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者

动画片爱尔兰,卢森堡,法国,丹麦,美国,英国2020

主演:肖恩·宾,霍纳·妮芙茜,伊娃·惠塔克,西蒙·迈克伯尼,汤米·蒂尔南,玛丽亚·多耶·肯尼迪,乔·肯尼,约翰·莫顿,诺拉·托梅,保罗·杨,奥利弗·麦克格拉斯,Niamh Moyles

导演:汤姆·摩尔,罗斯·斯图尔特

 剧照

狼行者 剧照 NO.1狼行者 剧照 NO.2狼行者 剧照 NO.3狼行者 剧照 NO.4狼行者 剧照 NO.5狼行者 剧照 NO.6狼行者 剧照 NO.13狼行者 剧照 NO.14狼行者 剧照 NO.15狼行者 剧照 NO.16狼行者 剧照 NO.17狼行者 剧照 NO.18狼行者 剧照 NO.19狼行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11

详细剧情

讲述了11岁女孩萝宾的神奇经历。萝宾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徒猎人,她和父亲一起来到爱尔兰,准备消灭最后一批在那里的狼,但是改变她的事情来了,她发现了狼行者,此后一连串的古怪故事就发生了……

 长篇影评

 1 ) 虎头蛇尾的生态女性主义作品

可以理解为一部还不错的生态女性主义作品,对父权讽刺意味十足,母系传承✓女女互助、联结✓自然主义✓,但是出于导演性别的局限性,结尾的安排太差了,导致整个立意降了一个台阶。

女主成长性很好,从满身毒素的父权女,经过痛苦游离的过渡期,一步步蜕变成勇敢的wolf walker。

父亲的形象很经典,服从权威的父系软脚男,大男子主义,不懂得尊重倾听理解,一味“我这是为了你好”,因懦弱而对暴戾的护国者绝对臣服,但是没有做到完全祛魅,比如现实中父亲大多数没有他对女儿有这么深的感情(虽然建立在不尊重不理解自以为是的基础上)。

护国者是父系的代表,他暴戾、昏庸,只懂毁灭与震慑,但是他最后是被父亲击败的,我觉得这一点安排的不好,又把关键情节交给了男人。

狼女米巴是纯粹的母系女,是自然之女,她的野性特别吸引人,眼角下的三个点很有特点,米巴和萝宾的感情线特别好,真挚自然,把女性友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被人类激怒,跳在城墙上咆哮:“我是wolf walker,我会带着狼群回来复仇。”看得我眼泪哗哗直流,太戳泪点了。

最大的败笔是结尾!

1.打败护国者的是父亲。强调了他的个人悔改与弥补,拉好感拉的很生硬。在我理解里完成这件事的应该是女主或米巴,这个男的最后临门一脚成了最大英雌是什么意思?故事线过于虎头蛇尾了,一看导演果然是男人,真爱给男的脸上贴金。

2.父亲和狼母怎么有情感互动了??重组家庭??我人都傻了你搞什么!

And非常疑惑,护国者都死了,为什么还要另觅出路,狼群一退再退,能退到哪里去呢?再次向父系工业主义退让妥协了。

 2 ) 狼行者——自然神话题材背后是殖民融合历史故事

昨天特别挑了下雨的时间看了《狼行者》,果然看了一个超级VIP的单人专场,爽。

风格独特,手绘画风既传统又现代,中间还有化狼后的第一视角,非常有游戏感。这种探索值得称赞。

剧情一开始以为是神话题材,慢慢看下去,很快我就发现其实是历史题材为骨干,神话题材为外貌,自然神话不过是历史的变化。

剧中主角女孩瘦长浅金发,具有高纬度地区移民的特征,擅用弩箭,剧中借一帮泼皮小男孩的口指出她是英格兰人,剧中另一主人公粗壮红发小雀班女外形基本是凯尔特人,狼行者有德鲁伊的特征,可以确定这就是发生在爱尔兰或苏格兰的故事。故事选定狼行者,也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在古代英国,狼皮是献给国王和贵族的贡品。国王的骑士们可以嬴得土地,前提是先把那块土地上的狼赶尽杀绝,这里意喻征服者获得土地。猎狼派对通常由国王和贵族组织, 到16世纪,狼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灭绝了。然而他们在其他地区活了更长时间。在苏格兰,尽管贵族和苏格兰国王组织专业猎狼队,狼群仍然坚持将近200年。爱尔兰狼直到18世纪中叶才消失。到1760年,不列颠群岛上的狼被完全灭绝。后世英国移民到美洲和新西兰,依旧是狼的灭绝者。 狼的灭绝和先民文化的灭绝是取其中同样意象,都来自于征服者的剿灭与异化,如同这个被英语文化异化的世界一样。

童话中的小孩子可以轻意跨越对抗的历史

再加上护国公的登场,基本是克伦威尔的形象翻版,当然是以令人憎恶的独裁新贵族首领面目出现,结合护国公大人镇压掘地派运动,驱使中下阶层农民出身的战士开荒杀原住民( 克伦威尔大人的铁骑军从信奉清教吃苦耐劳的自耕农中选出,痛恨封建领主,虔诚地信仰上帝,纪律严明,可以坚信奉神杀人;后世北美殖民地开拓也是奉此衣钵 ),同时压榨贫民对于土地自由主张,出征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历史。克伦威尔在都柏林登陆,稍事休整后,即引兵北上,于9月3日包围了德罗赫达。城陷后,克伦威尔下令将城内投降之敌以及男女居民全部杀光。大屠杀整整进行了两天,死难者达3500名左右。卡林福德和纽里的守军不战而降。10月,克伦威尔挥兵南下,夺取另一要塞韦克斯福德,克伦威尔部队攻入城内,在大街和广场上有2000俘虏被他们屠杀。 “上帝对这些野蛮的可怜虫的公正审判,他们的双手沾满了无辜的鲜血”。克伦威尔在一封致下议院议长的热情洋溢的信中赞美上帝为英格兰的胜利,他将上帝的选民与“以色列的战车和马兵”相提并论 (以上是护国公大人在爱尔兰的英勇事迹)。以上历史与剧中情节一致,查了下导演是爱尔兰人,这样历史与故事的吻合确定无误。

当然,这是一部低龄儿童自然神话,面向世界发行,特别是面向英语国家发行的,所以并不能拍成是控诉英国的民族历史故事,只能是更国际化的自然神话题材,因此,故事中的护国公也不与历史一致,暴君形象的他在疯狂的驱狼烧地行动中死亡(驱狼烧地隐喻着灭绝德鲁伊文化和凯尔特人),护国公终结在一对英格兰狼化父女手中。剧中最后是英格兰父女和爱尔兰母女一同驾车离开,似乎是组成了一个狼行者家庭。这与殖民历史中男人被杀绝,战争工具落后被征服的部族女人与征服者结合,生下混血后代正与爱尔兰基督教文化诞生形成历史正吻合。 凯尔特人经常以部落为名(比如苏格兰),不以种族为名,历史上多被融合进日耳曼维京及其他征服者文化中。

(BTW:罗马天主牧师帕特里奇乌斯用爱尔兰当地盛产的三叶草向民众解释天主教的“三位一体” ,包括后来君临英格兰的诺曼人又征服爱尔兰成为君主,天主教逐步统治了爱尔兰地区,故事中的德鲁伊信徒只能安排进山林荒野。三叶草象征的爱尔兰民族在被殖民影响中形成与凯尔特信仰文化消亡是同时发生的。已经宗教改革后故事中的时代,坚持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在英格兰人眼中再次成了二等公民,至于英格兰人/圣公会vs盖尔人/天主教会的对立并没有在故事中展现,表现这个就太敏感了,现实世界的宗教领土问题,特别是能联想到北爱尔兰冲突,绝不可出现在童话中,因此用已经事实消亡的凯尔特德鲁伊信仰出现反而与环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时尚潮流容易关联)

狼行者新家庭

故事中还可以看到文化冲突,许多人将其现代化为城市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冲突,其实就是征服者的清教徒与原始状态的德鲁伊信仰的冲突。身为清教徒的克伦威尔极端推崇上帝旨意,用其苛刻的原则管理一切,认为夺取土地是上帝应许旨意,把一切自身行为神圣化,抱着必胜之心杀伐。而与之相对,凯尔特人本身有原始图腾信仰,后来又接受了同是自然崇拜的德鲁伊信仰,德鲁伊信仰教义中“ 如果你要成为一名德鲁伊,那么请感悟德鲁伊的教义,我们的心联系着大自然,当感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惊惶像野熊一样,从信念中得到力……”德鲁伊中男女平等,宗教领袖为凯尔特女性,而身为英格兰人的女主角则只能去做洗杂的工作,这与其理解为现代的女性主义,不如深挖看到其族群文化宗教分别的本质。结局就是英格兰女性及其父亲德鲁伊化战胜了虔诚信上帝的清教徒护国公的军队。

剧中小女孩多次举手诵念就能治伤,包括后来以此为母亲治伤,这种诵念正是德鲁伊的特征。德鲁依不仅仅掌管祭祀,同时也兼任魔法师、教育者、诗人、民间故事传承者。这些人执掌文化知识,负责向青年进行传授,这种文化的传承,完全不依靠文字,而是依靠长期的默念背诵,口耳相传

护国公指挥英格兰陆军彻底平定(毁灭)爱尔兰

德鲁伊宗教领袖是女人,凯尔特神话中既有战争女神,也有司掌丰收的神。旁边的花草丰盛既表示自然,也寓意丰收

与宫崎峻的《幽灵公主》一样,同样是以大和族对虾夷人的征服化为神话故事,《狼行者》更是直接借用了德鲁依神话来讲了背景相似的事情。区别在于,《幽灵公主》把历史故事融入更广大的人与自然之争中,历史只是背景,深化了自然主题的成人神话,《狼行者》则是用鲜明的动画风格讲了一个更具历史性的故事,同时作了低龄化与和谐化的处理,用女性与自然之爱弥合了本身血腥的一面,这样征服者的后代们也能以爱之名接受作品并赞颂之。自然是文化象征与可供现代化解读的符号,自然在这里更是凯尔特文化中由原始崇拜发展而来的宗教信仰,最终异文化异民族之人在凯尔特人的宗教文化中相互理解相亲相爱融合,暗喻否定基督徒清教徒以上帝之名将征服神圣化(毕竟在天启宗教大流行的西北欧与英语世界,直接抨击会遭受信者抵制)。所以,不了解历史的话,这就是一个底层农民与战士反抗封建领主征地破坏自然的儿童神话,似乎是城市文明与自然生存的对立,或者更时尚理解为女性主义对男性父权,再往深处看,又讲了一个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故事,严苛无情奉主之名杀人开拓夺地的清教徒与自然主义原始信仰者的战争,只是落脚点不在于复仇,而是爱与理解,这封写给少年人的信中,和解是未来。

爱的名义下和解

 3 ) 弑父

这部电影震撼了我,震撼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喜欢摩尔的风格,世界上只有一个摩尔,在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坚持原始淳朴的风格,用线条和颜色,而非立体和炫酷,像旧旧的小画书,极简,华丽,极简又华丽,两种风格揉在一起。

只有一个摩尔,只有一个我和你,独特就是魅力,是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世界无法忘记你,因你独树一帜,你是你,是不一样的锐利。

第二,喜欢摩尔的画风,自然的美被画笔提炼出来,摩尔只画灵魂,树的魂,花的魂,山的魂,水的魂,摩尔画出内在闪耀的美,那是眼睛看不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纯感受的画儿,或是以感受为主的画儿,教你用心去体会。人物是平面图,用角度姿势动作衣着,强烈的表达个性和内心,每幅身体都藏着一个魂,有善良有卑微有恐惧有暴戾,摩尔把他们画的淋漓尽致,我想通过一幅画解读我自己,我猜有柔软有恐惧有善良有无力,还有一股向上的力。

我喜欢欣赏他画的人物,精灵,美丽,战胜软弱的生命力。画的真好,那是灵魂之舞,真人无法演绎。

第三是心痛。中间一段心特别痛,电影里的女孩很勇敢,想着经历挑战和冒险,可是他的父亲总是阻止,不断的压抑她的生命力,女孩和他沟通,父亲听不到孩子的话语,他只听到自己的成见,没等孩子说完就说"不、不行、不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阻挡他就是阻挡生的能量,杀死部分生命力,勇敢的孩子多痛苦!

父亲过于社会化,过于服从体制,为了安全,要求孩子也如此,可是,新生命如此蓬勃,有不可抯挡之势,老天生了她,就是要她完成一些事,压抑自己,与行尸走肉何异?每一次父亲的阻拦都让人着急,每到千钧一发之际父亲就出来坏事,几乎造成狼行者之母的死,父亲的口头禅是"我是为你好!",这句话非常讽刺,用这样自以为是的方式伤害着孩子的生命力,让她生不如死。

后来父亲说了实话,他说"我害怕,害怕失去你",说到底,在乎的是自己,自己不敢面对孤独和失去。

电影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尾,父亲理解了女儿,和她一起变成狼行者,一起战斗,过上自由的生活。这个结局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很难如此,父母和孩子是旧世界和新世界,旧思想和新思想,占有和独立的搏奕,父亲会使用权威之力,控制孩子,孩子要么妥协,要么挣扎一辈子。孩子会惧怕权威,惧怕上级,这一切都来自对父亲的恐惧,由不听话引起的惩罚会让孩子记一辈子,每次犯错都会重复体验被惩罚的痛苦,他会失去自己,依附权威,依附体制,常常活在恐惧里,感觉到无形的力量在威胁自己。

西方人普遍完成了弑父(心理上),他们从古希腊的神话就有很多挑战父权的例子,所以,他们更加特例独行,勇于做自己。电影的结局也与他们文化相合,父亲理解了孩子,帮助孩子活出自己,变成新世界的支持者和建造者,这真是一次救赎,狼行者女儿活出了自己,生命力展开,非常强大,非强美丽,绝无病态和压抑,带动父亲走向新世界,心中的恐惧连根拔起,父亲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生活变得美好幸福,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是爱的力量战胜了恐惧。

爱是唯一的救赎,因爱行动,而非恐惧。

 4 ) 五分给美术和音乐,剧情,哎

五分是打给美术和音乐的,剧情真的配不起这样美好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女主的沟通能力为0⃣️,不如狼女孩,男权的父亲看的人有点窒息,不听话的孩子和大人,让人感觉很无力很烦,这样的剧情怎么对得起美术和音乐啊……女主全程no.no父亲全程no no。

 5 ) 多向度的自由:性别,政治与宗教

多重隐喻交叠让叙事文本有了极为丰富的阐释空间:

第一重是townie与狼行者的对抗。暗指贪婪的人类无限扩张的欲望对自然平衡的破坏,也象征着锐器利炮所象征的工业文明对自然文明的侵袭与强暴。

第二重是罗宾和梅芙两个向往自由的小孩与温驯的城镇居民形成对比,指向政治压迫与自由反抗。护城主把狼后圈禁起来,让狼群无法离开,人为制造出恐惧的源头,以维持统治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人民为了交换“必要”的庇佑,而选择无条件顺从统治者意志,为奴为卑。而孩子对自由、冒险的渴望,让他们成为打破禁制的灵媒。 “——我不能永远保护你,我害怕你被关进囚笼。——可我已经在囚笼里了。”父亲为爱而自愿被驯化,更以爱之名把孩子送进劳役房,女孩却看得比麻木愚钝而懦弱的大人更清醒,明白这不过是恐惧造就的另一座铁笼。 梦,成为变身狼行者的触媒——清醒着,就不敢反抗,连变身的念头都不敢有;一旦入睡,理性松绑,渴望自由的无意识弥散开来,召询着野性的呼唤,被捆绑宰制的人得以化身成无拘无束、拥有反抗力量的狼。官逼民反,逼得人只有返祖成野兽才能得自由。这个放在当下看,很有现实意义……

第三重是护城主反复念叨、振振有词的神与主的祷告,包括给小女孩洗脑的布道词“工作就是向神祈祷”,引出了影片的宗教主题。不论是剿杀狼群,还是护城主与化身成狼的父亲的终极对战,都具有了宗教战争的意味。讲述了所谓的主流、正统对无法被驯化的、不在“自然”秩序之中的异端的残酷清洗。

第四重是性别政治的暗示。狼行者都是女性,与人接触的动作是治愈,绝不主动伤害;相比之下,男性都是攻击、对立、统治的思维。尤其是,山林的野丫头和唯父命是从的小修女两相对比,猎巫行动的场景,更有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之规训和压迫的意味。

 6 ) 《狼行者》中的人、狼、狼行者内涵与关系分析与民族建构

(一个看起来很炫酷的标题,献给动画电影课的期中作业)

——————————————

《狼行者》借用了爱尔兰民间神话,以17世纪克伦威尔(即电影中的护国公,Lord Protector)征服爱尔兰为背景,讲述了女孩萝宾随肩负消灭狼群任务的父亲来到爱尔兰,在探索城墙外禁忌的森林时,和女孩梅布成为朋友,成为“狼行者”,并与意外变成狼行者的父亲共同击败护国公,留在狼穴,并前往北方寻找新家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为重要的一组置换便在于用神话“狼行者”的话语,用人类置换了英国,用狼置换了爱尔兰民族,而对于狼行者,符亦文提出,狼行者指代的是爱尔兰革命者[1]p.118,他们白天作为具有不同身份和岗位的爱尔兰人,而一到夜晚就变成从事地下党或游击队运动的爱尔兰革命者。

人对狼及其背后的自然世界的入侵与征服,正是英格兰对爱尔兰殖民的手段。护国公提到,消除狼群的原因是想要将森林开垦为耕地以便展开经济建设活动,借此,护国公得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提供合理性,一如英格兰可以编织更美好的生活的幻象为殖民行径提供美化的粉饰。护国公多次对民众声称狼群一定会被驯服,并举办了公开的驯服狼的仪式,其背后也有宣扬殖民政府思想的目的;而驯服失败后对森林发动的野蛮的暴力攻击,也让人们看到违抗的后果,颇有杀鸡儆猴之意。糖衣的诱惑与炮弹的恐惧共同为殖民侵略提供了合法性与可行性。

而狼行者(尤其是萝宾和其父比尔·古德菲洛)作为人与狼共存一体的存在,具有着天生的内在矛盾性。对古德菲洛,作为英格兰殖民者的一部分,他的职责便在于侵略与屠杀狼群,而在其成为狼行者之后,他变成了自己原先要消灭的对象,并在不断的觉醒中倒戈指向护国公。而萝宾,作为一般来说作为纯真代表的孩童,因为她是古德菲洛之女,因此从小接受着英格兰殖民话语的洗脑,如电影一开始,萝宾非常期待自己能够猎杀狼,尽管她并不知道猎杀狼的含义为何;而在其与梅布成为朋友、成为狼行者后,她仍然必须遵从护国公的命令,甚至为了护国公的驯狼仪式的秩序而不惜将梅布丢入笼子中。

萝宾从“人”到“狼行者”的转变,从拿着武器想要猎杀狼到加入无拘无束的自然狼群的过程,意味着英格兰人对爱尔兰人君临式的、居高临下的统治与同化被拒绝,跨越族裔的真挚感情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得到了融合,萝宾与古德菲洛放弃了原来英格兰人的身份认同,加入了爱尔兰族裔的叙事。

然而,这个故事是否真的是一个那样童话般的美好故事?故事中的爱尔兰民族文化是否得到了独立、认同与重建?笔者认为并不尽然如此。首先,萝宾与古德菲洛成为狼行者的过程充满着巧合与神话色彩,并且直到古德菲洛开始拥有狼视的能力时他才真正开始相信狼行者的存在。而在历史和现实中,狼行者的神话、跨族裔的融合,还有存在的可能吗?其次,护国公在其生命尽头处选择了解开腰带自己坠下悬崖,而不是被古德菲洛变成的狼杀死。在坠下悬崖的时候,护国公仍在维护自己的信仰:“Into your arms, my Lord…… I commend my soul……”这说明作为殖民侵略者代表的护国公仍不接受爱尔兰身份走向独立的事实,他宁愿怀抱旧有的英格兰帝国的信仰,用宗教作为死亡之时的解脱。最后,四位狼行者带领着狼群来到了一片新的未被开垦的土地作为家园。影片看似在美好的氛围中结束,但这个选择却让结局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调。离开而非重建原来的家乡,是否对爱尔兰民族的独立与重建的可能有所暗示?在美好的希望、期冀与和解的幻象下,或许是无解的悲凉底色。

关于“爱尔兰性”,叶芝认为,“只有重构的爱尔兰神话、民间传说,才能恢复传统,与真正的爱尔兰和爱尔兰文化精神认同”[2]p.50 。而本电影的导演汤姆·摩尔将“新爱尔兰性”界定为“兼具‘全球性和地方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混合体”[1]p.122。 《狼行者》这部电影无疑满足了导演的野心。但电影如何与现实产生互动,如何跨时空与媒介地与常被遮蔽但具有巨大生命力的民族故事进行“寻根”、对话,《狼行者》对中国电影对民族故事的讲述与认同的加强又可以有什么样的启发,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了。

——————————————

[1] 符亦文:《重复与修正:卡通沙龙动画与“新爱尔兰性”建构》,《电影新作》,2021年第6期.

[2] 陶家俊:《爱尔兰,永远的爱尔兰———乔伊斯式的爱尔兰性,兼论否定性身份认同》,《国外文学(季刊)》,2004年第4期,第50页。

 短评

怎么忍心给这么美的动画打低分,热评那个爹味的形容尴尬又莫名,不会写影评就不要硬套一些尬词😓词穷就不要复读机强调了,显得很没营养的重复,跟戳到玻璃心跳脚似的😅

3分钟前
  • DEPARTURES
  • 推荐

画面加一星,剧情最多两星。zz女主遗传她爸,沟通能力基本为零,说得最多的台词就是:“Nooooooo~!Nooo, you can't! Noooo, you're wrong!”只会这么喊就跟追人时喊“站住”一样,谁会听啊?好几次明明可以回头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偏偏要无脑莽一波上去:“Noooooo, you can't do that!”仍旧没有任何理由。

7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本以为是部低幼的童话故事,一眼就能看见结局,但我错了,它有表达,如果狼是人自由意志的表达,那住在城里的人,就是被现世困住的我们,当权者用信仰和恐惧支配着愚昧的人们,当你觉得父亲有多执着、多不可思议、迂腐,那可能就是现在的你……

10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也许暗喻欧洲血腥殖民史,例如《勇敢的心》中,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的斗争,当然,童话故事的结局通常是圆满的。感觉没有《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画风美妙了。

11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去年有幸造访过爱尔兰动画工作室“Cartoon Saloon”,甚至还跟他们一起开了年会。世上少有的能将当地地道的动画、历史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动画工作室。感谢汤姆.摩尔这样的匠人,《狼行者》就像当年看《幽灵公主》一样,也是一部反殖民主意的动画电影。这片国内也会上映,还是要看大银幕哦。

1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神一样的制作,智障一样的剧情……期间数度想砸电脑(不过还是下不去手给三星),卡通沙龙可长点心吧……

17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我真的要把这个爱尔兰工作室拉黑,从凯尔经到海洋之歌到养家之人,部部让我翻白眼。 谁能想到父女之间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正常对话?蛮横的爹味都快溢出屏幕了…(没想到这两个字都能戳到一些人的肺管子,看我的嘴型: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B+】子供向的受众绝不是给剧本开脱的理由,一切童真的价值观表达都被蒙上了腐朽好莱坞的廉价外壳,文化特征与美术风格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它的遮羞布。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得称赞动画主创们的尝试,充分利用了2D手绘的特质。画面内部的远景部分并未遵守透视由近到远收缩,而是顺着银幕的方向上下垂直延伸。不仅仅只有画风像壁画,还介入了观众与银幕的空间关系让其更像壁画。除此之外,那些关键时刻通过黑边改变的画幅比例,增强“漫画感”的分屏设计,以及最终画面里未被抹除的铅笔线稿痕迹,当然是风格的取胜,也不断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由无数张「画」构成的「电影」。

25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从画风到剧情都碾压最近的一切国产动画。会是最大爆款的种子选手。

28分钟前
  • 独孤一竿
  • 推荐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惊喜连连,只能说导演拍下一部的时候我愿意捐点钱。

31分钟前
  • doskevin
  • 力荐

Tomm Moore竟然在画风方面还能进步,真是太牛逼了。故事上稍微有点阿凡达化,但这画风,还要什么自行车。今年第一个五星。

32分钟前
  • 猫猫
  • 力荐

暗色下鲜明亮色的彩,无比绚丽夺目,对称构图,美轮美奂,真每一帧都是壁纸。感受狼的视觉听觉,配上优雅舒缓的歌曲,整个人都融化了。“这座城容不下狼” 铲除卑劣异类的人类反而沦为笑柄,要知道不被驯服的才是原始的、最有生命力的。在寻找同类同伴的旅程上,我们依旧可以“奔跑到旭日东升,驰骋到五彩纷呈”。最后感慨爱尔兰这个动画工作室,12年做只做了4部动画长片(《凯尔经的秘密》2009、《海洋之歌》2014、《养家之人》2017、《狼行者》2021)平均3年一部,全部入围奥斯卡。长期坚守纯2D的手绘动画,一贯的简约画风与饱满情感,唯美简单,神圣而有仪式感,每一部都很难不被打动。

3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奈德变成狼了!!!!

40分钟前
  • 推荐

怎么办,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和大人都好烦...

41分钟前
  • 儿女情长王铁头
  • 推荐

很常规的情节了,但是画面和音乐都好美。能当动物谁还要当人类呢。

42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这个画风太华丽了。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以女性情谊对抗父权驯化的童话寓言体系。英格兰代表着护国公执掌下征服性的基督文明,而爱尔兰象征的是母系狼灵守护的德鲁伊信仰的绿林。当文明的铁蹄画地为牢,童谣变成意识形态控制的濡染,父权的阴影扩散到每一处家长制说教,每一根触及猎巫的神经,母女纽带建立的自然家园却始终以音乐代替语言,以非消耗的疗愈生产指向自由宽容的大地之心。天生是猎人何须缚我以女仆装束,驯服我,规约我,保护我,囚禁我的挂毯已被撕裂,我的灵魂从悬崖边纵跃而下,与你狼行驰骋于春日的原野,与星辰共眠,日落后漫游在文明边界之外绿林最后的岁月。然而今日不愿被驯服者可逃离藏匿的森林与洞穴业已销声匿迹,自我放逐之人无处容身。但逃脱的叙事仍被继续书写,在化身狼灵的梦境中,写给所有属于绿林的自由民,写给文明困局中的囚徒,现代文明中渴望出走的异乡人。

47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故事确实比较丼,但作画真是太神了:反透视,三维的绝对二维展开,魔幻。

5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LFF2020# 看得很开心。将一个类似爱尔兰folklore的故事融合了现代语境的动画。电影想要讨论的主题非常多元,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十分《阿凡达》的故事中自然主义式的讨论(不单单是环保,因为有大量的森林戏和角色的各种情绪融合在一起)。另一个主题——男权的批判被解析成不同的面态:英格兰统治爱尔兰的强权统治;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人/狼的身份转换(值得更多的讨论)。电影中两名小女孩在森林里的互动让人想起宫崎骏,还有表现狼/神灵的画风让人想起《九色鹿》《宝莲灯》,但其实画风还是非常西方的(墙上的光影有点表现主义的意思),分屏的设计也很像一种书面漫画的复原(很喜欢那个远景是地图近景是插画setting的设置,有种pop-up book、假3D的感觉)。结尾很圆满得很浓烈,但想到是给偏小朋友看的就还好。

54分钟前
  • 三十
  • 推荐

爱尔兰卡通沙龙第四作,在美妙的二维化手绘上又有创新,不同空间画风各异,城市是刚硬、阴郁(城堡甚至被描摹成了灰色的监狱)、均质规整、棱角分明(以直线、方形和三角等几何形为主)的,森林与自然则柔和、明亮、高饱和、连绵变化并充满曲线(自然形状)。狼行者入睡狼魂出体后的疾跑跃动场景如炭笔素描草稿,粗粝而奔放,生猛地传达出自由之味,灰化的环境与彩色的气味/声音轨迹线则将动物的感知视觉化。不过,故事与人物塑造深度不够,有些地方比较牵强粗暴(特别是父女关系的来龙去脉)。尽管剧作有不少[阿凡达][幽灵公主]的影子,但以女性为主角并以女女合作(潜在百合情)拯救母亲/自然及击败或收服(反驯化)父亲的设定挺有意义。结局太童话了,而一系列二元对立也使本片可轻易用生态批评、后殖民、酷儿、精神分析等理路读解。(8.0/10)

5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