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十三

犯罪片中国大陆2018

主演:黄璐,谢钢,钱波,李恒,李滨

导演:李聆聪

播放地址

 剧照

血十三 剧照 NO.1血十三 剧照 NO.2血十三 剧照 NO.3血十三 剧照 NO.4血十三 剧照 NO.5血十三 剧照 NO.6血十三 剧照 NO.13血十三 剧照 NO.14血十三 剧照 NO.15血十三 剧照 NO.16血十三 剧照 NO.17血十三 剧照 NO.18血十三 剧照 NO.19血十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22

详细剧情

城市内杀案件频发,多名死者具有相似之处。为此,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饰)与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饰)组成连环杀人案专案组。为了破案,邢敏将自己作为诱饵,打扮成凶手欲杀害的下一个被害者。凶手终于浮出水面,邢敏却命悬一线。

 长篇影评

 1 ) 香艳血腥大尺度,诡异烧脑惊人心

文 / 赤叶青枫

6月15日上映的多部新片之中,有两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一部是《侏罗纪世界2》,另一部便是《血十三》。前者是好莱坞著名科幻大IP的最新续作,无数影迷翘首以盼的“星爵大战霸王龙”;后者是根据多起现实社会案件改编的华语犯罪悬疑电影的异色之作,二者看似关联不大,实则有一共通之处:都是嗜血惊魂!只不过,前者“出动”的是恐龙怪兽,而后者则是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直击人性痛点。

《血十三》讲述了一个香艳血腥、诡异惊心、极度烧脑的犯罪故事。

市内凶杀案频发,多名死者皆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卖淫女,遇害前都恰好身穿红裙,都是被放干鲜血遭虐杀而死,而且除此之外现场再无其他半点对破案有利的蛛丝马迹。为了破案,市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饰)在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饰)的协助下,不惜将自己作为诱饵,深夜打扮成红裙性感女子诱敌上钩。后来凶手终于浮出水面,而邢敏却命悬一线,分分钟都有可能成为第十三个被害者!

就题材和剧情而言,《血十三》是典型的大女主戏,而且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就画面而言,片中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更有裸体艳尸出镜,尺度之大,在近年来的华语片中甚为罕见;就影片台前幕后主创而言,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编剧胡涂也是位女士,再加上女主角是凭借在《演员的诞生》第一季中人气飙升的演技派“文艺片女王” 黄璐,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

要知道每年华语犯罪悬疑电影虽然层出不穷,但里里外外如此这般明显极具“女性”这一性别意味的此类电影近年来并未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出现过,故而《血十三》问世,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义非凡,而譬如红裙、鲜血、红唇等红色元素的大量反复运用以及不时摇晃的写实镜头亦进一步凸显了此片的先锋性与探索性。

更为难得的是,《血十三》噱头十足不假,但并非徒有其表。它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剧情的扑朔迷离与悬念的环环相扣令人惊心动魄之余又烧脑不断:影片伊始,第一个被害者生前最后接触的多名男子一个个皆有重大犯罪嫌疑,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却又陆续分别洗脱了嫌疑;也许某些“老司机”观众观影看到一半时已能猜中谁是真凶,但是变态凶手的犯案动机,老周随身携带木匣里所装的骷髅头的真实身份,郊外小院内女植物人的瘫痪隐情等依旧惊悚成谜;等到邢敏以自身为饵诱敌上钩后更是一度神秘失踪,那段时间她到底身在何处?最后她又能否成功逃离魔爪并成功抓获凶手?……

一切的一切,唯有看完全片才能陆续解开谜团。否则,就算你猜中了开头,也很可能无法猜中结局。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没有单纯只是为了破案而破案,它借讲述诡异离奇的连环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客观呈现了在当今看似“笑贫不笑娼”的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对特殊边缘群体实质上的漠视与歧视——就连同样身为女性的执法人员邢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亦不例外,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则是将这一人性暧昧痛点极致放大,不禁发人深省。而老周十五年锲而不舍的人海追凶,邢敏从例行公事地查案到为抓获凶手不惜以身犯险,再到终于学会真正尊重生命的心态转变,亦不仅仅是为了尽忠职守的伸张正义及铲奸除恶,更是一场血与罪的人性救赎。

生命可贵,善恶一念,且行且珍惜。

 2 ) 很“黄”很“暴力”

近年来,中国犯罪类型片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犯罪类型片成为国产电影类型市场的一把尖刀。既有擒拿柏林电影节金熊、银熊的《白日焰火》涌现,也有为上海电影节输出影帝“三黄蛋”的 《烈日灼心》冒尖,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低成本高口碑之作《心迷宫》,也有名利双收的顶级制作《湄公河行动》,既有《嫌疑人X的献身》这种海外版权的本土化,也有《追凶者也》这类社会真实事件的改编,既有《全民目击》反思公众舆论话题,也有《催眠大师》尝试视听饕餮。

然而,这一波中国犯罪类型片的浪潮都是清一色男人电影,女性视角或女性主导的犯罪类型片似乎一直缺席,直到这部由女性导演执导,女性角色挑梁的《血十三》。《血十三》讲述了一名女警为破连环杀人凶案,不惜把自己变成犯罪诱饵,打扮成第十三个受害对象的故事。

纵观犯罪类型片的国际舞台,女性犯罪题材的话语权并不示弱。比如根据“美国第一连环女杀手”真人真事改编的《女魔头》,该片还助力查理兹·塞隆成为金球、奥斯卡和柏林银熊三料影后。再比如女权主义的《末路狂花》,不仅拿下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剧本,还一度和《沉默的羔羊》死磕,并为公路类型片提供范式。再早点的,比如第23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日落大道》,巧妙地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反应好莱坞繁荣所滋生的负罪感。此外,安吉丽娜·朱莉领衔的《原罪》和莎朗·斯通主演的《本能》,也曾让无数直男拜倒在他们的大长腿前。

近点的日韩国,女性犯罪题材的创作也是相当活跃。豆瓣上最受文艺青年喜爱的韩国女性犯罪电影当属《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至今保持着8.4分的好评。此外韩国女性复仇电影《亲切的金子》,在中国也有相当的观众缘。而由松隆子主演的日本电影《告白》不甘下风,豆瓣获评8.7高分。另一部日本女性犯罪题材高分电影《第八日的蝉》,在中国犯罪类型片爱好者心目中也有一席宝地。

中国此前并非没有女性犯罪题材作品。2012年娄烨执导过一部女性涉罪电影《浮城谜事》,该片曾获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垂青,并护送齐溪荣登第4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宝座。2016年,还有过一部叫《喊山》的文艺片,讲诉一位被拐女子的困境与突围,可惜这部电影上映票房约等于零。《喊山》的故事和李杨导演2007年的《盲山》不乏相似之处,而《盲山》的主演,正是在这部《血十三》里挑梁的黄璐。

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这部女性主导的女性犯罪类型片的涌现:很“黄”很“暴力”。

说它很“黄”,并不是因为故事里一系列被害人都是夜半出行的失足妇女,一众被害人虽说都贴着特殊职业的标签,但影片中并没有相关情节的展示或暗示,恰恰相反,故事在这方面做得很节制。说它很“黄”,主要是因为它的挑梁主演姓黄名璐,所以影片的表演路径有着深刻的黄璐印记。

黄璐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自打2006年参演章明导演的《结果》,一直坚持只演文艺片的职业路径,这在中国女演员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别看黄璐的知名度和当下流量明星没得比,但她却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

她主演的《红色康拜因》,是第48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最佳影片;她领衔的《盲山》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罗马电影节最佳导演;她主演的《中国姑娘》 ,荣获第62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豹奖;2013年第42届鹿特丹电影节,还出现过她主演的两部电影《云的模样》和《坠落》共竞最佳影片的局面;而她主演的《推拿》,曾让她成为第64届柏林电影节影后的热门人选 。至于她到底要文艺到什么程度,看她月初刚举办完的电影主题婚礼就知道了,黄璐小两口是有史以来第一对选择在中国唯一艺术院线当代MOMA影城举行婚礼的夫妻。

说它很“暴力”,也并非强调影片犯的情节或视觉呈现很“暴力”。片中确有十几位被害人都被残忍加害的事实,犯罪手段之凶残,犯罪态度之狠毒,难逃“暴力”的标签。但毕竟导演是女性,而且还是导演处女作,相比犯罪类型片男导演口味,女导演李聆聪有爆发力,同时也有相当的节制。

我要强调的“暴力”,是广义的“暴力”,是无形的“暴力”。影片对犯罪类型片爱好者保留了一定口味的呈现,比如片中涉及的地窖,很容易让人联想此前性奴案。但故事的重心志不在此,而在于如何摘下我们所有的有色眼镜,这包括黄路饰演的女刑警邢敏,也包括片中凶手。这么说并不是要反对主角光环的邢敏,而是要强调某种普世价值。正如片中老周所说,你要是认为她们该死,你永远破不了这个案子(大概意思)。

故事采取双天使结构,老周是赎罪天使,邢敏是冲动天使。正因为老周多年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被害人,将第一起红衣裙杀人案草率地交给了新来菜鸟办理,错失首犯就抓住凶手的最佳时机,让其演变成一个红裙子连环杀人案的元凶。多年来老周忍辱负重,抱着被害人头骨辗转多地,非破此案不得以救赎。在老周的体系里,世界上没有该死之人,只有受害之人,唯有还受害人众生平等,才不至于被有色镜片障目,才能抓住罪魁祸首。

更重要的是,有色眼镜也是悲剧根源。罪犯正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第一个被害人,才有了第一次的怒火中烧和激情犯罪,才有后来一系列上瘾般的连环杀人,才有一系列刀下冤魂。有色眼镜,是“暴力”的根源。

 3 ) 《血十三》:飞扬红裙下的罪恶与血腥

李聆聪导演的《血十三》是一部特别的犯罪悬疑电影,让人在观影过后感受到一种冰冷而直击人心的凛冽之感。残酷的杀戮也可以蕴含致命的美感,在一起看似寻常的连环杀人案件中,其实隐藏着不可言说的血腥与黑暗,电影《血十三》以一袭飞扬红裙,表现出隐秘真相之下的无限苍凉。

80后女导演李聆聪,女性编剧胡涂,主演过《推拿》、《盲山》等众多文艺电影的实力女演员黄璐,以及整部电影始终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让原本冷血残酷的犯罪案件也带上了女性视角所特有的敏感与温情。人性的温度究竟能否与现实的寒意相抗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看过《血十三》后的最直观感受,那么一定就是“红”。香艳红唇,招摇的红色裙摆,鲜血触目惊心的红……肉身其实要比想象中脆弱得多,不过像个承载血液的容器,失去了鲜活涌动的血液,人也像寂灭的油灯一样迅速干枯暗淡下来。与生命产生直接关联的血,成为了《血十三》中别有深意的重要意象。被残忍杀戮、放干鲜血、虐杀而死的受害者失去了身而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被血泊中的红所献祭。

除了这种近乎猎奇的残酷杀戮手段,《血十三》中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群体就是失足妇女。似乎在各式犯罪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她们扮演的都是尘埃一般无足轻重的角色,居无定所,无权无势,整日接触的不是亡命之徒就是空心之人,面对暴力没有反抗招架之力,如同脚下草芥一般微不足道,即使死去也是悄无声息无人关注,因为她们本身就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种存在。

在《血十三》中,由黄璐饰演的刑警队探长刑敏面对这类边缘群体的心态其实与大多数常人相似,带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想深入了解更不想去触碰,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受害者的连环杀人案件时,刑敏的内心实际上是抗拒的,直到案情探索逐步推进,刑敏方才察觉到凶手的杀人动机绝对不单纯,而她自己浑然不觉已经置身于致命危险之中,第十三个身穿红裙悲惨死去的受害者或许就是刑敏……

整部电影中埋下的一处精妙伏笔,当属老侦查老周(谢钢饰)随身携带的那只神秘小木匣。当木匣中的秘密示人的那一刻,一股惊悚寒意瞬间从心底升腾而起:木匣里放的正是个明晃晃的人类头颅。老周始终随身带着这样一个“邪物”,实在是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骷髅头,老周这十五年来近乎偏执的破案欲望才有了合理的解释,也让令人难以喘息的烧脑案情平添了几分令人唏嘘的人性关怀。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悬疑片《血十三》巧妙地兼顾了犯罪与文艺两个题材,让残酷的杀人案件也带上了凛冽的美感。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紧凑情节让观众仿佛置身其境,体会生命朝不保夕的脆弱与绝望。小小的城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切记,永远,永远都不要对不可探知的人性心存侥幸。

 4 ) 要记的实在太多,但我不想……

槽点多的像星星。看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以为是一部学生练习作业……

我完整看到40’30”,也就是女主推断出15年的连环杀手已经来到本市时,实在忍无可忍,开始跳看。 (警察原来推理能力和逻辑能力可以这么差。15年后出现相似的犯罪方式、15年前犯罪凶手在逃,这两个条件是怎么推出的“我们可断定这个作案长达十五年的连环杀手已经来到本市”的?Are you kidding me?)

总的来说就是:剧本本身就不好,导演也没能化腐朽为神奇(剧本不好,导演的驾驭能力也不太行,创作团队找的也很奇怪)。

1、人物: 人物设置:因家庭被妓女破坏而“不想正视”案件的女警官“队长”(是的,女警官是“不想正视”,而不是“难以正视”);没啥作用还晕血的痴情男警员;因“过失”自责而固执办案顺道“教育”女警官的老警察;官腔又不作为的局领导;因爱人堕落而癫狂的杀人凶手……

存在问题:每一个都是有故事但无趣无法吸引人的人物。但如果非要说这些人物,大可合情合理些。

尝试更改:女警官 → 保留导演想突出女警官的人物成长,但将女警官“主观的不想正视案件”塑造为“客观的难以正视案件”(估计导演也是想塑造后者,但呈现出来的却是“主观的不想”),让女警官在破案前有一个巨大的障碍需要克服,而在破案的过程中逐渐克服,最终破案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释怀过去、平等对待案件)。

人物亮相:目前的人物亮相都太平了。

尝试更改:杀人凶手(柯正华) → 提前亮相,通过其犯罪过程亮相,但只给特写镜头且不出现/只透露一点模糊的相貌特征 → 抓人眼球,制造悬念,制造紧张的气氛;老警察(老周) → 延迟亮相,通过跟女警官在会议上的冲突亮相 → 老警察的经验、对案件的执着;男警员(梅硕)、女警官(邢敏)→ 改第6场戏(片名后的第一场)

2、台词和表演: 总的来说,台词差。无意义的台词太多,对人物的塑造作用也没啥帮助,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也没啥作用。主要就是“陈述”,陈述人物的前史,陈述人物的行为动机(杀人凶手的杀人动机,老警察的办案动机,女警官不想办案的原因)。这种陈述完全剥夺了观众持续观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女主的台词怎么听怎么难受,像是无时不飘在空中。 女主的表演,不穿警服我是真不知道她是警察,而且是探长。演员的状态是不对的。我好奇“演员体验生活了么”。

 5 ) 女编剧和女导演挑战犯罪片

为什么片名要给人蹭《狗十三》IP的意思?

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开膛手杰克。韩国电影《追击者》也是连环杀失足妇女的。专门针对失足女,“拯救她们的灵魂”,这样的设置是老生常谈了,而还有一星期就要退休的老刑警,冲动的年轻女警,这样的组合也可谓老一套,我原先想这个老刑警得挂掉,编剧居然让他活着,没劲。男朋友这条线纯粹是来凑热闹的,角色非常脸谱。

整个案子最大的亮点是网上请杀手,现实中就发生过傻二网络杀手一家转手一家,最后去杀人的却退缩不干的。

其他情节都没法看,全是套路,包括结尾女警察穿红裙去钓鱼,而雨夜是模仿《杀人回忆》。

黄璐这个警察不太像,还歧视失足妇女,给警察招黑了。

编剧说是警察出身,但很显然不是刑警,想当然的情节不少。

听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话,就有点看不下去了,这是严重违反法治精神的,很多派出所都改掉了。民间说得好,“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另外对警察用苹果手机表示有点怀疑,我和一群警察开过会,他们基本用的是华为,没有苹果。不是说买不起,而是貌似有规定。

 6 ) 这一次,她终于不再是被拐卖妇女了

悬疑犯罪片,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类型片。玩转多线叙事的《暴烈无声》,科幻和犯罪结合的《记忆大师》,两部《心理罪》的轮番上映和网剧《黑夜追凶》、《无证之罪》的大火,都说明了犯罪片市场在国内的渐渐成型。

大尺度的犯案场景和烧脑反转的剧情,是国产悬疑犯罪片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这些犯罪片无论是主角还是凶手,清一色都是由男性担当主演。

女性在犯罪片里的角色,不是甘当绿色,作为一个功能性角色推进剧情,就是香艳、脆弱的牺牲者,来激起观众和主角的同情心和猎奇感。

复杂、丰富的女性角色,在这类影片中几乎是缺席的。直到这部电影的上映——

《血十三》

《血十三》由黄璐和谢钢主演,是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

黄璐,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是《盲山》中的大学毕业生白春梅,也是《推拿》中的发廊小姐小蛮。

翻看黄璐的主要作品,会发现几乎都是文艺片,这也是她首次出演国产商业类型片。

在本片里,她不再是“社会边缘群体”,而是饰演一名行事爽利的女刑警邢敏。

另一位主演谢钢就更不说了,作为演艺生涯长达30年的老戏骨,一举一动都是戏,既能在《茶馆》中饰演自视甚高、富可敌国的秦二爷,又能出演一个扔在人群中都认不出来的普通老警察。

01

十二个被放血的受害者

《血十三》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城市里,女刑警邢敏在深夜突然接到一宗报案,一个妓女被倒挂在家里,因全身鲜血被放干而死,死状极其骇人。

在她家的床上,平整地铺着一件红色的香奈儿长裙。

经过邢敏的调查,有四名嫌疑人被锁定,一个是女死者的男性好友,一个是送她回家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与她有肉体交易的当地金融局局长,还有一个是身份不明的神秘人。

这起离奇的谋杀案,让已经退休的破案专家老周不请而来。

原来这起谋杀案和十五年前的连环凶杀案极其相似:受害者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卖淫女,她们遇害前都身穿红裙,作案手法都是被放血虐杀而死。

所以,老周认为凶手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这桩凶杀案是老周心头放不下的一个结,十五年来,他在全国锲而不舍地追查凶手,一直携带着当年死者的头骨。

然而相比老周的急切,邢敏却因为家庭原因,始终对这些靠卖肉为生的底层女性抱有偏见和敌意,内心不断交战于对受害者的痛恨和怜悯中。

随着又发生了两起谋杀案,警方始终无法找到线索,为了替这十二条无辜的生命讨回公道,邢敏决定以身犯险,穿上死者的红裙子,打扮成妓女,引诱凶手上钩……

作为一部国产原创犯罪片,本片的一大特点是写实,无论是风格还是人物,都像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编剧胡涂,曾是公安局的一名警官,她接触过大量犯罪案例,所以在故事方面,不同于架空的悬疑犯罪片,这里或多或少都有点真实案件的痕迹,尤其是警察的侦破过程、抓捕方法,虽然繁琐但确实可信。

配合故事的扎实,导演李聆聪也克制地没有在形式上多加炫技,而是选择用最接地气的手持风格来还原案件的调查。

它着重于突出邢敏是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线索,并且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挖掘人物内心和展现社会边缘的底层人物上。

从一件离奇案件的发生,进而开始探讨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并借此进行剖析和反省。这就是它最特别的地方。

这种特别,需要归功于它的班底。

02

难得一见的女性视角

除了主演黄璐,《血十三》的导演李聆聪和编剧胡涂都是女性。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性团队,那么自然而然地,它就拥有了其他以男性为主的犯罪片欠缺的东西:女性视角。

整部电影通过邢敏和死者两种对立的女性关系,实际上是探讨了关于女性的两个议题:坚强和弱势。

本片虽然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犯罪片,但导演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刻画邢敏对特殊行业的偏见和她自身困境的冲突。

身为一个破案无数的彪悍女刑警,邢敏倔强好胜,看似强大,内心却始终无法走出父亲给她带来的伤害,既仇视这些妓女,也无法相信男人。

而随着案件的发生,邢敏从心怀偏见地潦草办案到逐渐突破心结,为了抓获凶手不惜穿上妓女的衣服冒充她们,并最终在老周对受害者的尊重和怜悯中,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变成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女警。

她穿上了妓女的衣服,也脱下了对她们的有色眼镜。

邢敏的挣扎和转变,也是带给观众的关于“女性内心成长”的思考,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女性”之处。

除此之外,本片借由被害者的身份,也探讨了当今社会对边缘女性的漠视。

这些边缘女性的一再被害,除了凶手的狡猾,还包括社会对她们的忽略和歧视,这都间接造成了死亡的发生。

相信大家还没忘记,上个月,滴滴打车就发生了一起空姐被杀案。受害人身体遍布刀伤,每一刀都足以致命。

然而,每次发生这类事件,总有键盘侠发出一些傻逼的看法:女人干嘛深夜打车?干嘛要去没有人的地方?干嘛要穿得暴露?难道女人就没有原因吗?

当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多次发生时,这些人永远不会去追究暴力的制造者,反而是带上随身携带的“有色眼镜”,回过头来谴责女性的穿着自由、出行自由。

他们总是强调,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禽兽,一定是这些女性进行了暗示,或是做出了一些让人误会的举动,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就像在邢敏看来,这些妓女破坏别人家庭、不珍惜自己,死不足惜。

毫无疑问,女性在社会中是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边缘女性,则更加弱小。

她们很多人都无亲无故,为了钱出卖肉体,就像是夜晚穿梭在城市的幽灵,没有人在意她们的失踪,更没有人关心她们的死活。

本片借助邢敏的视角,客观呈现了当今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冷漠。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她们的看法和邢敏一样,看到她们会下意识的露出不屑的表情和眼神,看到她们与人发生争执、遇到困难时,只会默默围观,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更别说当骇人听闻的凶杀案发生时,对她们的,没有可怜和同情,反而在冷嘲热讽和指指点点。

杀人者不仅仅是那个残忍的凶手,大众的冷漠和歧视也成为了帮凶。

人心的麻木和冷漠,稀释了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可以冠冕堂皇地指责:“谁让她们是妓女。”

人性的麻木和漠视,也是恶的根源。这种批判性正是这个凶杀案故事之后的人文关怀。

-FIN -

 短评

拉不到什么投资的青年导演都喜欢用手持摄影,虽然本片的题材和故事都适合这种“简陋”的技巧,但演员的微表情完全撑不起来大量的近景镜头,桀骜小女警、真爱痴情郎、知心老专家,角色性格都写在脸上。不过单薄的角色形象和法制节目一样的故事倒是有些般配。

8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导演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握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是故事台词还是演员表演和摄影剪辑,几乎全线都在垮,更尴尬的是,类似的案件已经在无数的日韩欧美犯罪片中见过太多了,但像这部一样拍得这么平庸得也是少见,以及,黄璐真的不适合这样的电影,还是回去专心拍好文艺片吧

12分钟前
  • 搬砖侠
  • 很差

女主角打伞在雨中等待罪恶侵蚀自己的一幕极度浪漫,非常喜欢这一段配乐,让我不得不回想起莉莉周。整个故事与其说是悬疑片寻找谁是凶手,到了后半段已经变成了讲述各路人马为自己内心赎罪而作的努力。虽有不足之处但也让人看到了满满的诚意。导演处女作可以想象在经费周期的限制下实属不易。

16分钟前
  • 霸王蚊子
  • 推荐

黄璐为什么会接这玩意……

18分钟前
  • 北七环环
  • 较差

北影节踩雷还是头一回,可能看了场假电影,就像取景生怕人不知道是北京还非把车牌改成亭字头……槽点多到一开始我还数着后来就自暴自弃葛优躺了,记住人民警察对死者一句话:这姑娘看样子也是卖淫女……这也能看出来?女警察全场面瘫拽到底在拽什么,口条跟红海女记者有一拼,大银幕需要配音那种……

22分钟前
  • Mumu
  • 较差

几分钟弃,简直放弃治疗。

23分钟前
  • 无鬼斋
  • 还行

中国文艺片女神黄璐的新作[血十三],红衣女尸、血液被放干...噱头十足。黄璐的声音绝对是一把武器,戏感十足又不缺辨识度。编剧胡涂曾经是一名公安局警官,88年出生的新锐导演李聆聪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亮点:黄璐饰演的刑警队探长如何巧破连环杀手案

25分钟前
  • MovieManic
  • 还行

哪个沙雕打的“文艺”tag!可去你妈的吧!沙雕编剧、沙雕导演、沙雕演员、沙雕剪辑、沙雕摄像,整个剧组有不沙雕的吗?哦,还有从日本请的沙雕音乐~这什么沙雕片啊!(ノ=Д=)ノ┻━┻

29分钟前
  • 路西法尔
  • 很差

导演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握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是故事台词还是演员表演和摄影剪辑,几乎全线都在垮,更尴尬的是,类似的案件已经在无数的日韩欧美犯罪片中见过太多了,但像这部一样拍得这么平庸得也是少见,以及,黄璐真的不适合这样的电影,还是回去专心拍好文艺片吧

33分钟前
  • 烧仙贝
  • 较差

本来是挺好的视角和切入点,拍出个不伦不类的玩意,真浪费了。明明是探案片,非要刻意营造出恐怖片的气氛,而且剪辑太烂了,真的一点悬疑感都没有,看到三分之一就猜到结局系列。

36分钟前
  • 七七四十九
  • 较差

典型的大女主戏 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 就画面而言 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 更有裸体艳尸出镜 尺度之大 在近年来的国内片中也甚为罕见 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 编剧也是位女士 再加上女主角“文艺片女王” 黄璐 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

39分钟前
  • 李小庫
  • 还行

普法栏目剧质感。

43分钟前
  • 对你爱不完
  • 较差

故事差,但导演叙事能力更差,把一个犯罪故事拍得毫无悬疑感也是服气的。

47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这叙事也太差了吧,情节也经不起推敲…

52分钟前
  • 跳跳
  • 很差

失败在细节太经不起推敲,包括中间就泄了底。但是大方向其实挺好。

54分钟前
  • 舒农
  • 较差

并不是拍了罪案片,就可以称为新锐导演。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生涩;曾经女警做编剧,故事不算新鲜、念白非常幼稚、胜在国内少见;黄璐没有了大导演指点,演技非常浮躁表象;谢钢钱波两位老师很好,很努力挽尊了,但输在导演和剧本...很不满意的情况下也要评论,是对罪案题材仍旧寄寓希望,两颗星。

55分钟前
  • 你丫怎么敢吃兔
  • 较差

有点可怕的心结

58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故事性支离破碎吧,当然到后面好了很多,还有实在搞不懂怎么杠上出租车司机的。女主太嫩,还是老一辈靠谱,整体ok

59分钟前
  • Einheriar
  • 还行

沉醉在自我营造的恐怖氛围中 剧情很乱

1小时前
  • 人间清醒
  • 较差

河南地窖囚禁案?有点突破的犯罪片

1小时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