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爱情故事2009

爱情片香港2009

主演:江若琳,文咏珊,何浚尉,徐正溪,

导演:彭顺,

 剧照

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2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3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4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5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6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3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4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5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6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7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8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19爱情故事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29

详细剧情

阿Ling自幼患有白血病,个性乐观的她,不把一切放在心上,唯独生命有限期的她,一直将所爱藏在她心底,亦不将病情告知好友Rex及小樽小樽自小跟妈妈从内地到港靠卖鱼为生,个性内向的小樽不擅表达自己,与阿Ling的性格是一冷一热,却成为互相关心的好朋友。小樽对Rex有好感,Rex却没有表示,而小樽也没有发现另一个男生阿曦正默默爱慕着她。

 长篇影评

 1 ) 老麦的左愤

Michael Moore还是麦氏的风格。看过片子,上豆瓣看了看评论,发言者寥寥,好在评分不错。

相比三枪和花木兰这样的片子,这部片子很难触动豆油们的萌点。毕竟来豆瓣论左右,哇,太意识形态,也太不 douban-stylish 了。

有人说,这是美国人的事情,老美觉醒了。有人说,靠,摩尔又在拍这种“伪纪录片”了,太意识形态。还有人干脆直接攻击说,哼,就是一左派嘛!没人爱看老愤青,好在是美国的;没人喜欢偏激,好在我们都知道摩尔拍的是“伪纪录片”。

我不知道讨论一种名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建构和价值体系,有什么客观的方式?也不知道,在如今的中国,左派已经变成什么又丑又土又愚蠢的“妖魔”。好歹这里还有一个人敢于在美国这个谈社会主义色变的话语氛围中批评并探讨另一种可能性,好歹这是一个真的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和探讨的“未来该如何”的真问题。

老麦知道,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与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与程序规范不是一码事儿,甚至美国和资本主义也曾经不是一码事儿。意识形态中无所不能的自由市场经济在今天的世界早已名存实亡。

但在中国,曾经是另一种更美好社会试验田的土地,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个常识了。所以,我们都相信,今日的美国是我们的better Golden day。

老麦是不太可能超出美国思维了,所以他能找到的正面例子是欧洲和日本,反面例子是苏联和mao中国。

正如,我们也不太能超出我们的中国思维一样,所以我们能找到的正面例子是美国,而反面例子,呃,大概就是还不够“美国”的中国吧!

想起一句话戴锦华老师的一句话,没有一笔历史遗产不是债务,也没有一部历史债务不是遗产。在历史的债务与遗产面前,我们不怕伪纪录片,怕的是连问题都不再能触达的虚无。

ps 有时候豆瓣很烦,很娘娘腔





 2 ) 影评

这部影片可能是我看过的“最不客观”的纪录片,导演本人现身说法,斥责资本主义的堕落及其给美国的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痛苦。

这部作品列举了大量美国富裕阶层举着资本主义的大旗在他人的不幸上牟利的例子——受贿法官为提高定罪率将无辜青少年送入儿童服务中心、飞行员高强度工作却只能领微薄的收入、许多大企业秘密为员工投保从而从员工死亡的受益、无数穷人因为还不起次贷而被赶出家门……金融危机当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这部作品认为布什政府与华尔街合谋骗取了大量纳税人的钱,《恐慌》里以正面形象出场的Hank Paulson被指责为前东家高盛牟利,而另两位前任财长Robert Rubin和Larry Summers则被认为是直接通过操纵政策而中饱私囊。

在导演眼中,资本主义掠夺、贪婪的本质与犯罪无异,因此他认为资本主义应当被民主彻底取代,甚至还在影片中举出了一个工厂CEO与工人同酬的实例。导演看似激进,实际上是源自对于自己国家深深的爱,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边看这部纪录片边想,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够拍一部这样的作品?又要过多久公众才能在公开的场合看到这类作品?

PS:《小谢尔顿》里的演员Wallace Shawn也被采访了。

罗斯福未被通过的第二权利法案

 3 ) 笔记

秃鹰,低价购买房产,在别人的不幸上牟利。

盈利动机。

里根时期,生产力大幅提升但是工人工资没涨,工人阶层还被鼓励借贷(家庭借贷几乎与GDP相等)、个人破产激增、犯罪率上升等,最富裕的美国人税率降低了一半。

通用公司GM破产

日本和德国:努力保证即便是保守党当选,也不会破坏他们的中产阶层。

布什:资本主义让人自由选择,公正和尊严

资本主义战胜了自由:受贿法官提高了定罪率(不公正定罪),将稍有过失的儿童送入青少年盈利机构(儿童服务中心),并且关押时间比被判的时间延长。

萨利机长收入降了四成,退休金被终止。飞行员的收入微薄,欠债。航空公司逐年降低飞行员工资,后者不得不靠打临工生活——薪水低、工作强度大,易出事故。

Dead Peasants insurance:银行为员工健康而秘密投保,保险受益人是银行——道德问题:从员工死亡得益。美国银行、梅林,沃尔玛…这些蓝筹股都涉嫌这种类型的投保。去世的员工越年轻公司获赔越多,因为他们的预期寿命更长,且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更长——年轻女性。而家人则承担全额医疗和丧礼费用。

资本主义与共同利益、同情心、宗教信仰相悖。

美国不再是Democracy而是Plutonomy(1%的富人比剩余95%的人有钱)富人成了国家新的管理层,唯一形成威胁的就是穷人的投票权,但是穷人幻想有朝一日成为富人(享受扩大贫富差距的利益)因此容忍这一点——富人拒绝共享财富。背离了宪法的初衷。

工作场所的公平,所有工人都是管理层(投票)。CEO和普通工人获得的利润一样,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萨尔克医生,将疫苗专利权奉献给公众;如今最好的人才在金融业(需要20年偿还学生贷款)

Alan Greenspan

次贷

欠贷者在被赶出家门前,如果清理得干净,房主会收到一千美元。而对于位高权重者,可以减免他们的利息,免除费用,免除书面文件(FOA:friends of Angelo),其中许多人管理着国家的金融。

08年经济危机,恰好在大选前2个月(时机可疑)。

Robert Rubin美国前财长,在仁时修改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进入如投资银行业和外国保险的新领域,他卸任后在花旗银行拿高薪就职。

Larry Summers 美国前财长,通过做顾问和发表演讲赚钱,现身一次十万;为对冲基金做顾问赚了520万。

Tim Geithner(《恐慌:2008金融危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被采访)领导了不少摧毁经济的机构。

布什政府相当于“高盛政府”,充斥了许多高盛前员工(包括Hank Paulson),正如克林顿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拯救高盛及其他金融机构。利用恐惧(大萧条的威胁),达到目的。第一次议案投票结果是不通过,但是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达成协议,致使国会改变。(“情报战”)

奥巴马政府,高盛称为奥巴马第一私人赞助者(一百万)。他的竞争者越说奥巴马是社会主义,后者民调越领先。

弗林特静坐(通用公司),罗斯福总统第二权利法案未通过(离世)。

导演:民主应当取代资本主义。

 4 ) 哦,美国人失恋了

去年的九月,我们正坐在商学院里上课,教授走进来说:上课之前,请大家看看今天的日期,记住它。
那天,雷曼宣布破产,美林宣布被美银收购。那天,华尔街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一个巨人笨拙地倒下,发出一声闷响,掸起一地尘埃,围观者心惊,无助地捂着眼睛抓着头发,半响说不出话来。

资本主义,自由经济,deregulation,还有,American dreams.
这就如同一场盲目而执着的恋爱,你爱得深沉爱得义无反顾爱得连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爱的这一切,你并不真正了解。

对,麦克摩尔就给我们讲的是这个盲目而别致的爱的故事。

我和一群女朋友,一群在商学院挣扎着理解教授们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和期货期权以及其他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衡量等“学术”概念里转来转去的我们,对金融业充满着憧憬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气的学生们,坐在电影院里,听麦克摩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多生动啊。

和恋爱一样,这样一种爱,对体制的爱,是不能完全分清青红皂白的,是不能pin point说真的谁就evil谁就不是了。对,你可以说那些银行“欺负”了贫民,你也可以说,那些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集团的利益,一部分程度上滥用了纳税人的钱。但是,这是一部分程度上。你不能不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大背景下,那些决策者面对的压力和大局的考量——事发之后总要有人来收拾,收拾必然会出现资本的分配,分配就有不均。而且,人渣哪里都存在。我们为那些失去家园的贫民们表示悲哀。但如果说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错——至少摩尔先生认为如此——那么,你能找到任何一种体制,一种经济体制,能够解决贫富差异的问题么?哦,别告诉我是共产主义,政治教科书上说,那是一种理想。
这理想就像永恒的爱情一样,是一种古老的传说。

美国人民信仰资本主义,信仰美国梦,就像投入一场恋爱。
于是这是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平民的一次失恋。
而且似乎还是初恋失恋,于是痛得这样深刻,悲恸地让人叹息。

作为观众,我要说,摩尔把这一场失恋描述得细致而深刻。
作为半个“业内人士”,这就像是一堂道德课。
而作为一个曾经在美国呆过,接触过那些中低层美国人生活的我,摩尔带给我自己的“美国梦”冲击也着实不小,把自己观察到的和在影片中看到的,由一个一个点连成了线,连成了画面,连成了我更加真实的认识,它们矫正着我的憧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考。

最后,作为一个在不同制度下接受教育的留学生,由摩尔纪录片得以上映,并拿到如此多的材料和愿意透露姓名站在摄影机前做一名“目击者”的这件事本身,带给我的冲击更大。

美国人虽然失恋了。
我们却全可以从这失恋中学到这么多。
这是任何一场失恋能带给我们的——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5 ) 它的时代意义不容忽视。

       一部让我看到金融危机给美国普通民众究竟带来多大灾难的电影。我想这部电影,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是:金融危机不是天灾,不是无法控制的灾难,而是由人性之贪婪引发的一场人祸。
    有人批判导演的主观,有人批判这部电影是站在利益遭到损害的人的立场上说话,但我庆幸我这社会主义一名普通的民众能看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里身处和我一样阶级的人告诉我,他们目前的生活现状。这部电影轻轻刺痛了我对未来的憧憬,让我反思我的现在、我的生存坏境,关注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不能不说,它就像吸尘器一样,让我这粒小灰尘明白,我们以为的安全感从来都是自以为是,当你遭受欺骗的时候,你要不承受,要不就反抗,再不就让自己成为金字塔尖的那1%的像美国高盛的主管。
    其实从来都知道这些,只是再一次展现在眼前时,从来没有料到现状如此触目惊心,如此规模之大,如此地不受控制。大部分都没觉察到,或许只有此时此刻,才会引起反思,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才会备受重视。

 6 ) 我知道迈克尔摩尔根不不是也不想是一个电影人了

看看那个电影中罗斯福说的话,那些嘲笑摩尔的人根本没看懂的是什么?!可耻!!
摩尔是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我现在理解那些浴血奋战的2战美国士兵的精神动力了,他们保卫的是用国家军队保卫他们对抗保护资本家的警察和打手的美国!

 短评

胖子的表情!!

9分钟前
  • 后端开发鸭先知
  • 推荐

不管摩尔政治观点怎么样有无漏洞,当年如此支持奥巴马有没有被打脸,“独立党派”桑德斯现在变民主党是否尴尬等,他确实是个把娱乐和叙述结合得非常好的导演,适当插入各种表情包一样的段落令人怀疑他是否经常在油管看恶搞视频😂,事情讲清楚了,也并不卖惨或过度煽动。当然一部电影肯定是不够的

1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摩尔的人道主义关怀 - 区分capitalism & democracy. 资本主义是邪恶的, 只有民主是好的. 但是, 没有资本主义做基础的民主究竟是真正的民主吗? 纯粹的民主根底上只能是理想. 太多国家假民主却真贫穷. 效率与公平本身就是极难达成的平衡......

19分钟前
  • vanessa
  • 力荐

片尾曲是摇滚版《国际歌》,观众起立鼓掌。估计中国人不会喜欢,因为他们爱的并不是美国,而是资本主义;Michael Moore爱的是美国,不是资本主义。

22分钟前
  • 小白小白不要慌
  • 推荐

这片子不是给平头百姓看的。

26分钟前
  • 小子
  • 力荐

麦胖果然是红色阵营派到西方的奸细,他老拍一些《新闻联播》最爱放的东西——即美国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0分钟前
  • shawnj
  • 力荐

一直挺喜欢Michael Moore讽刺的调调,这位老喜欢找茬的美国佬,应该觉得批评政府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吧。

33分钟前
  • 推荐

哪种主义都不是百忧解

37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还行

迈克摩尔是美国艾未未,除了他喜欢编造谎言之外,更大的区别还在于他生在了一个值得爱的国家。在我们这个无偿献血的地方,没有爱情故事,只有悲伤和愤怒。

38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利用剪辑灌输自己观点,这一点上,他做的很好

42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没有在一个国家的理想与现实节节滑坡的惨象前一蹶不振,保持了积极的社会变革基调,仅就这一点便向Michael Moore致以崇高的敬意。不足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所模糊,依然使用了“民主”这个模糊的概念。其中对Co-op的刻画极有启发,可继续展开。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an insane casino

51分钟前
  • 贾小宁
  • 力荐

摩尔是我见过当今最有社会洞见的导演,虽然很多地方有心无力,甚至方向偏颇,但仍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因为摸索是一个过程,试想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能够清醒的辩证的去思考这个世界的运行,那么人类才会迅速的发展,苦难将会减少,社会合规律性不可违背,但历史任务需要做的就是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56分钟前
  • iceman
  • 力荐

大坏胖子著名搅屎棍Michael.Moore再次袭来!

59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虽然我是个右派,但麦克摩尔这个大胖子总是能让我变得感性起来。

1小时前
  • Minjie
  • 推荐

每次看完迈克摩尔的电影,想到的第一句话总是“中国人民此刻内牛满面”

1小时前
  • 影熟人
  • 还行

美国的可怕之处在于总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 在良性循环中找到潜在的危险. 或许 Michael Moore 有点哗众取宠不招人喜欢. 反思国内, 我们的工会我们的权利在哪里?

1小时前
  • SilentTyler
  • 力荐

1、迈克·摩尔做小题目,比如911,或者医保问题,得心应手,这个题目太大,他自己也不明白或者是装糊涂,着实驾驭不了。2、前两部还好,这一部里摩尔的“社会行动”/个人秀看起来着实地臭傻逼。3、没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富人富穷人穷,以及片中现象如何形成,没有解释,只有仇富和煽动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

plutonomy,资本主义能让你无所不能,你想为太阳申请专利吗。。把民主和资本主义对立是有问题的。。。麦克默你敢再激进点么

1小时前
  • 琧婯
  • 推荐

还以为有多谴责,结果也只是批判一下前几任政府,寄希望于奥巴马。我几乎要认为这是奥巴马的政治宣传片了。另:房屋被没收,难道就没有平民过度透支的恶习起作用?我看不见得。Pussy!纪录片带了政治目的,就成了一坨烂货。

1小时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