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牧马人(1982)

爱情片大陆1982

主演:朱时茂,丛珊,刘琼,牛犇,雷仲谦,奇梦石

导演:谢晋

 剧照

牧马人(1982) 剧照 NO.1牧马人(1982) 剧照 NO.2牧马人(1982) 剧照 NO.3牧马人(1982) 剧照 NO.4牧马人(1982) 剧照 NO.5牧马人(1982) 剧照 NO.6牧马人(1982) 剧照 NO.13牧马人(1982) 剧照 NO.14牧马人(1982) 剧照 NO.15牧马人(1982) 剧照 NO.16牧马人(1982) 剧照 NO.17牧马人(1982) 剧照 NO.18牧马人(1982) 剧照 NO.19牧马人(198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4:35

详细剧情

  1970年代末,在西北敕勒川牧场做了小半辈子牧马人的小学教师许灵均(朱时茂)一路风尘来到北京饭店,与3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旅美华侨企业家许景由(刘琼)见面。当年,追求个人自由的许景由无法忍受与妻子的错误婚姻,丢下妻儿去了美国。此次归来,他有心带许灵均回美国继承事业。
  交谈中,许灵均不认为将自己融在集体中、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行为是思想陈旧的表现,对于父亲的舒适生活,他并不艳羡。
  回顾自己几十年来所走的道路,虽有幼年成为弃儿、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牧场的悲惨经历,却也数次从牧区质朴、善良的乡民身上感受到人间温情,而在艰难岁月中与四川苦命女李秀芝(丛珊)结为夫妻后,许灵均更是尝到苦尽甘来的心酸与甜美。他认为,国家在好不容易迈过“文革”这个大坎之后,个人更应该同亲朋一起,不离不弃地跟着她走向新生。

 长篇影评

 1 ) 谢晋和第五代导演

谢晋和第五代导演都经历过”革命年代“(1966-1976),在“革命年代”结束后都拍摄了关于“革命年代”的电影,但两者通过影像呈现出的姿态却截然分明。如果没有谢晋这个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孤例——横跨第三、四、五三代影史分期——为参照,第五代导演身上本质性的问题便可能被遮掩得更加深重,无法一目了然。

革命开始之时,谢晋43岁,已经拍过不少电影作品。这就是说,谢晋是在心智完全成熟后才被卷入这场运动的。但对第五代大多数导演来说,“革命年代”正好是他们成长的黄金时期:张艺谋(16岁-26岁)、陈凯歌(14岁-24岁)、田壮壮(14岁-24岁)……

为何要计算各位导演在“革命年代”的具体年龄?因为在我看来,对一个人成长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正好是他们的青春到青年初期。若以我自身为例子,大致可以定为15岁到25岁这个时间段。这个阶段完整地形塑起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

由此看来,无论第五代导演有没有真正“介入”这场运动,“革命”的力量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深重影响,这种影响在我看来是永远摆脱不掉的。但谢晋是不同的,他同样经受了“革命年代”,但因为他在进入新中国前(26岁)已经完成了作为一位正常之“人”所需要的教育,所以“革命”在他身上的影响并非根深蒂固、无法抹除。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谢晋和第五代导演的“革命”叙事中呈现的真正差别,这种差别与他们卷入“革命年代”所处在的不同人生阶段是分不开的。我并不想去分析这些“革命”叙事背后呈现出怎样复杂的心智状态(不妨交给无所不能的文化研究者吧),而是简单地将其限制在通过影像进行的情感表达上。

看过谢晋在“革命年代”结束后拍摄的几部作品——这里指的是最初的几部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我们可能需要暂时排除《芙蓉镇》,因为这是一部在表现手法上真正有突破的杰作,与三部曲中另外两部区别了开来——的观众都知道,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电影中的情感表达是非常夸张的。

它们延续了《舞台姐妹》(1964)中更靠近“表现主义”的表达模式:动情化的表演,毫不克制的特写、主观化的镜头运动、美化柔光的色调、饱满过度的音乐……使得角色在情感表现上直接又剧烈,而与谢晋后来在《芙蓉镇》中所使用的极端克制的“自然主义”手法迥然不同。

但这些“夸张”不该成为谢晋电影的缺点。如果我们考虑到拍摄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考虑到“革命年代”造成的影响,这些残留的痕迹便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反而应该看到在这般厚重刻意的表达背后,创造者传达情感的真挚。即便我明显感觉到谢晋电影中情感表达的过度,我还是被感动了,它们都是对人性中最美好部分的刻画。

相反,在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中,即便我们看到了创作者想要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真诚,但这种交流总会走向无效,我们甚至还会因为它的生硬与干涩感到难受。我不觉得这只是张艺谋个人的问题,这是第五代导演的普遍状况。他们对人的认知有一种明显的偏离,因此从未能拍出刻画人性之深刻的真正杰作。

说这些不是为了证明谢晋的电影便因此高于第五代的作品,也不是为了贬低第五代导演已经取得的集体成就,他们确实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无非说明了“革命年代”在不同代际的人身上产生的不同影响,并表现在了电影这门视听艺术中。作品是最好的发声者,以此为证。

 2 ) 金钱无法创造天伦的宫殿

    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弃子,二十年窘迫的人生,影片用交替陈述的方式讲述了经历那个年代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用亿万富翁的父亲这个角色来使矛盾激化,更体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时代的背景,使人物性格更鲜明。

    属于那个时代的真挚和纯朴在如今看来似乎遥不可及,如今的人们忙碌的寻找着地位,财富,荣誉,较量着手段和脑力,人与人的真情交流显得苍白无力,幸福感和知足感被欲望和空虚所替代,坚定和毅力被浮澡和诱惑所打跨,还有先结婚再恋爱的吗,还有人因为一句“这是我存的四十块钱和一些粮票,你回老家吧,我是右派”“我的命好,因为我遇到了好人。”而泪流满面,只因你懂我。

    秀芝小学没毕业,她善良、能干,海陆空齐降,勤俭持家,“我不管他是老师也好右派也好,在我眼里他就是许灵钧,是富翁我也不稀罕,是穷小子也跟他过一辈子。”瞧这种坚定和志气,有像现在一样发誓说无论贫穷和富有都坚守吗,没有,有的只是一纸窗花,两只红烛。灵钧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去了国外,从此他成了弃儿,后被打成右派去放马,遇到了一群纯朴的牧马人,对他无微的照顾使他重燃生活的希望,毅然放弃了出国的机会,选择了大草原,选择了祁连山,选择了山里的孩子和患难与共的妻儿,因为这是他的根,这是他二十年后写下的我的祖国,他的知恩图报也是那个时代人物真善美的最完美体现。

   信念是生活的基石,时代论英雄,或许每个时代对于真善美的表达方式不同,然而坚守和感恩的精髓理应值得传承的吧,而现在还有这样的时代人物吗,是诱惑太多还是现实太残酷,几十年后还有什么影片什么情结是可以重温依然感怀的,悲凉和无奈,又让我想起了前些天看的书法展,依然是一些老同志的笔迹和题词,也许时代的人物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给人生留个希望吧,相信多年后,会有属于我们这个变革时代的人物出现,会有一种新的信念指引人生,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3 ) 这绝不是一部爱国主义宣传片

这部片拍得是人性。

美国老爹说老许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其实是误解了,有血有肉的人,无关主义,不计仇怨,无论政治和历史。 这绝不是一部爱国主义宣传片。老许“爱国”的选择,不是出于某种宏大的政治理想,是从个人与牧场、牧区的人民、妻子和孩子的真实情感中生发出来的。现在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情感,从爱家、爱家乡,再到爱国。

如果牧场的乡亲们不是把老许当做人来善待,而是把他当做老右来批斗,他对这些乡亲和这个牧场、这个祖国和这段人生经历,会是怎样的情感?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牧马人的生活才真正是“人”的生活。男人牧马、教书,老婆孩子热炕头;女人打坯、种树、养鸡,学字、写日记。现代中国经济上越来越接近美国,不幸精神生活也越来越接近美国了——人们发现了空虚,像老许的儿子期盼小汽车,现在长大后的他,会像他父母一样幸福吗? 台词真的是太有力量了—— “不管他是老右还是老师,在我眼里就是许利军。” “有文化的人就应该干文化的事儿,来放什么马。” “我也想当老右。” “桌子板凳都平反了!” ……

 4 ) 牧马人

出生罪(爸爸是右派)

妈妈说,爸爸就是妈妈手里的一支风筝,飞的再高,线也在妈妈手里。 ——我没瞎编,我听见了,你昨天夜里对爸爸说的。 哎,给家里再留十块钱。 ——嘿,家里要什么钱,穷家富路,你带上吧。 别跑,别跑 我大概是在集体中生活惯了,就很重视我们国家的荣誉感。 你家里没有人了,你就搬到学校宿舍来住吧,吃饭嘛,可以和教室搭伙。 我死过去,不过我又活过来了。 我不但找到了人的价值,还找到了人的温暖,我找到了父亲,还找到了母亲,对于他们给我的,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哎,拿了一双筷子。 吃饱了饭,不想家。 什么?让一个老贫农上山,让一个年轻的右派在家享清福?你是什么阶级感情? 我爱人喜欢吃,她是四川人。 你要老婆不要 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金口,我一会就给你送来。 那你太可怜了。 ——我不可怜,我看出来了,你是一个好人。 这是我们七队,每家送你五毛钱,一共是二十三块五毛。 一去十多天,连马都想家了,人也不想家。 真那么荒凉的地方当教师,你不觉得乏味吗? ——在那些地方播种文化是很有意思的,沙漠上的绿洲是很可爱的。 人是万灵之长,智慧的差异是很小的,经历本身就是文化。 妈妈,长大我也当老右,挣好多钱给你买小皮鞋。 他就是当上官,我也不稀罕,就算再放20年马,我也不嫌弃。 钱只有我们自己挣来的花的才有意义,才心里安逸,就像我买盐,我知道是我卖鸡蛋挣来的…… 不去,中国这么大还住不了了,非得到外国去住。 现在我们国家走到正路上了,我愿意和人民一道来爬这个坡。 我是坚信我们这个民族生命的。 请你相信四十岁人得信仰不是那么幼稚的。 我不想做金钱的奴隶。

 5 ) 时代里面的小人物

主人公许灵均被错划为右派后的生活遭遇来看,本身是悲剧的,但是影片表现出来的并非是悲剧。影片开片从外部的场景来看并非阴郁可怕,而是将更多的描写大自然的风采。主力描写在许灵均在普普通通的劳动群众中所得到的关心和帮助,所感受到的温暖和情意。
作为许灵均的妻子,李秀芝这位纯真善良而又勤劳能干的农家女子,在与主角婚后,秀芝的勤劳能干脱坯建房、种植、饲养、样样行;面包会有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有的。她为许灵均带来了妻子的温柔体贴和充实丰富的家庭生活,使他通过她,与那片立足生存的热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淳朴可爱的秀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许灵均初见秀芝时,由陌生、惶然、同情,而终至喜出望外的情感变化,都表现得真实而富有层次;俩人之间的夫妻生活和感情交流也很自然、生动。
作为配角的郭扁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真实生动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牧民形象,从“郭扁子喝口水都是自己拿瓢往锅里舀,还发动乡邻们凑钱,忙不迭地张罗他们的婚礼……集中表现了他的热心和善良无私,“文革”风暴袭来时,郭扁子子煞费苦心地用计,机智保护他免遭造反派的冲击与批斗。他同董大爷商量,咬定山下草情不好,绕着弯子迫使队长留下许灵均使其免遭批斗,他教育孩子不要再喊“老右”的苦心;他将孩子们郑重托付给重新执教的许灵均时的诚恳。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征,使郭扁子这一独具光彩的形象深入人心~

 6 ) 想起了《牧马人》


   最近看了新电影《两个人的房间》。影片一般般,中年夫妻的感情危机,这样的题材已经被嚼烂了,没有多少新意。只是主演的朱时茂和丛珊让我想起了他俩第一次搭档、也让他俩一举成名的《牧马人》。
   上世纪80年代初,乘着拨乱反正的东风,出了好几部很有冲击力的影片,《牧马人》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许灵均是个右派,被发配到了大西北,当上了牧马人,孤独、耻辱、悲观、绝望,几乎走上了自绝之路。然而淳朴的牧工不歧视他(牛犇演的,还得了百花奖的“最佳配角奖”),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四川逃荒女李秀芝,一对苦命男女相濡以沫,终于熬到了“新时期”。许摘帽,当了教师。此时他经商的父亲从美国来,为弥补愧疚,执意要把儿子带到美国,继承事业。结果嘛,许灵均当然难舍汗水浸渍的土地、患难与共的牧友和血肉相连的妻子。影片最后一组镜头,相隔二十多年,我还清清楚楚记得:天苍苍,野茫茫,丈夫、妻子和儿子,越走越近,拥抱在一起,身后是一轮红日……。
当时喜欢影片的理由,表面上,是因为主人公出身不好受排挤,受迫害,与我“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不好意思说的是,丛珊演的李秀芝实在是我心中的“善良女神”,那种从心灵辐射到外貌的美,真是夺我心魄,让我在漆黑中触摸到了温柔之乡。后来知道“单恋”她的,还大有人在;她简直成了中国的“玛丽莲.梦露”——尽管她穿着老棉袄,一点都不“性感”。
   二十多年过去了,回头看《牧马人》,觉得实在是理想主义的杰作。先不先,一个阶级敌人哪里有这么好的桃花运哟!英雄美女,才子佳人,落难觅真情,抱得美人归,谢晋导演还是走的老套路。事实是,死了的不少;劫后余生的,不疯则傻,像那些才华横溢的“胡风份子”;大部分是耽误了最佳年华,磨圆了棱角,唯唯诺诺,庸庸碌碌,再也无作为可言。但是谢导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向前看”嘛;我们这些人没有一点“理想主义”,靠什么撑下去呀!
   另外,电影里有些观点已经不妥了。比如,“狗不嫌家贫,子不嫌娘丑”;“娘打子,委屈,也该”。愚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般人都能分清,祖国才是“娘”,那些倒行逆施的政权、政党、政府决不能同“祖国”划上等号;一定要警惕有人打着“国家”,甚至是“祖国”的旗号,去谋一己私利。我们爱国家,但这个国家也要真正爱我!
再比如,出不出国,并不是爱不爱国的唯一标志。如果许灵均当年能出去,再“引”一大笔“外资”回国,那他的贡献比当个农场教师不知大到了哪里,他早成政协委员了。再说,现在不少成天对他人进行着爱国主义高调教育的人,包括头头或艺人,不是把财产和孩子争先恐后地往外转移,自己也早就在做“域外寓公”的梦了吗?他们的“爱国之歌”比我们这些爱发个牢骚的老百姓可唱响了许多!
   朱时茂胖了,丛珊也发福了许多。不会有谁再把他们看作“梦中情人”了。我想,牧马人这个行当肯定在不断萎缩。但是就因为这部电影曾经温暖过许多命运坎坷、心境苦寒的人,它在电影史里是不会消失的。

 短评

看完这个电影我有几个反思:80年代,关于文革关于右派的电影并没有少拍,虽然也有禁止,但是还是很多为人所知,例如孩子王,例如 芙蓉镇等等。到了90年代,好像被封禁的主要是敏感话题同性恋等等。到了21世纪了,却倒退了,什么都不敢拍了,什么都不敢写了。。。#如果不去回顾历史你怎么能吸取教训呢# 另外就是:例如这个从小处出发,讲述淳朴的爱国感情的电影,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了。动不动就是 什么大业,什么大典,好像国家就是人山人海堆起来的,--国家是无数默默奉献的人建设起来的。 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中国的农民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的天然的淳朴,一方面是天然的狡猾。。但是这些农民本质还是纯良的,简单的动机带来简单的行为。。。

5分钟前
  • W.史密斯
  • 推荐

续集是朱时茂携家属去美国继承遗产买了农场养马,牧马人变身美国牛仔。

8分钟前
  • 冇有
  • 还行

三年级时看过,学校组织的,当时根本看不懂。只会对一些镜头发笑。 但现在快五十了,重新再看,却是泪流满面。而且几乎全程流泪。 女主的形象太感人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改革相结合的经典人物。她的每一句话,放在当时,看起来政治意味都有些浓。但放在当下,我却深刻地领会到了其中的博大。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要活得像祁连山下这些牧马人一样的纯粹,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快乐。丛珊和朱时茂,牛犇的演技真是绝了。 特别是丛珊,原本怎么看,都不是美女。可在电影里这个可爱的妻子形象的衬托下,怎么看怎么漂亮。 不得不承认,真正的美丽是由内而外的。

9分钟前
  • shunlu
  • 力荐

30年后再来看这部感情饱满的电影,俨然成了现实的互文。

14分钟前
  • 向阳花
  • 还行

49年,许景由去美国,许灵均11岁。30年后,再见面是79年,许灵均41岁。这是一部反映当时政治路线转变的影片,一方面物质生活在提升(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另一方面不做金钱的奴隶,独立自主。知识更加收到尊重,人尽其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灵均的信仰不是浪漫的理想主意,国家当时处在黎明的前夕。相比个人的物质享受,建设10亿人口的国家更有意义。讲得非常明白了。男主女主的价值观跟我爷爷奶奶一模一样,想起童年了。

17分钟前
  • 普通但自信
  • 力荐

对爱国派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表现得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嘛,虽然文人士大夫始终不愿意承认,但古往今来的历史,包括他们自己记下的故事都一次次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泥腿子、手茧子确实就是比大多数他们所谓的“知识阶级”更加诚实可靠。

22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推荐

2019年快结束的时候,这部电影火了,引起了年轻人广泛的共鸣。影片质量优秀,虽然老派,从镜头语言来看,还是一级大师水准。而在今年火了也确实有当下时代背景,人们羡慕那时的爱情的纯真不掺杂物质,与当下年轻人压力过大有关系,人们羡慕朋友邻居间的热心真诚,与现在人情冷淡有关系,有人感动与家国情怀,与今日祖国强大有关系。社会变了,8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甚至到2010年代的前几年,年轻人,知识分子都还是认为外国的月亮圆,挤破脑袋往美国跑,到今天一切都变了,虽然还是向钱看,但是不一定要去美国。电影被大家诟病的爱国主义,其实我们都是这样,只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遇到钓鱼岛,中美贸易战时,大家却是齐刷刷的对外,我们嘴上不说,但是我们骨髓里都有家国情怀。我最感动的导演对待2种主义的态度,没有否定任何一个。

26分钟前
  • 比烟花寂寞
  • 力荐

找这么个媳妇我也不去国外

30分钟前
  • 罗夏
  • 推荐

《天云山传奇》与《牧马人》的问世,与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徐桑楚有着莫大的联系。正如谢晋所说:“我的电影多半是一场风波”,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触碰反右题材太危险,徐桑楚的肯首和担保才打消了谢晋的顾虑,纵是如此,《天云山传奇》也是在不断修改剧本的情况下才完成的,至于后来“戏剧性”的通过审查、获得奖项,确实是未曾预料到的结果。《牧马人》创作过程中,因改编右派伤痕文学而引起的非议、为通过审查而临时修改的剧本以及徐桑楚的支持与协助等情形都与《天云山传奇》时别无二致,两部影片的呈现效果也多有相似之处。时至今日,我们已不知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段落有多少是迫于无奈而添加的,不过我们总会记得,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上,那些善良而质朴的牧区人民在物质贫乏、政治动荡的年代所迸发出的、原始而自然的力量。

32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这算是一个西方社会个人欲望与享受与东方社会集体荣誉的两种文化冲突,许灵均代表了那个年代大多中国人民,感受到了民族发展的希望:在那个年代,或许人民会物质匮乏,但心灵却是十分的美丽。

37分钟前
  • Elvis Tang
  • 力荐

感情营造很成功,故事采用倒叙手法,形象的刻画了徐林均在选择是否和父亲去美国的矛盾心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祖国的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共有的内心情感。

40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力荐

《牧马人》看完了,不得不感慨,那时人们的三观真的好正。特别是女主的几段话。教育孩子花自己挣的钱才有意思,妈妈告诉她要勤快,放一辈子马也不嫌弃,中国那么大为什么要去外国。这些朴实的观念,真的令人肃然起敬!

45分钟前
  • 叶寻
  • 力荐

许灵均用现代话来讲算是典型的佛系青年,对自己的遭遇和婚姻都是安于现状,用孔子的话来说算是中庸处世。之所以他能如此佛系还是归结于遇到的基本都是好人。。

50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谢晋反思三部曲之二,父子俩再见面更像是两种文明、两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一个在现代文明中适者生存,一个在阶级斗争中苦苦挣扎。虽然改编自伤感文学,但并没有营造凄凉的氛围,很克制地反思过去,寻根、信仰这样影片探讨的主题在现在显得更合时宜,三十年前找到的根现在被抛却之后的根在那里?

51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那个年代的影片 当然是充满正能量的歌颂社会主义好 讲述敕勒川的小学教师前往北京与失散多年的美国富翁老爸相见 通过两人相处七天穿插回忆 重现了男主角朱时茂从被赶出地主家庭到被打成右派到前往敕勒川牧马到与妻子结婚到平反做教师的坎坷一生 最后与男主角拒绝前往美国继承父业来展现伟大的爱国情操

53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他没有跑到外国去拿欧洲三大的奖,他的电影没有某些文革片至今还广为人称道,但某些导演永远也学不来的各种特写和蒙太奇手法他却能信手拈来。他拍文革片不是为了借机大肆批判攻击,讨好西方赚得满身荣誉,而是真的为了反思,为了更好的明天,因为他是这片土地的守望者,是祖国和人民的牧马人。谢晋是一个有气节的导演!

56分钟前
  • 红苹果香烟
  • 力荐

看得我热泪盈眶,这片土地能把人弄的遍体鳞伤,也能靠着淳朴的民风和善良的心把人治愈,许灵均和父亲的对话,实际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撞,借许灵均之口说出的主旋律,是历经苦难后,看到一丝希望的真情流露,这种主旋律比这几年院线流行的要高级很多,只是过去三十年再回过头看,许灵均最终还是错了。

60分钟前
  • 迷失东京
  • 力荐

时隔37年突然爆火了!哈哈哈哈,看来现在很多人通过这部老片发现了现在许多无比稀缺的东西,哈哈哈哈哈 我缺老婆吗?!我缺的是牛犇这样的好兄弟啊!!

1小时前
  • 长腿爱德华
  • 力荐

20岁的丛珊就是另一个版本的乡村全智贤,水灵灵的。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种女主是“传统中国男人”永远的意淫吧……不用花一分钱的贤惠机器,任劳任怨还能生儿子,而男人只需要记住对方爱吃的东西就是模范丈夫了。末尾更是错误又做作的选择,以大义凛然作为虚伪的外衣。

1小时前
  • 鲁镇周可儿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