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梳2010

记录片大陆2010

主演:内详

导演:骆仪

播放地址

 剧照

自梳2010 剧照 NO.1自梳2010 剧照 NO.2自梳2010 剧照 NO.3自梳2010 剧照 NO.4自梳2010 剧照 NO.5自梳2010 剧照 NO.6自梳2010 剧照 NO.13自梳2010 剧照 NO.14自梳2010 剧照 NO.15自梳2010 剧照 NO.16自梳2010 剧照 NO.17自梳2010 剧照 NO.18自梳2010 剧照 NO.19自梳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06

详细剧情

  自梳  拍摄地点:广东佛山  作者:骆仪  录音:赖格贤  参展纪录  2010英国Exposures电影节 最佳纪录片提名  2010波兰Aspekty视觉人类学电影节  2010约旦短片节  2010印度马杜莱国际纪录片与短片节  2011印度国际女性电影节  2011土耳其国际Filmmor女性电影节  2011爱沙尼亚Worldfilm塔图视觉文化电影节  2011英国RTS皇家电视学会学生电视大奖  2011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这是一个关于抉择的故事。清末民初,在二十几岁时,面临顺从父母之命还是立誓终身不嫁的选择,广东地区的不少女性都选择了后者。已立誓的姊妹帮她们挽起发髻,她们成为了“自梳女”。自梳女不做家庭妇女伺候丈夫和孩子,而是在工厂劳作半生,在养老院度过晚年,一生独立。如今,仍健在的自梳女大多年届九十。回首一生,她们的讲述里有骄傲、有孤独,但无悔:“那会儿时兴自梳!”  作者阐述  自梳女现象曾广泛存在于清末民初的广东地区,是经济发达、民风开放与传统观念多种因素杂糅的结果,在解放后消失。如今仍健在的自梳女已寥寥可数。作为在广东长大的女性,我从小听说“自梳女”的故事,一方面是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把这种独特的现象和她们的人生故事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有感于当今社会仍然以婚姻状况给女性贴标签(如“剩女”),想要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引起一些思考。大部分“自梳女”识字有限,并不知道什么是女性主义,但她们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非常强。而她们对誓言的坚守,到底是独立还是传统?是固执还是看透?这种选择是对是错?在生命接近终点时如何看待年轻时做出的选择?我在片子里问了许多问题,她们的回答要比我想象的简单得多,拍完后我却感到这些问题更难回答了。  骆仪:  八零后,曾于广东某报担任记者编辑数年,2009年赴英国伦敦学习纪录片制作,现居北京。  作品年表  自梳(2010)

 长篇影评

 1 ) 只是感情,无关男女。

存着《自梳》很久了,对于觉得好的片子不舍得轻易看,要找适合的时间和心情来欣赏。

今天打开看了,终究给了我感动和思考,没有失望。


欢姑带着精明老练、开明变通的老人态度进入了小慧的返乡探亲之旅,一路上两代两种人的矛盾冲突,对小慧与男友感情破裂后的劝解,自身经历的叙述,引出了电影的主线——延绵四十多年的思念和相守。


意欢为了“如果要我嫁给不喜欢的人,不如……”而甘愿做个自梳女,终身不嫁。其实这甘愿里带着不愿放弃与青梅竹马恋人的无誓之约。这隐忍和不甘也终于在陪嫁时在湖边爆发了,将所有热情和心意抛付给那个心爱的男人,回报她的却是:怀孕后不顾一切地希望另奔他处时,男人却唯诺的不忍放弃那片鱼塘,害怕因此害死全家害死自己。意欢对于男人的依托连同那揣着希望而闪烁的眼睛一同暗淡了下去。

玉环历经风月,周身风情,举手投足就可以迷倒男人。连第一次到丝厂时意欢抬头听那耳熟的小曲儿,望她的眼神都含着仰慕,连后来意欢看玉环在军阀家跳舞时的眼神带的都不止是欣赏。而这个女子阅人无数,看破人世沧桑却仍能保持心中对感情的热忱和真诚。真情付出,真心守候。

杨采妮带着纯真娇憨的面庞和刘嘉玲自然气质的散露都那么自然和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意欢隐忍刮宫,被自梳女抛弃,被玉环倾家救活后仍念念不忘挽留男人那一点温情,而受到的却是更深的伤害。玉环在一旁听着看着忍受的岂只是心痛,“我花了我所有的家当来救你,你却为了一个不爱你的男人去死,你可会想想我…”付出太多都隐忍着不表露,只怕再打搅了再被拒绝,看着对方受尽伤害而无视自己这里的温柔。这种感情让人看着也揪心。所幸,意欢内心的情愫没触碰,那日被吻时的拒绝也只是出于理智。


玉环被骗被打伤后,大雨滂沱,只有意欢几日不离不弃的守候;意欢被感情抛弃,一心求死,只有玉环舍身相救,痛心骂醒。两个受尽感情伤害的女人互予呵护,哪怕战火威胁生命的时候都不离不弃,哪怕分离几十年,心里分分惦的口里时时念的都还是彼此。

令我感动不已的不是玉环从船上纵身跃下的那一刻,那只是震撼。当她们隔着铁栏拥在一起的时候,包含了所有的理解和温情,坦诚和信任,无需多言。世界都失去颜色,哪怕此时死去,她们都拥有彼此。所以接下来的四十几年,她们能始终怀揣希望,心怀彼此。

 
影片一直娓娓道来,剧情发展丝丝入扣,自然流畅,使观者融入其中,丝毫没有对同性之爱的强加雕饰之意。没有很多影片对同性二人感情发展带来的生硬晦涩的厌恶。甚至观完,评完,看完很多评论,回味完,留在心底的都只是感动人的真情,无关同性。

我愿意相信世间还有这样的真爱,有着误解伤害时的包容和理解,有着苦难贫穷都不管不顾一起承担的纯粹彻底,有着生死考验时的不离不弃,有能经得起半个世纪时光雕琢的金质……或许因着是同性,我更相信这样的感情的真,纯。更无所求,更有心灵归属。

就像五十年过去了,玉环意欢在车站相遇时,玉环还那么在意自己的发式衣着,还记得意欢最爱吃酸瓜,意欢在车上还是总讲起玉环。玉环那“我答应过自己,要把它送给第一个对我好的人”还犹如昨日所说,那“你做男人”“你做女人”意欢第一次跳舞时的欢乐场面还犹如昨晚……感谢张之亮,给了我们一个漂亮的结局,满足了我们对于感情的憧憬和假想的希望,几十年过去了,没有时间的印记,她们站在那儿。还能鲜艳如初,笑靥如花。

这样的真情,令所有人动容。只是感情,无关男女。

 2 ) 我以为只有男人才会使我失望

粤语原话是“我以为只有男人先至会令我失望”。 可能是音乐, 可能是剧情,也可能是没有任何原因,每次当我从刘嘉玲口中听到这句对白时, 总是涌起无名的伤感。

意欢的梳起是为了逃避男人的伤害,但是她还是被她唯一爱过的男人伤害得彻彻底底; 玉环最初希望与意欢一起生活,因为她受尽了男人对她的伤害, 尽管她放弃了男人,但她发现把她伤害最深的原来是女人。

人, 终究是避免不了被爱所伤。 或者说,只有爱, 只有爱过,才可能被伤害。

玉环很早就爱上意欢的,但到底意欢有没有爱过玉环?我觉得在她们离别的前的一天晚上, 意欢终于肯对自己承认自己是爱玉环的。 当她主动躺在玉环身边, 虽然只是借口一句“好冷啊”,但总能让人感受出她对玉环的不舍, 爱,难离。

谁不渴望被爱, 能得到爱,是他,是她,又有何区别呢。

 3 ) 同性恋还是女性主义?

这部电影通常被归入同性恋题材,导演是张之亮,对此人所知不多,此前只看过他的《墨攻》,印象平平。对于《自梳》这部电影,也算不上喜欢,但令人感兴趣的也许仅仅是因为这部纯女性视角的电影却是由一名男性导演拍摄完成的。
先摘抄一段关于“自梳”的解释:
自梳就是已届婚龄的女子,自己把发辫盘在头上梳成髻子,表示终身不嫁,又称“梳起”。自梳女是珠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为中心,盛行于清初,直到辛亥革命初期,历久不衰。按旧俗,女子出嫁时必须辫子盘在头上,梳成髻子,表示不再是少女。自梳女不结婚,也得择个良辰吉日,通过一定的仪式,在亲友的众目睽睽下,自己把辩盘成髻子,表示不再求偶。(http://baike.baidu.com/view/164049.htm
在电影中,“自梳”是故事刚开始时的一个仪式,但就整部影片而言,它更多的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女性的自立,象征着他们对男性依赖的叛离。但在电影的叙事中,这种自我拯救却要从对男人的依恋开始。电影的主体叙事都是由回忆展开,在现实与过去的时空交错中,向我们呈现出相似的故事结构:男人都是怯懦、不可信和不负责任的,而沉溺在爱情想象中的女人终将成为男人欲望的牺牲品,因而比起男女间的爱恋,女人之间的情感要可靠得多。
回忆部分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广州。杨采妮饰演的意欢为避逼婚选择了“自梳”,自梳对于她和那个时代的女人而言,是拒绝成为别人玩物,可以容纳自己身躯的一个狭小空间,但它同时也是一道符咒,一旦选定了,它便将女性的身体和对爱恋的渴望包裹得密不透风,不能再向任何异性敞开。而意欢的悲剧也正是由这里开始。“自梳”并没有让她断绝所有的爱恋,她经常和他的初恋情人幽会,而这在当时若被人发现是要沉猪笼的。当她某一天告诉他自己怀孕了,想要和他远走高飞时,那个男人却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忙不迭地抹去和逃离原有的一切,不再回头。与此相对照的是,在电影中,刘嘉玲饰演的玉环是个独立感很强的女人,她之前是个妓女,后被丝厂老板买下,成了第八房太太。她以为自己可以安定下来了,但她还是成了他生意上的一个筹码。但与意欢不同的是,她一直活得很清醒,对于男人的出卖她显得很冷静,因为她从来就不报什么希望。她拿走了自认应得的东西,很体面地离开了那里。发生在现代的那个故事也与男人的背叛有关,因为大体的结构都类似,并无细述的必要。如果说两个不同时代的相互映衬有意义的话,恐怕在于,它可以避开政治上的归罪(比如前面那个故事中社会对于自梳女的态度),而诉诸于一些不变的东西:无论在哪个时代,女人都应当自立,而不要去指望依赖男人。
与男人的见异思迁、怯懦无能形成对比的,是女人之间的忠诚。当玉环的丈夫将她留在军备司令的家中,为他换得一笔生意时,意欢一直守在滂沱的大雨中;而当她们在逃亡的码头彼此分散时,玉环毅然从船上跳下来,游了回来,但最终两个人还是在炮火中失散。后面这个场景与《滚滚红尘》中有些类似,在那个经典的爱情叙事中,男女主人公为避兵荒,坐船逃往台湾。那也是在码头,在汹涌的人流的推搡下,两人被分散开了,一个登上了船,而另一个只能在码头苦苦相望。两个人就此分离,再无相见。但很显然,《自梳》中玉环的行为显得更有勇气,在这部电影中,它将彼此间的爱恋演绎得更极致:人并非在命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他还可以有勇气去付出,去牺牲。但我个人觉得这算不上一部同性恋电影,就其主旨而言,女性主义的主题倒显得更为明确些,意欢和玉环之间,更多的只是相互间的理解、信赖和依靠,而爱恋在电影中倒其实面目模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在叙事视角上玩了个障眼法。回忆基本上都是通过意欢的视角呈现的,这一直给人造成错觉,以为电影中的老人便是意欢,她所要找的是玉环。但在故事的最后,却告诉我们,这个人便是玉环,要找的那个人才是意欢。不过导演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我也不太明白。

 4 ) 要我等这样的女子一辈子也值得

一直以来都有人反复给我推荐这部电影,然而因了对国产片的偏见以及对刘嘉玲的反感(没错我就是觉得她很直),我只是让这电影在我的待看名单里躺着。然而某日一看,开始还觉得寡淡无奇,越往下越是毫无防备的被吸引了,不得不承认老片子就是有这种吸引力。 ————防剧透分割线,没看过的童鞋打住打住————

在慢热型的剧情中,我想第一次震撼我的台词就是意欢被卖身还债,她抵死不从,但她的母亲竟然对她说:“孩子,我求你,跟他们走吧,女人的命就是这样”

那一刻不仅是意欢,连我都哑然无声,只感到了这个时代对女性的丝丝恶意深入骨髓,一个生养自己十几年的母亲,竟要亲手把女儿作为还债工具推向一群禽兽般的男子,去遭受也许是自己苦苦挣扎也没能逃脱的,所谓的女子的“命运”。女性是货物,是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不仅有着一群道貌岸然的老夫子在义正言辞的写书立制,也多亏有着像意欢母亲这样的卫道士继续对其他的女性施以恶手。

实际上,不正是因为有这一群麻木的女性推波助澜才使得更多的女性遭受残害么?意欢苦苦挣扎却敌不过世俗的胁迫,另一个洞悉一切的女子玉环只是不说,冷冷的丢了一袋钱出来,就让这些上门讨债的登徒浪子打道回府,也许从这里开始,喜欢上了刘嘉玲扮演的玉环。

原本以为玉环跟意欢一样,也是一个不甘命运被男人摆布却又舍不得脱离男人的平凡女子,然而她却不是这样。也许是意欢替她挨打,也许是意欢在雨中的等候悸动了她的心·,不知不觉她的天平就慢慢倾向了意欢,而意欢这个傻姑娘还一直觉得自己是在报恩,是在对少奶奶好。直到玉环看到意欢被男人扯开的衣扣,沉寂不住的感情终于脱离了友情的伪装,忍不住亲吻却被意欢拒绝了。

玉环也不心虚,只是一句:“我以为只有男人会伤我的心……”,就落落大方的离开,反倒是意欢痛哭失神,这一刻脆弱得毫无根据。 女子间的情感,兴许就是这样温存如水却又引人倾心吧。然而要说最令我难忘的时刻却不是那些台词,也不是发现老年的意欢其实是玉环那一刻。而是轮船启动,眼见心心相印的她即将天各一方,玉环和意欢都拼命呼喊着搜寻着对方最后的身影,连我都做好了电影到此为止的准备,叹息着相遇只是为了日后的怀念,分离是必然的结局。然而一下没注意,玉环那纵身一跃,义无反顾………… 还有什么同性相怜并非爱情,还有什么无能为力的命运 为那纵身一跳,要我等这样的女子一辈子也值得

 5 ) 温温的,柔柔的,我不舍忘记的

我总是爱看一些细腻的电影
因为我觉得一丝丝的感情触碰着我们的神经末梢,似乎无关痛痒,却牵动着,甚至揪痛着我们的心,让你不敢也不舍忘。
    本片最华彩的部分就是玉环和意欢的感情部分,完全将现时代的李绮虹和赵文煊部分掩盖,甚至觉得现代部分和以前的连接有点拖沓、牵强,这也是本片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玉环和意欢的相逢是缘,可是相知,相惜却是靠的彼此的用心。张之亮也许是内心女性气质很浓厚,因此才可以拍得如此细腻。一直记得一个镜头:玉环被老公出卖后受到凌辱,带着对男人的最后绝望和意欢回到家,意欢给玉环上药。意欢用羽毛小心翼翼的蘸着药水抹在玉环背上,窗外突然电闪雷鸣,意欢手一抖,羽毛碰到了伤口,玉环尽管强忍疼痛没有叫出声,可是面部表情已相当痛苦,意欢心疼得轻轻的吹着伤口,玉环痛苦的表情瞬间被心里的一丝丝感动、温暖所代替,轻轻上扬的嘴角,在意欢心疼得一滴眼泪中两个女人的心走在了一起,彼此拥有着温暖。
    在握着唯一逃生的船票时,玉环说:没有你我是不会走得。意欢:没有你,我也不会走。简简单单的对话,在玉环断然的撕了船票的时候他们用生死承诺了彼此。
    一个被丈夫出卖,一个被情人抛弃,两个女人之间却有了不仅仅是友情,爱情的东西,甚至超越了生死。

 6 ) 她和她,我与你

当我们谈论爱的时候,我们真实说的是什么?

少男少女的一见惊心动魄,二见朝思暮想,是本能的生理吸引伴随对异性对两性关系的强烈好奇;

潮男潮女们你来我往多角关系的恋爱混局,是单纯建立在性吸引力基础上的关系需要新鲜感新刺激的必然模式,也许还混杂着一些依靠获取异性亲睐以建立自信证明自己的优势性存在的心理需求;

老夫老妻所谓爱情最后变为亲情,所谓爱只是幻象赞颂一切归于平淡, 是性吸引力消逝之后,责任感、道德感、依靠与照顾的相互需要、退而求其次的自我保护,上述如此种种集合而成在岁月中成熟的“连系”;

所谓红颜蓝颜,爱你也爱TA的界限不明,暧昧纠结的情戏中主角只有一个,那个人处处留情难以决断,不是因为TA可以把心分成很多瓣,而是TA纠结着的一二三号只是TA自编自演的一场戏中的道具,一出戏正是起伏跌宕才好看,主人公身在其中自己都能被自己的剧情感动。

而那些数年痴心,一朝辜负,哭哭啼啼上吊割腕的故事,外壳感人内里却不堪,开头是不识人不自知,中间是依赖与依附,结局是惯性软弱不甘心,不是因为爱才这么伤,是追寻爱的过程完完整整暴露了其人性格中固有的缺陷。

当我们谈论爱的时候,我们真正提起的是什么? 有时是吸引,有时是需求,有时是折中的“连系”,有时是不自觉的折腾,有时是缺陷性格的宿主。

我们总是感慨时下爱的无奈,荒诞和稀缺,然而那些我们讲起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里,所谓的“爱情”里包含了什么成分? 到底是爱情遗失于现代,还是不管哪个时代,都有太多太多的人,本来就薄情苟且,无心去爱?

爱情电影看过不少了,一个主题,却永远探讨不尽。 自梳这部电影忽然使我心中晦暗的火星着床,燃成一片明亮的火焰。原来不同的故事中所讲的爱情,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顶着爱的头衔,内里是不同的成分。

或者,将“爱情”这一笼统的主题更准确的表述出来,应该是情和性、人与人的亲密关系。

绝大部分的故事和论调都停留在“吸引”,“需求”,”折腾“上,常见的一些文章和电影,打着真情的旗号,其实也不过是在呼吁折中的“连系”, 潜台词是”人总会老,总有脆弱无助的时候,大家的人生都必然一样平庸,别追求什么别较真别要求太高“。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考验,是人性中的首要事项。

不由得想起色戒。 性是人性深层最核心的力量, 在乱世之中, 性的力量压过了党派立场身份,这标准是一番人性的宣言。

而自梳,一样是纷扰的乱世,讲得却是两个人女人之间的情意。是的,我更愿意称之为情意,而不是爱欲,无关性向,也不想牵扯到“因为对男人的失望而惺惺相惜”。

意环和玉环之间,并非出于经历孤苦的互相慰藉,她们单独相对时温柔恬静,从没对对方流露出一丝失衡的爱的索取。她们也并非是借亲密关系疗伤,玉环坚强,意欢坚韧,她们各自都在命运的洪流里始终保持着姿态。

也无关激情,也无关冲动。她们的情意稀释在空气里,淡得无色无味,又浓得穿心入肺。

她们都是有着玲珑心的妙人,偶然的际遇,两个纯真的灵魂在时光里相遇。 如马丁布伯所说,“我” 与 “你” 相遇,“你”身上因命运的偶然而产生的差异顿然消失,“我”以我全部的生命相遇“你”那饱受煎熬的灵魂。

其实不关乱世,不关“男人令人绝望” (我认为现代部分里李绮红的恋情描写实在该删除),不关同性恋,只是一个深怀情意的人,遇到了另一个情深意重的人。

话说回来,过去的时代也并非就更适合痴情的产生,现在的时代也未必就特别的少见真挚的爱, 诚挚纯真心里饱含着深厚情意的人儿,从来都不常见。

 短评

阿慧那条线太多余了

7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还行

人世间的爱有千百种,其实她们喜欢的不是同性而是彼此。码头到站台,中间隔着五十年的相思。PS看了刘嘉玲和杨采妮的民国篇后,真想把现代篇的李绮虹和赵文瑄烧死... (ˇˍˇ)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兩個女人的相濡以沫,最難忘是縱身一躍的勇氣。

11分钟前
  • Zen.L
  • 力荐

“天有些冷了”。别用年少轻狂的眼睛去审视比你早走一辈路的人,他们经历的可能要比你丰富精彩得多,而最后什么也不会跟你讲。

16分钟前
  • Eve|Classified
  • 力荐

一直觉得好的女同床戏是让人屏住呼吸,又期待又紧张又心跳加速的,这部做到了。

17分钟前
  • 心子
  • 力荐

杨采妮笑起来眼睛里流露出来的神采,漂亮、纯真、带点憨憨的可爱,像极了D,看了这部片,我喜欢咗杨采妮噻~~~

20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看这部电影才知,原来在旧时的中国有那么一群女性,她们梳起自己的头发,立誓此生不嫁人,她们自给自足,不受他人束缚,虽然最后买门口有些荒唐,可这份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着实令人敬佩。杨采妮那时真水灵,刘嘉玲令人刮目相看,那一跳,不能忘

21分钟前
  • 唐露
  • 推荐

玉环跳下船的一瞬,无论结果如何,其实什么都值得了。

23分钟前
  • 狮子人
  • 还行

那时的杨采妮好美,阳光落在脸上就是绝佳的妆面,眉眼里的纯情令人心动,丝毫无愧玉女掌门的外号。意欢,意欢啊,为了不被卖身抵债只有自梳不嫁,被渣男骗身只有用铁棍自助流产,无法对自己身体、命运做主的痛苦全在压抑的一声声“我不要啊”哭喊中。意欢或许没有女性独立的自主意识,但是却在命运交叉口或被动或主动地走向了反抗男权的道路,而对男性爱情的期望又将她拉回地狱,如果没有玉环,意欢活不下来。如果没有意欢,玉环却依然是玉环,是长袖善舞、会审时度势的玉环,她或许早就去了美国,或许还会过得更好。但人心被俘虏时从来不会有预警。意欢这样懵懂善良又倔强的少女,第一次奋不顾身上前挡一耳光就让玉环恍了神,一次次守护里,意欢眉眼弯弯,就这么闯进玉环心里,之后的事都是在既定的路线运行。因为能相爱,就是命运啊。

26分钟前
  • 盐海
  • 推荐

华语女同电影的最佳作品,很有那个时代的感觉~~

2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这才是call me by your name吧

3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不喜欢叫自梳这个名字,电影其实跟自梳没什么关系,搞成噱头了。喜欢归亚蕾和刘嘉玲一起塑造的玉环,又灵又轻盈,从一幕就该认出来的。玉环后来被叫成意欢,多像后来孙艺珍和李恩珠演的恋爱小说!

3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摸脸x6,甜炸。忠犬妮,追影子,东邪西毒,春光乍泄。采妮自己用棍做人流一段简直可以列进恐怖感官TOP10。刘嘉玲手握刀刃也看得疼。“我用我全副身家来救你,你为一个不爱你的男人去死?”轮船上刘总和采妮挥手一段简直太有代入感了,信仰之跃。就算你壮阔胸膛,不敌天气,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39分钟前
  • 木由
  • 力荐

原来一直不觉得刘嘉玲漂亮,此片中她竟有一种坚强的魄气,真是美

44分钟前
  • 沈书君
  • 还行

仍未刘嘉玲这个电影输了宋家皇朝的张曼玉不平啊啊啊啊啊

48分钟前
  • 神奇女侠
  • 推荐

头回嗑到刘嘉玲的演技,军阀府上得知被丈夫出卖,身形塌下去一半,旋即调整气息挺胸叉腰,生生用目光让军阀别过脸,半分钟的戏,站在这里的是个怎样的女人,全交代清楚了。另一极,杨采妮也足够惊艳,她如死狗般躺在草席上时,右脸恰好飞落只蝇,不知是服化道有意为之,还是老天也入了戏。

50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刘嘉玲纵身一跃的那刻,我几乎爱上了她。看破人间冷暖,娴熟尔虞我诈,内心却保持那份如火的赤诚,现实中的她多少如此吧。第一次觉得梁朝伟也很幸福呢。

51分钟前
  • 猫日尧
  • 力荐

有味道的电影。结尾颇好,有想哭冲动。女子之间的情谊是可生死度外的。

53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多一颗星奖励给刘嘉玲吧,难得一见的爆发力表演。当年怎么就输给《宋家皇朝》的张曼玉?只能说香港人还是看不起内地妹子。

5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看的我老泪纵横。本以为只是两个女人深厚的超越友谊的依赖,却不想最后打破了那层朦胧变为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刘嘉玲,杨采妮,归亚蕾,都没有让人失望,眼里全是深深的感情。充满了遗憾的一生,终于迎来一个相逢。感恩我不用经历动荡。(想起前阵子传刘嘉玲是同性恋的消息,让片子更多了一点微妙。)

56分钟前
  • 虾坨坨艺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