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 第三季

综艺中国大陆2018

主演:许知远,张艺谋

导演:内详

 剧照

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2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3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4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5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6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3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4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5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6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7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8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9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13

详细剧情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认知和情感的疆界被拓宽”。本季嘉宾包括张艺谋、李宇春、王石、徐冰、赫拉利、唐诺、吴孟达、黑木瞳、木村拓哉等。

 长篇影评

 1 ) 张艺谋,姜文和科长

我第一个点开的视频是张艺谋那期,也是唯一一期进度条没有进行完的一期。接下来的内容不知道为什么不会引起我的兴趣或使我兴奋了。老谋子的工作室挂满了自己所有作品的海报,很是壮观。我也绝不否认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优秀导演,毕竟作为第五代的“领头羊”,他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采访的气氛很轻松,这种轻松是不曾出现在姜文和科长的节目中的。虽然我并不喜欢贴标签或者刻板印象,但是老谋子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在电影市场、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游刃有余的“成功者”,他的责任感来源于工作而非艺术作品,面对艺术有谦卑之态,面对自己的成就有溢于言表的骄傲之感。

第二个打开的视频是最爱的姜文导演,没有之一。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会对姜文情有独钟,答案可能是因为其迷人的气质或是富有磁性的勾魂嗓音哈哈。当然根本原因我自是清楚的。同样面对历史,老谋子是敬畏,而姜文仅视之为手段,从这一点也可以感知到二者认识世界的区别。姜文生来是幸运的,生长在精英的环境下,生活中有太多困境靠一己之力无法解决,于是电影便成为了他的出口,甚至是短暂的逃离。如果不得不给姜文导演贴上一个标签,那么我想他生来就是一个艺术家。不论作品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从未怀疑过对自我的表达,这种自信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与姜文导演的自信相比,科长缺少了一种坦然。科长对待电影是严肃的,没有老谋子的运筹帷幄,也没有姜文的舍我其谁。面对同一个世界,科长有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将必然导致痛苦和自我怀疑。科长说他对“追求共识越来越不感兴趣”,那么就意味着他曾经追求过。艺术家和商人是从不知“共识”为何物的,艺术家只关注自我表达,而商人天生就会求同存异。在我目前的认知里,科长更像是一个思想家,思想家是痛苦的,或许他们也享受这种痛苦。如今的科长将自己抽离出来,不在关心人与社会,开始探索宇宙,太空和外星人,我们可以认为是科长升华超脱了,视角变得更大更远了,也可以认为是—“人间不值得”。

 2 ) 许知远你到底有多少件白衬衫啊

许知远这种人真的让你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能彻底表达自己对他的看法。

反正穿搭是醉了,紧身牛仔裤👖配黑皮鞋,有时候是人字拖;牛仔裤本来就很紧了好吧,后裤兜还非要再塞本书,书还挺厚。

无论到哪里都穿衬衣,而且又是紧身。沙滩、咖啡☕️馆,或者任由他游荡的大街上,天儿挺热的,就解开最高处的两个扣子,但还能汗流浃背,大夏天的,穿那么修身,舒适度是负数吧。不管跟谁聊都是这身,是有多少件白衬衫可换洗?

然后头发非要烫成那个鬼样子吗?本来头就很大,脸上又坑坑洼洼,头发又烫得四处张扬,一点也不清新简约。风从面前吹来暂时替他凉快会儿。

风从背后吹来……唉,不想说了。

尬聊水平堪比洪尚秀。不管采访谁,都感觉他是在尾随对方,不合时宜地杵在作家、哲学家、导演和商人眼前,等待尬问后对方的反应,哪怕没反应他也等,这种人贱死了哈哈哈哈哈哈。还边问边琢磨,他真的是很好奇别人的观点,哪怕得不到答案,他也想让对方知道下:嘿,你看,是你不说。他就是这样闯入别人的生活,欢愉是否,他都接受。

这些搁别人身上我感觉我会受不了,但它在许知远身上就可爱至极,大头娃娃。

 3 ) 答非所问的一次采访

看了接近一个小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李宇春常常答非所问

这个从前十五分钟的问答就可以看出来。

最开始,李宇春分享自己对艺术家的感受,说发现自己没有那些旺盛的生命力。

许知远就问:你什么时候意识到你没有这种旺盛的生命力?

李宇春的第一次回答说的是是对自身的认识。

于是许知远再次阐明这个问题。

李宇春才正面回答说是近几年才意识到。不过之后她的回答又偏差到自我成长的路,而不是回答许知远关注的“旺盛的生命力”。

后来许知远听到李宇春有新的爱好--摄影,就问到,图像和影像给她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

李宇春的回答是,音乐的意义更多的不是技巧性的,更重要的是表达。这个跟问题也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表现得最明显的一次问答是,许知远问:你对于最近筹备演唱会的过程,特别不满意的部分是什么?

李宇春分享的事情是自己因为演唱会受伤 ,父亲很心疼,希望能暂停演唱会;但她强调说自己决不能轻易放弃,因为这个里面其实有很多她的心血。

这些回答,基本上都与问题对不上。

不过,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果不看许知远的问题,李宇春的表达其实是相当完整的--主题明确,也有故事化的阐述。这可能也是许知远夸李宇春表达能力优秀的原因吧。另外,她在讨论自我认识的方面也有很多想法,看得出她是一个喜欢自省的人。

可惜的是,这个问题和回答基本脱节的采访,实在是缺乏你来我往的讨论节奏,也没有明确的议题支撑起来的看点。最终的成片不像是一个深度访谈,更像一个偶像的情感独白。

 4 ) 十三邀第三季|分集评分及最佳单集笔记

作为十三邀的老粉,我总结出这个节目的两种打开方式:

1、能接受许知远的谈话风格、理解他做节目的初衷,因此对每一次对话都抱有好奇心;

2、对许知远无感甚至反感,只是对谈话对象感兴趣,就挑单集来看。

我自己属于第一种。所以我的评分是非常个人的、主观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这一集能否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而不是基于我是否喜欢这一集的嘉宾(当然,如果是完全不感兴趣的嘉宾,我就不看了)。

S3E1: 张艺谋【3.5分】

S3E2: 李宇春【3.5分,李宇春谦逊好学的态度很惹人喜爱】

S3E3: 王石【4分】

S3E4: 电台主播【5分,电台主播说尽人生百态】

S3E5: 谭嗣同【5分,历史名人竟然也有饭圈文化】

S3E6: 尤瓦尔·赫拉利【4分】

S3E7: 唐诺【5分,超级读书人】

S3E8: 徐冰【4.5分,艺术家】

S3E9: 毕赣【4分,新晋名导演】

S3E10: 吴孟达【3.5分,RIP】

S3E11: 王健【3.5分,大提琴家】

S3E12: 黑木瞳【3.5分,严格自律的日本女神】

S3E13: 木村拓哉【3分】

下面是我的一些笔记和感想:

---------------金句摘抄---------------

S301张艺谋

许:你的动力是什么?比如是饥饿感吗?

张:不能对不起别人。

许:这是你的原则?

张:对。小到一个场工,跟你合作完了之后能涨工资;大到一个大演员希望通过跟你的合作,可以有事业的提升。所有人都有很世俗的期望,才跟你合作。你怎么能不用功,觉得自己是天才,嘻嘻哈哈,游游戏戏?不能懈怠。当然你最后失败了,大家也不能说什么。我是劳碌命,求变,不安分。

S302李宇春

李:我去看威尼斯双年展,有一个关小的作品叫做《David》,用影像表达的是:每个人都去看大卫,有的时候远,有的时候近,有时候被印在T恤上,有时候被印在卡片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它,吃掉它,有时我们破坏它,有时又仰望他。然而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

李:上《时代周刊》的不是我,而是节目。那个李宇春,只是一个符号。

【偶像是什么?】

李:偶像是质疑

许:偶像也是信念哪

李:偶像是生意

许:偶像也是价值

李:偶像是忍辱负重

许:偶像也是大放异彩

李:你的都是褒义词(笑)

S3E07唐诺

唐:过度的渊博会不会丧失我?我们是谁?我们难道不是由我们读过的书,我们经历过的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印象所构成?有时候我们通过书写或思维,进入到一只鸟,或者一个异国人,用他的眼光看世界。这就可以突破我们生命的局限性和单调性。

代价就是,怀疑自我会不会消失。书写和思维会变得困难而复杂,而且它复杂到难以简单的说明。就再也无法说出最简单的话,甚至是人家期待的话。所以不适合革命,不适合召唤群众,不适合当明星偶像,不适合写诗。

许:那最适合当什么呢?

唐:不知道……最适合当一个老人吧。

因为老人有一种晚年的自由,甚至恋爱和性爱的功能的离去,都带给你某种自由,世界会完整起来,会回到它真实的样貌,也许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可能。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时间是扑面而来的。你还有多少时间,你还能读多久的书,你还能够走多远。

某种程度来讲,晚年是非常有趣的。我是兴高采烈地在过这个晚年。

-------------------一点感想----------------------------

看到第三季终于明白了许知远这个节目……最开始是觉得很尴尬,尤其是一些演艺明星的访谈。后来因为对嘉宾感兴趣,所以一直听下来。到第三季我终于明白了这节目的吸引人之处。许知远人如其名,他关注的是远方,是更宏大的永恒的主题。有些嘉宾跟他相谈甚欢,因为他们对许知远提出的问题有过思考。有些嘉宾纯属尬聊,因为他们拒绝透露内心,或者是未曾思考这些问题。

许知远的提问方式,乍看故弄玄虚,再看则直击要害。这段对话的经历是一场剧烈的思想碰撞,对于被访者来说类似于一场深入的心理治疗,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表达之前未能表达明确的想法,让受访者和听众都感到受益匪浅。我在心里不禁想象,如果是我和他面对面,被他这样带着思路走,被他一路逼问,被他启发和指导,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许知远做节目叫做“带着偏见出发”,很有启发性,让我意识到,不论是看任何文艺作品,小说、电视也是这样,应该分开看三层个层次的观点:1.角色的观点(正反两面角色) ;2.作者的观点;3.观众的观点(即我的观点)

另外我观看完5季《十三邀》之后,有了一些对整个节目的理解,指路:

十三邀|史上最劝退、最难安利给别人的访谈节目+最佳单集推荐

//movie.douban.com/review/13439609/

以上。

……

茶姐姐好读书不求甚解,欢迎友好讨论,勿喷勿杠,谢谢!

 5 ) 唐诺

本季触动最深的一期,甚至看到结尾处有些发抖。

尽管有几期嘉宾也很有意思,但似乎屏着呼吸看完的总是这类回归自身,探寻处理同自我关系的议题,陈嘉映那期也是。

记录部分对话。

“很早就认识一件事情,生活的很多繁华面,看起来好像各种可能性,但是以我的能力所及来讲的话,重复性太高。但是,书的世界,变化万千。”

“有时候我们通过一个书写,或一个思维,进入到一只鸟,一个异国人,用他的眼光看世界,使得你的世界被扩展开来,这才能够让你突破有限的我们的,在这里就不能在那里、你成为这个时限就不能够成为那个时限的那种生命的局限性跟单调性。代价就是,你所怀疑的那个自我会不会消失。”

“最适合当老人吧。老人有一种自由,有一种晚年的自由,这世界会觉得,你不要多嘴就好。恋爱跟性爱的功能离去,都带给你某种自由,新的解放。你的世界会完整起来,会回到它真实的样貌,它的自由度可能更高,它的发生面最大,也许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可能。”

“人类世界通过记忆,你可以不用从零点出发,而是我们所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对我来讲,阅读世界的这个部分来讲,它很自然就是这样,要不然你没有办法书写。因为你不用再细说从头,我可以从接近他们停下来的地方开始,那你才有机会探入到过去的人没有时间、来不及进入的一个领域。可它的麻烦也产生再这里,就是说因为书写不是从原点开始的,所以它对读者就产生了一个要求,这也要求某种读者,你必须不是留在原点的读者。”

“但有可能通过这个工业,把你个人的理念最大程度地表达出去,对这个呢?尽管这个表达被打折扣了,但是可以抵达很多人。” “梁文道也碰到过这个问题,都是想办法把对一般人来说稍微复杂、稍微困难的知识,做一个解释者。但解释者永远碰到的问题:你设定的解释到什么地方?我自己后来慢慢从解释者本身给慢慢退走了,因为我开始紧张起来,当你的笔变得顺利、变得流畅、变得很知道怎么对付这些东西,就会让我害怕,久而久之,你会变得没有处理困难东西的能力。”

 6 ) 搞什么?这一集《十三邀》差点把我给看哭了

《十三邀》的第七季在这个月初终于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虽然我是没有那许多急切期待,毕竟我才刚刚以龟速看完了第三季。

《十三邀》是我最喜欢的访谈节目,没有之一。可能因为喜欢,所以看的速度就非常慢,毕竟这不能像看剧恨不得一口气看完而一天连刷好几集。毕竟是不一样的内容,似乎每个人物的对话,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沉淀。

有时我会问自己,看《十三邀》的时候我究竟在看些什么?是看许知远用他带着偏见的眼光不停地追问时代抒发情怀,还是看节目里的那些人物所呈现出了与日常聚光灯下的不一样的东西。我想,也许兼而有之,在这样的追问和反思下,打动我的是这些人对于生命和自我的思考。

看第三季的时候,张艺谋坚持不懈对电影的探索和尝试,唐诺不急求功利在自己的读书世界里静心耕耘,毕赣不跟随商业电影随波逐流且朴实生活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看吴孟达的采访时,我竟却差点泛出了泪花。

吴孟达是华语影坛片酬最高的黄金配角,与周润发同期进入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的他,一生的角色基本都以配角的身份出现,而最为让内地观众熟悉的,应该是他与周星驰共同合作的一批脍炙人口的无厘头电影。

虽然吴孟达自始至终都不明白什么是无厘头,但他却实实在在和周星驰一起打造了香港电影的一种独特搞笑风格。他是《大话西游》里的二当家,是《九品芝麻官》里的包有为,是《逃学威龙》里的曹达华,也是《鹿鼎记》里的海公公。

第三季《十三邀》是2018年播出的,采访的时候吴孟达已经六十六岁了,刚结束了《流浪地球》的拍摄,他看上去也确实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但在《流浪地球》拍摄现场切入画面中气喘吁吁,则能感受到他在这样的年岁依然用尽气力去演好电影角色的敬业。

吴孟达是福建厦门人,采访的地点选在了厦门。咖啡馆、天台、餐馆、马路,对话在任何地方随意发散。在这一场对话中,看到的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者,对过往的怅惘和对故友的追思。

吴孟达的初次走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由于在电视剧《楚留香传奇》中成功塑造了胡铁花的角色而被无数观众追捧喜爱,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少年得志,放荡不羁,他在终日的纸醉金迷中堕落沉沦,欠下巨额赌债的吴孟达差点走上了绝路,就连好友杜琪峰当时都觉得他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每每在回忆这段过去的时候,吴孟达坦言自己总会不舒服,那段不堪的回忆,给他的人生留下的深刻教训让他终身都后悔莫及。

而今,他已变得平和,不会让人非要接受自己的观点,听到与自己内心想法反差很大的东西也不会开口辩驳。吴孟达说,耳顺就是这边听不顺耳就从另一边耳朵出去了,他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出发点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吴孟达与周星驰合作了长达十二年之久,虽然《少林足球》之后,两人因不合而解散,但对曾经两人长期保持的合作之谊,吴孟达还是深觉惋惜的。他坦言也许未来两人能够坐下来聊天,说说过往,但昔日的那种默契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而杜琪峰则是吴孟达最为尊敬的导演,以至于在采访时说到杜琪峰,吴孟达还会竖起大拇指。他是看着杜琪峰从王天林底下的最不讨好的副导演,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成就上的,杜琪峰在电影事业上的任劳任怨和兢兢业业让吴孟达大为夸赞,更把他当作始终可以把自己放心托付的导演。

吴孟达虽然是黄金配角,但他却只获得过一次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在1991年陈木胜导演的《天若有情》中,他捧得了那一年的金像奖,或许正如一位导演说过,能不能获奖只是运气,但得到提名的都是优秀的。

为此,我去重看了一遍《天若有情》,坦白说同样是说小混混的,这部电影相比后来刘伟强的《古惑仔》是要逊色的,但吴孟达在影片中塑造的太保形象是真的可圈可点,他演活了一个小人物在丛林社会里的苟延残喘,更在关键时候将心底的义气用洪荒之力施展而出。

在吴孟达的讲述中,看到了人生的起落无常,在对往日荒唐的追悔中却同样坦然承认这段经历的客观存在意义,没有一段经历是会被浪费的,可能正是这样的醉生梦死,才有了后来的涅槃重生。这蕴藏着这个老人对生活的淡然。

在海边,吴孟达说年轻的时候跟周润发和杜琪峰一起裸泳的故事,许知远接着话茬提出他们可以七十岁的时候再相约去裸泳,两人哈哈大笑。

可遗憾的是,吴孟达已再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七十岁的约定了。

 短评

张艺谋笑的真好看啊

5分钟前
  • 什么卢
  • 力荐

访问名人真的是挺难的事儿,而看了三季之后我仍然没跟许知远学到什么实际的本领。大部分做到某个层次的名人都会有种顺其自然的同理心,你所认为他可能会有的纠结他完全没有。记者最怕碰到的也是这样的采访对象,他很真诚,但真的没啥可给你看的。他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他一点也没往心里去。

7分钟前
  • 沛沛
  • 还行

第一期的嘉宾张艺谋导演,享誉海内外获奖无数不是他的标签,可能国内部分文青爱踩他因为他是标杆批评他可以拔高自己,但张导这个人不同某些导演会反击会据理力争,现在就连于正就可以大喇喇的说他是国内美学最好的,服化道很多都是山寨他的,但是张艺谋从来都是很低调哪怕关于他的任何新闻褒贬不一全部埋头认了,咱们对于艺术家其实有点苛刻,国内享受一点礼遇的可能只有“姜文 李安”吧。早期文艺电影的张艺谋频频亮相国际,戛纳威尼斯柏林欧洲三大电影节走透透,金球奖奥斯卡也是常客,既《英雄》后开创中国电影商业大片时代,英雄广受争议但如今回看我个人认为这是导演最好的作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气磅礴无与伦比使得他不仅是电影导演被人封为“国师”,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记录了他幕后创作艰辛,接着G20 APEC 金砖峰会伴随着中国每桩盛世

10分钟前
  • 苍穹ぷ鸢鹞
  • 力荐

唐诺这期很棒

13分钟前
  • :)
  • 力荐

看了李宇春那集,蛮有感触的,每一个问题都很锋利,但是李宇春回应的超乎想象!13年,能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仍有自己一席地位!这个女孩,不简单!

18分钟前
  • 文先生
  • 力荐

特别烦许知远的一点就是,无论嘉宾是谁,话题永远离不开青春啊,时代啊,情怀啊,历史啊,个人主义啊。。。等等这些东西,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引导嘉宾参与其中,很尬聊。他还有一个口头禅,当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述的时候经常用“某种意义”来代替。

21分钟前
  • 无力烦
  • 还行

挑着感兴趣的看了几期 对木村拓哉的采访不及格

23分钟前
  • 林木暮
  • 还行

比起陈凯歌、姜文、贾樟柯,张艺谋这种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的天才太难得了。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黄土地里的实在人,那碗面就看出来了。

29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张艺谋老师未免太实诚了,你能在这期节目里看到一个极其真挚、喜爱钻研和绝对努力的人。许知远说偏见、自由和突破,从他身上就能看见了,可以算得上是纯真了。

3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第一期挺好,国师比想象中有趣自在。永远对勤奋且有责任感的人抱有好感,不要奔着伟大而去,不辜负的心在那儿,伟大会奔你而来。

33分钟前
  • Bahvoilà
  • 推荐

看了对话张艺谋的完整版 感觉是个真诚努力的人 但是他说自己想跟上这个时代 想让年轻人喜欢自己 又说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喜欢库布里克和黑泽明 又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回自己 我想这里面挺矛盾的 并且我也不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会不喜欢库布里克等大师的作品

38分钟前
  • 340
  • 推荐

暴雨倾盆的午后,看了十三邀第三季的第一集。之前看过许老师采访冯小刚和诺兰,一个满口脏话,一个无比冷静,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尤其是冯小刚,我真的不喜欢不具备基本修养的人。第三季第一集我必须要给好评,最喜欢是在咸阳那段对张导年轻时候工友的采访,真实复活了那个出身不好、全厂唯一的非团员、床头贴满显影配方、七年逆境不放弃学习的张艺谋。成名之后依然不忘初心,谦逊和蔼、自我要求极高,作品保持高产。不论作品好坏,张导绝对是人生的榜样,毋庸置疑。

43分钟前
  • 月亮与六分钱
  • 力荐

时间够的话一定要看完整版而不是剪辑版啊,感受太不一样了,真心的

48分钟前
  • 阿布鲁齐
  • 力荐

张艺谋说,第五代导演在国际上摘金夺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其实一直都没变过,依然是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追寻。变得是外国的评委,他们对成长起的中国不再抱有那种好奇感了。一个时代,人才是固定,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兴起,导致了人才并没有跟上时代。觉得国师还是羡慕王家卫的那种才华的,那种从老上海走来的小资味道。他跟王家卫刚好代表两类人,才华,和勤奋。而王家卫的才华伴随的是导演的集权,和不断的新想法。最后,当第四代导演被《红高粱》取代,五代导演“霸占”影坛。而第五代导演也从启蒙文化走到了大众文化,从对历史的回答,走到了对个人主义的追寻。08年之后他虽然并不像许知远说的那样,前浪拍在沙滩还迟迟不肯死去。但也没有再伴着《活着》那样的作品走上神坛,而是走到了沼泽的中央。

51分钟前
  • 苏格兰折耳
  • 推荐

张艺谋本人其实比想象的要有趣,也看得透彻。

52分钟前
  • 澡澡娃娃🌈
  • 力荐

特别烦许知远的一点就是,无论嘉宾是谁,话题永远离不开青春啊,时代啊,情怀啊,历史啊,个人主义啊。。。等等这些东西,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引导嘉宾参与其中,很尬聊。他还有一个口头禅,当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述的时候经常用“某种意义”来代替。

54分钟前
  • Leon·Yang
  • 推荐

张艺谋真是太坦诚了。承认自己才华不够,是坦诚,也是勇敢。坦言自己的最大强项不是摄影,而是造型。这个从《影》也能看出来。访谈,被采访者重要,问的问题重要。还有就是些偶然的东西,抓住了,就很宝贵。张艺谋这期,抓到了那个吃面的大腕。它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张艺谋来自于出身的朴拙和局限性,也可以作为了解他和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张艺谋的可贵之处是,他不遮蔽。

5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张艺谋确实配得上国师称号,有种脊梁的意味,张艺谋之与中国大概就如黑泽明之于日本。如果把中国导演比作一班学生。张艺谋应该是班长有能力有担当一直做着主流正派一点的事情;姜文就是很有个性的很聪明的那种不服各种制度管理的尖子生;冯小刚大概是哪些混进了班里跟着优等生学了点东西就出去炫耀的痞子。

1小时前
  • 江湖骗子骗江湖骗子
  • 力荐

“书写不是从原点开始的,所以它对读者就产生了一个要求,这要求也要求某种读者,你必须不是留在原点的读者。”

1小时前
  • archimboldi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