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1993

恐怖片其它1993

主演:克里斯多夫·莱德尔,艾莎·阿基多,派珀·劳瑞,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劳拉·约翰逊,Dominique Serrand,詹姆斯·拉索,Ira Belgrade,布拉德·道里夫,Hope Alexander-Willis,Sharon Barr,Isabell O'Connor,Cory Garvin,Terry Perkins,Tony Saffold,杰奎琳·金

导演:达里奥·阿基多

播放地址

 剧照

创伤1993 剧照 NO.1创伤1993 剧照 NO.2创伤1993 剧照 NO.3创伤1993 剧照 NO.4创伤1993 剧照 NO.5创伤1993 剧照 NO.6创伤1993 剧照 NO.13创伤1993 剧照 NO.14创伤1993 剧照 NO.15创伤1993 剧照 NO.16创伤1993 剧照 NO.17创伤1993 剧照 NO.18创伤1993 剧照 NO.19创伤199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0

详细剧情

  一个小伙子想办法帮助一个欧洲小姑娘。小姑娘刚从医院诊所逃出来,因为她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一个连环杀手谋杀。于是他们俩要在杀手找到他们之前先下手为强……

 长篇影评

 1 ) 宁当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越南战争(1955-1975)和朝鲜战争如出一辙,美国扶持南方政权统一,出钱出枪,直到十年后1964北部湾事件,美军由特种作战到大规模登陆,1966年,越南战场已有43万美军。 面对强大对手北越,只能隐藏在一个个密林之中,一个个美国大兵,被突如其来的冷枪和陷阱撂倒,当然包括妇孺儿童都参加战斗 炎热的气候,低迷的士气,突如其来的死亡,回家遥遥无期这就是电影主人公面对的情况。于是他们变得疯狂、放纵、歇斯底里“因为随时都会死,所以表现的什么都可以做” 唯一一个有人性的男主还被弹幕骂“卖队友、窝里横、小人”,这是影片的失败之处,男主有太长时间在和别人喋喋不休这件事,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于是遭到了一堆吐槽,这种手法可以,但容易让人倒向受害者有罪论。 盛世女人如黄金,乱世女人如蝼蚁。看完电影,再回到现实世界,发现女性的地位如火箭一般的速度爬升了。仿佛话语权一下子扭转过来了,女强男弱,男性的舔狗、备胎、单相思,好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就好像那个越南女人在越南只能够任人践踏、贱如草芥。而在美国,又是那么的美丽漂亮,迷人。联想到,影片播出三十年后的中国(1989年上映),应该是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悲哀 现实与电影本就是无关,美国人反思朝鲜战争之后又打了越南战争,反思越南战争之后又打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但打仗的事跟电影公司,跟演员没关系,所以也不用说“反思有什么用,该打还是打”,好莱坞反思没用,但不代表反思不值得肯定。联想到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也恰恰是香港充斥着暴力、黑社会的年代。韩国好电影频出,也和韩国本身畸形的社会属性与文化有关,所以中国拍不出好电影是不是说明,中国人生活的太过稳定和幸福?

越战创伤,豆瓣只有2000人看过,7.6分,美国亚马逊的IMDB上,有四万人看过,7.1分。鉴于豆瓣相比于IMDB一向虚高(豆瓣八分相当于IMDB7-7.5分左右),本片还是相当可以的

 2 ) 越战创伤

越南战争之残酷,死亡随时都会逼近,逼得那些战场上的美军士兵“像疯了一样”,已然不在乎战场上“做的对与错”,成了战争机器,人性的泯灭。士兵对手无寸铁的越南百姓疯狂施暴,人民遭到无情的蹂躏,心灵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故事在表达和渲染上,与另一部越战经典影片《野战排》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好有那么一丝正义的火苗,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浇灭。面对战友犯的极端错误,艾瑞森虽然没办法阻止,但是他没有包庇,没有胆怯,敢于去指认和揭发他们的残暴罪行,说明艾瑞森的头脑是清醒的,还存有正直之心。 在这里,我来推荐几部越战电影,诸如:《越战猎鹿人》、《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野战排》、《汉堡高地》、《生于七月四日》、《我们曾经是战士》,部部堪称经典,百看不厌,让人回味无穷,思考万千。 电影通过艾瑞森的反抗行为,来衬托越战的残酷无情,表达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珍惜,从而对战争进行反省,达到反战的思考。 通过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国解放军战士伤亡惨重,可见战争的惨烈程度。 越战创伤,成了战争当事者挥之不去的阴影。珍惜我们当今的和平生活。

 3 ) 最棒的战争片

自古以来,每场战争,无论大小,对于妇女的伤害不一而足。没有哪一场战争不伴随着对妇女的暴行。强奸、轮奸、强迫性服务,我想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毛主席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战争分为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对日作战,苏联对德作战,美国对日作战都是正义的战争,日本投降后,中美苏对日德妇女的暴行可以被解释为一种报复。之后的战争片对此有无数次的表现。
然而,很自然的,几乎所有的战争片都是受害一方拍摄的。日本的《望乡》、德国的《柏林女人》,而战胜国,比如中美苏,则更爱表现自己战士的死伤和不屈不挠的为了生存下来而殊死搏斗。战士们都是被逼无奈,在这丑恶的战争中勇猛顽强的战斗。为了被强暴的本国妇女或受害国妇女复仇。日本也从没拍摄过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这些暴行都被施害国以各种原因解释了。
但从来没有一部电影由施害国拍摄而成。这部电影可谓世上仅有的一部施害国自省的战争片。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叙述了暴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毫无疑问,这种从不自省的做法给人类的历史埋下了伏笔。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总统发言说,我们用一次战争结束了所有的战争。但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然后是朝鲜战争、越战、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未来很有可能还会有伊朗战争。这仅是美国一国,不包括中东的三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刚刚结束的利比亚、正在发生的叙利亚内战,以及非洲每天数不清的内战。
在这每一场战争中都伴随着对妇女的残害,毫无例外。女人就像战利品一样被丢来换去。但只有这一部电影说明了暴力和性残害的关联,士兵在无条件的服从杀死对方的同时,实际上也接受了无条件的做任何事。
主角说:“不能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死,就允许我们什么都可以做。”
这句话,伴随着美军当前在阿富汗杀死11名男女老幼的人来说,解释了一切。为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总是在问为什么

 4 ) 伟大的恶

艾里逊对公道的追求,对正义的坚守的确是可贵的。但是西恩·潘的演绎才是真的令我无比深刻。 与《野战排》那样意识的转变,从现实主义向理想主义的转变一样。对于队友的死,马修等四人更多的是愤怒的报复,艾里逊内心掺杂着更多的是忧伤。 怀有人性去参与战争是必败的,但身处绝境却又总是希望人性之光的闪耀。 在我心里,它与《猎鹿人》《野战排》比肩。

未完。。。

 5 ) 有些感慨

美国的历史虽然不长
但却是个喜欢总结回顾历史的国家
对与越战这个题材影片很多
多是反思错误,揭露其中反人类罪行的故事
就这部电影来说
虽然最后的结局多少有些粉饰美国式正义的嫌疑
但这种敢揭己短的气魄和勇气
特别是宽容的环境
确实让人感慨

 6 ) 基于几个方面来看史实情况,谈个人看法,与互换情况

1、越南战争,1955~1975年,二十年,对于全球,不单美国和越南,社会主义还是民主主义,都是一场浩劫,越南这个国家,从抗法战争之后,先后与美国与其小弟国家,中国都打了仗,五常,打了其中三常,小国寡民,越南人民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一边跟美国人撒谎,一边跟越共联合,这没什么错。 村庄小孩与男主交换巧克力和芒果,虽然男主出于礼貌收下,但是被西恩潘抢过扔掉,并且警告男主别随便吃越南人给你的东西,你想被毒死吗? 事实说明真的是这样,我大伯是1979年自卫反击战的,虽然是去了1个月,但是也是说,越南人特别狡猾,越南人本来就跟南方人,广东人广西人样貌差不多,而且边境很多越南人都会说普通话甚至粤语壮语,根本就看不出来,穿着中国人的服装,更看不出来。我大伯就经历过,长途行军,很渴啊,但是这周边的井水,河水全部投了毒,哪怕渴死也别被毒死,一个人渴了要去喝水,不单一个人,所有人行军都累,渴了饿了,水都投毒,村庄里都是盘根错节的地道口,然后房间门口出现一个面相和蔼的大妈,说着普通话,招呼着大家进屋吃饭,而且是特别是亲切,要去吃饭,也是只能一个人去,尝了有没有毒,会不会倒下,或者说这饭菜里有没有生锈的钉子铁片,还是要观察这老大妈饭桌下面有没有类似地雷或者光荣弹这类的东西,他们的眼神都是躲闪但是又锐利的,一旦放松警惕就完了,千万不能被他们的表面蒙蔽了。不能信任敌人,他们的土地,他们的血。 2、一个国家经历了几十年战乱,南北统一之争,人心不古。电影背景原型是192号高地虐杀事件,这位受害小姑娘去世时才20,21岁,叫 phan thi mao,翻译过来应该叫潘锡茂。尸体被摧残后弃尸荒野,还不像电影里找到了尸体,现实是没有找到,而且最悲惨的是,这小姑娘的家人,她的妈妈,在她被绑走的第二天,去求助了越共游击队请求帮忙找人,无果之后又去求助南越这里,却被认为通敌,当场被射杀。只留下她的姐姐,没错,里面的人都是有原型的。所以乱世,一个女孩被绑架了,只能当做一只鸡,或者一只兔子一样死去,在当时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结局注定悲惨。 3、这四个参与暴行的美军士兵刚开始只有两个,就是梅索和克拉克(那个机枪手)提议将该女孩侮辱后虐杀掉,另外两个人刚开始没有参与(迪亚和海契)但是因为另外两个是老兵,毒辣的老兵,怕如果不照做就会被干掉所以怕被干掉而照做。这暴行四人组中,迪亚那个角色历史上是两个堂兄弟/表兄弟,姓氏都为乔治亚(英语cousin表兄弟和堂兄弟都是一个词)。另外由于电影情况是男主每天生活在将来可能会被四人组报复的日子里,在列车上惊醒,又睡去,又惊醒,怕那四个人报复,历史上,那四个人除了中士和克拉克这两个人,另外两个并没有得到惩罚,现在还活着呢,中士历史上,事情发生时是1966年,那年中士真的也就是个20岁小伙子,那位机枪手是21岁,军事法庭判决后,总体呆了1年,就出狱了,理论上是无期徒刑和二十年有期徒刑,其实这两位第二年就获得了申诉权和假释,并且不断上诉,不断减刑,这两个人回国之后,中士遭到了那种大家都懂得,道德,人身损害,1981年,因病英年早逝,才34岁。那个机枪手一直活到2017年过世。现在就剩下男主,还有那对堂兄弟。 4、这是历史情况,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美国人非常擅长拍摄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让一致认为反战才是好的战争片,热血,情谊,战友,明星大咖,这就不叫好的战争片,美国人在创造战争的同时通过电影美化战争,这部电影给我感觉就是:你们虽然人死了,小姑娘好可怜啊!但是我们是真的受伤了,心里的伤,永远都好不了了!就是个这个意思,配乐也好听,演的出共情能力来,但是就是别扭,虽然结尾男主自我救赎了,噩梦结束了,但是就是回到这个主题上,被害人不会活过来,所以历史应该被淡忘,应该向前看,怎么向前看呢,制造新的战争。接下来说如果互换立场或者我是男主的话,应该怎么办? 如果是我本人经历过这种事,我会跟男主一样,天天活在自责愧疚中,事情发生之前,我也会尽力阻止,但是不会动手杀死同伴,怕上军事法庭,我不会像男主告发另外四个人,就当没看见,因为战场上的事情就让它停留在战场上,放过自己,而且中士开头救了男主的命,要我我就当没看见,并且事后也不会再提,放过对方,退一万步说,这个人救过我的命,还是个老辣越战的老兵,那别惹他。

5、这里说如果我是中士,我也理解,我也会做这样的决定,绑架敌国女人泄愤。 我的好兄弟快回家了却死在我的眼里,我施救了但是无济于事他还是死了,好朋友好兄弟是我在这该死丛林陷阱中唯一的绿洲,每天我应付各种战场环境,嚼口香糖,嚼烟,虽然我们国家是来“帮助”越南人的,之后我慢慢知道这是侵略,但是我是军人,我必须服从命令,但是我的弟兄没了,我恨,我不甘,是的,军队只知道死了个黑人士兵,没事,再给小队补充一个就是了,但是我的弟兄没了,我撤不出来,我必须以暴制暴。

 短评

德·帕尔玛对军队性侵这个题材还是很敏感的,多年之后的《节选修订》几乎可以看作是把一模一样的事情又讲了一遍,换个角度说,同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战争和强奸这两件事的伴生关系可以说亘古未变,究其根源,军队历来就是一个绝对男性主宰的群体,而且军队的文化是讲究等级秩序和绝对服从的文化——德·帕尔玛在片中也反复强调军阶的意义,中士就是可以命令下士,老兵就是可以吼新兵——而战争的情境更使得文明社会所依存的伦理和法律全面让位于这种等级权力秩序,这甚至可以揭示出一个比战争更普遍更恒久的困境,那就是少数如何对抗多数?如何在孤立的逆境中坚持去做对的事情?想起罗翔的话:勇气是人类最稀缺的美德。PS:那个排箫配乐一听就很有串场感,一查配乐就是莫里康内自己。。。老爷子一辈子接活太多,自己洗自己稿的事情干的不是一回两回了。

4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推荐

排箫是从纽约吹来的o(╯□╰)o

5分钟前
  • ᠴᠣᠭᠲᠤ🔒
  • 力荐

这剧情有问题啊,一个战士为了一个女人把自己的队友暴露给敌人?另外男主太过瘦弱。表演也一般。

7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还行

在学校看的,只知道是说越战的,可老不晓得什么电影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

11分钟前
  • 诸葛blue
  • 推荐

感觉有点缺乏力度,而且似乎没太突出重心,或许是叙事有点散漫吧...但我十分喜欢MJF开头和结尾部分在车上的那一段。给我印象最深的表演来自那位越南女孩。

14分钟前
  • Marty McFly
  • 还行

比untouchable略好。人性刻画得着实有些单薄。

18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还行

还行,稍微文艺了点……越战倒也不是距离很远的战争,而且人在战争中很容易就会失去控制。

23分钟前
  • 减肥减肥减肥
  • 还行

好久没看布莱恩·德·帕尔玛的作品,这次先找了一部他拍的类型片下手。这部《越战创伤》其实和他后来拍的《节选修订》在情节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不过手法上大相径庭。这部片子里面其实找不出很多德·帕尔玛的招牌手法。不过这样规规矩矩的拍效果也还不错。影片配乐居然请来Ennio Morricone。

27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布莱恩·德·帕尔玛简直是调度之王。

3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打五星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多精彩,而是它揭示了越战时人性的崩坏和胜利者欲望的丑恶。这给人的冲击感是强烈的。狗日的战争,从没有胜利者。

35分钟前
  • 森泽熙
  • 力荐

战争对人的异化与激发的兽性,几个景深镜头相当出色。但终归是太板正,相比之下,野战排里还有经典的the tracks of tears作插曲,这里就太过压抑了,未来小子福克斯的表现不如西恩潘。

38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推荐

两个景深镜头抢占记忆:前景居右均是福克斯的半脸大特写,深焦远景,一个是村民帮助游击队员躲进地道,一个是美军下士刀刺女孩……钦佩导演选材控罪的勇气,但这种题材实在不适合帕尔玛。希区解释为何女孩当街被刺五十六人目睹无人上去阻止的新闻事件难以入影时曾说,“它太客观性了,观众无法融入!”

3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视角还是完全从美国人出发,故事线不够丰富,不如同类的《野战排》。有些场景还是很有冲击力的,特别是桥上一段及最后的法庭戏。德帕尔玛的片子总让人感觉不上不下,模仿致敬过多,独创性不够。本片还是显得滥情了些,不过Fox倒是很适合演这种角色,表现不错。

41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

站在上帝视角我认为男主人公没问题,站在美军的角度fuckthissonofbeach!然而我是哪方,我的角度就是哪方,根本不存在上帝视角。

46分钟前
  • Hesso
  • 推荐

89年拍摄的很经典的越战片,不错的越战片,有点被忽视了的好电影,反应了战争的残酷,个人的理智和集体的疯狂之间的斗争,“不能因为随时都可能没命,我们就为所欲为”,电影里的这段话可说表达其真正的主题。

49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社会的文明不在于GDP有多高,而在于对历史的认识有多彻底。百年历程漫漫长路,我们有没有勇气直面过去,我们有没有信心继续前行?看了这部电影你会知道。

51分钟前
  • 您老朋友王狗熊
  • 力荐

那些漂亮的深焦和主观长镜头依旧是精彩万分,可故事比《铁面无私》还要正气、某些段落甚至是直白的教化,德·帕尔玛这种邪派人士没法从根本上与其调和。

5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又是这种战争对人的异化,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多少有点抒情过度,不够硬朗。也只有少数几个帕尔玛式的精彩镜头,原来是莫里康尼的配乐。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美国导演的越战情结,越战创伤从个人延续到集体、国家。几场情节点的戏份调度依旧是带着强烈的德帕尔马风格,整体的表达陷于重复的论述,从旁观者到施害者,面对问题也难以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在体制内,何来真正的正义?

58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这场战争快要把我们逼疯了,我们完全丧失了自我,就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没命,大家就表现得像啥都能做,却不管做的是什么事。我想也许还有另一个方向,也许重要的刚好相反,因为我们随时都会死,也许就更要小心自己的行为,因为每件事都更加重要。”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