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欧美剧英国2013

主演:大卫·苏切,佐伊·沃纳梅克,菲利普·杰克森,休·弗拉瑟,保琳·莫兰,亚历山德拉·道灵

导演:约翰·史翠兰,希提·麦克唐纳,安迪·威尔逊,汤姆·沃恩,彼得·莱登

播放地址

 剧照

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2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3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4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5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6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3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4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5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6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7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8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19大侦探波洛 第十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6:16

详细剧情

  第十三季共5集:  1、Elephants Can Remember 旧罪的阴影(大象的证词)  2、The Big Four 四大魔头(四巨头)  3、Dead Man's Folly 古宅迷踪(死人的殿堂)  4、The Labours of Hercules 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  5、Curtain 帷幕(幕后凶手)

 长篇影评

 1 ) 一代神探谢幕——《大侦探波洛第13季》

一代神探谢幕——《大侦探波洛第13季》

今天聊聊英剧《大侦探波洛第13季》。

片名AgathaChristie's Poirot Season 13 (2013),别名大侦探波洛探案传奇。

本季是《大侦探波洛》的最终季,从1989年到2013年,ITV用24年的时间,用70集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70个案件搬上荧幕,堪称一次壮举。

《大侦探波洛》作为长寿系列推理探案剧,成功塑造了阿婆笔下最杰出、最著名的大侦探,70个案件中有太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ABC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谋杀案》《无言的证人》……观众们提到波洛,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位矮矮胖胖、温顺慢性子、带着滑稽小胡子的比利时大侦探形象。

大家想要了解推理女王阿加莎,可以从她笔下最著名的侦探开始,不妨通过《大侦探波洛》入手。

尽管其他导演演员也多次演绎过阿婆的几部作品,不乏高分作品,但完整演绎全集的仅此一家。《大侦探波洛》13季看下来,十分痛快过瘾。

一代神探用70个案子完美诠释他灰色的脑细胞,也多次辩证地探讨了法律与正义的关系。通过揭露真相,让公平正义充满人世间,神探的意义也在于此。

1946年出生的大卫·苏切 David Suchet用24年时间,把波洛的所有案件演了个遍。

第一季时大卫·苏切才43岁,到最后一季时,他已经67岁。

随着时间流逝,演员年纪渐长、角色见过的人性黑暗越来越多,俏皮傲娇小诙谐的波洛也慢慢变得深沉疲倦。毕竟再高明的侦探也只能找出真相,无法令死者复生,想要天下大同世界和平,依旧任重道远。

01 大象的证词 / 旧罪的阴影 (Elephants CanRemember,单行本)

短评:

侦探小说作家奥利弗太太想了解教女数十年前的家庭惨案,苦于没有侦破入口,于是求助波洛。在波洛的指点下,奥利弗太太从众多当事人口中问询当年事件过程,慢慢拼凑真相。

大象的记忆,比喻过目不忘的永久记忆。大象的证词就比喻那些当事人对当时事件的记忆。心里没有鬼的话,证人一般都会提供正确证词,而做过坏事的人则会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伪证。波洛需要运用推理判断,找出真相。

这个案子和《啤酒谋杀案》类似,也是依靠证词寻找过往真相。不过《大象的证词》还和现在的案件产生联系,并不是单独的陈年旧案。

这次案件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巧合,又是双胞胎又是精神病,多种现实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凑到了一起,给人有些刻意的感觉。

02 四魔头 (The Big Four,单行本)

短评:

这集《四魔头》可谓是充满噱头,波洛开场即死,一群旧友纷纷从退休生活中抽出身来,参加波洛的葬礼。时隔多年,老的四人组再聚首。

波洛、黑斯廷斯、贾普探长、雷蒙小姐终于同框出现。上次他们四人一起出现还是若干集之前的事情了,《大侦探波洛》后面几季都是波洛一人的独角戏。

这次《四魔头》牵扯出一个横跨东西方社会的幕后神秘组织,仿佛四魔头可以操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四魔头三男一女,正好和波洛的老四人组配置一样。

四魔头的设定充满阴谋论的味道,一切充满未知,只能依靠阴谋去解释阴谋,好像所有人都被看不见的手操控。

整个事件真相被解开时,也是全剧反转最大的时候。原本以为会是一出有关文化冲突、政治黑手的惊悚大戏,最后落脚点还是放在感情上。整个故事最后还是归咎于舔狗的悲哀,舔狗为了心中女神第一句话而与世界为敌,满脑子的骚操作全部用错了地方……

03 死人的殿堂 / 弄假成真 / 古宅迷踪 (Dead Man's Folly,单行本)

短评:

奥利弗老太太又来了,她受邀前往德文郡的小农庄,为游园会设计一出寻宝侦探游戏。老太太敏锐地直觉发觉事情不大对劲,找来波洛帮忙。

事实证明老太太的直觉很准,命案果然如期发生。波洛依靠的不是直觉而是推理,成功侦破了这一系列陈年旧案。

这个世界充满了邪恶。看似傻白甜的角色实际上工于心计,看似威严正直的家伙实际上道貌岸然。倒霉的总是心地善良的人,好在有波洛帮助他们公布真相。

这里的反转设定安排在角色身上,当大家都满心以为某个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角色是冒牌货时,真正的冒牌货却是另一个深藏不露的角色。阿婆玩过很多次狸猫换太子的套路,这次将老套路玩出新花样,一点点巧妙的改变让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观感。

04 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 / 大侦探十二奇案 (The Laboursof Hercules,单行本)

短评:

哀莫大于心死。恶贯满盈的杀人大魔王马拉舍在波洛眼皮子底下作案,神经高度紧张的波洛和大批戒备森严的警察连犯罪分子的脸都没见到。马拉舍给了波洛一个下马威,悬案也成了波洛心中永远的痛。

若干年后,波洛用一系列精妙的推理,在与世隔绝的雪山之巅,连续破案,一举拿下了当年劲敌。与此同时还顺带一并解决了一群骗子小偷杀人犯的案子,整个故事内容十分饱满,这集称为《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十分贴切。

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连续破案,终身未娶的波洛再次与最心仪的女子相遇。时隔多年,波洛和罗萨考夫伯爵夫人再续前缘,二十年再次相遇。这本身就充满看点,波洛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也成为一个看点。

从画面上看,这集是场景最大的一集。大量的远景和雪山特写美如画,用美景完美衬托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

05 帷幕 / 幕后凶手 (Curtain: Poirot'sLast Case,单行本)

短评: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ITV完整演绎阿婆笔下最著名的大侦探波洛,到了波洛最后的一个案子《帷幕》,整个故事告一段落。

二十多年过去了,波洛尽显老态。他放心不下一个杀人魔王,一路追踪到民宿,孤注一掷地想要将对方拿下。为了弥补自己的行动力不足,还叫上了一头白发的黑斯廷斯。

《帷幕》曲折起伏的剧情令人唏嘘,波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完美犯罪做出自己的审判。

如果《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出精彩的群像戏,那么《帷幕》就是一场精彩的对决。无视法律的完美凶手遇到破釜沉舟的神探,波洛用这样一个案件给自己一生画上完美句号。

波洛以自己能够付出的全部作为代价,选择严惩凶手。我们最终还是变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观众们和波洛一样,很清晰地记得《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故事。任何人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法律总有其滞后性和漏洞,聪明的坏蛋一旦钻了法律的空子,他们对法律造成的损害远高于违背法律本身。《帷幕》提出的困境远难于《东方快车谋杀案》,希望我们不会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2 ) Muder is Never Easy

《幕》是侦探波洛的谢幕之作。这部之后,再也没有波洛了。
当然,波洛这个角色还会一直活在舞台和银幕上,毕竟《捕鼠器》都演了那么长时间,我们对阿婆剧的生命力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大卫苏切特版的波洛,至此是告终了。
从1989到2013,24年13季,他把波罗出场的作品挨个儿演了过来。功德圆满。观众看了电视剧,再看书已经完全是将他的形象带入;读者看了任何一部小说,好奇波洛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视频里都能找到他的形象。他已然成为人们心目中波洛的不二人选。对我来说,他就是波洛在三次元世界的代言。
感谢大卫苏切特,您的持之以恒,换来我们的尊敬和认可。多亏了您,观众不用经历痛苦的换角和随之而生的比较与争执;更不用经历Jeremy Brett拍不完福尔摩斯那样的遗憾。您是电视剧演员的业界良心!
作为阿婆这样一个多产作家的粉丝是幸福的,因为无论如何我们总有东西可看。但作为多产作家笔下主要人物的扮演者,我都替您感到为难。且不说这个人物为办那么多案子至少要活到一百多岁,就案子本身而言,绝妙佳作不但会有一众原著粉挑眼还有一些影视作品珠玉在前;另一些并非佳作甚至较差的作品,为了剧集的完整性还非要去拍。改编多了说你糟蹋原著,可忠实于原著你90分钟能拍完一个长篇?
带着种种的问题和挑剔,你们把波洛拍完了。24年,从这部剧90年代末出现在中国的电视台上,一直到昨天,这是我追过时间最长的剧。擦去为波洛老爹流下的泪水,我愿起立为你们鼓掌。感谢你们!你们做到了!
波洛老爹是我的爱,我爱彼得爷爷塑造的须发皆白自信乐观洞明世事处之泰然的波洛,也爱大卫塑造的外国味儿十足颇为紧张的波洛,带着一种无法融入而时刻警醒的感觉出没于英国平静的城市乡村。我爱他跟黑斯汀斯跟莱蒙小姐和贾普警长幽默温馨的互动,也爱他揭露真相面对凶手时的严肃执着。我爱,并且心疼这版电视剧里垂垂老矣的波洛——《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幕》里那个握着念珠和十字架的波洛。难忘《东快》里关于私刑与法制的讨论,波罗的爆发。难忘《幕》里波洛与黑斯汀斯最后的谈话,他期待上帝的宽恕又害怕它不会降临。
对待杀人的态度,是波洛的底线。他不是不能理解私设公堂和替天行道,他只是不能宽恕。所以《东快》里他放了凶手之后独行雪中眉头紧皱。而德文汉小姐有那番“虽然惩罚了凶手可生命依然残缺……”的谈话,表明并没有人能逃脱上帝的制裁。相似的是《啤酒谋杀案》里面的凶手杀人十多年后承认,虽然当年杀死了那个人,但其实杀死的是自己。Muder is Never Easy,一旦杀人,必遭天谴;一旦杀人,生不如死。
作为比利时警方的年轻一员,波洛曾毫不犹豫地击毙过罪犯。但是成为私家侦探之后,他反对个人出于任何目的的杀人。福尔摩斯能够对自己直接导致罗伊洛特医生的死亡毫无内疚,能够私设只有花生一人陪审的法庭皆大欢喜地放走格兰其庄园的凶手。而波洛坚持要为自己的替天行道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生活的世界,已经走过了浪漫主义和骑士精神的时代,进入了更为珍视生命尊重法理的现代。在这个时代,杀人很难,因为你不但面对的是更为有效的刑侦手段和法律制裁,首先要面对的是自己的生命。谋杀者杀人之时,已然构成对公序良俗和社会契约的破坏,成为不受保护的化外之民,抛弃了社会人的资格。凡杀人者,同时捐弃的是自己作为人的生命,即便是波洛自己也不例外。
在《幕》里,我们也看到了对于生命的讨论和不同的观点,对于夺走无用生命的合理性,朱迪斯表示赞成,富兰克林也在妻子死后马上如释重负地安排起被她耽误已久的事业和生活。这已经是一个观点开放风气包容的时代,人们甚至不必假装对无用生命的逝去致以虚伪的同情和哀悼。而波洛仍要为了夺去一个邪恶的生命(即便这是唯一能使罪人得到制裁并制止悲剧继续发生的手段)而杀死自己。
于是我们看到《幕》的结局。原著是波洛在病发之前就已经将药拿走,静静等候死亡的降临。剧中是波洛在病发的痛苦中伸向床头的手没有去拿药而是抓住了十字架。也许只有这样拍才能拍出那句“我宁愿将自己交到上帝的手中”。在做了无数次正义的执行者之后,真正遭遇了须由自己处以极刑的罪犯,波洛并没有犹豫,他仍是坚定地执行了正义的需求。但作为杀人者,他只能将自己交予上帝审判。作为人间正义忠实的守护者,他临终之前对黑斯汀斯说:I have always try to do my best you know. Do you think God will forgive me? 这是全剧最戳我泪点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在心里不断地重复黑斯汀斯的回答——
You are a good man, the best a fellow could know.

你也是我知道最好,最明智的人
Mon cher Papa Poirot

 3 ) 谋杀游戏弄假成真

阿婆果然是阿婆,随意挑了一集波洛来看,便碰上一个经典模式:谋杀游戏弄假成真。虽不百分之百确定是其首创,但以阿婆写作的年代推测,估计也是八九不离十了。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从一开始读者观众便知谋杀会发生,因而早早将自己代入其中,与波洛一起破案。这种乐趣有点像戏剧里的打破第四堵墙。

严格来说,第三集不是很成功,因为在作者泄露玛琳的真实身份之前,根据已有线索,根本无从得知凶手杀人的动机。前面所有内容不外乎是故布疑阵和铺垫线索。

故布疑阵:①沃伯顿一家提议将寻宝游戏改成谋杀游戏,恰好亚力克是个愤世嫉俗的化学家,尤其鄙视愚蠢庸俗的人。②建筑师迈克尔与海蒂、莎莉的复杂三角关系。③乔治与海蒂貌不合神也离的夫妻关系。④突如其来的海蒂表哥埃蒂安。

铺垫细节:
1、 奥利弗夫人感觉在设计情节时被操控,疑心到时真的会死人。
2、 建筑师迈克尔鄙视乔治的审美,就因为一棵树被风刮倒了,建宝塔镇压。
3、 艾米佛利艾特的家族历史,丈夫、儿子先后去世。
4、 两次出现的外国游客,一前一后。
5、 女佣阿曼达对海蒂的不满,常看到她在晚上偷偷出去。

当约翰死后,波洛偶遇约翰的孙女,并得知死者玛琳也是约翰的孙女时,波洛将所有线索都串上了。毫无疑问,凶手必是佛利艾特家族的,艾米难逃干系,稍微惊讶一点的也就剩下乔治原来是艾米口中那个已经死去的儿子詹姆斯。

 4 ) 最后一案

相信这一季,最受关注的应该是帷幕了。读过阿婆原著比较电视剧,才发现电视剧差的不是一星两点,相比原著,黯然失色。

就整个剧情来看,原著确实做到了层层推理抽丝剥茧,而本剧相比之下就只一味推进剧情。这里来说一下,个中细节与内心描写(书中写的很详细的剧中没有或者一笔带过)

从波罗给老黑的遗言开头说起:大意是经过这四个月,相信连最荒谬的结论都曾经在你脑海中闪现过。对啊,这就是阿婆想对读者说的话,我也想了很多看似可能而可怕的结论,因为书中细节给了你太多思考和遐想空间,而在本剧中却并没有那么深刻。首先书中开始就强调波洛知道杀人犯x存在,并与之前四件谋杀案有隐秘联系,并坚决不告诉老黑这个设定(本剧中这一点被严重弱化)。本着最像坏人的蠢蛋肯定不是的原则阿勒顿起初被pass掉的,这一段书中描写的较为详细,老黑都多么讨厌他,而他本人有多么浮夸。那么第一个值得怀疑的是卡林顿,因为书中特地交代老头开枪前他出去运动了,这一点本剧也点到了(为后面老黑猜测是不是老头开枪同时他也躲在树林里同时开枪做伏笔,事实上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惜阿婆深知套路,并非如此(当然这是最后才揭晓的)。其次怀疑科尔小姐,书中对她的各方面描写的十分详细,以至于我对她的手指气质产生了深刻印象,正因为她外表美丽,气质独特,内心深邃,似有似无的存在感,还是上一个死亡案件直接联系人。而本剧该演员的选择气质的差别导致角色弱化了,毫无吸引力,更不像是可以对象。当然被弱化的还有护士小姐,大概出现了几幕而已。要知道,书中的护士是有疑点的尤其是芭芭拉死的时候,她两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呢。第三个被怀疑的应该是富兰克林及朱迪斯,或者合谋或者单独犯案,这在书中老黑的心理描写写得十分具体,写到他纠结与这两个人,怀疑女儿又否定转向医生。(剧中写了吗?似乎没有)接着就是波洛的侍者柯蒂斯了,因为书中其实写到,波洛给老黑的文件箱被人为拿走了很多东西,而且波洛死于心脏病是因为手边没有药物,最可疑的是上一位侍者乔治的一番话,像是波洛有什么难言之隐,这几点都将指向柯蒂斯很可疑。而剧中由于戏份太少几乎被忽略,而演员一脸坏像倒是可疑。事实上,书中真的凶手诺顿倒是真的被忽略了,可能原因:1.最主要的就是给人的感觉他的所有的东西就是淹没在人中,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戏份不多不少,长相不好不坏,人畜无害的样子还是结巴,总感觉他像是被杀的第一个。2.由于书中细节描写很详细,读者习惯了这样的细节,不会对这些细节起疑心,而后来波洛案情回顾的时候许多细节都能接上。反过来剧中对诺顿也有2个问题:1.细节处理,由于其他细节比较粗糙而关于他的比较细致,观众就会怀疑。2.演员本身的特色阴鸷,导致这个人不容易那么被忽略。

总之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说对电视剧塑造的波洛跟老黑是有感情的,这么多年了,哪怕看书,大卫苏彻的脸也会浮现在眼前。那些庄园的重塑,背景音乐的运用都很有亲切感。但比起阿婆的小说还是有差距的,有机会这本小说真的可以看一看哪怕看过本剧,读完一定是另一番体验

 5 ) 追剧日常

其实很早就断断续续看过了很多13季里的一些单集,这次趁着假期,准备按顺序补完,经典就是经典,真的过了几十年再看,还是很好看,然后今晚手欠地拉到最后一集,也就是波洛的最后一案,我有点泪目,因为最近刚看第一第二季来着,有点不忍心。最后信里的那句They have been good days. 真的好难受😣,好了,继续刷剧去了~

 6 ) 帷幕 they were good days

1.大象的证词 不知为什么 心疼凶手女孩😔 不喜欢西里亚 觉得她很傲慢 推理挺少的还…2.动机太搞笑了 好大一出戏 不过!🍍🍋小黑探长四人齐聚比什么都好 呜呜呜

4.暴雪山庄模式

大年初五的晚上,我和奶奶躺在床上,奶奶在看晚会,我把拖了很久没看完的第十三季最后两集看完了。心情难以言表。这部剧我看了很久很久。

推理对于帷幕来说已经是不重要的部分,有太多其他的思考和情感掺杂在这伤感的一集。

波洛和黑斯廷最后一次对话

最后一集里,波洛对小黑的苛责,一开始让我感到不适——这是最好的朋友,怎么能这样责骂。看到后面我,在想,波洛这么聪明的人,心里交瘁的时候,大概也只会对最关心和信赖的人如此直白恳切(当然还是有觉得小黑蠢的…)

帷幕拍得很美,画面、音乐都很美。遗憾是没有探长和柠檬小姐。原来看完1、2集我打了四星,但如今我只能改成五星,这部作品已经超越了推理,只考虑推理元素其实不太公正。后面几集一直没敢看,也是因为they were good days.美好的日子啊,谁也不希望结束。但终究会来。

波洛最后的凝视。字幕组也不舍吧。

 短评

OMG 黑斯廷上校回来了!!!多少年了,这个系列也结束了。苏谢特爷爷演绎的波洛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波洛,感谢你陪伴我度过了我孤独的青少年。

5分钟前
  • 安德
  • 力荐

这特马才叫侦探剧,这特马才能冠以大侦探之名,卖腐打斗的那特马叫基情动作片!

7分钟前
  • 我是阿怪
  • 力荐

小黑、柠檬小姐和家谱出现的时候差点泪奔。

12分钟前
  • 空蝉
  • 力荐

大幕终于落下,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这位比利时小胡子和他的探案故事,还有那些故事中的悲情男女,的确伴随我从少年一路走来,最后那幕CURTAIN中他的造型的确不免让人唏嘘。我们终究敌不过时光这把利刃,死亡让一切消逝。

15分钟前
  • FEI
  • 力荐

I think this is more British than Sherlock. Can't love more.

17分钟前
  • 抱书委屈妹
  • 力荐

最后一集真是越想越惊心,最大的恶意隐匿于最普通琐碎的言语之中,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既是加害人又是受害者

21分钟前
  • Andromeda
  • 推荐

挑拨离间什么的最该死,史上最完美犯罪面前,波洛完成了自己的绝杀!

26分钟前
  • 古草加
  • 力荐

最后一集《帷幕》憔悴的苏切特真是演出了唐国强老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劲头。

29分钟前
  • 我突然
  • 力荐

这最后一季真是卯足了劲啊,集集经典,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波洛最后直视镜头的画面,令人伤感异常,久久挥之难去~

31分钟前
  • 🌿☕
  • 力荐

已完结,心空了好大一块

36分钟前
  • hana
  • 力荐

最终季第一集 Elephants Can Remember。本集推理很弱。但素。作为波洛老爹的骨灰级粉丝。只要看到波洛翘翘的胡子。圆圆的肚子。闪闪的脑袋就好幸福啊~~~始终无法接受这是最终季的事实啊~~骚年时期最美好的回忆T T

41分钟前
  • Chloe&Robin
  • 力荐

最后一季!五集!E01虽然是第一集但是是最后拍摄的;E02虽然动机差点意思,但四人组的重聚令人感动!E04暴风雪山庄!E05 <帷幕>波洛最后一案!出乎意料。。。之外!原版小说AC婆1942年写成,执意要在她死后才发表,手稿在银行保险柜里保藏了30年,1975年出版。

46分钟前
  • 刘建明
  • 力荐

13季全看完了没一次猜对凶手(˶‾᷄ ⁻̫ ‾᷅˵)

50分钟前
  • 点儿酱
  • 力荐

期待已久。心心念念这一部不求创新改编只要按着原著拍就好。果然是稳妥之作。气氛还原得很好。不出意外地看哭了。感谢大卫爷爷!这么多年了,您已然是我心中的波洛。

55分钟前
  • warewarewa
  • 力荐

十三季七十集,一生珍藏。推理史上最伟大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59分钟前
  • Columbo
  • 力荐

五个有趣的案子,五部精致的电视电影。向波罗、阿加莎、David Suchet和itv致敬!

1小时前
  • karenlin
  • 力荐

这季还是倒数第二集最好,,麦哥改的那集太沉闷,最后一集又线索太明显,可是结束了啊,,好伤感,,最后一集看完我得去翻翻我家钢琴家弹过这曲没,印象里似乎没有

1小时前
  • 蕩蕩
  • 力荐

"You and I are elephants, you know. We are good at remembering." "Non, non. Madame. We are the human beings. And human beings, mericifully, they can forget."

1小时前
  • Molly
  • 力荐

反而是四魔头那集落泪了 当黑斯廷斯贾普他们站在棺前,,,我再也忍不住了呜呜呜呜

1小时前
  • 24/7
  • 还行

从第九季开始,质量之高绝无仅有,说它超越了原著小说都不为过。

1小时前
  • 蓝骑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