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都

剧情片香港2019

主演:邓丽欣,朱栢康,鲍起静,金楷杰,林二汶,许素莹,岑珈其,卢镇业,易健儿,陆添新,麦梓亨,袁绮雯,陈健朗

导演:黄绮琳

 剧照

金都 剧照 NO.1金都 剧照 NO.2金都 剧照 NO.3金都 剧照 NO.4金都 剧照 NO.5金都 剧照 NO.6金都 剧照 NO.13金都 剧照 NO.14金都 剧照 NO.15金都 剧照 NO.16金都 剧照 NO.17金都 剧照 NO.18金都 剧照 NO.19金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0 20:35

详细剧情

  《金都》以坐落于太子的金都商场为背景,商场以售卖廉价婚礼商品闻名,电影的主角莉芳在商场的婚纱租赁店工作,与另一婚礼摄影店的年轻东主Edward拍拖七年,Edward被视为莉芳的白马王子,结婚似是迟早的事,但原来莉芳有个不能结婚的秘密。  「婚姻」一直被描绘为爱情的大团圆结局,三十开外的女性除了结婚生子,似乎没有出路。电影以太子的平民化婚庆圣地金都商场为背景,三十多岁的婚纱店员为了应付男友催婚,逼于处理早年为钱假结婚的烂摊子。每天都离不开婚嫁话题的她,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向?

 长篇影评

 1 ) 金都:不结婚就自由了吗?

买下《金都》的票时,金像奖还没有上映,豆瓣上的简介看起来就像一部简单的香港都市片。而当我坐到电影院的时候,金像奖已经公布,《金都》斩获「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和「新晋导演」两项大奖。而至我走出电影院,实在觉得实至名归。

影片播放到末尾的时候,同排的三个人先后都哭了,我们彼此间交换了目光,可能是同感,亦可能是好奇。于我而言,我是找不出一个可以精确描述的哭点,只是觉得一拳轻轻打在了心脏的某条缝上,就像磕到手肘末端,疼得很,是因为精准击打到了某条神经,但往往不是故意的。

《金都》,就是这样的温柔一拳。

影片开始于弥敦道的金都商城,邓丽欣饰演的张莉芳(阿芳)在婚纱店工作,男友Edward是另一家婚庆摄影工作室的老板,两人同居已有时日,相处的日常也像是夫妻。阿芳是个称得上懦弱的女人,看了一眼乌龟,店主误会她要买,她也不再计较,付了钱就走。Edward是个很传统的男人,他嫌她衣服领口太低,又想扔掉她的超短裤。他的妈妈也是一样,不由分说就带人进来看房子,吓得她赶紧抓起连帽衫,才不至于被外客看见家常睡衣。选房也是如此,她本来心心念念要离开太子的旧楼盘,结了婚就搬新房,但无奈自己积蓄不够,又被男友一句「那就不用搬家了嘛」堵了回去。

阿芳的生活好像一切女性的困局,话到了嘴边往往没说出口,只是撇撇嘴——反正男朋友是因为爱我,反正未来婆婆要帮我们买房,反正他懒得搬家,反正这世界上的事情总不那么尽如人意,那就算了吧。

看到这里,还以为影片关系的不过是你情我爱、婚丧嫁娶。

可是不然。

阿芳没有告诉Edward,自己曾经结过婚,不是前男友,而是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大陆人杨树伟。杨树伟为了拿到香港居留权,委托中介办理结婚,她从中介那里拿了中介费,以为离婚的事之后也会处理妥当,却不曾想中介早已被抓走,而她更是无从联系上她的「丈夫」。好巧不巧,路过转角又遇上了杨树伟,他希望她帮他办妥居留,之后他们便离婚,一切妥帖。

关于自由和婚姻的争论就此掀开。

杨树伟不懂阿芳为何着急结婚,他眼里婚姻仍然是牢笼,是束缚,他向往自由,所以他想要香港居留权,想拿着可以通行多个国家的护照四处游玩。

而阿芳也不明白杨树伟到底为何要居留,说不出结婚是为了什么,甚或可以说,她不明白他所说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她只知道不可以使用微信,因为会被监听。(我不知道,别问我)

对于阿芳来说,她一直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土地上,却并不清楚自己拥有着旁人羡慕的权利,她如今即将一脚踏入婚姻的围城之中,仿佛要放弃了所谓「自由」,可她到底放弃了什么?

是择偶的可能性吗?她并没有想过要出轨。

是那些反复被吞下的情绪吗?她一直以来都是这样隐忍的。

还是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的家庭责任?她好像也没有细想过。

踏入婚姻,她到底放弃了怎样的自由呢?

杨树伟所要的那种自由,是天高海阔任余飞,是在思想上、通行上都不需要被束缚。这样的自由,阿芳有,她却不知道自己有,她的生活被长久地困在太子,困在金都,困在狭窄的房间里,困在一直漏水的天花板里,困在手机里男友随时随地的信息里,困在男友永远不会摆正的指甲刀里。

杨树伟要的「自由」离她的生活似乎比离杨树伟的要更远。

杨树伟呢?他辗转多年,又投入了十几万,就是为了一纸居留证,他也始终不理解步入婚姻的必要。对他来说,自由是前世的呼唤。

但人世无常。因为女友怀孕,居留证下来得又太慢,他放弃了那一纸居留,决意步入婚姻。阿芳再见到他时,他把旅行箱装满了儿童用品。

阿芳的不自由,堆在生活的琐事里;而杨树伟的自由,也让位给了家庭的责任。

阿芳问:「你不是说结婚就不自由了吗?」

杨树伟说:「不结婚就自由了吗?」

两个人的因缘际会缓缓将「自由」的意涵舒展开来,它被放在两个议题中讨论:一是婚姻,一是体制。

可「自由」到底是什么呢?

是具象的生活琐事,还是抽象的天赋人权?是摆脱束缚,还是承担责任?自由到底是不是那一张居留证、或者那一张结婚证就可以给予或者约束的呢?

影片模模糊糊给的那个答案是:自由,就是不自由的反义词。换言之,如果没有经历过束缚,就难以知道什么才叫自由,也只有不自由的人才会知道自由到底「可以」是什么。所以,杨树伟能感受到的「不自由」和阿芳感受到的「不自由」断不相同。

那么到底什么人拥有自由呢?可能是Edward吧,他是香港人,他还没结婚,就算结了婚,他也是「入侵别人领地」而非「丧失领地」的那一个。但他比起杨树伟来更像一个在所谓「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的人。他的思想并不开阔,恐同、控制欲强,还有处女情结。

影片至此又触及了另一个命题:自由的环境代表着自由的思想吗?

而导演的答案是未必。

影片到最后,邓丽欣独自一人坐上了去福州的大巴,把杨树伟给她的佣金交给了他的女朋友小玫,Edward帮她开了数据漫游,她却关了手机,关了GPS,不愿再做被监视行踪的傀儡。影片似乎有意要说她明白了何为自由,或者,起码她要开始捍卫那些属于自己的权利。她向前走的姿态,好似光明就在前方。

然而,前方就是自由吗?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不等来日方长”)

 2 ) 港版《婚姻故事》,只用了十八个工作日就拍摄完成了。。。

都是19年的作品,探讨婚姻围城,米国那边有斯嘉丽的《婚姻故事》,港版有《金都》。

影片的深邃,细节,情感的克制,刻画的细腻,柔软,我就不说了,每个对婚姻有感触的人,对生活对人有观察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都会有感而发。一口气看到电影结束的时候,让你想一想,就是一部好电影了。

导演说因为预算,这部电影只用了18个工作日就拍摄而成,她特别感谢全体参演人员。因为是一个香港的电影计划展之类的机构的项目,这里有很多演员都是其他单元的电影导演来帮忙客串的,比如那场求婚的戏,还有天台婚纱照那一场,群演不是群演,是好些导演。

扮演杨树伟的金楷杰,是大陆演员,因为在香港参加一个表演艺术进修项目,和男主朱柏康是同学,这次参演是朱柏康推荐的。导演说这个角色其实很难找,要有她想表达出来的陆港两地的特色和差异。

林二汶的音乐做的真好。导演一再解释不是因为林二汶的音乐来找她演戏的,正好相反,是因为找她演戏,她又主动承担了电影音乐的创作。

预算少到什么地步,导演举了一个例子。那场男女主在家大吵到情绪崩溃到哭的戏,因为给不起演员加时费, 时间到了,就先拍女主邓丽欣的戏,拍完就让她走先,然后再拍男主朱柏康。朱柏康当时就崩溃了,纯激情对手戏导演你让我对着空气演吗?!还好邓丽欣nice,没拿超时费,自愿留下来陪他把戏拍完。

看拍摄花絮,真的是个迷你剧组,服化道摄影寒酸到令人不敢相信。邓丽欣坐大巴的那场戏,窗外的小雨就是道具举着小水管对着车窗喷水,摄影扛着摄像机踩着双轮电动车一边躲避行人一边追行进中的巴士,一边在拍,而另一组还在拍路边的男主,根本没有清场或者制景(街景)的能力。然而18天的时间,生产出这样的一部佳作,大陆这边动不动抱怨资金题材总菊爸爸各种先天不足的制片方导演编剧们,汗颜吗?

 3 ) 我觉得电影表达的思想偏激了

本来这部电影要表达些现代思想的,评论里很多,就不说了,冲着好的一面本来可以打至少3星半的,但是。。但是!!有苹果手机的年代应该不是很早的年代,里面对内地的描述是不是还停留在至少90年代的印象中?!!刻意的表达内地不自由,内地的落后,内地的。。。。人流,这些承认有过。。。但这是多少年前的了?!!即便是还有,那也肯定是极少数的,电影里这样一拍直接成黑内地了。导演尼他玛思想多落后?还想表达有些人评论的什么女性新思潮。。屁!!!!女主男朋友的反应最正常不过了,已经摊开的事情女主都几乎不解释,是不是过于女权主义了?就冲这些,就得怒打一星!!!!!!!!!!!!!没办法,本人还留有一丝对电影好坏评论的理性,冲着电影的整体性和有想法,给你加上一星。。。。。。。。好久没吐槽电影了。。。。。 信不信,把男主女主换个性别,分分钟渣男标签上身

 4 ) 信任与契约

《金都》是年轻导演的首部作品,拍的非常好,它让人想起《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真正的香港电影,因为它反应出普通香港人的生活,香港的精神面貌。几处细节拍的非常好,像张丽芳这样的女性,独立和觉醒的确需要从要求男友自己折好指甲钳开始。她穿件稍微露肩的T恤,男友Edward要几次去提她的衣领,最后要求她扔掉这件T 恤,Edward这种自小被母亲带大的妈宝对自己开放对女友保守是非常普遍的。邓丽欣演的也很好,张丽芳那种期期艾艾欲言又止的性格和她从小与家人不睦,父母都不负责任有关。最后张丽芳去看杨树伟小梅(住在惠州),猜他们孩子的性别时说:肯定是仔。杨树伟说你猜的真准,她说:仔先至唔舍得落嘛 (因为是儿子所以才不舍得堕胎)。这些细节都非常棒。

抛开香港背景,这也是一部关于信任的电影,恋人之间有没有真正的信任?其实信任都是经不起考验的,正如Edward最后说,结婚证就是合约,不能做违背合约的事。(但很多人婚内出轨了)。Edward不相信张丽芳,小梅不相信杨树伟,反而是杨树伟和张丽芳之间是有信任关系的--因为他们被一张契约绑在一起,也因为他需要她拿单程证,她需要他办离婚。爱太复杂也因此太脆弱,而生意和需求总是简单易于坚持的。所以杨树伟不需要任何单据就给了张丽芳一沓钱。张丽芳在他已经不需要办单程证后把钱还给他。这个情节在现实里是比较假的。但它有戏剧的真实。杨树伟一开始对张丽芳说,你男朋友神经病,你真要和他结婚啊,你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急着结婚,结婚就没自由了。后来他女友怀孕,他不得不结婚,放弃拿单程证时,他对张丽芳说的是:你男朋友很爱你的。结了婚也可以有自由的。而此时的张丽芳已经站在了杨树伟之前的立场上:手机轰炸追踪,管到她穿什么衣服,被扔掉的宠物乌龟。的确神经病,结婚的确没自由。她在惠州的一家米线店做下,淡然坦然的吃着香港吃不到的口味的米线,男友的短信还在一条条的轰炸,她像没看见一样,在宜家家私网站上下单了自己喜欢了很久的一张饭桌。这种对倒令这部小品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做到了完美的统一。

影片英文名My prince edward,金都商场在太子站附近,太子站的英文名是 Prince Edward.今时今日,一张历史契约打破了,这样的电影可能以后也不会有了,片中关于内地人有特别的 足否 街 方式,以及Edward种种对内地人刻板印象的对白已经犯了大忌,不可能通过审查了。

 5 ) 金都の港女:结婚、假结婚、不结婚,哪样才是自由?

2020香港电影金像奖最大赢家是《少年的你》,但有三部纯正港片很引人期待,《麦路人》(10提1中)、《叔·叔》(9提2中)和《金都》(8提2中)。 随着近日《金都》流出资源,终于三部片都已能触达内地观众。

《金都》是第四届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获胜项目。

这个计划可能我们没听过,但是此前有一些口碑不错的港片都是出自历届这一计划,例如《一念无明》、《点五步》、《沦落人》、《以青春的名义》、《G杀》等等。

香港电影市场没有内地资本雄厚,离开合拍或许拍不了大场面大制作,但纯正港片没有消亡,题材转向更为日常更为现实的图景。

但上述港片,即使幸运如《一念无明》、《点五步》能被内地院线引进,但票房都过不了千万。

《叔·叔》因为题材敏感不可能引进,《G杀》更是被404,连天王天后坐镇的《麦路人》都在内地遇冷,小制作、无大咖、现实生活题材的《金都》更难被引进了。

没被引进的港片,如果“爱优腾”也没买,那就只能寄望资源党了。

《金都》在香港表现不错,刚上映初期是票房冠军,甚至一度被媒体捧为“年度最精彩香港电影”。

金都,即金都商场,是香港实际存在的地方,主营婚庆商品,从婚纱、摄影到喜帖、喜饼一应俱全,影片也有在此实景拍摄。

但众所周知,就跟内地很多批发市场纷纷倒闭或更换形态一样,在电子商务大潮的冲击下,这样的商场面临着衰败。 影片中金都商场的B1因为租不出去被闲置,以致有些人都不知道金都还有地下一层。

金都下面是商场,上面是住宅,但房子特别小,屋内一览无遗,也意味着当代人要保持隐私是多难。

女主人公张莉芳(邓丽欣饰)和男友Edward(朱柏康饰)就工作和生活都在金都。她的内心感受是,被困在金都。

张莉芳三十出头,在闺蜜的婚纱店做事,Edward则开了一件婚纱摄影店,两人蜗居在商场楼上的出租屋。

他俩已经在一起七年多,要开始筹划结婚了。

原本计划是贷款买个新楼盘搬离这里,但Edward他妈以儿子上班方便为由,主张买下这间出租屋。

周围人都认为Edward是张莉芳的白马王子,本片的英文名也叫《MyPrinceEdward》。

其实很有深意,金都就位于香港太子地区,香港有太子道、有太子地铁站,都是取自PrinceEdward。

“太子”指的是英国的爱德华王子(PrinceEdward),即后来的英皇爱德华八世,关于他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不爱江山爱美人”,为一个女人放弃了皇位。 用《MyPrinceEdward》这个英文片名,应该一方面是香港在地文化的体现(就像金都也可能解读成金色都市,香港无疑是金色都市的典型),另一方面也是代表了张莉芳内心对爱情婚姻的幻想。

既然是幻想,往往容易破灭。

张莉芳的Edward是个什么样的对象呢?

有自己的小事业,为人也老实,闲暇的爱好是打电动,没有太多花花肠子,但他有个致命伤。

Edward是个妈宝男,银行户头和他妈联名,婚房由他妈做主、摆酒由他妈决定、结婚的日子也由他妈来挑。而他想和阿芳结婚,也是因为他妈对他和女友同居了但没结婚有意见。

妈宝的男人,往往在两性关系中会有控制欲——常年被老妈控制,反过来要从控制女友/老婆那里获得心理补偿。

Edward会管张莉芳穿衣服(嫌阿芳的牛仔短裤太短先斩后奏就扔了),发信息给阿芳未获立即回复就信息轰炸,查她电话定位,翻她手袋。

而且是个醋坛子,连张莉芳的Les闺蜜都不放心,更别提防备别的男人了。

紧张你,跟关心你是不一样的,前者也许只是不信任你。

张莉芳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在路边小店的水族箱里看到一只乌龟翻了身,好心提醒店主。

结果店主以为她想买,就兀自装了一只塞给她,还报了价。

她小声嘟囔,这也不是我刚才说的那一只。

店主说这一只更好。

她也没多说什么,提着乌龟走了。

男友Edward在商场里当众求婚。

Edward像个王子一样从扶梯缓缓下行,兀自说了一段貌似很感人的求婚誓词,她根本没说yes,就见Edward兀自给她套上戒指了。

亲吻时张莉芳的肢体语言也是抗拒的,但没人在意,大家都在哄笑。

她虽然笑容尴尬,但默默接受了。

张莉芳的性格特点很清晰了,拘谨唯诺,容易妥协,甚至很少抱怨。

影片的主线剧情就是:张莉芳要和Edward结婚了,但鉴于男友的大男子主义,她需要背地里解决掉一个烂摊子。

原来十年前张莉芳离家出走,急需用钱走了偏门,和一个素不相识的福建男子杨树伟假结婚,后来由于中介被抓并失踪,这桩婚姻一直存续着,为了再婚需要先离婚。

单方面诉讼离婚耗时很长,找到杨树伟是当务之急。

张莉芳登了报,杨树伟也很快出现了(此处情节稍微有点过于轻巧),但杨树伟要求张莉芳先配合他拿到香港身份,再和她去办理离婚。

科普一下,港陆婚姻,结婚后每一天计0.1分,满150分就可以申请单程证。

张莉芳犹豫一番后答应了,在和杨树伟的相处中,这个假结婚对象启发了她反思人生。

以前内地人和香港人作比较,内地人总是观念旧、眼界窄、穿着老土、行为保守的那一方。

但杨树伟相较张莉芳,则是更崇尚自由、思想更开放的一方。

杨树伟打扮比较潮,会吐槽香港的房子好小,会吐槽千呎豪宅的广告(内地约92平米),他的一些言论都是张莉芳之前鲜少听过的。

-“你们香港人现在这么老土的吗?”

-“你有去过美国吗?难怪你不理解自由。”

-“蠢人才急着结婚,结婚证书有什么用啊,屁用啊”。

-“蹲着时可以脚后跟着地,因为我们是从一种不会飞的鸟类进化过来的,这种鸟特别向往自由。”

杨树伟能说点粤语,张莉芳却几乎不会说普通话,如今的大环境下,开放点的香港人都学普通话啦。

还有,张莉芳没有微信、手机没有漫游,还轻信微信对话会被监控的谣言。

但后来反转了,张莉芳自我意识觉醒去追求自由,杨树伟却因为女友怀了男胎就拥抱婚姻了,还改口说“我们都是猴子进化的,不是小鸟进化的”。

这是影片很有意思的地方。

原来,自由啊,梦想啊,那些宏大的追求,都是可以一朝抛弃的,人性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活着始终是一件务实不务虚的事。

在内地,当然有催婚的陋习。原本以为港女身处的社会环境会开明些,原来“华人天下,莫非王土”,女性一旦过了三十,就是会面临灵魂拷问。

说起来,“港女”也是有反转的。原本是贬义词,形容香港女生自恋、拜金、媚外,现在提起,对应的是独立自信、干练聪明、胸口有个勇字。像杨千嬅、郑秀文、郑希怡等人都是港女气质代表。

以前演过很多香港爱情片的邓丽欣,此次饰演的张莉芳是一个非典型港女,但最后她虽然也还迷茫,面对“不结婚就有自由了吗?”的问题答不出来,却依然离开Edward踏上寻找自我的旅途,还是保住了港女底线。

《金都》也是女导演处女作拍女性题材,由黄绮琳自编自导,她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此前是很厉害的编剧。

她确实很会讲故事,影片里有很多的细节塑造。

例如张莉芳那件被Edward抱怨宽松露肩带的针织衫、Edward用完不会收拢刀口的指甲刀,甚至“李洁冰”这个玩梗的名字,在片中都有前后呼应,并用来表达情绪转变。

影片也涉及很多主题,男女不平等、LGBT、高房价、原生家庭、婚恋观等,但并无堆砌之感,也不会失衡,而且以不是特别沉重的姿态就获得了观众共鸣。

Edward应该还是爱张莉芳的,但他的爱太浅,感觉只是有个饮食起居的伴就好,而不是寻找人生伴侣,因为他完全忽略张莉芳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Edward指责张莉芳什么事都不跟他说,所以他才不了解她,但张莉芳跟他吐露心声,他又捂起耳朵不肯听。

末了,想问你一个问题,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算不算假结婚?

 6 ) 对话黄绮琳:这个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连我自己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3月中旬,日本大阪疫情开始蔓延,大阪亚洲电影节在极其微妙的局面下,放弃了电影节最重要的Q&A环节,依然如期展映了所有电影节的参赛参展作品。而更加令人感动的是,很多导演在没有Q&A环节的情况下,依然来到大阪。从去年年末开始引发热议的香港电影《金都》的导演黄绮琳就是其中一位。我们有幸在大阪和黄绮琳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对话。以下是采访的详细内容。

~~~(采访首发于日本媒体“映画.com”(部分)转载请注明)~~~

“电影里面有拍到我的家”

首先想问您【金都】这部作品的制作背景。

黄绮琳:因为我从小就住在金都商场对面,就小时候看到商场的时候也会看到很多很漂亮的裙子啊婚纱,就会想说长大之后要穿这个结婚什么的。但是当我长大了到了20多岁左右,身边的朋友都开始结婚了,然后我就给姐妹们当伴娘,就觉得结婚并不是那么的梦幻,美好的一件事,然后就开始想说为什么人要结婚呢?为什么到我差不多三十岁的时候每个人都问我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除了结婚,一个女人不是事业有成的话她还能干嘛呢?她是不是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呢?所以我就,其实也是一直对结婚这个题材很有兴趣。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不知道原来结婚和爱情有关系,因为我爸爸妈妈都是比较保守比较传统的人,他们从来不会在我面前拉手啊亲嘴,我是一次都没看过。所以我以为想说,我就5,6岁的时候问妈妈说,我什么时候可以申请老公,我以为是政府派给我的。然后那时候才知道,哇,原来是和爱情有关系嘛,我完全是很惊讶,所以我觉得结婚这东西也是挺有趣的,所以很想自己第一部电影就说一个我一直有兴趣的题材。

想请您为日本观众介绍一下金都这个地方

黄绮琳:金都商场其实在香港差不多90年代左右就有一个主要围绕结婚主题的商场。那结婚主题的话他们什么都有,比如说喜帖啊,婚纱啊,礼服啊,结婚的服务,什么都有,有三层,地下还有一层,总共是四层,然后上面就是一个住宅,住宅也是很多不同的公司会在那边开,比如像说上面有一个侦探社,然后也有一些中医馆,就整个金都商场旁边也有一个中港的旅游巴站,所以整个地方是很混杂的一个有趣的地方。然后他婚礼主题那些服务也不是那种很高档的,他是那种很平民化很便宜的一个价钱,所以很多香港人他们结婚的话就会去那边看,就好像一个展览会这样子。

然后您从小就是在那边长大的还是经常会去那一块?

黄绮琳:对,其实在电影里面有拍到我的家,就在它对面,那个联合广场,就两边就是两个霓虹灯,就是在对面,所以我其实那个剧本我是看着金都商场的那个牌一边写的。

这部电影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写剧本的?

黄绮琳:在2017年的5月,就是我刚刚30岁的时候开始写的。其实就是30岁生日那天就觉得哇,我人生好像很失败,这个时候还没有结婚,然后电影也还没有拍过,然后就起床就写了。写完之后再拿去参加那个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然后就开始拍。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当年12月就公榜,所以整个大概写了半年以后,拿了那个基金之后再改,我们就在2018年的11月就开拍。

这之间有没有和周边的朋友啊和我不知道您学校是什么样的,和老师有过交流吗?

黄绮琳:剧本上是拿了那个基金,得了奖之后才跟他们交流,有跟我的监制,我的一些编剧的前辈去给他们看剧本,也挺多前辈有给我意见。

剧本是申请的时候,您交上去之后,得了奖之后,还是可以再进行修改的是吗?

黄绮琳:对对,其实也修改的,整个主题没有变,整个我想表达的没有变,但是里面的剧情有一个最大的改动就是我把里面本来有的侦探社的一条线拿走了。因为本来想说上面刚好有一个香港侦探总会,那应该要把金都商场这个特色也写进去吧,但是写完之后就觉得,一来是我那天取材提问他们说侦探社不是可以公开他们的工作范围的,所以我没有拿到资料。另外就是我写完之后觉得很像日剧,就比较具有戏剧性,所以觉得跟我整个风格有点不搭,就拿走了,所以里面本来是侦探去找杨书伟那个很大的剧情就没有啦。

“离婚率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结了婚,所以才会离婚”

您刚刚也说到戏剧性,然后您之前也说到那个关于婚姻的问题。这部作品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您在婚姻与幸福之间这种描写相当细致,而且这种细致不是那种戏剧性的,就是刻意去营造这种浪漫或者什么,就是很多应该是属于浪漫的东西,您都藏着没有很刻意的去描写,包括阿芳和爱德华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您几乎没有怎么去触碰,好像是现有已经存在的,然后是之后他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个方向,是围绕着那块故事展开的,这是不是您在创作之前就很希望营造出这种氛围进行拍摄?

黄绮琳:因为我觉得很多爱情电影都是写追求爱情和爱情很甜蜜的一个时段,但是对我来说我很长时间,其实我常常是有跟不同的男生拍拖,也不能这么说,我有长时间在那个关系中,现在没有,然后就很长时间我没有跟电影一样在一个很浪漫很甜蜜的状态,我是完全没有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觉得我是处于一个分不了手的状态,是出于一个生活跟关系有很冲突的一个状态。所以对我来说,如果我想讨论男女关系的话,我觉得那一部分才是最大的我想讨论的。

非常直接的去描写这方面的矛盾,以及真正的爱情是什么这一块是吗?

黄绮琳:对,我也很好奇其实是只有我是这样还是说其他人拍拖都很开心,是我自己麻烦,所以我就觉得这一部分是被忽略了,在其他的电影里面没有看到很多。

这方面我觉得导演在描写方面特别纯粹,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不一定是那么纯粹的,很多人结婚没有多少时间就离婚了,现在国内这类事情不少,很多婚姻甚至不是双方决定的而是周围的人制造出很大很大的压力,造成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导致最终婚姻的破裂,您怎么看待现在这个社会形态?

黄绮琳:其实香港的离婚率也是蛮高的,越来越高,我也是很多朋友他们已经经历过结婚离婚再结婚,我还是一次婚都没结识比较失败。我觉得其实是因为大家可能是对于结婚这个东西的看法很多时候都没有共识,究竟他是一个什么东西,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承诺,有人觉得他只是一个法律的制约,然后有人觉得他是一个爸爸妈妈叫你做就做的东西,所以这个东西太复杂了,也可以说很简单,但是对我来说他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每个人对他的看法都不一样。所以你很多人告诉你去结婚然后你结婚了,然后你发现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就会离婚,所以离婚率这么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结了婚,所以才会离婚。

就是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结婚这件事才导致了很多问题。

黄绮琳:对,结婚是什么没有想清楚。

“这个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连我自己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影片中另外一个主题,或许就是“自由”。影片中也说到了很多身份的问题,但其实很多人身上的问题,其实和自由活着身份什么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和他自身有关。

黄绮琳:是有,但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本来我想写剧本的时候纯粹是想写一个你们不要逼我结婚啊,你们结了婚很厉害吗?我就是要自由啊。本来我的计划是我拍了这电影经常的观众看完之后,一出去就要离婚,我要写一个这样的电影。但是现在没有,因为拍完写完之后,我自己有一点看法不一样。我觉得其实所谓自由,您以为结了婚没有自由,但是其实自由这东西不光是跟婚姻有关也跟你生活有关,或者两者都没关,是你自己一个人怎么去看待生活怎么去选择。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有趣的地方就是连我自己创作者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去年颁奖季的另外一部作品【别告诉他】里面的台词也说到,中国现在这么的好赚钱,那你为什么要去美国。其实很多在这方面大家或许都是一厢情愿是觉得美国更好,但是美国对他们而言是不是真的好,他们没有去深层次的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感觉好多问题也许就卡在了那里

黄绮琳:对,所以其实也没有说什么地方最有自由,就是一个怎么的人要选择一个怎么地地方去生活。我刚刚也在飞机看了那电影,挺好看的。

这次影片中谈到了假结婚的问题,因为我是十几年前来日本的,然后日本其实也存在着假结婚的案例,也有很多中国大陆的朋友到这里和日本人结婚,然后为了那一张签证,然后可以在这里生活。

黄绮琳:我也想来(大笑)

这种事例很多,这次您拍摄这个故事有做过一些调查吗?

黄绮琳:本来其实只是很纯粹的,因为我在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念那个研究生的时候其实我的很多朋友,应该是说我那一届的导演班全部都是中国来的同学,然后其中一个关系比较好的男生,他就问我说要不要跟他结婚,因为跟他结婚之后他就可以不用念,就直接可以留下来拿香港身份证。那时候我就想假结婚这东西对结婚来说有一点讽刺。就说如果我喜欢那个男同学的话,我们是不是就是真结婚了呢?但是如果我收了他钱是不是就假了,那么这个真假的定义是什么,我就开始想。所以我在想说要拍一个结婚的电影的时候,我也挺肯定自己要用假结婚这个题材,然后我就开始去搜一些新闻,就几年之前香港很多新闻也有说很多假结婚的后遗症开始出现,因为10年之前香港确实很多中国内地要来香港的人跟香港人假结婚,然后隔了差不多十年之后那个问题出来就是找不到假老公找不到假老婆要他们结婚才发现,就跟电影一样。然后我就在搜索的时候,不知道那个电话是不是有监控,我收到两个信息,一个是在line,一个是在微信,就想说有中介问我要不要赚钱去结婚这样,我就发了个信息回了他说我有兴趣,然后就用了阿芳的资料,说我二十多岁什么什么,然后就跟他去拿那个资料,然后他打给我我也跟他谈了两次电话,真的问他这个流程是怎样,到第三次我说其实我不是有兴趣,我是一个编剧我在写一个电影,然后那个中介就屏蔽了我,就没再给我联系。然后我再通过其他朋友,他们有接触过这类案例的人,再拿资料。

做了很多资料创造出这个人物吗?

黄绮琳:对,那个人物其实很像我自己,只是中间那个假结婚要办什么婚书啊手续那些要调查一下。

假结婚那块现在香港还有吗?或者说是不是比以前少很多了?

黄绮琳:我觉得是,中国来香港应该减少了很多,因为我电影学院全都是内地同学嘛,其实他们每一年我们聚会的时候他们讨论的都是拿不拿身份证,其实在香港的情况好像是不拿比较好,就13,14年左右,然后过了几年就是可能可以申请一下吧,然后就是不,现在情况不好,所以其实我也挺了解他们对香港的看法,他们好像杨书伟一样,要不要去又不想去想去,这个心态其实我觉得也挺像我电影里面的。

这其实也是无法逃避,或者说您想逃避但又会不自觉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些年香港一系列的变化,对您自身有什么影响吗?

黄绮琳:这个电影如果是现在拍的话肯定是故事不一样了,太子也不是这样了现在,所以我怕里面有一点过时,剧情和中港关系都有一些过时。然后其实变化很大,我其实自己拍这个电影之前我31岁的时候拍,是完全没有想过要离开香港。然后18年的11月开始拍,到我们差不多拍完全部就是19年的5月,然后之后世界不一样啦。可能是那个变化比较表面化出来了,那个问题一直都在,只是把他表象化了一些。所以现在很长时间会想一些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我就也挺阿芳的,吃完那个福州面之后我要去哪里了,我下一步要怎样,我觉得这个心态其实除了香港现在这样的情况世界现在这样的情况之外,也挺大关系是因为我爸爸在19年2月的时候走了,他离开了之后我可能会觉得我现在好像没有一个责任再留在香港,好像这个世界什么地方也可以试试去看一下。所以我就觉得有很认真去想我自己其实是不是要离开香港一下去其他地方这样。

是的,很多与其说是住在哪里去哪里,还是要我自己今后考虑一下更好,所以您选择要来日本学习?

黄绮琳:对,拍完这部电影很长时间,除了三个月在日本之外,我刚刚在参加大阪电影节之前,我是在美国一个多月,然后就很多时候想说,啊30多年没有离开香港,不如去看看其实外面是长什么样的,也好去认识一下,也好去增加一下自己去创作的养分。

去年这部作品去金马展映,然后台湾观众有和导演交流感想吗?

黄绮琳:有,很开心和他们交流。我觉得台湾观众都非常热情跟他们都看了很多电影,而且对电影的讨论都很认真,然后我也从他们的问答中学了很多东西。因为有一场跟他们一起看,然后有一个很特别的是杨书伟一出场只要他说的对白有自由两个字他们就笑,他们觉得中国人讲自由这个字本来就已经很冲突很搞笑,这个我是在香港没有的一个情况,要来观众他们对电影的理解他们的看法也跟自己当时的状态有很多关系,因为他们那时是在大选之前,就是那个气氛是很有趣的。所以就觉得在不同的地方,比如说之前有去韩国首尔,现在在大阪也有跟观众一起看,我就留意到亚洲不同地方对于电影中的笑点也不一样。比如说在日本,里面有一个台词是杨书伟问阿芳觉得是男生还是女生,他老婆的孩子,然后阿芳就是肯定是男生,因为女生的话你才不生,打掉。这个在日本也有挺大反应的,我觉得可能因为日本也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吧,我不知道,可能跟他们的文化也有关系,所以那个笑点跟他们的文化也有挺大的关系。

“日本观众可以忍受整个片尾,所以我觉得很被尊重,挺开心的”

这次在这种情况下(3月中旬,日本新冠疫情开始蔓延),您还能来到日本和观众交流,其实电影节组委会也非常高兴,很多观众也非常高兴。

黄绮琳:是很幸运,因为我之前一个月再美国不是从香港飞过来的。

公映结束后也在外面大堂和观众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吗?

黄绮琳:可能不行,因为不能聚集(笑)

之前有对这个电影节有了解吗?

黄绮琳:了解。因为之前几年都有看到香港的电影来,他们还有聚焦香港环节,因为是有合作。

这次您过来,虽然最终没能举行成Q&A,但您感觉电影节氛围怎么样?

黄绮琳:我觉得日本观众的上座率是很好的(两场都满座),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观众很多时候电影节啊买了票不去,然后或者是他们还有一个挺特别的,在香港日本电影节他们都不会看完片尾。然后在日本我去外面不是电影节看电影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都会看到最后。我就觉得日本人是不怕闷的,可以忍受整个片尾,所以我觉得很被尊重,这个让我挺开心的。

“是枝裕和,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喜欢他”

这次您来日本学习日语,然后从小是不是也看一些日本作品,接受一些日本文化?

黄绮琳:日本的电视剧我有看,电影也有,漫画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看一些,但我动漫看的不是特别多。主要是其实去我去大阪学日语是和我妈妈一起来的,我妈妈学了日语20多年,因为她有在跟一些日本人做生意,她是做皮具手带的,所以跟她一起来才开始接触日语,然后其实是很喜欢,很想留下来。

有什么深受影响的日本作品或者人物吗?

黄绮琳:是枝裕和,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喜欢他吧。然后也有那个电视剧的编剧,坂元裕二,就看他的作品都觉得嗯,很有感觉。

在香港也有时刻关注着日本的新片之类的吗?

黄绮琳:有,很多身边的人,我们70后80后都跟日本有一种不知为什么的情结,很喜欢日本,然后就会觉得日本出品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那您自身认为日本的作品也好文化也好对您而言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黄绮琳:我觉得是认真,他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是非常认真,你看你去超市,他们收银员放那个东西,把东西放进篮子是放的那么的整齐,去美国去香港就是乱丢,你就会觉得人家一个收银的妈妈,都那么认真去看待自己的岗位,你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一个编剧,你有没有认真对待你写出来的每一个字,你拍的每一个镜头,我真的会觉得很羞愧,我真的要像日本的每一个人去学习他们的认真对待每一个东西。

这次这部作品参加亚洲电影节,其实在大阪亚洲电影节上有很多亚洲各国的共同合拍作品,然后现在香港和内地合拍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现在日本和东南亚的合拍也好,和韩国的合拍也好,包括韩国和菲律宾的合拍作品这次也在大阪亚洲电影节上公映,您觉得未来亚洲电影这块,特别是在【寄生虫】获奖之后会有什么更大的改变?

黄绮琳:亚洲之间的合作我觉得应该是会越来越多的吧,不过我比较担心的是香港可能会被他们遗忘了,可能他们自己合作没有香港的份,因为我觉得可能,嗯,香港对于其他地方来说市场很小,我们要拿出自己的长处吧,我们香港比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优秀的地方可以大家交流学习呢,是不是我们有特有的文化,还是说我们有特有的技术,还是想说有特有的想法呢,我们也需要加强自己各方面才会能跟他们学习交流的时候能互相的学习。

“关于香港或者台湾来日本定居的女生跟也是从海外来日本的一个男生的故事”

最后想问您,导演关于您自身的问题。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决定想成为电影导演的?

黄绮琳:其实每一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有一点害羞跟觉得羞愧,因为其他都会说我从小就想当一个电影导演,但我却不是,其实我以前主要是喜欢写东西,中文中文比较高分的样子,会写小说啊,有写歌词。然后长大了,念完大学,其实我是生物学系的,念完之后觉得科学好像不是我整个人生想对着的,所以我就想说,再念一个研究生这样子,然后就报了两个,一个是广告一个是电影,电影是三年,广告只是一年,然后就说啊我不想找工作念三年比较好,可以多三年再毕业,就选了浸会大学的电影,选了之后就觉得其实也挺开心的,写东西拍东西,然后就毕业之后就去当编剧。当编剧跟其他导演合作有时候就想说,你拍出来的东西不是我写的东西,有时候会失望,有时候是不同,但是有些故事也想自己去表达,所以【金都】这个剧本很有我的个人特色,所以就想自己去拍咯。

您第一次拍片什么感觉

黄绮琳:其实拍的时候很没有信心,每天都在想我要死了,我以后不拍了,拍完这个我就做编剧算了。但是拍完之后,上映后有一些好的评论,有时候也会偷偷想,嗯,下一个作品要干嘛干嘛。

下一个作品有什么头绪吗?准备拍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黄绮琳:有,去年来这边念书,班上面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然后听他们说为什么要来日本,然后听到很多爱情故事,听了很多有趣的生活的故事,所以想拍一个关于香港或者台湾来日本定居的女生跟也是从海外来日本的一个男生的一个故事,感觉风格会比较,也是关于人口流动的。

摄影:朱恒斌

整理:Ruby

 短评

另一種政治隱喻的劇作寫法。結婚/不結婚,背後深層的其實是中港關係中的「自由」。一紙契約是否會五十年不變?「我地一直都係這樣。」結婚會失去自由,但問題是,不結婚就會想得到理想的自由?這才是劇本最有趣的地方。最諷刺的是,一個大陸人渴望拿到單程證就會覺得是自由,質問一個香港人不懂得自由,而香港人會反問自由的定義是什麼,微妙的不言而喻。龜的象徵意義,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都是被困住,所以「放生」象徵著的就是女主的歸宿。但結局反而很曖昧,她真的離開了麼?點解仲要買大張的餐桌,這個虛偽的反抗是做給誰看?值得玩味。另外似乎有一條隱藏的女同感情線,其實張麗芳是深櫃?朱柏康奉獻了近年港片最令人深刻難忘的男主角演出!

6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剧本优秀,写出港女恐婚的种种挣扎,用真假结婚的冲突,反思婚姻与幸福的矛盾、自由与身份的意义。道出男女对感情和婚姻的不同,对两岸的疏离也有港人一贯的调侃,没偏袒任何一方。在对话中不断把玩“自由”的定义,表达都蛮高级的。开放式结尾就像“娜拉出走”一样,让观众来权衡角色的选择。

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你结婚;李洁冰。用微信会被监控;那你不一样被你男友监控?用婚姻故事隐喻港陆关系的变化,其实金都也罢,婚姻也罢,香港对大陆最后优越感的自由也罢,永远都是一座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1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终于在这一届迷影精神赏之前看完了提名的十部影片了哈哈,这部差不多可以排在我的2019港片最佳。毫无疑问,黄绮琳将成为未来香港最值得期待的女性导演。她的视角太舒服啦,不刻意去树立对立,但是又很柔和地将各种处境展现给你看。至于片中抛出的那些问题,也算是当下的一个普遍困境,好在影片并不志在替观众做出解答,而更像是某种善意的提醒。片子拍的举重若轻,小幽默大主题都打磨得很舒服,蛮难得的。三星半入四。

15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是仔才舍不得打掉…一句很刺痛的台词

1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都市男女无聊的感情生活之下,夹杂着陆港问题的表达。一个为了香港身份假结婚的大陆人问身为香港人的女主:“你去过美国吗?没去过,怪不得你不懂自由。”话未落音全场大笑,但想到此时此刻,笑完就想哭了。

19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枕边的男人以为她要的是童话婚礼,却不知她想搬离房顶漏水的金都。协议的男人可以向她描绘自由天空,却终要回到需要采购奶粉的福州。她要拿了礼金向宾客表演相爱,签了契约帮老公收拾马虎,打开漫游将自己锁入牢笼,或是下单买下自由。不愿变成因为婚姻不得翻身的龟,只想退化成用脚后跟可以蹲立的鸟。

2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还没说我允许,你就已经把裙子扔出去。还没说我愿意,你就已经把戒指戴上来。童话也许并不美丽,王子成为母后的棋子,公主化成沉默的影子。远方也许并不自由,结婚成为幸福的标榜,离婚仿佛人生的罪状。对于那些并未做好准备结婚的男女,婚姻的形式是大于内容的,明明感觉如置深渊,还要装作身在天堂。阿芳的第一次结婚是因为无知,这一次她不想结婚是因为开始有所知,结尾没有给出答案,恰恰也是一种答案:或许不知道自由是什么样,但至少知道不自由是什么样。先有自知,方有自由。以前常说要二人世界,婚后发觉,二人各有各的世界,才算是二人世界。多次出现的红绿灯听觉暗示很巧妙,我总觉得人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是下意识焦虑的,阿芳面对绿灯路口,犹豫着该不该走,导演抓住了这个洞察。轻灵却有力道,许久不见的港片佳作。PS:海报上的囍是四个苦字。

26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導演最妙的地方在於她既是一個站在女性視角、對日常生活有深度思考和探索的作者,同時非常有幽默感。人生的困境和徬徨,兩地之間的差異,被她講的自然真實又俏皮輕盈。「就算有了自由又怎樣呢?有了自由,你就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嗎?」我想這不僅是導演的追問,也是我們這些還在這裡的人心中的追問吧。/ps,導演把福州拍成了一個農村是因為沒有拍攝許可只能在港村找地方假扮,請大家體諒一下小成本非合拍片的辛酸:)

27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把一个女人的贫困和出逃的过程拍得非常细腻。陆港关系只是背景,影片要说的还是极尽压抑的传统和年轻人的困顿。尤其是男女主貌合神离的情感状态,看似轻描淡写,其实笔力千钧。“我们会一直这样吗?”“会啊。”完全的鸡同鸭讲。

32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永远长不大的废物港男,迟钝但至少觉醒的港女,习惯金钱先行但最终选择务实的内地男子,尽可能地放下地域刻板印象,又尽可能如实地反映了近20年来两地的新关系新矛盾,难得一见,耳目一新。

35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推荐

作为呆够七年能拿永居但根本不想拿的内地人,在香港看这部电影,我想用脚趾给女主抠个三室一厅。真的很希望香港导演别再扯到内地了。香港人对内地明明不了解,也不关心。台词有点俏皮,但是整体不太行,跟《叔·叔》不相上下。

38分钟前
  • 葉甫蓋尼玻璃心
  • 还行

同是婚姻和女性话题,好过《82年生的金智英》,甚至也不输《婚姻故事》,鲍姆巴赫在两个顶级演员加持下才完成的效果,新人导演(甚至)不动声色便达到了。

3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劇本精彩,演員表現非常出彩,尤其入圍男主角的朱柏康,他的角色難就難在他自然演出一個毫無施力點的普通男子,你不能批評他他是這麼本分,你也不想誇他他又是這麼俗和無聊,更別提長不大沒有任何擔當。電影有一個我覺得值得玩味的地方,莉芳哪兒都能去但不知道去哪和楊樹偉知道自己要去哪但沒有這麼好去,兩個人都感覺不自由,看起來最自由的是Edward,所以自由就是不要想太多嗎?如果電影是以這個暗喻兩岸關係,倒是精準又尖銳。

42分钟前
  • Ellen
  • 还行

我看见Edward走下电梯来求婚,实在好笑,这个调度未免太棒,一是符合金都商场的设置,那台上上下下的电梯真的很有用,二是它拓展了电影要讨论的婚姻关系,没有那么的平等或平行,它好像是上行下行的阶梯,后来莉芳重新遇到杨树伟,也是在电梯上上下下,那都不是摇摆,是一种更像振荡的感觉,也是在那一刻电影进入了更深的婚姻主题的讨论,这是个巧妙的设置,把婚姻中一切冷冰冰的东西都摊在眼前,又令假婚姻拥有了一个时间期限,我好喜欢这样的错位,假的存在久了,一切都有不同的振荡,在这些面前,莉芳所迈出的人生一步,是关掉自己的手机定位,但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步。

47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太棒了👏!题材选的就好,聚焦一个香港女人结婚前后的各种纠结心态,却又没有局限于此,而是糅合进另一个香港社会问题,所以看出剧本实在是太扎实了,第一次看到香港电影对内地部分的戏这样真实,人物也很实在。表演上邓丽欣绝对是影后级的表现,但老实说男朋友、老公两个配角也演得相当不错👍,事实上,每个角色都恰如其分,真是太棒的香港电影了!

49分钟前
  • 满江红
  • 力荐

一旦男人决定要娶谁,女人唯有立刻夺路而逃才能自救,我所知道的半数婚姻都始于意外怀孕,还有不少婚姻由再要一个孩子来掩饰与修补裂痕,

54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螺蛳壳里做道场,太惊艳了

5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男主演的真好,好久没有这么真实烦人的直男角色了。

5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比较惊喜,相比同样是女导演处女作的《过春天》更加真实自然。婚庆大楼里的真假结婚,禁锢在小屋内的爱情与婚姻,陆港台甚至美国和创作上到底哪里更自由。真不是黑大陆,也许那就是人家的日常,包括对自己所反映的也很透彻,开玩笑的表现最后也能得到理解,如果都报有这样的心态明天会更好吧。舞台剧出身第一次演男主就获得提名,妈宝男承担了大多数的笑点和悲伤,但邓丽欣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熟表演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提到女主还是很遗憾,那项最佳歌曲她也应该不会出席颁奖礼现场演唱。#金马56#

59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