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追踪

动作片英国2011

主演:雷·温斯顿,特穆拉·莫里森,安迪·安德森,Gareth,Reeves,Mark,Mitchinson

导演:伊恩·夏普

 剧照

狂野追踪 剧照 NO.1狂野追踪 剧照 NO.2狂野追踪 剧照 NO.3狂野追踪 剧照 NO.4狂野追踪 剧照 NO.5狂野追踪 剧照 NO.6狂野追踪 剧照 NO.13狂野追踪 剧照 NO.14狂野追踪 剧照 NO.15狂野追踪 剧照 NO.16狂野追踪 剧照 NO.17狂野追踪 剧照 NO.18狂野追踪 剧照 NO.19狂野追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2 00:45

详细剧情

阿简曾经是一名游击队员,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洗礼,如今,阿简选择定居新西兰,想要过上平静的生活。一个名叫卡瑞玛的船员让阿简再度陷入了危险之中,他奉命追击这个据说犯了杀人之罪的逃犯。\r经验丰富的阿简很快便将卡瑞玛捉拿归案,可卡瑞玛的反复逃跑无疑为阿简完成任务增加了难度。支撑着卡瑞玛不断逃跑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无辜。在一次又一次的奔跑与追逐之中,阿简逐渐对卡瑞玛产生了兴趣,如果不是碍于身份,他们甚至可以成为趣味相投的好友。当阿简知道了卡瑞玛的无辜后,他还会选择继续执行他接受的命令吗?

 长篇影评

 1 ) 构思精密奇巧!

这么好的片子评论这么少。看完后特意去网上搜索这部电影的评论,令人失望。多数大赞影片中的自然风光,同时给出“莫名其妙”“剧情一般”“令人费解”“中规中矩”了评价。这部影片逐步给出了一道难解的题目,题干中包括野蛮、文明、家园、战争、犯罪,报仇,这些元素纠缠在一起,让局外人无法解析,让局内人无法抽离。上校、范迪门、那位毛利人是局内人,在局中他们都是被动者,经历之后,他们所需要的是心灵的解脱。只说范迪门,范迪门来到新西兰是因为好奇么,是要来做安分守己的公民么,是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么(甚至有人说他为了赏金而去追踪毛利人,真是可笑之极),如果是,他最后为何不留下,而要选择离开到澳洲去呢。范迪门刚出场时通身的威严杀气和上校看到他名字时的震惊疑惑,都凸显了范迪门来此地的突兀。影片最初就借港口官员的话问他为何不远千里来到新西兰,但至尾都没有直接说明他到底为何而来。这是影片一处高明的地方,是一个技巧,它利用中间的一句话和结尾的一个镜头揭示了范迪门来此的最初目的,也点出了他心灵的最终解脱----“杀人是不对的,砍掉食指是对对手的尊重,也可以使对手不能再犯罪”,那么最终他砍掉了自己的食指(论情论理,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尊重,自己无法也无需再犯罪,影片认为食指代表了他罪恶的源泉,是他心灵的阴暗部分,砍掉了自己的食指,这是心灵解脱的标志。而砍掉自己食指的直接效果是保护拯救了那个毛利人,这似乎给出了结题的途径,简直称得上画龙点睛而又浑然天成,影片因此而完整。至于上校和那位毛利人,是两条副线,一位充满仇恨,一位心存愧疚。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分别影响着过去和现在的范迪门。范迪门心本善良,但上校之流曾经的行为使他心蒙阴影,他在心灵明与暗的争斗中困惑、挣扎、守护,毛利人则是满心仇恨,希望借圣山神力复仇(他在山洞中面对枯骨跪地而哭的情景是多么的悲凉无奈),范迪门同情毛利人,他们之间的对话交流也逐渐使范迪门找到解脱之路。以我观点,影片大体上的线索如是,深沉厚重,引人思索,再加上高超的表现技巧和许多辅助的细节处理,都折射出影片的精彩,岂是“风景漂亮壮观”而止。反而近期有些国内电影画面精细美观,赏心悦目,但内容并未一并深入,思想仍然浅薄甚至低俗,这种影片,鸡肋不如。还有部分影片妄图以奇制胜,搞出莫名其妙的画面声音故作深沉,这和上面的片子一样,只从感官上下手,却没有思想上的价值,看它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心情。

 2 ) 究竟追踪个什么劲儿?——《狂野追踪》观感


最近开始喜欢上了新西兰,很想找一些资料来看。
但不是因为风光。前些天才知道,新西兰英侨首先发明了无记名投票法;后注意到透明国际清廉指数,新西兰连续多年排名第一。政治像风景般洁净,让风景在人们看来更为洁净。洁净的风景他国无法复制,但洁净的政治无疑给世界树立学习的楷模,值得人们敬重。然而可笑如我,一直视之为漫漫太平洋的一叶孤岛,附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一集体名称下的不足称道的撮尔小国,眼睛里只看见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佬——美国。

恰巧碰到《狂野追踪》。不管什么国别和成分的资本拍摄的,故事的发生地和背景是新西兰,便可以叫新西兰影片吧。
于是看。
你没看完,便可断定说,这是个风光片,一味秀着新西兰的美丽风光,而且美丽得有点单调,只是一座美丽的大峡谷:美丽的森林、美丽的河流、美丽的瀑布、美丽的山脉。其实挺乏味的。
你越往下看,似乎越提不起劲头来。因为它的剧情简单、背景复杂。简单到就是追踪、打斗、押送、反击、逃脱、再追踪,一轮轮重复,实在不怎么激烈。站在重庆王捕头粉丝的角度,你感觉整个过程莫名其妙,追踪者和被追踪者对的什么话、被追踪者居然那样轻易就逃脱,等等,简直就是为继续展示风光而硬凑的情节嘛!背景之复杂,涉及英帝国的全球殖民、英布战争、英军与毛利人的夙愿,等等,这些史实是你不太清楚的。当然,你感到复杂的更重要原因是,这个剧情其实犯不着使用这么华丽的背景。
那它在拍什么?不会真的是新西兰风光宣传片吧,新西兰政府赞助的吗?

我呢,因为是冲着新西兰政治的清廉和对世界民主制度的贡献来看的,从一开始就把心思放在人权意识、公正审判、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战争的本质等上面来。然而我发现,或者我与预想不同并让我失望的是,最后居然是实质正义战胜了程序正义,布尔人的男主演放了毛利人的男主演,于是影片结束,布尔人、毛利人乘船离开新西兰。
隔了几日,我第二次再看。上面说的那些风光、追踪什么的,我也不再关注,我就盯着他们的对话,生怕错过一行中文字幕(听不懂英文也)。下面是我的一些观感:
为什么非要一个饱经战乱的布尔人万里迢迢来到世界的角落——新西兰,参加一场对毛利人的追踪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具有英布战争中英军追踪两年而未获的逃亡—反追踪技能吗?还是想让英国殖民者的两个仇敌——布兰人与毛利人因追踪而相遇,通过他们的对话,展开更为深广的主题?也许(我只能说也许,因为我确证不了这一点),影片名“追踪者”,是追踪新西兰洁净的当代政治所由何来,那绕不过去的曾经的血腥、野蛮、征服时期,那法治观念正在成长的时期,这一对相反的东西在那一时期的碰撞与纠葛。
与追踪—逃跑—打斗相伴随的,是一段一段非连续的对话释放出的信息,只是支离的碎片,我努了许多力,也难以缀合成一匹完整的画幅。或许就是要表现“法治与暴力相碰撞纠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碎片感、转型期的混乱感,或许只是我背景知识欠缺,理解不了。

驻新西兰的英军成员各有法治与暴力的代表:少校的绅士作风、对对手的敬重、对法治程序的遵从、对职务的恪守,对照着实为杀人者的下士的粗鲁、蛮横、种族歧视、随便施暴。他的随便施暴与误杀军友,并推诿给毛利人,毛利人及时逃跑,引发接下来的追踪。毛利人对祖、父两辈惨遭英军殖民者绞杀的记忆,造成他对被逮捕后能否让他有一个公正的审判的怀疑,试图逃脱,并最终宁愿横下心来一死了之,也不愿被带去接受审判,因为他深信留给他的只有被绞杀,步上辈的厄运,以致灵魂无所归依。可是说起来,他还是有被宣判无罪的机会的。最重要的物证就是致人死亡的铁叉,上面只有误杀军友的下士的指纹,而无毛利人的指纹(我不太肯定那个铁叉是否确为马棚的工具,但我暂且这么写吧);有了指纹,目击证人那个妓女的口供也不足为数了。然而,布尔人帮助他逃脱了,我们就不知道公正的审判会否降临他的身上,上一辈的血腥恩怨是否止于他这一辈,意味着法治精神战胜了残酷杀戮。
 布尔人随着英布战争结束后返乡的军人来到新西兰。第二天就参与追踪,成为顶梁的追踪人,如福尔摩斯般敏锐查看脚印、血迹,等等。在与毛利人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他的内心矛盾:究竟是为维护法律还是为了赏金才参与追踪,抑或为了实质正义放掉毛利人还是为了程序正义捕获毛利人。以及,他的南非的家园如何被英军烧毁,他的老仆霍屯督人如何被他的邻居绞杀,他的家人如何被关入集中营,不知所因地死去。战争造成的巨大创伤本是他来到新西兰的原因,然而面对他的敌人与对手——少校,双方居然可以在战后不久奉行没有报复的和解。
两人的对话中,毛利人忆起被绞杀的父亲的话:要为了自由而战。然而他说他逃离了,没有肩负起父亲托付的责任。布尔人说:为了自由而战?我们出去与英国人打仗,就是为了我的邻居可以继续绞杀我的仆人那样的霍屯督人,只是因为种族不同?
这或许就是一百年前处于转型期的新西兰:多元混乱、让人迷茫,旧的远未离去,新的一点点来到。

 3 ) 新西兰版《追捕》

男主三个女儿和妻子死于战争,男主横渡两个大洋,来到新西兰。开头军官看到乘客名单,派人去海关找人,由不得你以为这是一个讲述男主复仇的故事。

结果成了:男主为了赏金,演绎一场新西兰版《追捕》。不过既没有美女相陪,过程倒颇似《上帝也疯狂2》中两个敌对士兵相互扮演拿枪者角色,追者和被追者在此期间谈心、理解,最后追者做出牺牲,救了被追者。

我更希望看到真凶被揪出来。

结尾,军官问男主:听说你要走了。男主答:这个国家不再吸引我。

由此,让男主此前横渡两大洋之举变得意义不大:为何来新西兰?开头交待背景是布尔人失去了土地,被迁徙到英广大殖民地。捎带着舍弃一根手指救人一命,寻找妻女死亡真相。男主问:是你下令烧我农庄么?你放火时,房里有人没?军官均做否认。通过影片中军官言行,我愿意相信他讲的是实话。

我承认,我最想看的片中风景。新西兰可是《魔戒》三部曲可是取景之地。具体到本片,是在新西兰的Moke Lake, Glenorchy和Queenstown取景。

 4 ) 内外兼修的英国和新西兰合拍电影《旷野追踪》

2015.03.29

故事发生在1903年,在刚刚结束英国和南非之间的这场英布战争中,阿尔扬•范迪门(雷·温斯顿 Ray Winstone 饰)可是大名鼎鼎,做为保卫家园的南非游击队员,农夫出身的范迪门,打死了很多英国军官,并多次逃脱英国人的追捕。现在这个南非布尔人范迪门随着英布战争结束后返乡的军人乘轮船来到曾经的敌对国英属殖民地新西兰寻找出路。

驻新西兰英军少校卡莱尔颇有绅士风度、他虽然是个军人,但敬重交战对手、遵从法治程序、恪守职务。当他从乘客名单中的看到了范迪门的名字时,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立刻派传令兵去码头礼请这位久仰大名,却始终未曾谋过面的传奇人物。传令兵在去码头的路上被军士长拦住,军士长桑德斯是一个粗鲁、蛮横、种族歧视、随便施暴的军中败类,得知少校要见范迪门,军士长立刻和传令兵一起赶往码头。此时,范迪门正在接受海关边检人员的盘查,海关人员问其为何而来时,范迪门只回答了两个字:好奇!当海关人员进一步询问他是什么好奇驱使他航行数千英里时,范迪门严肃的质问道:“我确实很好奇,我想搞明白你们为何要不远万里去帮助英国人烧掉我的农场。恰在这时,军士长赶到,上前收缴了范迪门的护照,并拔枪指向了他,范迪门异常平静地说:我以为战争已经结束了,军士长答道:对你还没结束,你这个混蛋,你被捕了,随后,命传令兵下了范迪门的枪。少校看到押解而来的范迪门,气不打一处来,命军士长立刻把枪还给范迪门,并大声呵斥军士长:“快,你这个笨蛋,别逼我写报告整你。”面对少校的严厉和威胁,军士长只得收枪怏怏而去。少校又命令传令兵立即回到码头去,给真正的士兵以英雄般的欢迎。少校对部下的鲁莽行为向范迪门表示了道歉,并进一步解释他和军士长都在南非呆过,希望得到范迪门的理解。待范迪门入座后,少校感叹地说:看来真有你这么个人,我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带领一支骑兵队想抓住你……,范迪门打断少校的活,讥讽的接话道:而你少校,竟然连一个贫穷的农夫都抓不到?少校有些尴尬的岔开话题,问他远离家园来这有何计划?范迪门咄咄逼人的反问少校:你也一样远离家园。少校自负的答道:不,现在这里就是我的家。这句话引来了范迪门更犀利的讥讽:家?如今看起来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是你们英国人的家!少校又一次遭遇了尴尬,但又有些不甘心,问范迪门有计划在此卖块地吗,再当回农夫?少校似乎想起了什么,继续道:呃,我想我们没给你留下什么……。少校的这席话,触怒了范迪门,面对范迪门的怒目而视,沉默以对,少校意识到了自己的一再失言,讪讪地敷衍说:希望你能在这找到你追寻的东西。范迪门凝视着少校,戴上毡帽,冷漠地起身离去。

在英军军营的马厩里,一个新西兰土著毛利人和一个白种女人刚亲热完,恰好被喝醉酒的军士长和两个下属发现并当场堵住,充满种族歧视的英国人不能容忍一个野蛮的毛利人和白种女人发生性关系,于是找茬教训这个毛利人。一开始,毛利人并不还手,一味挨打,终于毛利人被激怒了,奋起反抗。不想,打斗中军士长误杀了自己的兄弟,毛利人也趁机逃跑了。醒酒后的军士长和另一属下为自保,指责毛利人杀了那个士兵,并暗逼妓女做了伪证。经过询问,少校得知这个毛利人是前一天从一艘捕鲸船上下来的鱼叉手,并且捕鲸船已于当天下午退潮前开走了,随邀请范迪门追捕毛利人,并悬赏活捉100金镑,死的25金镑。 同时,以当事人没有资格为由公正的拒绝了军士长和其属下参与追踪

受了伤的毛利人沿海岸跑了一夜,发现有人追踪后,离开海边进入了大山。不多时,少校带着范迪门等一行六人在一个当地猎人的引导下也骑马追踪到这里,当地猎人沿海边发现了一行脚印,根据脚印显示的体重在脚趾上,无脚后跟印的特征断定是个毛利人,根据脚印深浅和步伐判断出体重和身高与罪犯相符,并推断罪犯意图寻机弄条小船在抓到他之前溜之大吉,随向少校提出继续沿海边向北追踪的建议。这时,一直默默不语的范迪门根据他发现的带血的树叶,对脚印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我们要找的人是一个长期穿鞋的人,而脚印却是一个从没穿过鞋的人留下的,由此判断,我们要找的那个人不仅是个海员,他还回到家了。说完,范迪门弃马独自朝大山追去,望着渐渐远去的范迪门,少校决定听从当地猎人的建议,继续沿海边追踪。

新西兰是个多山的国家,而且风景美如画,在这诗画般的崇山峻岭中,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式拉开序幕,布尔人和毛利人之间开始了一场贯穿整个新西兰大陆狂野追踪。这是一次智慧与生存能力的大比拼,跟踪是件费神费力的苦差事,对双方都一样。逃跑者要千方百计寻找道路,还要掩饰自己路过的痕迹,追踪者则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跟丢了人。对于多年征战疆场,善于追踪的布尔人范迪门来说,却是件轻车熟路的事情,但没想到,毛利人也有很棒的野外生存技能,两人互不相让、各占上风,于是这场追逐变得惊险刺激,险象环生,有趣起来。一开始,毛利人低估了对手的追踪能力,被布尔人很快看破了他的伪装,毛利人只得束手就擒。紧接着,布尔人由于轻敌,反被毛利人制服。未成想,一个不留神,毛利人又被狡诈的布尔人给算计了,情急之下,毛利人使出了同归于尽的险招,又一次脱身,两个野外生存高手的对决,使这场追逐打斗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故事讲到这里,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一部展现风景加打斗的影片,其实新西兰美如画的风景,猫捉老鼠的情节,只是该片的一部分,影片的最大亮点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两人连续不断的数度反转,峰回路转,绝处逢生的博弈过程中,渐渐地互相了解了对方的现在和过去,布尔人知道了毛利人跟欧洲来的白人之间的仇恨,毛利人也同样知道了英国人给布尔人的带来的不幸。通过进一步交流,更加深了对彼此内心世界的了解。毛利人对祖、父两辈惨遭英军殖民者绞杀的记忆,造成他对被逮捕后能否让他有一个公正的审判的怀疑,试图逃脱,并最终宁愿横下心来一死了之,也不愿被带去接受审判,因为他深信留给他的只有被绞杀,步上辈的厄运,以致灵魂无所归依。在与毛利人的对话中,我们也看到布尔人的内心矛盾:究竟是为维护法律还是为了赏金才参与追踪,抑或为了实质正义放掉毛利人还是为了程序正义捕获毛利人。毛利人忆起被绞杀的父亲的话:要为了自由而战。然而他说他逃离了,没有肩负起父亲托付的责任。布尔人说:为了自由而战?我们出去与英国人打仗,就是为了我的邻居可以继续绞杀我的仆人那样的霍屯督人,只是因为种族不同?这或许就是一百年前处于转型期的南非和新西兰:多元混乱、让人迷茫,旧的远未离去,新的一点点来到。土著毛利经过几代的抗争,已经开始慢慢溶入现代生活。范迪门在背诵圣经的时候,毛利人告诉他,自己也上过教会学校。而家园被英军烧毁,他的老仆霍屯督人被他的邻居绞杀,他的家人被关入集中营,不知所因地死去,被英军害的家破人亡,一无所有的布尔人此番本是为寻仇而来。然而面对他的敌人与对手——少校,双方居然可以在战后不久奉行没有报复的和解。一个来自远在千里,南非家园被蹂躏的男人,一个近在咫尺,同样家园被夺的蛮族后代,两个男人的亲人们同样被英国军队残酷血洗,同病相怜的共同遭遇使两人意识到,除了讨厌英国佬之外,他们还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个人的关系由相互敌视渐渐变得相互尊重,甚至惺惺相惜起来。最后一次打斗两人从山坡上滚下来,毛利人有机会杀掉范迪门,却下不去手。此时,追错了方向的少校带领士兵折返赶了上来,大家抓住了毛利人。范迪门此时已断定毛利人不是杀人凶手,同时预感到毛利人被抓回去后不会有军方所说的所谓公正的审判。于是范迪门找机会帮助毛利人逃跑了。

范迪门没有和追兵一道离去,反而选择了继续帮助毛利人。并陪着他来到毛利人的圣地,守护者神圣的洞口,此时毛利人进洞开始寻求祖先和神灵在心灵上给他的帮助。当追兵再一次逼近时,毛利人知道,如果被抓回去自己必死无疑。他不想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被白人吊死在树桩上。范迪门把自己的手枪递给毛利人,想跟他一起反抗。毛利人却请求范迪门,自己宁愿死在他的手里,并希望将来有一个体面的葬礼。他脱掉上衣,手握枪管,用毛利语很大声,很庄严的唱歌。

  追兵听到枪声,赶到的时候,毛利人爬在瀑布下的水潭里。范迪门给了少校一块包裹着的红布,打开一看,是一只手指。这是范迪门对待英勇敌人的做法,给他们尊严。范迪门又武力阻止了军士长割掉毛利人头颅的企图,并郑重地请求少校把毛利人的尸体带回去,好好的安葬。少校却以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上面为由拒绝了。

带领追兵回到营地的少校,看到他的属下直接把头放置于打开的水龙头下,联想到最后看见毛利人的头也在一个小瀑布下,若有所思,突然想到,毛利人没有死,只是被范迪门切掉了手指莱蒙混过关。随紧急下令在附近所有港口和捕鲸船上搜索少一根手指的毛利人。

影片最后,少校骑马来到海边,找到正在等船的范迪门,问他为何又要离去,范迪门冷静的答:这个国家提不起我的兴趣。少校点出范迪门要去澳大利亚,范迪门接话道:“那有个地方叫范迪门之地,听起来很不错。”试图打消少校心中的疑惑。少校又问道:连奖金都不要就走了?不待范迪门回答,掏出金镑扔给他,并遗憾地说:二十五金镑,本来应该是四倍的。少校不甘心地再次追问:“他还活着,是吗?一定像你以前一样,你把他的手指砍掉的时候,甚至没有喊叫,我想你一定有你的理由,而我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这时,范迪门直起身来道:“有很多理由。”接着话锋一转,直视少校反问道:“我的农场被烧时你是否在场并下达的命令?”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又进一步逼问:“当你们烧房子的时候,家里还有没有人?”得到少校:“没有,我可以向你保证”的肯定答复后,范迪门紧绷着的脸上有了一丝释然。在范迪门临登船时,少校信誓旦旦的又说:“我通知了每个港口、捕鲸站,你最多给了他几周甚至只有几天的时间,我衷心希望你这样做是值得的。”已上了小船的范迪门意味深长的回答道:“你知道吗?几天的生命对于一个已被定罪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完,在少校茫然的目光注视下离去……

老爹范迪门坐在小船上,包缠着纱布的右手拿着烟斗,轻轻抽了一口。左手拿出有妻子和女儿照片的怀表,几滴老泪黯然而下。

当然,少校是不会找到断了一根手指的毛利人的,因为那根断指,是老爹范迪门的。这出人意料的结尾又为本片的精彩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5 ) 雷温斯顿演的真好

一个疲惫失望又毫无办法的游击队员,呵呵。

范迪门,全程经历了历时三年的布尔战争,为了争取布尔国家的独立,结果,这场战争布尔人和英国人都打不下去了,花了2.2亿英镑,布尔人的基本青壮年要么死要么被关起来。范迪门的妻女消失在了英国人的集中营,布尔人承认了英国是他们的宗主国。范迪门的理想呢,理想毫无意义了。所以,他怀着茫然的心情来到了新西兰,遇到了和他经历相似的毛利人。他能怎么办呢?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毛利人,把事实告诉毛利人。我想他最终告诉毛利人的道理就是,世界上总是有无法与之抗争的东西,即便你抗争了,最后很可能毫无意义,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活下去,为了可以做到的事情活下去。范迪门当初如果不是那么心怀理想,守在妻女身边,那么不管这个世界如何改变,起码和妻女是在一起的。这就是值得做的事情。

但是,这道理只有过后才知道,你提前告诉他,他反而傻傻的不相信。范迪门最后割掉了自己扣扳机的手指,那意思就是自己家里的悲剧,除了英国人有份,自己也有份,还不如当初不那么暴力。

雷温斯顿越是能力超群越是沉默隐忍越是如狂风吹佛的山石一样岿然不动,这份感悟就越发的心酸和滑稽,一个貌似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男人们之间问题的老游击队员,解决不了无法与之对抗的世界的关系。

这让我联想到,某些人无耻跋扈耀武扬威,总觉得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阻止他们,那大概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遇到能治的了他们的,让他们付出他们承受不了的代价的东西吧

 6 ) 不一定有伟大的正义,一定有微弱的善良

西部片常有的追捕套路,一旦放在了青山绿水的新西兰,蓦然少了苍茫,多了轻快。故事似乎很简单。有好人,有坏人,黑白分明。好人被冤,但有好人相助,坏人终未得逞。故事平铺直叙,除了最后的小悬念,并未让人惊心动魄,就像那本该壮丽的山河,在镜头里也似乎未叫人情不自禁地赞叹。但就像一部至臻的西部片,貌似无聊的絮叨之下是饱含热情的心跳。

毛利人Kereame年幼时目睹祖父被英国侵略者吊死。他逃了,未能遵循祖父的期望继续抗争。成年后归来,决意找回族人的精神。他痛恨英国殖民者,也承认无力改变;他穿上了衣服和鞋,能说英语,能读圣经,并能与追捕他的南非布尔人为同一段神指感动。他还是和祖祖辈辈一样茹毛饮血、拥有天地和自己守护神的毛利人吗?他让我想到台湾的《赛德克·巴莱》,勇士们在抗争中流尽最后一滴血,幸存的族人后代却被殖民者渐渐感化,为流利的日语和克己的礼仪感到骄傲。Kereame显然还有强烈的自我认知,他仍然找得到族人与神灵对话的山洞,在泣歌中释放悲痛、委屈、无奈,或许还有一些勇气。当他毅然决然地赴死,他终于再一次找到神灵赋予的力量,呐喊出身心合一的高歌——那一刻我被感动。但,我也很难想象他的未来,以及他若有后代,他们和他们的再后代还能保留多少保留多久民族性,而这些民族性与“进步”相比还有多少继续存在的意义。

家园被英国侵略者烧毁,妻女不知所踪,失去一切的南非布尔人van Diemen来到新西兰,除了对逝去的眷恋,几乎魂不守舍。他去抓捕,像一部只有技巧的机器,对毛利人Kereame的善意、幽默、理论完全不共情,直到他们为同一段圣经沉默,心潮一起澎湃。若不是恰好被英国人的追捕小分队赶上,van Diemen不是不可能把Kereame放了。即使人多眼杂,他还是趁机把他放了,并护送他到达神灵之地,并在洞外向毛利人的神灵祈祷。很难猜测他为什么向异族的神祈祷,又祈祷什么,但在他的神情中看到了解脱。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后来为解救毛利人而作出的牺牲。或许在他看来,这不是牺牲,这是对自己和毛利人的致敬。

南非布尔人是荷兰、英国、德国白人移民后裔。所谓移民,最初也是侵略者吧。当他们在新土地生活了世世代代,后来的英国人成了侵略者。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van Diemen不认为自己是战士,是只想保卫家园的农民。他认为砍去落败士兵的食指,消除扣动扳机的能力,是对值得尊重的战士的敬意。他在新西兰对交战过的英国上校一直保持低姿态,但不卑不亢;他在追捕初期总认为把毛利人抓回去是尽职,是否有罪自有公判;他常常默读圣经——这些不都说明他对权威的服从吗?如果英国人没有烧掉他的家,他不一定会反抗,也不一定反对成为英国女王的子民。他似乎没有毛利人那样的民族性,但最后他毫不犹豫地为毛利人作出牺牲——这是一个善良农民表达敬意的方式。

Carlysle上校显然与众多粗鲁冷血的士兵不同,他内心不一定认同对南非的侵略,会在军人职责和人性之间矛盾,甚至感到内疚。但他依然是一名普通军人,那些矛盾甚至内疚并没有让他作出超越能力的改变。他尽职,在职责范围内保有良心。他为英国侵略殖民新西兰和南非所带来的人间惨剧揉进了一丝个人的温度,虽然无奈也无用。他最后对van Diemen的回答让我动容。van Diemen问,英国人烧毁他家的时候,他的妻女有没有在屋里。上校说没有,停顿了一下又补充说,我保证没有。英国人是侵略者,英国上校是善良的。

青山绿水版的西部片,一个线索串起两个人的故事。或许不够血脉偾张,或许不够荡气回肠,一步步提出不少疑问又没有给出让人长舒一口气的答案,但看完久久不能平复。世间有丑恶,世间没有伟大的正义,世间却有微弱的善良。

 短评

毛利人厉害,比起贝尔的鞋、刀、水壶三件套,他只有可怜的一把小刀…

3分钟前
  • tanz
  • 推荐

英雄相惜

5分钟前
  • hanstveit
  • 推荐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联合,毛利人如果帅一点,就更好了

10分钟前
  • 青年哪吒
  • 推荐

两个殖民地情结的被征服者之间的博弈,折射的是对原始勇者精神尊敬与对先进的英伦殖民文明认同两者之间的冲突与无奈。新西兰风光超级漂亮,想起了那句:象天堂一样美丽,象地狱一样寂寞。

13分钟前
  • 天问
  • 推荐

新西兰西部片,景色很美

17分钟前
  • 熊猫七兵卫
  • 推荐

1.仿美国西部式的追踪故事,太多故弄玄虚的追踪术;2.故事老套无悬念;3.山水风光至少加一分,完全是新西兰旅游宣传片一样,相比传统西部片,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逃亡和追踪都是一种乐趣

19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表演和摄影差强人意。兄弟国家感情分。

23分钟前
  • 嘴客
  • 还行

佛瑞党

25分钟前
  • HH
  • 推荐

新西兰的西部片,情节不说,历史背景也蛮丰富。即使是风景,也比美国西部片的漫漫黄沙养眼多了,真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30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新西兰旅游风景片,不错,但是,我想说的是淡淡的剧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宽恕,最终一个男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爱和勇气,酷

31分钟前
  • 齐自多
  • 推荐

英布战争背景下的史诗片风范是,新西兰的荒原和雪山成就了多少迤逦的长镜头...你如何看待你祖先守护的这片土地,如何直面你的侵略者,如何正视你所承受的信仰危机,又是如何与敌人分享你所认定的道德?PS:怒赞雷·温斯顿。

36分钟前
  • 言尔
  • 力荐

关于尊严的故事。

40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中规中矩之作。本来以为又是一部看了开头便可猜出八分结尾的影片,竟没想到最后的反转效果出人意表,可算作是较好的结局了吧。影片前段使用了大篇幅的铺垫,使得整部作品显得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倒是一些长镜头用的很细腻。主旨明显得很,很直白的一部救赎电影,顺带着给观众展现了冬日里纽西兰的美景

45分钟前
  • 黑骨精
  • 还行

节奏太慢了,风景太好了,故事太老了,老头太酷了。。。

50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风景巨好。。。两个男人的友谊

53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还行

男人的世界。够man的一部戏,在新西兰天堂一样美、地狱一般寂寞的景色大片里,一个男人和一个男人的信仰对抗,一个男人和一群男人的猫鼠游戏。老头太酷,结尾漂亮。

58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新西兰景色迷人,适合徒步旅行朔溪穿越

1小时前
  • 麻木斯基
  • 推荐

风景···3.5···

1小时前
  • Leeyone.H
  • 还行

一流。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比想象的要好。风光动人,不紧不慢循序渐进把握每一条线索玩猫和老鼠,如果追踪和求生的渲染更多一点就好,却分配给了一些宗教与信仰上的迷思。结局算意料之内。

1小时前
  • 支离破碎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