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1996

喜剧片台湾1996

主演:柯宇纶,张震,林海象,唐从圣,维吉妮·拉朵嫣,金燕玲,王启赞,吴念真 Nien-Jen Wu,尼克·埃里克森,柯一正,王柏森,张国柱,吴家丽

导演:杨德昌

播放地址

 剧照

麻将1996 剧照 NO.1麻将1996 剧照 NO.2麻将1996 剧照 NO.3麻将1996 剧照 NO.4麻将1996 剧照 NO.5麻将1996 剧照 NO.6麻将1996 剧照 NO.13麻将1996 剧照 NO.14麻将1996 剧照 NO.15麻将1996 剧照 NO.16麻将1996 剧照 NO.17麻将1996 剧照 NO.18麻将1996 剧照 NO.19麻将199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4:56

详细剧情

  富商儿子红鱼(唐从圣饰)从父亲那里学到很多骗人之术,他和纶纶(柯宇纶饰)、牙膏(王启赞饰)、香港(张震饰)组成一个四人小集团,到处敛财骗色。有一次,他们在咖啡店里遇见从法国来台北寻找男友的女孩马特拉(维吉妮亚•雷多尔恩饰),红鱼就此盯上了她,意图欺骗对方。  但伦伦良心发现,并带马特拉躲到了自己家。之后,红鱼要报复曾与父亲(张国柱饰)有奸情的老女人Angel(吴家丽饰),要香港去勾引她……。  另一边,一生骗人无数的红鱼父亲却深觉人生空虚,等待他们每个人的将是什么命运?

 长篇影评

 1 ) 如果下一刻就去死

    如果下一刻就去死,你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影片里这个桀骜不驯的少年拿枪指着父亲的旧友,一个房地产商人,咆哮着问他,我现在就要打死你,你还要钱有什么用?
    这是影片中最紧张的一刻。起初,我觉得很过瘾:像这样圆滑世故的不良奸商在如今世上何其之多,难道他们不应该像影片中的这个人一样,被人用枪指着脑袋来一番震耳发聩的质问吗?但是,紧接着,枪响了,我的神经一下子绷紧,本能地希望影片中的年轻人放下手枪,同时,那中枪的人在苦苦哀嚎,他说他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刚刚他还在央求这年轻人一定要帮他把这套房子卖出去,否则他就要破产,一转眼,他就被迫面对这个总是被人遗忘的问题:现在就让你去死,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你还要钱做什么用?
    最后,陷入疯狂的年轻人没有理会这哀求,乱枪将他打死。
    对于这陷入疯狂中的年轻人而言,这子弹何尝不也是射向自己?从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嘴脏话、桀骜不驯又工于心计的年轻人,他跟自己的团伙干着骗人骗色的勾当,其情形颇像一群青年哲学家,他们看似一群不良少年,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规则和操守,对成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了然于胸,乃至于把一些成年人也玩得团团转。他们看起来什么都不相信,他们拒绝亲情、爱情这些软性的东西,对于女孩(人),可以乱交却不可以亲嘴,据说是不吉利,我猜是因为这亲昵行为对人的感情具有软化作用,所以他们拒绝。
    然则,这年轻人,他自己做的这些又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嘴里念念不忘的那几句话来自父亲的教诲。不难看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父亲的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哪怕看起来他们已经没有父子之情了。他做的一切,无非是要得到父亲的关注和承认。
    这个父亲是个文艺青年吧,诗人吧,或者,就是步入中年的导演杨德昌本人吧。他出现的时候,屋里的音箱里响着音乐,是肖邦,音乐的优雅与安静一如他安详的表情一样。任儿子嘴里怎样的奚落,他都保持着平静。他曾经被一个叫安琪拉的香港女人骗了财,还骗了感情,后来他自己就变成了骗子。他还教给儿子那几句被封为座右铭的口头禅: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

    带着这样的座右铭,父亲成了一个骗子,重新做起了富豪。东窗事发后,他却把烂摊子扔给家人,害得儿子差一点被逼债的人作人质绑架。
    在外避债的父亲忽然跟他联系,叫他来居所。父亲说没事,只是想看看儿子而已。这句话被老到的儿子狠狠地奚落。他不知道,父亲已经决定走了。简单地讲,他准备下一刻就去死。他只是想临终前看看自己的儿子。儿子不理解,他要用父亲教给他的方式来报复。
    当儿子带着讨债的人再来找父亲的时候,看到的是父亲和自己爱人的尸体——那爱人自然不是儿子的母亲。
    父亲也许是想告诉儿子:如果下一刻就去死,那么他想做的就是看看自己的儿子,然后是生是死都要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仅此而已。
    这算是一个好父亲吗?如果问这年轻人,下一刻就去死,你想要的是什么,我想答案应该是父亲的爱。但是父亲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这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太自私了。
    如果这个父亲真的就是中年的杨德昌呢?说句实话,我并不相信杨德昌本人就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毋宁说,他只是希望自己如此吧。
    也许,他只是想用这种方式来问大家,同时也问自己:

    如果下一刻就去死,你想做的是什么?

    如果你真的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人能够骗你,因为你已经不需要有人骗了。

 2 ) 不认真你就输了

前一阵儿很流行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我很不喜欢这种鸡贼的价值观。但如今,认真、天真、真实、真诚……的确已经成了贬义词,成了愚蠢和二缺的代名词。以至于当我告诉一个朋友我最喜欢的俩字是“天真”(因为他要把我喜欢的字刻成印章之类送我)时,他连问了我三遍,真的吗?不开玩笑?
真的。不开玩笑。愚蠢和二缺未必不好,精明和世故也不一定总那么好。(当然喜欢不代表能做到)

如果说杨德昌《麻将》里的四个少年是在玩一场人生的牌局,那赢的显然是认真的那个。
在父母那儿只学到自私欺骗,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厚黑无耻的红鱼,在父亲醒悟之后,在发现自己搞错了报复对象之后抓狂了。一贯利用别人玩弄别人的香港,在发现自己才是被别人利用玩弄的那个之后崩溃了。牙膏呢?又纠结了一群因为利益集合在一起的男男女女,继续走下去,会有什么在路的尽头等他?而不愿欺骗马特拉,尽力保护她却又对其无所求的伦伦,最后却得到了马特拉的爱。
当然,当然,这部片的说教意味太重,类似“马特拉”、“接吻”等象征意象太过明确,在艺术性上似乎稍有不足,但我还是很喜欢,觉得是部好片。一是因为影片人物真实自然,风格细节写实生活,再也是因为我喜欢他讲的道理。

《麻将》跟《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内核很像,就像是一体两面的故事。
虽然正直纯净的小四和坑蒙拐骗的红鱼看来完全相反,但其实他们都是社会异化的牺牲品。
小四听父亲的话坚持信念做自己,结果父亲却妥协了,只剩他不见容于这个社会,最后成为杀人的少年。红鱼也是听父亲的话“要动脑不要动感情”“要做骗子不要做傻子”,看似混得很好,但往长远里看“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他父亲的现在多半是他的将来——如果他不是像这样更早因为幻灭而成为另一个杀人少年的话。
小四举起的刀子落在小明身上,但他其实是想举刀对抗残酷却强大的社会,是它将原本纯真的小明变得冷漠世故。同样,红鱼跟邱董也不是个人恩怨,他的子弹打在邱董身上,其实是要打向畸形的社会,而他父亲和邱董正是这个社会无信无义无耻的代表。
在《牯岭街》和《麻将》里,所有的少年即使不能说完全无辜,起码也是值得同情的,而真正邪恶丑陋的是教导主任、安琪儿这样的成年人。因为社会是掌握在成年人手里的。

之前跟AK聊到侯孝贤和杨德昌,她说她更喜欢乡土的侯孝贤(作为上海人这科学吗?),我则更能理解杨德昌镜下的城市。
跟两位导演都有过数次合作的吴念真曾说:“这两个人的工作态度和作品有关,侯孝贤很感性,待人也一样。杨德昌的作品很理性,待人也比较冷漠。不符合他所期待的,他会刷掉。”
从电影上看,我觉得杨德昌是很自我很诚实几乎不染尘埃的人。他的理智冷漠正体现了他内心的坚持、强烈的理想主义、批判性和不妥协。
AK说,杨德昌对她来说可能太过锐利了,他的理想主义很美好,但也伴着墙裂的困惑和愤怒。我同意。但在我看来,这愤怒和困惑是生命力的勃发,是年轻人所独有的、珍贵又危险的力量。(杨德昌说:年轻是一种品质。)
我果然还是喜欢杨德昌。




阵容华丽。看片尾字幕时大吃一惊。张震、柯宇纶不说,红鱼完全没认出来是唐从圣(果然能像张震一样杨德昌、侯孝贤、王家卫、李安、田壮壮……通吃,横扫文艺片界,实在太难了)。黑老大是吴念真客串。而公关文宣传居然是舒国治。

 3 ) 一场游戏不是梦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骗子,一种傻子。
——这年头要出人头地,要动的是脑筋不是感情,要想害别人,就害他动感情。
——现在这个世界已没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们拼命看电视,杂志,广告,畅销书。为什么?为的就是想听别人告诉他们怎么过,怎么活。只要你去告诉人们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一定会相信你,这样我们不就发了!

看完麻将,杨德昌再一次奠定了在我心中华语导演No1的地位,虽然他的八部片子我至今只看过四部。杨德昌对城市认识之敏锐深刻,角度之冷静犀利,令人叹服。
早在1983年,罗大佑就在歌里唱到: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我们的小时候或许不会明白这句嘶吼的歌词代表了什么,可是现在,当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时候,更多的人会明白这歌里所包含的无奈与悲怆,更多的人会对杨德昌电影里的台北产生深切的共鸣。

红鱼
红鱼就是他自己口中“最不要脸的国度里最不要脸的人”的最不要脸的儿子,四人集团的头脑。他自认为深谙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老爸,我太了解你们这群老XX了!他继承了父辈所有的虚伪奸诈和冷漠,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全台湾没有我搞不定的事。
在红鱼眼中,只有两种人:骗子和傻子,他骗钱的把戏是告诉别人要什么,他处事的原则是不动感情。
红鱼以为知道别人要的是什么,他信奉父亲的骗子哲学,他自以为看透了这人生,可是当他看到父亲与情人双双自尽倒在地板上,当他看到父亲终其一生追逐的即他现在正在追逐的一切变成了返璞归真后的虚无,当他看到父亲用死亡这种最决绝的方式来表示对一种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的渴求,而这种渴求,恰恰是他所唾弃所无法理解的时候,红鱼的信仰彻底崩塌。
看着父亲与情人的尸体,红鱼的困惑是在这个城市里,是否还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是亲情,爱情,还是理想,追求?或许,这已经不是红鱼一个人的困惑,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更为悲哀的是,如果不是父亲用死触动红鱼,红鱼根本不会产生这种困惑,因为我们生来就认为金钱可以购买一切是理所当然的真理。
听着老邱继续兜售骗子和傻子的哲学,红鱼把这一切的困惑与不安转化为对这个社会的愤怒和怨恨,枪杀了老邱。
一声一声的枪响击打着你的心。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这就是对我们冷漠无情的存在方式最致命的报复。
酒吧里回荡着那首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
在浮躁的城市,有多少人可以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背后看到人生原本质朴的面容,又有多少人可以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过后体味到人生本不该有的虚妄滋味。

香港
少年杀人事件里长大了的张震扮演帅哥香港,负责勾引女色,然后将其诱奸继而轮奸,满足小集团的生理欲望。
如同他充满物欲的名字,为了金钱,为了阴谋,为了自己和同伴的性欲,香港沦为了一个没有感情的性工具。
为了实施红鱼的报复,香港又一次以性为诱饵勾引老女人安琪儿,却被安琪儿带来的一群老女人当成了享乐的性玩物。猎艳高手香港戏剧性地变成了他人的猎物。
面对三个老女人,香港突然伏地痛哭。低沉的声音回荡在压抑漆黑的夜空。是屈辱,是悔恨,是报应,还是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最荒诞的注脚?

牙膏
坚信跟女人亲嘴会倒霉的牙膏,扮成小活佛,与人预测未来,通过制造不测加深人对他的信任,进而进行敲诈。
没有忧虑,没有伤心,没有恐惧,简单,暴躁的牙膏,比有头脑的红鱼更为可怕。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没有感情,甚至没有了对自我的感情。
所以,牙膏刀枪不入,没有弱点。
所以,红鱼杀人了,香港崩溃了,只有牙膏留下来向更为年轻的一代人继续传授着他冷酷的方式。
是否,在这个物质与精神日趋分裂的城市里,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才是对自我最讽刺的保护?

伦伦
敏感善良的伦伦是这个昏暗冰冷的城市里一抹暖色。
在红鱼眼中,伦伦应该算是一个半傻子了。来台北寻找真爱的巴黎少女马特拉显然被划归为傻子。
伦伦不想看到马特拉被红鱼诱骗为卖淫女,私自将其藏在自己的家中,阴差阳错两人又被绑架。直至影片的结尾,失落的伦伦退出了小集团,一个人冲出房子寻找马特拉。回首之际马特拉款款走来,两个年轻人在台北灯火迷离的街头深情拥吻。
这是杨德昌给我们的两个傻子的胜利。
这是杨德昌给我们的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
拥抱过后的两个人何去何从,谁也无从知晓。
只是此时此刻的他们,似乎真的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麻将
麻将是四个人的游戏。
片中的麻将搭子是红鱼,香港,牙膏和伦伦。
麻将是中国人的游戏。
一盏灯下,烟气氤氲,勾心斗角,消磨时光。片中的粗口连篇,生存哲学,虽在一海之隔的台湾,听来看来却依旧亲切熟悉。
麻将是个赌局,赌的是钱。
台北这个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赌场。经济起飞带来了无限种可能性,却简化了这种可能性的终点:金钱。夜色中,老骗子,小骗子,本土骗子,洋骗子,妓女,嫖客粉墨登场,机关算尽,嬉笑怒骂,只不过为了一个钱字。
麻将是一场角逐,是一场有游戏规则的角逐。
每个人都在猜测别人手中的牌,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要的什么。而真相却是:不到最后一刻,你不会知道别人要的是什么,你所能把握的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
整部影片都没有出现麻将,却用麻将作为片名。
只此一个名字,便轻松瓦解了一个台北的繁华:别人要什么,你永远不知道。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落与反思
我一直认为,杨德昌的电影远远超出了对所谓残酷青春的刻画,而上升至对一段历史一种社会生存状态的剖析与反思。
在现代西方文明和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冲击之下,我们的民族正凸显出前所未有的新的危机。传统文化及其所依附的道德伦理规范被一步一步啃噬殆尽,对利益的赤裸裸的追逐失去了本该有的社会约束力;而新的文明却无法根除民族的劣根性和愚昧性,反而加深了生存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台湾经济先于大陆起飞,麻将纵然已是1997年的电影,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恰显得合乎时宜。麻将这一场游戏,已不再是一场梦,而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残酷现实。
台北,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纽约,当所有的城市都变成了一种模样,当所有的城市都带着一种表情,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使用英语就可以交流,无论白昼和黑夜,都是那么嘈杂和拥挤,充斥着生生不息的利益的气味。我们古老的民族,在接受了西方工业化文明抛却了五千年的负累之后,突然间失去了一个健全社会本该有的道德伦理防线,让所有的欲望长驱直入。
——贫穷已经过去了,现在他们都很有钱,十年后这里可能会成为世界的中心,将来的西方文明将在这里繁荣。有趣的是历史的讥讽,19世纪是帝国主义的繁荣时期,21世纪也是那样。
杨德昌借一个外国人的口说出了他对一个民族命运的堪忧。我想,让巴黎女孩马特拉成为拯救伦伦的天使,或许表达出杨德昌对未来某种可能性的思考:我们能不能借助西方文明先进性革命性的一面来重新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文化?就像片尾马特拉和伦伦的深情拥吻,在全球一体化浪潮推进下,我们怎样才能寻找到与西方文明,与整个世界融合的契机?
可惜的是,杨德昌先生已仙逝。作为台湾电影一个时代的终结,再难有如手术刀般将社会层层剖开,血淋淋地给你看的华语电影,充斥人们视野的满是不痛不痒的娱乐片和偶像剧。我们的民族文化何时才能再一次迸发真正的活力?
爱之深恨之切,愿杨德昌先生死得瞑目,愿这个时代不辜负所有有识之士的一腔热忱。

 4 ) 杨德昌的暴力与鲜血

当提到台湾电影,杨德昌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在理性思考这一点上,没有哪一个导演比杨德昌发挥得更极致。
《麻将》里红鱼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等着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就跟着怎么做,你只要很有信心地告诉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会感激你。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怕自己做错事情怪自己,他们宁愿到时候骂别人骗了他们,也不愿意怪自己。”《独立时代》里每个人都在表达观点,“中国人最讲一个情字,钱是投资,情也是投资,友谊就是长期投资,亲情就是族产,爱情,就是高风险、高效率的投资。”甚至在《一一》里,年仅8岁的洋洋,最后也说出一大段老成得与年龄不符的话:“我也老了”。
古希腊人写信常用一种隐形墨水,不在信上撒些碳粉,就看不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看杨德昌的电影同样如此,如果你找到了“碳粉”,撒在他的电影里,你会发现,无论是《海滩的一天》里遭丈夫背叛的中年妇女,还是《独立时代》里出版失败的落魄作家,还是《一一》里每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的中年男人,他们身份各不相同,然而他们背后,有着被隐藏起来的一个人——杨德昌。他们的困惑,就是杨德昌的困惑;他们的哲思,就是杨德昌的哲思。杨德昌,几乎借了他镜头下所有人之口,表达观点,批判社会。
借人物之口,对于杨德昌来说,远远不够,他还用过场字幕,《独立时代》开宗明义:“台北用短短二十年时间,变成世界上最有钱的都市。” 生怕观众不明白他要开始解剖台北社会。在杨德昌的电影里,“导演”也成为了一个角色,导演本人也参与了剧情,足见杨德昌有多么焦虑与激愤。
愤慨,焦虑,锋利,杨德昌因此被称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刀,注定要见血的。激愤的情绪,需要一个宣泄口。杨德昌多次在电影的最后来一场流血事件,不躲躲闪闪的,不知识分子的,真正动刀动枪硬碰硬的。杨德昌是儒者,是知识分子,他能说,甚至有些唠叨。但是,他也有足够的情绪与气概,表现鲜血横流的暴力。

一 少年血

“我知道少年血是粘稠而富有文学意味的,我知道少年血在混乱无序的年月里如何流淌,凡是流淌的事物必有它的轨迹。”——苏童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在一个叫眷村的地方,栖居着来自四方的带着不同乡音的“外省人”。因为无根,加上热血方刚、暴烈乖戾,眷村的少年们是危险的代名词。在这片土地上,少年血是廉价的,在市井街头肆意流淌。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正是发生在眷村的土地上。单看片名,很难猜出这是关于一个乖巧少年杀死自己心爱女孩的故事。影片长达4小时,不止一次面对鲜血,比如两个帮派在夜色中的斗殴,比如哈尼的死,比如台南帮的报仇之夜。最沉重的,最浓墨重彩的,还是要数影片最后的少女之死。
影片的最后,在灯暖如橘的街头,少年等着心爱的少女。少女很快发现了他手中的短刀,少女从斥责到转身要走,少年从挽留到失去理智,这些都被安排在一个长镜头里。而这个精巧的长镜头,结束在少年一刀又一刀捅进少女身体上。之后便是一个静止的全景镜头,少年的白衣上,染上了刺目的红,那是少女的血。他看着倒地的少女,似乎有点难以置信,一句一句地喊她“站起来啊”,街上有行人向他们投去诧异的目光。镜头久久不动,杨德昌让观众,也成为了街头行人,远远地目睹了这一幕,血淋淋的一次杀人事件。
 杨德昌以将近4个小时的铺垫,让最乖的少年最后挥出最决绝的刀,让最不可能变坏的少年最后走上最无可挽回的路。“要改变我?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你以为你是谁?”少女死前的一番话,直接为这次杀人事件作了注脚。与牯岭街其他不良少年不同的是,小四不仅不愿自甘堕落,他还想“改变”其他人,尤其是心爱的小明。小四用短刀对准的,正是眼前不可改变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捅进少女身体里的刀,曾经是一个日本女人用来自杀的。杨德昌在片中镶入了这则题外故事,使之成为一个谶语,化作影片的深沉底色。日本女人之死,少女之死,使影片散发着难以言喻的凄美气息。

二 红色成人礼

《麻将》讲了四个小骗子的故事。领头的叫红鱼,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却相当老成,他的骗人理论一套一套,听得人云里雾里,一下子被他迷倒骗去。红鱼无疑是自信的,调兵遣将,八面玲珑,设下一个个骗局,把别人骗得五迷三道。在四人组里,他是中心人物,灵魂人物,像一个窥探到父母房间秘密的小孩,他早早接触并学会了成人的一招一式。
他父亲以前行骗是为了赚钱,红鱼自己呢,每日精心布下骗局,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是为了证明。证明自己长大了,证明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父亲的自杀,对于红鱼来说是致命的,他以为自己长大了,他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以为自己洞识别人的想法,他以为自己可以掌控这个社会,他以为的一切,被父亲的死否定了。
于是《麻将》的结尾有一场赤裸裸血淋淋的暴力戏,红鱼一枪又一枪地朝老邱开枪。老邱多么无辜,他既不是绑架过纶纶的黑帮老大,又不是曾经骗过父亲的Angela,死得太没有道理了。红鱼那一刻需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报仇对象,而是一个宣泄口,他心中信仰彻底崩溃后,急需一个宣泄口。一枪又一枪,砰,砰,砰,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更鲜血淋漓。
是的,在我看来,红鱼在杀人的时候才真正长大了。这是个红色的成人礼,他认识到自己的幼稚无知,开始接触到更庞大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复杂危险,光怪陆离,你算计我,我欺骗你,永远都有机关算尽的Angela们,残忍凶暴的黑帮老大们,老奸巨猾的老邱们;马特拉这样纯洁的女孩少之又少,而红鱼自己居然还打算拐骗她去卖淫。
不安、羞愧、困惑、恐惧、亢奋,这些情绪向他涌来,冲击着他,他无可控制地打出一枪又一枪,发泄自我。当然,他在宣泄自我的同时毁灭自我,最悲壮莫过于此。
《麻将》发生在台北,在新世纪最有钱的都市里。杨德昌想告诉观众的是,即使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台北并不比一九六零年的眷村更文明:这个大都市里,每日都有拐骗,卖淫,斗殴,仇恨,绑架,杀人。杨德昌展示了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因此他用暴力与血,来代替秩序。

三 恐怖中年

如果说少年血是鲜红刺目的,那么人到中年,流出来的血想必是暗红的。少年人张扬冲动,鲜血也流淌得激越;中年人的血,则浓浊得化不开。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讲述了少年,《恐怖分子》则探讨了中年。少年人不必为“生活”劳神,他们只需考虑“传奇”或“故事”;中年人则相反。与少年人普遍的冲动狂热不同,中年人早已把冲动欲望压抑在心里,为生活而营营役役,成为一个被动软弱、苟且偷安的庞大群体。而那些蠢蠢欲动的,就是恐怖分子。
《恐怖分子》里谁是恐怖分子?是片头那桩悬而未决的案件的主谋,还是带着小刺刀四处捅人、打恶作剧电话作乐的少女淑安,还是不甘过平凡生活、梦想成为作家的中年女人周郁芳?或者是,因渴望升职而不惜出卖朋友、因想挽回始终不爱自己的妻子而铤而走险的中年男人李立中?
《恐怖分子》是有两个结局的,一个是李立中杀死了上司和情夫,一个是李立中孤零零地自绝于肮脏的厕所里,鲜血滴滴答答流淌。
另一种观点是,结局只有一个,所谓的第一个结局,只不过是梦。而我却更愿意相信,这是导演提供的两个版本的结局,前一个之所以处理成“梦境”,那是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出现,而导演暗地里希望它发生。此片中有一个小细节,淑安和摄影师在暗房里打赌屋外是白天还是夜晚,一拉窗帘,是黄昏,二人齐声说:你输了。就像黄昏的暧昧不明一样,这一场杀人事件的对错真假也显得难分难解。
这让我想起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的结尾,杀了人的父亲,将做妓女的女儿亲手掐死在怀里。然而镜头一跳,观众发现这只是一场梦,最终的画面是父亲自首,女儿踉踉跄跄地开着车跟在后面。
同样是用一场梦,将影片呈现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局。不同的是,金基德尚且提供了一个还算光明、还算有希望的尾巴,而杨德昌,无论是哪一个结局,都注定有人受到伤害。这一个复杂沉重的故事,要有鲜血作为收尾。这就是影片的“恐怖”之处——死亡成了唯一出路,流血成了必然事件。



《独立时代》的英文片名为A Confucian Confusion,即“儒者的困惑”,杨德昌本人,正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儒者。影片里的暴力流血事件,体现了儒者杨德昌逼人的血气。
正面暴力,又不止于暴力。杨德昌表现暴力,不是为了刺激或者增加可看性的,与他一贯的理性思考一样,暴力已然超越于暴力,有着导演更深层的意义。在影片中,杀人者往往都不是真正的恶人,相反,杀人者正是需要关怀的弱者,比如眷村少年小四,比如得不到父爱的红鱼,比如正值中年危机的李立中,“杀人”这一举动,是他们内心愤懑的悲情释放。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愤怒,不惜杀人?杨德昌的解释是——社会。
谈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创作时,杨德昌说:“对我来讲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为什么杀人,而是那个环境很可能发生这种事,我的出发点基本上还是那段时间,它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非常重要。我们这一代在那个时候念初中,命中注定到现在就是社会中流砥柱,五十年的环境也许会增强你的个性,也许会削弱你的志气,那个年代有很多线索可以让我们看清楚现在这个时代,这是我做这个片子的最大动力。”从被称为前传的60年代,到新台北时期,杨德昌对于现世社会,一直抱着比其他台湾导演更悲观的态度。即使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台北业已五光十色繁华热闹,而他的目光总会投向暗流涌动的那一面,他看到了社会怪诞荒唐、病入膏肓的那一面。杀人,是一种反抗的行为,是不肯同流的行为,尽管这种行为未必合法。在无序的社会中,或者说混乱已经代替了秩序的社会中,杨德昌选择了不合法的暴力行为,他对这个社会的愤怒与怨恨,在电影里化作了真刀实枪,一枪又一枪,对这个社会进行射杀;一刀又一刀,捅进这个社会的心脏。
现世社会如此光怪陆离,像一道难题,横亘在所有人面前。有人视而不见,有人避而不谈,更有甚者选择同流合污。“结尾处的暴力流血事件”,则是一种杨德昌式的解题方法。作为一个有血性的知识分子,他看清了社会,却不肯视而不见,他选择用最决绝、最激烈的、最不知识分子的方式去敲响警钟。

 5 ) 你所不能了解的事

我从没有打过麻将。不是自视清高,连大观园里的黛玉都会吆五喝六地猜拳行令,何况我这样泥捏的骨肉?只是觉得不过都是无聊时的消遣,暇时和朋友开开拖拉机也就够了,所以一直懒得学它。看了杨德昌的《麻将》,才晓得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麻将桌支起来,围坐开打,竟渐渐露出狰狞残酷的面目来,以人为牌,勾心斗角,欺诈利用,直至血肉相搏,生命尊严作了筹码,天地不仁,人早已互目为刍狗。这一局麻将,岂止搭上了几条人命?简直就搭上了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炎黄子孙的美丽未来。

关于《麻将》的故事,看过的甚或打过、经历过的人,不会比我知道的少,用不着我再来清汤寡水地描述它的规则,它的开始、过程以及终局。我想说的只是从一个局外人的眼里看见的它的残酷和荒谬,那些起初以为一切皆在掌握中的人,旁若无人地坐下来,洗牌,摸牌,开打,结果却发现没有什么是自己可以完全把握的,这个世界的麻将游戏,冷冷地戏弄着每一个人,自以为玩得最溜的人,最后会伤得最深。

杨德昌的手术刀,又一次从最柔软处下手,几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台北暗夜的霓虹,青春伤口被无情地剖开,绝没有现在的都市人病态沉溺的暗地妖娆、诗意颓废,有的只是胎死腹中的童年,未曾绽放即已凋萎的青春,腐败的气息在夜风中悄悄传送。

那只是一群孩子,却要与成人世界游戏,并且自以为比所有的成人都知晓游戏的秘密,到头来,终有些无法了解的事横亘于前,那一张张年轻的脸,愕然,扭曲,绝望,只有靠暴力来寻找解脱,鲜血四溅,青春终结,这个社会的青春期一天比一天提前,直至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已成年。而红鱼的那三句格言,将成为所有新人类新的圣经——

不要动感情,只要动脑子。要用你的脑子让别的人动感情,那他们只有听你的份儿。

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如果告诉他们要什么,他们只会对你感激涕零,任由摆布。

世上的人只有两种:傻子和骗子。骗子骗傻子,傻子甘愿被骗。

可是,到了游戏的最后,红鱼自己都已经憎恨起这些让他成为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的强者的教条,以及曾经把它们传授给自己的父亲,如果他知道谁第一个发现了它们,我想,在一声凄厉的长嘶中,他一定会用轰死邱董的那把枪,把那个混蛋打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世界毕竟不是钢铁丛林,在幽蓝冰冷的金属光泽中,有微弱的橙光在忽闪,等着与他们相遇,或者无情地掐灭它,在黑暗中无尽沉沦;或者小心呵护,终有一团火轰然亮起,照亮某个灵魂,或世上的某个角落。

牙膏是四个人中最为无心的一个,直接,嚣张,可是仅仅因为艾丽丝的一吻就气得暴跳如雷,再也不碰这个差点让她变“衰”的女生。感情在他身上是永远阙如的,甚至伤心,甚至恐惧,吝啬到不能够为自己付出。就是这样的孩子,游忍有余地骗人,却只是动物性地生存,连人最基本的心智都不具备,最简单的交流都不会。当电影给我们一个光明的尾巴,在明亮的街灯背后,刀枪不入的他又在向着装更为怪异、更年轻的同伴传授关于这个世界的秘密。

高大英俊的香港,正像他那个物化的名字,他本人已经物化为性工具,为了钱,为了报复,为解决同伴的性欲,四处下饵,以色相诱人,甚至不分男女。他总是成功,因为他的漂亮,也因为不动感情,他没想到的是,还有比他更聪明、更不动感情的女人,把他当傻子、当笼鸟来玩。面对那三个成年女子,香港伏地大哭,无助而年轻的声音穿透整个世界的黑暗,镜头在台北水泥森林的夜空盘旋,好像突然一脚踩虚,雁足空悬,17岁的香港要重新经历一片空白的童年。

如果没有父亲的跑路和死,红鱼应该会成为一个比他父亲更卑鄙也更有钱的骗子。他有脑子有胆识,17岁就养得起一班朋友,天生具备领袖气质,一切尽在掌握,甚至可以鄙夷和教训父母。可是他所有教条的传授者就突然背弃了他奉为圭臬的一切,用死向他打开了一扇他从未曾涉足的门,门里透过的那道光眩目强烈到让他的世界瞬时崩溃,全部信条突然落空,世界成为一个恐怖的黑洞。“老爸,你怎么这样告诉我!”要用死亡来证明另外的规则,这个已经习惯了欺骗和不动感情的孩子怎么能够?鲜血染红了白墙,他对自己举起了枪。杨德昌的镜头一改急促和近迫,在狭小的房子里慢慢上升,俯瞰着这个一下子变得这么软弱的孩子。如果还有人说杨德昌只会狠狠地解剖和批判,这时,你会触摸到他内心的道道伤痕,看见他的满脸悲容。

身量瘦小、有孩子般表情的杨德昌,却是华语影坛一把最为犀利、最有济世热肠的手术刀,他的镜头从未离开当下,他说,他拍悲剧是出自关怀,希望人们在银幕上的悲剧里找到现实人生的止痛剂,不要有太多期望,以免期望落空后要承受的痛苦会更多。看他的电影,不会感动得你热泪盈眶,那种带血的关怀让你像红鱼那样震惊、绝望,然后在绝望里看见一丝异样的微光,找到新生——如果一切都还来得及。

所以,再也不用理会会不会变衰,还是接吻了,少男少女忘情相拥,杨德昌的希望也是如此直接,不懂含蓄。随波逐流的伦伦没有失去自己,最相信爱情的是异国的少女,来自异邦的真爱盛开在台北的街头,这份希望对黄皮肤的我们,却仍然有着一丝遥远的漠然。

在屏幕又一次变黑的时候,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毕竟,仍有希望。

看过《麻将》,我无端想到那些在这个感恩的时代拍着些“关怀普通人情感”、“和平永恒”的电影的导演,这是个有选择的时代,有人愿打有人愿挨,他们尽可以去拍,去煽情,去媚俗媚雅,或感天动地,或义正辞言,用批判来颂扬,用眼泪赚取同情,但请他们不要动不动就祭出“关怀”“人道”的幌子而用散发着伪人道的僵尸气或意识形态臭气的电影来蛊惑观众,制造新的教条,如果那样,杨德昌尽可以像红鱼用枪指着邱董那样用摄影机对着他们喊:给我闭嘴!可是我想,经历了《一一》的杨德昌可能是不会那样喊了,而是抱以落寞、无奈的一笑。那么我,还算年轻,在需要的时候,还有没有向世界呐喊一声的血性呢?

 6 ) 你到底想要什麽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麽就对了。知道为什麽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

  红鱼挥舞着手臂对轮轮说。

  于是,他告诉那个女孩,她要的是“香港”,她要的是爱他,所以她就应该做香港让他做的一切事情。女孩点点头,问:“真的吗?”红鱼比她更肯定的点点头。于是,女孩就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香港”,义无反顾地为了四个男人脱下了内裤。

  于是,红鱼坚持着自己的观念“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麽!”他说他可以骗人,他动脑子,却绝对不投入感情,这样他就不会失败了。他去告诉别人他们到底需要什麽,并借此赚钱。他就是这样活着的,一个告诉别人他们需要什麽的人,也就是——骗子。

  他以为他活得很成功,他可以赚钱养他的三个朋友和他自己,他们一伙儿。可是,最后呢?马瑟不相信他了,轮轮不相信他了,“香港”反而被安琪儿一伙儿玩弄……而他自己呢,在父亲和女教师双双自杀之后,愤怒之下枪杀了安琪儿的“情夫”。

  杨德昌是一个可怕的人,下午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在这样说着他。他站在这个世界的边缘,冷冷得看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他把这个世界的真实一刀一刀的解剖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看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温情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麽。在他的电影里,人们都是那样的孤立无助。于是,人们用谎言,用信誓旦旦的真诚背后那双冷酷的眼睛来拥抱别人,来孤立别人,保护自己。

  可是,他还不够残酷,他最后总会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真情的存在。所以,才会有《独立时代》里边最后那个邀请;才会有《一一》里边,一一给奶奶的信;才会有这部《麻将》里边,轮轮和马瑟的拥抱亲吻。看他的电影,我都会捂住胸口,被他震惊到竟然无法感觉疼痛。我只会颤嗦,只会害怕,只会被深沉的绝望拉下悬崖。可是,他最后,总会拥抱着我,把我重新放回地面,然后轻轻的抚慰着我,让我眼睛里便重新燃起希望的星光。

  麻将,是中国人的游戏,是——“国粹”,还记得钱钟书《围城》的开头一幕便是麻将。中国人喜欢这个四个人玩的游戏,慢慢悠悠,在勾心斗角中消磨时间。每个人都在猜别人要的是哪张牌,都在想自己要的是哪张牌。还记得我陪外婆他们搓麻将的时候,有个老太太总爱问我:“你到底要什麽阿?”我当然不会告诉她,其实,多半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听牌。在杨德昌的电影里,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在一起搓麻将,而且不到死的时候,他们都不会“听牌”的,于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麽。

  “红鱼”和他的父亲一直在告诉别人他们要的是什麽,可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麽。他们忘了问自己这个问题,他们忘了自己除了钱其实还需要的东西。父亲最后用死来告诉“红鱼”,他除了钱,他还需要爱情。可是,可笑的是,这群年轻人中,没人相信爱情的存在,他们只相信和女人亲嘴了之后会“衰”!这很可怕,也很可悲。

  我们到底要的是什麽?是钱?是爱情?是亲情?是友情?还是别的什麽?在杨德昌的电影里,他们最后看到了。他们要的东西是钱买不到的,他们要的是真情。可惜,只有轮轮是幸运的,他最后把马瑟拥在了怀中。“小活佛”对轮轮大吼大叫,轮轮看着他:“你吼我,是因为你需要我!……马瑟她也吼我,难道她也是需要我?”他转身走了出去。

  在杨德昌一贯不变的镜头中,人们表现着这一切,所有的一切。他不用花哨的镜头切换,他不用高科技,他甚至从来不用近景、特写,他不推镜头,不拉镜头。但是,他却一样把人物的每个细节,整体形象让我看得一清二楚,然后把我震在当场。这个人,太可怕了!他在狠狠的嘲笑了我的自欺欺人之后,又把市井的喧闹放在字幕的时候做背景。他让“香港”的哭声越过流光跃彩的夜晚台北都市传到了轮轮、马瑟被绑架的现场;他竟然让空荡荡的房子里“红鱼”的哭声一下子在变黑了的画面中被大街上汽车里马克的笑声压倒;他竟然让“红鱼”枪杀了邱老板;他竟然让马瑟如我幻想的一样走下马克的汽车去寻找轮轮;他竟然到了最后还给了我一个童话故事,一个睡前童话!他竟然敢这样来我瑟缩在沙发中无力的绝望着,他竟然敢最后还给我一丝希望!他竟然能这样拍了一部电影,他竟然能只让麻将在电影中出现了一次却把电影叫做《麻将》!这一切像是一个笑话,而我被他嘲笑了一把!

  可是,他就是做了,他就是拍了这样一部片子,一部叫做《麻将》的电影。其实,他已经很温和了,相对于他的《独立时代》他已经很温和了。他不会让我们只坐在“Friday”的酒吧里了,他会让我们站在大街上听叫卖声了,他把孤独的咖啡换成了热汤面的温热。只是,他却一遍一遍的从电影里边冒出头来指着我的心口,问我“你到底想要什麽?”仿佛突然出现的黑底白字的字幕,我张口结舌,无从回答。

  连字幕都完了,电视上出现的只有vcd的牌子了,我却坐在沙发上,依旧捂着胸口,感受着恐惧对我的折磨。只能是恐惧,对未知的东西,我只能感觉到恐惧,软弱的恐惧。喝了两杯凉开水,我才惊魂未定的坐在电脑前,随手打开一张图片“世界上最恐怖的图片”,居然是一堆完整无误,热气腾腾的“shit”!

 短评

真后悔那么晚才看杨德昌。感觉侯孝贤是诗人和散文家,李安呢,是雅俗共赏的小说家,那么,杨德昌则首先是思想家,然而,他还是散文家、诗人和小说家。

6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老杨不是闷片王。。。真的。。。十分欣赏此片,节奏相当好嘛。。。

11分钟前
  • lisa|离
  • 力荐

台湾的90年代就是大陆的现在,没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了拼命地挣钱,丢掉感情。外国人在台北,这是拍的最好的。杨德昌准确地拿捏到了台湾时代的脉搏,我们没有。

16分钟前
  • Eco
  • 力荐

除了傻子和骗子,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做年轻人

20分钟前
  • RD
  • 力荐

杨德昌的电影讲中国人的人性,入木三分。这部电影里杨德昌要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富商儿子红鱼的角色真是亮点百出精彩万分。相比之下香港(张震)只剩下帅气和身材,倒是哭得可笑。伦伦只剩最后略狗血的结局。俩外国人形象比较失败,性格太中国化

2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麽。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麽就对了。知道为什麽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而责怪别人,也不愿来骂自己……”看完胸口好闷,泪眼婆娑。

2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你到底要什么啊 你要害谁就让他动感情 。。。红鱼的说话句句经典哇咔咔 很真实的黑色喜剧 可惜后半段急了最后还是个莫名其妙的爱情结尾 我去

33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杨德昌总是这么说教,偶尔很罗嗦,但是总是这么令人深省。他就是一个看透中国都市人情的大智慧者,洞彻人性,一针见血。【麻将】,好题!国人一生唯算计,费尽心思算计别人又被别人算计,哪怕到死,也不知道这辈子到底要什么。8.6

37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我是看杨德昌的片子,才知道宝岛人民骂人的语言跟我们差不多

38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重看一遍,华丽五星!杨是讲人话的,就这一点就超过国内那些大导演,包括最近的贾樟柯。他的故事结构再精巧,也经得起你问“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电影可以被推敲到这一步,真是逼人捂胸口。与其说他透彻,不如说他诚实,抛在尘世的同时把内心保护得很好,他没有怨气,因为任何批评都是自我批评。

42分钟前
  • 57
  • 力荐

彼时的台北,跟二十年后的北京、上海,倒还真是挺像的。失落的洋人,跑到东方来混生活,这里钱好赚,人好骗,妹子好泡,而且“都说英语”。而当地的小青年,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杨德昌的讽刺,并未过时。

45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麻将一名真是绝了,尔虞我诈,精明算计,四个叛逆少年便是一桌麻将,牌局不结束,永远不会知道下一次获胜的是谁。曾经的富商也不过自杀,红鱼最后的崩溃与迷失不也是自我的毁灭?傻子和骗子,风水轮流转,终究还是动感情获得了导演的肯定。剧情残酷,结尾阳光。

5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麻将,棋牌游戏之最,陷阱与猜忌遍地,桌上人皆算计,算计出牌算计时机算计眼神,技法厉害之人苦心设局,以不显声色之气改风换水,赚个盆满钵满;未料山不转水转,露怯之后全盘皆输,更何况摸爬滚打下自尊与骄傲的驱使,心动见身动。人生也不过麻将一桌,胡了输了推翻重来,只是从未见他哭得如此透彻。

53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直到红鱼失控杀死那个看似风光的中年人,他也没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他深信着父亲教给他的道理,从未寻找过便认定想要的东西不存在,所以他没有任何机会品尝他那荒乱的青春。但是纶纶懂得,他的那个吻也懂得。

56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Virginie Ledoyen长得有点像Natalie Portman

60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谈论杨德昌的时候,好像甚少提及他作品里的cynicism。《恐怖份子》结尾处女主角的疑似孕吐和蔡琴温婉的乞求歌声都展现了他的恶毒讽刺。《麻将》则是他cynicism的集中体现。影片几乎是法斯宾德主题的台北化:经济腾飞的年代,爱情都是可以资本化的,可以被当作博弈的筹码。最终攻心计的反被整,真正的青年爱情居然获得了成功,这把狗粮大概是杨的一厢情愿。影片的戏肉都在红鱼身上,只可惜唐从圣实在太过油腔滑调,吵吵闹闹间喜剧和悲剧都泯灭了。

1小时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这年头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多人每天看电视看八卦杂志看畅销书看广告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想听别人告诉他怎么过日子。」混混少年,黑道社会,市井台北,“麻将”并未贯穿但杨德昌剖析的城市与时代真实、透彻且泛着颗粒。张震柯宇纶王启赞从牯岭街走向台北,不变的是“世界是不会被你改变的”。

1小时前
  • KitajimaJunko
  • 推荐

麻将这样的“国粹”,在这里被赋予的意义是群体的万恶。教别人“害人就要害他动感情”、教别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他要什么”、教别人“亲嘴不吉利”的三人,最后都崩溃了。唯有善一人笑到了最后。寒冷到骨髓。

1小时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后半段的剪辑有点儿失控了 加上杨一贯掩饰不住的主题大表白让我有些发囧外其他都还不错 注意到了剧情上细小的漏洞和道具服装的有欠 人物里香港和红鱼都塑造得蛮精彩 尤其是两人后来的幻灭和干哭 两老外就操纵得有些生硬廖...完全汉化掉的思维有些失真....线芜杂点儿不要紧 忌讳

1小时前
  • mecc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