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事

悬疑片美国2010

主演:克里斯蒂娜·里奇,连姆·尼森,贾斯汀·朗,钱德勒·坎特布瑞,西莉亚·韦斯顿

导演:阿格尼兹卡·沃特维兹-沃斯洛

播放地址

 剧照

身后事 剧照 NO.1身后事 剧照 NO.2身后事 剧照 NO.3身后事 剧照 NO.4身后事 剧照 NO.5身后事 剧照 NO.6身后事 剧照 NO.13身后事 剧照 NO.14身后事 剧照 NO.15身后事 剧照 NO.16身后事 剧照 NO.17身后事 剧照 NO.18身后事 剧照 NO.19身后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30

详细剧情

安娜(克里斯蒂娜·里奇饰)是一次车祸的幸存者,然而她惊讶的发现自己已经被判定了死亡。证据是她的葬礼已经在准备中,负责人正是葬礼主管艾略特(连姆·尼森饰)。安娜对此既不解又恐惧。因为她很清楚,葬礼的终点就是入棺活埋。她对艾略特现身,希望后者坚持自己还活着的真相。两个人在封闭的停尸间进行着辩论,艾略特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对安娜解释她到“来世”的种种缘由。而安娜面对不见底的黑暗,内心无比悲凉。然而,艾略特并不认同安娜的说法。他坚持自己是因为通灵才能辨识安娜的游魂。只有一个人还坚信安娜活着,那就是她的男友保罗(贾斯汀·朗饰)。他并不认同艾略特的说法,坚持调查安娜的死因,慢慢地,他接近了真相……

 长篇影评

 1 ) 我想说,eliot没杀人

首先女主角没死,那个殡仪师eliot也没杀人。

其中的逻辑是变态的态逻辑……

从小男孩说起
剧中有一幕是那个小男孩说那只鸭子是死的。而那个女主角说它是活的,只是害怕。在我看来那只鸭子确实没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断定鸭子是normaly alive 。但小男孩不那么认为,他把动物行为中的某种表征看做死亡(女主角说那只鸭子害怕,在此猜测,他把害怕的鸭子当作死的鸭子)。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小男孩子在对生死的区分上有严重的障碍!

小男孩埋葬鸭子的逻辑可能是这样的,害怕就是死,随后要被埋葬。于是最后他埋葬了它,然后就证明了害怕就是死。逻辑很乱?这个逻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存在,我们经常用。比如概率的产生,数学家为什么研究概率?因为他们觉得物理学家会用到。物理学家为什么要用概率?因为他们觉得数学家研究它是有用的。在比如上学的问题,为什么要上学?因为别人都上,为什么别人都上?因为上学是有用的,为什么有用……


alive 和is live
有生命力的和活着的是两个概念。植物人也是活着的,但很明显不具有生命力。而小男孩的母亲显然不具备生命力……小男孩为了搞清什么是死(再次证明了我认为小男孩分不清生死的推论),特意去了殡仪馆,当看到被化了妆的死尸,他得到了,鸭子已死的结论(可能是不能说话,动作缓慢被他认作为死)。母亲在人类的成长中其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小男孩的认知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小男孩和eliot

有人说小男孩这条线索没有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我不这么认为。

eliot的成长过程我们不知道,但小男孩对死的认知过程我们是了解的,而小男孩和eliot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小男孩是对eliot了解的突破口。

从小男孩和eliot对话中我们知道,eliot杀的第一个人,是他的母亲,而小男孩的母亲是半死不活的。女主角死的过程中,被eliot使用各种方法呈现出一种半死的状态,我在此推断,eliot不杀鲜活的人(男猪脚由于女主角的死,生命也开始枯萎)。那么,eliot的母亲同小南孩的母亲是类似的……
小男孩的成长是对eliot的映射。
反正就是两者很相似(似乎同样是用那个荒谬的逻辑证明的)…………………………



eliot没有杀人

在他看来,他没有杀人。
eliot在葬礼上,第一次看到女主角的时候,女主角是没有生气的,Eliot认为女主角已经死了(后来他说什么能看到尸体走,也是这个原因),之后,当女主角出车祸后,eliot一直试图让女主角认为自己死了,从而通过女主角的表现(身体冰冷,心态等),断定女主角死了(还是那个看似荒谬的逻辑,但很遗憾,这个逻辑在现实中经常出现),最后再通过埋葬(被买的人对于eliot 和小男孩来说意味着死)证明,女主角之前就死了。Eliot还是给了女主角机会的,但女主角选择了放弃,某种程度上是认为自己死了,某种程度上不敢去面对。

对eliot 来说,他像小男孩一样,帮助了一个要死的人去死而已。或者说,杀死了一个死人。也就是说,他没杀人……



文章到此可以结束了,后面是些无聊的唠叨了






生和有生命力的,死和死气沉沉的

刺激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刺激,面对这种刺激人是不需要做出回应的。比如简单恐怖片(画面恐怖,声音恐怖,内容部恐怖的)。第二种是需要人们去回应的,比如欣赏诗歌,需要人的思考和参与。第一种刺激对人来讲是不变的,第二种是永远变化,永远不会让人感到疲倦的。比如当人们读真正好的诗歌,可以读很多很多遍,随着人阅历知识的增长会有不同的体会,古典音乐更是如此。这样刺激永远都是新鲜的。

习惯于第一种刺激的人,往往缺乏创造力(读诗歌,听音乐,需要自己的参与,需要动脑,第一种不用,比如感到疼痛)。他们必须要被人给他们司机,比如你看了一部恐怖片,你必须看新的才会让你感到刺激,但像肖恩克的救赎之类的你可以看很多遍。这种人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对生活产生厌倦(很难察觉)。深度的厌倦可能会导致,破坏性,虐待,被虐,恋尸癖等等严重的心理疾病……

但么就是说,死气沉沉和死,生命力和生产生了某种联系……
当然我不是证明eliot观点是正确的……


ps:我一直在考虑要把天天向上这类的节目归为哪种刺激。

 2 ) 简单明了的变态杀手片

估计很多人看完后,都被女主到底是死失活而吸引了,其实看完我的说明就会很快明白其中的妙处。
1、电影开始女主表现为身体不适,一直服用药物。
2、女主参加钢琴老师的葬礼,当此2人面对面的时候突然钢琴老师嘴张开了一下,有可能是真的嘴动了一下,也有可能是因女主长期服用药物产生的幻觉,但是这些举动已经被杀手Eliot发现,从此布下了后续的变态杀人线索。
3、后续杀手Eliot对女主进行跟踪,并在女主与男友争吵后情绪失控的当晚下手,请大家注意女主的车祸是如何产生的,是女主为躲避杀手Eliot白色货车才导致的意外,并且事故现场第一个能接触到女主的人正是杀手Eliot,通过给女主注射镇静药物,从而误导小镇那些二流警察认为女主已经死亡,并且送往杀手Eliot负责的殡仪馆。
4、种种迹象表明女主没有死亡,在此不做一一阐述,相关的帖子已经很多。
5、最后杀手Eliot不仅找到了徒弟,并且用同样的手法杀死了女主的男友。
整部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大家可以品味、分析的,总之片子不错,对得起这个分数

 3 ) 借Eliot之角浅析生死,顺便戏耍英语文盲

本片重要的不是探讨生死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而是借Eliot的肆意妄为来玩弄观众神经,并对有些2的女主角嘲笑一番,顺带戏耍一下英语文盲。
男女主角没死,都是被Eliot干掉的证明:
  1.女主角能够活动,而片中同一房间的一个老太太死尸和一个警察弟弟的死尸却不能活动。女主角如果真的死了,那也应该是灵魂活动,而肉体不能动,影片中却没有同时出现过2个女主角的场景;
  2.影片中后期有个Eliot给警察弟弟化妆的细节,Eliot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警察弟弟脸上胡乱涂抹,这也反映了Eliot是精神病患者;
  3.中期,女主角偷了钥匙后,逃跑未遂之后在电话房间,Eliot引导女主角照镜子,女主角对镜子上呵了一口气之后,镜子里的影像变得颜色鲜明起来,Eliot立刻用手帕将镜面的水汽擦掉了。并且,照镜子过程中,Eliot一直避免在镜子中出现。这间房里的镜子和电话都是做过处理的。
  4.最后一刻,女主角躺在棺材中,Eliot给她照镜子,而这面小镜子是没做过处理的,女主角的影像就非常鲜活,因此女主角知道自己没有死,但是已经迟了。
  5.埋葬完女主角后,Eliot将女主角的照片贴上墙,你可以发现墙上其他人的照片都是睁大眼睛的,由此可以肯定,那面墙上的所有人都是躺在棺材的最后一刻才发现是Eliot欺骗了自己。并且,同时背景音里全是这些人的惊呼。
  6.男主角最后躺在化妆台上,很明显是被Eliot刺穿肺部或者是肝脏而死的。如果是男主角在进殡仪馆之前就死的话,Eliot没必要对男主角穿刺!并且穿刺之后,男主角立刻就不动了,前后对比就能肯定,影片一直都是否定有灵魂存在的!
  7.最关键的一点,影片第19分钟左右,Eliot打开的箱子里,瓶子上写的是“hydronium bromide”,这是水合氢溴化物镇静剂,是Eliot一直给女主角注射的镇静剂!!这一点,影片从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了,只不过一些不懂英语的人没有留意就放过去了,之后还要写一些自觉有深度的所谓“影评”来体现自己的深刻。

 4 ) 身后事,赐你三块板砖

恐怖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无聊。
悬疑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直白。
伦理片怎么可以拍的这么乏味。

好朋友强烈推荐的,说他看玩之后浑身发麻睡不着觉。为此我特意陪他聊天到一点半。看完这片之后我就开始鄙视他。草这么弱智的片能把他吓到,他应该是厦大的吧。

哎,都逼的我说脏话了,太不容易了,大家都不要浪费生命在这种电影上哈!生命应该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5 ) 没有杀手+全剧解析

发现很多人全是在说杀手杀人的,并从各种小细节来证明安娜活着,完全不考虑整部电影的逻辑架构问题。

如果大叔是杀手的话他专杀各类事故死亡并被医院开了死亡证明的人,次要人物先不说光说主要的安娜和男友的死都是经过医院证明死亡的,男友虽然没有刻意拿出死亡证明但他死时有救护车开过足以证明他是先经过医院神医之手确认死亡后才交给大叔的。

说到这里如果以杀手观点来说的话,大叔倒没什么我只想说这简直史上最NB的医院,主要人物都能连续验不出死亡,更别说大叔那满墙的人了,不要说什么大叔用药的借口了,那都是医院证明死后到他那才用的,就算我们天马行空自己编情节来个大叔主动制造事故并提前用药也不可能这么容易骗过医院的。

总之光从这简单的一点逻辑问题上就足可以证明本片是没有杀手了,就更不需要再去挖什么作案动机,手法这些莫虚有的东西了。

最后可以再来看看片中一个奇怪的地方,安娜开始事故后被大叔剪衣服那段很明显是穿黑丝袜的,紧接着大叔抽走衣服往桶里放下时的一个镜头黑丝袜就没了,一开始我以为是穿帮,但后来看完全片再回头来看发现安娜正是从黑丝袜神奇消失这时开始复活并与大叔开始对话的,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地方,但我看了一些别人的评论却没看到有人提到过这里。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本片正是从这里开始转入安娜的主视角,之后和大叔的一切都是从安娜的观点上来看的,而安娜又是不想承认死亡的,这时只要从安娜视角来看无论发生什么肯定都是想证明自己活着的,所以出现一些所谓的证明她活着的证据也都是她自己想看到的,剧中大叔也说过死人总是自己在乱折腾。

更具体就不多说了,下面直接转一个网上看到的最全面合理的影评给在其它细节上还有疑问的人:



   本片讲述连姆·尼森饰演的一个能跟死人沟通的殡仪师,劝服死人了断前世的念头、安心死去的故事。这个故事在编导们的精心策划下,将一边带着观众进入女主人公死亡的世界里;另一边又把观众从她死亡的的世界里拉回来。这样的安排,到底能给观众带来多少快感?那就是乎你掌握了多少女主角(大眼妹)死前留给你的线索。

 

   大眼妹死前

   大眼妹死前的信息包括:流鼻血:有病,在吃药(吃了二次);他与小同学杰克对于一只“死去”的小鸡的理解,小杰克认为她死了,而她则认为小鸡很害怕(铺垫 窥见死亡)学校走廊的灯管慢慢地熄灭:暗示她将步入黑暗的世界;那扇可以轻易拉开的门则暗示她有“重见光明”的可能,而小杰克帮他开灯,说明能给她带来帮助;从连姆·尼森自己拖出的那块告示牌可以看出,这里没有其它的员工。掌握了这些个线索后,观众就可以预示故事的发展,并去推敲一些重要的情节。没错,女主角出车祸死了。但影片没能即时交代她死亡的过程,直接将视点转移到连姆工作的殡仪馆,奇怪的是:连姆·尼森去揭开大眼妹的盖巳布的那刻,并没有丝毫的诧异(他们刚见过),或许可以说明连姆有预知死亡的能力,这里先卖个关子,后面交代。

 

  大眼妹死后
  大眼妹再次睁开双眼的那刻,看到了连姆,并由连姆的口中得知自己已死(并还说了她血液停止循环、躯体开始分解之类的行话,这一点都不多余,直接说明连姆接下来将给她注射药物,来保住尸体的新鲜,而此举亦的确让观众疑心,可谓导演的高明之处。),这会否太荒唐、可笑,如果有人对你说这番话,你会信吗?当然,我们的大眼妹根本不信,怀疑这是噩梦。但观众不得不信,她真的死了(还感到诧异的观众们,说明你们的怜悯赶超了理智,这,也让观影变得更加有趣了。此时,观众对于角色的理解,心态跟大眼妹一样,在死与非死之间徘徊。)多条证据足矣显示:如医院的死亡报告、左心房处一块大面积的伤痕、对于疼痛和饥饿没有知觉等等。另外,导演没有向香港的魔幻电影一样,拍出个灵魂出窍的样子给你看,也就是让你多些质疑,增加可看性。
   且先不论大眼妹是否接受了自己已死的事实。因为女友的离去而过度悲哀引起幻觉的男友(贾斯汀·朗 饰),听到小杰克"童言无忌"述说后,硬不相信女友已经死了,这一系列的演变不只是糊弄观众、让观众“穿梭于阴阳二届”,更深刻地体现出贾斯汀·朗对大眼妹的爱——活人对死人无尽的爱。

再说大眼妹,在经过了一番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思想争斗后,最终被殡仪师说服。主要表现在:生活的无趣、童年的生活阴影导致现在悲哀的爱情观,越想拥有越害怕失去;越害怕失去越不想拥有,这种病态的人生观使她不可能快乐,亦不能坦诚、全新全意地去爱自己的爱人。

 

   节外生枝的一口气体让波澜再起。我们没法解释这种现象,只有殡仪师才知道的死人因素导演却用来迷糊观众,让人不得其解。但是,我们通过观看贾斯汀·朗死亡那刻的一组快速的画面了解到: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进去。现在,观众似乎可以理解大眼妹呼气的原因了。故事情节的编排竟然如此高明,看完后,不禁令人大拍手掌。当然也有捶胸顿足的。

   因为殡仪师有这项跟死者沟通的天赋,那么他的工作就不只是帮助死者整理仪容那么简单了,上天赐予人类天赋异禀,是希望他们给世界更多的创造跟帮助。连姆.尼森的角色就是要帮助死人了断前世的念头,让灵魂得以安息。【他见到窗外的小杰克也看见了大眼妹的灵魂,他笑了,如果不是因为他工作性质的关系,他会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终于能找到接班人了,冤魂的产量也将得以大大降低。试问,怎么会有观众认为他是杀人狂、恶魔。】这也是他收杰克的目的。最终他没能完全成功(因为最后的大眼妹不是安乐的走的),扎扎实实被阴阳相隔的一对恋人所打动了,他不能让死人复生,但却可以让即将死去的活人来阴间(预见斯汀·朗的死亡),让他们会上一面,了却这对苦命鸳鸯的情感纠葛。让大家各自安心的上路吧!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预知死亡的能力”。这种能力小杰克也是有的,他还提醒贾斯汀·朗扣好安全带。小杰克与殡仪师不但拥有同样的能力,而且心性一致,最终将那只小鸡给埋了。

  

   我们所有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包括我),都是在找二种“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死或者活。她不可能一会死了一会又活了,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能找到她死或者活的线索、证明。如果这些个死或者活的证据太多了,观众就晕了,而忘了一个最最基本的逻辑:如果你一开始就能找到大眼妹100%死亡的的证据(记住,是一开始),那后面所有的关于活着的线索,都是假的了,就在扰乱视听、糊弄观众了。如果你不赞成这个逻辑,那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

   好,我们看看一开始是怎样的:她最后活着的那幕是在开车,只听她一声粗口,出车祸了(警察局里的车就是证明)。再看到她时,已经躺在那里了。从她出车祸到躺在那里这段时间没有交代,影片后面也没有任何人的回忆或是镜像的交代。可见这段时间(救助、送医院、宣告不治、送来殡仪馆),这段在影片没有任何交代的戏份,我们一定要按照正常的思路来理解的。(这是一个正常的,合乎情理的逻辑运行,如果你怀疑这些,等于怀你疑昨晚睡着后又出去干了点什么。)

   说这些,只是让你知道,她是被送进医院后经由医生来证明她的死亡的。那张死亡证明书也是经过警察口中验证的,不是连姆的捏造。 这就是最初的死亡交代,不可能死了又再复活吧,所以后面所有大眼妹活着的证据都是不成立的了。 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观众认为殡仪师是凶手。如果他是凶手,那他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先把受害者抓来等其家人拜祭完后再把他们活埋?

   不敢赞同这是部经典的电影,但可以肯定这是个精妙的剧本。感谢连姆.尼森、斯汀·朗的精彩表演,还有同样表现出色的克里斯蒂娜·里奇,敬佩你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像死人一样死去;向正常人一样活着!

   向正常人一样去看电影或像蠢猪一样去睡觉!

 6 ) 真作假时假亦真,死作生时生亦死

开始时以为是乱来的鬼片,死了有实体还能自由活动,但不能穿墙被禁闭,还能被药物控制,如果这样也算死那谁还怕死?但那些幻觉、梦境等精神病症状给了我误导,使我一直以为这真是鬼片,只不过这是一种新的鬼,处于人和活死人之间。这时我想的是这种死人也有生存的权利,不应该劝他死,这行为跟协助自杀一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编剧就太失败了。
我看下去的动力就是要看他怎样自圆其说。但后三分一就峰回路转,之前不合理的都变得合理。葬礼师是一个有童年阴影和医学背景并且信耶稣的变态连环杀手,报复像死人般不理他的母亲和之后和母亲相似的人。这点跟电锯惊魂的竖锯相似,区别是竖锯会给目标人物留有一线生机和改正的机会,这葬礼师则一定要你死,而且是要你以为自己死了但还有感觉地等死,就算期间后悔了或者有怀疑都会用各种方法证明你死了。
为什么那么容易被骗?凶手先调查你的背景,剧中的凶手还了解城里的多数人,确定目标,要是那种活着也像死的,比较容易死的,例如有病或者经常乱开车,关键是没有医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让你看到那种镇静剂还得了?最后一点是所有人都相同的,我们都没有死过,谁知死了是什么感觉?万一遇到有科学精神的不肯死咋办?插死你!男主角就是被插成开放性气胸死的。
这杀手神通广大之处在于和医院医生很熟,死亡证明和尸检报告都可以草草了事,具体怎样做到的?这个真要试验一下才知道,因为没有这种案例,不过现在这个医疗纠纷盛行的社会,医生都没人信了,所以这种杀人计划不可行,在剧中也只是局限在一个城里。
怎样令目标人物保持假死状态?一个是镇静剂hydronium bromide,水合氢溴化物,这种药还特意在警局让一位警察说出来,这种提示已经够明显了,只不过我们看不懂英文才没有第一时间反应到那瓶子的药名。另一个因素是冷冻,那化妆室是可以调节温度的,平时调低,杀手进去前再调高,那螺旋调扭有好几次特写。如果这时还看不出他是杀手的话,那就只能说之前的鬼片暗示太过强烈,或者导演高估了观众的洞察力了。
当然,这种杀手电影的中心还是在精神心理描写上,表达了对活着像死了的不满,杀手本身的心理历程表现在那后来的小男孩身上,一个只会看电视的母亲,从杀手和小男孩的对话里可以看出,有一个这样的母亲是他们的共同点,而不是什么有阴阳眼。在多次交流后,无辜的小男孩也走上杀手的道路,埋了那只不活泼的小鸡。其实文化背景会对理解能力有影响,美国人就会对这种现象感同身受,应该很早就知道这不是鬼片了。
怎样解释恐怖的幻觉和梦境?首先镇静剂是精神类药物,会产生幻觉,其次,作为目标人物的人都是有心理障碍的人,例如女主角就是被母亲弄到不敢爱的,这种人本身就会做恶梦。为什么会做那样的梦?这很难说,去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吧,这理论是目前最主流的。不过那杀手说的一句很对,你们不是怕死,而是怕生存下去。所以受害者到最后多数已经接受了自己死亡,不想活了。

 短评

有些人..或许早就死了..

9分钟前
  • 羊小馍
  • 力荐

我一直认为活理是最恐怖的死法了……。片子认真看下去的话会发现有好玩的地方

10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大爱!

15分钟前
  • 嘛哭当拿路哆
  • 力荐

我其实也觉得安娜没死.......然后老头觉得谁有威胁就活埋了谁....囧

18分钟前
  • 黄蕉蕉
  • 推荐

恨这个结局

19分钟前
  • 蟲鹤404
  • 推荐

年度看过的电影里面最经典的一句台词:请系安全带。这片子看得有点郁闷,因为真真假假两个都说得过去,始终没来个真相大白,但正是这点我觉得是这片子稍微不俗的地方。其他关于人生的说教和拍摄手法都太浅薄了。

20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唯物主义多重要!

22分钟前
  • 腐花儿
  • 较差

女主角很像一个同事啊,哈哈哈哈。好好活就是有意义。

24分钟前
  • SilenceControl
  • 推荐

你以为自己死了,却呼吸尚在;而当你以为自己还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27分钟前
  • 混世白兔
  • 推荐

女主角一袭红裙让我想起来生化危机。但这里不会让人觉得性感,因为停尸房里那种冰冷绝望的气息已经侵袭了一切,除了恐怖之外不再留给观众关注其他东西的多余时间和精力。

31分钟前
  • 无趣
  • 推荐

意味深长....

36分钟前
  • 胖得来要戏
  • 推荐

以这样的方式探讨人性虽然残酷,但是实在深刻!我们拥有生命时是那样随意的消耗,发现不再拥有时才发觉有那么多的遗憾,才发觉没有用心去爱!这个所谓杀手,只是想从另一个侧面让人更珍惜生命,不懂珍惜的就硬生生的夺走!注意很多的小细节,才能真正明白结局,让人倾倒!

4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主题和风格不错,但故事显然有点故弄玄虚。

43分钟前
  • 临空山
  • 还行

如果女主角死了,那是一部很好的死亡教育片,可是女主角并没死,所以这是一部漏洞百出的悬疑片。

46分钟前
  • 梁思申
  • 还行

失望,导演打算让片子更充满悬念,结果连自己都绕进去了。之后死与活的争论,很大程度来自于导演自己的暧昧态度和表述不清。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身后事】最大的有点在于故事的玄乎,最大的缺点就是导演不想把它拍成恐怖片,他没用恐怖片惯用招数,但他走的文艺路线还不如那些惯用招数。本该有不少看点的故事,就这么被导演悉数浪费了,导演所做的就是给你美好的期待,然后再让所有期待悉数落空。 ★★☆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不管死没死,关键是没意思

57分钟前
  • siji小猪头moli
  • 还行

真可惜没出现天使或者七个小矮人

59分钟前
  • 大鱼梦溪
  • 推荐

Six Feet Under幻觉加强版,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了,也许是一个连环谋杀犯与他的新学徒的故事,或者是一个关于通灵之人的故事,一开始看上去是那么明确,泾渭分明,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一,也不会遇上逻辑强加,甚至觉得普通至极的故事,但剧情越是发展到最后不确定性就越是成倍增加

1小时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一个近乎裸体的克里斯蒂娜·里奇在银幕上是那么诱人,一个冷静、克制的连姆·尼森又是那么令人着迷

1小时前
  • 困难户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