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比斯环

动画片中国大陆,美国2005

主演:乔纳森·泰勒·托马斯,克里斯·马奎特,马克·哈米尔,迈克尔·多恩,安德里亚·利昂,佩里·吉普林,凯利·马丁,丹尼尔·戴维斯,迪·布拉雷·贝克尔,约翰·德米塔,凯文·麦克唐纳德,詹姆斯·罗曼诺维奇,约翰·迪·马吉欧

导演:格兰·枈卡

播放地址

 剧照

魔比斯环 剧照 NO.1魔比斯环 剧照 NO.2魔比斯环 剧照 NO.3魔比斯环 剧照 NO.4魔比斯环 剧照 NO.5魔比斯环 剧照 NO.6魔比斯环 剧照 NO.13魔比斯环 剧照 NO.14魔比斯环 剧照 NO.15魔比斯环 剧照 NO.16魔比斯环 剧照 NO.17魔比斯环 剧照 NO.18魔比斯环 剧照 NO.19魔比斯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35

详细剧情

科学探险家西蒙(马克·哈米尔 Mark Hamill 配音)秘密研究出一种能瞬间到达宇宙任何地方的时空隧道——魔比斯环,然而,在进入魔比斯环探险后,西蒙失踪了。   七年后,西蒙的儿子杰克(克里斯·马奎特 Chris Marquette 配音)已成长为一个14岁的少年,他怀着“一定要找到父亲!”的强烈信念,穿越魔比斯环,到达了2700万光年之外的巨人星球拉菲卡。 在这个拥有奇迹、壮丽景观、神秘魔法的巨人王国,杰克结识了年轻的王子拉吉斯(乔纳森·泰勒·托马斯 Jonathan Taylor Thomas 配音)和美丽的魔法少女爱伦娜(简·西蒙斯 Jean Simmons 配音),获知父亲西蒙被国王托囚禁于此,并因此被意外卷入了一场宫廷阴谋:狂暴贪婪的托国王阴谋篡位,还想利用魔比斯环的力量进一步统治整个宇宙。为了营救亲人,杰克和拉吉斯、爱伦娜一起带领义军与邪...

 长篇影评

 1 ) 杨晓林-《魔比斯环》:探索中国影院动画的新模式

杨晓林-原载:《中国动画》2007年第2期。

中文摘要:《魔比斯环》作为中国首部投资过亿的原创三维动画电影,它开创了中国影院动画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模式,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动画投资和制作模式,在后产品开发方面也卓有成效。《魔比斯环》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堪称一座里程碑,对世界三维动画电影来说,标志着西方独占这一领域的历史已经结束。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憾:没有认识到西方故事“中国化”的重要性,在技术还不尽完善,制作周期太长,在市场上失去了先机。

关键词:《魔比斯环》;国际市场;投资和制作模式;后产品开发;

《魔比斯环》由深圳电影制片厂、深圳环球数码公司联合出品,2006年8月在国内发行放映,是中国首部投资过亿的原创三维动画电影。影片历时5年,耗资1.3亿,汇集400余名动画精英精心打造,是中国首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影院动画长片,被誉为中国原创动画的“巅峰巨制”。从中国当下文化产业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它是我国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从中国动画史的历时性角度来看,《魔比斯环》对探索中国影院动画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魔比斯环》对中国影院动画的贡献

首先,《魔比斯环》开创了中国影院动画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先河。中国影院动画从1941年的《铁扇公主》到2005年的《龙刀传奇》、《小兵张嘎》、《勇闯天下》,连港台出品的在内总计有18部。其中,《倔强的凯拉班》(1996)和《狐狸列那》采用的是西方经典故事,而且《倔强的凯拉班》采取的是中外合作的方式,但是从两部电影的市场定位来看,基本上还是面向国内。除此之外的另外16部电影,完全都是取材中国经典故事,面向国内市场。以“民族化”和“中国化”为特色,走的国内市场的路线。《魔比斯环》则以与中国以往影院动画完全不同的国际化市场定位,从策划、制作和发行的模式引起了业内同行的瞩目。

和美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动画业面临着许多问题,而近几年被谈论的最多的问题还是产业化问题,在舆论强大的呼吁和动画业内在的压力下,环球数码公司则学习和效仿了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美国动画产业模式。

美式影院动画以迪斯尼公司为龙头老大,再加上华纳电影公司动画部、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主持的梦工厂等,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作发行模式。总体而言,美国动画的商业性、娱乐性总是第一位的,讲求老少咸宜,技术总是大于思想。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主题较为浅显,表达的是友谊、爱情、正义战胜邪恶、个人英雄主义、冒险、寻宝等主题。在叙事上一半都是采用单线结构,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总是非常明确的。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一般以正邪分明,脸谱化的扁平人物为多,具有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的美国化了的非凡人物总是影片永恒的主角。在制作方面有以三维动画占主导,二维动画为辅的发展趋势,并且粘土动画也焕发了生机。在文化方面极力彰显美国熔炉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地雄心和气魄。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阿拉伯和中国的童话、神话、民间传说和名著故事进行改编,用美国人的价值观重新改装。尽管这些具有非凡影响的动画片在故事原产地的人看来已经被改造的荒诞不经,但是在后现代社会改写和重构经典的大的语境下,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美国动画作为工业化生产线上出来的模式化的产品,大多数已经很难看到导演的个性。如同大商场里的琳琅满目但非常雷同的商品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美国造”。

《魔比斯环》在整体策划上学习好莱坞动画业的。从故事来源看,影片采用了一个具有《哈姆莱特》故事原型的“王子复仇记”的构架,在其中又加入了魔幻和科幻的因素。也就是把一个在西方具有数个世纪流传、并且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经典故事重新用现代时尚和流行的元素进行了包装。原型故事满足的是观众的审美惰性,而近几年盛行的科幻和魔幻元素则是电影技术,特别是电脑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后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电影类型,也为青少年观众所喜欢,满足的是观众的求新求异心理。给一个已经具有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积淀的原型注入新的元素使之焕发生机,这是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影院动画的在世界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不二法门。影片表达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故事叙述上采用的是因果式线性结构,人物形象设计上是正邪分明的脸谱化人物,运用的是全三维人物和场景制作,而且是全英文配音。电影故事和“中国”二字无关,更像《星球大战》、《魔戒》这类影片的变体:人物都叫杰克、西蒙、海伦娜;他们生活的世界里没有折扇、庙宇、私塾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只有太空世界、外星人物、第四空间等等。作为中国首部搬上银幕的CG电影,《魔比斯环》运用的无一不是美国动画片征服世界的惯用招式。

为了提高影片的国际影响力,影片制作延揽的都是世界级的动画巨擘:故事的原创作者是世界电影魔幻之父法国艺术大师让·纪劳(Jean Girau),他担任过视觉设计和故事原型的好莱坞电影包括《深渊》、《第五元素》、《小尼莫》、《异形》;导演是29岁即成为奥斯卡评委的格兰·柴卡(Glenn Chaika),他的作品包括《大拇指历险记》、《花木兰2》;模型监制韦恩·肯尼迪担任过《隐形人》、《星球大战》、《龙卷风》、《黑衣人》以及《木乃伊》等多部影片的模型师;动画监制是曾担任《玩具总动员》、《精灵鼠小弟》等影片的动画师;特效指导担任过《后天》的特效总监,并参与制作了《狂蟒之灾》以及《星河舰队》等影片。影片因此影片备受以《纽约时报》以及《魔戒》、《金刚》的导演彼得·杰克逊为代表的国际业界瞩目等等……所有这一切无疑是《魔比斯环》的亮点,也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

其次,《魔比斯环》投资和制作方式与过去中国影院动画截然不同。它的诞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动画投资和制作模式——中国人出钱,雇洋精英打工,版权百分百属于中国人自己。这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内投资,国内制作,或者是由国外投资创意,国内仅仅承担加工制作,不拥有版权的生产模式。

《魔比斯环》代表着中国动画企业已经开始具有国际化的眼光,走出国门“师夷长技以治夷”;他们更代表着中国动画资本已经到了能够吸纳外国顶级制作巨星的顶尖水平,这种做法在目前的中国动画行业是绝无仅有的。有一些网友在看了《魔比斯环》的介绍之后非常不习惯这样的模式,甚至评论道:“主创人员几乎没有中国人,设定亦较西化,这也叫中国原创动画片?”这种议论当然是对当前中国动画制作跨国合作这种模式的意义不了解所造成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要振兴,要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分得一杯羹,以中国为主导的跨国合作是必经之路。只不过以前过多的强调民族特色,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撑和胆略,缺乏登上国际大舞台亮相的举措。因此从行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这部片子有着更为深刻的内在含义,意义远远不是一个“宏篇巨制”所能够涵盖的。

在技术方面,中国以往的动画,或者全部是二维,或者是以二维人物为主,辅以三维的背景,追求的是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壁画、国画效果。就是在2001年随推出的号称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的《小虎斑斑》,以及2005年香港出品的全三维动画《龙刀传奇》而言,在创意和技术上的稚拙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魔比斯环》这部全三维动画中,体现的是一个冷兵器时代富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和背景。其在技术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更是被同行刮目相看。早在影片初步完成时,《纽约时报》就以《中国快速进军动画电影产业》为题,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并把深圳称之为“中国动画电影制作的中心”,认为:“这部片子的尖端画面是在告诉美国迪斯尼、皮克桑等动画公司,他们来了!”《国际漫画艺术》杂志的编辑约翰·雷特(John Lent)看完该片后说:“我毫不怀疑,你们的技术已经开始抗衡好莱坞或欧洲。”2005年5月在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上,《魔比斯环》热映十多日,包括《魔戒》导演彼得·杰克逊在内的全球120多位片商等业界人士看了该片,对中国能够制造出具有如此视觉效果的数码动画巨片都感到非常吃惊,认为在艺术和技术两方面,这部片子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1]

在当今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一部三维动画电影想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与其说是软件操作人员艺术水平的发挥,毋宁说是软件开发人员技术水准的体现。国外很多大型的制作公司都有自己的科研实体,同时与各大科研院校也有紧密联合,许多影片中的生动效果或创意都来源于研究成果。在媒体和公众眼里,环球数码更多的是一家制作三维动画电影的公司,可鲜为人知的是,环球数码还是业内唯一的高科技企业。《魔比斯环》的高清画面和震撼场面不仅仰赖于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也离不开其幕后强大的技术支撑。环球数码在业内享有“亚洲数码动画黄埔军校” 的美誉,其提供的高端动画人才培训业务以深圳、上海为龙头,已辐射至沈阳、西安、济南等其它地区。并与韩国大型游戏培训商合作,联合开展游戏培训业务。

在2006年5月18日,《魔比斯环》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正式发布,在发布会上,由环球数码倡议成立的“中国增值CG(动漫)联盟”宣布正式成立,英特尔、惠普、IBM、苹果、联想、戴尔等大型IT企业高层出席了发布会。该联盟旨在以深圳市政府多媒体公共技术研发、应用与服务平台为依托,结合环球数码中国动漫产业龙头的优势,团结和调动各方资源,克服阻碍产业发展的困难,通过在核心技术、应用推广、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突破,实现完善产业链,繁荣市场环境,推动中国CG(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由环球数码全权负责建设的“深圳多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动画渲染支援中心”,在深圳市发改局、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开始运行。[2]这些为中国三维动画的长足发展无疑是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第三,制作《魔比斯环》的环球数码注重后产品开发,与过去影院动画把收益仅仅放在票房上有所不同。中国动画在计划经济时代,由电影发行部门“统购统销”,可以说是没有市场之忧。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开发市场,回收投资,就成了每部动画在投资之前就必须深思熟虑的事情。中国动画产业从创意、制作到后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各个环节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已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魔比斯环》在产业链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当大多数中国电影从国内市场开始进而向海外市场辐射之时,《魔比斯环》则早在完成之前便已开始其海外发行的市场探索,被美、日、法、德、意、澳等11个国家看中。尽管因考虑到国内盗版严重的现象,最后不得不决定先在国内公映,但这种做法史无前例。

在美国,作为动画产业的重要分支——动画电影,与电视动画片有着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它的主要收入来自票房。在此基础上,还有衍生产品和DVD的销售。营销做得好的动画电影,其总收入中票房收入、衍生产品和DVD的收入几乎各占三分之一。另外,还可以以电影片的形式卖给电视台。环球数码总经理金国平说:“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动漫体系里,一部动画片的盈利回收需要三块:1/3从国内市场回收,1/3从海外回收,1/3从周边回收。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动画片国内至少能达到收入的百分之五六十,日本都能到60%以上。但是中国一般只能到30%,所以只能用一个能被国外接受的故事和团队做这件事情。” [3]

《魔比斯环》拥有了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后产品开发上:其一,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国际营销发行方式,《摩比斯环》除了影院的收入之外,还卖给了CCTV6;其二,环球数码跟四川少儿出版社签定了“电影小说”的合同,小说将与电影同时上市;其三,《魔比斯环》还将出版漫画单行本。影片讲述的是地球毁灭之后,人类已经迁居到智能化的“生命星球”之后所发生的故事。漫画则描绘了地球是如何毁灭的,地球人又是怎样迁居到“生命星球”上的,可谓是《魔比斯环前传》;其四,《魔比斯环》的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均已在开发之中。

动画电影非常成功的地方在于,其完善的产业链造就了大量动画衍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其成熟的市场机制推动了整个动画经济的良性循环式发展,中国缺乏相应的市场环境,这成其为中国动画发展的瓶颈,也是产业后继乏力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国外,动画电影另一个资金回笼渠道是衍生出长篇电视动画片,但在中国,这一条道路还是走不通。因为央视收购价格最高1分钟2000元,一般是800到1200元。但是电视动画最便宜的成本是1万元1分钟。地方台的收购价更低,只有30元1分钟。环球数码无法凭一已之力改变整个环境,但它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一两年前,环球数码就特地邀请海外衍生产品专业设计师,为《魔比斯环》设计了厚厚的两大本衍生产品画册,那些小巧可爱的Q版人物手机链、玲珑剔透的魔比斯环小挂件、精美漂亮的瓷器餐具套装、还有各式未来世纪的外星飞行器、战船军舰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魔比斯环》与手机流媒体急先锋彩秀科技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合作以380万的独家授权费在电影衍生产品合作领域写下了漂亮的一笔。这些举措在国内动画电影尚属少有,也是《魔比斯环》向国际化电影营销看齐的典型做法。[4]

在《魔比斯环》的发布会上,还有一个“中国动画界首创”,即一本大十六开精装画册《<魔比斯环>一部CG电影的诞生》的首发仪式。本书首次以画册的形式全程记录了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生产制作过程,形象地揭秘了三维动画电影是如何从最初的创意设计,到中间的雕塑建模、材质灯光、动画制作,及至最终的剪辑输出,总共十六道工序,才变成银幕上我们看到的电影。这部画册展示了中国第一部CG电影诞生的整体风貌和卓绝历程,向观众和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珍藏的影片剧照。也因其首开动画电影画册的先河,而成为了中国三维动画电影制作领域的一大创举。

《魔比斯环》的缺憾

《魔比斯环》的主创人员的初衷,是想学习好莱坞,通过一个全面国际化的制作发行模式,改观中国动画的产业模式。但是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却使这部电影带上了探路者常常会面临的悲壮色彩。被美国动画所熏陶的中国年轻观众对这部并不是非常地道的美国化的影院动画提出了异议,在国内的票房尽管达到了一千万,但却没有收回投资。《魔比斯环》在业界赢得了好口碑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憾,归结起来有下面四点。

其一,没有认识到西方故事“中国化”和“超西方”的重要性,从故事、人物造型和性格、场景等完全西化,致使本片被认为是一个“临摹本”。

尽管《魔比斯环》主体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人自己完成,但主创有较多的洋精英参与,制作者的文化背景纷繁复杂,导致了影片在视觉文化上也呈现出混乱景象。尹鸿分析认为:“一个中国产品,如果完全按照西方文化的配置、用外国人都熟悉的故事和场景去竞争,其实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从剧作来看,影片故事复杂,元素太多,核心的东西却被稀释了,我觉得这其中有一个技术倾向的问题:为了完成技术上的难度,使我们放弃了一些剧作上的东西,影响了故事的完整性。而放弃的东西显然无法用技术来弥补,这成为影片的致命伤。”[5]由于这方面的缺憾,致使由中国出钱,邀请外国的主创加盟,内容缺乏中国的民族特色的《魔比斯环》得不到广电总局的专项基金支持,也没有得到华表奖。

其二,在技术上与投资巨大的美国动画相比还不尽完善。《魔比斯环》1.3亿的投资对中国电影而言绝对是个大数字,但对动辄上亿美元的美国动画而言,他显然又成了一个“小制作”。尽管在大背景上的制作已经比较,但在细节的处理上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诸多动物的皮肤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简单的贴图,而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粗糙感。生物动作都较为漂浮,没有力量感,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动作(如拥抱等),也没有给人很踏实的感觉,人物形象的细节设计上(如发质)的不足消弱了整部影片的艺术效果;人物动态的节奏也没有把握好。因此影片许多桥段不是尽善尽美。

其三,制作周期太长,致使在技术上的突破被认为是对国外同类影片的效颦。

在后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的欲望空前膨胀,对新技术所能提供的全新的视听体验也都有一种先睹为快的冲动。三维动画作为一个对技术特别是软件依赖极强的艺术门类,谁抢先制作出了别人所没有的视听效果,谁就在市场上获得了先机。《魔比斯环》制作周期长达五年,这导致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对国外同类影片的效颦。正如该片的制作人员所言,“2003年的时候,《指环王》还没有出来,《哈利·波特》系列也刚刚推出。如果那时候我们的片子出来,可以说是正好赶上魔幻电影的第一波风潮。但是到2006年再拿出来,别人就觉得我们是在模仿。”[6]影片制作周期过长和中国的动画基础条件不足有关,也与大环境不完善有关。《魔比斯环》是在环球数码一边招生培训,一边从培训出来的人中选拔工作人员的模式下进行的。在5年中,1.3亿元投资中的很大部分都花在了人才培养上。《魔比斯环》制作周期太长,导致了在商业运作方面失去了先机。

其四,《魔比斯环》在制作中文配音版本的时候,没有启用任何一个有知名度的配音演员,也让这部电影失去了进一步被国内观众熟悉和认知的可能。在国内的发行工作做的还不是特别到位,上映略显仓促,宣传力度不够。

结语

长期以来,中国动漫形成了一种发展模式就是《大闹天宫》、《宝莲灯》、《小倩》、《红孩儿大话火焰山》、《西岳奇童》的模式。讲的是中国故事、塑造的是中国形象、表达的是中国文化、面向的是国内市场。近几年来,中国在三维影院动画方面出现了许多具有探索性质的作品,如2001年的《小虎斑斑》、2005年的《龙刀传奇》,但都是固守本国阵地,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胆识和魄力。而《魔比斯环》的出现,使中国动漫出现了另一种模式:讲述外国故事、塑造外国形象、表现西方文化、面向国际市场。

在美、日、韩三足鼎立的国际动画市场上,在缺乏规范的商业化操作、只能长期为人作嫁衣的中国动画产业背景下,《魔比斯环》将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拥有百分百版权”的数码动画电影而意义重大,也将是中国动画公司首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电影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的历史性探索。此片不仅作为深圳动漫产业取得的巨大成果向深圳市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献礼,更将作为中国动漫80周年的扛鼎之作走向全世界,向世界宣告中国原创动画时代的来临!正如媒体这所评价的那样:“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这部动画电影堪称一座里程碑。对世界三维动画电影来说,它无疑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标志着西方独占这一领域的历史已经结束。” [7]而环球数码作为第一个能够生产三维大型动画电影、具有完整的流水线和运作模式和经验的团队,标志着中国动画生力军在国际市场的崛起。

[1] 《魔比斯环》 动画生力军崛起国际市场.www.chinacg.com

[2] 《魔比斯环》 动画生力军崛起国际市场.www.chinacg.com

[3] 《魔比斯环》:下一部国产CG大片在哪里 http://ent.sina.com.cn三联生活周刊

[4] 《魔比斯环》 动画生力军崛起国际市场.www.chinacg.com

[5] 《魔比斯环》走出中国三维动画长片第一步[J].电影艺术.2006(5),133.

[6] 《魔比斯环》:下一部国产CG大片在哪里 http://ent.sina.com.cn三联生活周刊。

[7] 《魔比斯环》 动画生力军崛起国际市场.www.chinacg.com

 2 ) 中国的?就算不错啦

看之前就知道是国产的,知道很多人说他妄想比肩魔戒是个笑话,因此期望值很低。
真开始看了,觉得还是不错的吗
虽然故事有些老套,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有些僵硬,但是,好歹基本符合逻辑的把一个故事讲完整,讲明白了呀
看看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儿童片吧,凡是涉及到科学,电脑,网络等的内容就充满了低级错误,其实不止儿童片,我们看见多少次国产偶像剧用word当聊天工具了?

我看的是配音版的,那个父亲,西蒙的配音人员是童自荣吗?好怪异啊
其他人物也都是那些老上海的配音人员,拿腔拿调的。

看到结尾,发现导演之类的全是外国人,真让人纳闷,为什么算国产的呢,难道是画图的小工都是国产的?
故事原来是个法国人写的,难怪啊,我就觉得中国的编剧没有科学头脑的么。
诶,也是个办法,就像好莱坞现在总买香港日本的版权一样,我们先借鉴一下西方的故事也无不可,等我们的编剧的科学头脑被培养出来了以后再写自己的科幻大片吧,免得画虎不成反累犬,成了笑柄

 3 ) 中国动画人十几年前就拍出了“星际穿越”

十年前就很向往《魔比斯环》,因为这是中国动画片近十年来唯一可称为里程式的作品。早在2001年,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以及压力巨大的市场情况下,片方就启动项目,请好莱坞顶级团队操刀,组建几百人的创作团队,打造出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彰显了中国动画人的血性。可是当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这部电影,未能通过大银幕观看,这个遗憾终于被弥补,想必很多影迷都和笔者一样,对3D版《魔比斯环》的到来感到无比振奋。

其实直到今天,《魔比斯环》依然震撼,包括世界观的设定,视觉设计的想象力和细腻程度,强烈的视听冲击,依然是国产动画没有跨越的高峰。

影片对类型的开发是成功而且具有突破性的,当初之所以被诟病模仿《指环王》,尽管后来人们发现《阿凡达》才是最相像的,那是因为影片确实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幻片,而是采用了科幻+魔幻的双重风格,在地球部分,莫比斯环代表一种具有哲学思考的科学技术,在巨人星球部分,则是魔法的王国,当科技遇上魔法,这一场预演的星际战争变得电光幻影,魔力十足。

其实影片刚一开始的时候,让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指环王》或《阿达凡》,尽管那些怪异的外星种族和奇妙的宇宙景观确有一些共同之处,而故事的内核,一位孩子和父亲隔着时光之门的精神感应,和《星际穿越》更为相近,科学家西蒙通过魔比斯环困在2700万光年之外的星球,亲情成为重返家乡的最大驱动力。

尤其是家乡的农庄,辽阔中暗藏着无尽生命力起伏的田野,质朴的木屋,与华丽的幻想世界形成对照,能够给观众带来以难以抑制的遐想。

而和《星际穿越》以拯救地球和亲情双线并进相比,《魔比斯环》比较纯粹一些,表现的内容也更丰富,杰克为了救出父亲,前往巨人星球展开探险,卷入一场宫廷动乱,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亲情与成长,宇宙的命运,这些命题在华丽的视觉中将观众的眼球牢牢抓住,一度有透不过气的窒息之感。

就视觉来说,《魔比斯环》比较偏向西方风格,这和好莱坞团队作为主导有关,但更体现了片方的国际视野。显然,无论是动画技术,还是对科幻题材的探讨,《魔比斯环》都远远都在了中国电影的最前沿,要知道,事先张扬的“科幻元年”仍未到来,《三体》能拍出几分成色还得而知,所谓的精品国产科幻片崛起现在仅存一个希望,更像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但其实,《魔比斯环》在十年前就已经在动画片的领域里画出了一个可以实现的图纸,只因为那时候国内影院数和放映条件都很弱,适合播放此类电影的数字技术还未出现。现在是时候给它正名了,“魔比斯环”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元素成为创意核心,有清晰的世界观,饱满的情节与情感,再加上顶级的视觉技术,中国人一定能玩转科幻,甚至比好莱坞做得更好。期待有更多这样的电影出现,而不单单只有一部让我们等了十年的《魔比斯环》。

 4 ) 你知道我想说很烂的吗

看的是国语配音版,不能不说是惨不忍听,三分钟后,我终于把片子删掉了,所以,俺不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什么的,抱歉。

 5 ) 谦虚才能进步

观众花钱难道是为了给国产动画做贡献吗?你以为这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吗?
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还不让人批评了,那能进步吗?
说又不听,听又不懂,懂又不做,做又做错,错又不认,认又不改,改又不服,不服也不说……
不肯承认不足,永远都是三流货色。

 6 ) 一部任性而为、定位不清的巨作

      9年前的3D动画巨作,第一部国产3D动画电影,因为高投资低票房而出名,现在老电影重制。

    客观讲制作技术不比现在的部分国产3D动画逊色,属于中等水平,很难看出来这是9年前做出来的,背景画的很专业,和大型游戏背景差不多,有几个镜头看出了史诗战争的感觉,看得出导演是有野心的,想做科幻史诗巨著电影,细节做的很认真,没有粗制滥造的痕迹,人物面部表情挺到位,并不呆板,动作流畅,剧情无尿点,比现在某些搏出位,三观不正的电影好多了。看得出1.3亿制作费确实是拿来制作的,没有被导演拿去买票房、买水军、到处贴广告····

      然而以上优点并没有什么卵用,中国的大部分观众并不会注重上面所说的优点,而是看电影有没有美丽的画面,有没有精彩搞笑的故事,没有这些吸引人的大方向,很容易被观众打成烂片。而这部剧最大的弱点就是人设丑,剧情老套,全剧80%的剧情都由那些长得暴丑,穿的也很土的外星人主演,讲述几个人类不当心穿越魔比斯环帮助外星王子复仇夺权的烂俗故事。所以就算它重制以后票房寥寥我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

    这部剧只适合喜欢科幻的青少年观看,相信人设太丑已经吓退一大半女生和小朋友,中规中矩的剧情简介也并不能引起路人的观看欲,很多人是被它当年赔惨的新闻触动才去电影院支持的,然而靠卖惨而不是电影本身的精彩并不能撑起票房,也无法让坚持看完的人感动并且自发宣传。

    目前,动画电影在中国仍然被多数人认定是小孩看的,受众面狭窄,如果又是冷门题材+老套故事+人设丑,那么造成的损失是致命的,所以无论在06年还是15年放映这部都是扑街货。票房扑街并不能怪观众不买账,电影投资人和导演自己任性,选择了观众不买账的题材和人设,却又投入巨资像期待商业电影一样期待这部冷题材电影能从观众手里收获高票房,投资量和题材背道而驰,所以我说这部电影定位不清。另一方面,电影偏低幼的故事不适合成年人观看,外星人丑也不讨小孩子喜欢,这是观众层定位不清,导致的受众面非常狭窄。为此,制作组付出了惨痛的教训。电影赔惨看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这是给想在中国做动画电影的人上的最生动的一场经济课。

    06年电影将要上映的时候,我很早就看到报纸上介绍这部电影是第一部3D动画,投资巨大等等,这些足以吸引一个中国漫迷走进电影院,然而看到主角外形的时候我放弃了支持。这是一个普通观众对这部电影最客观的反应。

    后来电影票房赔惨的消息四处传遍,今年我出于同情心走进电影院支持一下这部在中国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动画电影,但看完以后能理解它当年扑街的原因了,感觉这就是一部普通的给青少年看的科幻动画片,虽然它是大制作。

    除了我这种知情漫迷、动画专业的工作者、CG专业的学生,估计很少会有人出于娱乐的目的选择这部电影。

    只能说,这部电影的历史意义高于其商业价值。

 短评

故事没有吸引力,并且算不上中国动画。

7分钟前
  • 吃坚果的松鼠
  • 较差

……你麻痹的深圳原创动画大片……

11分钟前
  • 抖啊抖
  • 很差

只是为了弥补遗憾,但没想到讲的不知所云,估计即使那时看了也不大能懂。

15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很差

从视觉来说,还是值得鼓励

19分钟前
  • 北北
  • 还行

不知所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年通过迅雷做营销

22分钟前
  • 莱尼圆
  • 很差

国产!

27分钟前
  • 小熊
  • 较差

其实凭心而论,还是不错的,学过动画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动画能做成这样是很不容易的。不过也验证了我们老师的一句话,文化产业首先是向本国输出的。这也许是被误解的主要因素。

28分钟前
  • Véra知彼不知己
  • 推荐

一个星都不太想给,我的20块……

30分钟前
  • 黑稻子
  • 很差

电脑制作,战争场面宏大,头衔一大堆,但致命的是剧情太差。

33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较差

丑丑丑孩子……

37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较差

看过就忘了

39分钟前
  • 夸克逐日
  • 还行

……

42分钟前
  • 找凹的凸
  • 还行

烂片

43分钟前
  • Vini_Kazma
  • 很差

大圣归来以前国产动漫最后的良心之作,正因为这部电影的票房失败,国产动漫走上了喜羊羊灰太狼之路。

46分钟前
  • 北黑涩山巅
  • 力荐

王子复仇记的中文动画版,抄都抄不好的烂片

50分钟前
  • 玩偶之主
  • 很差

······························这货不是三维的这货不是三维的

55分钟前
  • 岚小壹时光琐碎
  • 较差

乱来的山寨片,大俗套,画面剧情一无是处

57分钟前
  • 逆十字の荣光
  • 较差

为了熟悉历史,弄清2005年的时候到底做成什么样,又翻出来魔比斯好好看了看,幸运地是找到了当年莫比乌斯画的分镜头,一对比大惊失色,完全丧失了原分镜的意思。说一千道一万,荒腔走板控制不住视觉效果才是问题所在。

1小时前
  • 方尖牙
  • 还行

这样一部“大人看了嫌幼稚,小孩看了嫌深奥”的电影。

1小时前
  • 嘉嘉
  • 较差

原著就够雷的了,没想到该电影雷上加雷。

1小时前
  • 好想成为大熊猫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