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英雄

动作片大陆2021

主演:张涵予,范伟,魏晨,周也,俞灏明,森博之,谭凯,杨皓宇,小么哥,张帆,周政杰

导演:杨枫

 剧照

铁道英雄 剧照 NO.1铁道英雄 剧照 NO.2铁道英雄 剧照 NO.3铁道英雄 剧照 NO.4铁道英雄 剧照 NO.5铁道英雄 剧照 NO.6铁道英雄 剧照 NO.13铁道英雄 剧照 NO.14铁道英雄 剧照 NO.15铁道英雄 剧照 NO.16铁道英雄 剧照 NO.17铁道英雄 剧照 NO.18铁道英雄 剧照 NO.19铁道英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3

详细剧情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肆虐横行的鲁南地区,临城枣庄英勇的“铁道队”穿铁轨、扒火车,截取武器和物资,用胆识和智慧与敌人斗争到底,殊死捍卫家园,为抗战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本片是根据发生在1935年-1945年间,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刘金山等“铁道队”队员的真实事迹改编,将最大限度地还原“铁道队”的英雄故事。

 长篇影评

 1 ) 杨子荣在山东

予子啊,你再这么演谁都像杨子荣,观众可就不买账了啊。

写在前面

因为很幸运的获得了点映的参与机会,主办方也鼓励大家能够多在各平台发表一些观后感,便觉得有义务写点什么。通常看完一部电影我都是直接打分,然后找两个喜欢的短评点个赞,所以正儿八经地写影评这事儿着实不擅长,望看官海涵。


电影的叙事框架,说好听点,是一套非常成熟且被多次证明行之有效的体系,难听点呢,就是毫无新意。 但千篇一律的叙事框架不妨碍去讲述一个好故事,并不是每个电影都需要欧亨利式的结局或者层峦叠嶂的反转。作为一部主旋律历史片,我们作为后来者去回顾前人的伟大事迹,尤其是以微小群体的视角去切入,其实只要用心去讲好这个故事就足够了。 很可惜,「用心」二字对于电影主创团队来说似乎有点奢侈了,一个好的故事,「起承转合」是基本要素,可惜我宁愿本片没有「转」这个环节。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故事的转折在杨子荣的暴露开始。这里本该是观众最为揪心的地方,虽然说有主角光环护体,但万一被抓住严刑拷打折磨一番呢(参考「悬崖之上」里的张译)? 然而,日本队长作为一只精明的老狐狸,突然变成了中二的狐尼克,非要秉着「这是我的猎物,我要亲自猎杀」的原则去守株待兔,还非常敬业地 cosplay 了座山雕,那你可不就得败给杨子荣么? 导演为什么不能让日本队长桑多带几个日本子呢?安排杨子荣死里逃生也可以啊,这不比 1v1 纯爷们隔空斗枪刺激啊? 我不理解。

紧接着快乐男声登场了,这时候我才想起来宣传的时候魏晨可是仅次于张、范二人的男三号。也不是演的不好,至少不出戏吧,但给我的感觉,就俩字,「牵强」。尤其是最后一场戏,作为资深的潜伏暗杀游戏爱好者的我,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趴在铁路中央进行伏击,你是狙击手啊,随后在机枪扫射中站起来又是几个意思,史泰龙灵魂附体吗。都 2021 年了,真有人觉得这样很帅(部分魏晨粉丝可能除外)吗? 我觉得困惑。

至于小护士,在她说出「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这句台词之前,我都觉得挺好。这种男人片里需要一个点缀,而且她完成的挺好,比悬崖之上里那位一直刻意瞪着自己水汪汪的大眼睛恨不得所有观众做梦都梦到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的大眼睛女演员要好。 很朴素不做作。 但这句台词实在是太破功了,这当然不是她的责任,除非是她提出来的奇思妙想。同样的,2021 年了,观众的审美已经不再停留在「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那个阶段了,一句「保重」可能来得更为贴切一些。这种仪式感过于浓重的台词,真的不适合这样一个简单质朴的角色,教委说出来或许更让人接受一些。但整体来说,是可以的。 我觉得 OK。

但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是山东的一个工厂,除了老王和干儿子,居然没几个山东口音的,更离谱的是麻匪兄弟帮清一水儿的北京腔,啊? 导演不会是担心山东话出戏吧?那为什么老王和干儿子要用山东口音呢,我个人更倾向于是范伟老师的敬业精神,让他觉得这个角色,作为给德国人都干过活的老人,他就应该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那难道其他厂子里的,就都是北京来的?好家伙,你们几个操着儿化音的,还天天聚在一起,这抓内鬼岂不是第一个被盯上?也就是欺负日本子分不清中国口音吧。 想起来「1942」里,所有角色几乎都是河南口音,所以观众才会更有代入感,更能切身体会剧中角色的悲欢,因为首先你这个角色他立住了,让人信服了。 记得片中搓澡大爷还是谁,说了一句「guan」,也就是「好」,河南话里「中」的意思。这就是地道的山东话,因为我有山东朋友给我讲过,所以听到这个我当时还挺惊喜的。 但这也更衬托了其他部分的「不用心」。 我觉得很不 OK。

至于结尾的大决战,没什么好说的。教科书级别的反面例子,杂乱无章,毫无说服力。导演应该是没少看日剧,把日本角色的中二与执拗可以说是照抄了一份过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是接受日本队长一定要脱了军服去 1v1 真男人单挑的。但…… 想起来玩「荒野大表哥」,开篇就要抢火车,西部点子王非常缜密地布置了每一个人的任务和动作时间点。抢火车并不是跳上去朝 boss 开两枪就可以了,这一点一部电影制作团队居然不如一个游戏团队。 总之本应是全片高潮的大决战,在我看来可以说是最大败笔。 一个字,「」。


再说两点剧情之外的。

我不知道导演是看到张涵予就想到杨子荣,还是对东北情有独钟,能把山东临城拍得这么像林海雪原。山东的朋友会不会看完电影惊讶于自己的家乡居然有这么厚的雪。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拙劣的偷懒行为。东北的雪景天然的有一种氛围感,略带神秘、悲壮又暗藏杀机,而且上了雪景,连电影配色都容易了。 哪怕是真的发生在哈尔滨的「悬崖之上」,印象中也有不同色调的场景,有审讯室,有舞会,有餐厅,有医院,都是不一样的画面。本片呢?除了白雪就是清一色的灰蒙蒙,当然,还有入党宣誓时的光芒万丈。 这些也罢,毕竟和老谋子比配色有些不公平。 但是,片尾的彩色信号弹是什么鬼?这是人能用出来的色彩?浓浓的廉价感,再配上鬼子大冲锋的画面,说是末日丧尸片也不为过吧。 一个字,「」。

再有就是配乐。 这么说吧,要不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旋律太好听太动人,本片的配乐也是一个「烂」字。忘记是哪个片段了,本来是烘托悲伤气氛的古典乐,突然画风一转,就成了另一种风格完全不搭边的音乐,没有过度,没有铺垫,给人的听感非常差。 小人物故事的配乐本身是要难一些的,不像宏达叙事,很容易就能找到适合的曲子。这方面的标杆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敦刻尔克」,这个标准似乎太高了,那就放低一点,还是「悬崖之上」,虽然没有印象特别深的片段,但至少给人的感觉是舒服的,不至于差评的。只能说艺术性这方面,老谋子确实独一档。


最后,给三星是对范伟老师以及干儿子小演员——在我看来相比于同片其他人——非常卓越的演技的赞许与尊重,以及对这次点映的主办方的感谢,毕竟他们应该是不太希望有差评的。

当然,这不是说我觉得片子就值一星,抛开这些因素,本片在我心中仍然是一部三到四星的作品。但是,张涵予啊,你不能演谁都像杨子荣吧,或者说你不能演谁都是你自己吧。这样透支观众对你的认可与期待,是会反噬的。就比如我现在看沈腾就有些审美疲劳。 不是说杨子荣不好,但是看腻了,所以减分。

以上。

希望还是有更多好看的国产的故事片涌现,真的,别总是盯着一块骨头嚼了,没味儿了都。

 2 ) 评分低的离谱

这部剧演员演技很到位,虽然前面有些地方拖沓,但整体来说有很多让人感动且印象深刻的地方,场景虽有点压抑,但是非常还原,评分不高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好的主题那么好的演技评分却如此低,再看看那些根本上不了台面的鲜肉剧,反而评分很高,真的没有办法理解!

铁道游击队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的抗战并非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我们的胜利确确实实是用血肉换来的,本来就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却还有汉奸的存在,导致无辜的人牺牲,而今天,这样的汉奸也很多,警钟长鸣吧!

 3 ) 除开演员的表演和入党,几乎没有记忆点了。

说实话有点失望的,整个片子看下来,几乎没多少记忆点!中间一段,几乎有点昏昏入睡的感觉了!对看这种动作片或者说谍战片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应该。影片建立在一个对国人来说耳熟能详的故事基础上,即使没有热血沸腾,至少有点亲切感,再不济看完后,至少也该有点深刻的记忆点被重新激发!或者重新被植入!可惜,几乎没有!整个片子看下来,唯一印象深刻点,就是那个在玻璃上画党徽入党的情节设计,在看到的当时和看完后,回想起还是有些许小激动的!想在努力的品味其他,却似乎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原本以为的激烈战斗,混乱的犹如儿戏,还混杂了点西部片的味道。原本以为的斗智斗勇,情节设计更是一点站不住脚!如果不是是bug就是简单得像是刻意表演似的!还是那句“为了这样而要这样”的感觉!

思来想去,综合下来...一星是给整个片子的环境氛围,整个片子飘雪绵绵,阴冷黑暗,虽然很多人评价说把山东弄得像东北,但个人以为,这种气氛感觉还是不错的。 第二星是给演员的表演,范老师确实是...无话可说!为这片子注入了不少的情感和人物记忆!顺带的把兔崽子的演员也带了起来!反而主角的张涵予,倒是没什么印象,一直都是苦大仇深的样子,表演是到位了,但是人物单薄得像是工具人!还有那位日本军官,一直深藏不露的样子,却从头到尾没看出他哪里特别厉害的感觉!也是一种工具人似的存在。其他的人物...说实话真是没啥印象。唯一的女性护士姐姐...貌似突然就登场了似的,算了,就这样吧。

第三星...就给主题了,毕竟铁道游击队...对俺一个勉强80后的人来说,还是很有情怀的!

 4 ) 导筒× 导演 杨枫:希望通过本片,让年轻人了解侵略战争是什么

从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中国一半国土被日本侵略者践踏,超3500万同胞伤亡......旧时山河破碎,同胞逝去之殇不能忘。“血泪成就历史,热血曾洒沙场”记住的是历史带给我们的伤痛,记住的是那些为胜利勇敢抗战的革命先烈。

面对疯狂肆虐的日本侵略者,无数中华有志之士勇敢站出来保卫祖国,隶属于八路军第一一师的鲁南铁道队亦是其中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他们以铁道和火车为主要阵地,机智灵活地打击日寇,屡建奇功,电影《铁道英雄》便是在他们故事基础上全新创作而成。

本片主演张涵予和范伟所塑造的“老洪”和“老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铁道队的领导者,老洪带着训练有素、分工有序的队员们以津浦铁路线为主战场,与日寇斗智斗勇,“怎样快速上火车”、“什么速度的时候往下跳”,演员们通力配合,打磨环环相扣的细节,尽心呈现整个队伍的职业素养。

本片汇聚张涵予、范伟、魏晨、周也、俞灏明等实力派演员,刻画了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下各展所长抗击日寇的动人群像。主创团队并肩而行,精心雕琢,还原先辈们前赴后继、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概,引领观众一起追寻那段荡气回肠的抗战记忆,同时也激励所有中华儿女担负时代重任、接续奔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不止。

为了更加契合人物的特质,主演之一的范伟主动表示挑战说山东话,专门找到枣庄当地人,把所有的台词都录了一遍,每天练习,力图将人物刻画得更加真实有层次。

此外,《铁道英雄》还全景还原了一个工业气质厚重的旧时代工业小城画卷,超大银幕、震撼音响所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将让观众重回风云激荡的抗战年代。

在影院观看《铁道英雄》,疾驰火车上的惊险搏斗或近在咫尺的激烈枪战,都将在大银幕上纤毫毕现,如在眼前,而与日寇斗智斗勇的心惊肉跳和战斗中生死一线的紧张惊险,都将倍加牵动人心。

导筒本期带来《铁道英雄》导演杨枫独家专访,走进这部影像风格凛冽的抗战影片的精彩幕后故事,来看看这道“硬菜”,如何硬着吃。

导筒专访《铁道英雄》导演杨枫 导筒:在怎样的机缘下,选择了《铁道英雄》作为来创作? 杨枫:《铁道英雄》这部作品其实算是偶然,在它之前我完成了一部长篇叫《极寒之城》,背景是1945年,也是和火车有一点关联的故事。当时刚好梳理满铁,了解了一些火车线,偶然了解到华北交通运输,之后开始了解津浦铁路线诞生的时间。当时清政府,李鸿章等大臣,希望中国能够向西方学习,提高国家运输行业,把整个中国带起来,最后要在中国做贯穿中国南北交通的主干线,就是从天津到南京浦口。当时清政府全球竞标,德国人和英国人中标了。这两个发达国家之后分别开始建设,历时4年的时间,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铁道队的种子就已经种下。

津浦铁路线

这个时代我们在了解临城枣庄这个地方,在津浦铁路线开通的时候有太多为了生计而到处找活干的人。有天津、河北、河南和安徽的,各地人混杂,鲁南铁道队的核心是枣庄本地人为主。构建了老洪和老王的角色,其实参考了很多大量史料资料,这两个人可能浓缩了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的影子。其实有很多没有文化的人,天赋异禀超级聪明,比如说老洪,开篇就能够看到他画图纸。

有些人当时酗酒,第一是普通老百姓有点钱消遣,第二是酒御寒,同时也是给自己壮胆。比如说老王,天天跟日本人周旋的人,喝点酒让自己的神经麻痹一下可能是自己最好的伪装。由于常年和日本人打交道会一些日语,他也是聪明人干的事,我们看到屠杀的一场戏,他在中间做翻译的事情。这部电影有融合很多那个年代真实存在的奇人异士。

导筒:您在拍摄前对“铁道队”的抗日事迹做了哪些背景资料调查,其中有哪些难忘的细节可以和观众们分享?

杨枫:看《铁道英雄》,其实如果了解鲁南铁道队的历史,就不会被别人之前的创作所干扰。《铁道英雄》的根据是八路军115师事迹,是纯原创的作品。

八路军115师

通过查阅当地的史料馆,包括济南的火车博物馆,和全国火车相关联的博物馆,我们进行了图片、文字、历史的采集。再加上烈士的后代对先辈的描述,脑海中构成如今的电影,与之前铁路电影不同的是,从来没有作品讲述过津浦铁路线,从来没人讲过它的作用,货物从哪里运出去的,因为这里有连云港,日军的货轮会在连云港把自己的弹药卸下来,通过津浦线运往前方的主干线战场。也会把我们的物资通过连云港日军的货轮运往日本。我们特别想让年轻人知道侵华战争从哪来从哪走。

通过这种碎片式的拼接尽量让历史还原出来,这个历史大背景必须要让年轻人了解看出来,知道侵略战争是什么。我了解了临城枣庄的日军,发现第一,日军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射击精准身材健硕,会刺杀格斗,但是相比之下鲁南铁道队的人都会什么?我真正问过原型的父辈也不会拳脚功夫,他们只是工人。在工作中只会练习的是速度,一招制敌。

其实到最后,故事讲的是两个不同国度男人之间的对决,要尊重历史尊重史实。

导筒:选择“铁道队”的几位主要演员,您会有怎样的标准和要求?

杨枫:演员其实不是之后想的,创作初期就已经想好了两个主角,其实在构架老洪和老王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想起了张涵予和范伟老师,包括对演员外形的一些描写,语言风格,台词,所有的桥段。这样写可以与演员进行二度创作,演员能对这部戏得心应手,也打破以往的创作方式。在服化道上要对演员进行二度的包装,再就是演员对角色也有新的理解。

创作就是你所请的演员他最有魅力的是什么,比如说涵予老师是特别有气场的,这种戏我应该怎么拍,布光应该怎么打,要和人物造型条件结合起来。范老师拍摄的时候这边镜头应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这个镜头应该移动,是有说法的,跟人物气质搭起来。

配角演员包括魏晨、周也、俞灏明等都是不错的,这些演员我都很熟。魏晨是一个这几年转型非常好的演员,悟性很好,加上他努力。剧组妆造老师在外形上对他们皮肤纹理进行精细处理,有阳光暴晒在脸上的色斑。有一种大冬天寒冷带过来的粗糙感,面黄肌瘦,包括指甲里的黑泥,所有东西都在给演员加工。

导筒:片中有“铁道队”许多的动作和打斗戏,很多也是围绕铁道和火车进行,对于本片的动作设计您有怎样的考量?

杨枫:刚开始与武术指导聊了很多,打套招的话,真实打架不是这样的。第一点是力量,第二是速度,第三常年做这种事情稳准狠。动作美学,我更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身份,他们其实就是普通人。

导筒:范伟老师在本片中奉献了精彩的演出,他饰演的老王身份复杂,为什么会选择他来出演本片?他有哪场戏是让你印象最深刻的?

杨枫:说到张涵予和范伟两位老师的风格,涵予老师表演风格更范儿、气场更强大一些。

范伟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范老师的话他更在意人物是否传神。比如说语言方面怎么学习当地枣庄话,当地的工人说话南腔北调,比如说与东北人打交道,偶尔会说出来东北话。鲁南鲁西其实也有不同的腔调,范老师也在不停的练习,青岛人怎么说话,他也做功课。

还有一些戏他会进行二度创作,一些词一些说话的方式,他会在现场做一些临时的修整。他觉得这样可能更符合角色的形象,电影艺术很像现场艺术,是灵活的、临时的、现场的,我会突然之间改变,重新布光,这个机器不允许移动,这个机器不允许用轨。需要安静需要克制,需要留白,都在画面里面,哪个镜头给什么样的景别,实际上都是影片最重要的一部分。

有一场戏我很印象深刻,老王坐在火车上看着报纸,石头在打扫空旷的车厢,老王比较会调侃,送这个小孩一个苹果,但得叫爹,北方人经常喜欢大人占小孩便宜,可能也是一种民风吧。老王又没有结婚,一个老头加单身汉。总想逗小孩,其实就是对孩子一种疼爱,一个苹果能看出来老王的性格。里面有幽默,也有温暖的东西,石头又想吃又不好意思,包括得知石头的身世情绪发生改变。那场戏,其实有几个层级变化。

还有一场戏是藤原去老王屋里翻看出车记录,老王进屋后突然发现一个陌生的男人站在这里,就联想到站里来了一个莫名其妙神秘的人物,连岩井都会见到他鞠躬的男人。然后老王故作镇静,有点束手无措的样子,藤原极其认真观察眼前的这个人。这场戏两个人在非常安静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对峙。狼、猎人已经迅速寻到了猎物,但是过段时间再来打,这是蛮有意思的事情,这种文戏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导筒:本片用诸如老王的花生,香烟等细节元素营造谍战的氛围,在剧本层面是怎样去设计的?

杨枫:老王掏花生这个设计,特别符合山东人的憨厚老实又热情,那个年代铁路工人掏花生的动作就相当于打招呼,咱们俩互相哈拉哈拉。鲁南鲁西南也是这样,花生是北方非常普遍的食物。递给你是表示示好,你吃一口我吃一口,老王每次接触日本人,要不是递根烟要不就是抓把花生。在这种情节里把情报不经意的传递出去,不刻意还容易隐藏身份又能够符合当地人的习惯。

导筒:本片拍摄大概花费了多长的周期,剧组规模达到了怎样的状态?

筹备期半年以上,包括美术组内景组、外景组,各种场景的搭建。有一个特派组吊老火车,在漠河。然后内景是一比一建造了巨型的火车,完全按照满铁带金色五星的样式还原,都有历史原型专属的日军军列。那个时候的火车多半来自日本东芝公司,像德国西门子那个时候也不是生产电话,也是生产火车的,这部电影里会出现7—8种不同的火车。我们外景所有火车都是真实的,整个剧组1000多人。后期音乐部分有好莱坞、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的参与,拟音制作环节也是从很多公司境外的进行交接。拍摄时间4个月,建组搭建时间是半年,故事创作是一年。

导筒:片中设计特效的场景镜头应该也有不少,能否介绍一下特效方面的制作情况,有哪些亮点?

杨枫:对于特效,我的态度是能够搭景尽量不要后期特效,其实不是技术的问题,是要求团队审美标准高,做一些气氛上处理。我更在意是电影气氛的营造,景深里迷迷蒙蒙的城市轮廓,那些景象,冒着黑烟的烟囱。这些是电影美学的东西,不是技术的东西,做的要虚实结合才可以,不能做的很实也不能虚,要有度。要反复拿捏才可以,根据每个公司特长特点去做,统一调性和风格,整体美学去拍。

导筒:这次拍摄中经历的最大的困难和最难忘的一场戏是怎样的?

杨枫:最大的困难就是疫情,导致整个剧组寸步难行,经常做核酸,拍摄区要在政府管控内,整个剧组要非常缜密。至于辛苦,劳碌、大夜戏都不算什么。要说难拍的戏,没有一场是好拍的。要求脑子要特别的缜密,一场戏可能分3、4个环境去拍。拍摄条件不是我们的选择,要守住规矩,外景要求哪个地方能有铁路就去,原来去漠河,废弃的铁路。我们大部分会在东北拍摄,也是根据历史资料那个时代特别冷,不止东北冷,山东也有雪灾。鲁南鲁西南也是有大雪,加上对电影美学的要求对黑白调子觉得更加适合。

导筒:之后会有怎样的创作计划?

杨枫:有,英雄三部曲,第一部《铁道英雄》完成,第二部《极寒之城》2年前已经完成,第三部正在谈名字要保密。《铁道英雄》讲得是烈士,《极寒之城》讲得是义士,恶人当道,下一步是讲勇士。年代,枪火是在某些气质上一样的,但是不一定是下雪,不一定是火车。

 5 ) 一星给质感,一星给范伟

说实话,刚开场看到这部影片的质感我还是很惊喜的。不论是旧式火车、蒸汽、日夜飘雪、粘雪粘灰的大衣,都非常有代入感。但越看下去,越觉得这剧情不对--我不知道它要给我讲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并不是指不知道讲的是铁道游击队劫火车物资的故事,我是不知道这部电影要讲怎样具具体体的一件事。

一部电影,最起码得让观众晓得你是个什么故事。上来杀特务,又一遍遍的劫火车。叫我说,就拍劫两次火车。一次开场劫,让大伙知道咱这是拍啥的,算序幕。然后引出来要毁一批炮的任务,整部电影就拍毁这批炮的前中后。毁这批炮算第二次劫,放在最后,英雄们最终拼尽全力,与这列火车同归于尽。这样观众才能把期待放在这部影片的重头戏上,才有个盼头。不至于看不到高潮就昏昏欲睡。缓慢的镜头和肃杀的画面才不至于是累赘。 这期间英雄们潜伏的过程中与日本人和汉奸斗智斗勇,不乏牺牲,展现出每一个英雄的形象,让人们能记住。他们也许鲁莽,也许过于理性,也许有自己的小缺点,但最终都为了同一个事业先出生命,这才是我们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之处,也是人性的崇高之处。不怕拍英雄群像,就怕拍出来英雄群像真成群众了,个个打酱油,除了范伟、张涵予一个立不住,一个记不住。没有性格,没有“手艺”,甚至“没留下名字”,这是我头一次看中国人的角色还脸盲了。最离谱的是那个女医生,直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她的动机是什么。

最后,铁道英雄应该是铁道上的英雄而非谍战英雄。

以上,我是如此认为的。

 6 ) 我其实更想看的是铁道英雄中的“铁道”

影片看下来之后,说实话摄影还是有点意思的,有几个镜头在模仿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把抗战拍的有点像武侠片,这其实是优点,但重要的是前后整体要一致。

说回重点,我很想看到这部片子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是铁道英雄的“铁道”。因为你看地道战肯定也想要知道英雄们是怎么利用地道的。

然而铁道英雄并没有讲好铁道这个元素,从头到尾扒火车扒的没有任何新意,商业主旋律中不去展现有特点的奇观,观众不会买账,单纯靠喊爱国口号,立爱党誓言,在主旋律遍地的电影市场上根本激不起观众的热血,如何在同质化题材中找到自己的特色买点是以后主旋律电影需要做的。

把人物设置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这个场景应该和人物相辅相成。最基本的就是从熟悉场景的“语言”,最基本的缺点无疑是张涵予并不熟悉山东的语言,那他是否熟悉铁道的语言呢?只在零件画图的时候草草几笔带过,根本不够,这是他赖以生存或者说作为武器的符号和工具,铁道应该和他融为一体。

另外故事讲的也不够流畅,东讲西讲缺乏主线叙事,许多的支线问题也解决不清楚,看过以后没有印象深刻的戏份。

角色上面,太多的多余角色,和没有特色的角色,他们单薄到一句老洪和他的工友就能概括。但其中老王和日本“掌柜的”的人物关系上有一点小小的突破,两个人的敌对在影片开始时并不突出,与生活中上下级关系一样,但阵营的不同又使得他们的心态又无法一致,那种“暧昧”更显真实,是大多数抗战题材不具备的,但这种真实也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仿佛一切都只是老王迷惑敌人的手段。所以在人物塑造上一但打破了这种矛盾,人物就不饱满了。

最后想说希望接下来的主旋律电影一定要认真准备,毕竟观众们真的已经审主疲劳了,留给主旋律的市场不多了!

 短评

两星给范伟老师的两个镜头。一是出门传递情报,之后头也不回的扔手榴弹,爆炸后挑衅日本人的那个笑。二是五花大绑走上火车,在车厢里一步步走,车厢一步步退,光与影打在他脸上,从容赴死的表情。真是影帝级别的高光演技。另,最后张涵予点燃了绑在身上的炸药包,把帽子往下一拉罩住眼睛,天哪!我竟然在这么主旋律的电影中窥到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感觉,真是又装又硬但又帅。

4分钟前
  • 星群自由
  • 较差

摆一桌见阎王的酒,话一席亡山河的仇。暴雪里有在血肉里翻绞的刺刀,铁轨上便有攀爬到贼心上的麻绳。车厢内有灭亡家国的军火,车窗上便有向死而生的徽标。喝点酒才好在敌营里卧薪,流点血才敢在匪巢内爆破。这苹果切了最大块给你,这刀却要在最合适的时间给你,这一世无缘做血亲,还好再来世与你相认。

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摄影构图都很有电影感,漫天的大雪给残酷现实带来一丝浪漫,范伟的故事线略显张力,张涵予故事线拖沓没什么新意。动作场面混乱,缺一个动作指导。大雪从头下到尾,真是这辈子见过最能下的雪,下着下着,从浪漫变成了单调和离谱。

8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看预告片怎么有种悬崖之上的感觉,看完之后感觉还是导演差距太大了,过年的狙击手应该不错

11分钟前
  • 来自比邻星的H
  • 很差

范伟老师是个宝啊……

13分钟前
  • 🌊
  • 推荐

追评:今天去电影院看了。。。我起码睡着了三次 也不知道是我昨天睡太晚还是这个电影确实太无聊。。。。不过质感还是不错,画面音效还有几位演员的演技都很好,问题是剧情真是拖沓得有点离谱了。。。这波是编剧的锅。上映前评论:周也目前的待播戏里我最看好和期待的一个。搭张涵予老师和范伟老师这样的大咖,也子还是一番女主,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也能在这种主旋律电影里混个脸熟。真好,也子继续加油吧!希望和颂以后能继续像20年这样让也子无缝进组,多拍点正剧,多拍点主旋律电影,和前辈多学点东西,咱们不是奔着当95花去的,咱们要拿奖!

16分钟前
  • 马尔福夫人
  • 还行

看《铁道游击队》长大,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音乐一起,当年的感觉立马回来了。电影里的雪从头下到尾,肃杀和悬疑氛围拉满。张涵予范伟两位影帝的演绎十分到位。最喜欢范伟老师扔手榴弹的场景。人狠话不多。大俯视和仰视镜头非常有表达力,不管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去看,都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主旋律佳片。

20分钟前
  • matinda
  • 推荐

和《悬崖之上》一样,胜在氛围,败在脱离史实。铁道游击队炸铁道、发动群众的历史不见了,那么少的队员去强攻有日军驻守的火车?不尊重对手的战斗力,就是蔑视英雄们付出的血泪

23分钟前
  • 卡尔·霍克利
  • 还行

老王作为一个卧底,对着敌军点头哈腰的谄媚劲儿,和身份揭穿后的正气凌然对比太强烈了,也很解气,范伟老师的演技真没话说!

28分钟前
  • 飞扬的心情
  • 推荐

范伟用鬼子手雷炸死小么哥是本年度最帅场景没有之一

33分钟前
  • 豆友191602559
  • 还行

前面铺垫太长……导致略微影响后面情节的紧张刺激感。

37分钟前
  • 杜小德
  • 还行

这么熟悉的故事都能拍的这么难代入,到底是因为什么。人物写得扁平,这么厉害的演员都立体不起来。人物不行故事不可能写好,写不好故事何谈情感。类型片不能靠情感引发观众共情,就只剩下2个小时的无尽拖沓。

41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前面还行,摄影不错,算得上抗日片里一股清流,后半段人物降智,剧情台词拉低整体观感。

45分钟前
  • JimLynch
  • 还行

光影艺术在线,但除了老王,其他人物全都扁平,缺乏情感与经历。老洪的塑造似乎只是一种意象,一种肃杀英勇的意象,即便是有张涵予的硬汉加持,可那在他千篇一律的硬汉群谱里,又能让人记住多少呢。

47分钟前
  • 花渡
  • 还行

反派死于装逼的典范

49分钟前
  • 三月天的憨人
  • 还行

临城的雪没有停过,张涵予的帽子没有摘过。

53分钟前
  • hereys
  • 还行

昨天有幸看了点映场,真的是“有幸”。整个观影过程中我试图说服自己去代入情感,可直到影片结束,都没有引起我一丝共鸣。要情感没情感,人设也完全立不起来。本以为谍战元素可以为本片增添几分精彩,换来的却是无尽拖沓,在短短两个小时里,除了沉闷就是枯燥。范伟老师尽力了,抛去服化道以及布景以外,这片要是能夸,那你是真的比我有勇气。4.5分

56分钟前
  • 红眼怪 -
  • 较差

低配版《智取威虎山》……

57分钟前
  • 托尼斯塔克
  • 还行

谁看了能不说一句:范伟牛啊!两星电影硬是被范伟的表演拉成了三星。

58分钟前
  • 李逵艾
  • 还行

范伟表演真的强,不愧是影帝,把一个卧底表演的入木三分,开始有多恨他,在知道真相后就有多爱他,在他最后骂“我说你奶奶个腿”,让我拍手称快,太过瘾了

1小时前
  • 胭脂泪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