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综艺大陆2020

主演:宁静,张雨绮,黄圣依,伊能静,万茜,金晨,吴昕,郁可唯,蓝盈莹,张含韵,李斯丹妮,王霏霏,孟佳,袁咏琳,白冰,张萌,沈梦辰,黄龄,钟丽缇,郑希怡,王丽坤,丁当,阿朵,金莎,刘芸,陈松伶,海陆,王智,许飞,朱婧汐,黄晓明,杜华,赵兆,陈琦沅,魏大勋,杜海涛,彭磊,赵梦,庞宽,杨澜,霍汶希,李佳琦

导演:吴梦知,晏吉

播放地址

 剧照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2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4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5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6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4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5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6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7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8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19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12:35

详细剧情

  节目将通过呈现当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梦历程、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让观众在过程中反观自己的选择与梦想,找到实现自身梦想最好的途径,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兴风作浪”的姐姐们,让我克服了年龄焦虑

今天下午在朋友圈偶然刷到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的消息,果断偷偷拿出手机开始划水看综艺。

最后看到实验室的小伙伴都去吃饭了我还意犹未尽。

我很少看这种选秀类综艺,但是这次我相信“姐姐”是不一样的。它打破了我心中对于30+女性的固有印象。

我现在24岁,每次想到以后会到三十岁、四十岁就满满的焦虑,“少女感”好像是所有节目给我们传达的一个观念,我眼里只能看见小女孩在谈恋爱,小女孩青春无敌肤白貌美,有一大把的人爱她们宠她们。甚至好像女人一过了25岁就已经逐渐走向苍老,如果30岁还没结婚生子或者事业有成就是一个loser。

但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让我看到了岁月带来的另一种东西:那就是阅历和底气。

我可以看见张雨绮笑着野心勃勃地说自己就是想当c位;

我看见宁静在被要求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谁;

我看见张萌可以轻松自如地把这个节目当成一个酒会,像制片人过来挑演员一样谈笑风生;

我看见万茜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站着,我却没有办法忽略掉她那一份坚定和英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太迷人了,比小女孩的青涩可爱,活泼天真自卑腼腆迷人一万倍!

其实我在节目中可以看出来她们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我也知道,生活中的普通人其实是做不到像她们一样冻住自己的年龄,严格地管理身材。

激励到我的其实是她们那一份坚定和底气,即使是谦卑或者高傲,她们都有自己的资本。

我不会追求皮囊的青春永驻,我要的是这一份永远年轻的心态,以及挑战自己的勇气。

激励我的同时也会给我一些警示。这些东西是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但不是只要在时间里被牵着走就行的。姐姐们之中,依然有人因为在职业中的地位不够被轻视,也会因为情商和口才不好感到尴尬。

岁月赠给我们的礼物,其实是对我们拼命努力的一种奖励。

虽然对于节目的赛制和评委的不专业感到烦心,但这期节目传递给我的能量已经足够。

感谢《乘风破浪的姐姐》,希望姐姐们未来的路都能繁花似锦,长盛不衰,也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中年女性活跃起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女王。

有了她们,我就不再害怕变老。

 2 ) 喜欢宁静,但还是要警惕《浪姐》的陷阱

原载「虹膜」

三公更新

「浪姐」不是请客吃饭,每个姐姐都迟早要付出代价(三公)

有种说法认为,这个节目里大家都是来成团的,只有宁静,像是来挑选自己的团员的。

在要求介绍自己的时候,大家都乖乖介绍了,只有宁静说:还要我介绍我自己?那相当于我这几十年都白干了,都不知道我是谁。

大家只会觉得可爱霸气,没有丝毫反感。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家对宁静的认可上,换个资历软些的人这么说试试看?

虽然宁静并不是这些姐姐中年纪最大的,要说资历,也和同辈的伊能静、钟丽缇、陈松伶不相上下,但确实只有她,仿佛坐拥了王者之位。节目的主海报是她。在化妆间第一次见面时,所有人都把她当成前辈去握手。看到别的姐姐表演时,她星星眼静式满意的表情,一副要把她们收入麾下的样子。

她是这档节目里真正的大姐大。这和宁静一直以来给大家的那种既定印象有关,甚至于说,宁静最重要的银幕形象,就是「姐姐」。 宁静最被大家喜欢的银幕角色,《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就是一个典型的姐姐形象。喜欢刘忆苦的米兰,对于马小军这一批毛头小孩来说,是大姐姐,更是成熟的、女性的、荷尔蒙和性萌动的代表。除去这种年龄和经历上的成熟,宁静的身体也在姜文的镜头下成为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一个符码。饱满的、青春、小麦色的身体,充满生命力,跟当下流行的白瘦幼的审美相比,会让你感叹这种美也很好啊。

这种女性审美,在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几乎已经消失了。 类似的也还有《孝庄秘史》中的大玉儿,《黄河绝恋》中的安洁,前者有孝庄太后的历史身份,后者女军人的身份,都不是那种典型的「少女」,而是多了一种「姐姐式」的成熟和坚毅。

但话说回来,不管是《花儿与少年》还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宁静的这种大姐大人设,反而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桎梏。

她最成功的那些角色,都是2000年前后的作品,如今在综艺里以大姐大形象活跃的她,传达出来的是另一种无法被我们忽视的信息,如今市面上提供给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的角色,真的很少。 大家现在叫《乘风破浪的姐姐》「浪姐」,但其实节目组官方给它起的名字是「骊姐」,取自节目开场白文案里的「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以姐姐为最大卖点,48岁的宁静从资历、年龄、控场力和吸睛度来说,都是这档节目里最「姐」的姐姐。节目里所有的姐姐都很美,不管表演是否有失误,都或真实或努力或可爱。

但一个事实,似乎在大家对姐姐满屏的赞美中被忽略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看起来,是要强调一种女性价值和女性之美的多元化,用这三十位在主流观念里已经不年轻了的姐姐,来试图打破人们对女性的年龄桎梏。

节目的弹幕里有一句话很真实地反应了节目击中的那种观者心态:看了这些姐姐,突然不怕变老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种说法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要以「反女团」的姿态做一个完全不同的女团。这个「反」,反的就是主流社会对女性美某种单一化的定义:青春,超过25岁对于女团来说那就是老得不行了;甜美可爱糖水没有攻击性;整齐划一犹如流水线产物。

如果单从年龄和个性化的层面上来说,《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确做到了某种意义上对女团的背反,但在突破女性年龄桎梏上,并非如此。节目开场白中的「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揭示了一些微妙的态度。 三十岁,成为选择姐姐的一个指标,过了这个岁数才能叫姐姐,这首先是对当下主流观点的一种借用,毕竟,如今过了三十岁不结婚,都能被称为「剩女」。你也可以把这视为一种反讽,文案和节目本身似乎都是想说,我们可以不在意年龄,不再青春了也可以很美,女性的可能有无限多。听起来很女性主义。 但钟丽缇说:我状态永远22岁,心理年龄永远18岁。吴昕说:我好想回到27、8岁的时候。我们能看出来不是这样的。

无可否认的是,节目中的这些女星,绝对是最为成功的女性样本之一,作为个体的她们,也的确跨过了某种意义上的性别桎梏。比如阿朵,就打破了早年自己的性感标杆,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比如许飞就说自己「既不女也不团」,在主流意义的「女性魅力」之外确立一种新的美。陈松伶虽然明显体力不如黄金期,却依然唱跳全开, 但这里想说的,是作为群体的她们,被《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推到前台来的标杆意义。

她们被赞美的、被消费的、被青睐的、成为噱头被营销的,依然是美丽的外表、不走形的身材、宛若少女的皮肤、始终高指标的活力和自律,以及,视觉年龄绝对远小于真实年龄的「年轻」。

被大家反复提到的那句弹幕,「看到姐姐们就不再害怕变老了」,恰恰解释了这种消费的本质。 节目借助姐姐击中的,依旧是当下社会中女性面临的结构性压迫。它打着「反女团」整齐划一青春可爱集体审美的口号,通过选手之口说出的个性化、百花齐放,都不能掩盖它所缔造的另一种「集体审美」。

这种集体审美可以替换为一个问题:女性要怎么样才能算活得成功?

答案在节目里。「三十岁以后,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这样的说辞,指向的,是在年龄红利逐渐消退的价值体系下,精英群体,依然能以个人的天赋/努力/资源无限期延宕年龄红利的成功学体系。

她们一边可以拥有多年打拼出的、年轻偶像尚未积累出的资历、地位、业务能力,另一面,却又能以「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拥有力压年轻女性的「形象胜利」。

这并不是突破女性年龄桎梏的胜利,而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通过经营这种成功女性的形象,精准击中普罗女性「女性形象焦虑」的迷魂汤。它传达的是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女性只有几十年如十八岁的拥有身体资本(美貌身材活力),才能得到社会资本的肯定。活得好活得美活得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才是姐姐。反之,则是在社会话语中消隐的女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甚至是一种基于「女性形象」的成功学价值体系。

当然,如果我们回到精英群体这个「宇宙」中,会发现这种成功人士对自我形象的管理焦虑其实是通行于男女之间的。就拿此前网友以香港艺人尤其是男艺人对自己身体形象的严格自我管理为例,男性同样置身于这种结构之中。这种自我管理约等于精英人士对自己人生的自控能力,与阶层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形象直接挂钩。

但女性,在这种结构中,尤其在身体/衰老上所受到的凝视与苛责,标准远高于男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乘风破浪的姐姐》并没有找贾玲这样的谐星,也没有找郑欣宜这样的歌手,更没有找谢依霖这样的综艺咖。这里并不是非要说身材是个唯一指标,而是要说,社会留给女性所谓的「多元化」标准,实在是太狭窄了。

本质而言,《乘风破浪的姐姐》和去年的《乐队的夏天》打造的那种幻梦极其类似。后者用自由、反叛、非主流的摇滚精神吸纳了主流受众,让摇滚从地下走上来。但最终的结果,反而是摇滚精神的失声,是歌词中必须删改的字眼,是正能量对亚文化的招安。而《乘风破浪的姐姐》,则用虚名化的「女性独立、多元化、去年龄焦虑」,反把女性死死钉在了「女性形象焦虑」的耻辱柱上。 以成熟的姿态、皱纹的阅历对青春献媚,比留恋青春本身,还让人觉得可悲。它把慕强发挥到了极致,绝大多数的女性,都在这「三十」以外。

欢迎关注我呀~

 3 ) 把杜华滚粗节目打在公屏上

一期节目下来,终于感受到了杜女士捧高踩低,多重标准的狗样子了。一个个小姐姐们都英姿飒爽的,有个性,有特色,有魅力。 虽然没有了20岁女团的那种所谓的少女气,但是岁月带给她们的不是衰老,而是沉淀下来的不同的魅力。

最可笑的就是杜女士,自己的团都在家抠脚,出道即巅峰,有用就压榨,这种极不规范的骚操作。回过头来就看她用20岁的选团标准来定义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就觉得她对这个舞台的准备非常不够。

这里的姐姐没有一个是白纸,而是各种各样的美味食材。你如何将她们炖成一碗美味的汤,如何将她们做成一盘独特的菜,才是制作人需要思考的。而不是思考她们因为“个人风格”太强不利于成团。(具体内容阿朵姐姐教给她了,希望她给下学费)。

 4 ) 不要再用“表情管理”绑架姐姐们了!!!

本文作者:寒枝雀静 ➡️//www.douban.com/people/93124222/

编辑/ 车小爷

©️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以来,三十位姐姐的社交场景常常成为讨论的热点。其中,“表情”自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姐姐们的一颦一笑常常被显微镜放大,成为各自好恶的影响因素。

在诸如此类的讨论中,“表情管理”成为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杜华作为经理人一开始的“傲慢”表情

黄圣依等人在艾瑞巴蒂组训练混乱时“自以为是”的神态,

乃至伊能静不断哭诉、“谆谆教导”又不断流露出不甘的面容,

还有丁当的畏缩、退避与掩饰的反应

当然也有万茜每个“油腻”的pose与时而闪现的呆滞与冷漠,

李斯丹妮唱Rap时夸张的嘴角……

如此种种,皆成为令人难以接受因而亟待矫正的表情状态,也因而被划入“表情管理”可“拯救”、可支配的范围。

“姐姐”们在微博和豆瓣小组的风口浪尖上,被称“心机”“阴阳怪气”“油腻”,多少从这细枝末节的表情而来。

然而在这些讨论中有些问题始终没被回溯:

“表情管理”的标准从何而来???

我们没有人会反对,也没有人真的能剥夺最基本的讨论权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讨论的内容作出一些反向分析。

因此不妨继续追问:

“表情管理”的意义,为何如此理所当然?

I “表情管理”有哪些?

我们可以简易划分出两种需要被“管理”的表情。

它们通过两种途径被捕获。

1)

第一种,最直接的“感受”。

我们盯着屏幕,目光捕捉到某个无法让视界顺滑的面容——

万茜鼻孔太大,伊能静头发太油,蓝盈莹双下巴太显眼,宁静妆容太妖艳……

豆瓣小组讨论

这个方寸角落在聚焦的镜头下有着无法说出理由的“油腻”,又或是直观到无可置疑的“丑陋”

这个瞬间太过强力,以至于无法拒绝其真实性。

2)

另一种,则是将表情嵌入某种“叙事”中:

这条线索可能是节目组编织的,更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认定的。

在前后可被拼接起来的故事中,我们从表情的瞬时表意中察觉到某些性格特征:

蓝盈莹无情冷漠,黄圣依傲慢虚伪,郁可唯献媚讨好,伊能静心理素质差……

伊能静的“黑脸”

有了更连贯的证据,所下的断定似乎更坚实可靠。

前者(直接感受)更依据于一种抽象的“美感”体验,一种无法抗拒的“天性”;

后者(表情叙事)则主要依据于可被接受的叙事逻辑。

然而,这些看上去无法反驳的经验,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纯粹直接。

两者同样有可能在显微镜式的孤立分析中走向固化。而一旦我们拆开这些判断方法的前提,它们便随时可能崩解。

II 表情的管理谁说了算?

不妨回想一下表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表情是最即时可见、也最难掩饰的反应。

表情连接的是我们自己最切近的身体,而身体是我们的精神置身其中,却难以完全自控的一部分。

但是,

在综艺节目中不一样,表情成为“演技”的一部分,而“演技”受制于边界不断变动的剧本,因而成为解读叙事的入口。

这个动图中似乎火药味弥漫

然而,综艺节目与现实生活的界线是必然的吗?

假如是的话,为什么综艺节目总是不断试图贴近观众,以“接地气”的方式呼应现实生活?——观众们深知,《浪姐》与其说是赛场,不如说是职场。

那既然不是的话,为什么对明星们总有那么高的表情管理要求?

假如普通人与明星的处境并不截然二分,这种“管理”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诸多讨论的二元对立中发掘出隐藏的假设。

比如,从上文提到的“感受”“叙事”两方面来说:

1)

直观“感受”里有“丑陋”“油腻”,而另一面便是“清新”“完美”。

表情夸张的“万皇”

然而在这个即时反应中被忽略的是:

一方面,一个被独立抽取出来的表情,早已失去了它在叙事线中所处的语境;

另一方面,这种瞬时“直觉”所构造的美与丑,恰恰处于一种仿佛理所应当的“美”的标准之下。

类似的问题可以不断反诘:

鼻孔大就是丑陋吗?

头发有光就是油腻吗?

完美女性必须没有双下巴吗?

不太常见的浓妆艳抹,就不是一种审美吗?

不假思索的判断背后,是无法言明的空洞法则——仿佛这一切“是个人都会这么觉得的吧”。

这不仅直接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外貌与神态,也直接在人的表情与性情之间做出了轻而易举的跳跃。

黄圣依也自知自己的“表情管理”让观众对她失去好感

姐姐们仿佛配备了统一的表情系统,有几种必然传递出美丽的积极讯号,而另几种却只能被贬低——

而原因除了外貌却找不出任何别的确定内容。

我们以为“美”是可以被不断拓宽的定义,

但实际上在某些瞬间,我们毫不犹豫地退回最安全的定义域——我们知道,每个“私人”的观念最终汇聚而成的,终将是主流的观念。

豆瓣小组讨论

2)

而在“叙事”中,我们将冷漠、虚伪、无礼暖心、真诚、礼貌对立,将其作为确定的特征不断循环。

被忽略的是:

叙事线本身便存在着单一化的危险,品质的表达方式并不止那几种。

而此时,我们依赖节目组营造的叙事线,依赖自己心中预设的轨道,却无法开辟新的阐释路径。

此时种种表情背后是更粗暴的预判:每个人都有相近甚至相同的表情传递系统——某人某时的某种表情,必然导向某种意义。

而这被框定的意义背后,我们看到了表情所违逆的所谓“正确”社交礼仪——

某人某时某种表情的某种意义,表明某位姐姐是一个不符合“规范”的人。

我们在太多截图式的分析里看到了类似的逻辑。

李斯丹妮接受万茜拥抱时的“厌恶”真的是“厌恶”吗?是否仅仅是一瞬间某种角度某种剪辑下的表情呢?

宁静的“傲慢”真的是傲慢吗?是否只是某一瞬间的疲惫与担忧呢?

《创造营》总决赛宣布名次时王艺瑾与赵粤的嬉笑,是否就是一种“小人得志”的恶毒呢?……

诸如此类的讨论,并未立足于更细致的情境,而更多基于某种既定印象来进一步理解人物。

第一期就给人留下“少奶奶”印象的黄圣依

而在某些标签统御之下,我们只会离人物复杂的反应越来越远。

诚然,概括特征是我们衡量“人物”的必经之路,但急躁的判定却往往容易陷入对既定规则的固化:因为一个时刻的表情,我们进一步深化不完美的印象,进而反证我们自己立下的规则——

那种节目开播之初大肆宣扬的多元性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强大;

我们知道,每个不被反思的“私人”定义最终堆垒而成的,终将是主流的压迫性规范。

万茜因一段声泪俱下的“我跟你们歌手不一样,我是演员”发言被网友猛“狙”

哪怕不考虑节目组剪辑带来的扭曲,我们同样也可以像郑希怡那样换位思考问自己:

姐姐们不同的选择与习性,是否也应当被理解?

伊能静表情里的不甘有错吗?

为什么不满就不能摆出来呢?

蓝盈莹的冷酷与无情是否也是一种情态习惯呢?

宁静、张含韵或者任何一位姐姐换搭档又到底冒犯了什么呢?

或者问更根本的问题——这种竞争等级制下“表情”的“失控”,该怪罪的真的是姐姐们吗?

III 表情管理”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见过太多生活中被压抑的表情了。

面对强权时的隐忍,面对“美”时“丑”的退避,面对“传统”时不得已的认同,有面对“正式公共场合”被克制的放荡不羁……

这一切都构成了“表情管理”的现实:

所谓“管理”,不过是一整套不断加固的规范。

而聚光灯下的规定,可能比生活中更严苛残酷。

因伤退赛的创造营选手姜贞羽,在总决赛现场的表现被称“绝美”,那么如果换一个不够“美“又”哭哭啼啼“的退赛选手,网友又会怎么说呢?

哪怕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哪怕这些观念仿佛很宽广、很包容,“表情管理”的一整套话语也只能召唤我们进入某种最容易理解、最方便快捷的“礼仪”之中——

它在微观也最直观的层面限定了“美好”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欣欣向荣、彬彬有礼的生活只会涂抹自身,无法引导我们去理解更多差异化的可能,更多曲折更难以理解的表达就这样被吞没。

当然,“真实”的表情并非简单的释放自我,迂回曲折同样是一种真实。

哭也要“坚持”插兜的黄圣依,是在装逼?还是真情流露?

不如说,“真实”并不能被感官即刻捕获,也不能被既定标准完全遮盖,它建立在真正多元的激荡中。

“表情管理”所做的,正是不断遮蔽这种丰富性,将其切割分配于各个“恰当”的场域之中。

而对于人类的面容而言,又有什么是可被称作“恰当”的呢?

IV 解“表情”:电影中的“面容”

综艺节目中,不管是被拍摄的明星,还是拍摄明星的节目组,往往都遵循着既定的条条框框。不管是人自身还是摄影机,都无法去解放表情。

然而,电影却为我们提供了“面容”与“表情”的新想象。

一方面,电影镜头的设计与剪辑带来不同的角度与光影效果。在表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下,某种常规视角的“丑陋”可能被转换为可认同的美。

镜头带领我们拨开虚浮而孤立的“感受”,从而进入一种对万物表层的欣赏潜能之中——谁说“表层”之中没有深邃的所在呢?

《悲惨世界》

另一方面,电影叙事构造了充实的语境。

这种语境与人物的关系构成了一种观众主观标准的外部,观众由此可能领会某种“少数”的内在逻辑。因而“表情”不被僵固地解读为某种意义,而逐渐旁逸出另一种面容的意义流线

——它们获得了自主生命力的“叙事”,因而无需以“表情管理”自我要求。

《美丽人生》

《圣女贞德蒙难记》中,我们看到了某种极端的勇敢与恐惧情绪的互通——

这种决绝的跨越就在“冷漠”甚至“机械”的表情中达成。而我们面对的贞德在镜头下不断充盈又收缩,形成她自身顽强生命力的节奏。

👇

《你的脸》中,我们看到“丑陋”“油腻”“衰老”的面容背后的不同生活轨迹。

他们的讲述与表情合而为一,让一个个狭窄的世界在我们面前无比宽广如大地般展开。对面容的凝望与等待,就这样将我们包裹进微澜的深流中。

👇

《少年的你》中,我们看到的是市井平民布满伤痕的“肮脏”面容。

然而,他们在共振中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在波动甚至狰狞的表情中,我们读出极度蜿蜒的痛苦与绝望;

也在“虚假”的“表演”中觅得曲折交缠的真实所在。在与摄影机直接的对抗中,面容具象化为其最彻骨的定义:既是直面,又是逃逸与拒绝。

👇

精于拍摄面容的电影创作者,无不是解放了“表情”的人——

哪怕这种解放,在不断渗透的规训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面容,就是一种完全陌生的他人。

而只有拒绝“表情”解读的前设规则,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他人。

面容,就是一种指向真实的政治。

只有不断构想更多参差多态的“表情”,我们才能突破束缚性的礼仪,去连接更多丰富的个体。

我们当然可以对表情做出自己的创造与规划,但却远远不需要用某种主流的规范进行自我“管理”。

“表情管理”拯救不了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人的表情真的需要被拯救。

要拒斥“表情管理”终归是艰难的,要拥抱“面容”也是。

或许在《浪姐》中继续开掘表情与面容的可能已愈发困窘,但这至少会是一个起点,而不应成为终结。

-END-

· 感谢关注·

陀螺电影

豆瓣 |陀螺凡达可、陀螺电影

微博 | @torovandarko

微信公众号 |陀螺电影

B站 |陀螺凡达可

知乎 |陀螺电影

今日头条 |陀螺电影

西瓜视频 |陀螺电影

网易新闻 |陀螺电影

 5 ) 杜华并不明白什么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毫无疑问,《乘风破浪的姐姐》很可能会是今年最为现象级的综艺。在没有banner图宣传、没有微博热搜加持的情况下,节目在6月12日中午12点悄然上线,12小时内即达到了1.4亿的惊人播放量,目前已经突破3亿。

节目好看吗?好看。无论是开头文采优美的旁白,还是姐姐们在各环节展现出个人魅力,都让这档节目在第一期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但这个节目目前最大的bug可能就是掌握最多话语权的评审杜华。

在网络上讨论冲突最激烈的一幕发生在丁当演唱的环节,她表演的《我是一只小小鸟》获得了75分的低分。

说实话,这个表演我看的时候内心也觉得有些保守了。我本期待她会唱《Bang Bang》,走欧美系Vocal(不是“倭寇”)路线大杀四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批评丁当,我完全可以接受。但问题就在于,杜华后采时评价说,“你唱得太好了,会显得别人很差,放在女团里面是不和谐的”。

01

所以,什么样的“女团”是和谐的?

杜华自己在节目里说了,“女团的话,它就应该是整齐划一的,漂亮美丽的……”“我觉得太个性化了。在我的心目中,你是要又唱又跳又好看的团嘛”。

归结下来,节目中杜华对女团选拔的标准是“整齐划一”“又唱又跳又好看”。

仅这两项能代表“女团”吗?不可以。

在3月份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女团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简略梳理了从1922年以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女团历史。其实,女团从来不止是我们今天了解到的这种“整齐划一”的风格,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它都是崇尚个性、相互配合的表演形式。

不举远的例子,就拿Beyonce所在的Destiny’s Child来说,Beyonce的突出并没有影响这个团整体的成绩、人气与作品质量。

如果Beyonce到了杜华手上,只怕也要被削到平庸阶层,才能接近她心中的标准。

中国的女团,最具代表性的S.H.E、Twins等,从来也是个性与融合度并存的路线,不存在有人太优秀,团就不成立的状况。甚至很多时候成员之间存在一种互补的关系。

那么杜华心中那种“整齐划一”、“又唱又跳又好看”的女团标准从哪里来的呢?从日韩来,从AKB48的养成系偶像模式中来,从韩国工业化生产的练习生制度中来。这也成为了如今Produce101系选秀的核心——养成系、练习生、偶像化。

这三者背后最重要的关键是资本在娱乐业变现逻辑的转变——从作品逻辑转向了人设逻辑。

之前举例的Destiny’s Child、S.H.E、Twins等诞生于唱片业鼎盛的时期,她们最大的收益来源还是唱片销量与音乐版权,她们需要把作品做到足以流行的程度,才能获得回报。

但在养成系偶像主导的世界里,偶像的作品变成了一种“周边”。

韩国的情况可能相对好一些,成员本身的实力与个性也一直是训练的重点。日本的AKB系相对来说养成系、培养人设的概念就重一些,成员们总有一款让你喜欢,握手券、投票资格的分发让这一概念下的“女团”变成了快速吸引受众氪金的工具,但她们更多面对的是一部分特定的群体。

在中国,通过偶像人设吸引粉丝为各种周边、商业代言氪金却成为了主流。

养成系偶像们在中国变现非常快,而且大部分进了经纪公司的口袋。很多经纪公司广撒网式批量签人、投入资源,产生一两个爆款后迅速吸引商业代言变现、刺激粉丝为偶像花钱,割完一拨韭菜,后一代的偶像们又来了。在中国可能一个所谓唱跳出身的偶像从爆红到过气,都没能交出一首代表作。

杜华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言人”。她不需要一个偶像有过高的技艺,她需要的是这个人能够符合大众审美、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容易产生消费行为的群体的注意,从而尽快变现。

这或许是她真正的打分标准。

就像她曾说的,“我的经验可以复制”,复制的就是这种变现模式。

在这种逻辑下,越深刻、越能引人思考的东西越不能要,外在且具麻醉性质的反而可取,因为容易卖。在她的标准里,丁当的歌唱实力因此反而成了扣分项。阿朵的艺术性舞台亦然。这些难以复制的东西在她的观念里成了危险的变量。

02

《乘风破浪的姐姐》并不是一个选“养成系偶像”、以“又唱又跳又好看”的整齐表演为核心点的综艺。

节目中参加的“选手”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女性艺人。她们不是养成系,她们的表演风格已经成熟,更重要的点在于自我突破,而非削足适履。

就像节目开篇所说的,“每个女人,砺砺一生,都在面对性别与年龄,生活与自己的锤问”,“三十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褪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节目把她们聚在一起,正是希望她们能够超越自己、爆发出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委屈自己,进入一个个性与实力被磨平的团体。

女团一定要又唱又跳又好看吗?做一个弹唱女团可不可以?做一个原生态实验歌舞女团可不可以?做一个音乐剧表演形式的女团可不可以?可能性太多了。

在节目中我看到了太多这样的可能性。就拿阿朵有原生态融合元素的《扯谎哥》来说,如她所阐释的,她有可能与宁静、黄龄等人合作,去打造一个具有中西融合特色、展现一定前卫民族风味的团体。

但遗憾的是,杜华没看到这样的可能性,能唱能跳还有风格的阿朵只获得了18分的成团分。

杜华的问题,就在于把一种近年兴起的标准化女团形式当成了女团的唯一解,失去了突破藩篱、为艺人的才华服务的想象力。

而《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应该追随已经让人审美疲劳的“又唱又跳又好看”模式,还是应该顺着这各放异彩的姐姐们的才华,去探索属于女团的更多可能性?

我想节目组和观众都会更倾向于后者。

事实上,《乘风破浪的姐姐》在综艺归属上并不是“选秀型综艺”,它更多应当属于“真人秀”。以往大家熟悉的真人秀可能是姐姐们去旅行,而这一次旅行的目的地换到了“舞台”上。

选秀成功与否,对姐姐们的职业生涯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她们也不需要打投、氪金等操作,她们要的是体验生活、展现自我,让大家看到30岁以上的女性常被忽视的魅力。

她们的阅历和个性本身即是亮点,这种“群像”表达出的力量,是节目本身最大的吸引力。

从这个角度看,杜华等评审本身就站在“姐姐们”的对立面,是她们这次“体验生活之旅”里的障碍考验。

从他们对抗的缩影里,我们能看到杜华代表的商业运作试图对艺人个性的控制,但不同的是,这一次姐姐们并不服从。某种意义上,在圈中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她们比杜华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但若参与的是年轻艺人呢?是否会在毫无共情与理解的批评中失掉方向、自我怀疑?这一切可能每一天都在发生。

03

除此之外,节目试图对抗的另一个对手,是年龄偏见。

娱乐界总习惯用年龄来区别风格,年轻女艺人就该甜美可爱,成熟女艺人则要通过不断突破自我来赢得认同。

就像Taylor Swift在自己的纪录片《Miss Americana》中说的,“每个人都是崭新的玩具,为期大约两年。我所知道的女艺人,必须经常求新求变,比男艺人要多花20倍的努力。她们必须如此,否则就没有工作了。不断地创新,不断展现自己的新面貌,让人们眼睛一亮,要让观众有新鲜感,保持年轻......可以娱乐观众,又不能太过疯狂,让观众感到不自在。这可能是我身为艺人的最后机会,抓住那样的成功。所以,我不知道,我就快30岁了,我心想,‘我要努力工作……趁这个社会依然容许我成功’。”

换而言之,女艺人到30岁以上,要得到他人认可,常常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乘风破浪的姐姐》有趣的一点在于,当节目把一群30岁以上的女性聚在一起时,我们在她们身上感受到的魅力不输任何其他类似选秀。那为什么她们会时常陷在被遗忘的角落里?

就像海清等女演员曾在影展闭幕式上所说的,“岁月赋予我们这些中年女演员经验、皱纹、阅历、宽容、善良、善于沟通,我们也没有传说的那么不好合作。请大家多给40+的中年女演员一些机会。”

就像殷桃曾经感叹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演员的魅力仅限于少女感了?”。

影视圈如此,音乐圈又何尝不是呢?

“能唱能跳又好看”、“少女感”等单一标准的恶果,是我们接受到的“美”越来越苍白,越来越工业化,越来越缺少对人本身的认知。我们很容易在这种风气中,陷入对年龄的焦虑。是啊,谁让“老女人”在部分人的口中已经成为侮辱性的话了呢,这正当吗?

结语

《乘风破浪的姐姐》,对年过三十的观众来说,看到的正是每一个正在年龄与社会角力的风浪中前行的自己。对年轻的观众而言,看到的是一片风浪潮涌的未来。

每个人都会老,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让“老”变成了贬义的人。

THE END

 6 ) 舞台粉幻灭,严谨李涛为何姐姐舞台这么土?

本来想着芒果台的审美,舞美拍摄啥的起码是《幻乐之城》和《歌手》的水平,来搞女团选秀节目舞台肯定是行业标杆。万万没想到铺垫了这么久,姐姐们费尽体力准备,节目组呈现的竟然是有点土且廉价的舞台。

就这镇楼加保命

节目组30岁女团的立意很好,但是怎么说这也是个歌舞类节目,舞台上的艺术性也不可忽略,这种水平的舞台拍摄真是这个综艺要封神前的一道坎,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希望节目组收这么多赞助商的钱,能换一下设备和请几个会拍会剪舞台的人。

我大概分析了几个点,大家如果有想到的可以在评论区帮我补充!!!

一、 舞美

1.1舞台设计

节目组耗尽心思设计的船形舞台,其实想法是好的。但是鲁迅说过:less is more,高级感都是靠少省出来的。这个船的样子过于具象,连栏杆、船灯都做出来了,不锈钢色映着姐姐的白衣服,一种星光大道的朴实感扑面而来。鲁迅还说过:颜色搭配不要超过三个色系。玫红色的烟、黑色的led地板、不锈钢色的船、观众区流光溢彩的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日韩的打歌舞台,都不会很大。因为除了成本外,小舞台小,成员们走位都不会很远,比较方便摄像机去捕捉每一位成员的表情。而姐姐这个舞台太大了,运镜的时候要过一会儿才能拍到下一个姐姐。

这段空隙会降低观众注意力

1.2升降台设计

升降台设计真的是败笔中的败笔,都2020年了,没想到除了在升降台弹跳出场的形式外,还能在女团节目里看到升降台solo,这可是皇族中的皇太子风格,这种大型晚会的舞台形式就没必要搬上标榜女团团魂的舞台上了。不仅体现不出团的感觉,还会给整个节目营造出一种迟暮的氛围。

如果没猜错应该是KT纸板,节目组为了省钱请姐姐请化妆师,不容易。廉价气息油然而生。

二、拍摄角度

2.1魔鬼45度:

魔鬼45度角一日不消失,姐姐一日洗不干净土气。

20年前的审美角度和帕金森拍摄手法

容易让女生产生不适的直男拍腿视角

2.2魔鬼侧拍:

这两个绝美镜头,都是通过侧面拍摄呈现。如果两位姐姐这时候是正面镜头且对着镜头互动,震撼感会大大提加。

为什么日韩舞台圈粉,同样的侧面镜头,还是需要转正面+镜头互动。

姐姐看都不看我!我还怎么和姐姐心意相通!

2.3魔鬼俯拍:

魔鬼俯拍,平均身高一米四

魔鬼俯拍展现队形,只会显得姐姐们很矮,队形不齐

正确俯拍姿势,完全俯拍,让队形走位展示出来

2.3没有重点的角度

没有重点的几个走路拍摄角度,队形显得很散乱,体现不出姐姐的舞蹈动作。还以为看的是模特走秀。

这一段蹲起,大幅度动作切中近景是群魔乱舞级别。

正确示范,一段全景是不是就整齐好多了!

这一段本应该最有女团的感觉,但是太大的景别和杂乱的背景像大型晚会。

三、运镜

以松松的这段为例,松松唱得很激动,面部表演情绪正往上堆积到顶峰时,节目组竟然把拍摄焦点放在了后面的一朵塑料花!

这里张萌C位打开手臂的动作,因为运镜平淡且冗长,暴露了她动作不够标准。

其实完全可以让镜头跟随动作去推远切到全景,增强镜头的趣味性和丝滑程度。远一点的景别,反而看不出动作标不标准。

这一段万茜和海陆牵手对唱,本来是个舞姐妹情的绝佳素材,镜头竟然用比较有距离感的中景,且没有任何运动节奏推动情绪的固定镜头一笔带过。显得像大型晚会合唱现场。

同上,白冰瞟一眼蓝盈莹梳头发大可不必剪进去,出戏了。

这里摄像应该卡准舞蹈几个力量点去推动镜头,然而这个魔鬼慢摇让一个算是亮点的舞蹈动作变得像肚皮抽筋了一样。

这个手部特写,背景led屏太乱,运镜不流畅,像汪峰在好声音高歌一曲。

李斯丹妮又唱又跳这么激动,镜头却稳如泰山。就像领导眼里唱rap的我一样尴尬。

魔鬼打光

面光不够

站在背景板区的脸上除了油光什么光都没有

顶光太大?拍得大家都油头满面的

其实还是有点可惜,毕竟歌舞类节目如果想持续出圈,除了撕X,舞台作品更重要。

 短评

浪姐来了,我的快乐上线。1.气场巨头宁静直接翻个白眼“还要自我介绍?那我几十年白干了”;2.张雨绮《粉红色的回忆》甜姐味十足,“喜欢我的人多?不喜欢我的更多”;3.杜华能不能少说话,静姐治她!4.整体开局就浪起来了,黄晓明开始历险,能活下去就行;5.再没有一个无法快进的节目让人如此心潮澎湃,微博豆瓣处处张灯结彩过大年,每秒亮点,100分钟一集不够看啊!热搜回来给我挤爆!

10分钟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每次都给万茜量身定做赛制真是够恶心的。

12分钟前
  • 只坐真皮沙发
  • 很差

节目想法和切入点都挺好的,但能感觉到实际操作中面临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本质矛盾:竞技比赛类节目要求的本质紧张感 与 无法把一些年纪较大的妈妈辈(前)女明星架在上面去真的严格要求的尴尬感,结果搞得既不紧张也不温情,只好反复拿空洞的价值观说事儿,想必是策划阶段就没想明白的产物。 其实不如把这帮女明星分成两拨:30来岁事业处于上升期和稳定期的女明星来个真的竞赛,用真艺人的标准去要求;然后那些个歇了的回归家庭的但依然很有看头的(前)女明星们凑一拨,以比赛的形式纯幽默玩票,做个表面竞演其实其乐融融的中老年找乐子联合会,这样的观感可能会好一点~

14分钟前
  • 迷宝
  • 还行

杜华作为经理人每一句话都在暴露自己的不专业和视角狭窄,本来节目就在打破女团年龄这个固化思维,但是杜华还是坚持自己老旧的女团定义。杜华也许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公司总裁。她对女团的标准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舞蹈机器人,其音乐审美令人咂舌,制作出来的团也只是为捞快钱,甚至连韩国乐华买的歌也土到爆炸,没有出挑有个性有自己独特魅力的idol。要知道,不管是音乐公司也好还是团体也罢,音乐才是立足的根本。

17分钟前
  • 葡萄糖酸钙
  • 很差

3.5 看完全季后回头评分,开播至三公结束可以打7-8分,三公之后到决赛最多只能给及格分乃至不及格。三公结束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是一般的选秀结束的时机,《浪姐》却只行至半程,由此导致了之后故事线几乎没什么意料之外的挖掘,叙事也愈发扁平化。/成团夜:事实证明在这里一切都是生意,浪花即韭菜,呵。

1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从三公以后就变味儿了,万皇锁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了

21分钟前
  • 美人鱼
  • 很差

宁静:还要我介绍我是谁?我这几十年都白干了。

24分钟前
  • 蓝色的椰子
  • 推荐

宁静:这么多娘们在一起怎么办!xswl-

25分钟前
  • HarperYug
  • 推荐

三十而立,三十而励,三十而骊。很开心中国也开始宣传“老女孩”的美了。看美剧欲望都市的时候,好羡慕那四个老女孩,她们的美不在于比同龄人显年轻、身材好、有钱,而是精神的高度独立。我认为上了年纪的美,不是我比年轻女孩儿美,也不是我比同龄人美,更不是因为我有了财富、名声的积淀就变事儿了,而是直面岁月,沉淀过往,与皱纹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爱不再依靠外界的评判,而是接纳自己,如果境界高一点那边是悦纳自己。

27分钟前
  • 承宸
  • 还行

千万不要剪成冲突向,那样就可惜这个阵容了,30+女艺人一定有很多能量和故事值得展示和分享。许愿:如果剪成热血向,信女愿一生荤素搭配~🙏 //节目未播先火,所以别再说什么观众不爱看女性向节目了,观众很爱看啊,多做点同类节目吧。//开篇的文案写得太好了,节奏剪得干脆利落,姐姐们也好有气质,各有各的风采,观后感怎一个爽字了得!//点评环节刻画得有些弱,感觉杜华太匠气、追求整齐划一了,看不到艺人的优势点,这样做出的团就是灵气缺失的n倍复制品啊。//节目组选歌品味很好!//突然觉得30+不再模糊,因为我敢于畅想它到来时的画面了,心里的某个阈值也默默上调了巨大一格。//赛制有问题,没让姐姐们打散重组,导致有些人始终对立状态。总决赛还是蛮感动的,尤其是姐姐们的独白那段。今天开始,带着勇气上路,前行吧。

31分钟前
  • 逛荷
  • 推荐

芒果能出个无杜华版吗?她影响了我看喜剧的好心情。

35分钟前
  • 小年
  • 力荐

1. 打压金莎和丁当有点过了。看不上可以不邀请,故意恶心人就不对了。2. 现在浪姐就是所有人轮着夸宁静张雨绮万茜。像极了给领导点赞的工作群。看不下去了。

38分钟前
  • 方方在努力
  • 较差

卧槽,真的是0宣传,自带热度!!!终于等到了,看起来!

39分钟前
  • 杰瑞的胸肌
  • 力荐

微博热搜:1.乘风破浪的姐姐 爆 2.宁静:我几十年白干了 沸 3.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 荐 4. 海陆 上了年纪 5.宁静 职业式微笑 热 6. 蓝盈莹 美 新 7. 钟丽缇 闪光衣裙 新 8. 白冰 离婚 热 9. 黄晓明 端碗艺术 热 10.伊能静 出道36年 新

4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郑希怡:我觉得成熟女性其实我们没有想要赢,但是我们不想输。

46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从一开始就是图个新鲜劲,之后就沦为一档平庸的选秀节目。看着姐姐们逆龄翻盘,乘风破浪,我看着都觉得心累。

4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确实不太懂杜华的标准,本来这节目就是30+的姐姐,还要按固有女团思维给分,固有女团形象本来就是年轻貌美啊,这年轻都不符合了,思维该换换了,成熟有魅力的姐姐们不香吗?

50分钟前
  • 跟你不熟
  • 还行

其实到现在观众都明白这依然只是个传统选秀节目,真正有特色的女团在这个生产体制下遥遥无期。但依然不妨碍我们在幕后去寻找一些可挖掘的点,以及台前仅有的一些闪光。目前√:阿朵、李斯丹妮、万茜、黄龄、郑希怡。一公最佳:兰花草;二公最佳: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三公最佳:花样年华;四公最佳:新物种、龙虎人丹;SOLO:阿朵、朱婧汐、黄龄;五公:情人;六公:潇洒走一回。团体舞台:三公>四公>六公>一公>二公>五公。

5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哈哈哈哈承包了我一下午的笑点,杜华应该就代表着这个社会存在的对女性的偏见和恶意吧,希望宁静张雨绮怼死她。

54分钟前
  • 🥭
  • 力荐

芒果台或成今夏最大赢家!毕竟女明星们争奇斗艳用尽毕生绝学互婊扯头花永远看不腻哦!支持打起来!打起来!让我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你姑奶奶永远是你姑奶奶!

58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