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大盗

动作片美国1967

主演:沃伦·比蒂  费·唐纳薇  吉恩·哈克曼  吉恩·怀尔德    

导演:Arthur  Penn    

 剧照

雌雄大盗 剧照 NO.1雌雄大盗 剧照 NO.2雌雄大盗 剧照 NO.3雌雄大盗 剧照 NO.4雌雄大盗 剧照 NO.5雌雄大盗 剧照 NO.6雌雄大盗 剧照 NO.13雌雄大盗 剧照 NO.14雌雄大盗 剧照 NO.15雌雄大盗 剧照 NO.16雌雄大盗 剧照 NO.17雌雄大盗 剧照 NO.18雌雄大盗 剧照 NO.19雌雄大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3

详细剧情

 1930年大萧条中,邦妮•派克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西小镇的母亲家中看到克莱德•巴罗正在偷自己母亲的汽车。克莱德对邦妮一见钟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抢劫入狱,并当着她的面抢劫了镇上的小超市。二人从此结伴浪迹天涯,以打劫为生,转战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奥克拉荷马州,并拉上了负责修车的莫斯和克莱德的哥哥巴克•巴罗及其妻布兰奇结成巴罗帮,名噪一时。  本片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八项提名,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埃斯特尔•帕森斯)和最佳摄影奖。

 长篇影评

 1 ) 牛逼

You've heard the story of Jesse James /
Of how he lived and died /
If you're still in need /
Of something to read /
Here's the story of Bonnie and Clyde. /
Now Bonnie and Clyde are the Barrow gang /
I'm sure you all have read /
How they rob and steal /
And those who squeal /
Are usually found dyin' or dead. /
They call them cold-hearted killers /
They say they are heartless and mean /
But I say this with pride /
That I once knew Clyde /
When he was honest and upright and clean. /
But the laws fooled around /
Kept takin' him down /
And lockin' him up in a cell /
Till he said to me: "I'll never be free /
So I'll meet a few of them in Hell." /
If a policeman is killed in Dallas /
And they have no clue to guide /
If they can't find a fiend /
They just wipe their slate clean /
And hang it on Bonnie and Clyde /
If they try to act like citizens /
And rent them a nice little flat /
About the third night /
They're invited to fight /
By a sub-guns' rat-a-tat-tat. /
Some day, they'll go down together /
They'll bury them side by side /
To a few, it'll be grief /
To the law, a relief /
But it's death for Bonnie and Clyde.

 2 ) 像克莱德一样...性无能

一开始,他们第一次的抢劫,是克莱德呈能般持枪抢了路边的杂货店。两人逃跑到野外,邦妮抱着克莱德热吻,克莱德却惊慌失措、举止慌乱。克莱德不是纯情小男生,也不是传说中的柳下惠,他可是有前科的罪犯。但他为什么没有像一个正常的男人回应一个女人的索取呢?克莱德含蓄的说,我不是个好情人。

如果这个时候尚不足以确定克莱德“不正常”的现实,再后面的旅馆中,克莱德再次没有和邦妮更进一步,还有某次夜晚,邦妮醒来伤心地注视睡在身旁的克莱德,真相呼之欲出----克莱德是个性无能。

倘若克莱德有强劲的性能力,故事可能更会像天生杀人狂一般,如果他们依旧要走抢劫杀人之路,是一种欲望放纵的浪漫。但在这里,邦妮和克莱德的“恶行”是压抑的。克莱德只能通过现实的枪和抢劫来显示他的雄性,来表达对邦妮的感情。如邦妮写的诗一样,克莱德虽是一个小偷,但他善良,并没有天生嗜血杀人的本性。同破产农民的相遇,让他们痛恨银行,再后来便有了Barrow Gang,他们骄傲着说我们是抢银行的。

不管真实的克莱德是否性无能,片中他的这一状况很容易被看成一种隐喻。故事的背景是大萧条时期,经济衰退、社会败坏,克莱德的性无能便是社会的性无能。而在拍摄电影的60年代末,经济虽然不再是问题,年轻人面对的精神困扰却更大。越战的梦魇在无止尽地继续、大麻LSD正在蔓延、性解放在蓬勃发展、摇滚乐成为年轻一代的毒药和安慰剂,社会面对的是一种精神性无能的状况。

最大的喻意,也是邦妮和克莱德成为里程碑的原因,此时的好莱坞正处在性无能的状态。此前好莱坞的作品同整个时代背离,死气沉沉。1967年,邦妮和克莱德同毕业生这两部应时之作的问世也宣告新好莱坞一代的开始。之后便是众所周知的各大导演崛起,科波拉、奥特曼、卢卡斯、西科塞斯……克莱德的性无能成为好莱坞勃起的标志,可当时的好莱坞没有承认。第二年的奥斯卡,邦妮和克莱德几大奖项落空,他们只能不满的叫道,我们这伙抢银行的被人抢了!

在克莱德和邦妮最后逃亡的日子,一个阳光的野外,克莱德做到的他之前不曾作到的事情。他忐忑的问邦妮,怎么样。邦妮回答,你表现得完美。邦妮平静温柔的语调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安慰,但那时他们之间这个已不是问题,邦妮对克莱德的感情在生活变化中得到了满足。而那个性无能的时代,观众们看邦妮和克莱德得到了满足。

 3 ) 这对男女烧杀抢夺却成为一代偶像 纪念《雌雄大盗》上映50周年

本文原载于时光网:
这对男女烧杀抢夺却成为一代偶像 纪念《雌雄大盗》上映50周年

今年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注定会载入电影史册,这倒不是因为参与角逐的影片太过耀眼,而是因为一场乌龙——颁发最佳影片的两位嘉宾费·唐纳薇、沃伦·比蒂错将最佳影片颁给了《爱乐之城》,当剧组几乎快要发表完获奖感言时,才道出正确的获奖者应该是《月光男孩》,一时间整个世界被这两位颁奖嘉宾耍得团团转。

这两位颁奖嘉宾是谁?可能年轻一代影迷未必熟悉他们,但是提到赫赫有名的《雌雄大盗》(或者《邦妮和克莱德》),你肯定不会陌生。《雌雄大盗》的反叛和革新颠覆了6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而这两位颁奖嘉宾正是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整整五十年后,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有意无意的向世人宣告,这对烧杀抢夺的亡命鸳鸯依然能够搅的你们“天翻地覆”!

《雌雄大盗》是影迷绕不开的一部电影,哪怕仅仅因为电影本身的精彩程度;《雌雄大盗》也是电影研究者们最关心的那类电影,因为它是一部承上启下的电影,深深影响了电影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部影片影片首映于1967年8月13日,那时的好莱坞电影还是传统价值观的宣讲台,战后的年轻一代早已厌倦了那些保守的道德观和陈旧的电影手法,而在银幕外,赤裸裸的现实刺摆在这代人眼前,越战泥潭、披头士风靡世界、民权运动、性自由、冷战阴影、核弹威胁,父辈的价值观对现实已经束手无策,反叛的情绪弥漫在年轻人中间,嬉皮式生活才是他们心中的“政治正确”。

而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电影,必然成为宣泄这种情绪的最佳文化载体。书写时代精神的电影新浪潮运动已在欧罗巴风起云涌,美国的年青一代早就蠢蠢欲动。

而此时(50、60年代),好莱坞的内部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好莱坞八大制片厂在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后,逐渐走向衰败:雷电华退出历史舞台,美国音乐公司(MCA)收购环球公司,联艺被泛美公司收购,华纳沦为肯尼国民公司的下属公司,龙头老大米高梅也陷入亏损,虽然依靠《宾虚》短暂中兴,但依然被资本家几易其手。

臭名昭著的海斯法典在《雌雄大盗》上映的前一年被正式废除,这为影片的暴力元素扫平了道路。好莱坞正处在历史的拐点上。

在好莱坞外,美国独立电影运动风起云涌,不少参与过独立电影的年轻一代也渐渐走进好莱坞体制内工作,他们的视野和诉求注定会为好莱坞注入新活力。《雌雄大盗》正是诞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电影,从她开始,新好莱坞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开拍前一波三折
特吕弗戈达尔曾有机会执导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初,文艺青年大卫·纽曼刚刚从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叫做《绅士》(Esquire)的杂志社当小编。这是一本时尚文化类杂志,关注的都是流行文化相关的事物,电影、音乐、时尚等等。在这里他遇到了杂志社的艺术总监罗伯特·本顿,两人一见如故,因为他们都痴迷于电影,谁能想到这段交情不仅改变了两人的命运,还改写了美国电影的发展。

那时候一个叫特吕弗的名字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他导演的电影开始在一些美国的影院里小范围上映,作为文化杂志的媒体人,两人敏锐的捕捉到了世界电影发展的新趋势。之后在影院里,他们继续汲取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电影的养分:戈达尔、侯麦、里维特、瓦尔达、伯格曼、米洛斯·福尔曼、黑泽明、沟口健二……这个名单还可以更长,他们每周都至少在影院里看两部影片,在这些革新性的电影的熏陶下,经典好莱坞的电影显得那么保守甚至迂腐,满腔创作激情的这对基友决定做点什么。

罗伯特·本顿在德州东部长大,从小他就知道那些匪盗的传奇故事,什么“漂亮男孩”弗洛伊德、“机关枪”凯利、“全民公敌”迪林杰之类的,当然还有那个抽着雪茄拿着手枪的漂亮女人邦妮·帕克。

两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这个女人和他的同伙克莱德的身上。他们打算把这对危险的情侣的故事写成剧本,两人来到德州,这片曾经上演过匪盗故事的地方实地考察,甚至拜访到了克莱德曾经的老师,正是他把那个白兰地和牛奶的笑话告诉了他们,电影里克莱德的哥哥逢人便讲这个老掉牙的笑话。

1964年,《雌雄大盗》的剧本打磨完成,但两位编剧毕竟只是好莱坞局外人,想找人把它拍出来不那么容易。两人首先把剧本送到了后来执导本片的阿瑟·佩恩面前,但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于是他们决定避开好莱坞,直接找到了他们的精神导师,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旗手特吕弗。特吕弗对这个叛逆又浪漫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但此时他正在筹备自己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把反乌托邦小说《华氏451度》搬上银幕,分身乏术下只好把剧本转手交给了戈达尔。

两位初出茅庐的编剧非常激动,特吕弗不行,戈达尔拍也没问题啊!但是戈达尔出了名的难伺候,他居然要求在冬天拍摄本片,而且拍摄地点必须在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两位编剧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为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夏天的德克萨斯州,这样一来整个故事与美国文化的联系肯定无法还原,双方合作告吹。也有种说法是戈达尔觉得去美国拍片肯定需要好莱坞的资金支持,而他根本就不信任好莱坞会放手由着他的性子去拍,这种刁难式的做法也许只是他推辞的方式。如果真在冬天拍摄的话,我们恐怕就看不到赤裸的费·唐娜薇在影片开始时撩人的表演了。

在法国绕了一圈也没找到适合的导演,此时恰好沃伦·比蒂来到巴黎访问,拜访特吕弗时得知了这个故事,他慧眼识珠看中了这个剧本,便花钱将剧本版权买下,打算自己做制片人拍摄本片。在他看来,这样一个美国的故事由一个美国的导演拍摄才是最合适的,于是三人又回到美国寻找合适的人选。

候选导演的名单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导演:威廉·惠勒(《罗马假日》、《宾虚》)、约翰·施莱辛格(《午夜牛郎》)、乔治·斯蒂文斯(《郎心如铁》)、西德尼·波拉克(《游泳者》)等等,不过这些导演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拒绝了这个项目。最终,还是拒绝过本片的阿瑟·佩恩接下了这部电影,他与制片人沃伦·比蒂曾经合作过《心墙魅影》。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女主角邦妮的人选,沃伦·比蒂原本希望自己的妹妹出演,就是《桃色公寓》里美艳动人的雪莉·麦克雷恩。但当沃伦·比蒂自己决定出演克莱德时,显然需要一个新的女主角,塔斯黛·韦尔德、安·玛格丽特、简·方达、卡洛尔·琳蕾等大牌女星都曾有意出演邦妮,但最终是名不见经传的费·唐娜薇凭借光滑的皮肤和洁白的牙齿胜出。

《雌雄大盗》终于投入拍摄!

价值观与拍摄手法
双重革新反映时代风貌

《雌雄大盗》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上世纪30年代,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左右着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某种程度上而言,30年代与60年代是遥相呼应的,邦妮、克莱德与其说是匪盗,倒不如说就是30年代的嬉皮士,当经济普遍不能满足人们的安全感,人们就会否定传统的社会伦理寻求新的出路。

这正是《雌雄大盗》成为新好莱坞发轫之作具备的故事和人物基础。邦妮和克莱德并不是无恶不作的大盗,他们属于社会底层,庸常的生活和传统价值观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但与此同时并没有满足他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渴望。冲破现实的牢笼追求真我和自由是他们心中的正义。

导演为了让观众对他们建立更多的认同也是煞费苦心。在现实中,克莱德是双性恋者,他与邦妮,以及另一位同伴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导演为了让那个年代的观众更容易接受,将两人的感情戏刻画的既浪漫又残酷。与此同时,他们也恪守自己盗亦有道的理念,不抢穷人只抢银行,而且从不滥杀无辜,影片中最暴力的戏份反而是警察围剿他们。

影片中让人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改动,是把克莱德设定为性无能者,导演和编剧大胆的将社会隐喻融入到人物塑造中,并有不少相当暧昧的镜头来表现性。邦妮和克莱德边喝可乐边聊天时,导演将邦妮窥视的眼神与克莱德持枪的镜头剪辑在一起,暧昧展现克莱德的性诱惑与性残缺,只有枪不离手时,他才能找到做男人的尊严。而费·唐娜薇上扬的眼角,微微张开的嘴唇,触摸枪管的动作,准确的利用表演传达出了影片中的关键隐喻。

影片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血缘关系从一开始就显现出来。影片中的第一组镜头就是邦妮和克莱德的真实照片与两位主演的名称组合起来的蒙太奇,明确的向观众表达人物的真实与主演之间“虚构”的真实性,影片的故事即真实发生过的事,与空中楼阁般的传统好莱坞做以区分。

而进入正片后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邦妮红唇的大特写,而非传统叙事中常见的大景别定场镜头。我们看到赤裸全身的邦妮对着镜子审视自己,像一只困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没有配乐,只有压抑的环境音。此时恰好克莱德在楼下偷车,他们立即搭上了话茬。邦妮像找到了出路一样穿上衣服逃离房间,联想到此前赤身裸体的她,导演无疑想表达出邦妮的新生。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的新生。

手法上的革新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邦妮与家人重逢时的用柔光镜头拍摄整场戏份,视觉上营造出梦幻的效果,事实上这场突然插入的戏份缺乏明确的交待,有人认为这场戏其实只发生在邦妮的幻想中也有其道理,此外,在这场戏中邦妮将自己的吊坠送给了她的母亲,而此前的邦妮并未佩戴过这款吊坠。

邦妮与克莱德葬身枪林弹雨的戏份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导演为了营造出暴力的突然和强烈煞费苦心,在叙事上也提前道明警察的围剿行动,给予观众充分的心理暗示,暴风雨般的围剿戏只有两分钟,却堪称影史经典。下面就为你详细分析下这组镜头的内在玄机。

1.克劳德下车后,导演先将镜头切回到车内的邦妮。展示两人位置关系;
2.镜头切到克莱德;
3.再切到面露笑容的摩斯的父亲,他看到了什么后表情突变;
4.镜头马上切到他的主观视角,一辆汽车闯入了布下的杀局;
5.这个信息交待完后就又切回了摩斯父亲,他的神情焦灼的看了眼克莱德;
6.摩斯父亲的主观镜头:镜头切到了克莱德;
7.一群飞鸟飞出丛林(杀人的信号);
8.镜头切回到克莱德,他看着飞鸟露出笑容;
9.镜头马上切到摩斯父亲看到飞鸟时惊恐的眼神;
10.跟着他的主观视角,镜头再次切回到飞鸟;
11.车内的邦妮伸头瞭望飞鸟;
12.根据她的主观视角,镜头再切到飞鸟;
13.镜头切回到摩斯父亲,他低头看向另一边;
14.镜头根据他的主观视角切向一片丛林;
15.镜头切回摩斯父亲,他眼神游走,观察镜头4中闯入的汽车的距离,判断开火的时间;
16.摩斯父亲的主观镜头:汽车越来越近,杀戮即将上演;
17.摩斯父亲钻入卡车底部自保;
18.镜头马上切到克莱德注意到他反常的举动;
19.邦妮也注意到他的举动;
20.摩斯父亲身体完全进入卡车底部;
21.镜头切回笑他举动夸张的克莱德,但又马上意识到了什么,神情大变;
22.镜头切回到扭过头来的邦妮,她也察觉到了异样;
23.邦妮的主观镜头,镜头切到13中的丛林;
24.切回到邦妮,她扭头看车外的克劳德;
25.邦妮的主观镜头:克劳德弯下腰准备逃跑,目光投向邦妮;
26.克劳德的主观镜头:神情紧张的邦妮看着克莱德;
27.邦妮的主观镜头:克莱德看着邦妮,还没有作出反应;
28.克劳德的主观镜头:邦妮盯着他,神情像是已经知道了的结局;
29.镜头反打,克劳德冲向邦妮的方向;
30.镜头切到那片丛林,机枪开始扫射;
31.克劳德中弹;
32.邦妮中弹;
33.镜头切回到丛林,枪手伸出了枪管,疯狂扫射;
34.克劳德倒地;
35.邦妮继续中弹;
36.克劳德继续中弹倒下;
37.镜头跳接到克劳德的特写,继续中弹倒下;
38.切回到中近景,克劳德终于倒地;
39.邦妮遭到疯狂扫射;
40.克劳德倒地后继续遭到疯狂扫射;
41.切邦妮近景,继续遭到扫射;
42.克劳德倒地不起;
43.邦妮中景继续遭到扫射;
44.全景镜头,两人在同一画框内遭到疯狂扫射;
……

在这场只有两分钟的戏里,导演最终用了超过60个镜头展示这对末路鸳鸯之死,屠杀之前几乎是一组静止的蒙太奇来表现短时间内人物的反应,镜头在三个角色的视点之间来回切换,视点转换十分密集,而演员的表演随着情节的变化来调整,杀戮降临时剪辑节奏越来越快,又用花式剪辑和升格镜头来展示邦妮和克莱德被杀的过程,扣人心弦之余又颇有悲壮之感。

上映之后引发争议
影评人诋毁 奥斯卡力挺

《雌雄大盗》上映之后让老古董的影评人傻了眼,谁也没有想到沃伦·比蒂和阿瑟·佩恩一起搞了个这么“不成体统”的电影!首先向影片开火的是来自《纽约时报》的博斯利·克劳瑟,他是美国资历最老的影评人之一,为《纽约时报》撰写了27年评论文章,正是他向更多的美国观众(可能也包括《雌雄大盗》的两位编剧)介绍了战后的欧洲艺术电影,罗西里尼、德·西卡、伯格曼、费里尼都是他钟爱的导演。

博斯利是一位左派影评人,他号召在电影中体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反对宣扬暴力的电影,《雌雄大盗》正是他最讨厌的那类电影——“毫无意义”“一场闹剧,混合着残酷的杀戮。”

显然博斯利还把影片中的暴力与战争中残酷的杀戮行为联系在一起,他只看到了暴力的表象,而没有感受到现在已经是60年代,夸张的暴力行为在银幕上以戏剧性的方式呈现,观众对暴力的消费与善恶无关,何况《雌雄大盗》中除了结尾的杀戮外,其他暴力戏份都与滑稽的班卓琴交织在一起,人们更多的觉得是暴力荒诞可笑的一面。

博斯利肯定没有料到,他对《雌雄大盗》的批判毁了一世英名,甚至葬送了影评生涯。大量年轻的观众给《纽约时报》写信反对他诋毁《雌雄大盗》,其他主要媒体杂志上也混战一片,力挺这对“杀人情侣”的媒体包括《时代杂志》和《纽约客》,而《新闻周刊》的影评人乔·摩根斯坦一开始站在博斯利这方,随后又倒向了邦妮和克莱德……评论界的混战可见一斑。博斯利也“杀”红了眼,随后又写了两篇文章,在批判电影的同时甚至批评当下的观众。最终,《纽约时报》解雇了老牌影评人博斯利,他成为邦妮和克莱德“枪口下”的最后一个“受害者”。

而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的展示了年轻人有多喜欢这部影片,影片以250万美元的成本,在美国获得5000万美元的票房,全球累计票房更是达到7000万美元。除了票房表现外,邦妮的齐肩短发、在影片中戴的贝雷帽都成为那时摩登女性的标配。

邦妮和克莱德的反叛形象是对好莱坞电影传统的颠覆,虽然黑色电影和强盗片里从来不乏以“坏人”为主角,但是很少有像他们这样赤裸裸的反资本主义强盗成为电影正面描绘的对象,这对情侣的子弹射穿的不是空罐头,而是美国梦的假象,他们冲出银幕,成为反体制反主流文化的精神象征。这些都是电影人通过电影化的渲染加工而成的,其实和历史上真正的邦妮、克劳德已经没有太多联系。

保守的奥斯卡也对这部大胆的电影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影片共提名9项奥斯卡大奖,并摘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摄影。

更重要的是,《雌雄大盗》是好莱坞体制内的新生力量的首次强力发声,而同年稍晚上映的《毕业生》则呐喊出了那代人心中的彷徨,后者以300万美元的成本累计近1.05亿的票房。两部传统好莱坞的反叛者成为时代精神的象征,而好莱坞本身是逐利的,风向明朗后,它便迅速调转船头,迎合全新的电影理念和时代精神。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电影人被纳入好莱坞体制内,新浪潮的美学理念反哺好莱坞,新电影的种子在美洲大陆生根发芽,丹尼斯·霍珀(《逍遥骑士》)、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布莱恩·德·帕尔玛(《情枭的黎明》)等电影名家们陆续登上了历史舞台……

 4 ) 拉片笔记: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1967)

今年是《雌雄大盗》公映50周年。这份拉片笔记是几年前写的,修改了一下,重新发布。

影片的历史背景:

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喧闹不安,越战陷入泥潭之中,而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少数种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开始在美国崛起,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刚刚长大却要“垮掉”了(这一代的物质条件有了显著提升,精神却陷入苦闷、空虚)。内忧外患中,激进的年轻人产生了与传统和现实对抗的情绪,对现有体制和生活状态的疑虑,反抗主流神话成为他们掀起各种运动的目标。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了嬉皮士,从爵士乐中演化出了摇滚乐,相应地,在好莱坞黄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当时,一批年轻导演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通过影片反映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并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反建制”色彩。他们局部传承了好莱坞传统的明星制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在体制内进行了大胆、新奇的尝试,赋予电影更具现实感的内容,并在其中丰富了各种电影类型的表现手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将已经死气沉沉的好莱坞拖出了泥泞,令它焕发出新锐的光芒。

相关影片:
John Boorman《步步惊魂》1967
Arthur Penn《雌雄大盗》1967
Dennis Hopper《逍遥骑士》1969
Sam Peckinpah《日落黄沙》1969
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1972
Martin Scorsese《穷街陋巷》1973

它们代表性地构成了“新好莱坞电影”。

一场由法国“新浪潮”引发的电影革命,波及美国。

电视对电影的冲击也迫使好莱坞开始新的尝试。

导演:Arthur Penn

生于1922年,2010年去世。横跨电视、电影、戏剧的导演。2007年获得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他的最重要作品就是《雌雄大盗》,影片打开了好莱坞电影的新局面。
执导背景:制片人曾请特吕弗执导,他最终却去执导《华氏451》(1966)。据说,特吕弗建议不要把真实生活中的Clyde是双性恋者这一点放到在电影中去。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用了。又据说,制片人曾考虑请戈达尔执导影片,但因戈达尔对好莱坞的偏见以及制片人的担心,最终戈达尔并没有执导这部影片。制片人第一次找Arthur Penn,他拒绝了,辗转找了十多位导演,都拒绝了,最后又找了Arthur Penn,他才答应下来。
编剧罗伯特·本顿(《克莱默夫妇》、《人性的污点》导演)和大卫·纽曼对影片贡献巨大。

拉片时间标识说明:
例:000000-000218,1、2位是小时,3、4位是分钟,5、6位是秒,000218是指影片的0小时2分钟18秒的位置。

字幕、片头:000000-000218
Bonnie和Clyde的历史照片。最后两张介绍两人的照片是演员本人的照片,经过处理做成了旧照片的样子。这表明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但影片的风格化以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内涵使得它偏离了传记片的轨道。
Clyde影片中的形象跟真人有较大差别:真人矮小、瘦弱。

开场:
1、Bonnie出场:000218-000310
从Bonnie的红唇开始,通过Bonnie一连串的动作,刻画出一个不安、焦虑、苦闷的女青年。
2、Clyde出场以及他跟Bonnie的相遇:000310-000624
无聊的Bonnie遇上了打算偷车的Clyde,她明知道他想偷车,却忍不住与之搭讪,并最终被他所吸引。
史实比较:现实生活中,Bonnie和Clyde组合雌雄大盗之前,他们已经认识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像影片中那样,偶遇然后随机成了一对雌雄大盗。他们是通过一个生病的朋友认识的,之后Clyde去坐牢,Bonnie对他不离不弃,两人在通信中感情日渐加深。后来,Clyde因为砍掉自己的两根脚趾而得以保释出狱,和Bonnie重逢后,才有了轰动一时的雌雄大盗。砍掉自己的脚趾得以保释出狱这个情节在影片中保留了。
这说明,编剧一开始就不打算写一个传记片,而是打算在事实的基础上,写一部风格化的影片。
这样的开场貌似很荒唐,但在六零年代的文化潮流中,这样的行为似乎并不为过。这不是一部忠实于历史的影片,但它却是一部忠实于时代的作品。

000630-000821:
第一次抢劫:Clyde逞能并赢得Bonnie的芳心
罗斯福的竞选总统广告,交代时代背景:1929-1933经济大萧条时代,失业率曾经高达四分之一,犯罪横行。

000821-000925:
公路上欢快的音乐,喜剧效果,与传统强盗片的不同。

000900-000925:
“我先讲明,我可不是一个好情人(性无能的暗示)。”Clyde说。
这里颠覆了传统强盗片中强盗的形象。“颠覆”这个词,我将会在以下的内容中经常提到,因为《雌雄大盗》就是因其颠覆性而成为经典的。传统的强盗片中,强盗都是一些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强悍角色,而影片中的Clyde却是一个性无能的形象。
这同时也弱化了强盗的“坏人”形象,增加了强盗的可爱成分。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隐喻:社会性无能的隐喻……

000925-001100:
两个不安分的人,两个渴望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将走在一起,干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餐馆聊天】

【Bonnie学习打枪】

001450-001717:
如果说第一次抢劫是偶发的、随机的,那么,从现在开始,Bonnie和Clyde把对银行的抢劫当作是一项事业来做的……
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谋生手段,这也是他们表达对社会不满、为广大群众出口气的方式……

【车上谈话:Clyde的不安与慌张】

【第一次抢劫了一家倒闭的银行,喜剧效果】

【抢劫士多店,发生意外,他没有开枪,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Clyde的慌乱】

【修车,摩斯入伙】

【士多店职员认人,警察开始追捕】

【Bonnie想要性生活,Clyde鼾声如雷】

002615-003048:
摩斯入伙后,第一次抢劫,因为摩斯的失误,导致Clyde在慌乱中杀了银行职员,他们成了杀人犯。
Clyde事后的表现说明他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强盗,他不想杀害任何无辜的人员,更不想拖累自己的爱人。

003048-003400:
正面表现Clyde性无能的一场戏,Bonnie虽然很郁闷,但深爱Clyde的她选择包容并留在他的身边。
此处参考《天生杀人狂》……跟传统强盗形象的不同……
隐喻……好莱坞的性无能、社会的性无能……

【与巴克夫妇见面】

003605-003700
拍照:Bonnie已经完全融入雌雄大盗的角色……
贝雷帽,电影公映后,风靡一时。

【去度假的路上,巴克的笑话】

【在度假屋】

004240-004309:
Bonnie的性格和她所追求的生活:个性化,看不惯没有见识的布兰奇,强调私人的生活空间,只想跟Clyde在一起。

【外卖员发现疑点,警察围捕,激烈枪战】

【巴克夫妇被迫入伙】

【Bonnie和Clyde的争吵:Bonnie抱怨Clyde性无能】

【巴克:报纸开始大量报道Clyde和Bonnie的犯罪行为】

005050-005430
弗兰克出场
雌雄大盗通过媒体给自己做舆论宣传,塑造亲善强盗的形象……事实上他们确实不是十恶不赦的强盗……
背景:其实Clyde曾经多次工作,但因为警察的骚扰,一再失去工作……Bonnie也曾经希望Clyde出狱后找份工作,一起过太平日子……
影片的喜剧效果……

005500-005810
抢劫的喜剧化,不伤害无辜的原则(Clyde只打掉警察手上的枪,而不打伤或击毙他们)……
欢快的音乐……
连警察也以跟他们沾上边为荣,农民说会到他们葬礼上送花……他们成了大众偶像……

【分钱:布兰奇要一份,Bonnie很不满】

【偷车,逼偷情男女上车,车上开玩笑,其乐融融,喜剧风格非常突出】

010700-010950:
尤金说他是开殡仪馆的,触动了Bonnie内心的恐惧,她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命运。长期逃亡的生活让她想找归属感了。

010950-011420
Bonnie和Clyde等人与Bonnie的家人相聚,这美好而短暂的片刻,犹在梦中。这是Bonnie和Clyde们最后的平静了,这之后,他们逐步将走向悲剧的结局。
使用的特殊摄影,特殊的滤镜,使得影像看起来不是很清晰,朦胧中,仿佛很遥远,有如海市蜃楼。

【旅馆发生争执(Bonnie与布兰奇的矛盾)、摩斯和布兰奇外出买食品】

【Bonnie和Clyde谈心,Bonnie对前途感到绝望,两人的感情却更深了】

【车上,布兰奇和摩斯聊天,布兰奇对越陷越深感到痛苦和恐惧】

【餐厅,摩斯的手枪暴露了他们的行踪】

【旅馆遭警察围捕,巴克头部中枪,布兰奇双目受损,苍茫出逃】

【再次遭到警察围捕,Bonnie、Clyde、摩斯弃车逃亡,巴克和布兰奇被捕,巴克伤重身亡】

【河中逃亡,Bonnie中枪】

【三人继续逃亡,在一个村落得到村民们的帮助,而这些村民是认得他们的】

【摩斯带Bonnie和Clyde回家养伤】

【弗兰克决心追杀巴洛帮,报纸胡乱报道Bonnie和Clyde,把很多不是他们做的案子强加到他们身上,更在舆论上扼杀他们】

【摩斯的父亲表面上欢迎Bonnie和Clyde,暗地里却算计着他们,他只想为自己的儿子减刑】

【弗兰克从布兰奇身上得知摩斯的名字,找到线索】

013750-014010
Bonnie写的关于Bonnie和Clyde的故事,写出了警察对他们的压迫,也写出了他们真实的性情与品格。
Bonnie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生,高中毕业,爱好阅读,如果有其他途径,她可能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女性。

014010-014135
再次出现罗斯福的竞选广告,暗示新时代即将来临……
而摩斯的父亲向警察告密,弗兰克开始策划对Bonnie和Clyde的谋杀……

014135-014347
Clyde终于摆脱了性无能,他成了一个Perfect的男人……
短暂而平静的美好生活让他们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014347-015001
一场谋杀,两个鲜活的生命倒下了……
血的洗礼……
被无数影评人礼赞的一场戏……

影片的各种颠覆:

颠覆了传统强盗片——强盗片作为美国电影史上出现较早的一种电影类型,它往往以一个或一伙强盗的发迹、犯罪历程以及最后走向衰落和失败的历史构成中心情节,并通过这些强盗的故事为观众提供大量的动作场面和悬念。阿瑟·佩恩却采用了一种喜剧式的风格,对好莱坞传统强盗片的神话进行了反讽。

颠覆了强盗的形象——不再是心狠手辣、十恶不赦的形象,不再是强悍威猛、精力过剩的形象,Bonnie和Clyde还有他们的同伙都被还原为做了犯了罪的普通人,他们可以很善良,可以很可爱,可以很无奈,可以很懦弱……男主人公甚至可以是一个性无能……

颠覆了主流价值观——影片着力表现这伙强盗的亲和力,他们甚至一度成为大众偶像,而不是被唾弃、被攻击的对象。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刻意去道德化定位,也不再局限于正义与罪恶这样的主题……影片暗示了政府、法庭和警察对两个鲜活生命的屠戮,把他们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归罪于社会和家庭对年轻人的残害……

其他:日常生活的描写、人物的心理细节……

“新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叙事:旧瓶装新酒,仍然是起、承、转、合的结构。
起:Bonnie和Clyde相遇
承:遇上因大萧条失去家园的农民,射击银行封条发泄
转:巴洛帮和Bonnie的家人见面,预示着悲剧的开始,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基本上是个喜剧
合:剧情急剧下行,先是巴克被击毙、布兰奇受伤被捕,后是Bonnie和Clyde被谋杀……影片在枪弹洗礼的悲剧中得到升华……

 5 ) 邦妮和克莱德

  一个夏日午后,在闷热和无聊的折磨下,她光着身子躺在床上一脸痛苦。她起身来到窗前想想透透气,突然发现楼下有人在偷车,顿时来了精神。她冲他喊了一声,接着披了件衣服冲下楼去。他们聊了起来,他请她到镇上喝可乐。她问他除了偷车还干什么,他说他刚从监狱里出来,因为持枪抢劫。她不信。他拿出了把手枪,向她炫耀。她有些兴奋,忍不住伸手摸那把手枪,可还是不信。于是他让她看着,自己进了一家旁边的小店。不一会,他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一叠钞票出来了。店主冲了出来,他开了一枪以示警告。枪声在安静空旷的小镇里回荡。他们偷了辆车,扬长而去。
  “你叫什么名字?”
  “克莱德·巴洛。”
  “嗨,我叫邦妮·帕克。”

  这就是邦妮和克莱德,亡命天涯的开始,也是他们爱情的开始。

  克莱德虽然干的是枪口上的买卖,但算不上英雄,也不是恶徒。后来成为传奇,多半是报纸宣传的功劳。
  他和邦妮一起干的第一桩买卖,没想到是家破了产的银行。克莱德无奈,只好让银行唯一留守的伙计亲自去向在门外车里等着的邦妮交代。
  接着到一家杂货店抢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却遇到了一个胖老头的殊死抵抗。克莱德狼狈而出,惊魂未定,一路上喃喃自语:我并不想伤害他,我不想伤害他。
  沃伦·比蒂扮演的克莱德,眯着眼睛,叼着火柴,穿着背心,别着手枪,俨然一幅马龙白兰度开创的极具诱惑力的男人形象,但到了关键时刻却不顶用了。克莱德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一开始就跟邦妮说,自己不是个“good lover”。后来,邦妮为克莱德写的诗在报纸上登了出来,邦妮坐在草地上为他朗读,感动之余,克莱德也一时“性”起了。事后,他象个刚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的害羞的小男生一样,不停的问着邦妮的感受。

  但不管怎么样,邦妮就是爱他。不仅是因为他给她带来了以前不曾想象的刺激的生活,更是因为他懂她的心,他看到了她美丽外表下的更美丽的灵魂。正所谓“人生一世,知己几许”。所以在克莱德不得已杀人之后劝邦妮离开他,邦妮执着的愿意永远跟随他;所以第一次他们在床上未能尽事的时候,邦妮冲着他微笑着摇摇头表示没关系。

  克莱德当然也爱邦妮,爱她的美丽,爱她的特别,爱她的天真和才华,爱她的付出和真诚。

  他们相知相爱:他们很辛苦,但他们很自在;他们会争吵,但多半一个拥抱便化解了惆怅。

  一天晚上躺在床上,邦妮幻想着有一天醒来一切都能重新开始,不再被人到处追,该有多么美好。她问克莱德到时候他想做些什么。克莱德还想着要抢银行。邦妮有些失望,但并没有生气。她笑了。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在这样一路走过来之后,是多么可笑和虚幻。

  第二天,邦妮和克莱德在路上遭人伏击,在枪林弹雨里一起归了西。

后记:
  这是爱情片、警匪片、西部片、公路片,是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是传奇、讽刺、批判、暴力,这是部不朽的性感的电影。

 6 ) 巨大休止符

在导演Arthur Penn之前大概没有人把部强盗片处理成有轻松和调侃。你明知早晚是部不归路,就是《天生杀人狂》《末路狂花》那样路至尽头,飞奔悬崖。你以为自己象老上帝样只是个冷眼旁观者,就等着挨过110分钟等看暴毙终场。但不知何时就走入意外,被Arthur Penn带进一种急促的戛然而止。

虽然整部片65分钟后开始掺杂阴郁,恶作剧般被劫持上车的那对恋人上一秒种还在和他们讲笑话,下一秒邦妮问那男的:你是干什么的?男的答:开殡葬馆的。霎时邦妮笑容僵掉心如黑夜暗沉的撵他们下车。

邦妮是个嫌生活平静如死水的德州小镇女侍应,她会很容易跟愿意带她逃离此地的男人出走。不是克莱德也会是随便哪个过路的卡车司机,或是某厂工人。克莱德看上她纯粹是因为这金发妞生的真美。这种偶遇如德州的阳光与沙土般自然轻松,除了克莱德性无能的问题,对他们来讲一切都很完美。当她觉得一路看的见死神的时候,不可抑制的沮丧,竟是想和克莱德回归如初平静的生活。那时,克莱德的性无能奇迹般好转,然后极想娶她。一路细节很多,吃汉堡,抢破产的银行,抢超市,与克莱德的弟妇斗嘴等等~~都算是渲染。

邦妮最后一个正面特写:忽然明白为什么林中鸟受惊飞起,大限已到的一刻,望向克莱德的眼神是焕发着怎样的平静温暖和干净柔美。



但所谓戛然而止,正是让观者很适应这渲染的舒适节奏而遭忽然停笔,上一刻还在两人在车里嬉笑着分吃一枚苹果,下一刻已身中暗枪,人与车都是蜂窝状,音乐全无,十五秒后黑背景出字幕“THE END”。


THE END.
我被噎到,显然,不是因为那苹果。

是中断之后的黑屏,它代表道理与公义的无情,告诉你无论是邦妮他们一伙的憧憬是多麽平静美好,也得顺应服从,无法悖逆。
一切就此休止,曾经的精神意识灰飞烟灭,Delete清零。
所有曾经大不过一个死字,167枪+黑屏的冲击力。

 短评

这部电影至今能被讨论的唯一原因是戴迪艾伦那开创时代的剪辑,错位剪辑,似动现象,声桥的运用影响了至今每一部电影的剪辑,如果你曾一帧一帧的在剪辑台上拉片的话就会知道此言不虚。错位剪辑的佳话甚至被出成考研政治的大题,可见此君影响有多大了。

6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推荐

看似充斥暴力,实则满是情欲,开场如此挑逗,结尾又无比温柔,相遇时虽活着却破败残缺,分离时已死去但完整充盈;新浪潮遇上好莱坞,充满强劲的生命力。

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情侣之一,影响后来者无数,包括邦妮的穿着打扮至今仍被无数时尚媒体和达人效仿,我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美艳动人的邦妮去抢银行,也有人愿意追随于英俊单纯的克莱德,但只有他们俩才是最适合亡命天涯的天生一对,就算没有明天。

13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我俩没有明天」这译名绝了。

16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这就是俩二缺

17分钟前
  • 浑浊儿
  • 还行

“我是邦妮,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这样的个人介绍真是屌爆了。能在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能义无反顾的随着他逃命天涯,这种相似、这种惺惺相惜的爱情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还有一个译名叫《没有明天》,我喜欢:如果失去自由,我宁愿投身地狱。

21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公路狂奔,游戏人间。做一切别人想做却从不敢做的。一见钟情说的大概是,我见到你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们必定是同一种人,你的脆弱你的企图心我都清楚的了解就如同我了解我自己。两个骨子里相像的人,这种相像是致命的。我爱你就是我把内心最隐秘的孤独也扒开给你看,我爱你所以天涯海角我也跟随你。

24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明明是部黑色电影,却如此迤俪柔情;明明是部爱情电影,却勃发离经叛道和随心所欲;加之男帅女靓,能不经典乎?

27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在阳光下相视一笑 然后被打成筛子

28分钟前
  • 玛琦
  • 推荐

路边响起阵阵厮杀,在追逼一双银行窃贼。路中把今生虚空驱散,愿给她送上风光今晚。继续去路,已断退路,浪荡也要给你,我的一切!

33分钟前
  • Aaa
  • 推荐

1934年生命终结,两人全身大约被射入150多颗子弹

38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当克莱德得意且满足地摸着枪,这个人物的秘密就完全暴露了……汽车服帽,新浪潮的美国化以及类型化。

4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风潮的产物,除本片外,《午夜牛郎》、《毕业生》等一系列“年轻人电影”都将目标群体对准大学生观众,通过偏离主流的方式来迎合更激进的时代年轻人,试图在衰退的电影工业中找寻出路,获取巨额盈利。混杂着古怪、轻快调子的《雌雄大盗》显然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精神财富,让人想起同样机敏并忧郁的《祖与占》,而结尾由快速剪辑和慢镜头组成的高潮部分已经永久改变了电影的暴力表现方法。相较于本片,我更喜欢受此影响而诞生的后来者——《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等,或许正如伊伯特所说:“它的创新已经被不计其数的其他电影所吸收,因而很难体会这部电影在1967年有多大的原创性——正如《公民凯恩》的冲击力现在看来不如1941年那么明显,因为观众们事先已经看了太多处于它影响之下的作品了”。

42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沃伦比蒂和费唐娜薇男帅女靓的,衣服都那么有型,果然当抢劫犯情侣没有范儿是不行的,就算被打成筛子,死在一起那也是浪漫。当然一切是否来源于克莱德的性无能就不得而知了。。。那个分贝超大的女的是当年的最佳女配吗?瞎了。。

4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电影很不错,但是很反感那位只会大喊大叫长相酷似三德子的女配。

46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對於世界的性無能式的反抗,狂躁的只是年輕的衝動,激情耗盡就必然毀滅。

50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故事就从“敢与不敢”开始了……好就好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犯罪视角。有几个场景仍是很经典。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强男弱,邦妮更加敢出位,克莱德一副肾虚的样子。

52分钟前
  • 软蛋黄
  • 推荐

得奥斯卡奖的女配角好像男人假扮的哟,汗。Bonnie好美,衣服很潮~

56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这部片子在当时应该是很了不起的,居然能够站在抢匪的立场说话,很有新浪潮的风范。其实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我也觉得这部片子是相当不错的,编剧涉及的方面挺丰富的。最后他们临死前那互望一眼,觉得真是绝妙,就好像,千言万语都被这一瞬的目光吐露完,多像武侠小说啊~

58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他们想要逃跑的时候,身旁总有车,但最后却无法逃离命运;犯罪电影之所以能得人青睐,是因为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念并在观影中消解潜意识中的暴力。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