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

战争片美国1993

主演:连姆·尼森,本·金斯利,雷夫·费因斯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剧照

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3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4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5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3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4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5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6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7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8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19辛德勒的名单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12:39

详细剧情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长篇影评

 1 ) 辛德勒的名单

不得不说,国外的这类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人性的文艺电影虽然动辄就将近三个小时,但是却一点也不令人乏味。

这部影片的黑白画面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营造出一种纪录片似的真是氛围。影片的主旨就是和平和救赎,它清楚的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名叫辛德勒的德国军火商人从一开始的贪图一己私利到最后开始真正发自内心的想要救助每一个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这一转变过程。

借鉴,不妥私信删。

 2 ) 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对这部磅礴伟大的电影,实在不敢妄加评论。可是,又觉得对于这样一直想看却一直不敢看的电影,如果不写点什么,也实在难以告慰自己粗鄙又真挚的感情。

哎,好生纠结。一如辛德勒先生的每一次抉择。又很庆幸自己是在这个时候才看的这部电影,小一些时,微薄的耐性一定无法让我对着黑白片花上3个多小时,一定会干出中途睡着、吃零食等挫事来分散注意力吧?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一直到现在,以色列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和平,战火蔓延,二战期间,更是经历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屠杀,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将这个充满智慧、善于创造财富的民族列为劣等民族,赶尽杀绝成为最通用的政策。一个个集中营林立,枪声不断,每一声枪响,都是一个无辜的犹太人的倒下,有强壮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即使对这段历史有不算太详实的记忆,看《辛德勒的名单》时,还是一阵阵的揪心。力求还原于真实的一帧帧影像,让我只觉影片持续时间过长,实际上对于那漫长屈辱的屠杀史而言,
三个多小时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渺小吧?

即便如此,还是深深折服。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聪明等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历历在目,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欢斯皮尔伯格的地方正在于他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绝对美好,而是本着纪录片的真实,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机心理,做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像国内许多人物传记电影总喜欢在讴歌赞美的同时,把伟人的瑕疵一并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罢休,殊不知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好学生必定是一个无趣的学生,一个从来不曾萌生过任何小邪恶念头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乏味的人。

犹太女人的智慧与果敢实在让我深深震撼。在纳粹军官要进行体检,只留下健康的犹太人以作为工人时,那些瘦弱苍白的女人纷纷刺破自己的手指,硬是挤出鲜红的血液,姑且充当胭脂,而后抹在每个人的脸上,以便让每一位女人看起来脸色红润一些,制造身体健康的假象。对生的渴望那般强烈,实在让我唏嘘不已。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鄙薄自己的生命?不过又觉得自己甚爱说教,看了这样的镜头,就要上升到生命诚可贵的高度,也实在多余。在那样艰难的情势下,选择生还是死都不容易,而在最坏的年代里,每一位犹太人却爆发出无限的勇气以及能摧毁一切的团结,即使在有限的躲藏空间里,因为空间的逼仄,而拒绝更多的人的自私与决绝,看起来还是带着一丝丝的果敢。

突然发觉自己几乎就要把犹太群体当做本片主角了,事实上,每一位犹太人的鲜活、真实,才让这部有意表现辛德勒先生的电影这般深入人心。我热爱那个民族的抗争、重建的勇气、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韧。这部电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刘烨为代表的爱国硬汉角色,犹太人的群体坚韧却一览无余。顺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该片后,便觉得南京一片的拍摄手法有多么拙劣,妄图从不同角度表现南京大屠杀,却让人对那段历史更加模糊。我总觉得,真正尊重历史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铺垫以及渲染,近乎于纪录片的忠实,会让电影更加好看。或许我始终热爱叙事文甚于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应该是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写到这里,已经是五味杂陈。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3 ) Schindler's List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思

Schindler's List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思
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这部一直未敢碰触的经典,一直以来,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
似乎像《爱在战火蔓延时》这样更加好莱坞,起码是彩色的影片更加适合我。
但这部电影,似乎是无法逃避的。
就像我们对人类历史的反思。

在电脑前面发呆了半个小时,忽然想吐,一种不知是来自心理还是生理的恶心让我焦躁不安。集中营里不断冒烟的高大的焚尸炉,空气中弥漫着人的骨灰。
无处可逃的恐惧,鞋柜,钢琴,地下室,壁柜,床板下,粪坑,你带着对生的小小希望恐惧着,却最终逃脱不了死亡。这样的等待,更加沉重。
女工寝室中,一个女工在叙述她所听到的在集中营里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故事:“…火车抵达后,人们被赶了出来,在两个货仓前列队。一个货仓写着“衣帽室”,另 一个则写着“贵重品”。他们在那里脱掉衣服,一个犹太小孩用绳把他们的鞋子绑在一起,士兵剃光他们的头发,说头发是用来制作东西给潜艇用,人们沿着一条大走廊,被推进密室,门口画上大卫星,并写着“沐浴及氧气室”,党卫军发给他们肥皂,叫他们深呼吸,说是有助于消毒,然后,放出毒气…”。这时,她上铺的一个女工问为什么要给他们肥皂,她回答到:“用来哄他们进去的…”。大家都选择拒绝相信,但我们知道那是真实的,所以更加悲哀。

关于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这绝对不是我看过最血腥最震撼的,但让我觉得最恶心,因为下面的场景:
歌德大尉在广场发表了他的“就职演讲”:
    “今天,是历史时刻,今天将长留青史,许多年后,年青人将以敬佩的心情谈起今天的事。今天,是历史时刻,六百年前,欧洲大瘟疫,死人无数,犹太人被指为祸端,当时的波兰国王,批准犹太人前来克拉科夫市,他们来了,源源而至,一车车行李,落地生根,发展起来,在企业、科学、教育、艺术等各 方面…他们来时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然后昌盛繁荣。六个世纪以来,犹太人,盘据着克拉科夫,你们不妨想想,由今晚开始,这半个世纪的事迹,将成为流言,可视为从未发生过…今天,是历史时刻”。

最恶心人的,就是这样的纳粹分子还格外喜欢炫耀自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那套所谓理论。我无意说达尔文老爷爷的坏话,只是个人不喜欢尼采那套优等民族的愚蠢说辞,更不喜欢希特勒那个龟蛋洋洋得意的把它拿去实践。我们从小就一直被教导,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的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未来的人类会比现在更优秀。真的是这样么?是的,达尔文的确证明了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进化法则,但是他似乎没有能够证明也无法证明这样的所谓进化是没有尽头的,是会永远持续下去的。我们真的有比过去更加优秀么?因为我们更加孤独更加冷漠更加自私所以更加能适应进化的法则?还是这样的进化会导致的只有灭亡?
昨天有人跟我说,中国的小孩不知道《人权宣言》不是政府的错,是写那个宣言的人的错,因为他们太理想化了。我忽然感到十分无力。我们一定要因为理想的遥远就放弃去追寻么?这起码是不符合人类的逻辑的。没错,我承认《人权宣言》是理想化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人类是否连最后的一丝良知也不会留给自己了?我宁愿说,那是某些清醒的人类,在他们还清醒的时候,为人类的未来,所设定的对整个人类都有益的法则,而不是只向进化论的法则做出妥协,动物比人类更适应那个法则,但它们并没有比人类过的更好,不是么?

 4 ) 《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让人们重温50年前的恶梦。影片以悲观阴郁的基调和富于强烈戏剧张力的惊诧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一切,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茫,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该影片也被评价为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电影。
(一)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在影片中多处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剪辑,影片的开篇,在一个火车站登记的一场戏,开始镜头前只有一张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四周一片寂静,一队人向这里走来,一个登记员坐下仰起头喊了一声“姓名”之后,寂静立刻就被打破了,镜头猛然切换到拥挤着成百上千的犹太人群上,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报着自己的姓名,打字机也“啪啪”的不停运转。这组镜头运用无技巧剪切手法,一声“name”省略交代无数人出现的过程,简练直观的把可以不交代的内容省略掉,同样这组镜头也是声画蒙太奇的典例,声音与画面的逻辑性剪接,给人的视觉和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让我们在仓促中走进那个令人不安的年代。镜头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凌乱的摆动,从人脸到打字机的转换,有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出场的一节中,运用了积累蒙太奇手法。他倾其所有,打扮考究,拿出纳粹党徽佩戴整齐,几个镜头中他始终未露面目也没有一句台词,但几个相似镜头积累在一起却足以说明辛德勒的身份——一个德国纳粹党员,一个商人。接下来辛德勒和德国军官拉关系的一段是这部戏中运用电影语言十分有代表性的片段,这段酒会上的戏运用大写意的手法,从他走出旅馆来到酒会,到与普通德国军官打的火热,再到与高级军官拉拢关系,好像是一个晚上的事,事实上却是一个过程,这是一段华彩的蒙太奇乐章。背景音乐由低沉到高扬,人物的情绪不断提升,直到举杯狂欢,音乐起到很好的转场作用,另一个标志着出现层次性变化的便是几个照相的镜头,镁光灯的闪烁发出“砰”的声音,是明确的剪接点,表现出主人公辛德勒与德国军官的关系逐步拉近,也表明他善于交际,会拉拢人脉的性格特点。这段戏将电影语言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用很简洁的方式便将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在讲述犹太人全部要搬入克拉科夫社区的一段戏中,一家曾经富有的犹太人简单收拾行李,无奈的离开自己的家,搬到一个又脏又乱的贫困地方居住;镜头转接辛德勒搬进这个舒适的房子,安逸的躺在床上,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手法,这是典型爱森斯坦理论中的冲击效果论,表现出犹太人的命运悲惨和德国纳粹的残酷冷漠。在犹太工人铲雪,独臂老人被杀,辛德勒在办公室与军官谈话的一段戏中,几件事情事实上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导演进行了平行剪辑,不考虑时间的逻辑性,剪接杂乱,即使用杂耍蒙太奇手法,这样使电影节奏紧张,有利于理解上一节的内容。另一处典型杂耍蒙太奇是导演将三件毫不相干的事情通过内在逻辑关系交叉在一起。镜头一开始是一对犹太男女举行结婚仪式,接着是阿蒙在地下酒窖发泄自己内心的压抑,他不敢接受自己喜欢上犹太女孩海伦的事实,再接着是在辛德勒的生日晚会上,一片歌舞喧哗,辛德勒亲吻了来送祝福的犹太女工代表。第一件事解释了第二件事,第二件事又与第三件事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在剪辑手法上为动接动,同时在声音上也有一定连贯性,结婚仪式上踩碎灯泡“啪”的一声,镜头转接阿蒙打海伦一耳光,再接辛德勒生日聚会上人们热烈的鼓掌声,声音再次起到很好的转场作用。这段杂耍蒙太奇的使用也引发人们的思考:犹太人到底是不是人,是不是值得尊重。
(二)黑色幽默的运用
在阿蒙这一人物刚出场不久,一段建筑工地上的戏,他将对他的施工方案提出异议的犹太女建筑师杀死,却又按照她的说法将房子拆了重筑,就是一个典型的黑色幽默手法的运用,表现出阿蒙狭隘,气量小,阴森残酷的人物性格。另一处阿蒙带人到工厂检查工作,走到一个矮个工人面前让他做一个铰链,工人十分熟练的几下子便将铰链做好,阿蒙却质问他:“你每天6点起床便开始做,这么熟练,为什么每天却只能做一点?”不容工人解释,便让手下人把他拉到厂房外要枪毙他,结果抢却出了问题,怎么也发不出子弹,阿蒙只得愤愤的用枪砸了矮个工人头一下便离去。在为枪的临时出差而感到滑稽可笑时,也更进一步认识到阿蒙残暴的性格,为矮个工人命悬一线而捏了一把汗。还有一个犹太小伙子从井下逃出,正好有纳粹军队路过,他像德国纳粹一样敬军礼,引来路过士兵们的阵阵讥笑;由于铁路作业的错误,辛德勒买下的犹太女工人被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女人们被放进澡堂,大家以为会放出毒气却放出热水,由悲转喜。.....这些黑色幽默手法的运用,都令人感到荒诞,却也对影片的内容和情节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色彩的绝妙运用
电影采取了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有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而它和彩色色调的强烈反差也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至黑白两色的画面。在影片中那场进行屠杀的戏中,一个身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从街道的一头走到另一头,钻进一所房子里的床底下,满脸的不安与担忧。这条小红裙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地方,黑白世界中的这一抹红色是那样夺目,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那红色仍刺激着人们的眼球,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个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那一刻他的眼眶里闪动着泪光煽情而悲怆。影片结尾处,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自然颜色,极其形象地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
(四)多角度的塑造人物形象
    在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上,这部影片也没有落入俗套,辛德勒作为一个普通的德国商人进入剧中,他贪图享乐,好色投机,在战争中他开始并不理睬谁对谁错,只在乎自己是否可以赚钱,但是,他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与那些犹太人相处中,逐渐与其产生着感情。在史顿被误装入火车,辛德勒不顾一切救出史顿;当史顿深陷劳动营,在党卫军武装监视下向辛德勒汇报工作,他告诉辛德勒军官们的生日,嘱咐他要按时送礼。辛德勒难过的对史顿说:“我无法把你弄出来,每周三会来探望你。”说着偷偷递过一只盘子,史顿迅速将盘子里的食物藏进兜里,当史顿轻轻说出:“谢谢你,祝福你”时,我们为这一人性化的细节而深深感动。在地下酒窖与海伦谈话,海伦讲述着自己的遭遇,常遭到毒打,知道自己命在旦夕,会接受命运安排,此时海伦的脸十分昏暗;辛德勒则安慰她,亲吻她的额头,当认清辛德勒不同于阿蒙是真正要帮助自己的人时,她脸上的光由暗变明,这段光影的运用有利于揭示人物间的关系,并凸显人物性格。在列车中的犹太人暑渴难熬时,辛德勒不理会看守的纳粹军官的讥笑,用胶皮管给车厢里犹太人喷水解渴。在看到穿着红衣的小女孩躺在运尸车上时,辛德勒彻底醒悟了。在这一个一个情节的不断推进中,我们和辛德勒一起体验着一个普通人的感情历程。辛德勒不再贪图钱财,以开工厂的名义,不惜倾家荡产,用钱按人头买犹太工人,开出他的“名单”开始了拯救计划,正如史顿所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代表着生命”。我们为他的义举而动容,为看到一个有“缺陷”的真实善良的男人而信服而感动。
(五)长镜头的使用
在影片开始时,一个长镜头出现:蒸汽,车和人,交待出这场戏发生地在火车站,开始镜头前只有一张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四周一片寂静,有一队人向这里走来,随着一个登记员坐下仰头喊了一声“姓名”后,寂静被打破,人头攒动,人名登记开始。这场戏真实而连贯。
这组镜头开始于一个纵身镜头,左侧前景一个工人正用油漆在门上写字,右侧远处辛德勒正为来招聘的第一个女打字员推开椅子。接着,一个一个的女打字员在打字机前出现,辛德勒则坐在桌前静静的看着。这一组镜头使用了长镜头、跳接镜头。接着是辛德勒的妻子到房间敲门找辛德勒,进入房间后,一个纵身镜头,两人在近景处对话,而辛德勒的情人则在远景处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还有阿蒙出场后在建筑工地杀死犹太女建筑师的一场戏,使用了长镜头,先是一个全景女建筑师为主要人物,接着镜头拉出来,两个士兵出现在镜头里在倒水,然后阿蒙出现,来回纵身,又推到前景,女建筑师被枪杀,在第二个纵身处,士兵在吹着水杯中的热气。这段戏真实的表现出阿蒙狭隘,阴森残酷的性格和德国士兵的残酷冷漠。
(六)道具的巧妙使用
全片在描写辛德勒与会计史顿的关系时,运用了重要的道具——酒,这是一个细节设置,随着两人感情的加深,酒由一开始的不喝到只举杯不沾酒,再到一饮而尽,两人最终成为一同拯救犹太人的同志。还是那场阿蒙在建筑工地杀死犹太女工程师的戏,戏中的重要道具是水杯,两个德国士兵在女工程师被杀前正往水杯里倒水,女工程师被杀后,两人只是悠闲地吹着水杯里的热气,他们的残酷与冷漠表现的淋漓尽致。阿蒙在一个犹太男孩第一次没有给他安好马鞍时,令人诧异的饶恕了他,但第二次又是这个男孩没有把浴缸刷干净,阿蒙又一次放了他,接着阿蒙对着镜子照了照,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残酷和杀人成性,还是举起枪射杀了男孩。这里运用了重要的镜像手段——镜子,会带有一些哲理色彩,往往看到镜像时,人物会出现性格分裂,引发人们探讨多种人格。
(七)音乐
    这部影片的配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作者约翰威廉姆斯在创作中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的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的淋漓精致。在配乐中的两个主题旋律的小提琴独奏,编曲平实而情绪深刻。威廉姆斯在交响乐的部分则善尽烘托陪衬的角色,让音乐成为深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八)情节设置上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由于影片是运用黑白色表现,使许多血腥的画面也被隐藏在了一种单调平板的镜头之内,但这并不等于说这部影片的恐怖就没有了,相反,它在心理上给人的压抑不亚于任何血腥。在德国人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处理上,突出了几个个别人物的死,独臂老人、女工程师、马房小男孩、以及身着红裙的小女孩,他们的遭遇将犹太人的处境清楚的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生命犹如一只只蚂蚁,那么轻易地就被置于死地,这种“轻易”恰恰就是影片表现德国人的残忍的高明之处,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死了,它给于我们的震撼绝对不亚于血流成河,哭天喊地的屠杀场面,它在不断地崩溃着我们心理上的安全防线,最终也明白了被敲入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什么。
 
《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电影语言的高水平运用在影片中几乎处处皆是,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永远流传下去。

 5 ) 二个世界

 昨天晚上看了Schindler's List的上半部份, 先介绍一下影片, 再说一说Ralph在里面的表现..............
  
   我目前只看了上半部, 还是忍不住要说一下. 本片实际上有两个主角, 一个当然是Oskar Schindler,另一个就是Ralph扮演的,管理集中营的纳粹军官Amon Goeth.--------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Amon(阿门).
  
   首先介绍一个这两个人,第一主角Oskar不仅仅是比Amon年长有钱而已, 他是生意场上的老手, 精明过人, 深谙阅人之术, 小小手段就把纳粹高层哄得一愣一愣的, 生意也是搞得有生有色. 此君在异性中也是如鱼得水, 极受欢迎, 哪个女子不喜欢有钱又有格调的Oskar? 一开始Oskar也是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出现的. 后来见得多了就出现了转变, 而这种转变对他来说是自然而又必然的.
  
   另一个人Amon(Ralph 饰)就没那么走运了, 不仅爬得不如Oskar快, 场面也不如Oskar见得多, 性格和处世上更不如Oskar圆滑得体... 尽管他年纪轻轻就做了纳粹中级军官. 看得出来一开始他对于调去管理集中营这样令人生厌的"下等人"地方是相当讨厌的, 简陋的居住地, 极差的卫生环境, Amon这样的上等人, 一出场就以帕掩面地表示了对集中营的厌恶.
  
   当Amon抱怨够了, 他接受了现实, 并很快地以折磨集中营和犹太区的居民为乐, 对于自已就是这个小世界的上帝的事实, 进行了充份地实践. 以至于无聊的时候就玩射杀犹太人的游戏, 或许来这种下贱地方并不是他的选择, 但是作一作无所不能的上帝的确使他沾沾自喜, 不可一世.
  
   当他认为作上帝也不过如此时, Oskar出现了, Oskar使他意识到了他的世界有多小. 这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 他就感觉到了. 当然, 一个战争中的年轻人没见识过花花世界是正常的, Oskar一出场, 熟练而有风度地与各位军官打招呼, "Hallo, I am Schindler." 一个名字就够了, 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的Schindler. 相比Oskar的自然和优雅,Amon显得有点紧张...
  
   就在Oskar在他旁边坐下用饭的时候,Amon小心而又腼腆地问Oskar:"Is that a silk shirt?" (那是丝绸衬衫吗?) "Of course!" (当然!)
  Oskar既没有望Amon一眼, 也没有停下吃饭. 这时的Amon只是纳粹高层介绍给他合作办厂的下级军官, 他并没有把Amon放在眼里.
  
   Amon有点尴尬, 他做出想摸一摸地动作, 很快又收回了手....
  
   从此,Oskar成了Amon的偶像,在Amon的世界里,Oskar与那些粗鄙的军人, 垃圾一样的犹太人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人类. 他优雅的风度, 深得人心的作派,使年轻人Amon心神向往.
  
   于是,像任何潮流青年一样, 他私下里处处对Oskar进行模仿, 于是人们可以见到他骑着高头大马在集中营里趾高气扬地来回走动, 用的当然是Oskar送给他的名贵骑具. 当然了, 营中集这样的地方完全不能和Oskar练马的林荫道相比, 但是, 他还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满足一下不也挺好嘛.
  
   在心理上, 每天在阳台上射杀一下犹太人, 也总有无聊的时候. 做为一个纳粹青年, 也许Amon也曾有过理想, 但是如今他只能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虚度年华, 战乱时期, 还能谈什么个人理想? 于是他苦闷了, 越苦闷就越堕落, 杀杀人, 酗酗酒, 找找姑娘...
  
   也许他可以穿上Oskar送他的时髦衬衣, 用一样地名贵马具, 在同一个桌上吃饭, 和同一个姑娘跳舞调情, 他甚至开始学习Oskar建议的慈悲为怀, "I pardon you." (我豁免你的罪.) 但是Oskar的人生观他是学不来的, 作为一个纳粹军人, 他相信纳粹帝国这个美好前景, 他相信犹太人是生来有罪的, 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他为之所奋斗的信念是正确无疑的.他不可能, 也没有能力, 对他所相信的一切进行否定.
  
   他的心智还没有达到Oskar的高度, 他还太年轻, 这是他唯一的错.
  
   这个时候, 他遇见了喜欢的人, 偏偏她是个犹太人! 这可怎么好, Amon越发地矛盾了, 在地下室的一段是Amon的内心独白, 他喜欢这个姑娘, 但是 ..."严格来说, 你们犹太人不是人, 你们的生命就如老鼠,蚁蝼一般..." (这解释了,他为什么杀人杀地那么痛快.)"但是, ...(他看着她的眼睛)这不是人的眼睛吗? 难道是老鼠的眼睛?"
  
   可怜地Amon, 他的人生是个悲剧, 他有理想, 与那些花天酒地, 人性尽失的同党不同, 但是他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把自已拉回正道. 他不像Oskar那么成熟, 有思想有能力认清纳粹的谎言. 可以想象一个被纳粹洗了脑的热血青年,在这种人性和他曾经追求过的纳粹帝国理想之间来回挣扎的痛苦, 作为一个年青人,他还赔上了自已珍贵的爱情.
  
   被纳粹思想迫害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Amon 无边的痛苦可以作证. 对于这一点, 上帝也只能抱以一声叹息...Amon(阿门).

 6 ) 辛德勒的名单 17-7-15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性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此刻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短评

印象很深刻的是黑白画面中的红色。

5分钟前
  • 2013
  • 推荐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你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你从来不喝醉,那是绝佳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权力。” “权力是当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杀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却不那样做。那是古代帝王风范。那才是权力。”

11分钟前
  • Ying
  • 力荐

出门的时候,看到灯火辉煌的城市,会觉得一切幸福美好都是罪恶。。。

15分钟前
  • 西梨
  • 力荐

我可以冷漠的看完整部影片。我深知我改变不了世界甚至改变不了自己

19分钟前
  • 甜椒Oli
  • 推荐

辛德勒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指环上写着:“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当1100这个数字具化到一个个人名的时候,当片尾处影片中被救的犹太人原型出现时,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指环上的那句希伯来经文的深刻。

22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请看一部没有笑容的电影吧

27分钟前
  • veronique
  • 力荐

一部没太大感觉的公认神片,拍的的确是很真实,但或许我口味重了点,还嫌不够残酷吧……最后辛德勒对着一千多人的一番话泪崩了,我和同学俩大男人在自习室默默泪流再默默用纸巾抹泪的场景太喜感了

2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这类片子,在我的概念里,和读书时四大名著同等级别,大部头,轻易不敢触碰,一旦决心看就要掏心掏肺100%投入。很辛苦。看完都像心灵负重走了长征。平庸之恶也许只是借口。真的猛士敢于面对人性的黑暗与软弱,敢于跳到体制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像伟大的犹太裔导演斯皮尔伯格致敬。

30分钟前
  • 踢迩达
  • 力荐

这不止是剧情,更是技术、镜头、剪辑、演技和配乐的综合胜利。表达是一出技巧活,不以剧本和背景定优劣,这一切都是导演的功力和运气造成,不可求,但可遇——《辛德勒的名单》可谓厚积薄发。而实论背景,辛德勒本人之事尚存争议,电影却已在全世界人面前诠释并且定性了,由此可见媒体的影响之大

34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连姆·尼森后来又演了《通勤营救》《空中营救》《飓风营救》,半辈子都在营救别人。幸亏《辛德拉的名单》当年没在中国上映,要不然中文译名可能会是《辛德勒营救》。

36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我哭死算了我

38分钟前
  • 巴乌
  • 力荐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一段如此深刻的历史,多么希望它早早结束,但如此一部经典的影片你却永远都不想它完结。感动于良知,印象很深刻的永远是黑白画面中的那一抹红色。在任何时代,不管有多么的黑暗,都会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着;经典的影片也不会因为缺失色彩而让人觉得沉闷。★★★★☆

42分钟前
  • Q。
  • 推荐

最后辛德勒摘下自己的胸针,说自己原本还能再救一个人,痛哭失声的时候,我也已经哭得不成人形。从电影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达到了直击人心的力量,面对人性,面对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让历史铭记的选择。经典之至,感人至深。

4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救人一命就是救全世界.

49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斯皮尔伯格,犹太人,世界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通过黑白映像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传播到世界各地,那段对犹太人灭绝人性的杀戮终于大白于天下。苍天悲悯,辛德勒名单内是生命,外是死亡,他为此倾家荡产,1100犹太人得已生还,也记住了辛德勒这位伟人。

53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力荐

献给导演认真的态度和无数个小高潮

54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辛德勒的名单,当时我看成希特勒了,还以为是间谍片,后来看了发现是救赎片。二战时期的片子大多是在救赎和摧残中纠结。日光之下再无鲜事。不过不能否认影片很不错。

59分钟前
  • 孔雀鱼
  • 推荐

有钱才能保护喜欢的人

1小时前
  • 宝塔糖
  • 力荐

不仅仅是犹太人,而是整个人类的悲剧。

1小时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