情介绍和解读,似乎没有一个与我的答案接近,看来先不论对错,我都是真正的独家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整个影片的时空可以分解为四种时态:
    A真实发生过的事;
    B男主人公弗雷德白日凭空幻想出来的场景(并未真实发生过的事);
    C男主人公弗雷德梦中的场景:他化身为自己的年轻时代——皮特后的遭遇(大部分是梦中的幻想,并未真实发生过);
    D依旧是男主人公弗雷德梦中的场景,只不过是他恢复了自己真实身份弗雷德之后的故事(虽然仍在梦中,但属于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在梦中记忆又被唤起)。

    由于大卫林奇在影片中刻意模糊A、B、D之间的界限,因此造成了多种的解读可能,而A与C之间的差异,大卫林奇是设置并且强化了的,只不过仍有可能被误读。

    好了,接下来开始从头梳理了。

    影片开始,弗雷德在家中烦躁不已,大口抽烟——因为他非常郁闷,想杀人又下不了决心!此刻属于A时态。

   对讲门铃想了,弗雷德按下对话键后门外传来弗雷德自己的声音:“迪克罗死了”,他向外望,外面空无一人—— 此刻属于B时态,弗雷德对迪克罗充满仇恨,幻想着如果此刻迪克罗已经死掉就好了,不用自己再去冒险杀人了(这也证明了弗雷德只是个普通人,不是嗜血狂魔,这点对后面的情节非常重要)。

    晚上,弗雷德要去上班,他是一家夜总会的乐手,此刻,他的妻子热内出现了,告诉弗雷德今晚她不去看老公演奏了,而是留在家里看书,弗雷德将信将疑,与热内两人话中有话、不咸不淡地互相试探。此刻及其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场景都属于A时态。

    弗雷德演出中途打电话到家中,无人接听;深夜弗雷德回家后发现妻子已入睡,因睡着而未接电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之前的镜头显示,家中的多部电话分机是同时响起的,其中一部就在床头——可见妻子刚才并不在家。

    早晨,妻子在门口拿报纸时发现还有匿名人送来的一个纸袋,里面有盘录像带,丈夫想看看里面是什么,还一定要拉着妻子一起看,妻子平静之下略有紧张——好戏开场,妻子热内在认识丈夫前给私人俱乐部拍过A片,她并未告诉过丈夫,而且她一直和私人俱乐部的老板迪克罗偷情,此刻见到录像带这一敏感物品自然惴惴不安;同时丈夫也早已对妻子有所怀疑,因为录像带就是丈夫拍的,用来试探妻子,只不过他每次拍摄时都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会把自己先幻想成另外一个人再返过头来窥伺自己的生活。

    录像带只是拍了他们屋子的外景,妻子如释重负:“大概是什么房地产商吧?”

   晚上,妻子在梳洗,弗雷德在沉思,当晚妻子倒是去了夜总会看弗雷德,但身边还有一个她以前的朋友——安迪,弗雷德十分憎恶安迪,因为安迪就是介绍热内加入A片俱乐部的人(尽管热内从不承认那个俱乐部的存在,只是说安迪曾帮她介绍过一份普通工作)。

妻子梳洗完毕上床了,夫妻生活开始,弗雷德努力之后很沮丧、热内平静之后是淡漠——影片开始揭秘了,妻子的红杏出墙、弗雷德最终的逼上绝路,开始有了缘起。

早晨,第二盘录像带又到了,这次的内容很惊悚,拍摄者进入了屋内,走上楼梯,进入卧室,竟然拍到了床上的弗雷德夫妇!细看来:床上的女主人始终是背身,而男主人竟然——没有头!原来是两具玩偶。
当然,拍摄者还是男主人,影片之前的镜头多次表现弗雷德每次回家后的走动路线和主观视角,与录像带拍摄者如出一辙,就是在告诉我们拍摄者就是弗雷德。

但在女主人看来,屋里肯定有人闯入过,而且开始寄带子威胁他们了,于是她果断报警。

警探艾德、奥尔来了,仔细检查了所有门窗,并没有任何痕迹(男主人进自己家拍摄,当然不用破窗而入),无奈只好离去,并承诺加强警戒。

而警探们与主人夫妇的一段对话颇有深意:

警探:没有别的房间了?
男主人:没有。(之后,看到妻子疑问的目光,于是继续说)还有一间,我用做演奏室,封闭隔音的。

在此我们不难猜到影片在暗示我们弗雷德可以在暗室里进行一些私密
的工作。

   警探:你们家有摄像机吗?
   妻子:没有,弗雷德憎恨摄像机!

这里又暗示我们:弗雷德每次都要把自己幻想成另外一个人才能完成拍摄,而实际生活中的他憎恨摄像机的原因就是因为无法忍受妻子当年的行为(尽管妻子热内并不承认)。

接下来最关键的台词出现了:
弗雷德:我只用自己的记忆来记录事情,哪怕它和真实的情况不一样。

两个警察面面相觑,他们觉得碰上了一个脑子不太灵光的人,没错,这就是人格分裂的弗雷德,但他此刻并未引起艾德和奥尔的警觉。

晚上,弗雷德不用上班,夫妇二人去参加一个派对,在谁家?——花花公子安迪。

在安迪家,弗雷德看到了妻子热内、安迪、迪克罗的三人合影,心中酸溜溜的(这个情节影片并未表现,是我根据后面的情节推断出来的,因为在影片后期弗雷德的梦中来到安迪家看到了这张相片,就是在暗示弗雷德实际上见过这张照片)。

接着,热内与安迪打情骂俏,弗雷德来到吧台,借酒浇愁。之后,幻像出现了,情节进入B时态:一个诡异的涂脂抹粉的老男人走了过来,穿着接近中山装风格的一袭黑衣,此君后面还将出现,他其实就是弗雷德幻想出的另一个自我,但比实际生活中的弗雷德更为冷酷、自私,我们也可把他当做每个人心中藏着的那个魔鬼。

黑衣人与弗雷德打招呼,声称自己此刻就在弗雷德的家里,弗雷德用面前这个人的手机给自己家打电话,那边居然诡异地有人接听,而且声音就是眼前的这个黑衣老头,此处影片其实就是在暗示此刻的景象并非真实,同时用黑衣人就在弗雷德的家里来比喻这就是他自己的心魔。

回家的路上(此刻又回到A时态),夫妻继续斗智,弗雷德不断追问热内的过去,而热内则避重就轻,大不了一句:不记得了。

当晚,夫妻之间气氛冷漠,弗雷德在痛苦中挣扎,最后似乎下了决心,他终于横下心来要杀人了,但杀的谁呢?导演在此布下了该片最大的迷阵。

早晨,弗雷德又拿到了第三盘录像带,独自看了起来(热内呢?)——录像带中,血流成河,弗雷德正在把妻子热内的头颅、四肢、躯干切得满屋都是,床上一只脚、地下半条腿的,同时他还不忘对镜头狞笑,而电视机前的弗雷德看到此时则惊恐地大叫着妻子的名字……接着,他被警探奥尔一拳打中鼻梁,倒在警察局的审讯室里,不断地喃喃自语:“我没有杀她。”

这个镜头令所有人得出了结论,弗雷德杀掉了热内,然后被警察逮捕,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这里时得出的结论,问题是摄像者是谁呢?

随着影片的推进,我开始怀疑这个结论了,直到看第二、第三遍时,我得出了新的结论,我开始搜索网上所有关于此片的内容介绍和评论,发现尽管对影片的其他情节有着很多解读,但对弗雷德杀妻这个情节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它是存在的,而且可以说这个情节是该影片的最基本的主线和戏核。

但我的观点却是:这是大卫林奇给我们布的惊天迷局——弗雷德并没有杀掉热内,或者说热内根本就没死!

被碎尸万段的是谁?——没有人被碎尸万段,那场戏其实又进入了B时态,属于弗雷德的想象。

在前两次看录像时,弗雷德头发蓬乱、身穿睡衣、一切都是刚起床的样子(属于A时态),而看第三次的录像时,他服装整齐、头型精致,影片已在暗示此处与前两次看录像的时态有所不同,而警察的那一拳把他打醒——原来此刻他正在受审,审讯过程中他进入幻觉,幻觉中他误认为妻子已被杀害并分尸,大喊大叫之时被警察打醒。

且慢,如果妻子没被杀害弗雷德为何来警局受审?

可恶的大卫林奇,他从夫妻二人自安迪的派对回家后那晚一下子跳到了弗雷德被捕,最后你会发现这中间其实还发生了许多事,但导演刻意先跳过那些事并安排根本不存在的第三盘录像来衔接,彻底用陷阱迷惑了我们,而此时整个电影才演了三分之一,很多的迷局导演会在后面帮我们慢慢拆解。

法庭和陪审团郑重判决:弗雷德一级谋杀罪成立,被判处死刑。这里并没体现他杀的是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他的罪名仅仅是谋杀而没有毁尸罪,换句话说,热内被大卸八块那件事是不存在的。

影片多次表现了弗雷德的自闭、嫉妒和懦弱,他在心魔驱使下开枪杀个人已经是极限了,把自己老婆杀了还能在摄像机前把她碎尸万段,明显超出了这个小乐手的能力范围。

导演在这里还埋伏了一个细节:看守所的一个守卫用“那个杀妻的犯人”来称呼弗雷德,另一个则说“哪一个”,然后两人大笑不已,看来弗雷德在审讯中频频出现幻觉中的杀妻这个事已经成为笑料了,如果杀妻是真实的事,那两个看守有什么可爆笑的呢?

虽然没杀妻,但确实杀了人的弗雷德还是要等待着上电椅,在他临刑前的一天,他头痛难忍,狱医给他开了安眠药,他昏昏睡去……

第二天,看守惊奇地发现,单人死囚房里的弗雷德变成了另一个人——稚气未脱的小青年皮特,而皮特的档案也被查到,他在多年前因偷车被捕,判的是缓刑,根本不应该在死囚监狱里,赶快让他父母来把他领走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很简单,此刻已进入C时态,弗雷德睡着了,开始做梦,而梦中的所有场景,才是我们打开这部迷局电影的钥匙。

面临死刑的弗雷德出于本能的求生心理,在梦中让自己成为一个轻微犯罪者并重获自由,同时皮特这个人也不是无中生有,他就是年轻时的弗雷德,当年的皮特因怀疑自己的女友苏娜与自己的一个哥们暧昧,同那个哥们发生冲突并造成伤害,影片没有交代那人是死是伤,但暗示皮特为此离开家人出走、改名换姓,成为了现在的弗雷德。

梦中,释放后的皮特来到一家汽车修理厂上班,遇到了黑社会老大艾迪,而这个艾迪,其实就是影片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迪克罗,电影演到一半,他终于出场了。

现实生活中,他给弗雷德带了绿帽。现在,弗雷德在做梦,梦中,弗雷德要报复。

皮特帮艾迪修好了他的奔驰车,二人及艾迪的保镖一起在盘山公路上试车,酷爱驾驶的艾迪亲自驾车,此刻后面有一俩车因无法超车而紧跟在他们的车后不断鸣笛,艾迪将该车让过后猛然提速,把该车撞翻,并同保镖将该车司机一顿暴打,原因?——因为他死跟车尾!

艾迪为何痛恨“死跟车尾”,别忘了,这是在弗雷德的梦中,也就是说弗雷德恨死了“死跟车尾”,why?慢慢看吧。

下一次修车,艾迪带来了自己的马子爱丽丝,我们看到,她其实就是金发的热内(热内是黑发),果不其然,爱丽丝与皮特搞在了一起,而且皮特床上骁勇异常,令爱丽丝如醉如痴——现实中因自己无能而被迪克罗戴上的绿帽,在梦中,弗雷德通过自己的化身皮特又给迪克罗(艾迪)戴了回去。

此刻的皮特万事如意,在工作中汽车的任何毛病他听一下发动机就能搞定,被誉为整个城市最灵的耳朵,受到老板和客户的青睐;家庭中父母对他关心体贴,此外,他还拥有一批铁哥们;更重要的是,他的女友苏娜以及新搭上的爱丽丝两大美女都为他魂不守舍……

而现实中的弗雷德呢?孤僻、乏味、疲软,连一个老婆都守不住,可见垂死的弗雷德正在梦里为自己补偿。

梦中,艾迪似乎发觉了爱丽丝与皮特的事情,整个梦境的调子开始不那么美妙了(导演暗示此刻弗雷德的潜意识中,现实中的危险开始一点点逼来,毕竟他是一个死囚犯人,睡眠也不可能太踏实)。

爱丽丝建议皮特两人抢一笔钱后私奔,目标则是安迪(不是艾迪,而是现实社会中那个介绍热内拍A片的安迪)——弗雷德同样恨他,所以在梦里也要报复他。

爱丽丝准备晚上和安迪上床后由皮特动手打晕安迪实施抢劫,此刻的皮特已经看到了爱丽丝的自私、虚荣、贪财、放荡,同时也预感到自己很可能被这个女人带入深渊,但他此时已无法离开这个狐狸精,只能由她摆布——是不是像极了现实中的弗雷德与热内?

爱丽丝和皮特在安迪家中实施了计划,但稍有偏差,打斗中安迪摔在自家酒吧(是否很熟悉,对,就是那个派对上弗雷德遇到黑衣人的地方)的玻璃茶几上死掉了——弗雷德真是太恨他了!

此刻,皮特看到了屋内的相片,艾迪(迪克罗)、安迪、金发爱丽丝与黑发热内四人的合影——其实这里就是暗示弗雷德当初在派对上看到了这张相片,只不过现实中的相片上只有三个人(爱丽丝和热内是一个人)。

梦中,皮特很疑惑,为什么金发爱丽丝与黑发热内看上去像一个人?此刻,他的鼻子突然怪异地流出血来,这是为什么?——还记得弗雷德被警探奥尔一拳打中的鼻梁吗?此刻,安眠药的效力开始衰减,鼻梁的阵痛开始提示他现实中的困顿。

梦中,皮特在安迪家寻找卫生间冲洗鼻子,然而,他仿佛又置身于一条长长的走廊里,走廊两侧的房间上写着房号,当走到26号房间时,他犹豫中推开了房门,里面热内(对,是热内而不是爱丽丝)正在和面目含糊的人偷情,皮特痛苦地退了出去,接着他似乎又回到了安迪的家中,爱丽丝正等着他,两人开车直奔荒野,爱丽丝说那里有个小木屋,他们可以用从安迪家抢的金银珠宝与木屋里的人交换现金和护照。

车到了小木屋,里面没有人,爱丽丝说要等一会,等候期间,两人激情又涌,在荒野上渡过销魂时刻,只是到了最后,爱丽丝对皮特说到:“你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我。”然后起身走进了木屋。

此时的弗雷德虽然还在做梦,但梦境中的逃避似乎已到尽头,现实的真相开始不断侵入梦中,令他痛苦不堪,爱丽丝对皮特所说的话,其实就是弗雷德夫妻关系的写照,虽然他娶到了性感的热内,但热内注定不属于他这个丈夫。

从地上爬起的皮特穿好衣服,此时他已变回了弗雷德,弗雷德走进木屋寻找爱丽丝,但木屋中只有黑衣人,他告诉弗雷德,根本没有爱丽丝,只有热内,同时黑衣人拿出一部摄像机逼问弗雷德,那你是谁呢?摄像机中的图像色彩、画质与那些录像带如出一辙,影片再次暗示其实就是弗雷德心中的魔鬼跳出来控制着弗雷德拍的那些录像。

弗雷德跳上汽车,匆匆离去。此刻的影片已经从C时态进入了D时态。弗雷德来到了一个旅馆,旅馆名字叫做lost highway,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本片的英文片名,导演似乎告诉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旅店中,弗雷德穿过长长的走廊(对,就是皮特流鼻血后穿过的走廊),走廊旁边的26号房内,他的妻子热内正在和迪克罗偷情,弗雷德进入25号房间,默默等待。

一会儿,热内走出房间,匆匆开车走了,因为她并不知弗雷德此刻就在隔壁,还想着一定要比演出的丈夫提前到家。

看到热内已走,弗雷德手持提前准备好的手枪冲入26号房间,挟持着迪克罗进入了荒原,此刻,他们乘的车不是弗雷德开来的车,而是迪克罗的奔驰(熟悉吗,就是皮特帮艾迪修好后飙车的那部奔驰)。

车来到荒原上,弗雷德与自己幻想出来的黑衣人一起对迪克罗进行了审判,作为那个A片私人俱乐部的老板,迪克罗与热内的关系从未间断。尽管后来热内从良嫁人,但弗雷德的疲软还是令她对迪克罗念念不忘,又抑或是弗雷德敏感地发现了她的不正常才造成了在床上的心理障碍,影片没有告诉我们,也许两者都有吧。

弗雷德开枪杀掉了迪克罗,黑衣人也消失了;此刻天色渐亮,弗雷德驱车返家,奇怪的是,他没有走进自己的家门,而是摁下了对讲门铃,并且对里面的人说“迪克罗死了”,影片在此再次暗示热内并未死掉,门内的人只能是昨夜由lost highway匆匆返回的令众多男人因她而死的妖媚女人热内。

此时,承诺加强弗雷德家周边警戒的警探艾德和奥尔出现了,弗雷德跳上奔驰呼啸而去,而艾德和奥尔也呼叫了一大批警车紧追不舍,被“死跟车尾”的众警车逼得走投无路的弗雷德痛苦不堪,拼命摇头,似乎要从这可怕的梦魇中清醒过来。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应该说最后的D时态是解释影片的关键,这段故事恰恰就是弗雷德夫妻二人自安迪的派对回家后到弗雷德被捕之间那段空白期发生的事情,它解释了弗雷德到底杀的是谁以及为何而杀,只不过这段故事是以弗雷德梦境中的后半段——梦中的回忆体现的,而最后的场景更表现了弗雷德的无奈:留在梦中被“死跟车尾”很可怕,一旦醒来面临电椅更可怕。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和最后一句台词一模一样,都是“迪克罗死了”,这是点题之笔,它表达了这个故事的核心是谋杀迪克罗而不是其他人,同时迪克罗也是这部电影中唯一在片中死去的人(杀掉迪克罗的弗雷德肯定也要上电椅,但在这个情节实施前,电影已经结束了)。

大卫林奇就是如此神奇,这部电影以及几年后他的《穆赫兰道》如出一辙。描写犯罪的影片我们看过很多,但对犯罪感、犯罪心理的描写能达到这两部影片水准的屈指可数。更不可思议的是一部片子可以让你连看三遍五遍,并且每次看都能发现其中暗藏的无穷奥秘。

大卫林奇要是去犯罪,能有人抓住他吗?

 3 ) 《妖夜慌踪》的心理分析报告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19/

《妖夜慌踪》的心理分析报告
    
 
    也许全国所有大学的心理学课上,老师们都会引述电影来活跃课堂气氛。这时你会发现,这部被引述的电影肯定是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无一例外!我很想告诉老师们,世上除了《爱德华大夫》,还有成百上千的心理学电影;这世上还有一些能让希区柯克靠边闪的牛×导演。整天唠叨《爱德华大夫》,让人们以为世上就只有希区柯克一个导演懂心理学。其实希区柯克所擅长的,只不过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最直白的引用。而有一个导演,却是不着刀斧地用精神分析的原则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让观众觉得处处与精神分析暗合,却又难以把握暗合在何处。这家伙的名字叫大卫林奇。(疯狂钻石@mtime原创)
 
       《妖夜慌踪》是迄今为止最值得玩味的大卫林奇作品。看似杂乱无章,毫无逻辑,可一旦理顺情节,就发现每个镜头都意味深长,几乎可说是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如果《妖夜慌踪》是个心理病患,那么我就冒充一次心理医生,看看这支离破碎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以下是《妖夜慌踪》的心理分析报告。
 
 
剧情 分析报告
 
    我坚持认为不管从哪个角度玩味《妖夜慌踪》,都得从剧情入手,只有当影片的情节浮出水面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导演安排的每个细节的用意、才能理解演员们的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表情。
 
        如果想不太费力地搞明白这部看似混乱不堪的电影里到底讲了些什么,建议你把电影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影片开始直到男主角Fred杀妻入狱被判死刑——这段是现实,也是故事的结局;
 
    第二段从男主角Fred在狱中头部变形变成修车小子Peter,直到在沙漠中Peter重新变成Fred——这段其实是男主角Fred在狱中做的一个梦;
 
    第三段从Peter重新变回Fred直到影片结束——这段仍是Fred的那个梦境,但半真半假,其中大部分细节在现实中曾经发生而且发生在第一段之前,其实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所以《妖夜慌踪》的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男主角Fred发现妻子Renee经常跑到沙漠的一个“Lost Highway”的汽车旅馆和一个叫Dick Laurent的人幽会,而且发现她以前可能是一个和Dick Laurent有染的色情片明星。Fred在一次妻子和Dick Laurent约会之后杀掉了Dick Laurent。(这是第三段交待的)
 
        Fred因为杀人的恐惧开始极度焦虑,并开始产生幻觉,还产生了另一重人格——一个可怕的神秘老头,而且还在这个人格的驱使下潜入自己家中偷拍录像。令Fred更无法容忍的是,自己杀死Dick Laurent后,Renee似乎还和一个叫Andy的人有染,Fred了解到Andy也认识Dick Laurent,这增加了他的焦虑和对妻子的不信任。于是终于在精神崩溃中把妻子肢解。之后被判了死刑。在狱中失眠,医生给他吃了药之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这是第一段)
 
    梦的一开始,Fred把自己替换成一个修车小子peter,与和妻子Renee一模一样的Alice相爱。但梦境变得越来越真实,清醒时的另一个人格神秘老头也开始出现在梦中,甚至peter也重新变成现实的Fred,美梦变成噩梦。最后,警察在高速路上追他,无路可逃,脸又开始变形,代表着噩梦的醒来。等待他的是已经不可逃避的现实。(这是第二段和第三段) (疯狂钻石@mtime原创)
 
 
导演 分析报告
 
    如果你同意我对剧情的分析,那么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就很简单了——无非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更准确的说,是“日有所虑,夜有所梦”,那些日间引起焦虑的负面情绪体验(恐惧感等),最容易被带入梦境中。即使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句俗语仍是解释梦境的最基本原则。我觉得大卫林奇就在这种想法指引下,用《妖夜慌踪》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梦境,并带着我们和梦者一起体验梦境之前的那些现实中的焦虑。
 
    不过大卫林奇只负责呈现给我们一个支离破碎的梦境和现实,却没有直接它进行任何注解。所以不论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镜子、从火中还原的木屋,还是神秘的录像带,大卫林奇把所有这些诡异、晦涩的细节统统留给观众来玩味。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想表达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却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所以我觉得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看,大卫林奇在表现心理悬疑的手法上,比希区柯克还高明得多。希区柯克无疑非常喜欢弗洛伊德的理论,所以在《爱德华大夫》中原原本本依照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造了一个梦境,还煞有介事地进行解析;希区柯克甚至经常在他的影片中直接借角色之口引述弗洛伊德的观点。不过这样显得太过刻意和直白。至少我不会觉得《爱德华大夫》里那个怪异的梦境有多大的感染力,相反《妖夜慌踪》带给观众的焦虑和恐惧是那样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它真的是大卫林奇曾经经历的一个噩梦。
 
  
演员 分析报告
 
       本片所有的演员中,饰演男主角Fred的影星Bill Pullman表现相当出色。如果你同意我对剧情的解析,那么你也会发现在影片第一段,Pullman将行凶后的极度焦虑和随之而来的精神衰弱、对妻子不忠的怨恨表现得相当到位。例如影片第一个正式镜头就是Fred心事沉重,十分不安地抽烟。这时候的情节其实是Fred刚把Dick Laurent杀死,Fred正被笼罩在行凶后的极度焦虑中。可以说,从影片第一个正式镜头开始,Pullman就完全融入了Fred这个角色,影片第一段的情节几乎全靠Pullman的表演来推动。从这点来说,最相似的表演是《花样年华》中的梁朝伟,《花》的情节几乎就是靠梁朝伟的眼神推动的。(疯狂钻石@mtime原创)虽然国内几乎没有人看到梁朝伟的眼神里复仇的冷意和悔意,也几乎没有人真的看懂《花》的情节,但我觉得嘠纳的评委看懂了,否则他们不会把奖颁给梁朝伟。Pullman就没那么幸运,由于《妖》本身的极度晦涩,一直以来不论是专业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似乎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演什么。
 
    除Pullman之外,饰演神秘老头的Robert Blake是片中最大亮点。这个谁看了都浑身发冷的老头在聚会那一段的“惊艳”亮相已成为大卫林奇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画面。这个角色之所以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除了成功的造型设计外,Blake出色的表演功不可没。
 
 
关键病征 分析报告
 
①“Dick Laurent死了”到底是谁说的
 
    这是让大多数观众的逻辑陷入崩溃的情节。影片一开始,Fred听见门铃响,有人对他说“Dick Laurent死了”,然后还听见了警笛声,但从窗口望出去却什么都没有;但是影片最后,Fred自己按响了门铃,说出“Dick Laurent死了”。于是影片进入一个逻辑上无法自洽的死循环。
 
    不过,这个奇怪的细节其实远没有那么复杂。影片开始时Fred听到“Dick Laurent死了”其实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他自己的幻觉!那时Fred刚刚开始出现幻觉,他越是怕自己杀人的事被人发觉,心底就越有一个跳出来跟自己说“你杀人了,别以为别人不知道”。听到警笛也是因为Fred害怕自己杀人的事败露。因此这个情节与在聚会中和神秘老头交谈是一样的,都是Fred自己的幻想,而第二次出现这个情节其实是Fred的梦境。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走投无路,于是在梦中告诉现实中的自己,Dick Laurent死了,现实已不可挽回。
 
    所以第一次是现实中的幻觉,代表的是焦虑和恐惧;第二次则是梦境,代表的是绝望。它们并非同时发生。
  
②神秘老头
 
    那个神秘老头不管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其实都是Fred的另一个人格。这个人格是他自己心中的恐惧、不安的化身,不管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都时刻提醒他现实无法逃避,越是焦虑,这个人格就越是出现。同时他也是Fred性格暴戾的一面,每当Fred起了杀念,神秘老头也会出现,例如在杀Dick Laurent时和在聚会上见到妻子和Andy暧昧时。在影片最后,当Fred和神秘老头一起在梦境中再次将Dick Laurent杀死,Fred希望逃避现实的愿望被彻底的绝望代替,于是神秘老头就消失了,与他自己合二为一。
 
③录像带
 
        前面两卷神秘录像带是Fred的另一个人格——神秘老头拍摄的,其实就是Fred自己。这个人格通过录像带警告Fred“有人在监视着你,有人知道你的所作所为”,这正是Fred心中最恐惧的。如果仔细看第二卷录像带,会发现拍到的卧室中的Fred和他妻子根本就不像真人。录像带中的“Fred”不但身体僵硬,而且没有头!很明显是个模特。(疯狂钻石@mtime原创)
 
那么第三卷录像带怎么解释呢?一个人怎么可能用运动的镜头拍到自己肢解妻子?——其实根本就没有第三卷录像带!第三卷录像带只有Fred自己看到了,看这卷录像带其实只是Fred的幻觉,或者说是另一个人格的浮现,用这种方式让他记起了杀妻的事实。在狱中,当Fred脑中闪现这卷录像带的画面时,画面变成了彩色,可见这只是他自己的幻觉。
  
④木屋
 
在《妖》中,从大火中还原的木屋总是成为梦境和现实的转折点,木屋第一次出现是在狱中Fred进入梦境前,第二次则是梦中Peter变回Fred之前。由此推断,Fred是将Dick Laurent的尸体在木屋中烧掉了,行凶的地点成为行凶事实的替代品出现在幻觉和梦中,告诉自己现实无法逃避。“从大火中还原”则代表了Fred希望事实可以挽回的愿望。
 
⑤镜子
 
       影片中有两个照镜子的情节。其一是Fred走入家中那条幽暗的长廊,照了镜子之后一脸阴沉地走出来,第二天他就发现自己把妻子肢解了。长廊和镜子都颇具象征意味,走进幽暗的长廊象征走入了自己人格中黑暗的一面,然后在镜子里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当他从长廊中回来时,不如说回来的是镜中的另一个自己——一个对妻子充满怨恨、失去理智的Fred。第二个照镜子的情节是在梦中Peter照镜子。这是梦境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Peter可以说春风得意,轻松自在,完全是一个美梦,这是Fred逃避现实的愿望的体现。也许Fred也意识到这和现实差距太大了。“这真的是我吗?”于是他从镜中看到了自己。果然,轻松自在的不是现实的Fred,而是梦中的Peter。从这里开始,恐惧不断地侵袭这个美梦,把它一步步拉回到现实的深渊。(疯狂钻石@mtime原创)
 
 
    水平所限,分析到此为止。其实这只算一份很不完整的分析报告。这个病人的内心其实还隐藏着太多秘密等待挖掘。
 
    也许有一天,大卫林奇终会成为电影界的曹雪芹,世上也会出现很多“林”学家。不知道那时玩味起《妖夜慌踪》来,是否还有那么多乐趣?
 
 
疯狂钻石
http://www.mtime.com/my/wzcjojo/
http://wzcjojo.spaces.live.com/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本文完整图文影音版见:http://i.mtime.com/wzcjojo/blog/649319/

 4 )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中国人都是猜谜的达人,大卫林奇那点奇技淫巧罩不住他们。

中国人雅好猜谜。猜谜在中国古代好像还是蛮装逼的一个活动。管辂爱玩射覆,不仅显得自己的智商爆表,还能旁证《易》理。李淳风、刘基等名臣,留下几出歌谣图画,后人连猜带蒙,又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来,又可以看出中国21世纪必将灭亡小日本来,早早地填补了我国缺少诺查丹玛斯这样的大忽悠的空白。

中国人这么爱猜谜,连本算不上谜的东西也能看成谜面。观龟甲,观乾象,观风水……在非洲捕获一头长颈鹿都能看出大明将要蒸蒸日上来,这就是本非谜而强解之了。

Lost Highway的故事,不就是一个章回小说里重复了千儿百遍的奸夫淫妇双殒命,杀人原配亦伏法的段子么?大卫林奇加入一些非理性的味精,心理分析的大料,主客体模糊的迷幻剂,再把胶片剪断重新入锅翻炒一遍,端到我们面前,我们还是把他这张独门菜谱给研究了个底儿掉。他不知道中国的谜语,不仅有谜面,还有谜格。有的谜格,是将谜底中的两字念作一字,或将一字拆为两三字,或按需要直接加字,或将一字连续读两次,或直接将一两字拆去,来切合谜面。有的谜格,是将一字故意读作谐音,或故意读作异读,或故意读作异体字,或部分解作正义部分解作异义,来切合谜面。还有的谜格,则是将同偏旁字拆去偏旁,或将某字加上指定的偏旁,或者把一字的偏旁拆下借给另一字,或将两字的顺序颠倒,或者把谜底的所有字从内向外旋转或者从外向内旋转,来切合谜面。大卫林奇在Lost Highway, Mulholland Dr., Inland Empire里屡试不爽的招数,就包括把一人拆成判然有别的两人(如Renee和Alice),或把一种人格外化为独立成型的一人(如The Cowboy,“无眉人”是主人公恶念的外在映像),或把人物的内心愿望实现为似是而非的“疑似真实”(如导演Adam的厄运缠身),或制造一些混淆视听的无意义元素(如火中复原的小木屋),或把前后顺序颠倒(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冷笑话的模式,比如石头把年糕打进海里的故事,和猪小弟被猪妈妈扔掉的故事,接着故意说一段不相干的情节,最后一看,哇噢,年糕和猪小弟又回来了)。要破解这些伎俩,可以借鉴徐妃格,移珠格,还豕格,苏黄格,玉版格等的解法,略去小区别认识大统一,或把实义作虚解,或指鲁为鱼指亥为豕,或除去与本义不相干的干扰元素,或将一段情节在全部内容中作前后移动,便能得出事实真相之所在。柯南小朋友教导我们:“新几磁哇,一磁模西托磁!”

比对其他艺术领域的猜谜活动,大卫林奇还算不上是个先驱。从荷马史诗到卡夫卡小说,读书的人开始猜谜了;从拉斐尔到达利,看画的人开始猜谜了;从格列高利圣咏到柯特科本不知所云的歌词,连听歌的人都他妈的开始猜谜了。从庄顺晓畅到晦涩如谜的过程,伴随着西方文明发展的历程。地球居民们曾围观西方人解出一个个自然之谜,欣享解谜之后的果实,如今他们又用文艺作品呈现出更多或许永远无解的人生之谜,鼓励我们在精神维度上对自己的本质有所认识,有所开拓。毕竟,人,是欠缺的生物;谜,是人生的宿命。

幸好,我们也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到,我们中国人超脱的、审美的猜谜活动也在与时俱进。从X安、上海到哈尔滨,从躲猫猫、做噩梦到递手纸,从一条沾着体液的内裤,一辆欺实马的名车到一把修脚刀,在祖国的各地,无数智商高达170的人们,夙兴夜寐,苦苦进行着一语之琢磨,一字之推敲,为发掘那个真实的谜底而不倦地努力着!甚至哪怕出谜者言之凿凿地宣称这不是谜,哪怕出谜者信誓旦旦地拿出那唯一的“谜底”,人们还是坚信谜底在别处,人们猜谜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设谜的人,可能远没有大卫林奇般狡猾,猜谜的人,却拿出了古人也自叹不如的方法。只是,这些谜语是终将破译,还是永远成谜,估计才是我们心头最大的一团谜吧!

 5 ) 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妖夜慌踪》

八哥是一个相当喜欢看恐怖片的人。
恐怖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感官恐怖,一种是心理恐怖。

举个例子,当你听到妻子敲着门说忘带钥匙了,你去把门打开,看到一具骷髅——这就叫感官恐怖,如果打开门一看什么也没有,而这时妻子在楼上问是谁在敲门——这就叫心理恐怖。

毫无疑问,心理恐怖是更高级的恐怖形式,因为它不是为了吓你一跳,而是给你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危险的氛围。

一部优秀的恐怖片在于把心理恐怖发挥到极致。

《妖夜慌踪》就是一部相当高明的恐怖片,导演是大卫林奇。


这个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集诡异、神秘、华丽、焦虑、阴郁、超现实为一体的,从第一部电影起就奠定自己的风格。

大卫林奇最为人称道的电影莫过于《穆赫兰道》了。(相信大家至少都听说过吧。)

2001年《穆赫兰道》横空出世,震惊了影坛,无论是骨灰级影评家还是菜鸟级影迷都趋之若鹜,可惜一遍就能看懂的应该没有,洋洋洒洒几万字的影评详解也数不胜数,成为当年影坛的一件趣事。

一部令人费解的《穆赫兰道》为什么会那么红?

因为它神秘而可解。
他如实地遵守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规律,将梦的动机,梦的构成,梦的细节还原到了电影里。虽然依旧有很多理解,但几乎每一个都能自圆其说。所以它尽管逼格甚高,但却满足了所有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妖夜慌踪》。这部电影拍摄于1997年,比《穆赫兰道》早了4年。

电影包含了大卫林奇的所有特点,却并没有那么出名,大家也很少去谈它。
为什么?
因为它神秘而不可解。

电影真的不可解么?

先回顾一下剧情。电影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弗莱德听到大门对讲机里有个神秘的声音说:迪克死了,开门却空无一人。他在妻子勒尼的好友派对里结识了一个相貌诡异无所不知的陌生人。弗莱德家门口陆续出现神秘录像带,最后一盘的内容是他跪在妻子的尸体旁。弗莱德入狱,又消失了。

替换了弗莱德的人物叫做皮特,出狱后结识了客户艾迪的女友爱丽丝,这个爱丽丝和勒尼长得几乎一样,他们的奸情很快被艾迪发现,爱丽丝提出要和皮特私奔,陌生人出现警告了皮特,皮特和爱丽丝来到了荒漠的小木屋。

皮特又变回了弗莱德,爱丽丝也变回了勒尼。弗莱德与陌生人相遇,合力杀了与勒尼偷情的艾迪(其实不叫艾迪,叫迪克。),然后弗莱德回到家门口,说出了电影开头自己听到的那句神秘的话:迪克死了。

很多人拿着《穆赫兰道》的钥匙试图去打开《妖夜慌踪》的大门,但好像并不太顺畅。看看最权威的人——导演是如何解释的呢?

大卫林奇在一次访谈中说道:“在《妖夜慌踪》的写作过程中 ,我们(导演和另一个编剧)从不谈论意义之类的话题。我们似乎对前进的方向有充分的共识,所以很多东西都尽在不言中。我们也谈过意义,但那是很危险的,一旦太过具体,梦就会停止了。”

对于大卫林奇来说,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个谜。

这句话听起来很让人泄气,因为大家都不喜欢无解的东西,但其实并不然。突破点就在于那个没人可以解释清楚的神秘人物:长相恐怖的陌生人。

这个总是在主角太平的时候出来恐吓他,在他危难的时候救他一命,又似乎对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的“先知”——

他是谁!?

你们有没有做过梦,当你在做美梦的时候,总能“意识”到,其实没那么美好,梦一场罢了;当你在做噩梦的时候,也总能“意识”到,其实没那么可怕,醒过来就好了,这个声音总是在你的梦里提醒你,这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陌生人的出现,也就是在提醒:这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陌生人就是那个“清醒的声音”的人物化。陌生人从头贯穿到尾,也就是说,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梦。

当你明白这部电影就是拍了一个梦,梦外的内容完全没有正面拍到。那么你就可以理解这部电影了,这也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你可以对所了解的冰山一角去想象被海水淹没的其他部分:

八哥基于自己的理解,猜测现实生活可能是这样的:弗莱德和勒尼是一对夫妇,可是他们的关系并不好,问题在于弗莱德无法在性上面满足妻子,有一天他发现勒尼有了外遇迪克,所以他妒火中烧,把迪克杀死了。

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是害怕被人知道,所以噩梦(电影)就借着恐惧心开始了:有人知道迪克死了。弗莱德杀死了迪克之后,并没有改善和勒尼的关系,依旧对她充满了不信任感。他对背叛过他的妻子又爱又恨,想杀死她,又充满矛盾,不敢下手,于是“借助”了一盒录像带,间接地告诉自己,妻子已经被干掉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是有罪的,所以合情合理地入狱了。但是他想要过崭新的生活,解救自己,也想赎清犯下的罪。于是在梦中给了自己另一个生命——比他年轻的皮特,也给了妻子另一个生命——金发的爱丽丝。

弗莱德想做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事情——将妻子从情夫手里夺回来,于是把皮特设定成一个帅气年轻而且性能力超强的男人,爱丽丝对他欲罢不能,死心塌地,愿意和他双宿双飞。 而对手迪克则变成了凶残的艾迪——为了让自己的复仇变得可以被饶恕。

可是让弗莱德绝望的事情是:
尽管皮特满足了爱丽丝的欲求,可是在荒漠里,爱丽丝说出了真相——这也是弗莱德潜意识里无法摆脱的真相:你永远都得不到我。

于是弗莱德脱掉了皮特这具没有用的皮囊,将迪克杀死。梦境和现实发生了重叠——原本希望的救赎并没有发生,而又落入到不可避免的杀人悲剧。

弗莱德真心希望故事可以重新再来一遍,于是回到了家,将故事的开头衔接上了。
可是这一次他被警察跟踪,他在对讲机上说完“迪克死了”之后,就驱车逃亡。
他再一次迷失在高速公路上(Lost highway),而且头痛病又发作,他绝望地摇晃着脑袋,歇斯底里地大叫起来。

电影里根本看不清他的脸,但通过截图可以看出来已经不是弗莱德了,也不是皮特。他已经完全地迷失在了梦境里。
一场渴求自我救赎的梦,最终以无止境的梦魇告终。

在我看来,《妖夜慌踪》才是大卫林奇最集大成之作,而《穆赫兰道》是导演在受挫之后的妥协之作——既然你们都喜欢解读,那好,我就拍一部可解的电影吧。

我为什么说是一次妥协,因为在《穆赫兰道》之后,导演又拍了一部更不可解的电影《大陆帝国》,这部电影就连剧本都没有,自然“混乱”得可以。

大卫林奇是我最欣赏的导演之一,他用恐怖而神秘的电影,激发了人对于未知的好奇。

 6 ) 梦:影像的主观性

《妖夜慌踪》(Lost Highway)拍摄于1997年,并非大卫·林奇(David Lynch)影片序列中具有巨大受众基础的作品,但它却在结构、黑色性、梦境和影像的主观表达方面延续了林奇的风格,也形成了作者性的有力呈现。

1. 结构

从结构来讲,《妖夜慌踪》并没有遵循传统的因果线性模式,比如关于蕾妮(Renee)曾经的性工作的展开就分为两部分,一是在现实层当中,蕾妮提到一个叫“墨客”的地方,但除此之外我们一无所知,对于男主角弗雷德(Fred)与蕾妮的情绪表现也无法揣度。二是在后来的梦境当中呈现的,直接提到蕾妮拍摄色情录像一事,此时观众才能回过头将蕾妮的经历与家门口录像带的相关性产生联系。

《妖夜慌踪》采用了梦幻复调叙事模式,从梦境表现形式上,应是有交代的非直接导入。首先,在弗雷德变成皮特(Pete)的那一晚之前,他看上去头痛欲裂,并经历了一阵剧烈的晃动。但接下来的镜头却是第二天一早狱卒的巡视,此时已经进入梦境,但由于两段影像在时间上的线性关系,观众并不能直接得知梦境开始的时间。

在电影的时间线中,有一个时间点产生了回环意味。开头时,男主在门前听到门铃传来一个声音:“Dick Laurent is dead(迪克罗死了)。”这句话后来又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较明显的一次是在影片最末尾,弗雷德停车在家门口,对着门铃说“迪克罗死了”,这一结尾与开头形成一个呼应,以两个不同的机位,甚至是不同的视角来完成这种嫁接,类似于《低俗小说》中开头和末尾情侣劫匪打劫餐厅的安排。还有一次是较为隐秘的呈现:与安迪(Andy)在派对上的对话中,弗雷德说:“迪克罗死了,不是吗?”这一信息抛出以后,安迪表示迷惑。在安迪的视角中,迪克罗的死在对话之后,而在弗雷德的视角中,迪克罗的死在对话之前。这一时间上的悖论可能代表林奇的两种主张,一是主观心理世界的外化,情节的逻辑为情绪表达让位,混乱的世界正是弗雷德生活的本源;二是门铃外的声音作为声音资料与录影带所代表的影像资料共同形成一类事物——作为人的延伸,真实性被始终信任,但在林奇导演看来却存疑的事物。这里我们将在第四部分展开说明。

2. 梦境

本文认为片中对于梦境的暗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展现形式的特殊化,比如摄影的虚焦、有迷幻感的音乐以及镜头的摇晃来实现;另一种是内容上的暗示,比如弗雷德所在的现实中特定元素的介入。特别的是,对于梦境的暗示似乎是依靠梦的即将破碎而实现的。有两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第一,艾迪(Eddy)第一次威胁皮特时,皮特的面部特写逐渐虚焦并响起刺耳的伴奏,暗示着梦境的弱化,弗雷德即将醒来。第二,艾迪给弗雷德打电话时,称“有一个人想见你”,接着将电话转交给了一旁的神秘男子,此处弗雷德的精神阴暗面固态复萌。

本文认为弗雷德在派对上遇到的神秘男子是他本人的另一种人格。比起一个有变态窥视欲的他者,神秘男子更是来源于自我的梦魇。笔者在片中找到的依据是晚上夫妻二人在床上时,蕾妮的脸突然在一瞬间变成了神秘男子的脸,而彼时录像带尚未引起弗雷德的疑心,神秘男子也没有在派对上与他首次相逢,因此观众的所见并非对事件的直接叙述,而是情绪化过程的视觉呈现。

试用弗洛伊德创伤理论进行解读,在睡梦之中,压抑性本能和欲望的力量减小,无意识内容也会嵌入意识领域而被感知。而此处梦的堡垒已经受到了现实的入侵。神秘男子说,在东方犯罪的人会秘密地被刽子手一枪打入后脑勺,不知道自己死期将至。这种未知的恐惧深深影响了皮特的心理,既代表艾迪可能随时发现自己与爱丽丝(Alice)的奸情,也象征着现实中自己即将面临电椅死刑的困境。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梦境的表现形式。爱丽丝与弗雷德密谋私奔时,她说了一段很长的指示,教他如何摆平安迪。其表现形式非常类似《千与千寻》当中,白龙给千寻如何混入神怪世界的指示。白龙将手指放在千寻额头,她该走的每一步都被印在脑海当中。而《妖夜慌踪》中,这种对话也不像真实的,而更像脑子里胡乱形成的想法,在梦境中比在现实中更常见。

3. 黑色性

《妖夜慌踪》有很强的黑色性的呈现,片头时以行车视角快速运动的高速路,后来又在电影中反复出现,除了高速上的刺眼标志线之外别无他物,没有物体能够提供一个视线支点,但速度感的不稳定性加剧了电影暴力、性感、仇恨交织的叙事支点。

弗雷德的性焦虑几乎贯穿整部电影。在梦境段落,杀掉安迪后,皮特一脸迷茫地反复问爱丽丝“我们该怎么做”,体现了皮特的被动状态。这种状态置换到弗雷德与蕾妮的关系当中,就成为了一种长期的关系模式。蕾妮的美丽与风流,她与前雇主的暧昧关系,以及她曾经色情演员的工作,都加剧了弗雷德对于性表现的不安全感和对于妻子的不信任感。

同时,蕾妮的职业与人格也体现了黑色电影中常见的厌女情结。这种情结伴随着弗雷德潜意识的性焦虑浮现。片中多处能够看出他对婚姻中主动地位的渴望。首先,在爱丽丝初入色情行业的脱衣戏中,男性趣味的压迫和场域内性别比例的失调都体现出一种男权崇拜。弗雷德的替代者皮特与爱丽丝和解,其根本也是潜意识中理想自我对性能力的自信感外化为相对于女性的优势地位。

黑色气质也通过电影中的环境呈现,比如在首次出现弗雷德工作的场所时,弗雷德以一种极其忘我的态度演奏着刺耳的萨克斯音乐,打在他脸上的强光不断闪烁。强光在一些语境下象征一种不安全感,此处也间接暗示了弗雷德在社会与家庭关系中的困境。

从电影语言上看,《妖夜慌踪》使用了较大角度的仰角和俯角镜头。首先,在两位警察离开弗雷德与蕾妮的家时,弯曲敞开式楼梯上的四人形成了一个极为强势的俯视镜头(图1),这种类似上帝视角的视觉体验具有很强的主宰性,似乎录像带的始作俑者早就得知了警察的光临并在某处窥视着他们,营造了新一维度的恐怖感。其次,在弗雷德入狱后,因头痛而到监狱的医务室就医时,运用了一个巨大的仰视镜头,此时医生对弗雷德进行摆布的动势被强烈地放大,弗雷德的弱势与被动再次被强化。

图 1 《妖夜慌踪》剧照(Lost Highway, 1997)

4. 影像

大卫·林奇在接受采访时说:“某种程度上,记忆甚至比现实更为真实。”事实上林奇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针对影像概念的观点,体现了强烈的作者性。

林奇对于影像概念的理解,在电影当中有一个题眼,或许也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直接展示价值取向的台词之一。弗雷德在提及自己对录像的厌恶时称,“我回忆事情的方式,不一定是它们真正发生的方式”。(How I remembered them, not necessarily the way they happened.)

我们习惯于相信摄影机拍摄下的东西的真实,而大卫·林奇似乎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在作为摄影机产物的电影中质疑摄影机长久以来被赋予的地位。正如苏珊·桑塔格在《影像世界》一文中所表达的:“新的无信仰时代加强了对影像的效忠。原本已不再相信以影像的形式来理解现实,现在却相信把现实理解为即是影像。[1]”正如同勒内·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这不是一支烟斗》,就探讨了人们倾向于事先接纳影像为现实这一困境。影像事实上改变了我们对于真实的理解。

电影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神秘男子的视角与摄影形式是重叠的,所谓的神秘男子所看到的景象大部分都依靠黑白像素呈现,这也正是录像带的媒介特征。尽管我们熟知让-吕克·戈达尔的名言: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相,但电影作为媒介本身却是建立在欺骗之上的,它始终是幻像。

由此,我们能够发现,《妖夜慌踪》运用非连续性的时空秩序,诡谲的视觉传达以及混乱的元素安排,形成了对于影像“忠于现实”本职的怀疑和叛逆,以元电影的方式传达了梦境的荒诞感和作者观。

[1] [美]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第237页.

 短评

我的智商不够用啊

5分钟前
  • 胡二
  • 还行

闭着眼睛一条路走到黑~成功秘诀:典型的野路子+不讲理+一黑到底~

6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大卫林奇就跟大麻一样调戏智商玩,他是非常非常会用光的导演,音乐无敌了,除了他和蔡明亮,所有自说自话故弄玄虚的导演都不喜欢,他们有他们方式,别较真,较真也较不明白

8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包括双峰在内,林奇的大作基本上撸完。发现,那些敢于剑走偏锋,在大众眼里小众,在小众眼中又没有太特立独行的导演其实都有自己叙事的三板斧。原来总结了库斯图里卡和洪尚秀,这次可以明确林奇的“套路”了:现实和梦境的抽象分离和亦趋亦同,性爱和凶杀的二元交叉和原始兽性。镜头和色彩的乖张暴戾和迷幻迷离。

1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晦涩令人发狂,简单来说,可能是太高深,我看不懂,😂

15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我不是我,我是你,我是他;我不是你,我不是他,我就是我;我到底是谁?高级,高智商碾压;有些观众挑电影,有些电影挑观众,大卫.林奇就很挑,他就是能把观众变成“睁眼瞎”,看到了所有画面,却看不清故事,不知道虚实、真假的逻辑边界在哪里。其实,为什么非要纠结看不看懂呢,去感受,去感受难以言表的氛围不是很好吗。

1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性、暴力、金钱,永恒的主题,比较起来还是昆汀拍得好。林奇兄就这点能耐,每部都差不多,故弄玄虚。

21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看个电影话费了好多脑细胞😂不过确实烧脑

24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导演端上来一份干锅手撕鸡 然后对观众说:嗨,要拼回一只整鸡才好吃

29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力荐

乱..片中的变态是我见过的长得最变态的变态

34分钟前
  • 胡克
  • 推荐

维修工因一手出色的修车技术深得黑社会老大器重,这时,他发现老大的女人竟然和他的妻子长得一摸一样,只是头发颜色不一样。老大的女人主动勾引了维修工,两人携款潜逃。当他们来到荒漠公路时,维修工与女子疯狂做爱,之后他又变回了乐手

3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大卫·林奇晦涩难懂程度排第二的电影(比《内陆帝国》低一个层级)。配乐全是重金属和摇滚大神(Marilyn Manson,Rammstein等)作品,林奇把梦境、臆想与现实混乱交叠,融合暴力、凶杀、色情等元素,制造出诡异迷幻的观感,首尾连接的封闭环状结构更加大了解读难度。不过本片还是不如《穆赫兰道》(8.8/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这是部神秘、极端的林奇主义式风格的黑色电影。

43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云里雾里看完胃疼觉得自己也要神经分裂列了其实没有必要搞的那么迷幻,不就是梦境分析+精神分裂吗!ps大卫林奇很喜欢那种奇怪的发型,从橡皮头到lost highway~再到他本人

4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你永远也得不到我”。好像是第一次感受大银幕的大卫林奇,惊悚且神秘,荒诞又诡谲。你甚至还不知道狄克是谁,狄克却已经死了。林奇说,他想要的绝对不是混乱,而是神秘。

49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4.5 有魄力的投资商可以找林奇来拍一版西游记

51分钟前
  • LOOK
  • 推荐

一部电影如果不能让观众在走出电影院之前就完全看懂,那它一定在叙事上犯了重大的技术性错误,当一部电影需要观影后的解读才能让观众看明白,那编剧和导演一定是不称职的。

55分钟前
  • 这届我选东莞仔
  • 较差

看的脑袋疼,为自己的智商捉急

57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适合脑子好使的人 但是真的很好看 烧脑

1小时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梦境、现实、臆想的交杂,宗教、色情录像带的混入,精湛的配乐,多么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