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综艺美国2019

主演:诺曼·瑞杜斯,杰弗里·迪恩·摩根,安德鲁·林肯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2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3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4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5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6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3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4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5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6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7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8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19与弩哥同骑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7:03

详细剧情

  弩哥和好友们一起骑着摩托穿越不同的城市,去当地的酒吧、纹身店等感受不同文化习俗。好友都是艺人。制作人称没人比弩哥更热爱摩托,整个行程会非常有趣。

 长篇影评

 1 ) 战争下的人性

李安导演的这部电影,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剧情的细节,画面的细节都刻画的很好。双方交战之前的万籁俱寂,只有沙沙的树叶声;缴获的信件,是一位母亲对于生活琐事的交代,口吻平易的就像是全世界同款妈妈…一处处的细节都会让你泪目。 对于男主鲁德的身份,爸爸认为他是德国人,所以全力支持北方军,也想让儿子得到北方军的庇护,但是最后却死于北方军的枪下;男主一路跟随南方军,但是因为是德国人的身份,一直不被自己的南方军队友承认。所以战争当下,一点点小错误都会招来杀身之祸的情况下,复杂身份的人到底如何自处? 随着战争接近尾声,一切都路归路尘归尘,就像鲁德说的那样:没有对错,就是这样。 所以不要去夸大战争,它只会给所有的人带来痛苦,不管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当然它会让你更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 最后一幕,丹尼尔霍特,杰克鲁德,就此别过,互道一声珍重!

 2 ) 好作品,好导演

片头字幕:密苏里的西部边界,美国南北战争打仗的不是军队而是邻居。南方的丛林游击队,浴血拼战,但是毫无胜算,他们偷袭北军和亲北方的游击队,不论投靠哪一方都有危险。但是南北夹缝中的人更危险……我以为这部史诗性质的伟大的作品,在李安众多佳作中是最被忽视的。

画面,镜头,人物,俱佳。

96年李安拍完《理智与情感》,97年交出了《冰风暴》,飘风口碑都很赞,99年这部《与魔鬼同骑》,票房口碑很惨,IMDB只有6.6分。本来在乘胜追击的他似乎遭遇了滑铁卢,好在一年后他交出了《卧虎藏龙》。

如果把《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作为李安的家庭三部曲,那么李安在美国拍给西方人看的《理》《冰》《与》,既是作为进军好莱坞的号角和积累,也是他以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心理和身份,对西方世界的试探和触角。

我试图解释为什么这部作品在美国受到冷遇,如果我比喻成斯皮尔伯格拍了一部反映国共内战的片子,在国内市场……不得而知。可能赢了的北方人觉得这个还不够主流,尤其是主角是一个德国人和一个黑人竟然一直铁了心的参加南方游击队……南方人觉得这个太主流,把南方游击队描写的残酷凶狠……这只是我的臆想猜测罢了。

刘醒龙有一部小说叫《圣天门口》,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最近要拍电视剧了,讲的是上世纪初到60年代大别山区一个叫天门口的小镇上两个家族以及他们周遭人物命运的故事。我忽然觉得这是相似的。或者国,或者共,在那个时代你有中间的路可以走吗?亲共的还乡团回来时候你是要杀头烧家的,有钱有势的共闹起来的时候你是要家破人亡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载不变。

 3 ) 换个角度拍战争:不一样的李安的作品

相比李安的其他作品,《与魔鬼同骑》并不是一顿很容易吞得下去的饭菜。长达2小时28分钟的时长,以及不怎么紧凑的剧情内容,让人很难长时间钉在椅子上,从容看完。但是本片却又是李安对于战争题材的第一次尝试,而且融入了他许多的观察和看法,也算是不一样的李安作品,非常有趣。 从李安的传记中我们得知,李安作为一个美国华人,本身就是一个居于东西文化交汇口的人,所以他对美国文化既陌生却又很感兴趣,让他想起拍南北战争的原因是,他感觉在美国,还没有太多作品是从南方军队的角度来拍摄这场战争的,所有的作品都是以北方军的视角作为英雄视角,将战争的正义性盖棺定论。但实际上,即便是现在,生活在南方的美国人依然对那个战争抱有不同的观点和情绪,他们很多人并不认同北方视角。这个是李安十分感兴趣的,他觉得这个和国共战争有些相似,但是限于尺度和政治敏感,他无法拍摄我们华人的南北战争, 于是转而拍摄美国的,但即便在美国,这也是出力不讨好的一种尝试,但李安想好了就去做,就是这么任性地选择啃这个硬骨头。 首先,电影虽然是讲述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主角视角从一开始就站在支持奴隶制度的南方,非常独特,十分像《飘》,却又不仅如此。作为主角的Jake Roedel,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南方人,而是一个德国后裔,这就让他从一开始就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兢兢业业为南方打仗,但Jake却依然时刻面临头皮会被南方同伴割掉的危险。这种身份上的尴尬,让男主角从开始的热情投入、到后来的消极厌战,都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情绪。让他有更加客观和仁慈的视角去观察战争,这点在南方军袭击小镇时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本片非常奇怪的是,Jake最开始站在南方游击队立场上的原因,并不是很明确,一句“在南方家庭长大”仿佛就解释了一切,让人很疑惑。毕竟他的爸爸可是非常虔诚的北方支持者。虽然Jake与他的南方好朋友Jack Bull Chiles十分要好,而好朋友Jack的父亲又遭遇到北方军的屠杀,但是这并不成为Jake后来一直跟随南方游击队烧杀北方人的理由,而且Jake的战争动机也很牵强,似乎因为一个好朋友就能去冒死打仗,也可能因为好朋友的死掉,就轻易丧失了战争的斗志和理念,说到底,Jake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被卷入战争,且没有太明显立场的人。 这点在他的感情上的表现也一摸一样,不过是被好朋友的遗孀逼婚,就稀里糊涂跟人家结了婚,状态一如小朋友过家家,十分可笑。可能在其他电影里,很难再出现一个如此稀里糊涂、态度摇摆的男主角撑满全场了吧? 其次,对于战争的残酷表现不分敌我。在一开始,北方佬袭击南方庄园,枪杀庄园主主人的桥段,就让人对于北方佬产生了厌恶情绪,后面北方军队围剿在小屋吃饭的男主角及几个游击队员,也让人感受到赤裸裸的恐怖,更别说女主角前公公被枪杀的画面,一众女人抱着老爷的尸首,身后是北方佬火烧的房屋,让人咬牙切齿。但是在电影后半段,南方游击队进入隶属北方势力范围的小镇时所进行的烧杀砸抢,更让人目瞪口呆。jack帅气的战友们骑着马奔入小镇,对男人开枪、对孩子开枪、对黑人开枪,他们闯入一栋栋房子,把男人拎出来,不顾旁边妻子孩子的哭闹,用枪顶住男人的胸口,巨响之后鲜血瞬间喷出。一具具尸体如同麻袋一样被堆在路边,而南方军还在四处找寻可以杀的人。此时,观众会对南方军的好感荡然无存,战争的敌我也在这里变得模糊,让人对于战争本身产生恐惧。此时男主jake进入厌战期也显得更自然些。当然,他对战争的厌恶在好朋友死去时也就开始了,此时只是消极而已。可以说,这种不分派系的战争的表现方式,还是挺独特的。 最后,本片男主与先后两个男配角的感情也是十分有趣的,像朋友,也像是情人。一个是发小,形影不离,以打仗为名义走遍天涯,连他上过的女人生过的小孩都全盘接受;一个是中途产生革命友情的黑人兄弟,不说太多,却也形影不离,习惯性睡在一起,也让人觉得有趣。随着朋友的更换交替,男主也从拥护支持奴隶制,鄙视黑人,变得尊重理解黑人的感情。“男”朋友也是男主成长重要的一部分,这在很多电影是看不到的,在此,女主角的部分,反而觉得是有点可笑和马马虎虎。不过完美的大结局,回归家庭的主线,也是李安的前期作品的个人logo,符合导演一贯作风。 总体说来,虽然《与魔鬼同骑》并非是一个很好消化的作品,但是理解了导演的苦心,能够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也算是苦中作乐,苦尽甘来吧。此外,屠杀小镇那段体现了李安的独特而深沉的战争观,很震撼,十分值得一看。其他部分,则可以在精神好的时候,作为风景画欣赏一下,也是极好的。

 4 ) 喜欢真实的历史

喜欢这部片子,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
在这之前我很难想象,在美国内战时期,代表奴隶主势力的南方军队里会有黑人为他们作战,也想不到宣扬人权与自由的北方军队也会乱杀人。
战争是非理性的。就像片中的杰克,他去参加南方军队,可能仅仅是应为友情。但他在战争中似乎了解到了战争是残酷的,他们的作战并不是很有目的。当看到自己朋友的死去,看淡到自己的战友朝着自己开枪时,更加坚定了他离开的决心,而不是战斗到最后。
很喜欢片中读信的情节。安静,很有冲击力了。对剧情也很有推动作用。
影片的结局也令人满意,并没有你死我活。只是大家都明白了自己要去干什么。杰克有了自己的家,丹尼尔去寻找自己的母亲。
就像杰克在后面有一句台词:“这本没有对与错。”

 5 ) 对李安的三言两语

侧重有悖于特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或被主流叙事忽略的人群,这一人群与当时的社会存有冲突,身份上的、价值观上的或者历史方向判断上的。个人与时代产生的如此冲突,使我们更为自然关注其所力图表达的更为普通、更为本质的个人的、真切的、鲜活的、微妙的、复杂的、矛盾的情感、伦理,他描绘的是人,是身处困境的、有张力的人,所谓时代背景在此皆为陪衬,这是李安电影的特点,也是其挑选剧本的一贯标准。
即使一贯如此,但在电影结果的处理上,李安却在变化。基于人生的积淀或反复的自省?
此时的李安表现的仍较为平和、温情,或者说是仍较为乐观,甚至说是更为“矫情”、不自由,包括之前的《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但,之后的《卧虎藏龙》、《断背山》、《色戒》,其所制造的冲突程度、环境压迫程度却愈发强烈。能感受到他在不断的逼迫自己,把自己置身更为残酷的真实,让虚伪无所遁形。“闷骚”总要爆发,力量总需释放。
随着阅历的增长,他或许还会有变化。

 6 ) Ride or die?To the inferno of dust.

“没有哪座为自由而牺牲者的坟墓不长出自由的种子,而种子又必然生出种子,春风带它们到远方播种,雨雪将滋养它们。”——沃尔特·惠特曼

李安在此部作品中的态度无疑是保守的,无论是外在的运镜方面还是于深层意识形态都透露出一股冷静的折中。南北战争(以某种角度或艺术层面考量)是一份足以论述正义与非正义、自由的剥削与救赎的素材,但在李安的镜头下,棱角分明的概念被模糊化,他不专注于绝对的胜负观抑或社会理念,而是采用东方式的中庸视角审视这场“域外运动”——与其说是追逐填补权力空缺的战争,不如说是体制内由权力自由的失衡引发的狂欢性质的叛乱,由此,飞掠的枪炮也不是将人间沦落为地狱,而是把地狱搬向了人间。

从影片的一开始,这种纯粹客观化正义的天平就被破坏了。Tobey Maguire饰演的Jake天生是一个脱胎于规律性发展的角色,生于德国却成长于美国南方的土地,这使得在内心深处的他对于“同胞”的感性观念凌驾于象征历史性进程的硬性社会法则。普世性的见解被情绪化的主观消解,从而个人意志从拥有绝对驾驭权的时代骨中脱节并觉醒,并在黑夜北军侵袭这一段戏中达到了高潮。这里自我意识的生成是一种另类的“人文关怀”,它放弃对世间万众的博爱而选择唯独探究自身的非理性臆断,甚至最终是以杀戮的手段也在所不惜。有趣的是,这种偏私的人文关怀在沉沦世道中邂逅了自己的朋侪——Jeffrey Wright饰演的Holt,同样是一个特殊身份者:在南方被视为奴隶,却并不认同自己身为阶级囚徒的标签,与对自己情同手足的主人出生入死的黑人。但虽如此,纵使两者都有着显著的反叛精神,比起前者,后者的抗争更来源于现实的凌辱,Jake的子弹是对命运的控诉,而Holt的忠诚则是对社会的叛乱,这种差异也造成了他们初次相遇的不和谐,但最终也消逝于他们共同阅读截获的北军信件时那股好奇的欣喜中,因为对他们而言,这无异于走入他人的世界,了解外部的真相,是对掌控并操控着自身状态的外界信息的索取,而通过这一步步的索取,他们也将变得富有智慧,懂得进退与取舍。直至最后,Jake选择了婚姻,Holt选择了分离,有着云泥之别的两个灵魂永远成为了昔日的战友。

运镜方面,李安巧妙地用物体地移动方向来凸显保守意志,几处外景移动镜头中物象地移动根源都是以右边进入(如图),“右”代表着东方哲学包裹下缓慢渐进的且带有思索性的发展,它如同一位稳重的局外人,观察着一切,深知着一切,但却没有针对性的论调,只是

在远处伫立寓目,像在默许着一切的发生。也许会有很多人不认为李安是一位作者导演,但私以为这样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间的传播与移植——用东方人独有的观念与思维植根进英语电影中——正是他最珍贵的“作者性”所在,而《与魔鬼共骑》则完美诠释了这点:将作为东方人的身份认知代入到西方艺术范畴中,以旁观者的克制与隐忍阐述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时代 。

约翰·洛克在《论政府》中所言:“凡在自然状态中想夺去处在那个状态中的任何人的自由的人,必然被假设为具有夺去其他一切东西的企图,这是因为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础。”撇开正义,战争下的一切行为都是对自由意志的剥削,权力的追求者甘愿堕为撒旦的阶下囚随意地掠夺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底线要求,刀枪血刃肉体,金钱蚕食灵魂,荒烟蔓草中,自我认知的产生显得何其珍贵。"不论投靠哪一方都很危险,但在南北夹缝中的人最危险",他们是在利欲熏心的危境下磨练出的智者,是敢于与罪戾深重的魔鬼共骑的勇士,奔向迷雾笼罩的地狱,那里有着自由的坟墓,和它那仅剩无几的种子。

 短评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内战(而不是以往的单方面讲述北方佬的模式)。那些不完全属于哪一边却被迫卷入战争的人,遭到忽视却绝不缺乏应该被讲述的故事,就像这部电影本身的遭遇一样。乍看人物纷繁无高潮,实则感情细腻,讲述一个青年的身心成长历程。战争中的人是没有选择且渺小的

7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似乎没有值得称赞的,主题弱,故事一般,不过颇具大导风范。

1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all the beautiful boys……李安呀李安 真是不说您什么了

14分钟前
  • Vincent
  • 推荐

文武双全的李安,看他的电影总让人感叹:悲悯心是多么重要的品质!

17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李安在挑战美国内战的南北立场二元论,选择中间地带的人物试图通过小局部展现整个战争的风貌和内在,应该说还是很有想法的。电影偏于冗长的故事和缓慢的节奏确实体现李安的特点,但在这样一部电影里却无法做到更有效地吸引观众。其实人的内心才是真正的魔鬼,我们一直与它共骑。

20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It ain't right, it ain't wrong. It's just what it is. 罪恶的制度不除,善良白人施舍的自由仍然是黑人的枷锁。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造出来忽悠followers 的东西罢了。后劲十足。李安说这是他最被低估的作品,深以为然。亦是他所有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23分钟前
  • 十二点半的猫
  • 力荐

很喜欢。只是托比马奎尔的气质细腻大于冷静,使得整个片子偏软。但问题不太大,李安拍战争本就不是那种硬核白左直男风。我个人理解此片用西方的语言讲了一个东方道理:父母子女是债,夫妻是缘,其他都是劫。另:李安拍兄弟情总有种暧昧基情,也可以算缘的一种吧……

26分钟前
  • 泠风
  • 推荐

李安总是扮演着解构主流叙事和美国神话的吐槽者角色。本片聚焦两个“站错队”的“南方人”,消解了南北战争题材固有的话语以及二元对立逻辑。本片资料可参看李安自述以及柯伟妮的分析。音乐和摄影都不错,剧作着实有些绕且有些冗,很多地方让人想起泰伦斯·马利克。CC148分钟加长版。李安计划达成。

2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妈妈,很抱歉从去年霜降起一直没能与你联系。别担心,我们都很好!希望爸爸的脚尽快康复起来,这是最大的心愿!每当夜晚临睡前,我和哥哥们躺在铺上望着繁星总是能回想起曾经美好的时光,想起你们、玛格丽特、那片肥沃的土壤、新建的教堂和那个一直喜欢我的女孩……往事如断指,一去不复返——您的儿子

29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李安赴好莱坞有个很明显的劣势:不像吴宇森自带类型因子,可以无缝对接。他拍饮食男女,不拍喋血双雄。喋血可变脸,饮食怎么办?这也是直入类型之后,与魔鬼同行和绿巨人没成功的原因之一。后来李安学聪明了,用争议题材,审查尺度与前沿技术带起商业炒作……

31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拍的不差,大概是故事本身的问题吧,再加上南北战争我一向没那么感冒。我第一次感到托比有演技是在那部《兄弟》里,他第一次不再是乖乖仔的形象。P.S.小乔扮相好丑。

35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也许是李安电影被关注最少的一部 却是一部被忽略的佳作 明写美国内战 暗写一个男孩的成长 画面已有后来《卧虎藏龙》《断臂山》的感觉 可能反类型是它票房失利的一个原因—--北军要解放黑人,但南方却有黑人因为个人原因要抵抗他的解放者,历史是这么复杂,但是之前没有好莱坞电影这么拍过

39分钟前
  • lockinpocket
  • 推荐

给李安的电影打分是最让我纠结的事情之一;李安老师非常非常地细腻,也非常非常地温吞水……

4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喜欢,非常美。托比念信真是太陶醉了。内涵很丰富。严重被低估,力荐。(2009-06-12 艺术影院 “泡过水”的胶片)

42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真想李安拍一部《冷山》出来看看啊。

45分钟前
  • 貓頭一
  • 力荐

李安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就是:不要打,人家怕,来啪啪。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景色和人物情感是李安的风格 环境对人物的压迫贯穿始终,杰克放下枪的一刻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48分钟前
  • 天行者爱grogu
  • 推荐

看过一个采访,李安说南北战争可真的不是以往那些片子阐述的简单原因,仅仅是解放黑奴,他就拍了这个片子。看后你会发现,人家要问你这个片子讲啥的,你还真不能像我们小时候读课文,老师提问你中心思想那样,就把问题给回答了。世界本来就异常复杂,导演不过是抛砖引玉,你独立思考了,导演就成功了。

53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D+ / 呼之欲出(但始终出不来)的史诗气质。又或许李安细腻的情感刻画从来就不是史诗化的,又或许是拖沓的剧本和缺乏力道的表演让人完全无法投入。镜头调度还是很见功力。终于补完了安叔的长片,拖到最后几部才意识到他最大的优缺点都是对“人”的理解太深。这部几乎就是这个缺点的最大化。

5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最后黑奴向断背山骑去。

1小时前
  • 坍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