肮脏的哈里

动作片美国1971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哈里·古蒂诺,雷尼·桑托尼,约翰·沃侬,安德鲁·罗宾逊

导演:唐·希格尔

播放地址

 剧照

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2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3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4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5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6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3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4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5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6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7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8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19肮脏的哈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23

详细剧情

  哈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饰)是美国旧金山的一名资深警察,警局总是把一些难以解决的案件抛给他,而他为了破案也不惜使用一些非法的手段,因此他得到了一个绰号——“肮脏的哈里”。  旧金山出现了一个无差别射杀魔,在第一个受害者遇难的同时,凶手留下了一封恐吓信,要求获得10万美元的现金,否则,每过2小时,他将射杀一个市民。随着受害者的增加,无能的政府决定向凶手妥协,但哈里不能接受这样的妥协,他擅自行动逮捕了凶手,却也导致了人质的死亡。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好不容易捉拿归案的凶手,竟然因为精神方面的疾病逃脱了法网,之后变本加厉劫持了一辆载满儿童的校车。这次,愤怒的哈里再也不能忍耐了,他展开了同凶手的周旋,并在最后时刻射出了那颗代表着正义的子弹。

 长篇影评

 1 ) 城市牛仔传――“肮脏的哈里”系列观感

        在伊斯特伍德的演员生涯中,最荣耀的莫过于在西部片中一次次的出演牛仔,然而,作为类型片的西部片在高潮后也很快走向衰落。60、70年代开始,西部片就显出衰相,到了70年代后期已经要死不活,而同时,大屏幕也渐渐走入硬汉时代,一个个城市中的硬汉用拳头和重型武器,让西部片牛仔的潇洒和小左轮风光不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斯特伍德也于1971年至1988年从西部蛮荒走入城市,开始了牛仔的再就业,“肮脏哈里”系列五部,为我们献上了一个硬朗,剑走偏锋的伊斯特伍德形象,走入城市,他依然保持着一个牛仔的孤胆与风度,或许难称经典,却是一个硬汉时代标志性的形象。

        哈里•卡拉汉,一个老警官,一个真汉子,他一个人独居,更喜欢一个人彪悍的办案。他也有搭档,但是他搭档的命运基本都是在艰险的任务中命丧黄泉,五部“肮脏哈里”系列也是一个哈里搭档的悲剧史,我们看到,哈里的搭档有男有女,有白人有黑人还有华裔,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倒是命运都悲催的一致。所以,每部有新搭档现身时,哈里总会很严肃的询问对方是否知道他昔日搭档的命运,当然,初生牛犊不怕虎,新搭档总是以调侃化解,接着走入坟墓,不过,说起来,这种精神也正是哈里欣赏的。哈里接手的都是些棘手的案子,别人不敢惹的人他敢惹,别人不敢进的贼窝他敢闯,一把尺寸不小的手枪是他的标志。其实,他依然是个牛仔,看似归于体制下,却依然保持着牛仔的那份自由,他从来不鸟上级,“被休假”更是家常便饭,而上级、高官、纨绔子弟之类都吃过他的讽刺、羞辱、乃至拳头,上级对他咬牙切齿,但是从五部“肮脏哈里”看,上级倒是换了几个,唯有哈里继续作乱,惹出让头头们恼火的收拾残局的乱子。哈里甚至持枪、拔枪和开枪的连贯动作都还是牛仔姿态,而此系列每部的开头,无一不是他潇洒的走入一个紧张的对峙现场,一如走入西部片的酒吧,然后酷毙镇定的与疑犯对话,接着枪响,罪犯倒地,他潇洒的离开。这是我喜欢“肮脏哈里”系列重要的一点,依稀可见他牛仔时代的荣光,那时的伊斯特伍德也已经走入了40岁,带给哈里身上的也是一丝沧桑,看着有种厚重的味道。

        “肮脏哈里”系列共五部,分别是《肮脏哈里》(Dirty Harry,1971),《紧急搜捕令》(Magnum Force,1973),《全面搜捕令》(The Enforcer,1976),《拨云见日》(Sudden Impact,1983),《赌彩黑名单》(The Dead Pool,1988)。剧情上,往往简单直接,但是每集都会有个窜起剧情的悬念,如无端射杀平民的神秘射手;在城市中接连谋杀逃脱法律制裁恶人的神秘仲裁者;向市政府挑衅的神秘的城市恐怖组织;一系列连环杀人事件背后的神秘女子;下注打赌名人死亡时间的神秘黑名单。尽管有着丝丝悬念,但是这些悬念都属于弱悬念,特别在当代观众往回看这些影片时,其中很多套路都已熟悉,显然少了同时代观看的一些感觉。所以,这部影片至今吸引人的还是在于伊斯特伍德对哈里•卡拉汉性格的塑造,除了前面说的哈里的不羁与勇猛外,他身上更有着一种粗犷直接,但是强烈的正义感。哪怕不再执勤时,他看到恶人行凶,也要路见不平一声吼,同时他也恪守着法律底线,面对一帮警局后生在长官指示下行私刑去“伸张正义”时,他也能指出这种做法的虚伪。他在硬朗之外也时常表现出柔情,特别在其搭档、同事一个个或死或伤时,他总是表现出内敛的悲伤。在其办案过程中,他不时表现的幽默也让其形象充满了亲近感。而影片的整体风格也走的写实路线,显得未加修饰的镜头充满了真实感,也真切的反映着时代特色,让现在的人一看也有浓郁的七八十年代感觉。

        “肮脏哈里”系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众对正义执法者的期望,那个时代同时也是超人等超级英雄出没的时代,他们以超能力寄托着人们对外在威胁的安全感。而哈里则是面对内在不安的另一种寄托,人们希望这样一个警探,他恪守原则,充满了正义感,不惧危险,敢于与政治强权斗争,以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姿态,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安定。他办案过程常常显得不讲道理,火爆无比,但是他也很讲道理,那就是这些粗暴都直截了当的挥洒在恶人身上。人们更喜欢一个简单的爱憎分明的二元世界,恶就是恶,善就是善,正义的相对性常常令人感到沮丧,而哈里正是平衡这种沮丧的角色,不管你何其飞扬跋扈,后台如何强硬,只要被哈里盯上,那就等着倒霉吧!伊斯特伍德将牛仔精神注入到这个现代警察身上,看完五部影片,或许剧情很快淡忘,但是哈里这个角色却已经深深记在了脑海,正是伊斯特伍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棱角分明的城市牛仔,随着他,一同纵横街道,何其快哉!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63fb00f75f77d22c730eec68.html

 2 ) 《肮脏的哈里》拉片笔记

【赏心悦目、紧凑跌宕的标准三幕经典犯罪片】


 第一幕
 

第一序列:(序幕)

1、圣弗朗西斯科警察纪念碑

2、杀手“天蝎”枪杀泳池女子

3、卡拉汉介入调查,发现弹壳和挑衅信

 

第二序列:(介绍卡拉汉)

4、市长决定与“天蝎”周旋,卡拉汉持相反意见

5、卡拉汉准确判断抢劫银行事件,并以暴力解决

6、卡拉汉医院治疗

 

第三序列:(警察对“天蝎”足够重视)

7、警察排查楼顶

8、齐科成为卡拉汉新搭档,询问他为什么叫“肮脏的哈里”

9、“天蝎”又准备行动,但被警察发现,逃走
 


第二幕上


 
第四序列:(什么是“肮脏的哈里”)

10、卡拉汉和齐科夜晚跟踪可疑男子,但认错人

11、卡拉汉救下欲跳楼男子。

 

第五序列:(第一次正面交锋,卡拉汉失败)

12、黑人男孩被“天蝎”杀害,卡拉汉调查

13、警察布置战术,期待“天蝎”自投罗网

14、楼顶夜战,卡拉汉还是让“天蝎”跑掉了

 

第二幕下

 

第六序列:(第二次正面交锋,卡拉汉失败)

15、“天蝎”绑架小女孩。卡拉汉成为送赎金的人

16、窃听器、赎金、武器都准备就绪,卡拉汉上路了

17、卡拉汉在港口接到“天蝎”的任务,随即开始被他兜圈。齐科开车做照应

18、地点经过几番更改,卡拉汉来到公园的十字架雕像下。卡拉汉被打伤,齐科受重伤,“天蝎”出现并被刺伤腿部,躲回家中

 

第七序列:(第三次正面交锋)

19、帮“天蝎”包扎的医生认识他在体育馆工作,给卡拉汉提供了线索

20、卡拉汉前往体育馆

21、体育馆中,卡拉汉与“天蝎”正面对决,并抓住了他

22、小女孩尸体被发现

 

第八序列:(卡拉汉依旧失败)

23、由于没有证据以及米兰达权利,“天蝎”被释放

 

第三幕

 

第九序列:(卡拉汉开始扮演“处刑人”)

24、卡拉汉私下跟踪“天蝎”

25、“天蝎”在一栋废弃大楼中找到一黑人,付钱接受他的殴打

26、“天蝎”被送进医院,诬陷这是卡拉汉所为

27、警长召见卡拉汉,让其收敛,但收效甚微

 

第十序列:(看望搭档,并深入了解卡拉汉)

28、卡拉汉看望齐科

29、卡拉汉与齐科妻子谈到自己的妻子,以及警察这门职业

 

第十一序列:(“天蝎”为最后的胜利做准备)

30、“天蝎”抢劫店铺

31、“天蝎”劫持校车

 

第十二序列:(卡拉汉与法律决裂)

32、市长召见卡拉汉,商量对策

33、“天蝎”与市长谈条件。卡拉汉拒绝再做送赎金的人,愤怒离开

 

第十三序列:(卡拉汉在法律之外获得最终胜利)

34、“天蝎”在校车上恐吓众人。卡拉汉跳到校车上,将校车逼停

35、采矿场后,卡拉汉将“天蝎”击毙,扔掉警徽而去

 3 ) Dirty Harry: A Relic of a Bygone Era

Watching the 1971 cop thriller Dirty Harry at a time when feminism and anti-racism become increasingly mainstream is indeed a nerve-racking experience. Directed by the earlier B-movie director Don Siegel, the 102-minute film, which portrays the cat-and-mouse-chase of a San Francisco police detective and a serial killer, is almost an explicit celebration of police brutality and male dominance. Although wildly politically incorrect, it is hard to ignore the movie’s immediate box office success and continued popularity.

"Do you feel lucky, punk? "

As the first instalment of the Dirty Harry series, Dirty Harry successfully introduces the main protagonist, the ‘dirty’ cop Harry Callahan, to the audience. The character is played by Clint Eastwood, who enjoys the star image of a cynical, virile, and powerful ‘man’s man’. As is expected, Callahan is almost a caricature of this iconic screen persona of Eastwood. He follows his own code of honour, and is hardly bound by any rules or social traditions. More importantly, he is always prepared to take any measures against the criminals, including torture, abuse and other forms of violence, to protect the citizens in San Francisco. As extreme as these measures seem, they are very much justified, and even encouraged in Dirty Harry, especially as the film uses an extremely perverted, evil and one-dimensional villain and an outrageously ineffective government system, in sharp contrast with Callahan’s toughness. The character’s roguish charm is even more strengthened as the film uses a nearly five-minute shot of the police officer peeping into the houses of innocent people, purely out of voyeuristic pleasure. Lalo Schifrin’s jazz score further adds to the dangerous and exotic atmosphere, giving the film a near-pornographic texture. These disturbing acts of extreme violence and female gaze are, however, normalised in the movie, and displayed as a celebration of masculinity.

The Dirty Harry Series

Dirty Harry reflects the general sentiments experienced by most conservative Americans in the 1970s. They are deeply frustrated by the liberalist movements in the 1960s, and hopes to return to traditional American values, with an unbending, strong-willed, and hyper-masculine ‘American’ hero standing up to fight against the hippy culture, corruption and moral decadence and to uphold established gender roles. These thoughts continue to stay central to the conservative political rhetoric in America even until nowadays, and form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American culture, despite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MeToo and Black Lives Matter movements in the country.

There are often discussions on the internet arguing that Dirty Harry should be ‘cancelled’ due to its right-wing tendencies (Delingpole, 2020). However, from my perspective, it is definitely a film worth to revisit, especially for people with liberal views like me, as it could potentially help us jump out of our comfort zones and try to understand how conservative politics works in the 1970s and even nowadays. At the very least, it demonstrates to us why pushing forward filmmaking that intentionally challenges the patriarchal privilege in society is still,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important.

Works Cited

Delingpole, J. (2020, June 16). 7 problematic films that are yet to be cancelled. Spectator Life. Retrieved April 11, 2021, from //www.spectator.co.uk/article/7-problematic-films-that-are-yet-to-be-cancelled

Street, J. (2016). Dirty Harry's America: Clint Eastwood, Harry Callahan, and the Conservative Backlash.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4 ) 暴力的愉悦

1971年。告别了激进的60年代,美国社会再次濒临了崩裂离析的边缘。动荡的社会运动与激进思潮业已烟消云散,在青少年亚文化、同性恋、妇女与黑人的抗议运动所留存的价值中空中,以尼克松为首的保守主义再次抬头。一个辉煌的时代也已逝去,紧接着的是一个最坏而又最为疯狂的时代。马丁•路德•金、肯尼迪和Malcolm X相继被刺杀,人们开始怀疑法律和政府到底是否有用;而当警察们开始无情镇压那些学生和同性恋者时,人们又开始怀疑法律和政府的正义性何在,它们所拥有的权力是否也已无法节制。
在激进思潮所盘踞的加州,一个新的时代似乎也将呼之欲出。那些受到欧洲新浪潮洗礼的年轻电影狂人们终于破茧而出,西部片、黑色电影等类型电影终于消失殆尽,彩色宽银幕、实景拍摄、方法派演技逐渐成为好莱坞主流,被电影史学界称为“新好莱坞”的时代终于降临。这个最坏而又最为疯狂的时代,需要一种新的类型载体与类型人物来承担这个时代所有的阵痛与疯癫;牛仔的狂沙疆土业已被过度文明所吞噬,犯罪分子藏匿在都市的地下世界,只是故事的一个向面;在城市犯罪率急剧上升的语境中,以往那个通常处于故事边缘的无能警察人物终于成为时代的焦点。而“肮脏的哈里”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个新警察的诞生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叫我肮脏的哈里吗?因为每件脏活都会落到我手上。”哈里是旧金山城中最臭名昭著的警察,在影片的开头,他正因为先发制人射杀了一个强奸犯而受到上级的处分。可千万别以为这个城市冠冕堂皇的司法政府机构并不需要他:这是一个被犯罪所玷污、被变态性爱所浸染的城市,抢劫如同家常便饭那样定时光顾大街两侧的商店与银行,随便偷窥哪家民宅,你便可以发现窗帘之后欲望的无限蔓延。在法律无法渗入的所在,暴力似乎成为了解决事情的唯一方法;虽然警署中的同仁如此敌视哈里,哈里仍然是保持他们双手干净的卑劣工具。
由Clint Eastwood主演的哈里是这位好莱坞保守主义者所塑造的最著名人物。就影史的人物谱系来说,这部由Don Siegel导演的电影所承继的正是由Eastwood主演、Sergio Leone导演的西部片。在那一系列电影中,Eastwood饰演了一位沉默寡言、道德虚无的牛仔;而当西部片逐渐失去市场时,Don Siegel便聪明地把这个人物移植到现代都市水泥丛林中来。于是,荒漠小镇变成了都市高楼,小巷决斗演化成街头火拼,牛仔不再骑马,汽车带领他们穿行于城市的角角落落,就连影片的结尾也是向著名西部片《正午》(High Noon)的致敬:加里•库伯因被村民背叛而把徽章丢入垃圾,而Eastwood和Don Siegel显然走得更远,把虚伪的司法正义与犬儒主义的政府抛在了脑后。
导演Siegel曾经考虑由John Wayne,Frank Sinatra或者Marlon Brando来饰演这个角色,但是,很显然,Clint Eastwood才是最佳选择。残暴而不失酷意、苍老而不失优雅,Eastwood脸上每条皱纹仿佛都在诉说着这位独行侠的孤独和愤世。穿著灰尼西装、拿着44 Magnum手枪的哈里成为了整整一代人的偶像,不仅引发了四集续集,而且激起模仿跟随者无数,一举奠定了新警察电影类型片的叙事风格与人物形象。
影片中最为经典的一幕发生在旧金山松树街(Pine Street)街头,其时,哈里正在那里用餐,大街对面的银行突遭抢劫,当警察无法及时赶到时,哈里又只能再次单独行动;暴力再次成为解决危机事件的唯一办法。火拼过后,交通阻塞,惶恐的行人纷纷逃亡,报警铃声如同塞壬歌声般声声催魂,被击中的防火装置如同喷泉一般浇灌着炙热的旧金山街道。在一个长镜头跟拍中,哈里缓缓走向唯一的幸存罪犯。在罪犯的主观镜头中,哈里手上的那把44 Magnum被恋物癖似的放大,哈里说出了他的经典台词: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个人是发了六枪还是五枪?’说实话,因为太兴奋了,我也忘了数。但我拿着的可是44毫米口径的转轮手枪,这个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手枪,它完全可以打爆你的头,你该问问自己,‘我今天走运吗?’你觉得呢,残渣?”
在这个著名的场景中,实景拍摄与长镜头所营造的现实主义感仿佛顷刻之间幻化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图腾。在主观镜头中,哈里徐徐道来又咬牙切齿的说词使这个镜头拥有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怖感,而44 Magnum也不再仅仅是一把手枪,而象征着哈里愤怒的勃起。

十二宫蝎子
一个凶残暴力的警探,需要匹配一个更加凶残暴力的杀手才能构筑起一则足够冲击和颠覆的故事;一个神话的建构需要另一个神话作为支撑。当Don Siegel把44 Magnum对准镜头时,他在影片伊始便把另外一架狙击步枪放大到至乃至虚焦,这位杀手正站立在旧金山著名高楼美国银行大厦之上,瞄准器横扫过整个被他所俯视的城市图景,这几乎是一种可以对个人生命予取予夺的能力,而这正是本片中的连环杀手“蝎子”,他的原型就是在美国人心中造成极大阴影的十二宫杀手。在1960年代末,十二宫杀手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大行其道,其所犯下的一桩桩谜案成为了无法被解构的神话,威胁着所有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和哈里这个人物一样,十二宫杀手也拥有很多影像化的传奇。但《肮脏的哈里》中Andy Robinson对其的演绎却是其中最为疯癫也最具颠覆性的一次。其真实程度使得Robinson本人在本片发行之后不断收到骚扰电话与信件,而在大卫•芬奇所执导的新片《十二宫杀手》中,也出现了放映《肮脏的哈里》的镜头,从另外一个侧面向Robinson所塑造的经典人物致敬。
“蝎子”和哈里几乎是一对相辅相成的人物。这是两个同样嗜血的孤独狂人,同样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但是,相对于Eastwood所塑造的冷血哈里而言,Robinson的“蝎子”则时时刻刻处于癫狂的边缘。不过,最为讽刺的是,虽然本片没有对“蝎子”的身世多加解释,但从他飘逸的长发与夸张皮带扣上的“和平”字眼来判断,这个人物显然曾经是60年代的左派激进分子;也许,他曾经是一位热爱和平与反战的“花童”,但如今却成为了不择手段的连环杀手。本片最为恐怖的一点便在于,它并不试图去解释为何“蝎子”要杀人、绑架人和折磨人,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心理深度的人,他的恐怖行为似乎完全来自于一种本能的暴力快感,而非某种经常在陈腐的惊悚片中出现的幽暗过去。但本片最为保守的一点也同样在于此,时代精神的急转突变使得人们如此容易地把这个人物漫画般地想象成一切罪恶的渊溯。
如果说哈里与“蝎子”是一对互相映衬的镜像,那么,他们共同折射的则是这个时代法律的无能与其后共同价值的最终丧失。当法律的无法执行使得哈里缩手缩脚甚至只能以个人的暴力来替代正义时,“蝎子”却是一个十足的机会主义者。他既是法律的蔑视者和破坏者,却同样也是善于用“中性的”法律来保护自己一切权利的骑墙者,不管其邪恶有多么人所尽知,不管他有多么十恶不赦,他总是可以在法律的缝隙中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并时不时地以牙还牙,狠狠地反咬哈里一口。影片中著名的体育馆折磨一景便是影片道德暧昧性的综合呈现,当极度愤怒的哈里压抑不住杀死“蝎子”的冲动,并向他施以肉体折磨时,一向强悍的“蝎子”却吼叫道他需要一个律师,而哈里并没有权力也没有证据来执行他的“私刑”。于是,当《肮脏的哈里》在70年代初问世时,尽管几乎所有精英影评人都在谴责哈里所代表的“法西斯主义”,普通民众乃至警察们却在为哈里叫好。美国社会价值的分疏便通过这部电影在不经意间折射出来。

风格里程碑
一种新类型片的诞生所依靠的不仅是一两个足够吸引人和具有阐释力的人物,它还需要一种全新的风格和氛围塑造。《肮脏的哈里》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它是好莱坞犯罪电影从制片厂摄影棚搭景向实景拍摄过渡上的一个里程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肮脏的哈里》与之前的犯罪电影一样钟情于对都市夜景的捕捉,虽然Eastwood在深夜奔跑于旧金山街头的长段蒙太奇是本片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一个段落,但它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却是证明了,都市白天的日常环境同样能够营造出出色的、甚至具有迷幻色彩的犯罪图景。这一倾向在导演Don Siegel之前所翻拍的经典黑色电影《杀手》中若隐若现了。当经典的黑色电影导演诸如Robert Siodmak习惯用高对比度的黑白摄影与富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场景设计来营造宿命困顿的感觉时,Don Siegel这一代新导演则倾向于使用更加平面化的彩色摄影。当黑色电影强调的是都市暗夜与白昼的分离,述说着暗夜霓虹之中虫豸出没的故事时,Don Siegel的电影却更加富有现代意义:犯罪事件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貌似平静的日常生活总是会在片刻之间被突然来袭的暴力事件打破。在Don Siegel的长镜头中,这种日常生活的停滞甚至变成了一种诗意的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肮脏的哈里》与其说是Don Siegel的个人作品,不如说是他与Eastwood共同合作的结晶。虽然Eastwood的导演处女作公认为是与《肮脏的哈里》同年发行的《迷雾追魂》,但据Eastwood自己说,他首次执导话筒就是在《肮脏的哈里》中。那个时候,Don Siegel因为感冒而无法参与拍摄,于是Eastwood便当仁不让地做起了导演。片中营救高楼自杀者的那一场便出自他之手。这场戏也显示了Eastwood出色的导演才华,他必须在高楼狭小的空间中通过不同的机位拍摄,有几个机位还需动用起吊机悬挂在空中拍摄。他不仅要执导演员如何把握生死一线的感觉,还要在镜头的远处呈现出象征着罪恶与欲望的霓虹灯光。而所有这一切,Eastwood都做得非常好。
导演Don Siegel曾经和Eastwood探讨是否要拍如今已被视为经典的体育场对决一景。因为对于当时的观影标准来看,这是一个极度暴力并可能对明星形象造成很大伤害的场景。但Eastwood断然拒绝了。Siegel由衷赞扬道Eastwood是他所见过的“对反英雄人物最为着迷的人”。而也正是这两位天才之间的倾力合作,才让我们看到了那场现今看来仍然无比震撼的镜头:在空旷的体育场中,猛烈的瓦斯灯照耀着孤独的哈里与“蝎子”,“蝎子”撕心裂肺的吼叫在体育场中造成空洞的回音;然后,镜头慢慢向上向外拉远,直至整个体育场都尽收于眼中,哈里与“蝎子”成为这个空间中唯一的两个小点。就在这个时候,仿佛所有倾泻而出的暴力都被一种悲天悯人的上帝视角给稀释了,人类所有的争斗与残暴都在这个奇观式的镜头中得到了一种异样的升华。

 5 ) 《緊急追捕令》—追捕者的眼睛

圖文網誌版 http://zassili.blogspot.tw/2016/11/blog-post_14.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國出產的螢幕硬漢,李不才的年紀只跟到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較為早期的史提夫麥昆(Steve McQuee)、查理布朗遜(Charles Bronson),只有在《第三集中營》(The Great Escape, 1963)中看過他們的身影。其中,史特龍是較為特殊的動作演員:除一身肌肉外,在編劇與導演上皆有相當成績。特別是《洛基》(Rocky, 1976)與《第一滴血》(First Blood , 1982),兩部片關注社會邊緣人(退伍士兵、地痞流氓),以動作片包裝人文關懷(按:李不才的美國夢之一,就是慢跑到費城市議會大吼)。

  但上述這些影星,與克林伊威斯特(Clint Eastwood)一比,簡直天差地別。從與義大利名演Sergio Leone合作經典的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 1964】 ,《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 1965】 ,《黃金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到自導自演的《殺無赦》(Unforgiven, 1992)、《經典老爺車》(Gran Torino, 2008),壯年至老年、火爆到內斂、有槍至無槍,演繹人生三境。《經典老爺車》,更可說是動作片的獨孤九劍,以寬恕與自省做結。李不才自以為與克林爺爺的關係良好,沒想到在找黑色電影的資料時,才知道漏掉了《緊急追捕令》(Dirty Haary, 1971)此系列佳作。

  《緊急追捕令》於1971首集上映,《賭彩黑名單》(The Dead Poo, 1988)為最終作。因略有年代,大概除了死忠影迷,很難注意到本系列。但拜金凱瑞所賜,我們都間接看過Dirty harry的風采:《摩登大聖》(The Mask, 1994)、《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 2006)中,金凱瑞都模仿過Dirty Harry的經典橋段。

  《緊急追捕令》中,克林爺爺沒有髒髒的披風與斜戴的牛仔帽,而是西裝筆挺的警員。唯一相同的,是克林爺低啞的嗓音、臉頰深陷的皺紋、以及瞇瞇眼嗆聲。克林爺扮演角色,之所以稱之為Dirty Harry,是因他行事作風冷血,憎恨一切人;專門撿沒人做的屎缺;最後,只要是黑鍋,Harry一定有份。這個角色如果用今天的手法拍攝,視覺效果大概是有多爆炸就多爆炸、能用C4毀滅的東西絕對不會用水鴛鴦。人物性格就如同約翰賣可憐或《絕地戰警》(Bad Boys , 1995)等喜劇包裝的動作片。

  這裡先簡述一下「黑色電影」:黑色電影指犯罪電影,流行於美國1930年代至1950年代。它的題材融合了偵探小說(偵探小說家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 1888-1959】、犯罪小說家James M. Cain【1892-1977】亦為黑色電影的重要編劇)、社會新聞,情節推演往往不是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抗,而是在事件中,逐步揭顯人性的虛無與自毀(亦以此推至社會的壓抑)。因此,在鏡頭組接,黑色電影較少使用動態與快速剪輯(快速剪輯與動態攝影,是警匪片而非黑色電影的攝影風格),而是花更多的篇幅描述劇中人的心理變化。《緊急追捕令》便在影片氛圍與題材上,繼承黑色電影的遺產。

  李不才對本片關注的,是在影片中「觀看」的位置。現代的觀看經驗,是建立在科技產品所帶給的效應:小自眼鏡,大至衛星,在在影響人對世界的認知建立。人的視覺活動,除了肉眼的直觀外,器物輔助擴大人對世界的認知。以相機為例,日常感知中,我們對所看見的事物是有所汰選,選擇重要的訊息點作為觀看對象(例如看到低胸歪妹,視覺會選擇看低胸忽略歪妹)。選擇觀看對象包含了對事物的定義。如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中,「雪」根據不同的狀態有不同的稱謂。但對沒有相關環境的我們,雪就是雪,不存在別的變化。亦如一片野地,在我們的眼中只有「一片青草」,但在植物學者眼中,此處並存無數的世界。

  攝影凍結流動的時間,令我們可以超越時間流動的限制,徹底檢驗特定時空內的所有細節;透過影像「放大」、「縮小」、「並置」、「取景」(特別是運動場面),超越人類的視覺限制。也因此,現代人在「事件追溯」與「影像記憶」,超過個人經驗的限制,將「回憶」托付給「影像」代管。今日的電腦、智慧型手機,更是影、音、訊息合一的超級媒體。古人用肖像畫作為永傳後世的記憶載體,但對今人而言,「觀看」與「記憶」的重點不是如何傳達人物與事件的神韻氣質,而是如何在紛雜無序日常生活中,「直接擷取」記憶的亮點—面對「自身體驗」與「媒體傳達」的各種訊息,我們是同時是冷靜的剪接師、亦是冷血的第三者。

  科技對觀看的衝擊,亦影響了犯罪小說與犯罪鑑定;如福爾摩斯與放大鏡、科南內建GPS的眼鏡、大通鋪狙擊手與狙擊鏡、賽亞人與史考特。窺視與暴力最為緊密的結合,如《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 1984)與《終極戰士》(Predator ,1987)。在終結者與終極戰士的眼中,生命僅表現為被捕捉的熱源,不存在其他意義。從這些發展,可知觀看除了感官經驗的變化外,科技的觀看亦成為無所不在的侵犯。

  《緊急追捕令》中,捕獵者與獵物便一同處於窺探與受侵犯的關係。影片開頭我們便透過犯罪者的狙擊視角,窺探即將身亡的泳裝美女。在一個鏡頭反打回狙擊者,狙擊者的眼睛(槍管)正對著觀影的觀眾。這點明窺探的侵入性。Harry與兇手所處的城市空間,不再是平面、與生活機能,而是追蹤路徑、逃生路線、尋找屏障—水泥叢林成為爾虞我詐的狩獵場所。

  小說《戰爭畫師》(El pintor de batallas, 2006)中,將攝影(現代經驗的觀看)與侵犯的緊密結合,做了充滿黑色幽默的對比:戰地攝影師正拍攝狙擊手的射擊畫面,與狙擊手的社交閒聊中,攝影師隨口一問:選擇獵物時,你是否有特定的選擇。狙擊手告訴他:前幾天,有個白痴攝影師在他的狙擊鏡下亂晃,我告訴自己子彈只剩下兩顆,回家睡覺吧。那個白痴攝影師正是提問者。戰地攝影如果有使命,或者官方任務,是成為大眾的眼睛,藉此「提醒世人人類的愚行的可憎」。但實際上,侵入性(隔著中介)的視覺經驗,能否達到這個目標?「任何最微小的痛苦與醜惡,都會造成感官的快樂」。隔著中介的噁心畫面(裸體與屍體),同樣也在餵養我們的惡癖好。

   新聞、廣播、報紙,等公眾媒體,皆無序(也許有「引人注目的」順序法則)的排列不同的惡聞,使一張報紙、一段聲音、一段影像,短時間內充斥無數「微小的精神痛感」,止於造成快樂,而無省思空間(註:以殺很大的電影來說,如果每個慢動作噴血的角色,都有相應的劇情呈現他的獨立性,那他的毀滅所造就的觀者感受,將沉重的使爽片不爽,成為另一種悲劇)。

  攝影、望遠鏡、狙擊鏡,這些犯罪文本的經典元素,實際上連結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觀看視野—無窮的窺探癖(亦包含對圖像與文字訊息精準收集),與分裂為圖像碎片的情緒與情感。《緊急追捕令》導演操作便在此操作:幾個鏡頭中,導演有意使觀看的視角、構圖、鏡頭位移,讓觀者成為漠然的第三者,並透過這種對暴力鏡頭的漠然觀看,使我們認知在「獵捕」中,觀看者的卑怯位置-短暫氾濫的同情心、瞄準目標的射精快感,與生而為人,對自身命運的有限掌控。

  Dirty Harry鐵血執法,是對國家權力不彰的補足—以暴制暴的魅力,只要現實仍有不公不義,便不會失去吸引力。但前文說過,在黑色電影的氛圍中,犯罪者與追捕者之間的界線並非這麼清晰(否則成為警匪爽片)。真正作惡的,可能不是犯罪者,而是誘使其為惡的「人性」或「社會」。如此,執行非法正義並不是替天行道這麼簡單的思維可以支撐,每執行一項非法正義,正義並沒有彰顯,只換得執法者的自我質疑—他為何如此?我何以如此?

  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 1915-1985,代表作為《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1】)導、編、演的《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1958】)中,他飾演聲名遠播的墮落執法者。他偽造證據、逼供使犯罪者伏法。最終,這名執法者為另一個堅守司法正義的員警揭發,而遭身死。片尾貪污警員、正義警員與貪污警員的老同事,實行一場兩方的諜報,他們在黑暗中彼此窺探,走在曠野無人的石油工廠中,採礦機自行其是的運作—正如人的命運,生活一如機械般運行、同時也被機械粉碎。這正是Dirty Harry的可能終點。

  片尾,Harry 丟下象徵警員合法正義的警徽,獨行離去。鏡頭緩速拉遠,只留下空曠的採礦場(再次與奧森威爾斯呼應)中,執法者微小的身影。我們不知道Harry能否再回到正義的行伍,也不知當他歸來時,是否會成為另一個墮落執法者。

 6 ) dirty harry

这片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看来就没感觉,它对白少,没有激烈的枪战戏,飙车戏,激情戏,完全不像现代的警匪片。我觉得更像是西部片一点,从时间上看也是这样,六十年代西部片风光已经不在,新派警匪片崛起,这个片在警匪片的外表下有一颗西部片的心,伊斯特伍德饰演的警察卡拉汉行事作风完全是西部牛仔的风格,既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又完全不管现代的法律制度,只是他那一套在现代都市已经不适用了。还有一点是该片没有女人戏,跟西部片类似的是女人只是被欺辱的对象,等待着牛仔去救她们。伊斯特伍德一贯喜欢扮演这种行事怪异的英雄牛仔,所以演起来得心应手。导演唐希格尔更是b级片导演出生,所以该片口味偏重,不管是卡拉汉偷看女人,杀手自虐,卡拉汉球场虐杀手,都很低级趣味,挑战观众的观影习惯。我尤其喜欢球场那段戏。

 短评

勉强及格。这片里有些十字架元素:东木精疲力竭的倒在巨大十字架下面,他在体育场击中对手后,对方倒下的地方恰好有白线形成的十字架,而镜头拉远以后,白线却变成直线了,《铁窗喋血》里也有明显的十字架元素,似乎在传达角色亟待解救的灵魂。这片子剧本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干脏活的暴躁警探东木,和随机杀人、绑架来敲诈旧金山市政府的精神病杀手连番对决,中间东木遭遇程序正义的困境,片头片尾他都让罪犯猜自己剩了多少子弹,里面的一些桥段被不少后来者借用,尤其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很明显(《自由的幻影》天台射杀莫非也学这片?)。片子不少短促的露点,从水桶状大妈到14岁少女,态度坦荡,席格尔的镜头也充满了力量感与活力,但中段有至少半小时的夜景追逐戏,限于布光和设备,拍的模模糊糊惹人厌烦(看都看不清了,这种写实感不要也罢)

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SD电影!没事弄个变态杀手出来,无用剧情、无用镜头一大堆,可有可无的表演,配乐一塌糊涂!

8分钟前
  • ZLY
  • 还行

哈里,专治烂尾,专业擦屁股,三十年如一日。伊斯特伍德年轻个六十岁,演spike妥妥的。也许他儿子可以。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里照镜子那段,如果是对着本片的某些片段练习的话,我也信了:他到底是开了五枪还是六枪,要不要试试运气?

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完全就是个人英雄主义脑残粉的节奏好么!故事发展到检察官放走凶手时已经完全不顾及逻辑的存在的。根本就是为满足导演的意淫。你不是凶手你咋么会知道赎金地点并留下血迹,还知道藏尸地点。弹道证据是铁证。屋顶上没他的毛发留下?笔记鉴定呢?每次的不在场证明呢?尼玛渣柯南也比这群美国佬有逻辑

14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还行

节奏感明快、伊斯特伍德风格明显的硬冷作品。20世纪70年代的各种社会问题与「政治正确」至今未变,而哈里这个专门给人「干脏活」心地正义的好人也一直被误解、伤害与诽谤。心怀不满却又无处发泄的观众们只能通过大银幕上哈里的快意恩仇来排泄真实的无奈。

17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他不讲道理,他为人正直,他不管一切的限制,他坚持以暴制暴,他努力阻挡犯罪,却有时也会力不从心,但他会在关键时刻给罪恶致命一击。伊斯特伍德塑造了影史经典的警察形象,潇洒帅气,对罪恶毫不容忍,一个坚持自己原则的英雄,就如之前的西部片一样,卡拉汉警探仿佛城市中的牛仔,以自己的道义对与罪恶周旋。影片大部分是黑夜中的场景,人物的打光也因此时明时暗,且大部分笼罩在黑暗中,这也正应电影的名字“肮脏的哈里”,他以他人看来最肮脏的手段维护着城市的正义。

22分钟前
  • Serge
  • 还行

最著名的一句台词——Do I feel lucky? Well, do ya, punk?拍摄时Eastwood说的其实是buck,因为种族意味太重,才在后期重配为punk。

26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色彩,长焦镜头。You gotta ask yourself a question,"Do I feel lucky?"Well,do you,punk?

30分钟前
  • 七宝
  • 推荐

看老片,对偶和小哈都是个挑战。适应了现代的紧张情节和叙事张力还有三步结构,还能看得进老片的慢和深吗。冲着伊斯特伍德看的这部,虽然没有火爆的枪战和飙车,节奏也不算太快,还是能全面吸引住注意力。喜欢克林特帅帅的掏枪动作,说到底,这仍是一部西部片。

34分钟前
  • 丁香树
  • 推荐

随便吃个午饭就轰掉三个银行劫匪,天台夜景远程对射,球场聚光灯拷问,桥顶门神蹦巴士,采石场追杀趴履带;又一部右翼爽片,用穷凶极恶反派特例来说明公权力“例外状况”法外制裁的合理性,好在脏哈里最后把警徽扔了,勉强保持政治正确 : )

3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9.25演员跑进光线不足的暗处,仅有次要位置布置几点灯光,而后摄影机在对焦模糊的情况下拍摄演员和灯光,这种视觉上的辨识障碍加深的画面的紧张感和真实度。

39分钟前
  • 小A
  • 力荐

8分。这翻译太囧了...杀人前那段话经典!

40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重温遗憾减半颗。酷依旧酷,可时间点要大大提前而时长却大幅缩短。其实送赎金与变态杀手真正照面之前的第一幕就已经酷“毕”了!先是,出门前回复市长为什么要向强暴犯开枪的经典台词;然后,与劫匪对赌枪里是否还有子弹?通片真正酷的最高潮!结尾的呼应变奏力度不够。接着,黑人医生治伤要剪开裤子他说不必,裤子值二十多美元宁可忍痛脱掉!……主线转衰,两点原因:这个对手太弱了!凭刀伤锁定其居所并在空旷体育场将其拿下,过程太过轻松。之前要不是为救女孩也根本不会挨那一顿暴揍折掉两根肋骨。加之,后半程讽刺政客法律教条无能客观上纵容凶徒逍遥法外的意图过于强烈,挤占弱化了本来就由于强弱失衡而导致力道不足的正邪博弈!……三星半。PS原以为侠盗高飞结尾在致敬用心棒,看完本片发现可能向肮脏哈里致敬成分更高?因为三船的角色并不用枪!

4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When a naked man is chasing a woman with a knife and a hard-on, I figure he's not collecting for the red cross.

49分钟前
  • 粉红色大象
  • 推荐

密林44---在看虎膽追兇就想布斯他會不會買密林44…, 可惜不是……要不就象看續集……結尾石礦場啟發無數港片, 很多結尾都照抄這個, 連喜劇富貴逼人都照抄……

50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Dirty Harry的形象算是70年代美国社会对警察系统不信任的集中表现。一个愿意get dirty的酷警察好过一堆照章办事的办公室职员。比较夸张的是,片中警察的取证能力低下到死。

54分钟前
  • Nakadai
  • 还行

现实中的佐迪亚克逍遥法外,电影里的天蝎杀手终究伏法,以暴易暴,糙,对光线特别的吝惜,于是黑暗之下显得光明来之不易;最后扔掉警徽遥相呼应《正午》。

5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可能现在的角度看挺闷的 无聊的 就觉得CLINT的风格还是一样的强硬 也许 早三十年出生看到这部片 或许会觉得挺酷

1小时前
  • Seriouswayne
  • 还行

“法律一定是疯了!”——伊斯特伍德构建愤世施虐的英雄形象,在经过唐西格尔西部片变种的新警察动作类型中发光灼热。虽然不是合乎法律的惩戒,迟到的道德审判终将来临,官僚机构各个似小丑,与蝎子杀手的黑白对峙颇具看头。追击,窥视,拔枪裁决,一气呵成。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开场的十分钟几乎都没有对话,纯靠影像把枪、女人、血腥的元素在空间中一个个展开。摄影开阔大气,在屋顶搜查和最后的大全景让人难忘。球场追凶一段最后居然来了个航拍,吓我一跳。Jesus saves和十字架雕像充满宗教隐喻。哈里好像是个种族主义者,代表着一把左轮枪就能维护正义的牛仔时代

1小时前
  • 风间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