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

韩国剧韩国2010

主演:鲁敏宇,洪雅凛,卢敏赫,金钟书,张京雅

导演:연출,이원익

 剧照

摇滚 剧照 NO.1摇滚 剧照 NO.2摇滚 剧照 NO.3摇滚 剧照 NO.4摇滚 剧照 NO.5摇滚 剧照 NO.6摇滚 剧照 NO.13摇滚 剧照 NO.14摇滚 剧照 NO.15摇滚 剧照 NO.16摇滚 剧照 NO.17摇滚 剧照 NO.18摇滚 剧照 NO.19摇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0:35

详细剧情

  KBS电视剧《rockrockrock》,根据乐队“复活”的吉他手金泰元的传集拍摄的电视,音乐在电视剧中占据非常高的比重。在拍摄现场,出演者们争先恐后的展示出自身隐藏的音乐上的才能。

 长篇影评

 1 ) 狂飙突进的新女性

一、喜欢该剧的理由。题材新颖。人物关系新颖。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塑造。蓬莱简直就是新一代自由女性的代表。狂飙突进,被遗弃的松子也要为自己loser的人努力生活下去。

二、母职制度的反思。不同于以往的母慈子孝的温情剧,蓬莱上来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为了梦想抛弃家庭,她的心里不是不痛的。但谁说女性一定要以母职为第一性的?蓬莱正是那种尽责家庭主妇的反面。在美国作家阿什莉·奥德兰的在《我本不该成为母亲》中,主角布莱斯就曾经发出心底的质问:“我本不该成为母亲!我觉得我是世界上唯一熬不过来的母亲!”没有哪个女性天生就会当妈!母职对女性的捆绑,让多少女性喘不过气来。蓬莱在其中杀将出来,她没有因为母职的捆绑而放弃自己的摇滚梦。

三、loser人生的逆反。多少伟光正的剧让我们温吞吞的感觉的有话很难说出口,多少电视剧还在写旧式传统女性(家庭第一、母职至上、贤妻良母)女性一直被压抑,似乎狂放了就不是女性了!!蓬莱不是,白天更不是。作为个体,她们只是普通的有脆弱有虚荣的人,她们的真实就在于她们的不掩饰。

四、烂泥中的人生!看多了那种温吞吞的剧集,没个性,安安全全的走在人们的传统道德安全区内,不敢越雷池半步。看看国外的剧集,人设都是对么丰富多彩,我们的呢?都圈囿在一个让人舒服的安全地带。就怕人们不喜欢。创作者的个性根本看不出来。像蓬莱、白天这样个性鲜明的真实人物多好哇。

五、烂泥中的人生!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在一滩烂泥当中摸爬滚打?无论多烂的一手牌,也要努力的打下去,我以为这就是摇滚精神。有这样的意志,她才能不顾所谓的“体面”,蓬莱们是老一代摇滚人的代表,他(她)们身上从来不缺少“劣根”性,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时代的烙印,但是他们不屈服于生活,不被常规束缚,反抗所谓成功体面的人生:这就是摇滚精神的内核。以摇滚来diss这部剧的人,忽略了审查制度,如果完全真实,恐怕这剧咱们也看不到吧?

 2 ) 国产女性主义题材的新思路:我们究竟想要讲述什么样的故事?

首先,我个人打分在7.5-8.0之间,我认为打一星的都是没有道理的,就是评论区说“不懂摇滚”“侮辱摇滚”的说法,那么我想说的是,有没有可能摇滚只是一个背景和载体而已,真正的目的和重点还是在创造国产大女主刻画的新思路?或许摇滚存在这样一个叙述空间,恰好适合编剧想要将投放女主进去呢?或者说摇滚并不是主要的诉说重点,中年危机、亲子关系、梦想与现实、信任与背叛等才是重点,如果这是一部关于摇滚的纪录片,那当我没说,该骂(毕竟我也不太懂摇滚),但是如果这是一部以摇滚为背景的艺术加工品,是否可以更宽容一些呢?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那么懂摇滚的普通观众,如果因为各位的怒言错过这部剧,真的很可惜很不负责。(短评区有的好像信仰被玷污一样,如果不同意以上所述请不要骂😓)

下面是个人针对这部剧的拙见:

优点:开辟了全新的国产中年大女主剧,其实不仅仅放在女性题材的电视剧里,大多数男女角色都不如彭莱这个角色出彩、立体,因为她足够不完美,足够与你想象的不一样,足够丰富多彩。也许是编剧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引起关注,那我觉得这正是电视剧的魅力和意义,至少比十几年来看到的众多千篇一律的女性角色强多了。

所有人的演技都不拉垮,姚晨尤其出彩,又唱又演又跳,真的值得一个视后,我个人觉得算是她表演的新巅峰。特别特别让我想到了《东城梦魇》,都是女性独特又平常、犀利又细腻的形象,我觉得在国产剧中,实在难能可贵

另外,因为有朋友似乎对“大女主”感到不适甚至不理解,所以我根据自己在2022年看过的一些剧,总结了三位在我心中的国产大女主角色。有些角色可能冷门,但是绝对星光满满。

1:彭莱 摇滚狂花

这个角色身上有很多标签,叛逆、野、甚至有些不讲道理,但她同时是一个过气摇滚主唱歌手、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女儿、一个矛盾的母亲、一个想要重回巅峰的追梦者…当你开始满满剖析这个人时,你会感觉到莫名的感动,因为这就是有血有肉,饱满立体。画着烟熏妆,头发蓬松,没有可怕的磨皮,就是一张不羁而真实的脸。

2:丁美兮 对手

这是一部同样精彩绝伦的剧,同样拥有美剧质感,她也是极少的成为主角的反派女性角色。她拥有众多的身份,在间谍、妻子、母亲、姐姐、老师当中游走,在接踵而至的戏剧冲突中不断犯错、弥补、逃离到落网,她是反派,但是你无法恨起来,又无法全心爱上她,就是你在生活中与一个人相处的真实模式,充满着无穷的张力。

3: 肖母 亲爱的小孩

这个角色虽然只是配角,虽然刻画她的时长并不多,但是她打破了传统婆婆的刻板印象,她迷信又会犯错,又懂得体贴女主,她风趣、大大咧咧又细致入微,你无法猜测她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行为。

在我看来,当银幕上出现一个不完美的主角,当她的生活不再永远是手撕小三、小白逆袭、霸道总裁爱上我、勤劳善良奉献等常见桥段,那我觉得她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因为你知道人生不是做白日梦,也不是永远过着苦逼的生活。

为什么女性主义题材最近那么受观众青睐,却又一次次让观众失望和无聊?

我们不仅可以是千篇一律的在点滴生活中打滚的普通女性,也可以是别具一格地活在你的惊讶之中的神奇女子。

真正的女性题材作品,不会让女性角色复制所谓男性凝视下的成功模式,不会让女性角色成为谁的替身,这些都是吸引眼球和流量的手段;只有真正将女性角色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写,女性,她应该勇敢地为自己的细腻、敏感、粗糙、幽默、胆小、野、坚强、脆弱、聪明和爱发声,与所谓的不完美和解,这才是大女主所具备的特质。

真正的大女主角色,不应该困于供你放松娱乐的肥皂剧里和浮夸的综艺里,在当代中国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她们都应该成为连接观众和故事的情感大师,成为赞颂生命之意义的专家,在讲述她们故事的同时,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命的启示。

我们真正想要,真正需要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是那些重新掘出最真实的自己,挖出那些被埋葬的平凡女性,掘出并且升华平凡人的故事

是那些怀有远大梦想,却从未将其实现的人的故事 那些坠入爱河,又失去挚爱的人的故事

是那些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功、如何失败、如何面对失去、如何走向未来的故事

温温演的梅尔,应该是近些年来全球最出彩的大女主角色之一
所有女性导演女性编剧女性摄影师女性剪辑师女演员们……支棱起来吧!

 3 ) 表面光鲜,内在庸俗不堪

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我想 难得国产剧有这么好的题材,拍的也不错,五星预定。

看了一半的时候,我想 emmm有点聒噪和浮夸,不过当个喜剧看也行,三星还是有的。

看完了之后我只想给负分,有多负给多负。不光是因为这是个诈骗剧,更因为这个剧(尤其是后半部)流露出的那种自恋和油腻的爹味气息太强烈了,让人反感到家,引起了生理性的厌恶。

先说说好的方面:导演拍的叙事节奏都很顺畅,很丝滑,没有多余的废话,看的不累,不像有些国产剧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三倍速,这点还是很值得称赞的。配乐还成,有点好听。形式上很时髦,很像美剧,包括主演的人设,还有每集开头的回忆杀。我不知道回忆杀的编剧是不是后面的编剧,有几段写的精妙且深入,让彭莱这个人设丰满立体了不少,刻画的充满情感。

但是这些都后来都被毁掉了。导演和编剧最大的问题就是 情感缺乏,但是自恋爆棚。导致这部剧从美剧的气质滑落,变成了一个悬浮,刻奇,苍白,又恶意煽情的春晚小品。导演只会一个节奏拍戏,比方说有一个回忆杀是彭莱自杀之后叫妈妈。这么震撼人心的地方导演还是平平淡淡的就拍过去了,需要高光,需要渲染情绪,需要强调的时候完全没有。导演是不是有点情感隔离,还是觉得表达情绪太不酷了?这就导致整部剧像一部冗长的流水账,非常让人厌烦。

彭莱这个人设其实很时髦,是个有缺点,但是有个性也有闪光点,与生活的恶意搏斗的小人物,像《鱿鱼游戏》《马男波杰克》里的主人公都是这样,写好的话会相当出彩,很能引起观众共鸣。但是实际上剧里塑造彭莱非常的浮于表面。表现个性和不羁就是皮衣大波浪全包眼线加脏话,这些勉强还算刻板印象,最难以忍受的是她总在说一些空洞尴尬的口号,比如“我后悔的事多了不差这一件”,“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不能被战胜”“我的欢乐就是悲伤”,这是中二少年的QQ空间吗?编剧是不是不知道怎么用事件来塑造人物所以只能用口号给自己立人设?哪怕纸片人这么做都要被人诟病太苍白了,编剧是不是觉得只要一个人说自己很牛别人就会相信他啊,您也太自信了吧?

类似这种空洞的吹牛皮的话还有很多,编剧可能觉得自己吹还不够,还让配角全员变身为蓬莱的工具人,轮流用旁观视角来吹彭莱。本来配角们可以各自有自己丰满的支线剧情,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但是在编剧这种 把自己投射为彭莱享受追捧的潜意识作用下,配角的戏份被挤压,被篡改,全体变成彭莱的工具人舔狗,存在的意义就是突出彭莱有多牛多厉害。大崔,就不用说了,工具人保姆,经常吹嘘彭莱牛X(只存在于话语中的牛X),许多,完全没有个性,声称是彭莱最好的朋友,但是完全看不出来彭莱对她有什么感情,纯纯的跟班。大崔和许多两口子的剧情,破镜重圆是个很欢乐的支线,但是后期这俩人一聚在一起就说彭莱的事,简直就是为了写彭莱来让他们俩有对话,这实际上可能吗?白天和李彬彬的支线,很纯真的puppy love,但是为了主线剧情被挤压的只剩两三段镜头了。之前写李彬彬追白天之后好几集都没出现俩人互动,我还以为编剧忘了,后来为了大团圆加了段很敷衍的在一起成功的剧情。你哪怕拍俩人同框的时候眉目传情一下也算丰富这条支线了,但是支线哪有尬苏主角重要啊?于是戏份也被减少了。本来陈月和许多各自事业都算成功,为了强行让彭莱实现愿望,一个破产一个落魄,就说这真有必要嘛?为了实现主角的愿望连逻辑都不要啊让配角改变命运?我是真心觉得编剧自己也知道主角塑造的没什么说服力,才拼了命的,过犹不及地让配角来给主角贴金,甚至不惜损害配角自己的故事线。

这个剧的名字是摇滚狂花,但是摇滚就像个噱头,剧里的原创歌曲既不像摇滚,也不怎么好听。本质上是讲彭莱这个人,讲她跟他人,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母女关系。这个设定依然挺不错,但是拍起来依然似是而非,虚假的很。

先说母亲这方面。在塑造彭莱的时候编剧尚且知道把她塑造成一个立体的人,而非一个符号,在塑造彭莱母亲的时候就完全忘掉了,把她完全塑造成了一个刻板印象中的母亲的符号。没有个性,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她存在的意义就是给主角提供母亲的关爱,还有做饭,这简直是刻板到不能再刻板的母亲形象。在养老院第一次见彭莱母亲的时候,痴呆的母亲藏吃的给孩子的段子已经老得不能再老了,还非要用这种烂大街的,刻奇到不行的,堪比春晚小品的段子来表现母女之爱,编剧你是不知道母亲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吗?自己写不出来吗?我有时候觉得编剧和导演都非常的情感隔离。一到需要深入刻画情感的时候,要么恶意煽情,要么草草带过,非常的苍白。

然后女儿这方面,彭莱十二年后回家跟女儿的情感应该是很复杂的,愧疚,亲密,喜悦,充满张力,然后编剧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情感(确实,如果单纯母女之爱都表达不好的话,这种就太复杂了),就让母女之前不停的使坏,斗法,互相坑。一次两次的很好笑,一直是这样只会让人觉得厌烦和聒噪。我们真实的成熟的人会表达,会沟通,不会一直像小学生一样扯头花来表达情绪。而且为了达到最后虚假的和解,编剧又一次释放了彭莱的杰克苏之力,让白天不合逻辑地欣赏到了彭莱不存在的闪光点,尬苏彭莱,还说“我发现她有大多数母亲没有的闪光点”。就非常的可笑,大多数的母亲也不会抛弃女儿十二年还酗酒打人,要卖掉女儿唯一的容身之所啊?编剧口中的闪光点,可能是这个母亲更加爹味,更像个中国式父亲吧?可见他的潜意识就是 我爹味我牛皮,子女都会崇拜我的爹味。

所以这两段情感关系里,母亲就是个工具人母亲,为主角提供关爱和饭菜,女儿就是个工具人女儿,强行理解母亲还要崇拜母亲,连最最基本的亲情关系里的人都被编剧弱化成主角的工具人,就说这个关系能是真实的关系吗?情感能是真实的情感吗?

而且两段母女和解都拍的非常之敷衍,彭莱的母亲表达悔意,彭莱就原谅了。白天想到小时候希望母亲带一箱冰激凌,然后发现一箱冰激凌,也原谅了。不得不说冰激凌这一段也非常的小学生作文,一看就是编的,非常之悬浮。编剧是不会写怎么跟年幼的孩子表达爱吗?既不会写母亲之爱,也不会写女儿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这个题材呢?我不知道编剧看没看过《马男波杰克》,从人设到片头的回忆杀来说这两个剧还有点像。真应该把马男第五季第六集看一百遍,看看别的剧里是怎么刻画这种包含了恨意,不甘,爱意和纠缠的亲子之情的。

本剧最大的bug就是,彭莱这个人毫无闪光点,为什么朋友还都支持她愿意给她爱,咱也解释不了,可能是杰克苏之力又一次发动了。编剧有一种巨婴般的想象,觉得天下皆爹妈,只要动一动手指头就有无数人供主角吸血。所谓闪光点——对摇滚的执着,更像是对名利,面子的执着。她要的不是音乐,是成功,是面子,是自恋。她的希望,幻想里都是别人的崇拜,自己的钱和名,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只要成功,我就倍儿有面子,我的自恋会得到极大满足,彭莱执着的就是这个东西。就这种庸俗的价值观会吸引到谁啊,哪个人会因为主角削尖了脑袋往往上爬而真心爱她啊,可能只有编剧觉得这是个很有吸引力的性格特质吧,充满了烟味头油味和脚臭味的特质。

最后彭莱所谓的独白,也更像是一种类似自怜的自恋。“你看,我多可怜啊,虽然我什么都付出不了,但是你要关爱我”。我倒是觉得,以整个剧的逻辑看,主角付出不了爱主要是因为爱面子,先付出的人会“掉价”,就失去了在关系中的控制权。所谓爱面子,就是爱权力,爱关系中的权力高位。无数中国式父亲声称“我是爱子女爱配偶的,只是拉不下脸”,拉不下脸就是爱面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皇帝,我要是付出了爱,岂不是跟你们一个地位了,还怎么当皇帝?所以他比起家人,更爱自己的面子。就不要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彭莱最后被塑造成了一个经典的中国式巨婴男人:面子大过天,心里没有爱,还幻想着众星捧月,自己是世界的顶点。母亲供自己吸血,子女提供崇拜,朋友更是工具人。什么情感,什么关心,那些都没用,权力和自恋才是自己的一切。

除了主角如此爹味之外,其他的槽点还有很多。比方说罗医生追求彭莱时候说“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健康管家”,还有李彬彬用假装追求别的女生的方式追白天,都土得掉渣。现在的三流言情都不这么写了,编剧是在哪找的段子。所以说一到这种涉及情感的地方,比方说母女之情,还有这种男女之情,编剧写的就特别像春晚小品,捡一些老掉牙的梗对付。只有彭莱自恋的时候写的非常真实,不得不说潜意识里的气质想藏也藏不住。

姚晨是个好演员,挺多时候导演和编剧不行的时候是她用演技填补了一些剧里的空白。印象中有一段回忆杀是她抱着刚出生的白天说话,真挚且自然,这才是真实的母亲的样子,不是什么老梗烂梗。还有戒酒会那段,本来应该是人物的情感高光,导演浮皮潦草的就拍过去了,但是她表现的很好。无奈一个人carry不了全场,拯救不了这个剧。我会避雷这个导演和两个编剧,以后他们的剧咱都不看了,实在是欣赏不了,您自恋您的吧。

 4 ) 又狂又loser

一开始我打了四星,现在12集全部看完了,结局不如前面的好——差不多从倒数第三集,就不如前面的好了,但是我反而想打五星。为啥?就为这剧尊重专业、尊重观众。确实,结局让人憋气,但是现有条件下,好像也是想不到更好的处理方式了。


《摇滚狂花》算小众剧,不是常规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更不是“宏大叙事”。

可,我觉着它算爽剧、算大女主剧、还算喜剧。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姚晨、常远多优秀就不说了,年轻的庄达菲在前辈面前也不怵。其他演员也都强,没一个掉链子的,各个给人深刻印象。

这才叫大女主剧呢好不好,大女主不大女主的,不在于能不能“成功”,在于女主是不少表达的那一方、观察的那一方、主动的那一方、演绎的那一方。

作为电视剧,要好看,肯定要有爽点,这部剧的爽点恰到好处,收放自如,尺度合理,还是那句话:尊重专业、尊重观众。不煽情,不刻意、不挠人的胳肢窝。在时间如此宝贵的今天,还能让你笑了又笑地看完这部剧。

就喜剧这方面而言,我只代表我个人地说——超越这些年的好些喜剧电影。

全程12集,女主支棱了几次也没支棱起来,始终不是“成功人士”;缺少母爱的女儿也没考上名校,外加一个得病的老母亲,大家当年都没有享受过母慈子孝,现在也没说是和解了,但是都不苦情,该咋就咋,直面生活,少想多做。

——“乐队只要上了综艺,就赚大钱。”

——“想什么好事儿呢?我爱的是彭莱。彭莱,我爱你!”“滚。”

——“有点喜欢你了,你声音像单田芳。”(这段是彭莱想支棱一次赚点钱,结果没收住把嗓子唱哑了。)

——“别以为我是个只会花钱的冤大头,告诉你,老娘年轻时候是个朋克。”(这段是狂花乐队前队员、现企业家的鲜肉老公在外面偷吃,企业家整他,撂出的狠话。企业家后面也破产了,反正也是loser了。)

对,还有老太太在酒吧用酒瓶子砸不讲道理的大汉。

还有,彭莱的女儿被男中年前辈性骚扰,彭莱骑在那男的身上拿鞋底摔。

这些桥段不是没见过,但是节奏就是刚刚好。

反正,爽点有,但是不泛滥,不刻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埋伏在那儿让人会心一笑又不至于笑得太放肆。


国产剧我看得不多,反正就印象不咋好吧。《摇滚狂花》算正常,可这事儿就怕比,对吧,原本是正常,可一比,它就算真诚、勇敢、优秀,值得五颗星。

姚晨真敢,佩服佩服。这剧肯定是小众啊,不是大制作,题材也不甜。


因为说来说去里头演的还是loser,女主也患病、到最后也没红;女儿也没有受到激励考上名校啥的,我就真怕这剧煽情,结果,这剧个性有,胆识有,脾气不咋好,煽情还真没有。

这里头的人的选择、人的狂、那口气儿,架住了,所以毫无颓势。是,世俗意义上你可以说她不成功,可是她有自己的东西,她活着呢,还活得扎实。你说她理想主义也好,说她才高运蹇也好,说她鸡贼讨厌也罢,说她不负责任也行,但是,她有自己的东西,她没妥协过,她甚至连酒都不愿意戒,这一点就胜过诸多人。

为啥说勇敢,因为头一回见到一部国产电视剧给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其他电视剧说来说去不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么。

 5 ) 大崔这样的朋友真的很暖

看完剧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彭莱跟大崔之间的友情,属实是给我看羡慕了,感觉大崔就是那种可以时刻为你两肋插刀的人啊,身边有这样一个懂你又暖心的朋友很难得。 大崔的人设蛮有趣的,要把这身rock风的行头穿到棺材里的嚣张和无所畏惧、早年间underground掰头结果倒地的喜感、要给彬彬赞助费听说太贵了又收回来的小动作,加上常远的大长头发摇滚范儿造型,囧囧的表情,就很搞笑讨喜。但同时,大崔也会拎着彭莱去见白天,努力给她争取专场,说她让她重新振作,安慰她大不了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作为朋友够仁义,够大气。 在我的印象中,能像大崔这种哥们儿义气的感觉还是在上学的时候,大家多少都有些年少轻狂,每天上下学路上一起畅想未来,说什么不管以后在哪,只要你需要我,我一定会到,要做一辈子朋友的话。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单纯又美好的时光已经成了回忆,现实是当初说会一直在你身边的人早已经各奔东西了~尤其是高考后,大家都去了不同的城市,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生活,联系更是少之又少,可能一年也只有过年那天发发祝福的短信罢了。突然的聚会开场也总是有些距离感,不会一上来就找回当年每天在一起的感觉,总感觉人越长大朋友越少,所以看到彭莱和大崔这么多年,一直保持如初的感情温暖又羡慕。毕竟感情这种东西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随着时间都会减淡。但是他俩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两个人再见面不会尴尬,能立刻熟起来的友情很让人羡慕。 回到剧情中,大崔对彭莱,就是随叫随到的兄弟。大崔一直都是最她忠实的“经纪人”兼朋友,只要彭莱想重拾乐队,竭尽全力为她创造条件,给她找人拉赞助,找场地办live,从不说自己劳苦功高,但只要你需要我就一定会帮你的义气,太贴心了。除了陪她一起追梦,有时候,我觉得大崔更像是她的导师,虽然听不听是一回事,但能真心给彭莱讲道理,劝她尽快振作,让人觉得这个朋友很靠谱。现在好多剧里都是塑料友情,因为一点误会就导致两个人十几年的朋友说掰就掰,很狗血。大崔和彭莱这种友情观感就很舒服,“一声朋友大过天”,距离感、分寸感两个人都保持的很好,你有事我必到的情谊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人感动。 如果长大后,身边依旧有像大崔这样一直陪你这么多年交心的朋友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毕竟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友情像是有一件奢侈品一样珍贵。个人感慨,趁着年少还是要好好感受,趁着还有知心好友,就要牢牢抓紧...

 6 ) 最后一集的解读

最后一集信息量好大呀(已经看过原来的那个剧本结局,同时觉得这个结局也蛮好的吧)。彭莱白天不愧为母女吧,两个人乍一看都很狠,但是你细琢磨吧,又能品出一点柔情。

彭莱表面上:为了赢不择手段挑了个最弱的白天乐队,实际嘛:为了让最弱的白天乐队成功晋级,故意挑选他们做对手然后输掉(这点虽然有争议说彭莱并没有故意输掉,而是真的因为耳聋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来如果不是故意的话,那彭莱一开始就没必要挑选白天乐队,彭莱这么不可一世的自信还会怕自己跟别人比会输?会容许自己真的选个最差的乐队来比?二来前面情节说她都有肌肉记忆了,不至于因为耳聋而严重跑调吧,明明前半首还是好好的。三来比赛输掉后的发火显得有点刻意,在美国彭莱遭遇过摇滚梦碎的滋味,她的反应是试图自杀,那么在这里,如果真的是因为自身的疾病导致演出的失败,她这么一个以丧为底色的人,应该是会对生活失去希望吧,会丧到连对别人发脾气的欲望都没有吧) 。

白天表面上:既然你欺骗我,那我就报复你,给你希望再让你失望。实际上:内心哭唧唧,我之所以这么对你是因为在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还只想着舞台,心里一点也没有我,我不甘心,不能让你爱我就让你恨我(bushi)。

最后弱弱的问一句:那个装满冰淇淋的行李箱是哪冒出来的……

 短评

看过乐队的夏天,其实我并不认为这部剧塑造的人物太滚太悬浮,我们总得承认,一些人就是为了一些平常人不理解的虚幻的东西活着的。我们需要允许人物不完美,也需要更多样性的人物在电视剧中存在。

10分钟前
  • 玛妮要多Money
  • 推荐

脏话抽烟喝酒竟然是可以出现在影视剧里的 很久没见了

12分钟前
  • edab
  • 推荐

白天的演技还差一点,最后的个人独白可太尴尬了,说句不好听的,煽情不自然的话就别煽情了。。。

15分钟前
  • momo
  • 还行

配着弹幕追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国产剧观众已经受伟岸光正主角荼毒已久。彭莱和白天都是很真实,有缺陷的人,但观众好似都无法接受一个自私的主角,不能理解一个孩子对自己的母亲有那样强烈的报复欲,,,

20分钟前
  • 咔咔咔
  • 力荐

说实话,白天和彭莱母女俩都这么反叛的家庭组合还挺新鲜的,但生活有时候往往比剧里更奇葩,就很想知道这俩人后面还能作出什么来

22分钟前
  • 蔷微
  • 推荐

美剧的核,国剧的皮,难得还有这么作的主角+群像。反正我看爽了,其他爱谁谁,五星支持一下(音乐部分还是差点事

26分钟前
  • 降维使用
  • 力荐

质感很好的剧,姚晨庄达菲这对母女很有戏剧张力,蓬莱这个失败者很酷很带劲~~

31分钟前
  • 冷看烟花笑
  • 力荐

打五星是因为太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国产剧了

32分钟前
  • 诺大王
  • 力荐

悬浮尴尬,一点不摇滚。

34分钟前
  • 居无间
  • 较差

~4。看着累。姚晨,很努力拗,但一眼就知道她根本不喜欢摇滚……

35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还行

这不就是打着摇滚口号的家庭伦理剧吗

40分钟前
  • BOOM
  • 还行

看的我太尴尬了,歌难听剧情尴尬,国内导演什么时候能放弃这种刻板印象啊?搞摇滚也是正常人……

41分钟前
  • Nmsl
  • 很差

姚晨 你真的很会选本子 请继续大女主下去

44分钟前
  • 一个热水袋
  • 推荐

各位制作方看看 女性视角不要只盯着写字楼里穿maxmara上班的总监 ,这样糟乱又鲜活的人生才能吸引到我ok?

49分钟前
  • 小马
  • 推荐

笑死。制作团队但凡有人真的看过摇滚live都不会拍成这样

51分钟前
  • isYEYE-👑👑
  • 还行

姚晨这个妆容给我焊死

56分钟前
  • 和平使者
  • 推荐

我永远对敢于拓宽国内影视内容和人设边界的作品抱有敬意。

1小时前
  • 没事快睡
  • 力荐

比想象得好太多。看之前看评论还以为多烂呢,这种类型的乐队通常是没有灯牌,但说制作方没人看过现场那就太不客观了。。可能只是为了视觉效果吧,school,战旗都有了,怎么可能没看过。。以及这样“反叛”的女性角色能出现就不错了,虽然目前只是体现在表面,但在国产剧这环境里已经足够亮眼了,想要在这种环境拍出真正有反叛精神内核的影片无疑是空中楼阁,有些人未免太苛刻了

1小时前
  • Lemon
  • 推荐

前面几集就像一辆蒸汽火车高高兴兴地拉着这部剧往山顶攀登,最后两集摧枯拉朽地拽着这部剧跃下悬崖。

1小时前
  • 川者
  • 还行

《兔子暴力》《缝纫机乐队》的叠加版剧集。走的是纯悬浮路线,现实中的无根浮萍。我一直比较好奇,为什么这两年总喜欢把母女拍出CP感呢?难道是晋江的母女“禁断”看多了?姚晨演得不错,庄达菲差一点,但就这部戏来说足够了。常远则比较惊喜。还是要说但是。故事一点不惊喜,接下来几集的走向,已经一清二楚。代际关系很难靠奇观和强情节打动人,这是这部剧最大的问题。

1小时前
  • 马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