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内详

导演:吴志勇

 剧照

紫禁城 剧照 NO.1紫禁城 剧照 NO.2紫禁城 剧照 NO.3紫禁城 剧照 NO.4紫禁城 剧照 NO.5紫禁城 剧照 NO.6紫禁城 剧照 NO.13
更新时间:2024-05-17 00:35

详细剧情

节目以“紫禁城”为眼,以“变局”为切入点,用《王者》《基业》《远路》《惊变》《际遇》《异象》《交融》《盛世》《思危》《图存》《破晓》《新生》12个篇章,站在大历史的视角,选取中国近600年历史进程中若干“变局”事件,在历史的拐点中解读得失,从千年中华文化中汲取中国智慧,以深沉思辨的目光,透过紫禁城来认识世界,也让世界从紫禁城浓缩的600年中读懂中国。同时,节目创造性地为12集节目量身打造了12首音乐主题歌,邀请不同特质的歌手进行多元化演绎,将历史文化的绵长厚重寄于音符和旋律之间,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长篇影评

 1 ) 不讲紫禁城为啥要起这个名字?

就这一段……也算是专家?民族也有先进和落后?文明才有先进和落后吧???

就很无语😓

前面根据历史建筑过程还蛮有意思,柱子运送、瓷母、钟表都根据时代变化的产物。后面几集已经和紫禁城没有什么关系了,愈发文不对题,主题色越来越重。

是不是后面几集换了导演?视角都不对了……五百年的历史岂是区区一个紫禁城就能概括的,但也没啥考究过程,就纪录片吧。紫禁城就是个配角,主角永远都是帝王将相,没有太多新东西(个人感觉勿喷)。哦,对了《石灰吟》还是小小感动惋惜下,徐家汇也有学习到。

要是想要了解一下官方历史的话,还是OK的。

 2 ) 紫禁城

【需要考察的人物、书本和地方 笔记】

01 明十三陵 02《基业》 朱棣的《永乐大典》 “天子守国门” 文渊阁 驿站 文华殿 宣德时期,瓷器发展。 03《远路》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故宫家具馆 帖木儿帝国 外交对大明财政带了来影响,也带来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04狂澜 国家博物馆 郑和铜钟 故宫 太和殿。 沈阳故宫 于谦,权利斗争牺牲品。 甘肃白银,永泰古城。 05际遇 故宫 奉先殿 钟表 利玛窦 徐光启,上海徐家汇。 06余晖 万历皇帝。 张居正,一条鞭法。荆州故居。人亡政息。 文华殿 小冰河期,大饥荒。 魏忠贤与崇祯皇帝 金本位取代银本位,崇祯皇帝加税,百姓负担严重。农民起义不断,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在景山自缢。 07交融 清朝皇帝,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清承明制。 沈阳故宫。 南京明孝陵。 清代,黄色属于帝王家。 养心殿。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建立新疆。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雨花阁。 08盛世 乾隆皇帝勤政。 紫禁城的图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 郎世宁:画家与建筑师。 18世纪,英国使者马格尔尼, 宁寿宫内的符望阁,集室内装修雍容华贵为一体,是乾隆皇帝退休寓所。 09思危 英国走私鸦片,鸦片侵害国民,成为社会问题。 道光帝,林则徐禁烟, 郭士立, 王鼎,尸谏。 道光帝节俭躬行, 咸丰皇帝,火烧圆明园。 10图存 八国联军侵华,紫禁城大门被侵略者打开。紫禁城荒草丛生。 二十五宝玺,存于交泰殿。 慈禧太后成为权力中心,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 西六宫,储秀宫,慈溪的寝宫。 严复,清朝派出留学。 万寿庆典,慈禧六十大寿。 陶然亭,谭嗣同,维新变法。 光绪皇帝,深陷瀛台,

 3 ) 一刷,第9/10集有感

咸丰帝不靠谱啊

年纪轻轻,为何要摆烂至此,真的是作为皇帝一点也没有担当和责任感

而且没有他的自甘堕落,后面怎么会有慈禧那些事???居然把涉政的印章就这么给6岁的皇太子和皇后??6岁的皇太子能知道个啥?他为什么要交给6岁的小孩儿??可不相当于直接移交权力给慈禧吗??印章交给慈禧和皇后??这不就相当于都交由后宫之人了吗??后宫与前朝就没有界线了啊

虽然慈禧也确实是贪野心太大(野心大但本事不大,还奢靡),但咸丰帝也???就是从咸丰摆烂开始,皇帝变成了空头职位,不再是权力的象征了。前面道光帝也遇到了瓶颈,但也不至于完全摆烂,好歹还做了点什么,自己也觉得有愧先辈。咸丰这一摆烂,导致后来光绪有想法也只是没有权力的傀儡。。

——————————————————

为什么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袁世凯都能那么衷心给慈禧做事??是因为咸丰完全摆烂,他们没用武之地,而慈禧好歹能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的原因吗??

为什么对不少人李鸿章评价不咋好?有待了解。我是觉得他可能是会有些贪,但大体上还是愿意做事,不至于懒政,还是愿意为国家效力 求进 有点抱负,大概是个双商都还OK的人。相比慈禧完全一直只考虑自己,没有把国家当个事。

——————————————————

慈禧还在当咸丰帝嫔妃的时候,在后宫应该也是挺会搞事情,类似于宫斗剧的那种,普通一般聪慧的妃子应该不会是她的对手…

还有,慈禧居然老了还觉得自己命苦,丧夫丧子,还觉得自己老了还得听命于大臣,惨兮兮,我xxxx,能在皇家这么坐享其成,享荣华富贵已经够奢望,够幸运了好吗,让那些平民百姓情何以堪

但据说慈禧对她母亲还是很孝顺的

——————————————————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好像是从咸丰开始,皇帝都传给小10岁不到的小孩儿??是没人了?后宫孩子生得少?还是故意的?慈禧为了揽权?

 4 ) 很棒的片子啊 严重怀疑那些差评是压根没好好看

完前两集了,很好看啊,我喜欢这种风格。目前来看不是我想象中的讲紫禁城的文化之美的片子,讲的是历史变局,这个视角不管咋做,可能都会引来不同议论。除非做成历史教科书,哈哈哈,但那就没意思了,看起来这个纪录片也不想做成那样的。历史学家还有各自的观点呢。纪录片也是人做的,有自己的观点也很正常,谁规定纪录片必须冷眼旁观呢?那不如去写论文。

 5 ) 一刷全集观后感

第一遍全集看完,间断性看完。好酷。

最后一集 再回看紫禁城走过的历史,真的觉得好神奇,怎么就慢慢走到了今天呢?!曾经那么辉煌,也曾那么没落荒凉过,但还是崛起了。不得不说,中华民族真的牛,中华文化真的牛,之后能艰难地走过被各路列强侵略的历史,我们国家的群众是真的牛👍

曾经的国人也并非人人都有文化,但还是被那些勇敢站出来的知识分子激发了觉醒意志,也最终能拧成一股绳反抗敌人取得胜利。而现在国人的文化在不断攀升,尽管全球化经济等等各种开放,也仍旧有与国相悖的人存在,但完全不必妄自菲薄,真要遇到了事,绝对能凝聚起来,会更坚定更坚决!

每一段历史都会有标志性的人物,无论褒贬,都发挥着作用,进步就提醒我们时刻进步,犯错就提醒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总之,历史值得被记住,我们会越来越好,也感谢曾经付出身心劳力的先辈。respect。

(p:好喜欢紫禁城里那老大个钟!酷,直接根据日照看时间,机智,而且看着简约,先辈们这脑袋瓜是真好使)

 6 ) 记录

第一集:朱元璋定都北京 第二集: 姚广孝-黑衣宰相-编订永乐大典 朱棣-朱高炽(登记六个月去世)迁都回南京,因人力成本节省惠民-朱瞻基与祖父一样,认定都城为北京。 第三集: 胡惟庸案是在朱元璋认为他通敌卖国,株连3万人,废丞相,影响了明朝历史走向,实行了海禁政策。——典型的因噎废食 朱棣下令郑和下西洋,与妈祖文化相辅相成。 第四集: 朱祁镇,宦官专政开启。 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讽刺为大明战神)被俘,堪称奇耻大辱。 于谦,这个带着使命的男人来了。让大明转危为安!拥立新帝(朱祁钰)上位。 朱祁镇复辟,夺门之变,于谦枉死。 朱见深登基,为于谦平反,爱上大自己17岁的万贞儿。查了资料,是一位贤君!! 第五集: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启迪徐光启 万历皇帝“财迷”,徐家汇的名字因徐光启而来。

 短评

中规中矩的介绍紫禁城~

5分钟前
  • 秋霆小朋友
  • 推荐

好看

7分钟前
  • 马史
  • 力荐

巍巍紫禁城,见证了明清的权游往事,历史不过是一次次地轮回与重演。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要是苍天有眼,大概也会说:我还是给中国太多机会了...预算很足啊,每集都有不一样流量明星或实力歌手唱主题曲,就是摄影比较马虎,各种辗转腾挪加速减速的,比较坏气氛。

10分钟前
  • 阿孝咕
  • 推荐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心之故宫。@2021.12.11

12分钟前
  • Sissi
  • 推荐

长使英雄泪满衫

15分钟前
  • 小程同学
  • 推荐

文案好!看了整部,被最后保护文物的“典守精神”所感动!凝视600年的故宫,见证中华风云变幻的600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6分钟前
  • Diana走边边
  • 推荐

开播啦!追。看了三集,历史视角记录一座城背后的风云翻涌,格局太大了。每集下课铃都换首新歌,风格迥异。可以承包这一个半月的周末时光了!

17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借紫禁城之名,行所谓加强文化自信和勿忘国耻之实。犯了纪录剧集最大的忌讳之一:几乎完全照本宣科,几乎完全按照史实的顺序与角度。总体几乎毫无影视加工创作的痕迹。题材的精彩与丰富不是创造平淡的流水账的理由。

18分钟前
  • 大耳朵
  • 较差

很好看 除了人声曲真的没必要

23分钟前
  • raku
  • 力荐

北京卫视之"档案"之"紫禁城"

24分钟前
  • ×○×~~~
  • 还行

在叹息与感叹中了解了很多知识。

29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紫禁城是线索,内容是600年历史,不过由于篇幅有限还是比较浅,但也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

33分钟前
  • 微果儿
  • 力荐

推开一扇门,两朝三世六百年,紫禁城内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有故宫仍旧在那里,见证了六百个岁月流转,沉淀了六百个寒来暑往,不悲不喜,威严如旧。

37分钟前
  • Mia
  • 推荐

历来说,如何如何读懂中国的,都是一场骗局

40分钟前
  • 南極貓頭鷹
  • 还行

近几年关于紫禁城的纪录片、节目等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应该往专题方向去做了,以小见大,不该再这么泛泛而谈了。

41分钟前
  • 南国之风
  • 还行

以紫禁城为载体,讲述明清故宫的大历史。视觉上还不错。

42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看片名本来以为是讲建筑,没想到看了一部明清史和近代史。感觉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没讲透。主线和逻辑不够清晰。主持人出现或许突兀,我只是想看个纪录片,并不想看配乐诗朗诵。唯一触动我的一个片段,是抗战胜利后,在太和殿广场上举行日本投降仪式,20万群众参加。穿越时空回看,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这座宫殿见证的唯一决定性胜利,成为民族的转折。沧海桑田实属不易。现在出现越来越多关于故宫的纪录片,概述容易同质化,想要脱颖而出可能需要在一个方面切入,《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故宫新事》就是其中佼佼者。

43分钟前
  • 小麦
  • 较差

认认真真看了头两集。北京台制作的纪录片有一个特点,特爱展示主持人。主持人站那儿表演式讲述看过没有100遍也有80遍,你老老实实画外音让观众好好看正片不知为啥就很难。这部《紫禁城》挺期待的,一集下来无聊的不知讲些什么也就算了,还是没躲过拍的跟MV主角似的主持人又来演了。我声明我对具体的个人没一点意见,就是接受不了这个风格。想拍纪录片就好好拍,不用花里胡哨音乐风光走位地一通整,不伦不类,就差从盘古开天开始讲了,前比不了《故宫》《故宫100》《故宫六百年》后比不了《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新事》,知识也没咋涨镜头还都似曾相识,给4星实在是太爱故宫。片名叫《我在故宫讲故事》比较合适。

47分钟前
  • Eigagann🇨🇳
  • 推荐

略微枯燥 弃了

52分钟前
  • 羊羊plus
  • 较差

主创者的思维可能还是《档案》栏目的延展,主持人也“习惯”性地走来走去摇头晃脑装腔作势自说自话,看似满腹经纶实则外强中干。紫禁城在北京但不仅仅是北京的,北京台如果把自己一直定位于地方台,那就只能呈现出地方台的格局,哪怕再多的外景也是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哪怕再宏伟的主题也是看似“锦衣”实则“夜行”。

55分钟前
  • 断水流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