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張畫

剧情片台湾2010

主演:毕晓海,郝蕾,戴立忍

导演:钟孟宏

播放地址

 剧照

第四張畫 剧照 NO.1第四張畫 剧照 NO.2第四張畫 剧照 NO.3第四張畫 剧照 NO.4第四張畫 剧照 NO.5第四張畫 剧照 NO.6第四張畫 剧照 NO.13第四張畫 剧照 NO.14第四張畫 剧照 NO.15第四張畫 剧照 NO.16第四張畫 剧照 NO.17第四張畫 剧照 NO.18第四張畫 剧照 NO.19第四張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08:18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生活总不是尽如人意

生活总不会就这样轻轻松松。人的一生总会有磕磕盼盼。村上说:光是承担我那点生命的重量就已经很累了。所以不要再抱怨生活了,这是你应该负担起来的苦难。

 

[小翔]

 

       医生说:“小朋友,你爸爸今天就要离开你了。”


       护士说:”你在这里陪着你爸爸,等他走了以后通知我们。“

       里面是冷色的病房,窗户外暖色的树叶飒飒作响。小翔拿出一张草纸,吹了吹,分成两张,撕下一张,盖在了爸爸的脸上。。

 

       10岁,父亲离开了人世。没有干净的衣服,小翔去山里,用泉水洗,一失手,衣服就顺着水流飘走。找不到一张父亲的遗像,小翔画了他的第一张画。大礼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亲属。

       就这样送走了父亲。以后怎么办? 还要生活。

       于是中饭就偷学校老师的便当,晚饭自己下泡面吃。没有朋友,放学以后一个人走很长很长的路回家。第二天偷便当的事还是被学校的校工发现了。当被问及怎么家里没有人准备便当的时候,小翔说爸爸过世了。爸爸在的时候,医院的阿姨会给些东西。拿起碗,一边扒着饭一边委屈地哭了。在那以前,哪怕爸爸过世的时候,小翔都没有落下一滴泪。。

 

[校工]

 

       校工摔了小翔的碗。”你要我同情你?““你才几岁而已,你的人生才刚过一点点。”

       --很小的时候,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空袭警报响了,校工躲在防空洞里。等警报停了,校工奔回家,发觉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找了整整一天。就是找不到父母---

       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即使是校工,平凡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可他却没有任何抱怨,因为这是生活。

       那以后小翔就跟着这面恶心善的校工,去收垃圾,卖垃圾赚取生活费。小翔唤他爷爷。

坐在爷爷的自行车后,穿梭在田野间,夕阳余晖照着他们。

 

[妈妈]

 

       爷爷:“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亲生妈妈更好的么?”妈妈带走了小翔。


       妈妈从大陆来,为了一张台湾的身份证付出了很多。本以为可以在这里好好的生活,但其实没有。坐过牢,晚上陪酒赚钱。被人泼酒也一笑了之。

       冷漠,本不想冷漠,只是生活的激情已被消耗,只剩下无聊的日常琐事和一具疲惫的身躯。

 

[胖哥哥]

 

     “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就两个人,骑摩托车旅行。。。我就在想,有一天,找一个好兄弟,一起去浪迹天涯,你有没有想过啊?”

       他偷摩托车,抢小朋友的钱,到别人家里偷东西。他是坏人?

       他因为小翔借了张草纸给他而觉得他很有义气,请他吃饭;看到别人家里有盲文的书,说这线我们拿不得。他是好人?

       他只不过也是一个不再相信老师的小孩了。

 

[继父]

       


     因失手打死了自己的孩子。却因为面子的关系,把孩子的尸体扔到了海边掩盖了起来。一位这一切都结束了。

     但他的内心不会放过他。他的余生就生活在罪与罚的煎熬中。。

     所有做过的一切,你以为不再会有人知道。但是总会留下痕迹。那个足印,只会在海浪的不断冲刷下更加深刻,清晰。

 

[小翔]


第四幅画--- 照着镜子画自己

画什么不重要,而是他已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

想写的太多,但我终究还是写不动了。你也只有看了才会明白,我居然对这部片子赞赏有加。所有的人都不是那样简简单单。这部片子也一样。包含了很多故事和生活的辛酸。

但正如结尾,可以看出导演对于生活还是抱有希望,因为还年轻,还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也许导演只是想要告诉我们:不要抱怨生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难,肩起生活的难易苦乐,努力前行。

 2 ) 在隐隐作痛之余发现了更坚强的勇气

国际级的台湾电影,不单只故事性博得所有观众的青睐,流畅的画面,恰当插入的配乐,甚至找到了类似EN的pvc水管的敲击电子音乐。演出的他们都无从挑剔,孩子的冷峻脸孔,母亲的风尘姿态,连老师都美丽得难以想象。电影令观众在隐隐作痛之余发现了生活中更坚强的勇气。

 3 ) 我想谈谈郝蕾

我认为郝蕾确实有能力把每一部电影都演成代表作、即使是配角也可以成为整部戏的灵魂。

一个伟大的演员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就是电影的主角,把电影整体放在第一位、在整个片子里考察自我才是他们会做的事情。

表演到丝丝入扣、恰如其分需要功力、更需要修为。当年金马奖评委认为郝蕾不是以煽情演法放大角色的悲哀,心境的疲惫尽收在她的眼底。她的每场戏都亮眼,一个小动作都表现出人物深度。

这样的表演例如在教室里给老师诉说的一段:“我们曾经有一个孩子、后来我出了点事儿、就坐牢了、我丈夫有一天说孩子找不到了、我们报警了、但是没找到。”那种面无表情又暗涌着泪水的表演我只能说真的很高级。当然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态度不同,如果觉得某些龇牙咧嘴、歇斯底里的表演技高一筹我也无法反驳。

《亲爱的》中鹏鹏与鲁晓娟走在喷泉旁,鲁晓娟答应一定把妹妹接回家然后鹏鹏主动牵起她的手时眼神微妙的变化、从难以置信、到激动、到坚定、再到释怀。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她可以用眼神传达出故事、给予观众最美的表演。

《浮城谜事》中第一次透过咖啡厅的窗户看到丈夫跟别的女人从酒店出来。记得郝蕾说过剧本上对这场戏的描写只有“五雷轰顶”四个字、自己也想了很多种方式、但始终不能精准的表达。最后呈现给观众的依然是不动声色、却也传递出心里的惶恐和未知。

至于有争议的作品我也不想做什么评论、如果按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郝蕾演得已经让她有生理反应了。

颐和园里的余虹永远上扬的嘴角、永远骄傲着不妥协的面孔好像就在昨天、可岁月已经走得越来越远了

 4 ) 风中芦苇

     光和影相互渗透,摄影风格下密密麻麻的电影语言,对台湾现实社会、人伦思考的提炼,抽象到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里,语言所不能表达的,用四张画串联成的家庭伦理,以及自我意识,筑成的危楼,迷茫、不安全、还略带诗意。《庄子•天道》载“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这是一个男人无尚的品德,我在《第四张画》里看到了钟孟宏的这种品德,这个角度而言,《第四张画》拿任何奖都是理所当然。
   
    如果剥离四张画的层层递进,影片尤不失深刻,而有了四张画的衔接,就上升到了另一个程度了。电影有别于文学就是其流动性,不能像脂砚斋读《石头记》那样,精彩之处,停下来写一段朱批。而《第四张画》的独特在于四张画如同书签一般置放在其需要批注的地方,使人顿一顿。第一张画是漫画,一个孩子还来不及哀伤的时候,就丧父了,他勾勒了父亲的轮廓,潦倒已极,草草收殓,淡淡几笔,面目模糊。
     
    随着电影深入,第二张画是写实素描,一具成年男人生殖器,这是残酷生活里的冷幽默,浓缩了很多问题。寓意之下,残缺家庭青少年的种种隐患都一一呈现,《第四张画》没有将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放大,舒缓地每一笔都是电影的底色,那个状态是半流浪的状态,你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好坏参半,人性的世俗一面以及人性的非世俗一面,阅世的深刻真的无关年龄。另外一条线索是旁叙了小翔母亲(郝蕾饰),迁徙中的隐忍,倦殆的皮囊,无措的灵魂,极度飘零之下女人必须靠男人生殖器吃饭的精神坠河,在这个所谓文明的时代开出畸形的花,被小翔的第二张画总结地骨肉毕现。
    
    之前电影在写实,第三张画之后电影影片结构陡然变化。小翔的第三张画是一张超现实主义的画,梦境与内心深处的疑惑,失踪的哥哥在海滩低面行走,没有音讯。这种苦楚的表达是超越肉身的,隐晦的,同时在舒缓的节奏下(又是舒缓)把电影带到了人文、现实最核心的部分,即心灵的本相。那段继父的独白,一老一少的漫步,以及青蛙火盆的寓言,却握不紧人性中最复杂的五指。小翔去看他的朋友,电影镜头很长地停留在那个建筑上,建筑其实谈不上,是断壁残垣,看到这段,那种悲凉,冷到背心。超现实的本意终究是对现实的厌倦。
    
    第四张画终究是爽约了,文学性电影无可避免的困境就是很难说完整一个故事,走向是虚无飘渺的神性。镜中的脸庞依旧稚气,只是对镜一照的光辉,那种象征意义其实流淌在很多人心里,说不上的来,自然也很难画出来。那条父亲——朋友——兄弟——我的心灵轨迹,是人伦里的四维,影评沉重的地方太沉重,手法那样抒情,受众却很难舒服,我等第四张画等到失落……
    
    郝蕾《颐和园》的表演征服了大多数影评人,《第四张画》有着类似的人文思考,对她自然也没什么难度。那个最佳配角奖其实可有可无,鸡肋这东西总是出现在饱饭之后,锦上添花而已。
   
    影片中无数次出现了风中芦苇,定下这个题目之后发现很难与电影本身靠拢。那么这样,我开始回忆林风眠的《芦苇》,他的风中芦苇笔笔都是优雅灵魂的脆弱,无力,爱世弃世到伤心。钟孟宏沿着林风眠先生的气质,将电影这即瞬的艺术线条化,在哀世地看到社会问题不能妥善之后的伤心,他们都委婉,都不呐喊,却留着风中芦苇这样的影像,告诉那些路过电影与绘画的人:嘉孺子,哀妇人。

 5 ) 经过的一切都是画

    丧父的小翔,浮萍一样四处流浪,漫无目的的跟随乖戾的校工、本性善良的不良少年、阴暗偏执的继父、颓废失意的母亲,没有任何前进的方向,没有任何依附的绳索,只有顺从的在复杂的尘世飘荡。是因为成长环境异于同龄人,他变得“怪怪的”,脑袋里装满了奇怪的想法。在不同的场景里把自己见到的画在画上,只能是他流露情感的唯一方式。遇见的温暖,经历的伤痛,都被他放在几十平方厘米的空间上无限放大。那是他看世界的唯一方式。



    第一张画,是被上帝带走的父亲,小小年纪经历亲人离去,幼小心灵也许根本不知道要用怎样的心去适应,就突然的要面对世间最悲惨的告别。只能是一张粗细线条拼起来的父亲,那是他儿时不美好但是忘不掉的记忆。



   第二张画,是他最亲密朋友最明显的特征,那个本质纯良的少年,带着他疯癫,却给他从未有的快乐,尽管是不积极的,但是却是他最缺失的友情。



   第三张画,是他四岁之后就告别了的哥哥,沿着长长的沙滩,不晓得去了哪里,尽管能一夜一夜的梦见,却是说不出的痛,少年心里的想法,只能被黑色铅笔说出来。



   第四张画,老师要求每个人对着镜子画出自己,而他的白纸被涂成了黑色,他看见的自己是一片漆黑。

   第四张画画出来,电影结束了。



   相信每一个看的人,都会很心痛,为少年满是褶皱的时光惋惜,为他只能看见一片漆黑纠结,为他以后的人生担忧。。。导演把大把的画面给了台湾乡下美妙的景色,夕阳西下烟囱里的烟和天上的云都被染成金色,公路两边没有尽头的绿色,继父家温馨无比的院子,还有美妙的配乐。。。这些,是不是都让我们转过头,用慢慢的期待去相信,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才开始了一点点,以后,每一张画,都会绚烂无比。



   我们经历着的人生,有阴郁的雨天,有妖娆的彩虹,有无尽绵延的公路,有妩媚的夕阳,有被海水嵌在礁石上的脚印,有初恋美好青涩的亲吻,有离去亲人安详的笑容。。。不用言语,这些都是一幅幅美妙的画,他们嵌在你脑海最深处。是最美妙的生命历程。

 6 ) 最难描摹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正如这个片名,整部电影围绕着男主角小翔所描绘的四张铅笔画大致勾勒出了小翔的童年。
第一张画:父亲的遗像
影片一开头就以小翔父亲的死展开叙述,没有交代父亲的死因,从小翔的脸上看来一切好像都很理所当然,生活依然继续,在父亲的葬礼上他也不曾流泪,也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还不能够接受,或许接受了也无法改变,他只是很用心的为父亲画了一张遗像,为父亲洗了件干净的衣服,但是正如被流水冲走的衣服一样,小翔的生活开始飘零无依
第二张画:我的“好朋友”
这一部分可谓是影片基调最为轻松的部分,被母亲带走后,小翔结识了新朋友“手枪仔”,两人一起骑摩托兜风,一起吃小吃,合伙抢小朋友的班费,去别人家偷东西,在这段时光中,小翔获得了童年难得的乐趣。所以当老师要他画出自己的好朋友时,他把手枪仔最突出的特征画了出来,令人哭笑不得。
第三张画:走在堤防上的哥哥
搬到继父家中后,在曾经哥哥生活的房间中,小翔每晚都很难睡着觉,在有一晚他的梦里,他甚至梦到了自己哥哥模糊的影子。导演使用的是一个远景,整个画面十分阴郁,小翔的哥哥一直在海边的堤防上走着,走着.......瘦瘦小小的身躯显得无依无靠,使人不知不觉的也走入了那个梦境。影片进行到这,给我们留下了最大的一个悬念,那就是小翔的哥哥到底去了哪里?
第四张画:最难描摹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第四张画后的故事让我们大惊失色。小翔的哥哥再也无法回来,因为继父已经残忍的将他打死,所谓的失踪只是一个借口。其中有一段继父对于小翔哥哥小翼魂灵梦呓般的独白十分出彩。导演借鉴了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继父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蓝色当中,对于自己曾经的失误进行了沉痛的自我剖析。导演对于光影的调度控制的十分精妙。影片结尾处老师要同学们画一张自己的肖像,小翔一直拿着镜子饶有兴趣的看着,最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本片根据台湾真实的失踪儿童事件改编,整部影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反映社会现实,并不像一般的此类型的影片,基调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耐人寻味的隽永,却使主题反映的更加有力与丰厚。不管是因为空袭与父母失散的学校校工,家境贫穷带着瞎子弟弟老弱父亲的“手枪仔”,为获得台湾身份证付出代价的的大陆来的母亲,还是生意失意脾气暴躁的继父,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的受害者,这也体现出导演对于人文的关怀。第四张画并不是一张真实的画,以正在照镜子观摩自己的小翔结尾,其实也是在给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描摹出我们自己?

 7 ) 是《第四张画》吗,分明看到了我的影子

 是因为郝蕾参演的缘故,才会关注到这部台湾电影,而后又因为郝蕾因为这部电影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一直以来都对郝蕾身上那份独特气质有好感,自从那一次颁奖典礼之后,就一直对《第四张画》有着深刻的印象,今天特地找来看了看,事实上,自己已经有好久没静下来好好看看电影了,当然也没白看。
最初看到导演钟孟宏的名字,感觉好陌生,但这部电影被一大串奖项包围,就暗想这个导演应该不简单,上网查了下他的情况,可惜的是有关他的资料很少,他的电影作品不多,倒是之前的电视片不少,因为好奇一件事情,才会想到看看他的资料,一部纪录长片《医生》,两部电影《停车》和《第四张画》,就这两部电影,却总能许多内地的影子,《停车》中的内地妓女,《第四张画》里的郝蕾,金士杰那熟悉的内地口音,手枪仔时不时秀出的几口还蛮像那么回事的儿化音,我一直在嘀咕,导演钟孟宏是不是从小在内的长大的或者受到父母影响呢,除了陈果的《榴莲飘飘》之外,倒真没有太多台湾电影中有太多内地影子。
也许是自己现在太多挑剔或者是注意力没那么集中了,现在看电影已经没学生时代那么用心,但是《第四张画》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主人公10多岁的小翔相依为命的爸爸去世了,本来该是很凄凉悲伤地氛围,导演选用了一段相对轻快地背景乐衬着小翔出场了,本来心里不解,人死了,为什么会用这样的音乐呢?转念一想,一个小孩子又能怎么去理解一个人的离开呢?他要是太早成熟,是不是更残忍呢?几个短短的镜头就描述了10多岁的小翔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怎么让人不动容!为爸爸准备一张好看的照片做遗像,小翔都找不到,最后小家伙用自己的笔为爸爸花了一幅画,这也是电影中的第一幅画,想想多悲凉,小小年纪,他生命中也只有爸爸这一个亲人,如今就这一个亲人也离开他了。可就是这不到7分钟的时间,就显示了导演不俗的功力。至少让我觉得不做作,很自然,比起内地的一些名导来,我还是能感觉到距离,倒不是比钟孟宏差,而是没有认认真真做电影。
再到金士杰扮演的老校工出场,真是应了那句“姜还是老的辣”,金士杰一开口,我就被震慑住了,那一句句“铿锵有力”顿时把一个因战乱而定居台湾的老上海演活了,他的一句句话,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好熟悉,之后他到小翔生母家去看望小翔时与小翔继父说话时的表情,更是让我难以忘记,只是一个眼神就让我感受到了他那熟稔的演技。只是感慨岁月不饶人,曾经儒雅帅气的金士杰老了,真的老了,曾经的《暗恋桃花源》已经离他远去了•••
就在小翔和老小工这样生活的时候,他的生母出现了,从此小翔要和生父、继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了,而就是这一场景,真的让我五味杂陈,突然觉得小翔就是曾经的我,小翔对妈妈说“我害怕你们那个家”,那一刻,我是多么感同身受,而妈妈说了一句“离你叔叔远点”,她说得那么淡然,又多么无奈。这就是小翔的悲哀,我一直忘不了小翔妈妈的那句话“我已经不是你曾经的妈妈了,现在我和叔叔结婚了,还有了我们的孩子,你对我们而言,就是外人”,突然想到类似这样的话或这样的想法我曾经也听过,留意到那时小翔的表情,小家伙很平静,不知道他是没仔细听,还是已经冷漠了。我很理解,人都是自私的,就是亲生妈妈又如何呢,已经有她自己新的家庭,人家继父已经让你住进他们的家里了,你还能怎么样,还真指望人家把你视为己出吗?不打你就不错了。以至于会出现那两幅场景,继父一面晚上做生意还一口一口地喂自己的孩子,而小翔妈妈只是给她的儿子买了几件衣服和书包,她丈夫还为这个和她争执,只是几个简单的镜头,就是鲜明的对比。看到那里,心里真的感慨万分,如果我小时候,没有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而是像小翔一样生活,我会变成什么样呢?而即便是我大了,读大学时,有过像小翔那样生活的经历时,我都受不了有些言语和眼光,只是我知道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嘛,母子又如何呢?那么多年都没有生活在一起了。
而这时,一个胖哥哥手枪仔出现在了小家伙的生活中,两人一见如故,手枪仔带着小翔去吃的,即便只是方便面,小翔也好开心,胖哥哥带他去偷东西,胖哥哥在他的帮助下,抢小同学的钱,教他认识身体•••直到他和胖哥哥一起进来警局。这也诞生了小翔的第二张画,这个胖哥哥至少让他放松不少,不是吗?
小家伙,每天身在那样的环境当中,会有什么样的处境,什么样的心情,我是深有体会,一家四口人,妈妈和继父的孩子尚在摇篮中,继父的脾气阴沉古怪,平时离他远远的都让人害怕,怎么可能会亲近呢!童年中本该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妈妈没有出现,断层的经历让小翔也不会和妈妈有很深的感情,何况妈妈每天还要上班。在那样的家里,小翔能和谁说话呢?而本来有个哥哥的,也被那个混蛋继父虐待致死了,也许是太孤独了,太想那个印象模糊的哥哥了,小翔画出了第三张画。
写到这里,有人会觉得郝蕾演的妈妈好残忍,怎么能这样呢?尤其是和小翔说他哥哥的那段话时,甚至让人觉得这个妈妈都有点像继母了,哪里像个生母。事实上,天底下哪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妈妈和小翔老师的谈话中,让大家感觉到这个妈妈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她一个从内地过来的人在台湾生活了10多年容易吗?熬了10多年,才有了台湾身份证,即便是有了台湾身份证,她如果过得好,她会做那种工作吗?每天受尽欺辱,毫无尊严。她的一句“小翔怎么说也是我儿子,他还是个孩子”又道出来了自己的苦衷,而小翔不经意的一句“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啊”,更是刺痛了我一下,何止是小翔,即便是我,我都已经开始工作,自力更生了,我也想问问妈妈“你爱我吗?那么多年来,你想我吗?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和妈妈那么亲呢?”
其实到了,老师让大家照着镜子画自己的时候,我没太懂,我不敢去想象那第四张画会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小翔在那样的家里生活下去,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导演还真的会选人,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好出彩,有些角色即便是出场不多,也是很有戏,演继父的戴立忍也让我眼前一亮,演的那个继父让我觉得他好可怜,我会觉得他也是一个悲剧,是吧,看他演惯了好人,这一回也爆发了他的潜力。最后就不得不提电影中的男一号,只有10多岁的小翔,小小的年纪,才上小学五年级,就能按照导演的要求把片中一个真实的小孩子演出来,看他笑,看他哭,看他受委屈,不知不觉就让我好喜欢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台湾电影节的评委把影帝颁给他,不无道理的,是吧?
时间不早了,就写到这里吧。

 8 ) 第四张话

1,电影的叙事,是一个收拾情绪的过程。

不知是否有人和我一样,在看着小翔一个人寂寥又晃荡的背影,一个人走入黑暗去捡被水漂走的衣服又从黑暗中出来,一个人去校工室偷便当,一个人坐在长了青苔的台阶上吃饭时,便难以自制情绪,一直落泪。

小翔开口与校工讲话,遣词造句,还有语气,异乎寻常的成熟,着实令人惊讶,却又让人觉得,这是正常的——他的成长环境塑造了如此的他。

对于毕晓海,我是偏好的。至今记得当届金马奖郝蕾拿下最佳女配,他高高兴兴地上台,代妈妈领奖,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听说拍戏时他与郝蕾相处甚好。倒是惧怕戴立忍——戏里戴立忍猛神经拉紧踹了他一脚,我也觉得可怖——典礼时见到戴,都仍躲着,不敢和他打招呼。

笑,小孩子心性。


2,戴立忍近年来的角色,愈加邪。

他的眼,他的唇,他微微下削的肩线,皆会作戏。

初中时偷看[爱情灵药],他演一警察,有一场肉搏戏,真令人难忘——尽管那时不知他是何许人也,姓甚名谁——身体的记忆,总超乎想象的深刻。


3,钟孟宏凭该片获得第47届金马奖最佳导演,致辞尤为精简,除却感谢,亦谦逊地表示惶恐,显得冷静又克制——我喜欢这样的人——倒是郝蕾的得奖感言,更使人记得他,她说:

特别感谢导演,有梦想终有一天会红,钟,孟,宏——哈。

 短评

第一张画:父亲,第二张画:朋友,第三张画:哥哥,第四张画:自己。社工骑车带着文翔,让我想起在宁波北仑的日子,绿色田野很美丽,看《第四张画》完全是缘于郝蕾在金马因为这部电影得了最佳女配,感动,为郝蕾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她的努力感动,为《第四张画》感动

2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一個台灣每天重複上演的新聞事件綜合體。家庭的離散、童年的迷惘、親人的困惑,每一張畫都代表著一個意義。而小翔的表情卻始終看來那麼堅定,大人們又始終像是一個加害者。不存在的哥哥、疏離的母親、充滿不安的繼父,給了男孩一個無聲掙扎的靈魂。(畢曉海,一句話不說,也緊緊揪著我的心。)

3分钟前
  • Claudia
  • 推荐

钟孟宏的两个故事都很真实,甚至真实得有些刻意:老校工的不安慰,第二张画的自白等等。但也因为过分强调真实,在某些方面反而变得有些造作,比如鬼的分裂影像、故意多疑的小警察的自叙、做爱不能的酒客、郝蕾的大陆腔、校工的两个故事:都给人用力过猛之感,四张画进行衔接,让颇散的故事总算有始有终

8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郝蕾还是那么美。演技依旧出色。小孩很像张洋洋啊……校内上有个分享不是说台湾小朋友连唐诗都不会背几首吗?我让你们看看台湾小学生背的是神马!!

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用四张画暗喻家庭朋友亲人和自己的想法太棒了!郝蕾虽然胖了点但还是很美~不愧为文艺青年的女神

1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文艺片里的人物能正常点吗?以孩子的视角去承载这么黑暗的故事太残忍了,戏剧化的角色、戏剧化的故事,导演对于要表达的思想太急了,好比教室里借演员的口背那些学说,这一切戏剧化的程度未免太高于生活了。真希望哪天国产文艺片能正常点。★★★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钟孟宏的电影总有许多讨巧的地方,也自然招人喜欢。不过在执行过程中,又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停车》一样,捧得很高,其实很平庸。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郝蕾伱一個人就已經演完了我最愛的內地電影和內地電視劇 難道還要繼續攻佔台灣市場嗎? 我幾乎已經忘記上一次看電影被磁鐵一樣吸進去昰甚麼時候了。我不昰學電影出身的 但我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到攝影和剪切的獨到 感受到來自電影深處的孤獨感。就像昰盲人用手指感受點字書一樣 隻會讓我體悟得更深。

15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图画是童年心灵的一面镜子。第一张是逝去的家庭,第二张是唯一的朋友,第三张是渴望的亲情,第四张是孤独的自我。

1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四张画,四种人生的记忆,掺杂着童年往事与底层生活的艰辛和社会中被隐藏的暴力,摄影构图运镜都是非常考究的,虽有刻意的成分在,但其中所包裹的是被压抑着的暴力情绪和得不得宣泄的孤独与苦闷

18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郝蕾有一种跋扈、颓废、妩媚的美,素脸下冷冷地露一道闪亮的伤口给你看。第四张画没有出现,让我痛苦了好几天。。。

23分钟前
  • 剁主
  • 力荐

故事很平淡。但是色彩和节奏我还算喜欢。最重要的是~我真的是超级喜欢郝蕾啊!演技没话说!

25分钟前
  • 默默仔是呆萌仔
  • 推荐

从哪儿看的来的,说郝蕾是唯一不取悦镜头的女演员。

2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哥哥是在海里的水泥墩里吗?因为上面有一只鞋子底面,上面是23.5,加上戴立忍跟警察说之前是做水泥的工程公司,还有跟小翔说几千几万年都找不到哥哥的……毛骨悚然

30分钟前
  • 林向晚
  • 推荐

风景如画 斯人陶醉 年华无效 鬼魅无常

35分钟前
  • 纳什维尔的猫
  • 力荐

讚一個!小孩不壞.....! 目前《第四張畫》已經入選台北電影節、瑞士盧卡諾影展、多倫多影展、釜山影展、東京影展、溫哥華影展、夏威夷影展、西班牙瓦拉多利國際影展、莫斯科當代電影節、法國南特影展等十大國內外知名影展,可謂是「十全十美」! 呵呵....

40分钟前
  • 阿里山神木堂主
  • 力荐

“人生就是或哭或笑,互不相干。”四幅画,四种不同的边缘生活状态以及成长的缺失。浓郁深意的摄影加上同样很赞的配乐,描绘出了一幅个人风格明显的台湾风情画。影片从开头就营造了一个让人期待的气氛,但在故事的叙述、细节的把握的作用下,越往后越感觉失望。郝蕾中规中矩,金士杰才是亮点。★★★☆

41分钟前
  • Q。
  • 推荐

开头的水啊芦苇啊都很容易联想到大湿片,还蛮兴奋,后来又是台湾片老毛病,莫名其妙拖啊,打着打着八十分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了。也不觉得郝蕾演技好到哪儿,顶多是比较有范儿罢了,板着张脸就叫演技好了,切。

44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First,Second,Third and Fourth,2010年看过最好的台湾电影

48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唉。。。这片剧情介绍都没法写。。

53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