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

战争片中国大陆2007

主演:刘劲,侯勇,吕良伟

导演:宋业明,董亚春

播放地址

 剧照

八月一日 剧照 NO.1八月一日 剧照 NO.2八月一日 剧照 NO.3八月一日 剧照 NO.4八月一日 剧照 NO.5八月一日 剧照 NO.6八月一日 剧照 NO.13八月一日 剧照 NO.14八月一日 剧照 NO.15八月一日 剧照 NO.16八月一日 剧照 NO.17八月一日 剧照 NO.18八月一日 剧照 NO.19八月一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00

详细剧情

故事开始于1927年春天,当时国共合作节节胜利,北伐军风卷残云般涤荡着北洋军阀,可到了4月12日,蒋介石、汪精卫(李子雄 饰)先后背叛革命,向广大共产党人和工农民众挥起了屠刀,瞬间整个中国被白色恐怖笼罩,大革命失败了。在此万分危机时刻,共产党人越发彰显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为了挽救革命,他们在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及时纠正了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主义错误,决定在八月一日这天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刘劲 饰)、贺龙(侯勇 饰)、朱德(吴卫东 饰)、叶挺(吕良伟 饰)、刘伯承等建军先驱们开始了多方面的积极筹备,就等着八月一日那声改变中国历史的枪声......   本片获得2008年 第9届长春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2009年 第二十七届金鸡奖最佳录音:王乐文、李安磊、安韶峰   2009年 第二十七届金鸡奖评委会故事片奖   2009年 第13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

 长篇影评

 1 ) 八月一日很好看

电影本身的情节就足以让一个中国人感叹,感叹当今的中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2 ) 太平淡,不能震撼观众的心

    战斗场面比较以前的同类型片子是有突破,尤其是开头不久的战斗和骑兵的冲锋,较有视觉效果。但是剧情太平淡,没有高潮,也没有特别震撼人心灵的桥段。演员的外形感觉与心目中的历史人物有差距。贺龙太瘦,刘伯承太胖,周恩来太老,叶挺太帅,汪精卫太丑。陈独秀和张国焘还是有点脸谱化的感觉。我也觉的剧中的爱情戏和小男孩的戏是画蛇添足,是败笔。
     片子成年人看起来太假,太小儿科,缺乏深度。小孩看起来太血腥,比如悬挂示众的人头、战斗中的残酷等。再说,小孩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和解释,他也搞不清楚剧中走马灯一样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至少小学生绝对理解不了。所以,影片犹如鸡肋,两边都讨不了好。

 3 ) 先睹为快


在公映前的几天,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看了《八月一日》。写了些感受,贴在下面,聊供参考。全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29b901000ay4.html




先睹为快的不是八一厂的厂史馆,而是尚未公映的故事片《八月一日》。陪同的女少校告知,这是A拷。我不知道这一名词的含义,应该是指尚未进行大规模正式拷贝,即尚未对外发行。据说,这部影片将于9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映。终于在一部电影在没有对公众放映时,获得观赏的机会,是为“先睹为快”。

既然称“快”,当然看得是一部自认不错的影片。

在深沉的画面色调下,《八月一日》展现的是1927年4月—8月1日之间中国共产党筹划、领导的南昌武装起义的历史画卷。主要线索为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人争取贺龙(非党员)、叶挺发动起义,避免出现被国民党过早扼杀的局面的情节层层铺开。关于陈独秀、张国焘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表现,影片没有把他们描绘成反面角色,而是更近客观地描绘他们在转折当口的感情、抉择,让我们对历史人物多了一份感性认识,尤其是对陈独秀的刻划之细腻,前所未见,值得推广。

周恩来在整个起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员的选定当时是重中之重。整个影片看完,觉得导演的选择是正确的,不过亦有白璧微瑕的遗憾——电影中的周恩来略显胖,比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同一题材的《南昌起义》里出演周恩来的孔祥玉有所差距。在周恩来离家去南昌的夜晚,他和邓颖超的感情戏的设置实为导演的神来之笔。当时,邓正值流产导致终生不育的痛苦之际,周却不得不去领导起义。在周迈出屋门的一刹那,邓大呼“翔宇”(周的字),紧紧抱住自己的爱人,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一个女人要为爱人、家庭、事业付出多少,才算穷尽?这个情节堪与电影《周恩来》末尾邓颖超在周恩来逝世后亲吻爱人的额头的场景比肩,为展示革命人的感情写出了浓重且极为成功的一笔。

出演贺龙的是近几年军旅影视片老面孔——侯勇,比起贺龙本人,他的脸庞瘦削,远逊《南昌起义》中的贺龙形象。不过,虎虎生威的气势倒是把贺龙的豪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可圈可点。叶挺少言寡语,胸中自有韬略,吕良伟演绎得恰到好处。李子雄所演的汪精卫,有沉稳凶狠的政客气质,面目却难符合有“美男子”的汪氏形象,未能尽如人意。贺龙麾下的团长老三是影片的亮点,其忠义勇敢近乎孟良、焦赞,是个可爱的人物。

剧本塑造人物总会有详有略,无论《八月一日》还是《南昌起义》中叶剑英、朱德都被放在次要位置,不过《南昌起义》似乎描写二人的笔墨更多一些。叶剑英骑马为贺龙、叶挺传递汪精卫对两人有所戒备的情报,朱德设宴巧计控制在南昌驻军的团级军官,都是《八月一日》弱化的。《南昌起义》有周恩来与朱德在旅馆里观赏马蹄莲的场面,既表现朋友之间的相知相契,也从侧面烘托革命者志同道合的理想,《八月一日》较少如此严丝合缝的侧面渲染。

同行的友人说,整个影片的战争气息较之以往的战争大片更强,血腥味更浓。不错!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流向下水口的血水,那是1927年被蒋介石在上海大肆屠杀革命群众的血水。电影的战斗场面强化了残酷的一面,如军刀划开皮肤、血光迸溅的近镜头,炮火、爆炸的效果。尽管不如《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美军登陆诺曼底海滩的场面火爆,但视觉、音效的冲击有着超乎此前我国战争影片的震撼,的确很好。

影片中的两个情节设置,导演应该是认为有利,我则认为可有可无甚至可删。一是周恩来与叶挺山间射击场前议事时,当兵不久、以后成为名闻遐迩的将军的少年粟裕正为不能熟练射击被军官训斥。一是毛泽东畅游长江,其间与周恩来谈论自己要去湖南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的想法。


如此历史大片,出现几处败笔(这个字眼有些残忍,或许用不该发生的笔触更委婉):

一是当起义军攻下南昌城的南门取得胜利后,周恩来在南门的战场前发表演讲,身后的背景——南门明显为大幅绘画,其假之惨不忍睹,与整部影片的真实场面有云泥之别,有虎头蛇尾之效。在电子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一部影片里造成如此悬殊的视觉落差,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片名——《不该发生的故事》来形容是名实相符的。

二是一条 “爱情”线索。团长老三与后来加入贺龙军队的一位年轻女性的朦胧关系,仿佛叶孤城的一记“天外飞仙”(古龙《陆小凤传奇》),“来得那么快,来得那么直接”(刀郎《冲动的惩罚》),来得莫名其妙,去得干净利索,无益主线的延展与人物的塑造。本来是男性的影片,偏要注入男女之间爱的情感,犹如吃下杂有沙粒的米饭,咀嚼间不免牙磣。

三是在起义军攻打南门的战斗时,一个小孩在枪林弹雨中安然自得地捡拾着散落在地上的子弹壳。也许作为观众的我们忽略了,他或许是个耳聋的幼童。

与前三项关于情节的布置不同,第四项是演员的选择问题。影片里有两个场景,一是列车上贺龙的西餐厨子们为叶挺端来西式菜肴,一是贺龙为即将离开的西餐厨子们送行。原本两个在普通不过的场面,却出了“彩儿”。因为演员是姜超——《炊事班的故事》的小姜、《武林外传》的李秀莲李大嘴。他的两次出场,在座的众位都不禁失声大笑。我不知道导演是否有意在紧张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喜剧元素,使得观众放松一下沉甸甸的心情。我以为,在重大题材的影片中因为一位演员的面孔影响了整部作品的严肃性,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尽管谈了几点对《八月一日》的苛刻看法,但还是向大家推这部荐瑕不掩玉的影片,尤其希望大家到电影院里去看,因为电影的视觉效果与音响效果只有在影院里才能得到展现!

 4 ) 一般一般,实在一般

写了一大段评论竟然出现页面错误!气死我了。影片的亮点是有些场面还是很让人热血澎湃。还有冲着周总理,大家可以看看。

 5 ) 《八月一日》观感

我很少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小时候觉得历史电影太老生,看着颜色不鲜明的电影很乏味,但是现在长大了,成为一名文科生,了解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现在再来看电影,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无味的感觉,更多的是深深的感触。《八月一日》,我想说说。
   在1927年4月12日,由于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叛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低潮,蒋介石开始了惨无人睹的血腥杀戮──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武汉国民政府也停止北伐。这时,陈独秀领导的共产党员也陷入深深的迷茫中,感到革命之路步履维艰,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南昌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于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些烈士们,所以把八月一日定为建军节。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我们的军队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也看到了蒋介石、汪精卫流叛变革命、与人民为敌的可恶嘴脸。
  透过电影回顾这一次的历史,不仅仅让我看到共产党坚韧不拔的毅志和与叛变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保卫人民安全的志向,更重要是坚定了共产党在我心中的领导地位。由衷体会到我们要继承革命意志,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发奋奋斗。21世纪的青少年们!奋斗起来!奋斗起来!奋斗起来!

 6 ) 凑合着看看吧

没想到买的电影票是两场联放。看完铁三角,发现外面下雨。那就接着看下去吧。

说实话,开始的一段战争场面,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太久没看过国内战争电影,对他们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大战役那个年代。这次一看,还有点意思。炮火,冲锋,战术动作,死法,音响效果,还能唬一下人。冲着这一点,我坚持了下来。只不过中间后悔了那么几次。

第一次,1927周30岁不到,电影中扮相这么老。周一开场出来,我还以为都国共和谈了的年代了,这么大个中国就没年轻的特型演员了啊

第二次,老毛出来忽悠了一下,下水,出水,展示了一下胸大肌。就不说他有多老,就冲着一口普通话,我就差点没从凳子上摔下来。

其他小的就不说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算是不错的。比如说,对历史的反映,比较有条理,叙事也很清楚。但是想要做为一部商业电影,节奏有点慢,而且让观众不够紧张。到影片的后半段才有时间的描述,如果一开始就有,带入感会更好一点。观众也会更投入。

贺龙保持了一贯良好的本色演出,总的来说不错。吕良伟是个花瓶,没什么特色,可能也有戏份不多的圆瑛。其他人在这种影片中都还是中规中距的。

一句话,联场的话,还是值得看的,否则~~~~~~~~

 短评

每次都只能跟妈妈谈论这些历史,看见建国前的影视作品总是热血澎湃,还记得小时候在好大的电影院看革命电影,海报都是白色纸用红色绿色的笔写上的名字和时间场次。

4分钟前
  • 还没熟的一果子
  • 还行

中国的战争片啊~镜头有点小进步,其他呢,唉~

6分钟前
  • Flower In Sun
  • 还行

跟家人一起看的

7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难得看一本不是以老毛为核心的主旋律革命电影. 虽然还是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整体感觉还是比较可信的

12分钟前
  • Oscarfan
  • 还行

简简单单的一部片,情节突兀,多余的撤出很多东西,细节难以推敲,特别是邓颖超的背影像是个游魂一样恐怖,分镜一般,不过还是时不时有多余的东西出现,或者是遮挡主要部分的东西出现,不是什么好电影

15分钟前
  • 三献茶六文钱
  • 还行

看了电影才知道,革命先驱为事业做的牺牲有多大,周恩来一生无后,他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有何妨?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南昌起义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他们是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一群人,自此,先辈们开始了武装反抗三座大山的彻底的暴力革命!

16分钟前
  • 见贤
  • 力荐

酷毙了啊~

21分钟前
  • nobita
  • 力荐

太散了,不过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一群伟大的历史人物用一部电影来表现的确很困难。事件算是交代清楚了,分支多过,想刻画的人物没刻画好。却插入了很多类似做作的细节。可惜啊。深刻怀念周总理。

23分钟前
  • Ψ
  • 还行

为什么影片的摄影调子这么暗,看着很不爽,还是在电脑上看有问题?声音据说是最先进的杜比,可是中间有的背景音太抢眼。看的时候感觉,里面的革命家真多。

24分钟前
  • 金桔派
  • 还行

come on war burst out~

29分钟前
  • 周咒
  • 还行

贺胡子很有魅力,赵天亮很好的一小伙儿~

30分钟前
  • Garcia
  • 推荐

居然在看到贺龙和周恩来握手的时候小感动了一下,还有听到国际歌的时候……

34分钟前
  • 新月
  • 还行

这部的周总理和毛主席才是我心中的形象!

35分钟前
  • siji小猪头moli
  • 推荐

陈独秀那个不叫右倾错误。他未必不知道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共产国际一直认为共产党的力量太弱,而寄希望于国民党,所以共产国际并不主张和国民党决裂。作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陈独秀的选择并不多,最后也成了共产国际的替罪羊。

39分钟前
  • 五月花号
  • 推荐

中国领导人中我向来特别喜欢周恩来总理。

4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当年每年的八月一日都会在cctv看,很欣慰看到豆瓣短评里,随着时间推移,给这部电影三星四星的人越来越多,给低分的脑残越来越少。这种人少一点,中国才有希望。

44分钟前
  • 思无邪
  • 力荐

这不是电影,这是pose!

49分钟前
  • 夜夜读毛选
  • 较差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这是历史课本里所学到的知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只有共产党才能有如此的魄力和崇高的理想,为反抗国名党反动派做出如此的牺牲,战争的残酷让那些为之奋斗甚至不惜牺牲性命的革命军人更加的高大和伟岸,英雄永垂不朽,必将被后人铭记在心。

54分钟前
  • JOJO
  • 力荐

这样的电影根本就没有重拍的必要

57分钟前
  • 空思
  • 较差

最后那个城墙的背景实在太假了

58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