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蜂巢

综艺0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2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3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4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5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6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3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4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5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6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7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8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19生机勃勃的蜂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6:2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燃烧的蜂蜜色童年余晖

《蜂巢幽灵》暗喻处于佛朗哥统治的西班牙蜂巢里,人民进行艰苦而徒劳的劳动。统治者和被压迫者即蜂后和工蜂。

热衷养蜂的父亲的笔记即是控诉:

“Someone to whom I recentiy showed my glass beehive,with its movement like the main cogwheel of a clock,someone who saw the constant agitation of the honeycomb,the mysterious,frantic commotion of the nurse bees over the nests,the bustling bridges and stairways of wax,the invading spirals of the queen,the endlessly varied and repetitive labors of the swarm,the relentless yet ineffectual toil,the fevered comings and goings,the call to sleep always ignored,undermining the next day’s work,the dinal repose of death,far from a place that tolerates neither sickness nor tombs,someone who observed these things,after the initial astonishment had passed,quickly looked away with an expression of indescribable sadness and horror.”

“我向人门展示了我的玻璃蜂房,它的机械运动就像时钟的发条轮,永不停止,朝上的保育蜂发出神秘而发狂的骚动……王后在腊房上作侵略性的螺旋,蜜蜂们进行着艰苦又无用的苦干,他们如此狂热的工作,影响了明天的工作也在所不惜,最后,他们静静的死去……远离这个不忍受疾病也不忍受死亡的地方。”

写信给情人“我们已经失去了感受能力”的母亲代表的是体制下的人民,亦或者坚持写信去车站寄信的母亲代表着各主义势力。父亲带孩子采蘑菇时说“千万别告诉妈妈”,可看作是对内战中主义/体制而言。而后母亲对安娜说“好姑娘和好幽灵在一起”,若安娜为“好姑娘”,则暗示母亲成为“幽灵”。母亲可能和安娜很像,也抱有幻想。蜂蜜色的房间,弹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准,暗指母亲与情人未来渺茫。后面信件烧毁,幻想亦灭。母亲为父亲披衣,继续徒劳的生活。相册里父亲和权势人士合影,母亲照片上的文字为“厌世者”,二人完全不同。父母二人心各有所系,少有同框。安娜想象的朋友(科学怪人)也有家庭缺爱原因。(夜晚水边的怪人是父亲的脸)

大女儿伊莎贝尔和小女儿安娜的感知——人体模型眼睛视觉;毒蘑菇嗅觉;铁轨振动/心脏跳动听觉形成对比,安娜的感官存在概念尚未形成。伊莎贝尔和黑猫的片段,一方面表现伊莎贝尔的早熟(血涂口红),另一方面暗示将有不幸。伊莎贝尔对安娜的话,安娜都信以为真。姐姐装死吓妹妹,安娜的观念混淆,分不清伊莎贝尔是人还是幽灵(跳火堆镜头)。伊莎贝尔不在房间睡时,二人也不再同框。安娜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形成与父母姐姐都不一样的观念(西班牙的未来希冀)。

跳车的军人和母亲可能是情人关系。安娜拿来的衣服如果是父亲的,怀表就是父亲的,可能是母亲把怀表给了父亲,军人看到才知道安娜的身份。如果怀表是军人的,那怀表就是母亲和军人的信物。餐桌上父亲拿出表则是试探。

零碎感想,想哪写哪。

 2 ) 【西班牙内战的教训】——1937.3.1《大公报》

                       【西班牙内战的教训】


                    陶孟和
                 (1937.3.1)

    如果国际战争是人类的最大不幸,一个民族本身的内讧当然更令人悲痛难堪;如果国际战争暴露人类的愚蠢,内战当然是更大的愚蠢。但是在历史上看来,差不多没有一个国家不发生内战的。最近的例便是西班牙。它的内战自从去年7月17日发生以来,现在已经6个半月了。我们试就西班牙的情形,及近年的政变,加一番检讨,从对于它的内战的意义的认识里,或者可以得到一些教训。
    西班牙可以说是现代的一个畸形的国家。它一方面充满了封建的色彩,大地主与教会(在1931年以前还有宫廷)代表绝大的封建势力。再一方面,它亦发展了幼稚的资本制度,然而同时却受着帝国主义的经济的压迫,过着半殖民地的生活。此外还加上一个根深蒂固的军阀,与封建及资本两势力,站在同一战线上,拥护自己阶级的势力。
    在西班牙2,400万人口之中,大地主占5万人,在5000万英亩耕地之中,他们的占了一半以上。大地主与佃户之间保存着旧的封建的关系。即佃户世代为地主服劳役,纳租粮,以换得他们的耕种权。在这样制度之下,佃户生活贫困,当然没有改进生产之能力。所以无论在小麦或葡萄酒,西班牙每亩的产量都较欧洲其他国家为低。不特此也,西班牙的耕地,每年常有四分之一休闲,无所生产,而大地主的田产又常以一部分保存作射猎或牧畜之用,于是不敷分配之耕地更显得狭小。西班牙有识之士说他们是一个没有土地的人民,也是一块没有人民的土地,信哉此言。
    教会的势力弥漫了西班牙,其势力远在大地主,以先的王室,现在的军阀之上。西班牙全人口之中,仅有三万五千人不属天主教。在教皇所在之意大利,每两万人才有一个神父,而在西班牙却每九百人便有一个神父。以教会为职业的人在全国里总在十万人以上。教会是大地主,是资本家,是高利贷,同时还统制着全国的教育,例如耶稣会在马德里便有它独资创立的银行,支配着外省的四个银行。乡村的信用合作也有教会所支配的大组织。据说西班牙全国财富三分之一都在教会的手中。
    在封建色彩浓厚的国家里,近代工业的发展是不容易的。举西班牙的铁路来说,它的运费的昂贵,欧洲各国无比。凡有势力者大多有“免票”,可以无费乘车。铁路之敷设,常因避免侵占大地主的田产,迂回曲折,有悖修筑铁路的用意,在这样情形之下,本国的资本制度势难发展,但外国的资本主义却可以蓬勃的生长了。西班牙本为世界铜产第一国家,在1873年,它便将所有最大的铜矿三处,以1万万丕西塔(每丕西塔约合华币四角五分)的代价卖给一个英国公司,这个公司此后获利据说有230万万丕西塔,比原来卖价高出230倍。铅锌矿产都是比国资本。电力公司由比、法、美、德四国的利益支配着。巴塞罗纳的市电车,也是比国的公司,每年获利九百万丕西塔。欧战期间,外国资本的侵略加紧,于是各种产业又分别由外国资本所垄断。例如酸类,肥料及颜料属德,矿产属法与比,电话属美等等。
    西班牙最特殊的阶级可以说是军阀了。西班牙军队的特点有三:第一,它与日本相对照,从来对外没有打过一次胜仗。第二,它虽然由国库支用浩繁的军费,但是它的枪械辎重,与欧洲各国比起来是最不齐备的。第三,它永远在内政上扮一个重要角色,永远与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立于反对的地位。历史家说,西班牙逐出拿破仑是人民,并不是军队。西班牙本来是一个大的殖民国家,蓄有巨大的军事组织,维持它的广远的疆宇。后来殖民地纷纷相继独立,疆土日见狭小,军队失其功用。等到1898,战败于美,西班牙所余之属地只有摩洛哥及其他几个小地方,更没有维持庞大军队之必要了。但是王室势微,正倚赖军队保持它的存在。及至王室逃遁,教会,大地主,大资本家还要藉重它的势力。压迫人民,保障自己的地位与利益。以先可以在属地耀武扬威的军人,现在便成了西班牙民族的癌了。西班牙军队中一个怪现状便是士官多。在1898年,西班牙军队有150,000人,而将军有499人,校官有578人,中下级军官有23,000人。及至1913年,驻西班牙的军官11,358人,士兵87,471人,驻摩洛哥的军官1,249人,士兵34,469人。将与士的比例是每一将官统率士兵6至10人。因此之故,军费之极大部分,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都是将官的薪俸。而将官又都是从大地主或资本阶级拔擢的。
    在封建制度,资本势力与军阀组织之下,农民,佃户,工人,一切受压迫的西班牙人当然要反抗的。西班牙于1898惨败于美以后,四十年来,人民,特别是劳农,无时不在挣扎,奋斗,但顽固的势力掌握政权,永远阻挠一切的改革。简单说来,最初是推翻王室,建设共和之运动,风起云涌。然而自1918至1923,6年间,内阁更迭12次;自1923至1930,7年间,李维拉将军之独裁,卒未能将王室保住,阿尔方梭十三世终于1931年4月14日悄悄的溜往巴黎,布尔朋王室便结束了它的一百年的统治。其次便是社会党,劳动党,无政府党要求实现经济的正义。但是共和的西班牙在共和党与社会党联立政府之下,二年半以来,碌碌无所表彰。它的唯一的成绩只有收复了8万英亩的土地,安插了五千农民,而对于50万的贫农,250万无地可耕的农人,它是一筹莫展。1933年11月,反动党乘机主政,倒行逆施,增加人民的仇恨。但这不过是暂时的,不到30个月人民阵线的联合于1936年2月的选举,以空前的胜利,获得了大多数的席位。(1933的选举,右党占352席,人民阵线各党仅占121席,次年,前者仅205席,后者占268席。)这表示西班牙人民真正的意志。从此以后,这个新政府要切实的实现它的新政策了。它首先以投票黜退向来与右党狼狈为奸的第一任总统。但各种顽固的势力,封建的地主,冥顽的教会,贪婪的资本家,不甘寂寞的军阀,开倒车的法西斯政客,马上觉得自己的利益与地位受胁迫,便相联合于去年7月17日,高揭叛旗,与合法的代表真正民意的马德里政府宣战了。
    由以上的简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次西班牙的内战完全是几种旧势力的联合对于人民的武力的压迫,因为几十年长期的压迫,结果总未成功,于是现在利用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武力。在这次战争,人民当然立于极不利的地位的:旧势力拥有雄厚的资本,有力的军队,摩洛哥的战士,最重要的,还有法西斯国家的种种有系统的援助。人民阵线政府这些都没有,但是它依然存在。马德里经了两个月的包围,还未被攻陷。这证明了西班牙的真正力量,这亦证明了武力的无力。假使那些顽固的势力,地主,教会,军阀,资本,没有外邦的协助,人民早已胜利,内战早应结束。只因外来的援助源源不绝,顽固的势力乃得以继续实施它的重大的压迫。两方胜负如何,现在虽不可知,但我敢说,如果顽固的势力战胜,西班牙将由半殖民地降为完全殖民地,以酬外力的帮助。至于人民的屈状也只是暂时的,在人民经济不能彻底解决之情况下,任何政府不能存在,何况倚赖外人以武力压迫自己同胞的政府呢?

 3 ) 在精灵与蜂巢之间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可以随时呼唤他。闭上眼,呼唤他。我是安娜,我是安娜。”
   暗淡的黑色背景下,只有安娜和姐姐伊莎贝尔的脸浮现出来。安娜因为惊奇而睁大眼睛,不由自主地腾挪了一下身体,嘴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微微张开。她面前的矩形幕布上正在放映影片《科学怪人》,电影里小女孩遇到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因,她对他说:“你喜欢我的花吗?”“这些给你,这些给我。”“你看,它们在水里,就像小船一样。”《蜂巢精灵》导演Victor Erice把安娜看到科学怪人时做出的一系列反应称作“不可复制的时刻”,它不仅属于电影,也属于现实中的安娜。
   安娜相信自己看到的,她分辨不清好蘑菇和毒蘑菇,对现实和幻想感到迷惑,只有她才会问科学怪人为什么要杀死小女孩,才会停留在铁轨上凝望疾驰而来的火车,才会注视着本该像爸爸那样一脚踩死的毒蘑菇,也只有她才会一次一次进入被遗弃的破败的空房,所以,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因也只在安娜的世界里出现。
   在这个名叫霍越洛斯的小村子里发生的一切都像随手撕下的不完整的书页,因由、去向隐没未知,徒剩迷思一般的片段。养蜂人父亲费尔南多重复诵读着笔记里关于玻璃蜂房的介绍“...他的脸上露出难以言表的惊骇...”,母亲特蕾莎写下寄往远方的情书,还有突然出现的跳火车的沉默士兵。哦不,这士兵有个结局,他被打死了。尸体用毛毯遮住横陈在放映《科学怪人》的公所里,露出只套一只袜子的双脚。电影《科学怪人》中弗兰肯斯坦因死后露出的,是同样只套一只袜子的双脚。在这些寂静,疏离,令人迷惑的片段里,只有安娜的凝视是永恒的,她串起这些段落,组成故事。
   弗兰肯斯坦因在电影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父亲?姐姐?受伤的自由战士?也许它只是身为孩子的安娜在无所依靠的孤独世界里用幻象和呼唤构建的另一片天地。当安娜给怪模样的模型约瑟先生安装上眼睛的时候,她就和科学怪人相遇了。
   《蜂巢精灵》中有大量关于一扇窗的镜头,在1998年拍摄的关于影片的纪录片中很多人都谈到了它。窗上蜂巢形状六边形的纹路,蜂蜜色的有机玻璃。当它关闭,房间像个密封的蜂巢,笼罩在蜂蜜色调的光线下,打开它,就能看见窗户外面的阳光。其实整部电影,尤其是室内场景,经常能看到这种蜂蜜颜色的光,饱满而浓郁,极具画家风格。
   姐姐伊莎贝尔是用最少幻象生活的女孩,现实,诡智,好奇,成熟,冒险,像她怀里的黑猫。可是电影中最梦幻的镜头是属于伊莎贝尔的,她欢笑着奔跑穿过炽烈的火焰,留下魂魄一般的剪影。影片结束时
  ,伊莎贝尔的童年也结束了,她搬出了和妹妹安娜共有的房间。而安娜站在那扇蜂巢窗前,轻声呼唤科学怪人。“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可以随时呼唤他。闭上眼,呼唤他。我是安娜。我是安娜。”她沉默了一
  会儿,转回身,注视镜头,就像个精灵。
你认为这篇评论: 有用 11 没用

 4 ) 色彩上的两处过失

  这是一部好影片。除了节奏上略微的不适(尤其是场景镜头切换)外,影片几乎没有问题。

  话说回来,本片在处理上的高明之处有二:1,是对拍摄时长的把握上,得当;2,室内光运用上的合适。这两个优点加起来,其实就是指拍摄的合适——适度,永远都是考验电影作者在掌握叙述的情绪、推动力以及深浅方面才能的要点。就此来说,维·艾里斯处理得相当好。
  首先,在叙述推动力上徐迟有度。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绷得过紧或突然松懈的情况。其次在情绪上平稳甚至隐忍,保障了内在张力的稳定而不会失控。

  此外,加上选角上的得当,让影片加分不少——选择出演者,不论是演员、模特,都需要精细地打量。因为一部电影本质上只适合一个人(一组人)上镜,而不是任何人都能行。这,也是适合不适合问题的重要一环。
  显然,本片做的非常好。作为电影叙述中心的女童的选择,不仅是极具眼光,而且是恰当好处。应当加分。


  再谈谈瑕疵。
  毫无疑问,电影是各个构成要素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下,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艺术形式。那么,如果说合适的话,好作品必然处处合适,分毫不差。
  所以,以这个标准来看,本片在色彩与节奏上略有脱节。荒野空屋,夜晚出走……这些都有问题——不是这些场景本身而是这些场景在画面组合中的节奏,是有问题的。其问题便是色彩的间歇性跳动——在拍摄技术上就是同一场景的不同景深镜头中,色彩的不一致。荒野空屋一场最能说明问题:姐妹俩从坡上走下去,用了不同景深的剪辑——其实,只用长镜也能完成这一任务,但影片使用的却是更为复杂的技法——在两个镜头帧叠化中,明显看到了曝光量上的差异,而问题便也随着而来,由于色彩的跳动导致了整个场景的气氛节奏的不稳定。使得接下来本应“出现”的弗兰肯斯坦,失去了持续的神秘张力。姐妹俩到井边,变成了某种仪式的纪录;它本还原而未被“应当出现的”弗兰肯斯坦的神秘形象加以利用。自然,后面空屋内与外的色彩(光线)反差也因此而失去了利用的可能。同样的,在夜晚出走中,当女孩遇到了“弗兰肯斯坦”时,水中反光与岸上的画面,也都出现了颜色过深的问题。无论缘由为何,这都是无法弥补的过失。
  
  

 5 ) 独裁者习惯了枪声不一定醒来,但人民听到枪声一定会惊醒

一部好的隐喻题材电影作品(国外大部分此类影片都创作于有严苛电影审查机制的特殊历史时期)想达到的最终目的是——让审查者不以故事情节带入现实去找创作者的麻烦,同时又要让观众能真正理解和看懂电影里最关键的部分所表达的含义。

本片为什么要拍的充满梦幻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安娜执著于一个虚构幽灵的故事,正是为了“催眠”审查者,让他们以为这只是在表现梦境而与现实扯不上关系,这也是创作者在面对电影审查的一种自保方式——我只是在拍孩子的梦,又没拍什么真实的事,即使拍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也只是表现特定阶层,没有影射独裁者,你能奈我何?

当然,导演显然也知道影片这么拍不仅“催眠”了审查者,也同样“催眠”了观众,所以在2/3处特意安排了一段精妙的“唤醒”场景:小安娜离开石屋之后,镜头不移动没有场景过渡也不交待任何原因,直接切换到一片枪声响起,而且导演自己也知道响一声恐怕没法唤醒全场早已进入梦乡的观众,还特意安排了机关枪连响,那个意思大概是在说——你们给我赶紧醒过来,最关键的地方开始了!梦要转换成现实了!于是接下来的一幕:战士被无情枪杀,警察(隐喻独裁者或其走狗)冷漠地看着他的尸体(此处我记得应该是全片唯一出现警察的场景)。这段其实是导演真正想表达同时又是全片最危险的一段——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军事独裁者的残酷被表露无遗。影片也从那一片枪响开始进入了短暂的现实状态,非常短暂,但足以表达导演的创作观点。

 6 ) 蜂巢幽灵

1940年,西班牙内战结束、佛朗哥独裁政权开始一年后。一个偏远孤绝的西班牙村庄的平常一天,六岁的安娜与八岁的姐姐伊莎贝拉看了场电影,1931年的美国恐怖片,《弗兰肯斯坦》。一个奇幻世界与日常生活交织,伴以黑猫、疾驰火车、跳过火焰、有毒蘑菇等奇诡细节,生与死在童年似乎一线之隔。这是西班牙导演维克多·艾里斯的电影处女作《蜂巢幽灵》,被视为七十年代最好的西班牙电影。艾里斯出生于1940年,在三十多年从影生涯中,只拍过三部剧情长片,皆属佳作(另两部是《南方》和《光之梦》)。

    电影出现的1973年,已是佛朗哥四十年独裁政权的最后几年,舆论与艺术审查略为宽松,但公开批评仍不可能,此片以象征和隐晦表达避免审查麻烦。家国分崩离析的创伤被压抑(片中一家四口从未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影片中的沉默,连同荒凉到美丽的卡斯蒂利亚平原景致,有种悲哀的诗意。摄影的微妙影调令人想到维米尔或戈雅油画,而拍摄时摄影师Luís Cuadrado已近失明,之后完全失明,于1980年自杀。令人叹惋。

    关于片名《蜂巢幽灵》,导演说来自诗人、剧作家梅特林克,暗示“蜜蜂遵循的某种神秘力量,而人类永不明其原由。”片中安娜的父亲费尔南多是养蜂人并写关于蜜蜂的诗句,他们居所的窗子为蜂巢形状,室内灯光是蜂蜜色泽。此片影响到宫崎骏动画片《龙猫》(1988)和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潘神迷宫》(2006)。

 短评

说它画面艺术吧,又感觉太过做作;说它故事考究吧,又仅仅只是单调的讲一个故事。反正我不喜欢

6分钟前
  • Hom
  • 还行

六角形纹路,昏黄色梦境。画面如湖面倒影般恬静荡漾,又如疾驶的火车匆匆掠过。幽灵是受伤军人,是科学怪人,是某种无法摆脱的神秘幻想。原野上刮起的粗犷的风将故事吹散,最后只留下一束清冷的光。

7分钟前
  • Stiles
  • 推荐

4.0。十分怪异、独特、神秘的影像风格。待再看。

12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7.8/8.0 不止一次地回想起片中小女孩Ana的眼睛,无助且困惑。小孩子是一种有灵性的生物,他们能感受更多的东西.他们用一种最真挚直接的方式去解读一切事物。

15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西班牙影展·美琪大戏院]①蜜与死的童年之诗,神秘而柔缓。②影片时而浸泡在蜂蜜般的金黄色之中(室内戏-蜂巢式的窗户-极权与父权象征),时而浸润在旷野的蓝白色之中(童年的自由与自然),时而又笼罩在夜晚幽谧的黑色之中(诡影、幻想与死亡)。③文本内蕴丰厚,科学怪人和电影,宗教与家庭,大众文化中的西班牙内战后集体记忆。④以感官的懵懂映衬出孩童的纯真与不成熟:视觉-课堂人体模型的眼睛&目击跳篝火时的幻影(定格)&弗兰肯斯坦幻觉;听觉-听火车后的震惊&听心跳时的失败;嗅觉:采蘑菇,分不出毒蘑菇之味。⑤永远分立于不同镜头中的父母。⑥荒原中的双门洞房子与老井。⑦几处叠化转场令人迷醉,如姐姐与黑猫的并置。 ⑧安娜·托伦特在这部影史最佳处女作候选中的表演令人叹服,23年后,她又主演了另一部极具水准的导演处女作[死亡论文]。(9.0/10)

1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重看。神秘诡异而惊心动魄,世间最恐怖的瞬间莫过于孩童认识到死亡的一刻。手指触碰蘑菇,火花迸裂,枪声和水边的科学怪人。蜂窝状窗框是成人世界的牢狱,将一夕毁灭永不可追的天真禁锢成时光的蜜与蜡。

2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351|對恐怖片的挪用,兒童演員過分精湛的表演,恰好都是使我毛骨悚然的東西。衹能在蜂房和淌著蜜色光彩的室內獲得些許療慰。

23分钟前
  • 介意
  • 推荐

撇开政治不讲的话,这片就是在说小孩子别看恐怖片。

2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Lovely Ana 噩梦并不仅仅出现在梦里

30分钟前
  • Des Esseintes
  • 推荐

深黄色是对于古典油画的摄影式模仿,也是“蜂房”——-在语境之中,封闭小镇的人被拟动物化,当我们观看蜜蜂会感受到一种可怜而受限,“激情”无法从外部观看,将“激情”可视化,即自然主义。在《蜂巢幽灵》中,火车,放映车的到来是城镇可见的闭锁与无趣,但维克多·艾里斯通过对起源于孩子之口的神秘空间实体化完成了空间的再一次生产,科学怪人的到来重新开启了某种不确定性,荒原上的破旧房屋与深井,不可知的神秘,通过孩童之眼,坐在银幕面前的观看者再一次获得对于影像的超验性恐惧。

32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色调真迷人;小女孩安娜真纯净;受伤军人那段,想起了《城南旧事》,不过比《城南旧事》好得多。

3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在还没学会恐惧之前,我们已经饱尝孤独

38分钟前
  • nemo
  • 力荐

弗兰肯斯坦的迷宫 全片1000个镜头 500内景 500外景 变态之极

39分钟前
  • 皮革业
  • 力荐

如果让我看着一部电影自杀,我选这个

4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力荐

想象和夜晚和眼睛构成另一个世界。

42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好片。

47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当孩子懂得人会死去时,童年就结束了。

52分钟前
  • NoirSky
  • 力荐

4.5;半年后重看,总算是有所领悟。还是不理解超现实主义的隐喻在哪,但确实有种特殊的魅力在其中;这个小女孩是我自认为是自己看过所有的电影里长得最好看的女孩木有之一~~~~

56分钟前
  • RIC
  • 推荐

故事充满神秘性,角色的行为动机也很神秘,不成熟的心智被恐惧困扰产生的幻象很神秘,还有点奇幻色彩。以儿童的视角回忆西班牙弗朗哥政府的高压和普通人的恐惧心理,大量的隐喻让人印象深刻。★★★★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D+ / 影片呈现出一种视角分配上的矛盾:一方面是孩童作为主线索将周遭化作贴合于时间流逝的静物,这种凝滞构造了“原初”一般的观看;另一方面则是前者挤压下的成人副线与影片整体的全知叙事,这种琐碎的堆叠反而像是在刻意阻隔段与段之间的流动,“日常化”被暴露为一种有明确导向的压缩。最终生活图景仿佛被转化为蜂巢一般的六边形封闭格子,符号的累积既未能创造情境,也无从生成叙事推进的动力。

5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