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路

剧情片美国2010

主演:吉姆·斯特吉斯,艾德·哈里斯,西尔莎·罗南,科林·法瑞尔,德拉戈什·布库尔,亚历山德鲁·波托切安,马克·斯特朗

导演:彼得·威尔

 剧照

回来的路 剧照 NO.1回来的路 剧照 NO.2回来的路 剧照 NO.3回来的路 剧照 NO.4回来的路 剧照 NO.5回来的路 剧照 NO.6回来的路 剧照 NO.13回来的路 剧照 NO.14回来的路 剧照 NO.15回来的路 剧照 NO.16回来的路 剧照 NO.17回来的路 剧照 NO.18回来的路 剧照 NO.19回来的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7

详细剧情

  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后不久,波兰青年维斯切克•乔努斯(吉姆•斯特吉斯 Jim Sturgess )因其所谓的“反党反斯大林”间谍行为,被送入了西伯利亚的劳动营。其时已是1940年,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乔努斯结识了同为政治犯的演员安德烈,后者有一项酝酿多时的逃跑计划,美国老人史密斯(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罪犯沃尔卡(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等人陆续加入了他们的小圈子,在一个大雪之夜,乔努斯等七人成功逃出劳动营,他们唯一知道的,是向南前往贝加尔湖,同时躲避无处不在的举报者。一路上有人难耐恶劣的气候死去,在将要抵达贝加尔湖时,一个神秘少女伊莲娜(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饰)加入了他们,她的加入,令一行人预备穿过蒙古、西藏,翻越喜马拉雅抵达英控印度寻找自由的路程又平添了几许困难……

 长篇影评

 1 ) 最让我意难平的那个小女孩

《The way back》(中文译名:回来的路) 最让我意难平的就是这个小女孩Irena,十几岁,本应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战争失去了父母和哥哥;从孤儿集中营里逃出来,饥寒交迫,不得不寻求几个陌生男人的庇护,跟着他们开启穿越蒙古中国印度的徒步行程。 终于在一片荒漠里竭尽了全力,耗费完最后一点生命。 如果没有战争,如果她的父母哥哥还活着, 她怎么也不用害怕成为累赘而把自己活活累死。 幸运的是,那几个人也没有抛弃她,甚至还有一个人愿意抱着她赶路。要知道那时候他们已经几天滴水未进,这么做相当于分给她一部分生命。 最后,皮肤枯萎皴裂,躺在地上的她环顾每个人的脸,最老的男人暖心安慰:It's OK. 她就闭上眼睛死去了。她终于可以休息了。

 2 ) 熵

熵增原理就是孤立热力学系统的熵不减少,总是增大或者不变。用来给出一个孤立系统的演化方向。说明一个孤立系统不可能朝低熵的状态发展。系统经绝热过程由一状态达到另一状态熵值不减少——熵增原理(theprincipleoftheincreaseofentropy) 对绝热过程,Q=0,有ΔS(绝热)≥0(大于时候不可逆,等于时候可逆)或dS(绝热)≥0(>0不可逆;=0可逆) 熵增原理表明,在绝热条件下,只可能发生dS≥0的过程,其中dS=0表示可逆过程;dS>0表示不可逆过程,dS<0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可逆过程毕竟是一个理想过程。因此,在绝热条件下,一切可能发生的实际过程都使系统的熵增大,直到达到平衡态。 玻尔兹曼曾经通过仔细研究两个球形分子碰撞前与碰撞后的景象,宣称能证明碰撞前的熵小于撞后的熵,因此熵在增加。但是他的证明是错的,原因是如果是这样,同样的论证过程可以运用在时间的反方向上,那么也应该是熵增,时间反方向上熵增,也就说明正方向上是熵减[1]。 那什么是对的呢?基本而言,无论从正向时间或反向时间看,熵都有往最大值跑的趋势。也就是说只能这么说从长时间来看,熵处于最大熵的可能性要大点。而熵增或熵减并不是能够从物理上推论出来的物理原理。 那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这个宇宙处于一个熵增的过程?目前物理界的解释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初始条件是熵极小的大爆炸前的那个点,而这决定了这个世界从今往后要经历一段非常长的熵增过程。(参考罗杰斯.彭罗斯的著作《theRoadtotheReality》(现实之路)[2]) 重要地位 熵增原理是一条与能量守恒有同等地位的物理学原理。 熵增原理是适合热力学孤立体系的,能量守恒定律是描述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定律。熵增定律仅适合于孤立体系,这是问题的关键。实际上,绝对的联系和相对的孤立的综合,才是事物运动的本质。虽然从处理方法上讲,假定自然界存在孤立过程是可以的。但是从本质上讲,把某一事物从自然界中孤立出来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当系统不再人为地被孤立的时候,它就不再是只有熵增,而是既有熵增,又有熵减了。于是可以看到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有效。 定理描述以及推广 熵增原理表述为:一个孤立的热力学系统的熵不减。对于系统的可逆过程熵不变,不可逆过程熵增加。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等价并可以表述为一个孤立系统达到平衡态以后熵最大。等价描述有很多,常用的有:绝热系统的平衡态内能最低;等压系统的平衡态焓最低;等温系统的亥姆霍兹自由能最低;等温等压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最低。 三个基本定律 我们知道,在科学中有三个基本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在微观领域又被推广为质、能相关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质能相关定律在数学上表示为等式。而熵增定律则是不等式,即在孤立系中,熵增总是大于或等于零(△S≥0)。在这种等式与不等式的差别中,隐含着深刻的意义。 从系统三象性的基点来看,问题是这样的:任何系统状态(点)上物质性、能量性、信息性不可分离地共存着,但物质(质量)和能量是守恒的,而信息却(信息是负熵)不守恒。 在孤立的热力学系统中熵总是增加的。但是在这个结论是在不考虑到热力学系统内部有万有引力的情况下得到的经验规律。在大到星际尺度时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系统倾向于朝向聚合的有序状态而不再倾向于本来的均匀无序状态。在星际尺度下由于万有引力形成的结构:恒星能够向外输出负熵流。这便能解释为何在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种有序化的结构。地球上的生物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从环境摄取低熵物质(有序高分子)向环境释放高熵物质(无序小分子)来维持自身处于低熵有序状态。而地球整体的负熵流来自于植物吸收太阳的光流(负熵流)产生低熵物质。 对于不考虑万有引力的热力学系统,由于熵总是增加的,因而过程就出现单一的时间之矢,从而是不可逆的,这就与牛顿力学的可逆时间产生矛盾,出现牛顿、爱因斯坦与普里戈金、哈肯的分裂。现代科学的普遍解释是熵增过程代表了系统的统计性质即巨量单元的长时间行为。在这个尺度上熵最大的构型是最为可能的状态。 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适定律,而熵增定律则适合于热力学孤立体系。任一质点或任一质点系都适合于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但一个质点就谈不上熵增,非孤立体系的熵也不一定增加。 (1)概述 ①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是按照热传导的方向来表述的)。 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把它全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任何影响(这是从能量消耗的角度说的,它说明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来自物理学中一条最基本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条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绝望的定律,冥冥中似乎早已规定了宇宙的命运。 (2)说明 ①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关于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一切和热运动有关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经验总结。 上述(1)中①的讲法是克劳修斯(Clausius)在1850年提出的。②的讲法是开尔文于1851年提出的。这些表述都是等效的。 在①的讲法中,指出了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而不能由低温物体自动向高温物体转移,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这个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要使热传递方向倒转过来,只有靠消耗功来实现。 在②的讲法中指出,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能都会很容易地变成热,而反过来热却不能在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条件下完全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从而说明了这种转变在自然条件下也是不可逆的。热机能连续不断地将热变为机械功,一定伴随有热量的损失。第二定律和第一定律不同,第一定律否定了创造能量和消灭能量的可能性,第二定律阐明了过程进行的方向性,否定了以特殊方式利用能量的可能性。. ②人们曾设想制造一种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机器,这种空想出来的热机叫第二类永动机。它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却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人曾计算过,地球表面有10亿立方千米的海水,以海水作单一热源,若把海水的温度哪怕只降低O.25度,放出热量,将能变成一千万亿度的电能足够全世界使用一千年。但只用海洋做为单一热源的热机是违反上述第二种讲法的,因此要想制造出热效率为百分之百的热机是绝对不可能的。 ③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作功是大量分子的有规则运动,而热运动则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显然无规则运动要变为有规则运动的几率极小,而有规则的运动变成无规则运动的几率大。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孤立系统,其内部自发的过程总是由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进行,从此可见热是不可能自发地变成功的。 ④热力学第二定律只能适用于由很大数目分子所构成的系统及有限范围内的宏观过程。而不适用于少量的微观体系,也不能把它推广到无限的宇宙。 3)详细 简而言之,第二定律认为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到冷的地方,科学家宁愿没有发现它。对任何物理系统,这都是显而易见的特性,毫无神秘之处:开水变凉,冰淇淋化成糖水。要想把这些过程颠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第二定律认为宇宙的“熵”(无序程度)与日俱增。例如,机械手表的发条总是越来越松;你可以把它上紧,但这就需要消耗一点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你吃掉的一块面包;做面包的麦子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阳光的能量;太阳为了提供这些能量,需要消耗它的氢来进行核反应。总之宇宙中每个局部的熵减少,都须以其它地方的熵增加为代价。 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总是增大的,一直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的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对宇宙来说,是不存在“外界”的,因此宇宙一旦到达热动平衡状态,就完全死亡。这种情景称为“热寂”

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克劳修斯(T.Clausius)于1854年提出熵(entropie)的概念,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于1923年根据热温商之意首次把entropie译为“熵”。A.Einstein曾把熵理论在科学中的地位概述为“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查尔斯·珀西·斯诺(C.P.Snow)在其《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一书中写道:“一位对热力学一无所知的人文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一无所知的科学家同样糟糕”.熵定律确立不久,麦克斯韦(J.C.Maxwell)就对此提出一个有名的悖论试图证明一个隔离系统会自动由热平衡状态变为不平衡。实际上该系统通过麦克斯韦妖的工作将能量和信息输入到所谓的“隔离系统”中去了。这种系统实际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以熵原理为核心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历史上曾被视为堕落的渊薮。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H.Adams(1850-1901)说:“这条原理只意味着废墟的体积不断增大”。有人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种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都要灭绝。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当时社会声誊最坏的定律。社会实质上不同于热力学上的隔离系统,而应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定义 经典热力学 1865年,克劳休斯将发现的新的状态函数命名为,用增量定义为,式中T为物质的热力学温度;dQ为熵增过程中加入物质的热量,下标“r”是英文单词“reversible‘’的缩写,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下标“ir”是英文单词“ireversible‘’的缩写,表示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合并以上两式可得,此式叫做克劳休斯不等式,是热力学中第二定律最普遍的表达式。 统计热力学 熵的大小与体系的微观状态Ω有关,即S=klnΩ,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量,k=1.3807x10-23J·K-1。[1]体系微观状态Ω是大量质点的体系经统计规律而得到的热力学概率,因此熵有统计意义,对只有几个、几十或几百分子的体系就无所谓熵。 性质 状态函数 熵S是状态函数,具有加和(容量)性质,是广度量非守恒量,因为其定义式中的热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但确定的状态有确定量。其变化量ΔS只决定于体系的始终态而与过程可逆与否无关。由于体系熵的变化值等于可逆过程热温商δQ/T之和,所以只能通过可逆过程求的体系的熵变。孤立体系的可逆变化或绝热可逆变化过程ΔS=0。 宏观量 熵是宏观量,是构成体系的大量微观离子集体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分子的平动、振动、转动、电子运动及核自旋运动所贡献的熵,谈论个别微观粒子的熵无意义。 绝对值 熵的绝对值不能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定。可根据量热数据由第三定律确定熵的绝对值,叫规定熵或量热法。还可由分子的微观结构数据用统计热力学的方法计算出熵的绝对值,叫统计熵或光谱熵。[2] 应用 熵最初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一个反映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参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像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热,使熵增加,所以说整个宇宙可以看作一个孤立系统,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演变的。 从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来考察:热量Q由高温(T1)物体传至低温(T2)物体,高温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温物体的熵增加dS2=dQ/T2,把两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熵是增加的。

 3 ) 回来的路

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后不久,波兰青年维斯切克•乔努因其所谓的“反党反斯大林”间谍行为,被送入了西伯利亚的劳动营。其时已是1940年,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乔努斯结识了同为政治犯的演员安德烈,后者有一项酝酿多时的逃跑计划,美国老人史密斯、罪犯沃尔卡等人陆续加入了他们的小圈子,在一个大雪之夜,乔努斯等七人成功逃出劳动营,他们唯一知道的,是向南前往贝加尔湖,同时躲避无处不在的举报者。一路上有人难耐恶劣的气候死去,在将要抵达贝加尔湖时,一个神秘少女伊莲娜加入了他们,她的加入,令一行人预备穿过蒙古、西藏,翻越喜马拉雅抵达英控印度寻找自由的路程又平添了几许困难……

 4 ) The back way

      昨天胖子推荐我看的电影,很好。在纠结为什么叫The Way Back,而不叫The Back Way 。
      结尾的时候我哭得很伤心。片子大致的意思是老婆被逼举报了老公,老公因此而坐牢20年,被关押在西伯利亚监狱。然后几个人越狱后徒步穿过喜马拉雅山到印度的过程。当在沙漠的时候,他们其中有个人觉得熬不下去了想放弃了,男主角说:"你后悔把你的儿子带到苏联,让他死了。而你现在死了,你就弥补不了你的后悔了。我一定要走出去,因为我妻子一定还在等着我,如果我不回去她一辈子都不会安心的。"片子当然还讲了和他们一起越狱的人的故事。最后直到男主角的国家解放,他终于回家了,当他握住妻子的手,我开始哭了。因为我再次明白,每个人心中结都有一把钥匙,而且是唯一的一把。只有他的出现才能让你彻底的释怀。只有他的拥抱才能让你每晚睡得安稳。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将他替代。
       以上是我发给耘的书信中的一段。这部片子想讲述的东西还很多。
1、kidness。是让人们值得尊敬又想放弃的东西。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们才能将他化为无穷无尽的动力。
2、拥有刀子的男人,有些时候才是最明白人性的男人,只有他看出牧师心中的凶残。有时候也是最善良乐观的男人,自己一个人去偷东西偷酒喝来庆祝自己的生日,队员们却以为他去告密去了。有的时候才是最执着的男人,虽然他可以逃离国度,但是他还是放不下纹在胸口的头像和留在心里的信仰。
3、只有女人才能打开男人心中永远不能告人的秘密。欺骗有的时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4、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梦想家园。

 5 ) 电影慢谈之[0083] The Way Back 回来的路

就算是看过了开头的字幕,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过以后,还是会急切地想求证这是否是个真实的故事,从西伯利亚徒步走到印度,就算放在还算是和平的今天,也是不可能的任务。如何走过那些沙漠?如何翻越喜马拉雅?如何走过重重封锁的国境线?这帮逃犯是如何做到的?

这部有着很多大牌做绿叶的电影,Ed Harris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老戏骨,Jim Sturgess作为主角,演得有些许勉强。在能把思想都冻住的西伯利亚,这帮人能够下一个逃狱的决心已经是难能可贵,而以步行穿越作为手段,这个波兰人可谓不可理喻得疯狂。苏联人在远东和德国干的坏事不比德国人在欧洲干的少,但是天朝少有提及,那些在西伯利亚的冰雪中被掩埋的尸体,那些在东北被凌辱的同胞,或许还要很多年才能找到自己应该的尊严。Colin Farrell打了酱油,几个片段演得精彩纷呈,而少女角色的加入给了一抹亮色,虽然她最终没能走完那段路。每天都在饥饿的生命线上挣扎的小团体,难得的是没有互相攻击,也能称得上人尽其才。在暴政和冰天雪地之间,这帮人选择了有着一线希望的后者。天灾和人祸两相对比的时候,谁更可怕一点,还真是难说。

 6 ) 不错的求生电影

个人很喜欢这类求生历险类电影,有点像贝尔演的重见天日,但几个人徒步6500公里,成功穿越西伯利亚,蒙古大沙漠,喜马拉雅大雪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居然还有长城,长城边上就是拉萨,拉萨还是在一个像与世隔绝的所在,不过如果作为风光片来看也是不错的。还有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感觉有点让人难以信服,不过史实我也无从得知。

 短评

伟大的生命力!

7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

他们誓死不在GCD的地界儿呆着

11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怎么说。从纯电影的角度来说。真的很不错。也很感人。但是我实在很费解这位哥的地理知识。。。长城完了就到西藏了。就到拉萨了。这些同志们也实在是hi太瞎了。布达拉宫所处的位置,完全是老外的想象。然后翻什么喜马拉雅山。。。OMG。。。就那么就那么翻过去了。这是什么!虎头蛇尾

15分钟前
  • 狐狸手套
  • 推荐

演员也都挺辛苦的

16分钟前
  • 今日上映
  • 推荐

最后的情节好感动~我爱Jim Sturgess!

21分钟前
  • 小塚ai艾
  • 推荐

比想象的要好,最终他们获得了自由,结尾还可以

22分钟前
  • Sora
  • 力荐

仅凭这毅力实在是可敬的 开个不好笑的玩笑这自助游来的多划算

2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故事很好 细节太糙 我的西藏朋友说:太假了 布达拉宫哪有那么小

28分钟前
  • 电影
  • 还行

4星,一星为Colin Farrell。

33分钟前
  • 推荐

其实我想说 刚看过the soviet story 又找到了这部电影 哪个郭嘉没有污点?那哪个政权是纯洁而绝对公平的?

35分钟前
  • Lejokin
  • 推荐

用了130多分钟去讲人类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生存欲望。结尾则给求生之路赋予了更多意义。漫长且枯燥的路途,受煎熬的何止是那几个逃亡者啊,还有观众呢。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For the Freedom!

44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自由

48分钟前
  • EVANGELION
  • 推荐

确实,有点,感触

49分钟前
  • StanGoD
  • 推荐

程序上的细节还需要完善,比如长城,还有外蒙古到拉萨的过程太过简单。抛弃政治上的过分倾向性偏见后,是个不错的风光片。

54分钟前
  • KID
  • 推荐

为了由,给五星。本以为是个男人戏,后面还出来一个地主的女儿

55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完全老套,畫面不夠精彩,心理活動草草了事,配樂又不出彩。Peter Weir拍了這麼多年,所有的片子還是dead poets society的老一套。況且dead poets society也不是什麼好片子。

56分钟前
  • 熊類爆弾
  • 较差

尤其说这是部剧情片不如说它是纪录片,没有高潮,主角模糊,不带感情,一切都只是这平淡的漫长旅途和一个自由的终极目标。好在结局相当给力,斯特吉斯的脚步下历史资料里的民主共和之路和他们选择这条救赎之路的原因,虽牵强却点亮了主题,同时也引爆了观众的泪腺。★★★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和你一起看的,这是唯一亮点

58分钟前
  • 推荐

平铺直叙平素寡淡流水账一样的纪录片式叙事,无高潮,无感情。结尾不错。

1小时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