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记录片美国2019

主演:埃里克·阿达尔,Ioan Allen,理查德·路易斯·安德森,凯伦·M·贝克尔,鲍比·班克斯,理查德·贝格斯,安娜·贝尔莫,马克·伯格,罗尼·布莱克利,查德维克·博斯曼,本·贝尔特,瑞恩·库格勒,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索菲亚·科波拉,汤姆·克鲁斯,戴恩·A·戴维斯,彼得·J·戴夫林,Teri E. Dorman,特蕾莎·埃克顿,盖尔·加朵,Jessica Gallavan,朱迪·加兰,杰克·吉伦哈尔,路德维格·戈兰松,简·哈根,西西利亚·霍尔,马克·哈米尔,汤姆·汉克斯,格雷格·赫奇帕斯,贾德·赫希,洛

导演:米奇·科斯汀

播放地址

 剧照

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2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3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4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5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6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3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4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5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6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7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8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19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6:03

详细剧情

  本片由资深的好莱坞声音编辑米奇·科斯汀执导,揭示了声音在电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影片主要通过电影声音编辑的视角,结合好莱坞经典电影案例和一些电影大咖的采访构架起叙事,包括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芭芭拉·史翠珊、罗伯特·雷德福、大卫·林奇、李安、索菲亚·科波拉和瑞恩·库格勒等。影片带我们见证了一些业内最受尊敬的音效设计师的狂野创造力——包括奥斯卡奖得主沃尔特·默奇(《现代启示录》)、本·伯特(《星球大战》)、加里·瑞德斯特伦(《拯救大兵瑞恩》)和劳拉·赫斯伯格(《盗梦空间》)。在追求艺术和推动媒介发展的过程中,正是这些人,开创了今天这种沉浸式且带有叙事性的电影声音先河。

 长篇影评

 1 ) 《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影评:众星云集,讲述电影声音的秘密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和大卫·林奇都是这部引人入胜的电影的被采访者。

《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是一部完美的约会电影。还有什么能比电影如何变成声音的故事更让人兴奋,甚至更浪漫呢?在多30年的时间里,它无法对观众说“我爱你”。

后来,艾尔·乔森的《爵士歌手》,《公民凯恩》的多平面配乐,再然后,《雨中曲》,当然还有《惊魂记》、《纳什维尔》和《现代启示录》,把声音像一群生动地嘶鸣着的脱缰野马一样推向观众。

米琪·科斯汀这部纪录片中的受访者阵容令人难以置信。斯皮尔伯格、卢卡斯、大卫·林奇、罗伯特·雷德福、芭芭拉·史翠珊(芭芭拉·史翠珊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彻底改变了银幕音乐剧中声音的力量和直接性),还有沃尔特·默奇叔叔等等。

默奇的音效设计生涯,为卢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和其他人奠定了现代的基础。他还发展了声音效果的诗意隐喻的疆域:《教父》中的一个场景出色地说明了这一点,在这里,我不会剧透太多。看看这部电影吧。

然后开始怀疑“看”是否已经是一个足够的动词来表达体验伟大电影的行为。

By:Danny Leigh

 2 ) 看了纪录片《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看了纪录片《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

用声音的眼光去看电影史,发现爱迪生早就想把声音用在电影上。但技术还没实现,卢米埃尔兄弟就把无声电影放到观众眼前,开启了电影史。

一直到很多年之后,有声电影才把无声电影的命革掉,这很关键 —— 电影史的进程是靠技术革新。

比如那部石破天惊的《公民凯恩》,威尔斯找到了电影的空间感,是电影混响的祖师爷;第一代《金刚》问世时,录音师是用老虎的声音正放、狮子的声音倒放实现了金刚的声音。

六十年代,电视的普及让电影行业开始没落。从声音上,有三个人物很关键。

沃尔特·默奇,他老人家小时候玩磁带,比较调皮,把磁带剪掉重新拼,听到莫名其妙的声音。长大之后听歌才发现有人这么干,把声音弄乱,以实现奇妙有趣的效果。

默奇来到法国上大学,那是戈达尔的时代,被《精疲力尽》迷住,回到美国读研究生,整天琢磨声音。

有人把他介绍给科波拉,拍了一些很「实验」但没人看的东西,两个人快失业了。怎么办呢,这时制片厂给了任务,一部给二十多个导演看了都没兴趣的黑帮片,无奈之下接了这个活。

默奇很喜欢一个先锋派音乐家叫约翰·凯奇,好吧就是《4分33秒》那位。凯奇擅长把生活中的声音当音乐用,这一点启发了默奇:在《教父》里迈克尔第一次开枪杀人前,默奇加入了各种生活中奇怪的声音作为音效。—— 谁说约翰·凯奇是骗子的。

让默奇头疼的是,《教父》拍到第二部,还是单声道,声音就从银幕后方的一个音箱传出,再好的声音也就这样。

但是在流行音乐行业,披头士已经在各种突破,声音在左右两边玩来玩去。

这样的日子直到几年之后的《一个明星的诞生》才停止,芭芭拉·史翠珊自己出六百万拍片,找了杜比公司,多花了一百万,要求立体声,尤其是片中歌手走到台前演唱,观众山呼海啸的声音要成为电影重要的一部分。

那是在1976年,电影走进两个音箱的时代。

有趣的是,默奇从法国到南加大读研,发现同学们都在看安东尼奥尼,只有本·伯特也喜欢好莱坞大片,热爱研究奇奇怪怪的声音。

于是介绍给了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的时代开始了。这是1977年。

多说一句哈哈,无论是《教父》《一个明星的诞生》还是《星球大战》,都属于是孤注一掷,如果失败就完蛋了。但是成功了。

没过多久,科波拉和默奇又开始了:《现代启示录》,把这么多年技术、才华、灵感的积累和沉淀放进去。更重要的是,这次开启了新的标准:

左右两个音箱、后面两个音箱,银幕中间一个音箱讲台词,还有一个低声音箱。这是至今为止电影制作最起码的要求,由1979年奠定。

为什么库布里克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在摄影上的突破,还因为,这人当年拍电影感觉装甲的声音像皮罐子,要求重拍。录音师用了一堆道具录了他想要的声音:这是拟音的来源。

大家可以去看这纪录片,有趣的故事太多了。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那个年代可以用两种眼光去看。一种你当然认为嬉皮士很脏很无聊,「垮掉的一代」的危害荼毒至今,这都是事实。

但另一种眼光,像上面提到的这些艺术家,包括乔布斯、比尔盖茨、Bob Dylan 罗大佑在内的大师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那是混乱的年代,至少在艺术上各国新浪潮,花样迭出。哪怕是中国,你也不能否认样板戏是优秀的现代艺术。

那现在距离六十年代已经那么多年,要不要去看、怎么看、看到了什么,反正我见识过一些至今精神上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真的,荼毒至今。

不过话说回来,看完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感受是:世界电影史没有中国人,硬要说有的话,只有李安。

中国电影史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人学拍电影史,一种是中国人民喜欢的电影 史。

 3 ) 用声音构建世界的纵深

看完后我进入了智能自问自答模式“怎么这么好看”“就这么好看”“我疯了”…

纪录片里,请来了不少好莱坞大腕名导剖析比如在《太空漫游2001》《教父》《拯救大兵瑞恩》…等等抽层解析大片影像背后的声音构建艺术。我更多会被影片中出现的音效师们所打动,他们终身隐在幕后不为人所知,但当他们发现一种创新的构建方法,或窝在一大顿稀奇古怪中杂物试验一个拟声,或端坐混音台不断调配声音之间分毫比例时,脸上变幻着或天真的狂喜或抽离的专注,就像孩童就像修行者。

几度让我不由落泪的.并不是被任何煽情桥段勾起,实讲,这部片也没有一点催泪的意图,相反,采访话语和画面剪辑手法充斥了跳跃的幽默感。想来,是全片那刻画那种昂扬炙热又精细到极致的创作状态,让我感动的“太美好了。”

看得过程中,不断有新鲜知识向我扑过来,我赶忙打开脑壳想都盛起来。不料知识点太密集,看完头昏昏的,需要点时间回个炉整理。

创作原理其实是相通的,而且纪录片里的大师们都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生动的比喻,把艰涩的专业壁垒绕指柔了。

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常处于“我理解并大受震撼”的状态里。

目前头脑中翻腾着有些零星字词

“声音编织的内核还是想象力”

“在混乱中也能编织出秩序”

“用声音拉开空间”“还原重量”

“用声音实现目光专注与调度”

“配乐是救生筏,只有在必须找寻有所依傍时,才该出现”

“三组操控”“推情绪时,调大配乐;实现冲击力时,调大音效;剧情关键信息时,让位对话”

……

 4 ) 观影随记

1927年《爵士鼓手》世界上第一部有同步说话声的影片。好莱坞早期的麦克风是藏在某个地方的,技术不成熟。 1933年的《金刚》的制作让大家正式了解到声音设计的概念,利用动物的声音实验制作出很多特殊音效 1941年某些广播剧丰富了音效,《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在电影中用了很多像镜头一样大胆先进创新性的音效。 1963年,希区柯克竟然会写一本声音剧本。 沃尔特默奇_电影声音新浪潮 1969年《雨族》1971年《500年后》 1972《教父》作曲家约翰凯奇 尽管教父这几十年音效变化不大,但音乐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双声道让音效更立体。于是70年代中期杜比公司出手了,1976年的《一个明星的诞生》做成立体声。 吉米韦伯创造了多轨录音。在此之后的70年代声音不断创新。 本博特:电影声音新原力 1975《星球大战》收集录制各种声音素材,算是实验了 1979《现代启示录》六个轨道的立体声。纪录片在展示这一段时效果很好,环绕声。每个人负责一种声音,就像是乐团,不得不说,戴上耳机看这一段效果真的棒。很有创新性,沃尔特默奇也因《现代启示录》出色的音效而被称为“当代电影声音之父”,影响至今。 加里里德斯特罗姆:数字时代 我的理解是,合成器时代,利用电脑软件的时代 1999《黑客帝国》,, 拟音师,感觉是一种很需要动脑子和灵感的工作,没想到拟音的起源竟然和库布里克拍《斯巴达克斯》有关,库神真的牛。 音乐 终于讲到我喜欢的部分了,一上来就放了汉斯季默在《星际穿越》的配乐《time》,激动!! 一切完毕之后,混音 也是个需要脑子和灵感的技术活,混音的核心,拿到所有的元素,让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结尾,一切的一切,都是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的结果,respect! “电影是一个可以让我们释放情绪的地方” 再一次,RESPECT!

 5 ) 声音,电影情绪的传递者

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今天收录于话题#电影 1 #音效 1你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和合伙人会每周一次电影之夜。下次看电影的时候,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尝试,把声音关掉,体验一下有声音和没有声音的区别,我相信体验肯定会很不同,而这种不同就是电影声音带来的。 而这些声音背后是一批电影声音工作者持续创造的结果,最近刚好看了一部纪录片《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专门介绍电影背后声音的制作过程,我觉得挺有意思和启发,通过本文分享于你,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为什么电影需要声音?电影中声音有哪三种类型?不同的声音如何组织起来,传递情感?这些对我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启发? 1 为什么电影需要声音? 电影为什么需要声音?或者说声音在电影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部纪录片中采访了很多著名的导演和声音创作者,我影响比较深刻有三个: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电影是个视听艺术,画面和声音一起才能传递信息。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导演):声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一种情绪;

克里斯托弗.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及《盗梦空间》导演):你能通过声音感知到空间的规模。

《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头诺曼底登陆的片段,听到声音,立即会让你感到受一种紧张的情绪,通过士兵的视角,你只能看到有限的区域,但是其中的枪林弹雨的声音,可以让你感知到整个战场,而如果能在用全景声的方式播放,你能有更明显的感受。

2 电影中哪些声音? 电影中的声音有很多,你可能很容易想到任务的对话,或者一些音效,比如枪的声音等。这个记录片中,将电影中的声音分成了三类,分别是语音,音效和音乐。

2.1语音(Voice)

语音通常指的是电影中人物的对话或独白,为了做出好的对白,常常要考虑三个方面:录音(Production recording),对话编辑(dialogue editing)和对白重置(ADR)。

在电影拍摄中,常常会发现有人举着麦克风,而且离人非常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录制人物的对白,为了降低环境声音,特备是风声的影响,常常还会加上风罩。

录制好的对白,有时还是会存在噪声,需要进行编辑,去掉其中的噪声,而有的时候,再编辑很难达到目的,甚至需要把演员请到声音工作室当中,重新配合着口型和当时的情感,重新录制。

2.2音效(Soundeffect)

除了对白外,第二类电影中常出现的声音是音效(sound effects),它可以分为三个子类:SFX、Foley和Ambience。 SFX是两个不同的简写:sound effects或者是special effects,但是因为前者和音效重复,所以我选择它表示的声音的“特效”,它和我们后面提到的Foley有些地方是相似的,我理解它更多指的是原来不存在,超出人们想象,但是被创造出来后,又觉得很适合的,最典型的如星球大战当绝地武士所使用的"光剑",以及战斗机在空中被进入的声音。

Foley也是音效,它更多指的是对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重现,有的地方也特指人在物体作用中产生的声音,最典型的如脚步声,抖动衣服的声音,激烈冲撞中骨头折断的声音,而这些都是后期加上去的,如果感兴趣,在我的视频公号“精进学思行”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Ambience指的是环境声音,它在我们周围很常见,比如你在逛商场的时候,听到的电梯或空调系统运作的声音,你在公园散步时,听到的水声和鸟鸣,在电影中加入这些声音,能给你创造一种环境的真实感。

2.3音乐(Music) 最后一种是音乐,它是电影当中最直接传递情感的部分。比如下面这段音乐,它是《角斗士》中的主题曲《Now we are free》,它的高潮部分让我感到主人翁干掉仇人后死去,和家人相聚的一种解脱和欢快。NowWeAreFreeHansZimmer;LisaGerrard-100GreatestFilmThemes 3交响乐团 前面我们提到了三种类型的声音,如果想让它们更好传递情绪,需要进行组织,我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时间,空间,混音。 3.1时间 关于时间,最典型的就是画面和声音的匹配,以及煽情音乐出现的时机,比如脚步声要和动作是匹配的,人们说话要和口型是对应的。精进学思行声音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匹配性,其中包括时序一致以及对声音符合场景预期。视频号3.2空间 第二是空间,刚开始,电影的声音都是单声道,也就是从屏幕背后一个扬声器中发出,后来电影人发现立体声更加能提升体验,而比较著名的还有Dolby的全景声(DolbyAtomos),前两天体验了一个音响公司的全景声方案,它播放了Dolby的一个宣传视频,的确很震撼,当你你闭上眼睛,你能感觉到雨水是从你的头上方滴落下来,而小鸟是从你的左边飞到右边。

3.3混音 混音就是将前面的几种声音混合在一起,但是可以通过故意突出某一种声音来营造氛围,比如把脚步声做得很大,或者把一个人的呼吸声音做得很突出来营造紧张的气氛,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其实很难听到这么细微的声。

4 电影声音的启发 这个记录片对我有三点启发:汽车声音设计,更好观影,聆听真实。 4.1 汽车声音设计

因为我自己是在做汽车的声音设计,它和电影声音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声音传递情绪,甚至是品牌,比如我们会有自己的品牌Logo声,而行业中优秀的企业其实也在做这个。 比如在如何基于“声音基因学”进行电动车声音设计?中,我分享过BMW请汉斯.季默为他们创造未来电动车的声音,Taycan为了保持它的品牌特征,为纯电动车创造了模拟的声浪 Electric sport sound,这个不就是对应电影声音中的SFX吗? 在2019上海车展观感:两家声学公司对比(Arkamys VS Harman),我分享过 Arkamys创造的3D报警音(3D alert sound),我在19年车展上听过实车的演示,的确挺有意思,比如它做出了声场的移动感来提醒不同方位其它车辆和自己的距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声音的"掩蔽效应"来掩盖一些很难消除的噪声,以后有空和你分享这个部分。 4.2 更好观影 我在写这个文章的过程中,和父亲一起去看了一下《金刚川》,我刻意关注了这部电影中的声音,特别是其中的环境声以及战争中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当然我也发现其中有些脚步声和动作有时不是很匹配,其实你在观影的时候,也可以有意识去感知前面提到的几种类型的声音,提高你的观影体验。 4.3 聆听真实

电影的声音毕竟是制造的,有时甚至为了营造氛围而“欺骗”你的耳朵,但是对于听觉正常的人,我们天然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如果你留心你周围的环境,你会发现有丰富的声音,比如我在星巴克当中听到的下面的这些声音,里面有冲制咖啡的声音,有背景音乐,还能听到人们的对话,这俨然是真实的电影,就在此刻,你也可以感受一下自己周围的声音,你听到什么?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参考听,你在Hearing,还是Listening?星巴克.m4a来自精进学思行00:0001:35 总结 电影中的声音可以分为三类:语音、音效和音乐。通过时间、空间和混音三个方面的组织,让声音和影像配合,可以传递信息和情绪,而电影声音别后的故事,也可以启发我们更好观影和聆听真实的世界。

 6 ) Making Waves: The Art of Cinematic Sound 电影声音101

《制作声波:电影声音的艺术》---这是本届电影节,我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我以为我选了个挺冷门的电影,没想到这个电影几乎爆满。为啥呢,不看(听)不知道,一看(听)吓一跳。

油管先导:

//www.youtube.com/watch?v=WsIE4x3xU0Y

从标题也能看出来,这是关于电影声音方面的。与其实说是纪录片,倒不如说是电影声音101.

电影从人的感官开始---对于视觉和听觉的比较。一个简单的例子,画面没声音和有声音无画面,观众对于前者总觉着缺少些什么,而后者即便是没有画面,我们仍能够构建场景画面。之后影片介绍从电影黑白默片,到添加声音,到如何录音,如何慢慢建声音库,采集,到电子模拟。。。电影中还包括知名导演,技术大神,经典电影等对于声音各种里程碑式介绍。。。差不多就是电影声音的发展史。当然电影还不光是这些,还包括降噪,配音,拟音,配乐,编辑,合成等等全方位介绍,真的让人大开耳界。

而且这届电影节还特别展映了相关的电影,一部导演重新编辑加强音效的经典电影---《Apocalypse Now: Final Cut》,当然这是另外播放的,我当时不知道错过了,不过没关系,如果你家里有矿,有比较好的环绕音响,一定要看看这部重新制作特别版。

//www.youtube.com/watch?v=VyNwha5hrAo

我相信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会发现你以前看的电影都白看了,而且你会非常想学习电影声音的专业。

o")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

与知伴行:

www.yuzhibanxing.com

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与知伴行:

YZBX_ZX

 短评

电影声音编年史,尽管有些泛泛而谈(也是这类纪录片的通病了),不过就这些年陆续看到的纪录片来讲,欧美电影界对于剪辑、选角、声音这些通常被人忽略的幕后工作的尊重程度以及所拥有的专业性确实是喊着“电影工业化”的天朝所无法企及的。

2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34/300】1、工整、学院但情怀满满,是那种你以为很爱电影了,看完还会感叹电影真是太棒了的作品;2、科波拉和卢卡斯真的是神,芭芭拉史翠珊也颇具先锋精神;3、必须全程戴耳机看,有多贵戴多贵的;4、以后的颁奖礼会好好关注这个奖项

4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好莱坞)电影声音编年史,提到一些重要的人物和影片、声音制作的演变等。片子挺科普路线的,介绍挺全面,开头引入、中间转场、结尾“煽情”都有点硬,要是再举一些被声音毁了的电影可能更好,更有说服力。

6分钟前
  • 任仁忍
  • 推荐

72Cannes, 有幸认识了南加大的制作老师。这部片算是对幕后人员的一种致敬了。

9分钟前
  • 粘粘
  • 力荐

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些著名电影的音效制作,但没提卡梅隆有点遗憾

14分钟前
  • Chery
  • 推荐

3.5多一点吧。全片有点流水,有点太模式化,太套路,又太杂乱...很不喜欢后半段硬植入的种族人权,女权,家庭关系之类的杂音。完全破坏了我的观感

15分钟前
  • bugz
  • 还行

很多工作都是看起来tedious的,认真去做就很不一样了。

20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对《电影史话》和《世界电影史》声音部分的进一步系统化地科普补充,特别提到了《雨族》和《教父》的声音团队的存亡和机遇,还有一些声音创作上私人的小技巧。推推子的感觉太棒了,不禁想起那些一个人的下午,在大厅内轻轻触碰推子或者四处走动、跑动、跳动说着电影台词的日子。想到世界各个角落都有着对电影无比热爱和用心的创作者,莫名喜悦。

24分钟前
  • 柳三行
  • 推荐

谢谢三少惠赠,影史+幕后一向都能击中我心底小铃铛,科普得也不错,还有女性从业者的秘辛。谁能想过《教父》居然是单声道呢,以为离我们的“现代”很近,就好像想不到《绿皮书》和披头士是一个时代一样。数字化阵痛那段笑死我。虽然现在不少“影迷”的很迷恋胶片(声音是磁片),虽然数字化让垃圾产生地更快,但是我必须说数字化让更多的艺术家摆脱了生产资料的垄断(以前也有行政上禁止给地下电影导演出售、冲洗胶片的规定)。数字化也让电影制作更少体力上的要求,也就有更多热爱电影的女性有机会参与进来。这里面很多白发苍苍还在做编辑的工作人员,这在目前的国内电影圈是很罕见。老的体制内制片厂有,而“市场”时代下总监以下职位的薪金无法支持一个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一个岗位的经验留不住,甚是可叹

29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一部可以让你感受到电影艺术之伟大的纪录片,作为大学时期录音课课代表的我,终于有一种“看吧,我说过声音很重要”的扬眉吐气之感。真诚建议所有想学电影的,喜欢电影的人,都来看看这部纪录片。

33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我的春药。

36分钟前
  • 小馁诺娃
  • 还行

声音在电影中的出现,颠覆性地改变了电影的进程,默片与有声片基本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类型。拍摄音效作为视听技术参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为人所忽略,本片从大众化角度科普了不少有用信息,从中可管窥电影制作的部分流程,真是一个既需要能力/技艺/天赋担当、又无法或缺热爱与热情支撑的行当啊。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很好的科普教学片,讲《星球大战》和《现代启示录》的片段真的很激奋,这些幕后人员的工作状态太让人感动了。

43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推荐

“声音的出现让电影真正成为了一种艺术。”此片生动直观地让我们了解从默片到现场录音、单声道、立体声、环绕声、数字时代数码科技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为之付出巨大贡献的卓越导演和声音剪辑师、音效师们。看后才知道电影声音对成就一部伟大影片的巨大作用和制作、剪辑、混音的艰辛不易。(电影声音分Voice, Sound Effect和Music) 值得重温回看。

46分钟前
  • 楚凝
  • 力荐

对于默片,无声胜有声;对于有声电影,声效也是讲故事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之所以还愿意到电影院看电影,其中有个原因是因为声效。

48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科普了美国影片的声音制作发展史,不过内容分配有点头重脚轻,收声似乎是本片重头戏,等现代启示录讲完时间已经不多,抬眼一看片中的内容表格里还有一半多没讲?后面的比如混音拟音配音配乐等就一笔带过其实每一个都能拍一部记录片。选用的也是大制作影片居多,像大卫林奇和Alan Splet这样自主映画型的工作就完全没有细节啊虽然林奇出来讲了讲。不过真没想到知道芭芭拉史翠珊的《巨星诞生》影院才开始导入立体声

51分钟前
  • paradiso
  • 还行

电影声音简史回顾,从无声、单声道到立体声、杜比音效、多轨、环绕、混音、配音、拟音到数字化。轶事:肥西另外编写声音剧本;科波拉因为上一部电影巨亏才去接手一部没人要的黑帮片,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教父》;《星战》伍基人的原声是小熊维尼; 库布里克差点因为音效问题重拍《斯巴达克斯》那段大规模草原战役。最后致敬女性电影工作者。

5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老师的作品 被逼在不同的课上看了好几次

59分钟前
  • 🛶
  • 推荐

电影声音工作真是我的毕生梦想 所以高考志愿就是它 这部纪录片回顾了电影声音的历史 也拆解了所有和电影声音相关的工作类型 也致敬了所有幕后的英雄 想想触发我对声音感兴趣的几个时间点应该是侏罗纪公园 哈利波特 和一部叫情人劫的国产电影 当时陆毅饰演的角色和母亲在房间里讲话 母亲倒了杯水 慢慢的走过木地板 那个地板的声音让不禁联想这是怎样录制的 随后接触了很多考题 分辨烧干柴和烧湿柴的声音 雪碧和啤酒的声音 再听声音写故事 太有意思太喜欢了 虽然没有最终成为一员 但也不后悔曾经梦想过它

60分钟前
  • Tristin
  • 推荐

就我个人的电影学习经历来说 目前至少形成了这样几个阶段 对叙事结构的观察-对画面的观察-对可能使用的理论的观察-对声音的观察//学电影实在太有趣了

1小时前
  • YiQiao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