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喜剧片其它2021

主演:克劳迪娅·耶利米亚,奥林匹娅·马莱,尼科丁·恩古里亚努,亚历山德鲁·波托切安,安迪·瓦斯卢亚努

导演:拉杜·裘德

 剧照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2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3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4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5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6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3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4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5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6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7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8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8

详细剧情

  一段视频被病毒式传播,视频中,一男一女戴着面具做爱。不过,这名女子还是被认出来了。更糟的是,她是一名教师,本应当是一个榜样。而且这是在一个后社会主义社会,即将迷失在一个社会网络话语中,其中有治愈洁癖的态度,有伪政治万事通,有神圣沙文主义,有怪诞阴谋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辩论变成了一个法庭,关于双方同意的性、色情等等。拉杜·裘德(Radu Jude)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创新的电影实验,在这个作品中精心制作了一个聪明的、讽刺性的三部曲:第一部分以不紧不慢的精准镜头对准布加勒斯特街头日常熙攘生活中的疯狂幽默,向我们展示纪录-虚构界面的当代电影的样子。第二部分是一系列平淡无奇的静态影像,旨在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符号的百科全书。影片的大结局(虽然是开放式的)是在学校举行的讨论,对女主角的存在的理由作出裁决。

 长篇影评

 1 ) 拉杜·裘德的一千个谜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是一部自片名开始便让观众若有所思的影片。

它令人震惊的开场满足了所有预期——我们的面前仿佛不是线上电影节放映的影像,而是硬盘里某段不可告人的视频。一丝不挂的器官与频繁更换的玩法,一时之间让人有些眩晕。直至片名字幕出现之前,我们都不得不继续凝视这场欢乐的游戏。

这已经不是罗马尼亚名导拉杜·裘德第一次让我们惊讶了,不过这一次的“惊讶”可能要比此前的更为直观、更诉诸身体。

这位凭借《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等影片扬名于罗马尼亚新浪潮运动的创作者,在2010年代以来似乎比许多同代导演(甚至新生代导演)更热衷于形式探索。

无论是去年入围柏林论坛单元的《大写的印刷体》,还是此前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斩获水晶地球仪奖的《野名留史又如何》,都大胆地挑战了不同形态的论文电影。他2017年的纪录片《死去的国度》也采用了静照结合口述历史的形式。

拉杜·裘德的这些作品,已经是与《无医可靠》或《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这些新浪潮代表作完全不同的电影——这些影片在悠长的历史视野与忧伤的影像基调中,处理着缠结的社会议题。

如今的拉杜·裘德,开始着手用更辛辣、独特的方式切入当代的罗马尼亚现实。这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后简称为《倒霉性爱》),无疑是他最新的试验成果。

在那尺度甚大的开场之后,我们逐渐获知了这个故事的全貌:由于一场意外,一位女教师的性爱视频被上传到网上,从而引发轩然大波。她工作的学校甚至召开了一场家长会,要决定她的去留。

影片的时间与疫情同步,我们常能看到片中的罗马尼亚男女戴着口罩交谈。体温枪的频繁露面,以及关乎线上生活的影片主题,似乎构成了一种后疫情时期的现实主义。但是,拉杜·裘德当然不会采取现实主义的拍法。

在开场那段泄露的性爱视频之后,他为我们献上了一个三段式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柏林电影节的许多名导都采用了这样的形式,这种最为古典的叙事形态或许显得有些偷懒,但它几乎永远不会出错。

第一段名为“单向街”,这个具有纪录片质感的段落,拍摄着女主角在街道上不断行走的场景,偶尔她会停驻在不同的商店里,倾听颇具罗马尼亚色彩的顾客争端。

这种强调街景的摄影风格,早就出现于他的长片处女作《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之中。但在《倒霉性爱》里,这类镜头以一个极高的频率,游离于主角之外,拍摄离她甚远的广告牌、人体模特、乃至芭比娃娃。

第一幕中的离题镜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女性主义的叙事,将性别问题与消费主义并置在一起。无论是性爱视频的前提,还是纪实般的质感,都丰富了这种影像的批判性,增添了许多繁复的细节。

这位心中惴惴不安的女主角,正是身处这座商品监牢、共同被剥削的对象。在这种维度上,停滞在广告牌文字或模特残肢的画面成为了同构的表征。

苛责的观众或许会说这里的形式探索仍稍显滥调,毕竟消费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并置早已屡见不鲜(譬如《已婚女人》这样的精彩案例)。拉杜·裘德只是展现了罗马尼亚街景版的叙事。但无论对何种观众来说,第二幕的“奇闻轶事小词典”都会显得饶有趣味。

拉杜·裘德呈现了一种“词典电影”的形态,同时呈现一个词语以及一段字幕(而非画外音)提供的说明。

当然,这并不是彻底的创新:这种用画面提供抽象性信息、用语言提供解释性信息的拍法,是声画对位的其中一种形态。无论是戈达尔(《给简的信》等)、瓦尔达(《尤利西斯》等)这些法国导演,还是拉杜·裘德本人(《死去的国度》等),都曾采用过类似的做法。

但是,像他这样如此明确地模拟词典体的影像,还是比较罕见的。他依靠词条与释义之间显著的差异,创造出尖刻的讽刺性效果,用一种有趣的创新回应着新浪潮传统中的社会批判。

他在解释“牙齿”一词的时候,提供的释义是一则残酷的轶事:某个没钱治疗牙病的罗马尼亚穷人,只能任由恐怖的炎症蔓延。而在“家庭”一词的释义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冷冰冰的、关乎罗马尼亚家庭暴力的数据。

这种谜面与谜底的差异,令人想起文学中一系列的词典体实践。

无论是福楼拜的《庸见词典》,当代小说版的《哈扎尔词典》,还是阿多尼斯那首动人的诗歌体词典《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都与影像版的《奇闻轶事小辞典》一起,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语言符号。

有趣的是,字幕而非画外音的形态,对于罗马尼亚以外的观众来说,也构成了一种微妙的讽刺。对于大多数电影节的观众来说,阅读英文字幕的过程,便是自以为理解这段异国影像的过程。

而在最后的章节“实践与影射”中,穿过漫长街道的女主角,终于来到了那间残酷的学校。家长们等着声讨这个可怜的女人。

在与第二幕的参照之下,这一幕似乎真的成为了一种实践性的场景,在女教师、校方与家长们的大辩论之下,角色们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运用着我们刚刚在词典影像里学习的词语。这种提前提供背景信息的方式,似乎成为了论文电影接近观众的一种全新的形态。

当然,影片的结尾也甚至要比开场那段惊人的视频更具力度,构成了一场点题的循环,这也是这部作品最后的形式游戏。

拉杜·裘德在探索罗马尼亚电影新方向的同时,也推敲着电影形式的不同变调,甚至纪录着疫情时期的现实线索。据说他之所以在第二幕制作“影像词典”,也是因为创作过程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这一切都构成了他的这则最新谜题——评论家埃拉·比滕古尔曾说他是罗马尼亚新浪潮中的异类,或许恰恰在于他对形式谜题的偏好。

无论是第一幕中微妙的运镜细节、第二幕中清奇的词典编纂思路、第三幕繁复的论辩,还是最后惊人的结局路径,都是这部影片不断挑战观众的方式。

我们需要将一系列表征与意义结合起来,需要将铺天盖地的形式与近乎过剩的信息相互对应,或许每一次观看都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倒霉性爱》关乎最贴近罗马尼亚的历史与现实,也关乎线上生活、性别剥削、乃至艺术本体这些国际性的议题。

从第一个画面开始,我们便落入了他的形式圈套——当我们像那些传播这则性爱视频的网友一样,被它所吸引、所迷惑的时候,我们便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共谋。于是,我们想要继续“观看”这部电影,但最终却又被它给嘲笑。

正如打开本文的读者,在读完第二段之后,或许也会想看完枯燥的全文一样。

 2 ) 罗马尼亚艳照门:大众的天真与残忍

2008年涉及多位当红艺人的艳照门轰动网络,当事各方的生活、职业轨迹就此改变,余波至今未息。

2021年3月,《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以一起隐私视频、照片被病毒式传播为由头,掀起罗马尼亚的盖头来,震撼世界影坛,荣膺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

这不是穿越、怀旧、生化演习,这是疫情期间武装到牙齿的罗马尼亚情侣:

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呈现的情景更为荒诞,女教师比岛国动作片还要狂野百倍的视频四处流传,连摄像机的镜头都会引来老人的吐槽:

在哪里都戴着口罩,在哪里都可能被认出来,网络时代的病毒式传播威力无边。

女主甚至遭遇热情的粉丝:亲爱的女士,我想加入你的航程,我只是一个漂泊的水手!

影片第二部分进入魔鬼词典火力全开的模式,对罗马尼亚的传统、历史、文化、宗教、教育的名词进行疯狂的嘲讽、解构:

比赛

儿童童声大合唱:

圣诞节(二战罗马尼亚军队在东线的大屠杀)

家庭

文化

啦,就这德性:

民间传说

蒙太奇

意气风发的青年与凌乱的尸体连续闪回,讽刺意味非常强烈:

爱国主义

拳头

第三部分是学校委员会“公审”女教师,后者竭力辩解:视频又不是我放到网上的。我跟自己的丈夫有什么错?

影片的开放式结局:1.学校委员会以15对13票决定女教师留下;

2.投票结果,女教师被赶出学校。3:

凭什么要我辞职?!女教师发出一声怒吼,变身神奇女侠,将伪君子一网打尽!

就法律意义而言,罗马尼亚艳照门与2008年陈冠希艳照门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当事人都是非法传播的受害者。

秋风《艳照门中的自由与道德》,强烈质疑那些为艺人辩护的声音:

“既然别人无权对这些艺人的性活动及其淫秽照片发表意见,那这些人士又有什么权利批评大众评价这些性活动及淫秽照片的行为?难道对一件事情发表意见不在言论自由的范围内?”

为艺人辩护,并非傲慢地认为艺人享有道德评判的豁免权,而只是提请人们对艺人的批评要保持公正。

在舆论的同情和纵容下,超越必要的限度,以言论自由为名对受害者恶语相加、乱挥道德大棒,无疑是对艳照门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我不认为媒体是在刻意媚俗,迎合读者抨击“淫乱”艺人的胃口。

恰恰相反,对言论自由的极度敏感、焦灼和渴望,加上常识的匮乏,导致舆论以自由和道德之名猛烈地冒犯自由却浑然不觉。

无辜受害的艺人之一:阿娇,其职业道德遭到海内外媒体的一致声讨,网络上的攻击更是不堪入目—-

一般而言,因职业关系获得的知名度要求艺人小心谨慎地选择代言产品,对代言产品的品质要有相当的了解。否则,一旦其代言的产品出现重大问题,个人声誉严重受损不说,还可能会因滥用大众的信任获利而带来法律后果。

但我不太清楚人们期望艳照门的当事人该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如果因为在其相关产品里有过消费行为,就可以要求艺人、老师戴着职业面具进入梦乡,未免太过天真和残忍。

对受害者的同情,本来是公德存在的基础之一。以有违职业道德攻击艳照门的受害者,解消对受害者的同情,却口口声声说自己在维护公德,不是很矛盾吗?

道德存在的基础、意义和最终目的就是为自由服务,而不是相反或其它。

曾几何时,三寸金莲还是人们的最爱:“美人脚小倍温柔,能使名花见欲羞。”整个社会对缠足恶习趋之若鹜,以变态、残酷为美,直到近代人权、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才销声匿迹。

秋风所谓“各人过自己的生活,不管别人的事情,也拒绝别人干预自己”,并非以自由为名替艺人辩护的本意,而是来自秋风先生对自由的重大误解。

自由并非只是在不伤害他人自由的情况下,不受道德的约束和批判。恰恰相反,道德的约束和批判正是为了配合法律更好地保障和享有自由。

对他人生活的干预,只有在为了更好地保障和实现自由的情况下才符合道德情理。法律即为最低的道德要求。

个人角度,我不欣赏、不反对、不支持自拍并保留这样的照片,无论自拍者是大明星还是小老百姓,它都属于个人的自由和隐私:成年人于私密的空间、不以盈利(传播)为目的、完全自愿的拍摄行为。

人类不断挣脱有形或无形的枷锁的纪录构成了自由的历史:自由明了道德的重要性,对它可能造成的危害也保持了足够的警惕。

自由只有不断地“去道德化”,抛弃不合时宜的道德观念,构建新的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由的道德,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

而尊重、宽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同情、声援无辜的受害者,本就是自由与道德的题中应有之意。

自由要求道德与时俱进,和人们对自由不断深入的了解相接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自由本身。

类似缠足这样的畸形审美观和三从四德等道德规范的产生、发展和最终消亡的过程,证明了一旦对自由与道德的关系及其概念本身认识模糊、产生误会,道德就会丧失其最大价值,背离树立道德的初衷,成为释放人性之恶的遮羞布。

艳照门还在提醒人们: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出让和损失有其一定的限度,警方因此才能以“发放淫亵物品的控罪”拘捕犯罪嫌疑人。

艳照门的当事人为什么要道歉?

因为愚昧、野蛮、变态的舆论压力,岂有他哉!

人家俊男美女两厢情愿,难道还要征求你们这些妖怪的批准?

他们本身是非法传播的受害者(电脑维修员因不诚实取用电脑罪被判监8个半月),凭什么道歉?

因为有人喷鼻血、强撸,没有及时递上纸巾?

童婚、缠足、贞节牌坊、荣誉谋杀、割礼、艳照门表明,愚昧、野蛮会让道德背离初衷,成为侵犯自由的遮羞布。

19岁的张柏芝,1999年,《任何天气》

英姿飒爽

张柏芝(新加坡版、马来西亚版《品Prestige》2019年7月刊)

张柏芝(中国版《时尚COSMO》2021年5月刊)

 3 ) 倒楣性愛,瘋狂A片(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2021)

1、芭比的盛宴(Babettes gæstebud,1987)中資本主義以美味食物的形式傳到清教徒原始教義信仰的社會主義保守村落,愛情合眾國(Zjednoczone Stany Miłosci,2016)中資本主義從牛仔褲、巧克力等奢侈品的走私方式進入社會主義與天主教的保守社區,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 ,2003)中柏林圍牆倒塌,資本主義以色情片與可口可樂大型企業為代表傳入東德,在這一部電影倒楣性愛,瘋狂A片(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2021)中,象徵自由西風東漸的資本企業和商店在羅馬尼亞的小鎮中如雨後春筍林立(咖啡店、速食店、販量店)——可是自由之風以性的解放為代表,雖然帶來了解放,但也帶來了對文化、傳統、信仰和價值觀的挑戰。倒楣性愛,瘋狂A片(Babardeală cu bucluc sau porno balamuc,2021)原片名的是「Gossip with mess or slut porn」, 意即由一段亂交或淫穢的色情片所引起的輿論(美其名是輿論,實則八卦小道言論)。

2、電影是四段結構,這四段結構的筆法很像莊子——故事、理論、故事、故事,也像是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1984)與不朽(L'Immortalité,1990)的筆法——故事、詞條、理論、故事。

3、電影四段結構:

[一] 電影的第一段是事件的揭露——一名女教師私生活性愛影片曝光,引起非議(這讓我想起陳之藩過世後,李敖翻出其生前寫給他愛人的情書,說裡面盡是汙言穢語,批判陳之藩道貌岸然,竟被社會所尊崇)。 [二] 第二段如莊子的齊物論,由七十多個詞條新解組成。這七十多個詞條的解釋,每一個都很有意思,值得逐一細想,不過整體來說,展現了這個世界的是是非非、對對錯錯,既矛盾又衝突、混雜的名言概念和語彙解釋——我們雖然面對的是同一個客觀的世界,卻隨著每個人有各自立場,以至於主觀意志與欲念不同,於是產生千千萬萬各式各樣衝突、矛盾、對立,甚至於荒唐、謬誤的觀點、意見、詮釋、主張和作法,而站在各自的立場去看,卻又都是言之成理的。面對這樣樊然淆亂,又充滿局限、片面的意見與說法,莊子要我們能用超然的視角去看待,不如「照之以天」、「莫若以明」。(簡單的以臺灣新聞常見的社會問題來寫,可以寫的詞條是「博愛座」,畫面是六旬婦人對著上了一天課後從補習班回家的國中生咆哮:「起來,這是我的坐位你知道嗎?沒教養!」以表明所謂「博愛」不過是「偏愛」、「特定的愛」或「非愛」。) [三] 電影第二段說完了理論,電影的第三段就直接進入一個實際情境的操演與討論——從一場學校會議,讓我們看到這些不帶一絲人性關懷的殘酷群眾會如何反應。這場會議中,隨著激烈的討論,越來越深的觸碰到人們內心的底線,我們會發現這遠遠不只是性愛影片的問題,還更深的觸及了教育的本質、信仰的核心、民族的自尊。導演把人的偏見如扇展開一樣的鋪張在觀眾的眼前。 [四] 第四段的收尾,與其說是有三種假設,不如說是開放式的結局,因為所有觀眾的心裡,都會隨著電影設計所帶來的體悟,而有自己的一個電影結局設想。

4、電影從一場新冠病毒的疫情帶來的傷害開始思索,勾勒出人類歷史長河中許許多多殘酷的傷害性的事件(從網路到暴政)。其實說來,當前世界的病毒風暴是有這麼一點超現實的發展,而電影在這超現實的題材下,又以超現實的方式又真又假又實又虛的結束。

 4 ) 当私人领域被搬上公共领域之时…说教开始了

part1刚开始的色情视频为整部影片奠定了道德基础。porn的基本设定是女主有头有脸,男主的作用好像就是展示他的dick。这个视频也是如此,所以大众和社交媒体才会揪住女主不放,因为对于观看者来说,她是视频中唯一在场的人,有脸=我可以骂你。神逻辑!

这部分女主一直在大马路上走来走去,镜头带着我们领略了罗马尼亚的市井生活、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其中司机停车停在大马路沿子和斑马线上的画面出现了两次,足以体现这帮男人对社会norms的无视。

part2完全是各种历史社会和当下社会的剪影,用拼凑小视频加字幕的方式拼凑出了一段默片,有好几段我还专门暂停思考了一阵,内容按理说都很常见了,但是不仔细思考,一般人还真注意不到这些社会细节。

part3是对女主的道德审判,并让各位家长和老师投票,看这位色情老师能否继续执教。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女性拿着平板站在女主旁播放女主的色情视频,底下的观众用粗俗的语言肆意谩骂女主,但是他们一个个看的比谁都认真,他们面部表现出来的的那种饥渴难耐根本无法掩盖,仔细看的话,能发现一个男人捂着自己的dick的片段一闪而过。还有一个老年女性在批判女主的时候,说她年轻的时候比女主的性行为更为开放狂野,但是此时此刻的她却在这里道德审判女主,这不就等同于年老的自己审判年轻的自己吗?这部分还讨论到了性和教育、学校教育的本质、应试教育和学会思考等俗气但意义重大话题。电影给出了这位女主老师的三种可能结果,最后一种真的没想到啊!把男权社会中有男权思想的男男女女狠狠把玩了一番!

这部电影不算是很出色的那种,甚至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它恶俗,但是我认为,它属于对人的影响持续深远的影片,它需要观众自动把各个片段联系起来思考,结合罗马尼亚的社会现状(全人类的社会现状)去思考影片外的现实社会。

影片里讽刺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性、疫情、口罩、社会不平等、男权社会、教育、社交媒体、porn、职业道德、宗教等话题。

最后一幕拍的实在是妙!低俗但解气!

 5 ) 用现代而戏谑的手法,拍出了一部实际非常严肃的作品,我只能脱帽致敬。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罗马尼亚,今年的柏林金熊最佳影片。 拉杜·裘德,牛逼。 开场,3分钟全A片,牛逼。 第一幕,全城走路不收音,嘈杂的马路体现了女主的心理,又带出了布加勒斯特城景,从视觉上展现罗马尼亚生存环境。牛逼。 第二幕,26分钟,上百个短视频名词解释。为最后高潮进行知识储备,展现了罗马尼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背景。牛逼。 第三幕,40分钟的大辩论。法律和道德,宗教和科学,保守和激进,极左和极右,隐私和冒犯,公权和私权,民族主义和种族歧视,荡妇羞辱和女权,性享受和假正经… 导演的文本,如此精彩地表达了如此多的宏大命题,却丰富而不突兀。牛逼。 三个结局,牛逼。 用现代而戏谑的手法,拍出了一部实际非常严肃的作品,我只能脱帽致敬。

 6 ) 女性永恒灿烂的死胡同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评分仅代表个人立场)

电影事关一位女老师私房视频泄露,不过在互联网日益迎合窥私欲的当下,并非什么新鲜事,而这样的事情再度遭到道德审判,舆论天平也不再像早年那样只往一边倒。

柏林电影节对这部非常女性的电影青眼有加,显然不是醉心于陈腔滥调的道德反攻,更不是惊叹于那些迟早凋零的尺度震撼。

用这样的噱头来吸引观众,有效果,但没有好到撑起全片的效果。用这样的女性来声讨现实,有意义,但没有大到登顶柏林的意义。

这还得先看男导演裘德究竟怎样呈现女性与女性立场。

女性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以下简称《倒霉》)里一出现,就是一个完全自主的个体。直面欲望并且能够引导欲望的艾米在卧室中,跟录制视频的丈夫变着戏法游龙戏凤,如鱼得水。在这段春光无限的视频里,她的需索是炽烈的,鲜明的,也是平等的,而自控、自信与自得正是这具身体发散出来的强烈讯号。

随着电影迅速转入“正片”,艾米换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她的身体“得体”地藏到灰白搭配的职业套装里,裙摆过膝,发型保守,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整个人自然而然地融入环境里,也轻而易举地消失在视野中。

作为万千女性中的一员,她很自觉,也很警觉地把和性相关的讯号稳妥留在室内。但是,无处不在的性暗示“代替”她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直指器官的污言秽语层出不穷,哪怕是寻常市集,也会突然冒出一位老太太,对着镜头就是一句“舔我XX”。穿着海军服的陌生老先生会拿着玫瑰,对艾米追着说些颇有骚扰意味的所谓情话。

超市里,小孩的玩具最后定格在母婴系列洋娃娃上。公共空间的巨型广告画里,年轻女孩用手指着伸长的舌头,配词是“我喜欢深入的”,挑逗双关不言而喻。而男性半裸的健身图片与其说是满足了“第二性”的观看快感,还不如说传递着更为明显的征服欲。连带着雪糕店门前一排等待被“舔舐”的模型,也被赋予了相关联想。

从前言到第一章,从动态到静态,从近景到远景,从主动到被动,从个体到集体,女性与性成了被消费的主要对象。而鉴于整座城市被挤压出种种性的讯息,女性一定程度上是与城市景观并置、融合的。

整体上,关于身体的过度消费,全社会有种日常化的趋势。讽刺的是,性的讯息被随意安置在公共空间,但它一旦被明确公开,就要遭到定罪。

回看电影开头的短短几分钟,直白的成人片形式把观众从“看电影”的感觉中抽离出来。没有人需要思考加在艾米身上的符号,比如家庭关系、社会地位,或者是职业、年龄。

我们需要看到,卧室这空间保有的私密性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安全感,但是在这里拍摄的视频未经同意,就被丈夫泄露出去,最终成为就连小孩都在争相传看的猎奇对象。

在这个时候,艾米身上的符号就变成了枷锁。作为一名教师,一位所谓并不年轻的女人,“竟然”与这种视频挂钩,哪怕并没有任何淫秽的意图,她也会无辜地从被凝视的位置,挪到被审判的境地。

所谓的社会伦理剥夺了很多人合法的性与私密空间,但有更多人心甘情愿地成为自缚手脚的帮凶。包括观众在内,一旦在观看视频内容时咋舌“大尺度”,作出这类空有“理性”外壳的判断,就会通通沦为与第三章家长同一阵线的审判者,或者说,被裹挟成为共犯,而这正是《倒霉》煞费苦心的独特经营。

而当那位女家长公然播放视频,并得意洋洋地吸收来自围观者的好奇、惊讶、叹息甚至满足,其实羞耻已经转嫁到她身上了,尽管现场没有任何人能够,或者愿意做出这样的实质判断。

从这起事件发酵开始,消费者就是越界的,不怀好意的,他们密集的凝视与反复的咀嚼引发了被消费者的严重剥削,但被消费者却要承担他们强行施加的道德审判以及社会死亡,这就造成了极其不平等的倾轧。

这时候,艾米不只是单独的个体。她被物化成牺牲品,肢解成标本,更降格成“只配”被他人审判的失声物件。

我们能够看到她一直试图低调地挽救局面。比如她在私下催促丈夫解决泄露问题,但这个再也没在电影里出现的男人,始终未能扑灭这场野火。她去学校领导家里寻求理解和帮助,但是规章制度把她送上了尴尬的公开审判。文明理智的法则在这里被兴致勃勃地嘲弄,而她想要理性地争辩,合法地维权,又只能充当被群嘲却无从参与的对象。

语言、情感、逻辑,以及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全部可悲地丧失了力量。

《倒霉》递进地营造了密不透风的压迫环境。而此间的女性艾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群体的焦虑与压力。

这就对上了电影第二章密集的“背景介绍”与“术语诠释”。

在女性的个体层面,谈及“厨房”时,女性被刻板地捆绑进去。谈及页面最底下的“注脚”时,那个“绝佳想法”是“女人真正的美,在于她的男人”。谈及“尊重”时,讲到一个警察局长声称,被男人家暴的女人不该在夜里报警,而应该等到早晨。谈及“强奸”时,55%的受访者认为在醉酒或嗑药等特定情况下,受害者着装撩人或是愿意跟随回家,那强奸就是合情合理的。

十足的反讽中,点出了内向的、从属的关系,早已把女人被动地绑架起来。而放到历史进程中,她又相当于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

第二章反复呈现的罗马尼亚以及法西斯国家历史,表层的杂耍与拼贴即便涂抹着戏谑,内里全都充斥着躁动不安与摇摆不定。

比如罗马尼亚军队是镇压平民的一种方式;集体参军与尸横遍野构成了蒙太奇;“权力”意味着指挥开枪,或者持枪扫射;六成罗马尼亚孩子都遭受过家庭暴力,而他们又是父母的“政治囚徒”;前身是警察的公交司机因为国籍,拒绝罗马妇女上车并当众棍打。

这些状况非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持续至今,在第一章的城市漫游里,当下的生活空间已经不时被历史与革命的字眼所点缀,甚至贯穿。有人在电话里抱怨,“每个人都在被秘密警察打小报告。”

新冠肺炎爆发后的新现实给予这个本质许多新鲜注释。

一是处处都在强调,人们理应注重清洁跟消毒,但是人心最肮脏最龌龊的一面却在电影里暴露无遗。显然,那里的病毒比肺炎病毒有着更顽固的生命力。

二是人与人之间被要求保持社交距离,但是互联网时代的视频传播消解了距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越界观看的冒犯性与狂欢性已经打破了个体最基本的安全感。家长会上出现集体围观这种极度不文明的行为时,边吃香蕉边邪笑的军官就是最典型的看客代表。而艾米算是替这个焦虑的世界,承载了更多焦虑。

三是口罩成为安全感的新来源,也成了文明的最后底线,在私密视频里没有穿衣服的艾米,最终变成某种在公众场合没有戴口罩的人,被所有人恶言相对。但是整个社会想要扒开的,并不只是艾米的口罩。

审判前电影展现了许多争执,譬如超市结账时,拮据的顾客因为要精打细算,被后来者挑起言辞刻薄的吵架。不难理解,家长会上公开审判的暴戾对应了整个社会对贫穷、对麻烦、对去亲密性、对过度清洁、对规矩的烦躁甚至暴怒。

他们在非理性甚至非法的层面,通过为难艾米来释放自己扭曲的情绪,这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对话的失效,也加快了文明秩序的瓦解。

电影为此设置了三个结局,前两个现实的结局证明了受害者和女性的出路,是横竖不会存在的。

持续积累的情绪无从发泄,电影没打算廉价地给出一个模糊的希望,但又不打算一声不吭地归于沉寂,所以有了最后假想的结局,让艾米化身超级英雄,用最疯狂、俚俗,也最有效、痛快的方式去堵住悠悠之口。

当然,糟心的地方也在于,谁都知道爽过之后,尘埃落定的现实,依然只能是一个又一个死胡同。

这就是电影的神来之笔。

由始至终,《倒霉》都在巧妙地运用美杜莎的隐喻。人与兽只消看一眼美杜莎可怕的脸,就会变成石头。当智慧女神雅典娜鼓动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前去杀掉美杜莎时,告诫他只能通过光亮盾牌上的镜面反射去看对手。最终,珀尔修斯顺利完成任务。

裘德揭晓这个故事的启示在于,我们不能,也不可以,去直面真正的恐怖,因为它们会用巨大的恐惧让我们动弹不得,而我们想要了解它们的样子,就只能通过观看“重现它们形象的图像”。而影院屏幕,就是雅典娜擦亮的盾牌。

《倒霉》的盾牌,是那个视频,是高度提炼过的虚拟审判,是每一个或真或假的视频拼贴,是艾米,甚至是整部电影本身。想要透过一重又一重的再造图像来了解导演的意图,需要去尝试感受并且解读,然后反思。

但既然是在反射,在重现,那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反正人与人之间无法达到绝对的理解。

这时再回看电影片名出现时的标注,就更见深意。“没有人明白,世界正在时间之海里陆沉,那里深不见底,遍布以衰老和死亡命名的鳄鱼。”

(插图来自于柏林电影节官方图片,以及IMDb预告、豆瓣电影片段截图)

 短评

这是个啥玩意儿,一堆评论解析解构的云里雾里,各种喻指,碎片化又杂糅,看故事性的观众可绕道,这太特立独行了,喜欢不来,无论有多高级。★★

4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较差

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好无聊。黄片放完仿佛听见,“ok, kids, that's all the interesting stuff for today”

8分钟前
  • 朱马查
  • 还行

impressive genius as a cultural studies researcher. part2 "short dictionary"直接显示了整部影片的形式设计如何全然内在于当代景观社会碎片、拼贴、被冷笑话充斥的文化生产逻辑,Jude似乎很清楚在这种语境下批判某物的最佳策略就是直接甚至放大呈现它本身,但恰恰是这种过于紧密的内在性使其所谓形式开放性变得可疑。

10分钟前
  • Octopus
  • 还行

情色片中用来引起欲望的尾随,偷窥在《倒霉性爱》的第一段以景别的方式复现,但拉杜·裘德的影片是一种“拼贴的古典主义”,也是“第一部”关于疫情的影片,关于它如何改变认知与隐私空间。除却大尺度的开头和剥削电影色彩的结尾外无关于性。相反,第一段中,摄影机扮演着一个不称职的跟踪者,distraction,然后扫(“超链接”)向充满广告与事件的街道,一个COVID,波普,赛博空间与后集体主义遗迹的杂合体。第二部分则是一种数据库电影,字幕独立于声音。而第三段即影片结尾则构架了一个舞台空间的审判,如同苏格拉底,默尔索,或艾希曼所经历的审判,在当代(弱)技术哲学/伦理学主题下产生一种古希腊式的倾向。人物脸上的口罩等同古代戏剧的面具。这场对话和柏拉图的大多数对话一样,是未完成的,所有的开放结局都不是答案。

1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3.5,这也太柏林了

19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这种偏向行为艺术的“电影”,我向来没有好感。不唱赞歌需要的是勇气,说人话才是考验才华。

21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较差

7分,话题型电影,论文式的影像拼凑与各种隐喻。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分的行走和第二部分的影像辞典,当然这两部分都只是在为第三部分做备注。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柏林 2021】以性爱这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入手,得以窥见罗马尼亚的社会生态。戏里女老师因性爱视频泄露而受千夫所指,戏外导演则用政治黄片予以有力还击,影像与现实构成完美互文。在这个疯狂的时代,或许就需要更加疯狂的影片,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29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既是第一部扎根于新冠疫情时期的国际电影,又是一部包罗万象、展现当代文化与性别-政治图景的百科绘本。影片始终保持了复杂性、开放性,既有严谨传统的智识论证,又有多声部的反讽对话。引言(性爱录像)+三段式正文+多结尾结构。第一段里,摄影机远远跟拍女主,但又时不时摇移至看似无关的周遭行人、楼宇与广告牌上,配上强化的环境声,既描摹出疫情冲击与消费主义漫卷之下的城市生态,又烘托出普遍的焦躁与忧烦情绪,亦似本雅明[单向街]中的浪游者视角。第二段的历史文化词典拼贴承袭自戈达尔的论文电影脉络,科普解说讽刺恶搞呼应兼有,也契合于追求快节奏短视频与信息密度的当下景况。第三段剧场般的“民主”论争与道德审判则是对各色人等偏见与狭隘思想的大起底。知识/教育、性别/族群、权力/政治紧相连,理性失效后,一切就像笑话。(9.0/10)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一头一尾真令人痴狂, 中间个人观感2>1>3。第二部分真的辛辣刻薄而又冷静解构了大部分国家后现代生活里的苦乐酸甜。形式上看似简单粗暴,仿佛在长片里插入幻灯片,但其实它在结构和主题上很好串联起了全片,把宏大又纷繁的控诉编成一张大网,扣在我们每个人脑袋上(宛如结尾)——看完甚至都有了读鲁迅般的感受,仿佛感到导演站在那里点烟冷笑,骂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第一段非常本雅明,城市漫游与震惊体验直接明了,默默展现消费主义、种族歧视、阶级和性别的剥削,左而不激,如沐春风。第三段其实也很强,但跟前两段那么灵气的手法比起来,就匠气造作了起来,还好结尾拯救了回来。啊!再次感慨*结局3*,若说电影有什么好,还不就是给我们提供如此妙而爽的幻想!!

33分钟前
  • 德小科
  • 力荐

我fuck因我在,我FUCKKKKK故我在。政治辞典与行为档案,揭示人类的两面性,一半掉书袋,一半爆粗口。

3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拉杜·裘德的这类论文电影极具想象力和创作力,怎么会有第二部分的影像小词典那样的想法,还把自己在职业生涯上的思考和当下疫情带来的社会环境融合进电影创作里,让熟悉这个导演的观众感受到他的私人感,借助于电影完成他的私人表达,不愧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因为是疫情期间拍的,第一部分的外景地在场景拍摄和声音设计上就有很多展示日常生活细节的目的,疫情也无法阻止好导演的创作。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金熊。详见长评。文本结构非常复杂,甚至过载。最吸引眼球的性爱录像泄露以及围绕它的有关私人-职业形象的辩论(感觉导演是不是参考了大表姐的那次艳照事件),甚至都不是影片真正的重点,艳照只是一个引发议论的事件,导演真正要讨论的则是如今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实:贫富分化加剧、戾气横行、疫情加剧社会危机、消费社会、反智、阴谋论、民族主义盛行、右翼势力崛起,当然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络暴力和道德审判。我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导演近年拍的几部屠犹题材电影让他在罗马尼亚遭受了右翼、民族主义、阴谋论者甚至新纳粹的围攻(可能很多是在网上的),这部影片基本是导演对他们的直接回应。其中关于SHZY历史和齐奥塞斯库的段落就显得有点多余,甚至有些“剥削”。

4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footnotes提前插进 生怕观众知识储备不够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论文思维 然而论文无法改变世界

45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居家隔离的性爱视频被发上网,中学教师被迫接受下岗审判。一部疫情中诞生、却又不只是疫情的历史主义猎巫电影。拉杜·裘德依然喜欢搞些千奇百怪的幻灯片,但这次却是和性爱黄片的辩论相辅相成。结尾AV女侠绝了哈哈哈~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真的狠,尤其联系中国去年疫情期间那些直播网课乌龙的X爱事件,非常绝了。这才是疫情时代的影像报告~#2刷之后觉得有点扣分

49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3.5 第一部分:走在罗马尼亚的大街小巷,进入语境;第二部分:词汇量补充;第三部分:看似针锋相对的对谈其实都是在自说自话,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可以改变别人的想法。结尾令人意想不到,哈哈爆笑。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富贵险中求,疫情让导演变赌徒,在电影节押大博弈。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第一段“游移的观察者”有点意思,后面差点意思。片尾的五彩审判,Miguel Gomes在《一千零一夜》里玩过一次。Miguel相信Folklore,Radu却说Folklore是无能的,所以他的声音总有些单调吧。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