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再见

喜剧片法国2017

主演: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阿尔贝·杜邦泰尔,罗兰·拉斐特,尼尔斯·阿贺斯图普,艾米莉·德奎恩,梅兰尼·蒂埃里,埃洛伊兹·巴尔斯特,菲利普·乌禅,安德烈·马尔孔,米歇尔·维耶尔莫,凯恩·科贾迪,菲利普·杜克斯纳

导演:阿尔贝·杜邦泰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天上再见 剧照 NO.1天上再见 剧照 NO.2天上再见 剧照 NO.3天上再见 剧照 NO.4天上再见 剧照 NO.5天上再见 剧照 NO.6天上再见 剧照 NO.13天上再见 剧照 NO.14天上再见 剧照 NO.15天上再见 剧照 NO.16天上再见 剧照 NO.17天上再见 剧照 NO.18天上再见 剧照 NO.19天上再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6

详细剧情

  演而优则导的法国演技派男星亚伯杜庞蒂自导自演的《天上再见》,改编自犯罪小说大师皮耶勒梅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两名因目睹长官犯罪而惨遭惩处的军人,没想到退役后长官飞黄腾达,自己却一贫如洗,为不让小人得志,他们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影片精采刻画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法国社会,从血肉横飞的泥泞战场到纸醉金迷的华美派对,但即便面具绚丽华美,也掩盖不住背后的人生伤痛。

 长篇影评

 1 ) 天上再见38个面具合集

这不是一个关于战争伤痛、父子亲情撕扯,和战后社会以及人心缝补的影评,它只是一些超现实的印象派只字片语。

这是38个甲乙丙丁,这是38个面具合集

截图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00:16:58 孤儿院的尤金

孤儿院的尤金

2、00:21:25 625支吗啡

625支吗啡

3-5、00:21:25 滚出去

滚出去

滚出去

滚出去

6、00:32:47 大胡子蜀黍

大胡子蜀黍

7、00:37:00 海仙女

海仙女

海仙女

8、00:45:02 上下

上下

上下

9-14、00:49:09

月亮

亲吻的两人

落下的水滴

风车

马桶君

15-16、01:02:21 无名氏

17、01:02:48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

18、01:05:38 佐罗

佐罗

19、01:12:04 跳爵士的钱狮子

跳爵士的钱狮子

跳爵士的钱狮子

20、01:13:43 无名氏

21、01:15:10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抽烟的蝴蝶兰女士

22、01:20:35 画家

画家

23、01:27:40 审判

审判

审判

24-31、01:27:45

32、01:29:50 早上好

早上好

33-36、01:39:00 残破

37、01:07:00 死马

死马

死马

38、01:43:50 鸟人

鸟人

鸟人

鸟人

鸟人

截图不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 ) Nahuel的眼睛会说话

在回国途中的法航上看的,很惊喜飞机上的资源还都蛮新。看完120bpm对Nahuel一直念念不忘,这部电影中仅仅通过一双眼睛和有限的肢体来表现爱德华的挣扎 悲伤 脆弱 疯狂和愤怒。带上面具的他是自由的是兴奋的是可爱的是天真的,面具他的下实则是痛苦的迷离的,除去战争给他带来的生理伤痛,隐姓埋名不能与姐姐想见,父亲对他天赋的不屑一顾。但幸好,他有阿尔伯特的照顾和小女孩的帮助。小女孩的设定很好,在残酷的战争和道貌岸然可耻的上尉面前,孩子的心是最为纯净的。面对爱德华恐怖的下巴,她只是轻轻的用指尖抚摸着,Nahuel这里的眼神诠释的太好,在她面前他不是一个丑陋的残疾,仅是一个需要安慰的经过战争侵蚀的受害者。 最后,他们的画册大卖,爱德华的父亲终于通过画作上儿子的自画像标志找到了他,父亲终于懂得,从他的画中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自己儿子的内心。(父子相认那里我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掉。“Merci.” 爱德华上前轻轻抱住了自己的父亲,你终于理解了,这么多年我希望的不过如此。爱德华转身踏上台阶纵身一跃,戴着他那绚丽的孔雀面具展翅飞向了天空。天上再见了...... 以不同的角度诠释战后给人们带去的伤痛,也揭露了那些依附战争向上爬的丑恶之人。社会有它的光怪陆离,荒诞虚伪,同样也存在温馨和快乐。只是伤得太深已经无法挽救,唯有吗啡可以麻痹自己,这一小盒吗啡是他得以短暂地忘却自己的伤痕累累。爱德华是不幸的,当时的赌气把他推去了充满硝烟之地,一炮炸毁了他的脸也炸碎了他的心。他是幸运的,战友的不离不弃,小女孩的活泼善良都给他带去了一丝慰藉。 还是老生常谈,不要忘记战争带来的伤痛,它摧毁你的国家你的城市也会蚕食所有人的心。 最后给纳老师的演技点赞,也不知道内地会不会引进,希望每个人都能看一下这部电影。因为它值得。

 3 ) 最后一个死去比第一个死去更加愚蠢。

说到战争片,我们可能会想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家》,诺兰的《敦刻尔克》,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鹰坠落》等等。

在电影界有个公认的常识,就是不宣扬战争的战争片,才是真正优秀的战争片。

而上述战争片都是通过讲述战争发生的经过,描写战争的残酷,进一步传达反战的理念。

《天上再见》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内容是在讲述战争之后的故事,刻画他在战争中受到伤害后,从而对内心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在战后的生活。

毕竟,战争的过程很重要,而战争之后军人的心理、精神层面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电影背景是1918年,围绕1872年出生的46岁老兵阿尔伯特,以及年纪轻轻的爱德华展开。

其中爱德华出生在上流社会,他的梦想是成为艺术家,他爱好绘画,却遭到父亲的反对。

于是,他选择了去参军,用这种方式来报复父亲。即便是在战争,他也仍然坚持绘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两天前,普拉代勒中尉违抗停战的命令,为了一己私欲挑动战争,满足他对战争的渴望。

不仅枪杀了泰里奥、格里索利两名军人,还栽赃嫁祸给德国人,仅仅是为了得到开战的理由。

结果导致战况相当惨烈,残肢断臂,血肉横飞,死伤无数。

其中阿尔伯特躲在弹坑里,结果被炸得活埋,只能靠呼吸战马嘴巴里的空气存活。

而爱德华将阿尔伯特从沙土中拖出来,下一秒就被炮弹炸飞,半张脸都没了。

除此之外,普拉代勒非常不尊重军人,也不尊重死者。

对于受伤的军人,他直接枪毙对方,当作缓解压力、宣泄苦闷的游戏。

对于烈士,他用手榴弹将之炸得尸骨不全。

战争结束后,普拉代勒还发死人财,做了军事公墓的管理员。

他首先是胡乱埋葬棺材,使得墓碑上写的死者和尸体根本不匹配;

其次,他还偷工减料,所有的棺材都只有1.5米长。

而爱德华发现自己面目全非,无颜面对家人,决定伪造战死沙场的假象。

两年后,普拉代勒由于两年前认识了爱德华的姐姐玛德莱娜,竟然起了色心,他衣冠楚楚、道貌岸然,骗取了玛德莱娜的芳心,和她成为了情侣。但事实上,他是不折不扣的渣男,不仅出轨,还睡下属的女朋友。

而且,他还在爱德华的父亲的公司当了高管。

可惜,爱德华没有与家人联系,对此也并不知情。

他凭借他艺术家的天赋,不断的做各种面具。

表面上他乐观阳光,已经从战争的打击中走出阴影,迎接新的生活,实际上他从当初善良、稚嫩、天真的少年,转变成了仇恨的化身。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像普拉代勒那样,利用战争赚取不义之财。他的计划是制作战争纪念碑的宣传册发放给人们,收到定金后不发货,钱攒够了就跑路。

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向督察员举报普拉代勒。

这种充满仇恨、报复、戾气的剧情,看似三观不正,其实不然。

豆瓣给出了7.9分的高分,IMDb 7.7分,电影还在2018年的法国凯撒电影奖获得了12个提名。

恰恰相反,那些强行传达真善美,强行三观正的电影,往往才是三观不正。

比如那部《嫁给大山的女人》,讲述女孩山菊被人贩子拐卖到大山的故事。

后来,山菊成为了山村小学的老师,还和学校的孩子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在她准备离开的那天,孩子和乡亲们的依依不舍感动了山菊,她决定就此留下。

电影遭到网友炮轰,豆瓣评分只有2.1,好于0%的剧情片。

在豆瓣所有剧情片中排名倒数第一,比《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还差。

还有最近比较热门的《缩小人生》同样如此,强行让美国白人和犯罪、越狱、偷渡、残疾、清洁工集一身的越南女性谈恋爱。

更奇葩的是,他俩尽管受到生活的打击,生活非常艰难,仍然去帮助他人。

同样的,《缩小人生》口碑扑街,豆瓣只有5.4分。

这两部电影仿佛在说,一个人受到恶行(比如拐卖)的伤害也没什么,也可以继续善良下去,等于是在粉饰恶行。

反观《盲山》,女主角被拐卖后,选择了杀人。

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说明一个人被拐卖后整个人都会崩溃,说明拐卖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最后《盲山》好评如潮,豆瓣也给出了8.3分的高分。

《天上再见》同样如此,爱德华因为普拉代勒挑动战争而被炸得面目全非,假如剧情改一下,变为他仍然很善良,愿意帮助他人,愿意学雷锋做好事,才是真正的三观不正,因为这仿佛在说战争没什么可怕的。

一部优秀的战争片,最基本的就是不宣扬战争,而是反战。

《天上再见》中爱德华受到伤害,转而去报复普拉代勒,以及报复社会,才是最现实的。

他收到钱不发货,赚够了就跑路,当然是不对的,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因为战争让他变得仇恨。

而罪魁祸首,正是普拉代勒。

面对战争即将结束,人人都欢呼雀跃,任何人都不想打仗了,包括德国人。然而普拉代勒却是唯一一个不开心的。

因为他喜欢战争,他崇尚战争,他害怕没有仗可以打。

人们纷纷表示,他比德国人更可怕。

正是像普拉代勒那样的人挑起战争,才会创造千千万万个爱德华那样的魔鬼。

这样一来,电影就达到了提倡反战的目的。

普拉代勒为了自己的欲望,明明都接到停战通知还继续发动战争的行为实在可耻,就像阿尔伯特说的:

最后一个死去比第一个死去更加愚蠢。

除此之外,假如爱德华的父亲能早一点理解儿子,爱德华也就不会用参军的方式来作为对父亲的报复了。

他父亲的话,其实是天下父亲都应该对孩子说的:

我很想告诉你,你有权利去成为你所想成为的那个人。你很有艺术天赋,如果看不出来的话那就是个白痴。
最重要的是,我想告诉你,你是我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

(原话的“他”都替换为了“你”)

我想起了《步履不停》的台词:

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4 ) 想写一下关于为什么跳楼自杀

我的理解是,男主其实一直都在反抗父权,反抗父亲的霸道和控制,一直想挣脱, 这一点和我很像,我的父亲控制欲也很强,我也仇恨过父亲。 所以我和男主有过稍微共通的心理, 那就是活在仇恨之中, 仇恨是男主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 就是这么简单, 包括男主后来的诈骗,其实是一种报复或宣泄,当男二号说要去非洲的时候,男主其实不是很愿意,但是又没有头绪。

其实是因为男主在这里能够有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伤病其实男主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记得在一开始男主在医院就要求男二号杀了他, 男主其实早想死了,但是仇恨让他继续活了下去。 仇恨其实是一种很好的麻醉剂, 当脑子里只有仇恨的时候会忘记所有的烦恼和压力。

男主最后遇到了父亲,终于父亲承认了错误, 我的父亲也在一个早上和我奶奶说过如此的话,承认了他当年对我的控制是错误的, 我在我的房间偷听到了, 那一瞬间仇恨消失了, 一下子六神无主, 然后就是各种其他的生活压力烦恼趁虚而入, 男主是一个受伤的老兵,心灵和身体已经破碎不堪, 当没有了仇恨这个最后的支柱, 也只有死亡一条路了。

当然这里边还有之前诈骗那么多人的负罪感,男主一下子认为自己之前的诈骗是多么“正义”的复仇,这在男主在酒店中各种侮辱将军的游戏就能看出来, 现在男主一下子突然感觉自己做错了,这也是自杀的原因之一,占一小部分。

男主选择自杀,说明已经原谅了父亲,也是对自己之前行为的愧疚谢罪。 更加是对生存信心的崩塌, 我想男主一定是释然的自杀。是含着微笑结束自己生命的。

 5 ) 天上再见

爱德华是一个不被父亲理解肯定的画家和儿子,是一位被社会国家所抛弃的受伤的退伍老兵。战争结束以后,为了报复国家背弃遗忘的受伤老兵,爱德华设计着诈骗计划,虚构了一个艺术家和艺术公司,向全国各城市发出了战争纪念雕塑的订购单,一旦收到订购款就携款逃之夭夭;策划着如何报复无耻贪婪的普拉代勒,利用一直不被重用的社会底层的公务员,来曝光揭露普拉代勒用卑鄙手段收敛钱财,降低棺材品质、尺寸,随意编造尸体身份以至于墓碑名称和牺牲士兵名字并不对照的恶行。当普拉代勒最终被坟墓中的流沙所掩埋,当父亲对自己绘画创作的肯定,对儿子的理解时,爱德华对这个不公时代抵抗的呐喊获得了回应时,心中释然,终于坦然可以放下自己的坚持和抗争了。没有一丝遗憾地潇洒的一跃,带着微笑离开了世界,对爱德华来说是一种解脱,也是最美好的结局。阿尔伯特是一个忠诚善良的老兵朋友。默默地忍受着社会的抛弃,未婚妻的离去,转身,依然可以任重前行,由于性格的懦弱,不愿意去和周围斗争,甚至阻挡爱德华的报复。但是站在了朋友的立场,阿尔伯特依然是爱德华最忠实的执行者和支持者,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一个全新富有的身份,也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6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原载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到底是法国电影,残酷到日月无光了,也还是有星星点点的优雅与华美。只是仔细一想,原来这种优雅与华美,也可以比残酷更残酷。

海水

故事要从1918年11月9日说起。

这一天,德军停战的谣言在法军队伍里游走,枪声消失了,谁都不要做最后一个死去的人,那比第一个死去的人还要愚蠢。

这一天,艾伯特(阿尔贝·杜邦泰尔饰)记得爱德华(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饰)在泥泞的战壕里画画。他又记得没过多久,自己在炮火轰鸣中被活埋,身边只有一匹死马,而爱德华执画笔的那双手把他抽了出来,从死亡里头,也从绝望里头。

但英雄换来的,是下半脸被轰炸掉的惨状。

战争是太残酷了。它不分青红皂白就剥夺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与尊严,可相比痛快死去,那么多的幸存者却只能带着支离破碎的身躯和灵魂,度那破损得不知是好的余生。

如果说还有更悲哀的状况,那便是这一次毫无必要的伤亡,全拜艾伯特和爱德华那个身为好战分子的上司亨利(罗兰·拉斐特饰)所赐。为了战争这瓶兴奋剂,他竟然可以丧心病狂地暗杀两名手下,并嫁祸德军,最终如愿以偿引发又一场血肉横飞的惨剧。

可公义总是慢半拍。战后的和平年代,亨利是乘势而上的既得利益者。而艾伯特感念恩情地带着爱德华避世,战前的会计工作与相恋对象都已经失去,一个人的捉襟见肘发酵成两个人的苟延残喘。

战场上的血液与病床上的与药液,顺着战争狂人的口水与受苦民众的眼泪,如海水般倒灌到《天上再见》的背景里。生活也像深海,人在波涛汹涌的黑暗与寒冷中,也不知道战时的无常,是否比如今躲在暗处的绝望要仁慈。

悲惨累积了一重又一重的愁绪,写满在爱德华湛蓝色的眼神里。

这个角色承载了电影最抒情的伤痛。他有贵公子的家世,但与彼时专横的父亲失和,等到毁容的噩耗降临,更是自觉切断了家族的根。他游出了异常孤绝的姿态,就连顾影自怜都无法忍受,毕竟那影子包含了太多不堪回首的凄绝,只会凑着生活反衬当下的不堪。

他不像爱德华,山重水复了,也还有柳暗花明可期。于是他只能接受对方带有犹豫的恩惠与友情,但幸好还有小女孩露易丝(埃洛伊兹·巴尔斯特饰)这个“战争孤儿”,让他拥有摘下面具的勇气与自在。

同样被一战褫夺了幸福与爱的两个人,有了奇异而温存的对等。她为不能说话的他发声,用的是以惨痛代价换回来的同理心。这样的默契,总是不忍多想。

对于战争带来的疾苦,《天上再见》有很刚硬的呈现,但更多的伤痛就跟这些伤口上的盐一样,细小得差点看不见,可就是无法不生疼。

火焰

有那么多海水一样深的疼痛,但在《天上再见》更多的篇幅里,还是火焰般的温热。

这种火是烧在内里的。生活定焦在已有的悲恸上,所有人必须在废墟中找寻自己的光亮来度日。

爱德华的方式,是用非凡的艺术才华给自己打造38个面具。有的简约到只剩一个情绪表意的符号,有的繁复到枝节可以冲破生命固有的框架,一个个戴在脸上,都是在为自己的新生突围。

很多设计都让人屏息凝视。

他的第一个面具,靛蓝色的底盘,珍珠白的勾线,左脸枝枝蔓蔓地开出了伸向苍穹的触手,像是铁树开了花,死掉的脸面有了涅槃后的姿态。

而他的最后一个面具,靛蓝转向了亮蓝,主体尽是服帖而有温暖的羽毛,眼睛周围是深绿与明黄的珠片,当中一道鸟喙,勾勾地把人藏得很深。唯独露出两汪眼眸,蓝得叫人心碎。情动时泪水如川流行经荒漠,人世间再无任何枷锁羁绊。

那具残破的躯体,也就能一下子长出了羽翼和翎毛。无穷无尽的自由给他生风,时针又拨回片中最温煦的那幕,他用钞票装点出雄狮面具的鬃毛,在残破的房舍里带着艾伯特和露易丝跳舞。

向前,退后,转身,定格,肆意的久违的快乐把忧愁焚烧得无比旺盛。爱德华没有下巴来发笑,但浑身每个细胞却都在欢呼。这一段即兴的舞蹈,是可以点亮放眼望去的永夜的。

与此同时,点亮的还有《天上再见》的基调。

现实有那么多的荒唐与恶毒,发动战争的、放任战争的甚至享用战争的一群野兽,在战后依然能够风流快活。爱德华想去给他们予以惩罚,用的方式也跟火焰一样活泼。

他要对这群人实施一个充满异想天开的骗局。那些恶人要购买战争纪念碑来粉饰自己的罪恶,他就通过收取永远不会建造的纪念碑的订金,来开一个以牙还牙的玩笑。于是他伙同露易丝和艾伯特,把与狼共舞的谋算化作了俏皮诙谐的游戏。

他们收到的每一笔横财都像一个巴掌,扇在伪善者脸上,火辣辣地烧着皮肤。而这些劫富济贫的钱,还给他们以及身边一些人赢得了宝贵的脱身。

摩洛哥的天要比法国的灿烂。爱德华给所有人燃烧了这样的光热,让他们无论踩到人生的哪一段泥泞都好,只要想起来,头上就有一朵艳阳。

而银幕前的观众也将很难忘怀,明明面具越精致,越飞扬,就越能感受到面具之下的窒息与绝望,怎么偏偏是这样的枯枝败叶,烧出了最璀璨的光景。

 短评

故事讲得太满,好像一点旁枝细节都不愿错过,反而是削弱了主线脆弱之美。

3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影片设置于一战停战前两日和战后两年内,基本上是在一个微观的小格局里,讽刺与控诉也并不如何激烈,而是以法国片那种惯常的将悲苦轻描淡写的黑色幽默,举重若轻地讲述了一个恒久的悲剧主题,微小而无力的好人与坏人都在现实中被摧毁了,真正应该负责任的罪魁祸首们却只能在游戏的幻象里被公决。我是多么希望爱画画的Edouard能和Albert带着小女孩一家三口私奔到热带去啊,在那里谁也不认识他们,炙热的太阳光也许能融化人心里的一切痛苦。但转念一想,他那严重的伤必须长期依靠吗啡止痛,也许生活对他本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折磨与勉力而为的苟延残喘(多半是为了费力救他的Albert),了却恩怨后纵身一跃才是舒适的归处。

8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死马口里有半口气,面具背后剩半张脸。此后他凭这口气在凄苦的世界挣扎喘息,他借这张脸在寂寞的人间无悲无喜。有的人无人知晓,籍籍无名,拿走身份无关痛痒;有的人落材入殓,长眠地底,调换棺木无人在意。他抢走吗啡,丢掉戒指,再不用挣扎喘息地活着;他跳下阳台,戴好面具,终于能无悲无喜地死去。

1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渐渐的才理解,最起码电影中所谓的法式浪漫,不只是苏菲玛索,阿佳妮,于佩尔在荧幕上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不只是阿兰德龙,让雷诺,德帕迪约在影片中自成一派的气质。好像是一种介于萨特和加缪间的通透和无声的反抗,用人话说就是天上掉下来一颗炸弹,你仍在左岸闲庭信步喝咖啡。

1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他戴着神秘的鸟类面具,却没有华丽的翅膀,但的确自由飞翔,在空中逐渐模糊,消失…天上再见,朋友

2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一部美丽而残酷的成人童话,叙事是传统而典型的“讲故事”模式,整个情节展开都是奇幻式的,各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善恶的对比格外鲜明。开篇的战争戏令人惊艳,尽管后半程进入除害段落略显拖沓,但好在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讲了个心碎又让人得到慰藉与救赎的故事,在欢笑中品味泪水,在泪水中萃取欢笑。

2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奇幻而愤世嫉俗、温暖而残酷的反战电影。所以瓜分今年凯撒奖的两部电影《每分钟120击》和《天上再见》是同一个人主演的!这小子让我对着大银幕心碎了两次啊,55555555555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2013的龚古尔文学奖改编,战争创伤、父子(不)和解,影调绚丽如同差不多时代题材的《漫长的婚约》,因此幽默也是太过于法式而难以形成共鸣。

30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他穷尽一生追寻自由。法式文学太美了,年度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第一次遇到不是首映场全场鼓掌的,法国人是有多喜欢这片。

33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力荐

“重要的不是实物,而是情绪” 每一张面具都是生活给你的真实面貌,华丽而忧伤,最后跟父亲的会面无疑是情绪顶点。面具男主太适合演这个了,蓝眸、脸庞都写着为这个角色而生。老头子的那句“穿两年军装会毁了衣品” 可笑死人,那是你能体会出来的感受呀,哈哈哈

3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最后一个死去比第一个死去更加愚蠢。

3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肉体的残缺,造就了艺术的完美。

36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浪漫的法国人哟。基督山伯爵,威尼斯商人,歌剧魅影,还有120BPM。

3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美轮美奂,泣不成声。用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讲述一场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战争。宣战者、恋战者和受益者,他在自己造出的梦境中处决这些人。而最令人难过的地方在于,他们谁都没有死——死的是别人。

41分钟前
  • El Guaje
  • 力荐

超爱演与导俱佳的Dupontel,法国商业片里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存在。他的合作者固定,镜头设计和音画配合的模式都可见9 mois ferme的影子,依然是相当观众友好的缤纷绚烂。剧作有点问题,几条线明显看出取舍的犹豫,每条都铺开没有一个讲好。Nahuel的角色稍显薄弱,他值得更多发挥空间。

46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个人2017法语电影榜单前五。特别惊喜,终于有一部法国式的战争反思电影了,明显区别于《敦刻尔克》。精致细腻的美感与战争创伤杂糅出的一部独特的电影。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面具都想要!纳威尔目测会成为法国新生代男演员第一人。(另,小女孩的collage很达达主义,细节处都透着时代的影子

51分钟前
  • 木由
  • 力荐

大眼老师也太牛逼了吧,全程几乎不露脸、不说话,就靠一双眼睛也能演得这么摄魂夺魄!阿根廷之光了!

5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不是说拍成商业片范式不好,但的确拉低了这部法国版《布达佩斯》(悲剧内核极其相似)的整体格调。将奇想式荒诞喜剧,做成了一个点对点落实的“佳作而已”,最终主题表达的高度也有限。风格上穷奢极丽的美术,看起来却只是工整、缺创造力。这个故事原本可拍得更好。

5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电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 这部电影我可能只听懂四分之一 但还是在该泪目的时候泪目

58分钟前
  • 为何为好事泪流
  • 力荐

非常法国啊,残酷的战争背后,却是非常浪漫的气质,还有点法式小幽默。看到最后,略有点回不过来,是要缓一下。以及,文艺片与大片模式的结合。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