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影带谋杀案

科幻片加拿大1983

主演:詹姆斯·伍兹,索尼娅·史密茨,黛布拉·哈里,彼得·德沃斯基,莱斯利·卡尔森,Jack Creley,Lynne Gorman,朱莉·卡纳,Lally Cadeau,Kay Hawtrey

导演:大卫·柯南伯格

 剧照

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2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3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4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5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6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3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4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5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6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7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8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19录影带谋杀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0

详细剧情

  马克思(James Woods 饰)是一家小型电视台的台长,为提高收视率,马克思四处搜罗带有色情或暴力内容的剧集。马克思的下属哈兰盗用卫星信号,获取了一档名为影视场的节目,内容为写实粗糙的暴力虐待场面,马克思看过这套节目后无法忘怀,对其他剧集丧失了兴趣。电台主播尼奇(Deborah Harry 饰)与马克思相识不久,这名有受虐倾向的女子也被影视场吸引,奔赴节目可能的产地匹兹堡欲参与制作。马克思经人指点拜访影视场的创始人布莱恩教授却没有见到真人,教授寄来的以尼奇为主角的录像让马克思产生了幻觉,马克思再度拜访始知布莱恩早已被杀死,现在的影视场节目由惊人视力公司的巴里负责,马克思一步步落入了巴里设计好的圈套,在巴里与布莱恩两种力量间越陷越深……  本片获1984年加拿大吉尼奖最佳导演奖。

 长篇影评

 1 ) 影像肉体

把媒体对精神的影响具象化为幻觉乃至对肉体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最后影像取代肉体,充满想象力。麦克斯经营色情、暴力电视台满足人们,但他自己也迷上了员工哈伦截获的Videodrome纯暴力施虐片,结果出现一系列幻觉。(此前电视采访遇到的电话心理服务的Nicky也沉迷于受虐,和他一夜情扎针,烟头烫自己乳房,然后去拍Videodrome。而电视访谈上视频出现的欧布莱恩教授,他通过地下视频贩玛莎发现是V的制作者。)幻觉加强,他被告知欧已死,只留下一大堆影像让女儿操作,而教授本人也被影像控制。而V的制作者是廉价眼镜商康维斯,他分析M的幻觉,后来揭秘他是哈伦上司,哈伦潜伏给他看V来操纵他,他就像录像一样被play。他们想要对软弱的北美施加暴力现实,之前杀了O布莱恩,而麦克斯被操纵杀了合伙人,夺取电视台,结果杀欧布莱恩的女儿时被Nicky被杀的V影像化肉体,反过来不再被控制,不能被枪杀,杀了哈伦和康维斯,他们的肉体爆裂而开花。最后,他在影像中看到Nicky,她让他自杀成为真正的影像新肉体。影像,取代了认识,造就了幻觉,塑造了你。

 2 ) 混沌

我从汞元素中站起 电流鞭打着我的意志 包裹着芯片条的皮肤仿佛挪动每一寸都会滞缓运作效率 艰难匍匐 散落一地的音源线和圆孔信号灯敲打着地上的碎玻璃 我走到庞大的屏幕前 看见循环播放着的不受限的森林图像 渴望着血和肉 垂涎于人性和肌肉动作 我开始把镶嵌在皮肤里的显像射线管剔除 鲜血和沥青像是开闸般涌出 我狞笑着从后脑勺软盘光驱中拿出那枚锈迹斑斑的3.5寸的两兆记忆 等待维持生命的最后一组电池耗尽 然而每次只能在我唯一肉眼中存在5秒的森林影像却永远留在了我的皮层 海马体完成了最后的工作 将这五秒归为人类引言 写盘 存档 上传到了空无一人的云端

—两年前观“Videodrome”有感

 3 ) 再访幻觉大师奠基作

在刚看完Stay Alive这样21世代的游戏仿真电影之后,突然想再看一次Videodrome。并惊讶地发现豆瓣上此页一片空白。

在1983年就有如此犀利的作品,和1991年的《裸体午餐》、1992年的《铁男》相比更早一步,使用异化人体的视觉,以及甚至可以绵延到如今的媒体杀人观。

这个故事的逻辑性当然不能深究于主要情节。而是和《1984》、《美丽新世界》那样的观念文学作品,尽可能地虚拟人生(人身)所能受到的迫害、发达、以及泯灭。
我记得第一遍看这部电影时,无异是被“手枪—腹—手枪手”那种骇人听闻的幻觉所震惊。裂在肚子上的那道恶心的口子,其实给我的感觉是女阴,但真正的寓意是将此人变成了一个人体放映机,只有执行所接受到的旨意。当碌碌怪叫怪扭的录像带被塞进那道口子之后,他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

第二遍看,想再琢磨一些个中的理论逻辑。主人公原本是色情频道的经理,但无意间找到一些暴力影像,遂想将这所谓的Videodrome买下来在自己的频道里播放,以获得商业效益。但自从他看了这套节目之后,他的日子就变怪了。女友是自虐狂,合作伙伴透露出Videodrome的始作俑者,而他却发现这位博士早已身亡,而他“存在”的证据不过是无以计数的影像备份。这位世人尊崇的大众媒体博士是在用无的放矢的言论维持对大众的愚弄,也可以说是用心颇为良苦的愚弄。
主人公很快发现自己被骗了。电视节目会直接作用于人脑吗?会引发脑瘤吗?或是脑瘫?或是不可思议的幻觉?最终他和女友都是受害者,成为暴力恐怖的执行者。
承认大众内心里对暴力和色情的偏袒,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诚实,这部电影拍摄于80年代,据说导演所针砭的就是当时美国境内毫无节制的败德电视。一开始,主人公Max就是典型的电视媒体经营者,他精明的眼光、计算机般的头脑,看起来颇有点眼熟的样子——很多经营者共有的秉性。但随着录像带的变异,他变成了毫无招架能力的人,要他杀他便要杀,最后,听从指令,杀掉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并举枪自杀。
有评论说这是寓意着导演柯南伯格在呼吁大家要有这方面的“自决”之心,应该亲手扼杀这些败德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好像还没那么高调,在我看来,这是媒体、影像、他人观念对“自我”的操控、模糊乃至逃避后不得不决断的泯灭。

看电影,看电视,确实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对个人生命的垄断、篡改和虚伪的丰富。只不过色情和暴力相对来说是那么鲜明,鲜明到你可以用一只恶心的连着肉长的枪来寓意,但其实还有太多太多被渗透的内容,我们根本无法用这么鲜明的喻体来夸张表现。
而这位导演柯南伯格却似乎始终致力于这类内心幻觉态的视觉化。《裸体午餐》也是非常让人叹服的作品,那只会吃人的打字机,是我多年来难忘的形象。
去年的《暴力史》被媒体说成是他老态转型之作,全无那般华丽的异类幻像,也没有艳丽的异人异物,竟是个灰蒙蒙、让人心里重得很的电影。

我记得今天看一份杂志,还将台湾某娱乐评价家的一句话奉为金玉良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缺口,叫做无意义,但你把它填满了,就舒坦了。他所指的是众多风靡电视屏幕的综艺娱乐节目。
大概无意义总好过色情暴力。他是这个意思吗?

 4 ) 《录像带谋杀案》

一部怪异的影片,说实话有点没看明白,感觉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提供色青保利的作品或是为了让它们只停留在虚拟世界,而大卫·柯南伯格似乎在这部片子里展示了媒体对现代人不可逆转的改造。Max在两股势力间被控制利用,不变的只有旧肉体被新肉体取代的进程。 总觉得这部片子有很明显的杏暗示。Max接收录像带的是腹部很像银狐的器官,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导演心中对媒体快感之于人的解释。全剧设计的器械基本只有鞭子和枪,鞭子可以看作保利的象征,而枪(至少弗洛伊德会这么觉得)带有男性升至七的意味。这些呈现模式让死亡或被信息同化变得像一场扭曲的杏胶(虽然个人觉得极具刻板印象就是了。。。。。。。)。 想起腰乐队的“可我们的伤啊,要色青才能抚平”,“You are the video word made flesh.”或许对现在奶头乐盛行,某些词汇讳莫如深的时代里,《录像带》有一些预测,也有不可言说的意义。

 5 ) 电视人之死

   如果一个人照镜子,四周的镜子都照不出自己,那么自己就有可能陷入“我”是否存在的困惑甚至于恐慌之中。

 

   在《录像带谋杀案》中,柯南伯格用怪诞的影像凸营造了一个隐喻色彩很浓的故事。一个电视人,因为观看了一盒SM录像带而产生了幻觉,并最终被电视所控制直到自杀的悲剧故事。

 

   整部电影在视觉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幽暗的氛围,流畅冷静的运镜,用了相当多的象征手法—比如会吃人的录像带或者是无时无刻不出现的电视机。在电影中,电视机成了一种恐怖的意象,如同相当多的恐怖电影中镜子的地位,在看到黑洞洞的电视频幕时,很多观众会心中一紧,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步出现的会是什么。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电视人马克思的性感女友在电视中诱惑他的场景。正如一个成功的政客从来不会用实际的功绩带给人民幸福,而是在大选的时刻用诱惑的条件来带动选民的情绪一样,电视在向现实世界进军的途中所采用的也是各种各样的诱惑,再达到洗脑的目的。

 

   很多人会讨厌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因为他的主题往往是人性中最阴暗最少有人接触的地方。也有很多人喜欢他的电影却只是因为他大胆的影像风格,理由同上。柯南伯格的电影是暴力和虐恋的混合体。《裸体午餐》中不断出现的变形喻示了一切恐怖诞生于异化的人性。《苍蝇人》里变成苍蝇混合体的科学家则是最出名最浅显的—高新科技是一把可怕的双刃剑。《撞车》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可以说是《录像带》一片中对于“虐爱”这一主题的放大,这里不再多提。

 

   现在你可以发现,柯南伯格的电影中无论是怎样的变态,都不会脱离当代社会这样的背景。这是一个工业化,机械化的社会,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怎样保证脆弱易受诱惑的身体不被机器化呢。异化的人性和人类心底禁忌的底线是导演刻画的主题。

 

   《录像带》中有一幕非常的荒诞,那就是在博士家中底楼居然是一处诊所,而那处诊所竟是靠让患者看电视来治疗。而全片中最经典的论述在于博士所录制的录像带中(讽刺在于,真理也是靠录像带来传播的),屏幕是头脑结构的一部分,因而,不管电视屏幕上出现什么,对公众来说都是原始经历。因而电视就是现实,现实还不如电视。如此一来电视就渐渐成为了宣扬和洗脑的工具。反观我们当下的时代,电视的声音是如此的一致!而这是一个如此热爱电视的时代,这势必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独立的思想,观众不读书,不接触生活,不思考,最可悲的结局就是成为了马克思一样的悲剧人物。影片的最后一幕相当的悲壮。主人公看到电视中自己吞枪自尽后缓缓的举起了枪,然后砰的一声,黑屏,结束。在这里,死成了唯一一种解脱的方式。但是主人公的主体性已经土崩瓦解,在洗脑者的命令下才选择了死亡,而最重要的原因亦是因为他早已没有了利用价值。

 

   村上春树有一则短篇和《录像带》同时代,叫《电视人》,其中讲的便是电视人对主人公原本安静的生活的强行入侵,导致了生活中的一切都乱了套。与《录像带》比较起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村上所处的环境和性格所致,其描写悲观却不乏幽默,锁定在了一个“理智之人”丧失自我型的过程。

 

   《录像带谋杀案》拍成于1983年,那是一个电视在欧美盛行的年代。而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确实一则对当代社会的终极寓言。而现在,我们则面临着一个网络人时代。和电视的规模相比,网络让相当多一部分电视也不买不看的人沦陷了。所幸作为一个仿真型的世界,网络中总有可以稍稍歇脚之处的。

 

 

 6 ) 这是一部在娱乐价值和艺术意义上都具有很高水平的类型片(Videodrome背景补充和点评,内有剧透)

Max Renn经营着一个小型的有线电视频道,专门播放 "从软核色情到硬核暴力的一切"——其中一些是通过肮脏的关系获得的,其余的是由公司的技术海盗Harlan从电波中抢来的。有一天哈兰截获了一个名为Videdrome的节目信号,该节目中提供了逼真的暴力和虐待的过程:男人和女人被拖到镜头前,被锁在红土墙上,被鞭打,然后被杀死。Max既感到厌恶又被深深吸引,同时他的职业性也让他感觉到Videodrome可能正是他的观众想要看到的东西,是未来。Max决心找到该节目的制作者,希望能达成某种有利可图的交易。在寻找的过程中,Max了解到,Videodrome是一位名叫Brian O'Blivion的媒体预言家的意外发明,这个如特洛伊木马般的节目会导致观看它的观众的大脑中长出致命肿瘤的信号,并导致奇怪的幻觉。

然而,Videodrome已被一个名为Spectacular Optical的实体夺取,其董事长Barry计划控制Max的电视台,并利用Videodrome摆脱世界上病态到想看这个节目的人。随着Max对Videodrome的了解不断深入,他不再能够区分虚构和现实,也渐渐成为Barry的公司和O'Blivion的女儿之间权力游戏的一个棋子。随着Max的世界瓦解,他刚刚能够对折磨他的人报仇,影片就步入了阴郁、暧昧的高潮。“新的肉体万岁”这句话既是Max的新起点,也是他的墓志铭。


"With Videodrome I want to posit the possibility that a man exposed to violent imagery would begin to hallucinate. I wanted to see what it would be like, in fact, if what the censors were saying would happen, did happen. What would it feel like?"——David Cronenberg

Videodrome是柯南伯格酝酿了数年的作品,这个幻觉故事开始于一个名为《Network of Blood》的草稿,部分灵感来自于他童年时在电视上随机搜索节目的经历,部分灵感来自于70年代加拿大有线电视频道的内容,当时《Scanners》取得成功后,柯南伯格作为电影人的地位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他可以获得演员和资源,Videodrome是他当时最昂贵的电影——其600万美元的预算几乎是Scanners的2倍——也是他技术上和叙事上最复杂的电影。然而,1983年环球影业将其投放到电影院时,Videodrome并没有成为热门,它的暴力、肉欲和低沉的结局,似乎并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它渐渐被认为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媒体操纵大师安迪·沃霍尔将其成为“80年代的发条橙”。

在Videodrome制作的时期存在着大量关于暴力图像的影响的争论,80年代录影带(videotape)的普及将这场辩论推向了高潮,最终在1984年《录像法》(Video Recordings Act)问世,使得如《Driller Killer》和《Cannibal Holocaust》这类暴力电影被削减或直接禁止。柯南伯格在1986年的纪录片《新肉体万岁》中说:“如果暴力图像真的会引发暴力,那么每个人都会有暴力倾向,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被暴力图像不断轰炸。”Videodrome正是乘着这股特殊的风潮,想象着如果暴力图像具有一些人所说的直接心理影响,会发生什么。


The television screen is the retina of the mind's eye. Therefore, the television screen is part of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brain.

Videodrome的含义无疑是丰富的。在一个层面上,它是一个讽刺,一个对当代恐惧的字面探索。我们被介绍给一个道德空白的角色Max,他不仅迷恋电视暴力,而且还被录像带控制——它们被其他角色插入他的身体,并有效地将他变成一个无意识的刺客。柯南伯格将他对身体意识的关注与叙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Barry则是一个极端主义者形象:他无法容忍人们喜欢暴力或残忍的图像的概念,但矛盾的是,他愿意诉诸暴力和残忍,以使地球摆脱这些图像。O'Blivion教授这个神秘的角色则传达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媒介就是信息”。Max所经历的身体恐怖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媒体过渡,体现了(并为观众形象化)他的思想、个性和欲望发生的转变。然而,影片从未暗示Max所经历的狰狞的身体变化仅仅是幻觉,这意味着身体的媒介不仅仅是内部变化的传达,也不是一种不可见状态的标志。最邪恶的不是内容,而是信号本身。Videodrome背后的信号含有一种改变观众身心的力量。媒介创造了这种改变,而不是肮脏的内容。媒介,广播信号,本身就是Videodrome的真正目的。

Videodrome也表达了与控制相关的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和备忘录被自由分享的时代,通常的审查控制已经被削弱。Max偶然发现的各种恐怖镜头潜伏在网络的黑暗角落里,使得Barry问:"为什么有人会看Videodrome这样的人渣节目?你为什么要看它,Max?"。这也迫使我们对自己提出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暴力和令人不安的电影?我们应该感到不安或羞愧吗?它是我们动物本性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疾病的早期症状?

最后,Max的扮演者演技可圈可点。剧中有一幕是Max的女朋友Nicki想让他用香烟烧她的乳房,作为他们前戏的一部分。Max起初退缩了,但随后定定地看着她,欲望越来越强烈。当他把香烟推到她的皮肤上时,你可以看到他混合了快乐和厌恶的神态。Max的表演奇妙地实现了这种情感张力,并使电影想要探究的本能的边界地带变得清晰可见。在我看来,或许这部电影的唯一弱点是结局,它留下了太多未完成的线索,有一种艺术上的混乱,并不完全令我满意。

Videodrome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主题可以解读,还有许多想法可以探索,在场景、人物动机和潜台词方面也都有很多东西可以探讨。


Whatever happens on the television screen emerges as reality. What type of teeth do you think it has?

视觉效果上,Videodrome无疑是独特的,完全突破了假肢和实际效果的界限。电视机的呼吸和脉动;Max的腹部变异成一个暗示性的裂缝,他的手后来变异成一把肉质的枪; 一具尸体裂开,令人作呕的肿瘤从里面喷涌而出。这位导演对身体的堕落和他对生物创造、出生和蜕变的关注一样多。快乐和痛苦、性和死亡融合在一起;一个人的满足和控制模糊了另一个人的恐惧和服从。电影利用了大量的性的图像和隐喻,其中一个镜头是,Nicki通过电视向Max招手,她性感的嘴充满了屏幕,当Max屈服于她时,显示器管子凸起,吞没了麦克斯的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Videodrome充斥着阴谋诡计和妄想症感觉,它对80年代城市的看法也有一丝神秘主义。与今天广播中复古歌曲的华丽合成器节奏或80年代派对的霓虹灯服装不同,Videodrome将20世纪80年代设想为充满社会紧张和阶级焦虑的时代,以及被犯罪和虚无主义笼罩的城市世界。正如Videodrome中的台词"Television is reality, and reality is less than television"所述,Videodrome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80年代颠覆性艺术的窗口,更重要的是,这样一部专注于现在已经过时的媒体格式,即广播电视和录像带的电影来说,对21世纪使用Wi-Fi和智能手机的我们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如果我们用新的数字媒体代替旧的电视,影片中关于我们所感知的现实的虚幻本质的噩梦般的说法,甚至比四十年前更加真实。

 短评

诡异骇人的柯南伯格。1.对暴力影像的超前反思,后启[铁男][死亡论文]。2.冲击力极强的血腥特效,人体异化与视像肉体化:"手"枪+腹部阴户+颤抖娇喘的电视。3.难以拆分幻真虚实=大众传媒操控威力,想及麦克卢汉。4.詹姆斯伍兹的角色名"Max"同[美国往事]。5.涌动的性虐情欲,对东方异域的YY。(9.0/10)

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这则关于表与里的故事放在如今触摸屏当道的时代或许更有说服力:即便无数次爱抚电子产品的表面,"舔屏"真正渴望的却是虚幻的更深处,正如眼睛是影像入口,但快感不来自眼球而通往五脏六腑.何谓Videodrome vs. New Flesh?前者提示肉体-机械同等的物质性,让它们进入彼此;后者则更激进地强调二者互渗的精神性,要求人-机创造对方.站在自然进化而非人道的角度来看,我们得将区分遗落在后面,成为食蒌陀果的人,须记得教授的名字是:Oblivion.

12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推荐

【4.5】在普适的类型语汇(身体恐怖+黑色电影)发展下却走向常规媒介反思题材的反面:物质性被着重强调,将观看的幻觉塑造为闪烁的软体,在反复的触摸或象征性的交媾动作中激活欲望,枪-菲勒斯的寻常隐喻也被转化,和身体一同异变,直至存活于一种“新真实”。在短视频时代观看好像更显振聋发聩,还顺便预言了触摸屏的诞生(笑

16分钟前
  • DeckardYang
  • 推荐

【B】想法很有趣,不过说教味有些明显了。柯南伯格的电影有时有催吐效果,不是场面恶心,就是觉得拍的.....不对劲儿

20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立意好,电视机充斥着色情与暴力内容,而电视又成为我们看世界的唯一方式,人对于低俗内容无法自制,逐渐被吸引和异化。但是因为导演的坏品味,把电影变成了血肉模糊的狂欢,除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血腥场面,哲学就太浅薄,描绘人的疯狂不外乎就是被催眠和乱杀人,还要弄一个背后的阴谋财团,实在陈腐。

24分钟前
  • Medea
  • 较差

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这种“惊世骇俗”的形式展现“科技危机”,可见大卫·柯南伯格强大的脑洞和勇气,不仅在艺术表现上颇具述求,对cult亚文化直白的展现也让本片科幻味十足的同时充满另类色彩。

27分钟前
  • TheAnglesWept
  • 推荐

难以分辨现实、影像、幻想,把“电视异类人”刻画得如此恐怖,现在的电影人是不是对电脑太nice了。

3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都是幻觉?有点像裸体午餐~

36分钟前
  • 近似无限透明蓝
  • 还行

《娱乐至死》+午夜凶铃+裸体午餐+苍蝇人=3.5,主要是前面行,后面俗了。

37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1、制造影像,贩卖影像,最终变成影像的一部分。大卫·柯南伯格对于八十年代流行的录影带文化、以及媒介本身的暴力与欲望的极端思索。2、性、暴力、SM、猎奇、快感、死亡,将影像对人的入侵表现得几乎像是邪教传教一般。“舔屏”、搏动的电视机、录影带——影像的诱惑;被幻想打开的肉体、“枪+人”的合体——影像的入侵。屏幕构成幻想,幻想即欲望,人沉溺欲望,然后成为欲望的一部分。(想到贞子何从电视中爬出,和这里影像将人拽进电视,一个是恐惧,一个是欲望。)3、结尾的“自我凝视”象征着自我(肉体)的毁灭,最后成为影像本身。如同观看屏幕前的我们,不得不说是一则未来预言,放到现在,可以把电视机换成任何被凝视被渴望的幻想。

41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想法和观点是真的超前,核心观点就是影像传播大众娱乐操控人的意识和生死,但电影的特效和剧情走向太过猎奇以致于观念和故事割裂不成章法,后半段完全是自我放飞除了猎奇别无可言。如今大众传媒早已成为操控民意的工具,上到意识形态,下到广告代言,人类已经被驯化成4A广告公司和“权威辟谣”的奴隶,这可比皮鞭枪炮高效多了。

42分钟前
  • 局外人
  • 还行

大卫一贯的风格,一定要先从视觉上恶心死你,其实他的一系列片子看下来,你会发现里面的特效化妆是有很大关联的,拟人拟物感很强,这片子没中文,试听上练了练不一定全能明白,邪恶詹先生当年真是美男一枚,大卫好像很喜欢玩这种影视,游戏对人的影响,放在1983年很大胆很骇人!

47分钟前
  • ★冰凌宫★
  • 还行

最后一幕应该是血肉横飞出屏幕喷溅到我的脸上,所幸没有,因为我是用电脑看的,而不是电视,虚惊一场。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有點晦澀,但是好像帶點預言性,是否將來我們的世界就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52分钟前
  • 萬和生
  • 还行

【B】《灵婴》与《夺命凶灵》的设定对于观众来说仍然是和谐的,是直观易懂的。但《录影带谋杀案》的设定实在是太过晦涩难懂,现实与幻觉的交织让电影几乎完全失去了参考系,只能被动的跟随导演去批判电视媒介。媒体是如何杀人的?让性爱常规化,让杀戮娱乐化,让男性躯体的腹部长出女阴器官。「人」开始异化,而「物」却被赋予人格,柯南伯格将这层意象清晰点出,伴随着标志性的特效化妆/道具,将心理不适的感觉植入我们对电视媒体的印象之中。只可惜后半段的说教让电影再度落入俗套,本该理顺逻辑,却只是让电影本身愈发难懂。但结尾的设计真是妙绝,马克斯在屏幕的那头举枪自杀,而你,又在用什么样的屏幕去观看这部电影?

55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8.2 界线的模糊。本以为的幻象竟成了身体器官,视觉具象化传媒妖魔,但最后好像不知如何结尾。和其他在银幕表现血腥暴力性爱的导演一样,柯南伯格受到的指责定不少,于是这部【录像带谋杀案】对我来说更像在说:我的哲学心理恐怖片和外面那些纯粹消费刺激的廉价暴力色情毒瘤不一样。没想到会喜欢。

56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不得不服!科技媒体阴谋论放在现在只有更合适不过!好玩的东西真多:东方情色猎奇、虐杀录像带、肉欲电视机、男子腹部开阴道、阴道内部有手雷,想都不敢!有些想法真的超前:电视吧和videodrome不就是二十一世纪网吧和暗网录像。柯南伯格对人类的悲观态度:原始难以根除的性欲、对暴力的崇尚和轻易被煽动被操纵的盲从都表现地极端又先锋。人说到底在娱乐致死的年代就像一滩血肉腌臢,迟早在电视机里玩完。

59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推荐

6.0/10 分。2018.08.18,第一次看,箭影英版原盘。脑洞大开的剧情,诡异荒诞的画面,看得人莫名其妙又毛骨悚然。。。普通观众放弃吧,还是留给专业人士看好了。。。我感觉有点像大卫·林奇的《双峰镇》那种风格。。。

1小时前
  • Lonely
  • 还行

“珍爱生命 远离电视”CULT版公益宣传片。。。

1小时前
  • 劳永逸
  • 推荐

"Long live the new flesh"。好適合文化研究者較(ㄏ)真(ㄌ)的一部片啊⋯

1小时前
  • HurryShi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