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嘉莉

恐怖片美国1976

主演:茜茜·斯派塞克,派珀·劳瑞,艾米·欧文,威廉姆·卡特,贝蒂·巴克利,约翰·特拉沃尔塔,南茜·艾伦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

 剧照

魔女嘉莉 剧照 NO.1魔女嘉莉 剧照 NO.2魔女嘉莉 剧照 NO.3魔女嘉莉 剧照 NO.4魔女嘉莉 剧照 NO.5魔女嘉莉 剧照 NO.6魔女嘉莉 剧照 NO.13魔女嘉莉 剧照 NO.14魔女嘉莉 剧照 NO.15魔女嘉莉 剧照 NO.16魔女嘉莉 剧照 NO.17魔女嘉莉 剧照 NO.18魔女嘉莉 剧照 NO.19魔女嘉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8

详细剧情

  外表平凡性格内向的嘉利·怀特(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饰)一直都是班上默默无闻的丑小鸭,她古怪的性格和沉迷于宗教崇拜的母亲更为她遭受同学的欺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现实残酷,但在校园里,依然有人默默的关心着嘉利,这使得嘉利树立了信心想要融入校园生活中去 。三年一度的毕业晚会要开始了,尽管母亲玛格丽特·怀特(派珀·劳瑞 Piper Laurie 饰)极力反对,但嘉利下定决心要在舞会上夺得“舞会王后”的头筹一改往日抑郁的形象。可是,一些人总是不愿意放过她,舞会当晚,头戴王冠的嘉利在众目睽睽之下全身淋满了猪血,愤怒激活了她体内的女巫血统,她要使用她的能力,将整个会场变成人间地狱。  本片改编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不仅成为了青春校园恐怖小说的鼻祖,也为日后层出不穷的同类题材电影开出了一条道路。

 长篇影评

 1 ) 魔女嘉莉:丑陋与美丽的相互毁灭

1

影片刚开始的音乐温暖深情,又有点淡淡的忧伤,还有细腻的温馨,正如女孩的内心。她含苞待放,在朦胧中美好而宁静,血液打破了平和宁静……恐惧让人狰狞暴躁,一阵撕心裂肺的惊恐与嘲弄,她陷入疯癫与惊叫,破碎的灯泡,破碎的心。她就像颠翻的烟灰缸,失去了力量,又在坠落的瞬间获得了力量。

母亲视“血液”为罪恶,不仅没有给予嘉莉安慰,反而是折磨,歇斯底里的对话,深渊里的黑暗,还有孤独无助,几丝愤怒,使她莫名的扭曲、骤然的安静。被忽视的她,仿佛失却灵魂只剩躯壳,却又有灵异之感,觉察到别致的美。

从来没有人告诉她的美。丑陋与可怕站在另一边,幼稚地喊叫与大笑。极端与偏执、变态与扭曲与其为伍,欲摧毁脆弱的美丽。

触摸绚烂与亲近,真是美丽而动人。鼓励与赞美令这朵花儿绽放得无比灿烂。温柔使她的心房颤抖,挣脱了恐惧,散发出光芒。她温婉而腼腆地笑着,甜蜜的一刻,却即将发生“血灾”。

愤怒与恨意交织在一起燃烧,她对这个巨大的笑话与羞辱已忍无可忍。善意被恶作剧吞噬,光明被黑暗鞭笞,一切都是阴暗诡异怪诞。血红色的嘉莉,在光芒逝去后,又褪回她的柔软躯壳。在欲望与压抑的扭曲中,死亡诞生,毁灭诞生。

不知道是美丽摧毁了丑陋,还是丑陋摧毁了美丽。一切都是痛苦。

2

母亲的变态教育与控制欲,使得嘉莉自我封闭,极度自卑,她的潜意识里就是别人会轻视她、嘲笑她,她沉默寡言,孤僻,躲避,脆弱,不敢与人接近。母亲生来视其为罪恶、污迹,从未在灵魂上关怀过嘉莉,只是斥其为原罪,要求她赎罪。嘉莉在两种意识中挣扎,难能可贵,她还持有一颗单纯善良之心。母亲的歇斯底里与暴躁,传染给了她,她的心灵上多少有些扭曲,她有她的黑暗一面。这一面在被羞辱之后,她成了魔鬼,被仇恨燃烧的魔鬼。缺乏爱,缺乏关怀,缺乏鼓励,缺乏赞美,缺乏支持,缺乏沟通,这就是嘉莉的成长环境。正当嘉莉获得了正能量,绽放自我的时候,一切又被报复之心所毁。

老师给了嘉莉初步的关怀与亲切,引导她发现自己的美,引导她走向自信。苏和汤米给了嘉莉重新认识自己美好的可能,让嘉莉走进人群互动,让嘉莉大胆与人交往,嘉莉也有了勇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个过程令人感动而温馨,令人陶醉而幸福,但却如此短暂。

影片的拍摄很到位。从刚开始的小插曲,引入嘉莉受人歧视的情况。然后是女生更衣室里的场景,嘉莉沐浴时的美丽,随之是初潮而引发的仇恨根源。由此,血的路线产生。血,本身就有恐惧、污秽的意味,似乎也象征了后续发生的灾难。嘉莉与汤米跳舞时的旋转镜头也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嘉莉被泼猪血后,看到的众人大笑。这些夸张的拍摄方式,突出了当时人物的心理状态。还有镜头多次对克丽丝嘴唇的描写,鲜红的舌头舔着鲜红的嘴唇,启示着像蛇蝎一样的恶毒。克丽丝抖动的手预示着灾难,她扯下绳子的血灾,结尾处苏的噩梦里,扯她的手,似乎有些前后呼应。

尽管苏一心想帮助嘉莉,但是她的帮助最终酿成了灾难,这让她在心理上过意不去。其次,她目睹了灾难的发生,以及她没能有效阻止的愧疚。苏失去了爱的人,体验了朋友的死亡。多种悔恨愧疚痛苦的心理,造就了那种扯她入狱的血手。苏的心理可能是想,没有她的这个主意,嘉莉就不会被当众羞辱,人们就不会死去。所以,她的内心也有煎熬,对嘉莉的愧疚,对其他人的愧疚。这让她无法释怀。

被泼猪血那幕的声音处理也很到位,只剩下滴血、桶撞头的声音,然后是重复的让嘉莉内心自卑抑郁的话,嘉莉瞪大的眼珠意味着恐怖的开端。

3

影片的意预应该也是多层次的,留给了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

 2 ) 没有报复,只是因为没有超能力。

      一开始自己只是把这部电影看做是一部很单纯的恐怖电影,下载下来留作晚上睡不着觉时的“佐餐”。但是看完后,自己的心里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想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
      首先,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很优秀的恐怖电影。灯光、配乐、演员的演技都相辅相成的很巧妙。不得不说,老版《魔女嘉莉》在选角上真的十分成功。
      影片在开头女生打完排球后进入澡堂洗澡时,女孩们有嬉笑打闹的、也有擦拭身体的。然后是嘉莉在喷头下独自一人洗澡。朦胧的水气,舒缓、柔美的配乐,让一切都显得十分唯美。
      接下来说故事。嘉莉,一个瘦削、嶙峋、不起眼的姑娘。看起来就是很胆小,甚至在刚开始看时觉得她有些“衰”。一看,就是那种被人欺负的几率很大的姑娘。加上又有一个过分沉迷于宗教信仰的母亲。使得她受尽同学的冷眼和排挤。直到有天,嘉莉发现她拥有着一种超能力: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就可以操控物品。
      再后来,举办舞会、跳舞、上台、被泼猪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变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中间的过程并没有太大的起伏,甚至显得有些冗长。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嘉莉最后的报复,也就是后30分钟做铺垫。
      看到后30分钟时,我也是不可避免觉得,真过瘾!杀,把他们都杀光!!
      但是,再过瘾,那也就是电影中的情节。就如《天堂电影院》中的那句话:生活不比电影,生活,辛苦多了。自己也是曾经在初中时被人欺负的体无完肤的。那时我很胖,比同龄的女孩至少胖上30斤往上,还满脸的青春痘。男生挖苦讽刺,女生避之不及,老师也把我列为怪学生之列。但并没有像嘉莉那样孤僻,我拼命的想和班里女生搞好关系,可是不知为什么,她们就是不肯接受我,到后来甚至都有些类似于取悦了。
      那时的自己,不止一次的幻想过,如果我有了超能力,我要杀光他们,在他们临死前,让他们好好看清楚我的脸,盯着我的脸。让他们知道,我也不是非要一直忍下去的!当然,这仅仅只是幻想,在他们的面前,我还是连大气也不敢出。
      最后,是在我初三的最后倒数第二个星期时,我的化学老师因为实在看不下去班里男生对我的欺凌,为我出了头。当时的自己,真的觉得上天也是眷顾我的啊。
   到了高中,还是胖,但更加小心谨慎了。高三时,我用半年的时间。把自己从原来的170斤减到了120斤。那时有一个提招走了的男生,回学校来看到我的眼神都直了。哈哈哈,不得不说,当时真的很高兴。
      相对而言,我觉得真的算是走运了。
   欺负人的人,你们也未必不会有朝一日不会被人欺负,你们也未必会想到你曾经瞧不上的人,他日后过的兴许比你还要好。而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被欺负的人也终究得不到这样的超能力。而最后嘉莉的死,也昭示着这样做,终将是要走向自我的毁灭的。
      所以,不要取悦别人,不要为别人活。改变自己是对的,但是,是让自己更优秀,去充实自己。





   ps:呼~自己的第一篇影评~~很高兴哇,终于也有了影评。写的一手无用废话啊自己!感觉自己混豆瓣这么长时间也算迈出一大步了~然后就是,后来自己瘦到了110斤。而现在,自己又从110斤快吃回120斤了。。。而且看电影的时候自己也是不止一次的感叹道,嘉莉身材真好啊,是我一直梦想的那种,瘦瘦小小的身材……
       不过没关系,再减就是啰,人生,有啥大不了的嘛~
   

 3 ) 恐惧背后的现实供给

从1976年第一部“斯蒂芬·金电影”《魔女嘉莉》上映以来,斯蒂芬·金就成了好莱坞电影界最不容忽视的“原著作者”。

作为“恐怖小说之王”、“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通俗小说作家之一”,他的每部小说几乎都曾搬上过大银幕/小荧屏,总数超过100部,影视化程度惊人。据说,论原著被改编的比率,如果莎士比亚排第一,斯蒂芬·金就是第二。今年已经71岁的他,仍旧在孜孜不倦地与人合作。

《肖申克的救赎》、《迷雾》、《闪灵》、《绿里奇迹》、《小丑回魂》、《幻影凶间》、《伴我同行》、《秘窗》、《危情十日》、《魔女嘉莉》——这十部电影,是豆瓣上评价人数最多的斯蒂芬·金改编电影,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的名字从侧面反映出,斯蒂芬·金能够达到的“改编永动机”高度,是个奇迹,同时也并不偶然。

严格意义上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恐怖小说,发展的步伐一直很快,但类型小说惯常使用的“猎奇元素”,既能产出真正经典的恐怖小说,也让经典之后的不少小说与电影时常限于瓶颈之中。20世纪70年代斯蒂芬·金的脱颖而出,打破了原有的陈规定律,他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的恐惧元素,令这些大众恐怖读物扎下了现实的根源。

斯蒂芬·金的成名作《魔女嘉莉》由布莱恩·德·帕尔玛搬上银幕,引起轰动。在这部经典中,斯蒂芬·金把恐怖的故事搬到了青春校园的舞台上上演,塑造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因忍受不住同学的万般欺凌和母亲的虐待而被触发基因、靠意念血洗了毕业舞会的少女嘉莉。

恐怖实际上无处不在,在原著中,斯蒂芬·金大胆地在校园小说的框架中利用了惊悚、邪典的类型元素,并辅之以宗教隐喻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嘉莉的软弱与任人欺凌、禁欲与痛苦绝望,都被他描绘地一触即发。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日常生活环境里诸多现象的反思被收纳入这个女性觉醒的故事之中,中学校园生活成了巨大的梦魇,比杀人的浩劫更令人心生惧怕的是家庭与学校各色欺凌、责罚所带来的精神压迫。

以视听语言见长的帕尔玛也没有辜负这个在当时可谓极富有创意与震慑力的文本。《魔女嘉莉》在场面调度与影像探索上营造出了华丽复杂的视听效果和悚然无望的气氛。整场舞会的镜头段落尤以圆周旋转镜头和分屏闻名,放至今日仍旧令人感到震撼;而那个幽默和惊吓并重的结局叙诡式反转,更是被后人(以及帕尔玛自己)不断地模仿重复。

这类在看似日常的环境中受到非人虐待的角色,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十分常见,而许多施暴者也无法想象自己的侮辱会对他人的人生造成怎样的后果。斯蒂芬·金这个故事的开创性在于,他在面对这个看似说教的立意之时,并没有俗套地把嘉莉处理成一个弱者绝地反击后的复仇斗士,而是用悲怆的视角告知观众:嘉莉无论做出了何等绝望的复仇,都能感受到的巨大痛苦。

通过这个视角,斯蒂芬·金扭转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把普通人的生活变成了创造恐怖的源泉,用平凡者的生命书写了恐怖背后来自现实的怒火。

纵观几部热门的斯蒂芬·金恐怖片中角色的生活环境,便能得出一个相仿的结论:无论是《魔女嘉莉》的高中校园、《幻影凶间》里闹鬼的房间,还是《小丑惊魂》里表面波澜不惊的缅因州小镇德里,或者是《迷雾》里被封锁的超市,日常的一切都成了斯蒂芬·金作品中的“恐怖土壤”,让读者与观众的恐惧体验,从间离、架空的环境,还原到了现实生活的环境之中。

如果要继续反思斯蒂芬·金的小说为什么能频繁地改编成电影,电影的成绩又为何能如此卓绝,那么有两个答案必然是绕不过去的:工整的叙事技巧与文本的“视觉化”。

教科书级别的情节推进从来都是斯蒂芬·金作品中所甩不去的标签,他的小说通常能令叙事的步伐与故事本身的节奏感相匹配。作为一个认定“故事价值远远胜过作家的其他技巧”的创作者,他不仅擅于通俗文学的叙事架构,更将其奉为最高的标准。这在《绿里奇迹》《肖申克的救赎》两部电影里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不用太多复杂的花招,哪怕是在标准的、以人物为核心所展开的经典剧作中,依旧可以设计出百转千回的情节。

文本语言在表达上的“视觉化”,则是斯蒂芬·金的另一个强项。换言之,便是小说本身大量的修辞与形容很具“电影画面感”,产生鲜明的身临其境效果——《它》《魔女嘉莉》《尸骨袋》《重生》与《闪灵》皆如此,角色的心理与灵异现象的呈现都被最大程度地“感性化”“直观化”,让行文的节奏与视角的切换形似镜头的运动与切换。无论是《魔女嘉莉》中血洗舞会的复杂场面,还是《小丑回魂》里令人惊艳的怪物巢穴美术设计,其实都早已在文字的层面上被达成,帕尔玛和穆斯切蒂的军功章里绝对应该有斯蒂芬·金的一半。

也正是通过这两块招牌,让斯蒂芬·金的不少作品能以通俗文学的格局,达到经典的层次。当然,这些文学范畴的思量,在此不再具体展开。毕竟,并非每部“斯蒂芬·金电影”都能达到原著小说的创作标准;与之相对,由于通俗文学自身的类型限制,也让不少改编电影在表达的高度上止步不前。

从这个层面上而言,他的小说与电影之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在文字上,他做到了贴近于现实、贴近于电影视觉的创作;而在电影上,他大量的改编实例,缩短了不少好莱坞同类们与文本的差距,让改编与原著的关系成了一种“可视化书写的再书写”。两者共生互补,一同创造了故事与视觉。

 4 ) 点评《魔女嘉丽》

《魔女嘉丽》是70年代重要的恐怖片之一,也是第一部改编自史蒂芬.金小说的电影。最重要的是要归功于导演布赖恩.德.帕尔玛对摄影机机位的精准和营造气氛的方法。故事描述了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少女嘉丽.怀特,她在学校受尽欺负,回到家还要受她母亲那仪式化的宗教信条。为了摆脱这些阴影,她决定改变自己,他参加了毕业舞会,但没想到在舞会上更是受到同学的捉弄和嘲笑,忍无可忍的嘉丽在极度愤怒之下,她用她的超能力血洗校园…………   



捉弄嘉丽的女生中,苏和克里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剧情发展:一个是要帮助她(苏觉得对不住嘉丽,想要让这个孤僻的女孩变得开朗起来,让其男友汤米邀请她参加校园舞会);另一个是想要报复她(克里丝和男友比利在舞会上用猪血浇灌在嘉丽头上当中羞辱她,让她永远抬不起头来)。

在舞会上受到嘲弄的嘉丽被激怒,她用自己的超能力血洗了整个舞会。“血”成了这部电影的主题,从电影开始的“经血”代表嘉丽由女孩变为女人,也引发了她潜藏的超能力;女同学的“猪血”嘲弄将事态的严重性推向高峰,从而也导致了一场灾难。

嘉丽因为第一次月经来潮却不知是何原因而遭到女生们的嘲笑和捉弄,回家后却受到母亲的恶语:“那条蛇叫做罪恶,罪恶之手就是交媾。”,她的母亲生怕孩子和别的男孩交往,她把“经血”比作灾难,把“交媾”比作魔鬼。当她意识到女儿所拥有的超能力时,她又比做“那是撒旦的力量。”可嘉丽说那就是自己,不是什么魔鬼,这实则也是一种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峙。嘉丽的母亲年轻时和其丈夫对基督教非常虔诚,以至到了不对性有渴求,可丈夫在一次醉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玷污了她,于是母亲生下了嘉丽,她觉得这是上帝对她的惩罚,当初就想把嘉丽献给上帝,可自己因为心软没有下手。这次她在把刚在舞会上受到心理受创伤的嘉丽揽在怀中之际企图用刀将嘉丽杀死,被捅了一刀的嘉丽因为无意间的愤怒激发了她的超能力,飞起的刀叉射进了母亲的身体并盯在门上,这姿势和刀叉所插入的身体位置和家中耶稣的神像如出一辙。这里应是暗喻母亲为“神灵”,嘉丽为“魔鬼”,魔鬼打败了神灵,弑母也遭到了天谴,天上下起了“石头雨”,将房屋撤地毁灭,嘉丽和她的母亲葬身火海。

电影中的镜头也深值研究,布赖恩.德.帕尔玛再次展示了他过人的镜头处理方法。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三处:

第一处出现在舞会嘉丽和汤姆跳舞那段,德帕尔玛最初应该还是从希区柯克《眩晕》中男女主角亲吻的连续好几周旋转那里得到的灵感,并发扬光大,在这里这种旋转程度长达五分钟,并且频率越来越快,音乐也逐渐消失,最后足让人感到头晕目眩。布赖恩.德,帕尔玛曾多次运用这种360度顺时针旋转多次的手法,在《迷情记》、《凶线》、《替身》(粉红色杀人夜)、《蛇眼》等片中都有运用。

第二处是介绍绳子、猪血、嘉丽的关系时的交代手法,一个长镜头将这三层关系逐一展现出来,镜头跟着上了屋顶顶拍盛有猪血的桶在嘉丽头上的对立位置,然后一张纸条从上面落下来飘到嘉丽头上,暗示灾难的来临。那根绳子也成了灾难的导火线。苏发现力图阻止却被老师认为她是有意搞破坏。整个段落用慢镜头表现,并且全部段落无一处对白,立刻就能烘托出一种很悬疑的气氛,这种气氛德打破直到猪血被浇下。这样的慢镜头处理在《狂怒》中也有深刻表现。

第三处是紧接着猪血浇下后,嘉丽用超能力报复这些嘲笑她、戏弄她的学生。银幕一分为二来交待嘉丽、这些学生的关系,左右两边不断交替嘉丽运用超能力和受难中的学生和老师,对比性明显,也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银幕分割在片中出现多次,只不过这里是一个直接性的。还有一些间接性的银幕分割在多次出现在电影中,一些近景和远景,窗内和窗外的互动在片中也是反复出现。这也是德帕尔玛的电影的标志之一。

电影中还有很多手法都很特别,比如嘉丽参加舞会,母亲在家拿着一把菜刀剁胡萝卜,镜头用顶拍拍摄,剁一刀镜头断开切换顶拍近景,再一刀再近,这样推进行的快速剪辑有一中“快刀斩乱麻”的感觉;再有猪血被浇在嘉丽头上之后,她出现了晕眩的效果,画面被处理成多个画面旋转并使之重叠,犹如一个万花筒,每个人的嘲笑在万花筒中变成了一种丑态;电影结尾,苏去嘉丽的墓碑看望,为了表现苏的古怪动作,导演在拍摄时让苏倒着向后走,然后用倒放,在电影中就变成往前走,所以走路姿势会感觉很怪异。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的两辆车辆都是倒着开的。还有开场网球赛结束后,女生们去在更衣室,有全裸的、半裸的和穿着内衣的,用慢镜头+长镜头推进到嘉丽在里面淋浴,整个画面和音乐达到一种和谐的氛围,拍得很唯美。

最后嘉丽和母亲葬身火海之后,苏去嘉丽的目的看望就已经表现出一种略微诡异的气氛,然后一只血手从坟头伸出来抓住了苏的胳膊,苏从梦中惊醒苏的母亲也抓着苏的胳膊告诉她“没事,没事。”这幕恐怖的平行蒙太奇叫我看后难忘。这种以假乱真的噩梦式结局在导演后来的《剃刀边缘》中也出现过,而在《蛇蝎美女》中则被发扬得更加广大。

德帕尔玛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咎由自取的人,此片也不是例外,如果没有当初那些嘲弄嘉丽的女生或许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如果克里丝和比利没有对嘉丽搞恶作剧或许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这些成了必然的因果报应。

在与配乐人伯纳德.赫尔曼展开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后(73年的《奇胎怪案》、76年的《迷情记》),赫尔曼于1976年辞世,得帕尔玛不得不再找一位擅长些恐怖片的配乐人,于是他发现了意大利配乐人皮诺.唐阿吉欧,唐阿吉欧50年代曾是意大利红极一时的歌手,后来开始为电影作曲,早期包括维斯康提的《狮子星座》,但到70年代初期才真正意义上成名,《魔女嘉丽》之前出名的作品是《现在不要看》(1973),此次是他和布赖恩.德帕尔玛的首度合作,往后他们的合作长达六次,而且除了79年的《家庭电影》外都是清一色的悬疑惊悚片,包括那部极具代表性的《剃刀边缘》(1980)。德帕尔玛下一部拍片任务--恐怖片《玩具人》也将由唐塔吉欧配乐。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那个骑自行车车嘲笑嘉丽的孩子是导演的侄子;而扮演克里丝的南希.艾伦后来成了导演的妻子,后来两人离婚,此片是她和德帕尔玛首度合作,两人后来又合作了《家庭电影》、《剃刀边缘》和《凶线》。扮演苏的埃米.艾琳其后也在《狂怒》中扮演拥有超能力的女主角;扮演比利的约翰.特拉沃尔塔当初还未成名,1年后因为《周末狂舞》和2年后的《油脂》成为著名舞星,他后来在《凶线》中也变成了男主角。

 

2005年08月28日发表

 5 ) 细数魔女嘉莉的经典之处

  难得看到制作这么精良的恐怖电影了。结果打开豆瓣7.3,隔壁罗斯玛丽的婴儿 闪灵也只有7.9。哈哈,看来豆瓣文艺青年不喜欢这种调调啊。心里不爽,细数下魔女嘉莉为什么经典,自己也当作一个回顾吧。
  最为核心的恐怖元素有两个:学院同学与嘉莉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升级,最终变成一场盛大的火焰狂欢。疯子一样的神道母亲和嘉莉之间的冲突,最终以耶稣经典受罪造型收尾。前者以同学对嘉莉的冷嘲热讽为开端及主要嘲讽体,辅以主任对嘉莉的贬低:母亲是疯子,在被纠正的情况下仍然读错嘉莉名字,一脸你最好别来上学的表情。随着剧情的进展,围绕着毕业晚会,潜藏的矛盾冲突一步步激化,最终实现了嘉莉的魔女黑化晚会。
  不得不说,嘉莉的演员以独特的外表气质,精湛的演技彻底征服了我。神秘的表情,诡异的身体扭曲,作将一个在学校被同学欺凌,老师厌弃,母亲也整天神神叨叨,将女生初潮看成罪恶的诅咒,对于女儿的管教方式就是背圣经加小黑屋,母亲两人并没有什么感情交流的高中女生刻画的入木三分。毕业舞会上的羞辱,毁了她重回正常人类社会的唯一希望。看她黑化,只有心疼。
  剧本不知道有没有受到新好莱坞电影的影响,现实主义浓厚,剧本细节扎实,人性描述极其精彩。关于人性这点,最经典的一个细节就是嘉莉黑化前的心理镜头:众人全都在嘲笑她,镜头中央笑的恰恰是她在学校最信任的体育老师。而在现实里,老师靠的背景是门口,和心理镜头背景不符。心理镜头之前的几个特写,底下众人有嘲讽,但是也有人惊愕,有人担忧,而不是心理镜头里的全员嘲讽。就这一个镜头,嘉莉的自卑和愤怒,压抑下的激流全部展现了出来。
  关于嘉莉和母亲的矛盾,由于文化因素,感触不那么深。其中有几个镜头:1.母亲死亡时的表情和动作,像极了耶稣受难图。 给耶稣受难图的大特写,还有那只从地底伸出的手。不得不说, 母亲的台词和演技,完美。
  还有几点要说的,其一就是恐怖元素的恰当使用。当现实部分越真实,恐惧带来的反衬也就越有说服力。前面嘉莉越渴望融入正常社会,成为正常学生。那么当她成功参加舞会,拥有可爱的舞伴,成为舞会皇后,这时候,是她现实人生中最贴近她心中成功定义的一次,结果全部被凌辱而无情打破。这一刻,铺陈许久的高潮终于来领。从起承转合来说,影片的节奏感不得不给点个赞。其次,柔化的镜头,舒缓的动作,轻柔的音乐,带来的反转也就越恐怖。其特征,以结尾部分最为典型。
  最后,作为一个俗人,前期略显平淡的剧情如何吸引我呢。那当然是校园女生的青春活力呀。不信?看看前期导演对于展现女性身体美的特写有多少吧,我喜欢!
  总的来说,剧情好,台词好,细节扎实,起承转合完美,人性描写出彩,宗教氛围烘托一极棒,嘉莉及母亲演技爆表,恐怖元素合理运用,一众高中女生青春气息爆表 不经典天理难容啊!

 6 ) 《魔女嘉莉1976》,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不可再现。

嗯,我对1976年版的《魔女嘉莉》一见钟情。

经典,实在是太经典了。

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经典影片,如同史蒂芬·金自己说的:“我写的是恐惧小说,不是恐怖小说。”我并不认同将它单纯的定义为恐怖电影类型,它带给观众更多的实则上是心理层面上的震撼和思索。

在故事中,嘉莉是一名拥有超能力的中学生,拥有意念力量,而影片的传神之处在于没有将重点放在主人公超能力的“炫技”上,而是把对于恐惧的渲染放在了心理层面,并通过人物行为进行外化。嘉莉的愤怒和绝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严重性的加深不断地滋养着,在这过程里就对嘉莉受冷落、欺辱进行了高效的铺垫,才让真正的报复爆发有着雷霆之效。

影片叙事视角以主人公嘉莉切入,着重刻画围绕主人公身上所发生事件时人物性格及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和爆发。它并不是单纯的描绘如何杀人,也没有为血腥而血腥,而是重在精神层面的描述和传达。(这里不得不赞叹一句茜茜.斯派塞克的演技,简直为人物形象赋予了真正的超能力!)

这些特质就奠定了电影与通俗意义上理解的恐怖片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作刻意吓人的描绘,只为内涵表达而存在。

在情节上和视听上电影迎来真正的高潮当属最后的晚会场景,嘉莉被同学戏弄全身被倒血水后彻底触发,这样的崩溃不再停留在心理,而是转换成惨烈的大屠杀,对所有人的大屠杀。

一身血水的嘉莉站在整片的红灯舞台上营造了视觉上的恐惧, 嘉莉的愤怒意念使得电线走火,梁架崩塌,消防喷射,老师吐血身亡……全场覆灭。这种行为化的心理表达和刻画十分直接,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影像也更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晚会的疯狂混乱在此时已达到高潮,在声响上更是配合的真实而刺激,画面上运用万花筒镜头强调了讽刺嘲笑,加上音乐的诡异气氛让画面和声效达到了高度呼应。

而后,嘉莉离开会场,导演在此处设计了一场车祸。全身血水的她从现场走出,至一片旷地公路,嘉莉的三位同学开着车欲险欲撞,而身心都极具恐怖气息的嘉莉充满怒意仇恨的一瞪眼让疾驰的汽车方向失灵,当场翻覆爆炸,简洁有力的画面冲击让观众内心的震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回到唯一可以或者说是想要寻求安慰的家中,嘉莉在同样“疯狂”的母亲面前,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心灵的稻草。母亲本身的恐怖形象在影片中塑造得也是惟妙惟肖。盲目的宗教信仰扭曲了她的人性,对女儿的苛刻无情甚至可以说是恶毒,逼得嘉莉最后在绝望恐惧中弑杀母亲。

影片的又一经典片段诞生了,一刀接连一刀的飞射直至画面呈现母亲被钉成祈祷室的圣塞巴斯蒂安像,讽刺意味十足。被宗教洗脑以至于走火入魔的母亲,也就此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

她的死亡是极富思考价值的,最后是堕入地狱或是得到救赎,也许连当事人自己在最后时刻都无法参透。这种恐惧是人类所自创的,思想上的恐惧。女儿弑母,也喻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危险恐怖,不禁让人深思和审视。

暗含隐喻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导演对镜头语言的把握精准而到位,不光成功地将主人公嘉莉内心的绝望彻底的影像化,更是在画面元素的组合中透露出宗教、信仰、人性的意味。演员更是到位绝妙的诠释了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

嘉莉的超能力是天赋礼物还是灾难诅咒,母亲的死亡是地狱还是另一种解脱,同学老师覆灭的原因是一种自我作孽还是拯救;这些问题均牵扯着对惩戒和救赎的矛盾。

影片所营造的恐惧气氛真实而渗入人心,嘉莉的心境也透过导演独特的分镜手法展现出来。恐惧元素真实存在,又给观众以心理暗示和投射,因此将诡异效果强化到了最大力度。

影片本身带给人的恐惧是一时的,而衍生出的心理思考上的、心灵感触上的恐惧是久久未平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必定是带给人触动的。《魔女嘉莉》的经典在于它对恐惧别具一格的诠释方式,这里面包含着青春的无助和迷失,对校园暴力的充分表现,更甚至时刻体味着对宗教信仰的思考,无处不直面人性。

 短评

一个小时略显沉闷的铺垫后,终于迎来了高潮。帕尔玛一直是个执着探索影像的导演,到现在仍是,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他的原因

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布莱恩·德·帕尔玛作品,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电影的第一部。西西斯派斯克演技棒极了,凭此片首获奥斯卡影后提名。本片涉及同学关系、宗教、性压抑等内容。拍摄手法尤为出彩,尤其是嘉莉血洗舞会前的旋转镜头,以及之后的分屏屠杀场景。梦魇结尾的处理方式此后被各类恐怖片效仿。

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拍得着实邪气,很实验性也很电影化,镜头运动,灯光效果,分屏画面,帕尔玛从一开始就是个对探究电影本体十分痴迷的家伙;而且这帮演员真是太棒,从外在气质到内在表演。

1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镜头和配乐都超棒,后来的很多电影都有该片的影子啊。我觉得讲女性主义这部比《末路狂花》更好。我倒真希望每一个被bully的小孩儿都有超能力来教训欺负他们的人。如果我以后有孩子(并不大可能)我对她的教导只有一条:Never be and never fear a bully.

17分钟前
  • 铎奇
  • 推荐

擅长精神虐待的母亲,校园霸凌,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斯蒂芬·金写《魔女嘉莉》,原型是他的两个女同学,学生时代穿得老土,皮肤不好,就被所有人欺辱。其中一人突然改头换面,换来的不是友善,而是加倍的霸凌,他们恨她“越界”,等她恢复原状,受到的欺辱也恢复原状。她们没有嘉莉的异能复仇,都死得很早,一个独居癫痫发作,一个生完孩子朝自己肚子开了一枪。

20分钟前
  • 临素光
  • 力荐

我的妈呀!迷信上帝真可怕,单亲母亲真可怕,女同学的恨意真可怕,被撒旦诅咒的女生真可怕。不要嘲笑同学,善意有时候给自己带来的是一生的噩梦。一切都是妈逼的!可怜的娃!约翰·特拉沃塔从小时候起就注定是当坏人的。

2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对于成长的痛苦,这个付出的代价最惨烈

2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欺负同学

26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猪血浇头,猪油蒙心,若体验其一,便难以摆脱穷其一生的粘腻,从幸福的峰巅一下子坠入无底的黑洞,从慢慢铺垫到迅速展开,粗砺的慢镜头,记录下悲婉的圣歌,血洇校园,焚毁家园,一切是有多不甘心。

3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没有恐惧只有悲伤。想起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一个得抑郁症的同学。孤立与群嘲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冷暴力。希望每一个灵魂都可以得到善待

35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推荐

一边营造少女梦幻,一边编织梦魇,两条线索汇合,激发出无比强烈的悲剧感与恐怖感。影片最黑暗的地方是对善恶的处理,没有做简单的厘清,而是讲其中的复杂性。善念与恶念交织,酿成一桩悲剧,由果索因,皆为恶。于是,复仇的对象就难以区分了,只得一同湮灭。女教师和母亲的行为也颇有暧昧之处,前者行善,用的是恶(暴力);后者的恶,在这场悲剧面前倒成了善。场面调度无比华丽。

39分钟前
  • 居无间
  • 力荐

不惊悚,不恐怖,它只是悲伤

43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经典 女性恐惧的代表作 慢镜头和特写部分精彩绝伦 从平淡到梦幻再到毁灭 一脉而起

44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天哪苏原来是真心帮她的!…………一对大好的百合就死于那个贱人之手了。男主和老师也冤。贱人拉绳子前那个舔嘴唇的镜头极好。

48分钟前
  • 苍★☆☆☆☆
  • 还行

最后那只手也太!恐!怖!了!吧!真的不要随便欺负班上的同学啊!最后二十分钟真是太刺激了叹为观止

5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们没有复仇只因为我们没有超能力

55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203 K,还真被那只手吓到

59分钟前
  • 蕊蕊
  • 推荐

最后的剧场和家中的两个高潮处理的非常漂亮 血红的视角 杀杀杀

1小时前
  • 琧婯
  • 力荐

牛逼就牛逼在放到宗教维度还是反宗教维度都是自洽的,重溯会发现恐怖的根源并非一方所造就,而是两种极端的碰撞:导火索是委咎荷尔蒙过剩的最常见校园问题,而所谓反派与灾难土壤只是一个信仰至上化的母亲,是人乃万物尺度还是存天理灭人欲?史蒂芬金和帕尔玛选了C。舞会戏调度只能用上天入地来形容。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

又见帕尔玛的招牌分屏。可怕的仪式感和绝望感,还有史蒂芬金的招牌吓人结尾。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嘉丽前面笑得越幸福观众就越难过。茜茜斯派塞克好神奇,前面看着不好看,化了淡妆突然漂亮了,淋了猪血后又丑得恐怖。不求新版突破了。

1小时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