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记录片英国2012

主演:斯拉沃热·齐泽克

导演:索菲亚·菲尼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2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3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4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5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6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3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4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5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6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7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8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19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6:34

详细剧情

  電影《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是由斯洛文尼亞的哲學家、拉康精神分析專家斯拉沃熱‧齊澤克編寫劇本及主演、由蘇菲‧費因斯(Sophie Fiennes)執導。如齊澤克的另一部《變態者電影指南》一樣,它透過穿梭於著名的電影場景之間來勾勒出一個理解藝術和世界的精神分析理論框架,是某種意義下一部「紀錄片」。

 长篇影评

 1 )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相较前作《变态者电影指南》这部影片明显更多被教育感和被灌输感,这可能与“意识形态”的题目分不开,当然电影这种综合艺术的制作确实与其密不可分,也被本片尽可能无限的引述。

相较《第237号房间》同样都有过度解读,不过那部关于《闪灵》的挖掘片你能感觉到是强大影迷的自我娱乐享受,那种氛围对于热爱电影的观众来说必然很有吸引力,而创作者的这第二部“变态系列”却给人电影被利用的感觉。可能也是这部影片(包括前部)褒贬不一的深层原因吧。

可是,抱着一个开放、求知的思想,影片还是很有内容和值得享用的部分,作为缺乏真正哲学教育的国度,里面提供了很多通过熟悉影像透析哲思的途径,而那些经典以及生僻电影的解读证明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Zizek还是一个电影热衷者的。

 2 ) 悬置他者

-

Ⅰ对歇斯底里有新的认知。

主体性中存在着(一种以体验自我的方式)一种最低限度的歇斯底里,这种歇斯底里是质疑我们社会象征身份的方式,是针对决定我身份的权威所发起的疑问。歇斯底里某种程度是一种极富生产性的状况,所有新的创造都来自歇斯底里的质问。

Ⅱ“人民”永远不是简单的实际存在的个人,不是实际存在的群体。它是一种想象的、理想化的参考依据。我们需要的是destroy这个是leader得以合法化的参考依据。

Ⅲ“真实的惰性”(Inertia of the Real)

每个有效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符号或症状的一个维度是僵化的快感(意义之外沉默的存在)。在痛苦中过度的快感(然而灾难并没有意义,要取消受难的合法性)。

Ⅳ幻想的深渊。

有点他人即地狱的意思。

幻想对于场景的建构并非基于我拥有了我欲望的对象,而是一个我自己被他者所欲望的虚构场景。

有一点蛮有意思,受害人以一种变态的方式享受或参与了Ta 的受害/情景/遭遇,Ta不想被救赎、拒绝被拯救。

Ⅴ“主体的匮乏”(subjective destitution )

需要彻底地走出象征认同的领域,取消或悬置象征性威权(大他者)的整个控制域。

 3 ) 最不像样的电影明星编排的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理论瘾君子齐泽克又来了,由他编剧兼“演出”的《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是电影研究、精神分析和哲学一次令人开怀又简单易懂的混合,这部纪录片在2012年入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伦敦电影节时,被《好莱坞电影报道》形容为“极尽幽默、精彩绝伦”。片中齐泽克援引27部电影和形形色色大众文化产品,戏仿地穿梭在评述的影片场景里,滔滔不绝地进行与庞大繁复理论相连的分析,那大碴子味的斯洛文尼亚英语、舞动不止的神经质手势和招牌强制重复擦鼻揉眼清喉动作,你会哈哈哈哈怎么有这样的电影,并由衷地认同《纽约时报》对这位大哲的戏谑——真是全世界最不像样的电影明星啊!
    为什么叫变态者,是来自齐泽克对电影的观点“电影确实是种变态艺术。你所欲的它不会给你满足,它只告诉你如何去欲望。”齐泽克对电影的诠释是精神分析式的,被解读的电影通过这位评论怪杰再活了一遍,整个纪录片可被视作呈现社会议题的征候,对电影、社会接受的分析,同时成为一种社会批判与介入的路径,可以发现这些人物形象变态人格的出现与发展无一不是社会文化下的一种症候,并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当中有着各自的特征,比如病人向心理分析师求助,他们的罪恶感不是源自沉溺于过多的快感,这种快感违背了责任感或道德感等,而恰恰相反,他们感到罪恶是因为他们不能充分享受快感,因为他们无法去享受。后现代社会,享乐变成了一种奇怪而变态的责任。
    纵观整个纪录片,齐泽克将意识形态作了三种形式的指南,第一种是作为观念的复合体,如表现为信念、信仰的意识形态。比如《音乐之声》里女主是个活泼的修女,被女院长送到男主家照顾孩子,她爱上了男主为此感到不安,回到修道院女院长给的回应是唱了“回去吧,引诱那个男人,踏上这条路,不要背叛你的欲望”这首歌,是对于欲望的呈现及肯定,在这里齐泽克阐释了信仰意识形态运作的方式:信仰的吸引力在哪?聪明的布道者真正提供你的是什么?并不是对性快感的禁止,它是其极端的反面,是隐秘淫秽的许可,你被神圣的“大他者”(the Other)所掩护,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享受它,这种契约并不仅仅是表面信息告诉你放弃、受苦诸如此类,背后隐藏的真正信息是“假装去放弃,因而你可以拥有全部”。
    第二种是客观形式的意识形态,即意识形态的物质性。齐泽克用极权主义运作方式解释了此类意识形态。以斯大林主义为例,他不是把自己放在为所欲为主人位置,而是一个完美仆人的位置,斯大林的“大他者”——通往共产主义的必然历史进程。共产主义者把自己当成单纯的一个工具,去实现一个历史的必然性。对于各类清洗镇压,斯大林主义者的借口,我只是代表“大他者”行事,这不是我的过错,像列宁也塑造成“我喜欢猫喜欢小孩”的形象,这都是领袖图腾一部分,即是暗示他下令屠杀,只是履行义务,作为历史前进的职能工具等。这也是原教旨主义的运作方式。
    第三种是自发的意识形态,也即拉康-齐泽克所谓的意识形态。齐泽克以《极度空间》为例,男主得到一个太阳镜,有类似意识形态批评功能,戴上它看钱,钱变成了一张写着“this is your God”的纸;戴上它看到所有政治宣传、广告和海报底下的真正信息,基本上看到的要么是“服从”要么是“不要有思想”,于是人们暴戾拒绝戴上这个能看到真实的眼镜。根据常识,我们以为意识形态是一些模糊或迷惑我们直观视角的东西,是扭曲我们视角的眼镜,《极度空间》证明这一看法恰恰是幻觉,意识形态不是单单地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它是我们自发地与社会所建立的关系,我们如何理解事物的意义等,某种程度我们在享受它。我们非常清楚正自发生活在谎言之中,恐惧戴上意识形态批判的眼镜,因为眼镜将会让人看到真相,真相是痛苦的,粉碎很多幻想。这就阐释了意识形态幻象对现实的建构与缝合,以及对主体的欲望和快感的操纵和控制。齐泽克相信这种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批评理论试图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以便我们最终能够渴望把世界变得更好。

 4 ) Ideology

关注了导演S的豆瓣账号,试图找点没听说过的电影看看。考虑到通常人的品味总是会随着看的东西越多,变得越奇怪,就从导演S最早的观看记录开始翻。然后本着只看四星以上的原则,一眼就看中了这部。

以为keyword是Pervert,没想到是Ideology,电影更像是一堂两个小时没有下课时间的哲学课,我只能手动下课休息。

课上完之后,去看了看影评,倒是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来自这位齐泽克的另外一部电影《变态者电影指南》(The Pervert Guide to Cinema)。

据影评引用,那篇电影里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你要在现实中寻找比现实自身更真实的东西,就看电影所构成的虚构之物吧” 。倒是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多年的困惑,为什么那些哲学课、伦理课的老师都喜欢举电影的例子来说明某些理论。之前我一直以为这种挺不专业的,拿被虚构出来的事物来佐证一个现实的理论。结果倒是在这篇影评中找到了一定程度的解答,大概可以理解为,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欲望、思想的结晶,在挣脱了现实的束缚之后,一些在现实中被隐藏、掩饰、扭曲的事物,反而更容易被看到真实的样子了。

回到电影本身,我得承认我大概在the big other和基督教附近迷失了。这段内容,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的人理解起来过于困难了。 至于觉得有趣的观点,大概如下:

1. 一个当下非常普遍的现象。某品牌将收入的1%用于XX慈善事业,是一个完美的设计,将消费者的消费主义负疚感完全的抹消了,尽管这部分善心已经包含在了价格里。

2.《泰塔尼克号》上Rose对Jack的爱情,只是上层阶级在吸取底层阶级的生命力(好形象)

3. 欢乐颂在集权主义的泛用性=》集权主义需要的是一个神秘但空洞的包装。这个包装需要看上去非常的有思想性,同时没有任何切实的意义。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德国战车”乐队那段,如何摧毁纳粹精神,原来需要是**。 总之,这个片子更像是一节天马行空的哲学课,有些论点很有意思,有些论点你听不懂。以及,齐泽克的斯洛文尼亚口音英语,挺久了还听上头的。

 5 ) 笔记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An ideology is a set of beliefs and values attributed to a person or group of persons, especially as held for reasons that are not purely epistemic.

意识形态是人在与社会建立联系时无意识形成、接受的价值和信条,它如同提线一般在不知不觉中奴役着我们。

二、意识形态的目的

to have a cake, and to eat it.

三、pre-ideological element(前意识形态要素---诱导/被意识形态利用)

唤起性欲的癖好、集体中的团结观念、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慈善公益等等(环保意识,对公正的渴望),“神”的旨意(Big Other)

四、意识形态如何形成

1. 个体的幻想:幻想能够填补生活中缺失的一致性(即自洽的功能) 通过自我满足达到自我束缚

2. 当局的洗脑:人们有种种恐惧,但不知其原因,于是当局将其投射(简化)到某个具体的形象上去,例如纳粹将社会变革引发的社会问题归咎于外来的犹太人;当真相过于强烈,政治家为群众营造出虚假繁荣的景象。

3. 融入集体的代价:对于维系集体而必然存在的“潜规则”,只能接受它。

4. 对“神”的渴望:纪录我们的痛苦,供我们坦诚,接受我们的真相

三、意识形态如何作用于我们

经典的意识形态: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仍然这样做。

反讽的意识形态:我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仍然这样做。

四、意识形态的瓦解

1. 暴力:指向自我的屠戮

2. 复归前意识形态要素:战车乐队解构法西斯手势

3. 瓦解其神圣性(承诺)

4. 持有高于社会现实的理想,而非以消费主义为本质的旧理想

就像一开始提到的,被意识形态控制的我们与提线木偶并无二异。不能观察到提线的人是“幸运的”,而看到提线的人必将坠入怀疑的深渊,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在《非平面》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盲目剪断提线的人只会跌倒在地,更好的做法是摸清提线,然后攀着它们向上爬去。

 6 )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ay Do

電影《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是由斯洛文尼亞的哲學家、拉康精神分析專家斯拉沃熱‧齊澤克編寫劇本及主演、由蘇菲‧費因斯(Sophie Fiennes)執導。如齊澤克的另一部《變態者電影指南》一樣,它透過穿梭於著名的電影場景之間來勾勒出一個理解藝術和世界的精神分析理論框架,是某種意義下一部「紀錄片」。正如齊澤克在片中所說:「我們並不是不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而是:我們非常清楚,但卻假裝不知道」這就是意識形態它最純粹的形式。相比起很多齊澤克所著的流行或學術文本,片中沒有地心說式的發現,也沒有康德回省十二範疇的喜悅,而是一貫地梳理清楚語言(或符號)的運作模式。如果你們或多或少接觸過齊澤克,那麼,電影的片頭與剪接形式對你來說就會顯得過分熟悉:單色的背景配上「主演者:齊澤克」的字句,然後畫面對角線裂開 ,變成了下一個策劃人的名字與角色。難道這個裂縫(gap)不是正正預示了符號界的不一致性、而正正是這個不一致性它才得以順暢地運作?如果有讀者認為這是一種言過其實的閱讀,那麼讓我們回到電影中一個令香港觀眾棒腹大笑的剪接技術:一開始齊澤克帶我們進入電影《極度空間》的世界,兩個中年漢子在垃圾箱旁打架,鏡頭一轉 ─ 一個肥大肉厚、帶著濃烈口音的齊澤克在同一個場景繼續他的論述;故事(narrative)沒有被打斷,觀眾嘲笑一會後立刻跌回電影當中。恍惚齊澤克可笑的出現與電影節錄的不一致性被完美地縫合在一起。這不正正是「幻想」(fantasy)它最純粹結構?這個不一致性的出現讓我們安心地與它保持了距離,確保它不是真實的,因為,某些事若然過份地真實,它立即轉化為一種難以面對的創傷:「我們並不是不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而是:我們非常清楚,但卻假裝不知道」可能有部分影評人將這部「記錄片」跟2006年的《變態者電影指南》看成是某意義的延續,甚至冠以「變態者電影指南2」的稱號,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兩套「記錄片」極其量只是風格上相似,並沒有傳承關係。跟前一部不同,《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完全將重點放在現實世界的意識形態分析上面,而沒有任何有關「性」與「電影」的分析:但卻會不斷出現可口可樂、卡夫卡、星巴克、班雅明等熟悉的名字。如果熟悉齊澤克的觀眾,更會察覺有部分概念與例子來自1989年出版的《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齊澤克第一本英文著作)。我們更會聽到耳熟能詳的「大他者」、「死亡驅力」等概念。意識形態批判是齊澤克畢生致力的工作,而《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則是一部有關意識形態批判的純粹形式的一套「記錄片」。片長2小時14分鐘,但是,如果你認為熟讀齊澤克的著作就是看了一場「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你就大錯特錯。正如齊澤克所說,在今天的世界,影象才是真實的。理論是一回事,如何將理論的形式轉化成影像的形式又是另一種邏輯。或是,如齊澤克經常強調我們的問題不是對幻想太迷信,而是不夠認真:在現實的幻想之外,存在著幻想中揭示了的現實。那麼,對於那些未接觸過齊澤克的觀眾又如何?只要將邏輯轉換一下,先由電影入手,再鑽入理論著作也可。正如我一開始所說:齊澤克在片中沒有說驚天動地的發現:「我們並不是不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而是我們非常清楚,但卻假裝不知道。」

 短评

4.29 为梦想负责,为过去负责,为所有心头的惦念负责。进入矛盾,驾驭荒谬。解决方案是,首先 “改变你梦想的 **方式**”,摧毁符号,瓦解意识形态,调换视角,以 Pervert 的、个人的、孤单的、痛苦的、超越的、无需许诺的方式。精神病似的归属感。个人技术。

10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也许是字幕好,感觉思路比上一部清晰很多。

15分钟前
  • Hushnore
  • 力荐

ideology idiotology 傻傻分不清~ 老爺子說話的樣子太可愛

16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谁取的中文名??多会误导大众…意识形态的变态指南更好理解。不知道的人会以为着重点在变态但其实别人在'ideology'。个人认为Ideology这一部比Cinema内容更有趣。以电影为例子,从政治和哲学的层面去解剖一些社会学的东西,真是有趣极了!

20分钟前
  • 几根佩毛
  • 力荐

戏仿《铁达尼号》简直笑死。以《极度空间》的“意识形态批评眼镜”开篇,经由《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搜索者》《出租车司机》等,最终以本雅明作结(感受到了齐老师对本雅明的热爱),齐泽克真正要做的与其说是“意识形态批评”教导不如说是左翼一个世纪以来都无法修通的忧郁——“如果被拯救者并不需要拯救,那怎么办?”(其原型问题是资本主义出现危机之际无产阶级为何选择的是法西斯主义而非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尾声处所谓“我们要对我们的梦想负责,必须区分两种梦想(激进革命理想与消费主义欲望)”依然是无力的,在这样的年代,真正有号召力的也许正是“我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我仍然在做”的犬儒姿态。

23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齐泽克献身出演经典名片,挖掘隐藏在影像背后的精神政治面貌,比《变态者观影指南》更有逻辑调理,将电影延伸至精神学社会学哲学,齐泽克的阐释超出了一般电影的解读方向。相对于从电影本体论出发的解读,从“他者”的介入的也不妨为一种有趣的尝试,更何况,电影早已不在纯粹。

27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昨天刚看完TK的manifesto啊我简直...百味陈杂。【Zizek话没说到底。讲了What讲了Why避重就轻不谈How。有时候看他话到嘴边radical leftist都出来了还是把重点咽回去...也有点心酸的。【最精彩的分析其实还是耶稣那个。驳斥无神论容易,把新约挖掘出新内涵倒是真的厉害。简直难以自持。嘤。【彩蛋萌一脸

31分钟前
  • HHG🥱
  • 力荐

比上一部还好看!齐泽克讲话真是通俗易懂,虽然术语一套一套,但逻辑很清楚,并且讲什么话题都是这样,太厉害了。口音再难懂也不是问题啊(可是他怎么老这样,我怀疑口音有故意成分!)。就是以后再也没法直视泰坦尼克号和音乐之声了。。。

3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入教保平安(x

39分钟前
  • Robo Captain
  • 力荐

1、齐泽克的讲演实际是在不断与弗洛伊德、马克思、拉康他们对话——意识形态≠虚假意识(与马克思的不同);性也是意识形态的建构内容(与弗洛伊德的不同)。弗洛伊德将一切归结于“性”,而齐泽克归于“性意识”,包含后结构主义的思想,认为甚至是“性”也是意识形态的建构内容,是对弗洛伊德的一种超越。2、希区柯克,悬崖坠落主题;巨物(Object)3、《大开眼界》里妮可基德曼讲一次关于海军的性幻想,这个情节在村上一部小说里也出现过,具体想不起来4、所有现代电影最后都是关于拍摄一部电影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在现实中,如果你们寻找比现实更现实的东西,就看电影故事片。

40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很好看,需要字幕,否则齐泽克的口音我真跟不上。

41分钟前
  • fateface
  • 推荐

“电影是终极的变态艺术”,果然如此,拉康衣钵传人齐泽克用学术理论结构剖析各大名片场景,希区柯克大卫林奇卓别林塔可夫斯基引用最多;谈论了那么多梦境、欲望、永生和死亡,涉及那么多弗洛伊德,难道不该引入布努埃尔伯格曼费里尼波兰斯基吗?

4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倒置因果来理解事件,牛逼了。齐泽克其实已经讲得比较白了,只是由于视线不断在字幕与影像之间切换导致思维经常中断,看得很累(毕竟你没法像看故事片字幕那样一目十行)。影片中最震撼我的一句话是:向自由迈出的第一步,不是单纯的改造现实去配合你的梦想,而是改变你梦想的方式,这是痛苦的,因为所有的满足感都来自于我们的梦。

44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力荐

很有趣,但很多问题点到为止,有一种没吃饱的感觉。

47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推荐

这个太酷了。

50分钟前
  • _Esperanza__
  • 力荐

享受了半天大渣子味儿英语,说得意思还比较清楚,尽管内容并不新鲜,无非是“大他者“并不存在,每个人都需要警惕。

53分钟前
  • Villegas
  • 推荐

“变态者”首先体现为观看方式的非常态。正面直视或闭目无视恰恰都落入了意识形态的圈套,因为二者都在无意间肯定了意识形态的意向性地位(尽管其角度存在着正与反的不同);唯有凭借“斜目侧视”,所谓的“自然之处”才会显露出蹊跷,合法性与悖论性并肩而行的轨迹才得以被揭开。至于齐泽克在本片中带来的一大关键启示,则是:尽管意识形态通常被界定为遮罩、屏障、阻碍、幻象等一系列负面对象,但问题恰恰在于我们正是意识到了意识形态才顺从于它(而不是相反:我们没有意识到意识形态才顺从于它),如果人们意愿于意识形态的包裹,那么似乎任何迫使前者“离开洞穴”的行动也都缺乏合法性了。可否逼迫一个“意识形态躺平者”站起来——这即是齐泽克指出的当代(激进)左翼行动的巨大困境。换言之,不是无力想象另一个世界,而是不愿想象另一个世界。

58分钟前
  • Mockingbird
  • 力荐

怎么听都是老调

1小时前
  • 离净语
  • 力荐

闪耀国际学术界的话唠明星逼斯拉沃热·齐泽克再度上阵,通过对电影与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消费社会的整体解构进行潜意识反向式的洗脑,影片涉及意识控制,人类奴性本源,趋众态势,反陨落,原教旨,阴谋论等庞杂繁复的深度话题。信息量巨大,叨逼叨,用口水淹没口水,多好的教科书。

1小时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大受教。不打五星,对不起齐老师的小猥琐和小可爱。

1小时前
  • 把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