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

欧美剧美国2017

主演:彼德·考约特

导演:肯·伯恩斯,琳恩·诺维克

 剧照

越南战争 剧照 NO.1越南战争 剧照 NO.2越南战争 剧照 NO.3越南战争 剧照 NO.4越南战争 剧照 NO.5越南战争 剧照 NO.6越南战争 剧照 NO.13越南战争 剧照 NO.14越南战争 剧照 NO.15越南战争 剧照 NO.16越南战争 剧照 NO.17越南战争 剧照 NO.18越南战争 剧照 NO.19越南战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2 08:35

详细剧情

  著名纪录片导演肯·伯恩斯的越南战争纪录片,于2017年在美国PBS电视台播出,共10集,总时长有18小时,采访了来自各方的近80名亲历者,既有参战与反战的美国人,也有南越与北越的军民。本片历经十年制作,跨遍全球搜集资料,其中有许多少见和重新数字化的影像档案,还有20世纪最为出名的摄影照片和家庭影视,以及历史新闻片段和政府内部的秘密录音。  随着PBS推出纪录片《越南战争》,我们得以回顾那个分裂的年代。对于在那段时间内生活的人来说,这段时期将永远印在他们心中。约翰逊总统在南越将杰出服务十字架授予南越Cam Ranh湾第一中尉。 从1962年到1971年,美国军方在越南森林上喷洒化学试剂——脱叶剂,这种落叶剂是为了将越南长得茂盛的树林,使其变得光秃秃,这样就让北越的军队失去了天然的隐蔽屏障。落叶剂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其危害表现一是因大面积植被的破坏而危及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二是这种农药的致畸作用会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长篇影评

 1 ) 值得观看的战争纪录片

PBS十集纪录片《越南战争》值得观看。

按照该片的观点,越战是第一次让美国大众知道原来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总统是会骗自己的,大量通话录音,秘报显示美国高层最早从肯尼迪时期就知道南越是扶不起的,早就知道打不赢这场战争,只是苦于找不到体面退出的方法死撑。(参考当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艾斯伯格泄露了大量兰德公司的秘文,后来被拍成电影《华盛顿邮报》)

看完感觉尼克松不容易,替JFK,LBJ两位前任擦屁股退出越南战场还惹得一身骚。福特就多聪明,在南越快要倒台前,找国会要巨款,国会不批准,完美把盟友倒台责任甩锅给国会。

其他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后来美国政坛的麦凯恩曾是战俘,国务卿克里回国后参加反越战活动。第八集有美莱村惨案,美军对越南平民的暴行就连美军自己都看不下去(美军地面部队在美莱村屠杀老人妇孺时,后面赶到的美军在直升机上冲着地面部队喊话说你们再不停止杀人我们就要朝你们开枪了…)。

第十集中提到越战烈士纪念园设计者是40年代去美国的华人后代。美国在越南的大使直到最后一天都坚信西贡很安全,拒绝了海上和陆上的撤退方案,拖到最后撤退时只有动用直升机。

总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纪录片外的一些信息:

武器方面: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的DARPA研发了许多新武器用于杀人。

指挥方式方面: 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崇尚定量分析,美军内部量化分析达到极致,结果越战时美军的糟糕表现让美军开始反思量化分析的适用场景。

 2 ) 在战争中没有输家或赢家,只有毁灭和破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南辛庄西路],ID:nanxinzhuangxilu。如果觉得写的好,请扫码关注。目前还在上学,如果觉得不好,请大家多指教。



“人们歌颂胜利,歌颂自由,他们都错了。谁输谁赢不重要,在战争中没有输家或赢家,只有毁灭和破坏。只有那些没打过仗的人们,才喜欢争论谁输谁赢。”



前阵子PBS出了一部关于越战的纪录片,名字就叫《越南战争》,说是历经十年制作。由Ken Burns(肯·伯恩斯)和Lynn Novick(琳恩·诺维克)联合执导,首播于9月17日。这两位都是知名的纪录片导演,肯·伯恩斯导演的诸如《爵士百年》、《北美国家公园全纪录》、《罗斯福家族百年史》和《战争》在豆瓣都是九分以上的评分,两人2011联合执导的《禁酒令》在豆瓣的评分则是九分。《越南战争》由这两人执导,必属精品了。影片一共10集,总时长18个小时。时间这么长,一下子看完的话,也没法消化。我干脆慢慢看,慢慢写,看到哪写到哪,也算是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

越南战争对美国来说实在是一场浩劫。在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里,美国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整个国家变得十分分裂,民众开始去质疑这场战争,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这先对胡志明做个简短介绍,后面会用到。胡志明于1890年出生,他父亲是当时法国政权里的一个小官。因为参加示威游行反对当时的傀儡皇帝及其背后的法国势力,胡志明被学校开除。1911年离开越南,在外流亡了30年。在这30年里,他做过帮厨,也做过糕点师傅。在伦敦铲过雪,也在巴黎洗印过照片。也正是在巴黎,他加入了法国社会党。受到列宁的反殖民论述熏陶后,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共义者。

在第一集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对闺蜜认识对方十二年之后,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才发现双方的丈夫都曾作为陆战队员参加过越南战争。历经十二年才知道,这个时间似乎有点久。或许越南战争在美国人心里就是一道很深的伤疤,不去谈及它是为了让伤口愈合,毕竟谁又会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

那么美国当初为什么要介入越南战争中呢?当时的背景又是什么?

美国介入到越南战争其实是一种冷战误判,太过于自信了。美苏同盟的破裂,面对苏联、中国两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本想遏制共产主义,谁曾想到会越陷越深,最终只能黯然收场。当然,这其中也涉及到美国自身在东南亚的利益。

二战前,越南、老挝和柬埔塞是法国的殖民地,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则主要集中在菲律宾群岛一带。二战期间,在希特勒的进攻下, 西欧国家大部分沦陷,其中就包括法国。日本占领了越南,允许法国继续监管越南,那个时候的越南被日本和法国联合占领着。日本侵入越南的这一举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政府的神经,因为这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领地—美属菲律宾构成了威胁。于是美国采取了一些报复性的措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同时也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没有了石油,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将寸步难行。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在前面我们不是介绍过胡志明么?好了,他要闪亮登场了。也就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年,他建立了一个革命运动组织—越南独立同盟(Vietnanm Independence League),简称越盟(Viet Minh)。他开始有了自己的军队,由于兵力不足,只能在越南和法军进行游击战。

前排右手边即为胡志明

前排右手边即为胡志明

1945年的春天,在珍珠港事件过去三年多后,美国想寻找一个越南战线上的盟友,从而对日本的战略进行抑制。这时病入膏肓的胡志明联系上了美国政府(胡志明第一次与美国政府打交道其实是在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各方齐聚巴黎,商谈如何重建一战后的残破世界那个时候,当时的总统是威尔逊。他和一些越南民族主义者写了一份请愿书,并把它交给了威尔逊。威尔逊还做了回复,说是殖民地人民的利益应该得到与欧洲统治者同等分量的重视。),然后美国政府给了胡志明的游击队不少武器。胡志明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在美国人的帮助下,结束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是迟早的事。

1945年的夏季,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趁着日本受此重创,胡志明号召所有的越南人来接管自己的国家。“八月革命”后,越南人民夺回了全国各地的城镇。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胡志明在河内的巴亭广场宣布越南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战胜国之一,开始向西扩大其版图,陆陆续续地吞并侵占了东欧的部分国家。但并不满足,还想着将其影响力进一步扩散到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眼看着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逐步强大,当时奉行遏制共产主义的美国政府也在慢慢调整对越南的政策。



在二战结束时罗斯福曾许诺将会尊重所有民族选择其生活所处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但杜鲁门上台后的世界却又是另一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苏同盟已经破裂了。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政府开始主动联合英国和法国。

按罗斯福的话来看,美国这是要看着法属殖民地—越南独立,法国心里肯定不乐意。自打美国联合英法共同对抗苏联,法国就掌握了主动权。你美国要让越南独立,那我法国就让苏联壮大,让它和你美国肩比肩,看你还怎么遏制共产主义。

“如果美国坚持要让法属殖民地独立的话,法国可能会别无选择,只能成为‘俄国的卫星国’。美国必须不能削弱阻碍法兰西帝国的恢复壮大,当然也不能削弱法国在越南的统治。”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如是警告道。

美国这时候只能寄希望法国和越盟能够达成某种和解,最终盟国领导们同意暂时将越南分成两个独立的区域。北越的事物交由中国国民党军接管,南越则是由英国殖民军管理。



但和平只是暂时的,西贡的街头马上就硝烟四起,战事逐步蔓延到全国各地。

1949年8月29日,杜鲁门爆出俄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几星期后,国民党军战败,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力量控制了中国。新中国的成立,使得越南和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理上连在了一起。事态的发展,让美国有点措手不及。1950年1月,毛泽东正式承认胡志明的叛乱力量,并向他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援助。同时越盟的政权也得到了苏联的承认,并且也答应向胡志明提供援助。

杜鲁门顶着“丢掉”了中国,没能成功遏制共产主义的压力,他批准了一项2300万美元的援助项目,用来帮助在越南的法军。当然,这个洞后来被证明是个无底洞,美国还将继续填下去。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越南。截止到1953年, 法国人在越南战场上已经打了七年,十万多人永远倒在了那片战场上。同时迫于法国民众的压力,法国政府表示愿意和越盟谈判。

尽管双方约定在日内瓦进行和谈,但却在暗底下私自较劲,都想争取到足够多的谈判筹码,让局势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奠边府战役后,法军投降,越盟胜利。胡志明仍希望得到苏联和中国这两位老大哥的帮助,但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损失了百万兵力,不愿再卷入战争,而苏联想缓和下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两国都催促胡志明同意接受像结束朝鲜战争那样的分区治理,既然两位老大哥放话了,胡志明只好同意了。

越南暂时以北纬17度线一分为二。法军从北部撤回到南边,越盟士兵则从南部回到北部。



法国政府为了对抗以胡志明为首的北越政权,成立了南越政府,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充当傀儡皇帝。吴庭艳为保大政权的内阁总理,他极度痛恨曾活埋过他的长兄和侄子的共产主义政权。和胡志明一样,他也在寻求外国人的帮助。他在美国人面前表现的像是他想把南越变成一个民主制的政权,可惜美国人错信了他。



在发觉吴庭艳根本不具备统治南越的能力后,1955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决定不再支持吴庭艳。但吴庭艳发动了一场军事袭击,成功地将西贡的控制权握在了手里。出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考虑,艾森豪威尔只能选择继续支持吴庭艳。美国驻南越大使曾要求过美国政府抛弃吴庭艳,艾森豪威尔回信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一刻也不怀疑你对吴的分析即他缺乏许多令人希望具有的品质。另一方面,我想,我在西贡时我们感到支持吴的决定已经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他必须成功,否则整个事情将一败涂地。” 与其说吴庭艳是美国的盟友,不如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在南越的主人,美国被他在调配。怪就只能怪,美国政府太过于关注共产主义接管南越了。

在吴庭艳平定西贡后,法国政府宣布完全撤出南越。之后吴庭艳决定在南方举行公投,他宣称自己获得了98.2%的选票。1955年10月26日,他宣布自己为越南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美国人太自信,觉得自己能建立起一个南越国家,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美国越陷越深。

吴庭艳的南越政权变得越来越严苛,胡志明从未放弃过统一越南的梦想。北越政权里慢慢出现了一种论调,说是要用武力除掉吴庭艳。南越那边也是暗流涌动,一些革命团体筹划着推翻吴庭艳的政权,赶走支持他的美国人。

好了,PART ONE 就写到这。预知后事如何,且看PART TWO。

 3 ) 被历史打脸

豆瓣有一个“摄影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照片”的专题,看到里面有好多著名的摄影作品,但这些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并没有改变历史的作用。倒是这两张照片确是名符其实:

这是广德和尚的自焚照,事件发生在吴庭艳政府倒台的前夕。

这是越战期间,西贡街头警察头子枪杀越共分子的照片。

这两张照片从某种程度都深深地影响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民众,进一步激发了美国本土的反战热情,直到美国无奈地从越南撤军。

之所以谈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想起了看过的一部纪录片《越南战争》,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史料翔实、视角中正、给人无限多的启迪。我大概完整地看过两遍,个别集多达五六遍。虽然每集都有近两个小时片长,相当于一部电影的体量,但每次看都欲罢不能、收益良多。前面那些知识也是得益于此记录片。

记录片难在姿态不偏不倚,尽最大可能客观展现事实。然而著书立传又怎可能没有立场与角度,所以如何平衡主客,拿捏尺度,是最难的事。自然记录片如此,人文记录片更是如此。美国人以越战为题材的记录片挺多,以这部价值为高。关键一点就是创作者没有大国沙文的情怀,摒弃了自恋自艾的小气,而是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待美苏冷战的狭隘与苍白,以冷静思辩的心态来看待战争的荒诞与不可回避,禁不住让观者感慨理性的脆弱,历史的无常。

记得第三集是以一个普通的美国男孩为轴线,从他在小镇上成长说起,一家人点点滴滴琐碎的回忆加深了亲情的关爱与生活的甜美,然而这位普通男孩第一次进入实战就被藏在黑暗处的北越战士打死了。剩下的是留给家庭永久的痛苦与伤疤。越战美越死亡比例据说是五万比一百万,这是美国二战后因战争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然而北越仅战士损失的是一百万人,只是没有人去记录,没有人去整理,死了就是死了。这同样应当和那个美国男孩一样是一百万个可以让人心痛的故事。记得片中有这么一句话:战争的发动者向追随者表示要不惜一切取得胜利,换来的是雷霆掌声。可事实是这些鼓掌和呐喊的正是要不惜的那一切。如果他们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还会有雷霆的掌声吗?越南人如此,美国人也是如此。

在二战期间,美国人与胡志明因为反对日本法西斯站到同一个战壕,美国为了冷战反共扶持了吴庭艳的南越政府,站到胡志明的对立面。当后来美国人认清吴庭艳不过是一个独裁的暴君后,又不得不默许南越的叛军推翻吴的政府。美国人千方百计地想把整个越南改造成他希望的样子,结果一败涂地。可看看今天的越南,在战争胜利几十年后又自发地向美国靠拢,越来越像美国希望的样子。这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历史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扇了每个经历者一个耳光。我连调侃的话都说不出口了,在历史面前我们除了老老实实地受着还能怎么样呢?

 4 ) 个人想法记录

1.深入思考人类历史越想越虚无,所谓历史的重复、重蹈覆辙,一切只能归因到人性。人性本身的阴暗面就好比引力,将人们无可避免地带向一次又一次的历史黑洞。

2.越南战争到底谁是胜利者?按照杀伤比肯定是美国人,但如今人们评价越战只会用上“泥潭”二字。北越最终统一越南,但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越南,代价是百万条生命,现在还不是要和美国人做生意。

3.太宏观的东西过于虚无,会怀疑人类到底有没有理智。但每个个体的经历却都实实在在,让人心痛。人类的情感太过奇妙,从“单纯的仇恨”到两方老兵战后相拥在一起,证明这种被掀动的莫名的仇恨注定不会持久。

4.美国记者站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前,说希望再有统治者发动战争时可以先在这里反思一下。那么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地方吗?

5.一部客观翔实的纪录片,带领我了解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但我花了10个小时也不过是了解了围绕中南半岛某国几十年的历史,人类全球数千年历史还有很多等着我去了解。

6.希望我们也能拍出这种程度的纪录片,纪录我们自己的历史。

7.豆瓣的评论区真得看吐……

 5 ) 最好的纪录片

一口气看完十集的越南战争,我的感觉只有震撼。所有的文字和词藻都不足以描述这部纪录片,能够在此生中看到这样的作品,值了。

但我还是尝试用最简单而基本的语言来评价这部纪录片,只为更多人能看到这部杰作。

记录片,最基本的元素是真实和中立。所以我仅从这两个角度来谈。

真实,对于越战记录片来说,不是难事,因为越南战争是第一场展现在大众视野的战争。由于大量的民间媒体派出战地记者实地报道,而且美国政府也鲜有审查,所以战争的真实面目得以呈现。各种丑恶,毫无掩饰,令人作呕。

例如,释广德的自焚,南越警察总长在镜头面前当街枪杀越共等。

由于掌权的南越总统吴庭艳信奉基督教,他迫害近7成人口的佛教徒,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1963年6月10日,僧人释广德在西贡街头自焚抗议。

释广德自焚后,记者采访吴庭艳的弟媳陈丽春,她凉薄地说,他们和尚只是在BBQ,下次他们再玩BBQ,我可以借火柴给他们,希望他们不要用美国的汽油来烧。采访播出后,举世哗然。

受广德和尚事件影响,美国总统肯尼迪觉得要做点什么。在他的默许下,南越将领发动军事政变,枪杀了吴庭艳及其弟弟吴廷瑈。图为吴庭艳。

此后,南越将领之间争权夺利,政府更替过频,直到阮文绍上台后才形成较为稳定的抗击越共的政治核心。

另一件重创美国民众对南越政府信心的事件,1968年2月1日,南越国家警察总长阮文鸾在西贡街头枪决身着平民服装的越共上尉阮文林。

以上事件,都让美国民众对腐败堕落的南越政府有了直观的认识,继而质疑美国政府为何要支持南越,进而掀起反战运动。受到民众的压力,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南越,提早撤军,最终导致南越覆亡。

要做到客观中立,就比较难了。虽然该记录片由美国人拍摄,但是导演采访了多方的历史见证者,除了美国的军人及家人,还有南越政权的军官与普通民众,北越的士兵与军官等。

早期受到爱国心与荣耀感的召唤,众多美国青年极入伍,但受到战火的洗礼并意识到这是场不道德而且不可能赢的战争后,回到国内,成为反战斗士。

这是南越的军官,抗击渗透到南越的越共与北越军队。

渗透到南越的越共战士。越共采取的是游击战,令美军疲于奔命。

美军反思越战失败的原因。

导演也丝毫不掩饰美军的恶。例如,美军为了找到丛林中的越共,使用了橙剂,导致树木枯萎,造成污染环境甚至影响当地民众生出畸形儿童。再如,美军在美莱村实施大屠杀,男女老幼,甚至连婴儿都杀死。再到国内,美国的国民警卫军枪杀示威的肯特州大的学生。

1970年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生举行反战集会,结果遭国民警卫军开枪射杀。

除此之外,富人及特权阶层人士的孩子总有办法逃避兵役,比如上图的克林顿同学。工薪阶层与有色人种的孩子成为美军的主力。到了后期反战运动的兴起,导致有17万美国青年逃避兵役,部分甚至逃至加拿大并入籍。

自揭其丑,自掀伤疤,只为客观中立。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客观中立地还原历史,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对民众最大的尽责。可惜,大部分胜利者都不懂这道理。例如北越作为战胜方,时至今日,不愿公布伤亡及失踪人口,导致多年来民众要自己去寻找,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相反,美国建立起越战纪念墙,上面刻着所有阵亡与失踪的美军名字。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该纪念碑的是一位美籍华人大学生,林璎,林徽音的侄女。

越战墙,上面只有阵亡及失踪美军的名字,共57000多个。

谈谈该片的艺术性。一般来讲,记录片比较沉闷。但此片是个例外,里面采访的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经历,有血有肉,真实感人,这是点。同时,导演对越南当时的背景及美国国内民情都做了详细介绍,这是面。点面结合,使观众对整个越南战争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没有比真实故事更感人的剧本。比如以下是美国大兵哈里斯与妈妈的真实对话。

哈里斯:妈妈,你可能再也见不到我了。因为我们是陆战队最北的战地,我们能直接看到北越。朝我们开枪时能看到火花。我部队大家都会死。我可能回不去了。

哈里斯妈妈:不,你会回来。我每天都和上帝说,你很特别。你会回来。

哈里斯:妈,别人妈妈都认为儿子特别。我正把一些特别的人装进尸袋里。妈,这不是开玩笑。每个人都会死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死。

哈里斯妈妈:你不会死,你不会死。上帝对你有安排。

哈里斯最后说:是,好吧。然后挂上了电话。

最后,以一位北越士兵的话结束此文。该北越士兵邻居家的孩子全死光了,当初6个一起出征的年青人只剩他一个生还,以至于他回家后,家人都不敢庆祝,怕刺激到邻居。

 6 ) 以史为鉴

先是法国,后是美国,无论换成谁他们对越南的侵略都是真实的。 该片以西方视角对越南战争进行美式的所谓客观反思,其结果无非是像与游击战术作战一样,缺乏东方的共情,所以未必真的客观。但从纪录片的历史还原、历史普及、历史反思、历史情愫的综合功用来看,该片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杜鲁门为开始以福特为结束的几代领导人从冷战的敌共到面子工程再到毫无意义的赤裸轰炸,给越南造成了几十年不可磨灭的疮伤,支离破碎!一代又一代美国士兵从民主援助的政治欺骗到虚空厌战的自我追问再到伤击军官的暴动,始终充当历代总统个人的政治屠宰工具,在此给我的感受无非是个人独裁的皇权专制,正如影片里瑞典将其称之为美式法西斯。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承载着几经波澜,越南战争携掠着冷战的余晖、种族的歧视、性别的压迫、家庭的疏离、政权的谋算与更迭,混乱的年代留在今天的教训仅仅是让遗留的难题缓慢延续以及避免冲突,而思想意识并无进步,该有的问题一样不少。

越南战争以美国的介入干涉开始,以美国对越南的战后再建而结束,就连本部纪录片都在以美国的视角进行阐述。本属东方地域的鱼米之乡几十年来一直逆来顺受地承受着美国的主导及干预,直至今日依然存在着说不清的历史遗留风波,这是否真的人道?越南与美国最后居然以所谓“和谐、互相宽恕”的方式实现了西方视角下的包容,而好似有意淡漠掉了东方元素里的家国荣辱,还是说这种大义凛然的家国意识仅存在于特有的华夏文明?我承认如若克服掉文化的层面,非此即彼的冷战思维显然已陈为明日黄花,但在当下的今天这样的意识残留在东西两面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历史虽说不至于吝啬,但也未必太过包容,该有的问题一样不少,该有的结果一样不多。在尚未达到超越性的阶段,我想铭记历史的是非荣辱对于民族的自尊来说还算体面一些。人的情绪存在波动期和稳定期,那么无论是怎样的制度也该致力于维系在一个对国民有所交代的适当的平衡点吧。斯大林的计划体制、法西斯的民粹主义、美利坚的经济风暴及芸芸动荡等等,证明了从体制内部宣泄出来的情绪化的极端症候。和平作为古老而又前卫的优良品质,一再被人类自身加以处决,人类凭借自负的盲目一再进行自欺欺人的反人类的自戕算计,致使历史的步伐缓慢而又沉重!

过往的杀戮不可化为持久的仇恨但也不会轻易抹去,只需要铭记。铭记不是为了激发愤怒,而是在于缅怀和反思。那些充满血腥的照片现在看来依然触目惊心,作为真实事件它发生过。200万的越南亡灵,无论是奋战沙场的烈士还是被屠杀掉的无辜百姓,他们的牺牲绝不会沦为各自政治掩埋下的试验品,而那刻印在美国越战墙上的五万多名美国士兵,也同样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他人所铭记。但我坚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以史为鉴,历史终会证明!

2021.08.31 隔离留记

 短评

拖拖拉拉地将近看了一年,不是不好看,而是今年发生了太多的事,再看这部可能更想死。Let it be 吧。

2分钟前
  • The 星星
  • 力荐

啥时我朝也能这样真实客观的还原历史?而不是连部《芳华》上映都有问题!

6分钟前
  • _在云端_
  • 力荐

最难过的地方:那一碗白米饭带来的孽缘

11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每集都有一部电影那么长,所以真的花了蛮久才看完。美国在越南泥潭深陷最终不得不全面撤兵,一是不了解环境和对手(特别是“人民战争”这种打法),由此带来指挥失当战术不凑效;二是南越政权是扶不起的阿斗,换了几次大佬除了贪腐依旧无所作为一副死相;三是中苏二共竞相援越,解放军直接助守北境免去北越南进后顾之忧,美国等于以一对二;四是战争耗时太久,新旧总统在战事上的承诺毫无兑现希望且自身陷入丑闻,随着战地传回的“残酷”“不人道”的相片,国内反战情绪愈演愈烈,游行不断,而美国的国家传统终究不是不顾民意坚决镇压一意孤行~看的过程中不得不赞叹于采访对象观点表达的多元和影像录音资料保存的清晰和完好,另外纪录片本身是一场六七十年代流行摇滚乐的盛宴。

16分钟前
  • 𝚢𝚘𝚞𝚗𝚐
  • 力荐

详尽、清晰、客观、感人。无可挑剔。

2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力荐

快十部电影的长度,两周终于看完,当初想看这部还是因为雀斑说他为准备Trial of Chicago 7补课看的,Tom Hayden确实短暂出镜了。。是部非常详尽的纪录片,各方都有采访到,也涉及到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实在很致郁。越战是“the biggest nothing”,只有在战争之外的人才会谈论输赢,patriotism是真正的谎言,普通人被政客一手推进这个巨大的悲剧中,不知道60/70s那些movements是否真的有让世界变好一点唉

22分钟前
  • willamette
  • 力荐

立场嘛,肯定是是站在米国一方,反思有但也仅仅是有,整体节奏不错

23分钟前
  • 老同志🚲远去
  • 推荐

钱穆说,历史很复杂,不是三两句话可以痛快讲清楚的。 断断续续看完这10集18个小时的鸿篇巨制,对历史本身就更不敢妄加评论了,恐怕流于轻浮。只提一点感想:当年的那些记者和摄影师是真的牛逼。。。历史的记述者曾经是吟游诗人、曾经是朝廷豢养的史官,历史的载体曾经是出土的文物、口耳相传的史诗、书写在各种媒介上的文字,等等等,但到了越战的时代,记者和摄影师们就是历史的记述者,那些图片、录音和影像,就是历史的载体。未来的时代足以给每个人提供留下自己历史的机会吗?互联网的虚拟字节能留得住历史吗?

28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力荐

国共内战的越南版本。历史总是以惊人的方式重复着,人们却并没有从中学到任何东西。

29分钟前
  • Shashibo
  • 力荐

对我们是别人家的战争,对越南和美国都是撕裂一个国家、一代人的大事件。然而我们就没有撕裂么?只是我们惮于反思,所以难于和解。作者很费心了,两国四方的当事者的访谈,无数的录用、录像、报刊、照片档案,以及穿插其中的音乐,其时的摇滚、民谣。一部纪录片,达到了一座博物馆的效果。

34分钟前
  • songsong
  • 力荐

好片,看剧的同时还能学习历史

39分钟前
  • neptune1125
  • 力荐

中立且真诚的反省。

42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每一集都像是一篇充满叙事感的论文,风起云涌。

4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美国和南越的失败有历史性的原因,当时北边所信奉的东西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迷惑性。就如同秦灭六国,真的是秦最好吗?不是,只是秦的动员能力最强。在漫长的拼经济过程中,就衰落下来了。

46分钟前
  • 一点时间
  • 力荐

保持了一贯水准。比 Prohibition 和 The Civil War 成就更高的佳作。一个这么困难的题材,看起来却没有“导演好难”的感觉,因为对所有人物带有深深的理解之同情。地球东西,国家南北,所有人义无反顾、驷马难追地一起奋力奔向悲剧。

47分钟前
  • 乌鸦乌鸦
  • 力荐

五星推荐,自揭其丑,自掀伤疤,只为客观中立。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客观中立地还原历史,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对民众最大的尽责。可惜,大部分胜利者都不懂这道理。例如北越作为战胜方,时至今日,不愿公布伤亡及失踪人口,导致多年来民众要自己去寻找,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51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力荐

北越采用的游击战战略基本和中国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有生力量,不争一城一地的得失;敌驻我扰、敌进我退、敌疲我打。胡志明小道参考了朝鲜战争的运输。美国采用的战略,建立定居点,移居农民到堡垒,切断与游击队的联系;烧毁粮食、房屋等物资;在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实施安抚和日本在中国的战略相同

55分钟前
  • sobeit
  • 力荐

上乘之作,感觉看的人不多啊...

59分钟前
  • 跪求乐透区
  • 力荐

对越战、冷战、苏联、“自由”、爱国的反思非常深刻。在强力的政治的宣传下,被煽动的民众极其容易变得狭隘。Bob Dylan 的歌词真是太好了

1小时前
  • Canadian River
  • 力荐

能制作出如此客观纪录片的国家永远都有希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具体的每个个体的生命是最容易所被遗忘和不被顾及的/别有用心,只顾己利之辈最为可恶/没有真相只有谎言最为绝望

1小时前
  • cleopatr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