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式离婚

剧情片意大利1961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达尼埃拉·罗卡,斯特法尼娅·桑德雷莉

导演:皮亚托·杰米

播放地址

 剧照

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2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3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4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5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6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3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4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5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6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7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8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19意大利式离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6 04:3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西西里岛,贵族塞法罗男爵(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是一位没落的贵族,和妻子纱利雅(Margherita Girelli 饰)之间沉闷的婚姻让他感到十分的厌倦,再加上其美艳不可方物的表妹安吉拉(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 Stefania Sandrelli 饰)的不断勾引,塞法罗决心要甩掉纱利雅。可是,离婚在当时的意大利系违法行为,因此,想要从婚姻里脱身,塞法罗男爵只得另觅他径。   经过塞法罗男爵的种种“努力”,他终于将妻子杀死却只被判了极短的刑期,在铁窗之后,塞法罗男爵幻想着今后幸福生活的种种,心中不禁充满了希冀与兴奋。然而,当自由来临之时,他的生活真的会如同想象的一般美好吗?

 长篇影评

 1 ) 意大利式离婚——无比欢快的谋杀

看本片前有必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其一,意大利60年代致力于战后重建,一批喜剧诞生,风靡一时,其特点是喜感十足又不致过于恶搞,以免触痛未愈之战争伤痛;其二,本片拍摄于1961年,当时的意大利作为天主教国家,由于宗教的戒律而有离婚禁止法,那时候想离婚,通俗得讲“只有等到夫妻一方死才能看到婚姻的结束”——这就是所谓的"意大利式离婚",直到1970年该法律才废除。这才催生了本片的故事,本片由导演皮埃特罗·杰米(Pietro Germi)根据小说《荣誉之罪》而触发灵感,男主角为了和他爱慕的表妹结婚,不得不设计让妻子出轨,然后杀死妻子。针对不合情理的婚姻法律条文,本片以喜剧的形式给予讽刺。由于涉及到杀妻等耸动话题,因此差点还被禁映,但上映之后却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当年嫌离婚非常麻烦的美国更是票房卖座,还荣获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奥斯卡最佳剧本。

本片由意大利国宝级男演员马切罗·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主演,片中他完美的诠释了一个轻浮、龌龊的中年男子的角色。马斯楚安尼在本片中的形象是有代表性的:他结了婚,却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像有特权又不满足,不忠而虚伪——他是意大利贵族阶级的缩影。马斯楚安尼在费里尼的影片中通常扮演相对正面的角色,比如<八部半>里他作为丈夫也欺骗了妻子,但也是能够博起观众的同情。本片的导演皮埃特罗·杰米就给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发挥空间,时常微微眯着眼睛、留着一撮整齐的八字胡、举止轻佻、还经常做出一个奇怪的习惯动作,一个靠不住的男人的形象就牢固了。

我觉得他长了一张完美男演员的脸,让他的戏路极宽。不是非常英俊,那样总被人看成没演技,需要耍帅的时候配上他的气质也决不差。看看他辉煌的履历:两次嘎纳影帝,两次威尼斯影帝,三次奥斯卡影帝提名,两次英国电影学院影帝,一次金球影帝,八次意大利电影协会影帝,还有各个电影节的终生成就奖。

本片的一个配角吸引了我的视线,就是男主角爱慕的表妹,放荡而又不失清纯,口水~我就去多了解了一下这个演员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Stefania Sandrelli)。原来她今年刚刚获得了威尼斯终生成就奖(和宫崎骏一起),当年只有15岁还是学生的桑德雷莉在100多名应试者中被选中,饰演这个关键角色,令她一举成名。

片中有个放映禁片的情节,放的是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1960年摄制,影史经典之作,该片描绘了和教廷十分亲近的罗马贵族的堕落,因而被意大利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抵制),有趣的是该片也是马斯楚安尼主演的,而他在本片中也去电影院去看《甜蜜的生活》,哈哈。

本片是典型的黑色喜剧,具有极高的娱乐性,但本片绝不仅仅是一个闹剧,导演皮埃特罗·杰米更多的触及了当时意大利道德理念的荒谬性,是对男权主义的尖锐讽刺和控诉。"意大利式离婚"的概念在当时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2 ) 《意大利式离婚》:吻过的唇总期待更多

  一、意大利式喜剧

  在五十年代末到整个六十年代的意大利,连续十年的时间,获得报酬最高的演员是喜剧届的精英们。维多里奥•加斯曼就是其中的翘楚。低沉着脸时,他展现了生活中的悲剧,历尽坎坷后的风霜;只要扬起眉毛,支着那双大耳朵,他就是招摇撞骗、游戏人生的大男孩。于是,他可以是“不知名的人”中忽闪着双耳的强盗,也可以是“女人香”(Profumo di donna 1974)中暴躁、绝望的上尉法乌斯托。在他的获奖纪录里还有着辉煌的完胜经历,只要一经提名就等于把奖杯揣到了怀里,别的演员只能回家抱着小狗疗伤了。

  滑稽喜剧学派在20世纪产生于法国,飘洋过海在美国得到发扬光大,经过二、三十年才慢慢在法国和意大利得以传承。可以说,美国有卓别林,法国有雅克•塔蒂,而意大利有托托。后面两位演员都成名于四十年代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卓别林式喜剧的影响,经过一番洗练揉搓后很好地融入了异国文化的全新世界。托托摆脱了意大利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嘲弄生活的目的,以充满戏剧性的演出使得银幕上充满了滑稽与怪诞。虽然难以从他身上窥视社会发展,却能对意大利人的精神世界有所体会,因为“托托代表这样的一个意大利,天然的法则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无关,而他却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洛朗基•斯基法诺)。

  如果说托托是意大利人乐观精神的象征,那么马赛洛•马斯楚安尼便是透视意大利人现实生活的一扇窗户。马赛洛是位很幸运的演员,费里尼和他的第一次见面,就是要邀请他出演“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 1960)。制片人本来想找当时已经蜚声国际的影星保罗•纽曼,但是费里尼认为他“太出名,太英俊了”,他需要的是“一张平凡的面孔”。虽然之前马赛洛已经在维斯康蒂的“白夜”(Le Notti Bianche1957)里成功的演绎了一段热烈、伤感的爱情故事,并且在“曼哈顿大人物”(I Soliti ignoti 1958)这样优秀的喜剧片里崭露头角。对于费里尼“不客气”的评价,他丝毫不介意,内敛的性格让他显得生性谦逊。费里尼给了他身处镜头前第一次完全自由的表演机会,他也回报给影片一个毫不掩饰的真实自我。每次被问及为何费里尼不断找他拍片时,马赛洛总是做出一副不明就里的样子,把责任推给费里尼。之后,他和国际上很多大师级导演都有过密切合作,安东尼奥尼、维托里奥•德•西卡、安哲罗普洛斯、马尔科•费雷里、雅克•德米等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到他出色的演出。在众多影迷心目中,这个有着“平凡面孔”的人,具有非凡的魅力。在“意大利式离婚”(Divorzio all'Italiana 1961)中第一次出镜的斯蒂芬妮亚•桑德蕾莉,在谈到当初和马赛洛的合作时,依旧难掩少女式的羞涩与欣喜。她说,在拍完一场亲吻镜头后,她不知所措地想要逃开,实在怕自己心中小鹿乱撞的窘态被看到。

  由于费里尼、罗西里尼、皮亚托•杰米、维斯康蒂等意大利著名导演的主要作品均是晦涩、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严肃影片,就很容易让人忽略喜剧在意大利影片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意大利喜剧深深地扎根于表达传统和民族现实之中”,那些擅长拍严肃文艺片的导演总不会忘记喜剧元素对于意大利观众是多么重要。维斯康蒂的史诗电影“豹”(Il Gattopardo 1963)中一个全民表决的镜头,取材自1952年的闹剧“彩色的托托”;德•西卡不仅导演过两部不算成功的喜剧,还意犹未尽的主演过几部喜剧片,他对喜剧的执著态度可见一斑。

  当一贯寡言的独行侠皮亚托•杰米打算拍一部喜剧片的时候,制片公司甚至不肯给他投钱,认为他应该像以往那样拍些悲剧史诗。没想到“意大利式离婚”一经上映就反响热烈,获得了非常高的票房收入。如此好的声望,让电影得以同期在美国上映,并且是没有英文字幕的意大利语版本,结果却出人意料的深受美国观众喜爱,他们纷纷表示在电影中找到了共鸣。皮亚托•杰米深谙电影的魅力之所以可以超越国界,“必须要触及全世界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而不受语言、地方、时代的影响”。这部作品对白简单,全靠躲在镜头后的导演指挥着演员们展现他们的肢体语言,在嬉笑怒骂间讲述了生活的无奈,人处在社会中的困境还有人性本身的缺陷。虽然是发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故事,却阐述了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命运和欲望之间的纠缠。

  二、意大利式离婚

  “自从那天我看见您,姑娘,
  我才开始觉得了生命。
  您看,往常一顿吃四个馍馍,
  那天,我吃了整整一个锅饼;
  我那憧憬之胃,正如那歇司特力之心,
  从那天起,一齐十二分的发痛!”——老舍《恋歌》

  科波拉的“教父”让人们见识了意大利黑帮的发源地“西西里岛”,我们看到的并非是印象中充满暴力的帮派火拼,而是源自意大利的传统文化。据说,直到现在,西西里的女教师还会因为上课时裙子穿得过短而收到黑帮的恐吓信。意大利于1957年进入国际市场后,经济得到了繁荣与发展,先进的科技与异国文明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冲击。以费里尼为首的意大利导演们几乎都是捍卫传统文明的倡导者。西西里虽然也铺上了沥青公路,建造了工厂,但是独特的文化底蕴让它保持着很多导演试图找寻的人文精神。“意大利式离婚”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西西里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影片开始于一趟开往西西里的列车上,费迪南多•瑟法鲁叼着烟卷、带着厚大的墨镜,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缕缕分明,衣着光鲜地闪亮登场。可是,稍微瞟一眼他身后的门,就会发现表情肃穆的他是从“厕所”里钻出来的。从厕所到他座位一截车厢的过道站了几个人,我们酷酷的男主角昂着头,带着点儿目中无人的傲慢,却在经过一位妙龄女郎当前时迅速把墨镜摘下,亮出自认最帅的角度,送去一道电伏不小的热烈注视。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美丽女郎连眼睛都不斜睨的把他当作空气,可怜地他只好一步三回头的,毫不掩饰内心的恋恋不舍。经过这么一番有点尴尬的出场后,我们亲爱的男主角看着窗外带有异国情调的原始荒原,开始了他充满了渴望与乡愁的诗意开场白。这种外表与内心,行为与预期完全呈两极对比的经典喜剧开场,绝对是导演放出的第一波笑气。观众们可得小心了,通过这个“阴险”的开头,可知导演必然“机关算尽”,搞不好您就踩到哪个预设的陷阱笑疼了肚皮,手脚并用也爬不上来了。

  故事在费费(费迪南多的昵称)的讲述下稍稍游历了一下这个拥有18000人口的阿哥拉盟特,将近1/3的人不是失业就是文盲。人们喜欢把时间消耗在教堂,热爱传闲话,而最热门的话题永远也离不开女人。费费几乎继承了其父瑟法鲁男爵的挥霍与好色,在家产已经被变卖,要和卡拉格洛叔父合住的窘况下,生活的唯一重心却是鲜嫩如出水百合的大表妹安吉拉。她那双“安琪儿的眼睛”和满身朦胧诱人的曲线,想想就销魂蚀骨地往心眼儿里钻。妻子罗莎丽娅自然就成为了他和心中女神的最大障碍。12年的漫长婚姻足以让任何一位“安琪拉”变成“母夜叉”。更何况罗莎丽娅又是这么一位情欲过胜,为爱而活的可怕女人,跟长在费费身上一样粘人,总恨不得把他的心掏出来好好揉搓一番看看是不是还属于自己。而费费只能在安吉拉摇曳浑圆的腰身中找回激情与初恋般的渴望。他像只闻到腥味儿却无法伸爪的猫一样,胃里那个咕噜啊,心中那个恨啊,真是害上了相思连同胃病!现实总是残酷的,当时的意大利受到传统天主教的影响,还不允许离婚,也就是说就算您真娶了个夜叉回家,也得打碎了牙往肚里吞,凄然了却残生。

  哦,不,多愁善感可不是费费的作风,他现在是只牟足了劲的公牛,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杀掉妻子,连做白日梦都想:把她捅死扔进煮肥皂的缸里,让她陷进沙地里再也出不来,干脆送上月球落个清静。最后,苍天有眼,费费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正义的干掉妻子。

  从费费身上能清楚地体现让导演皮亚托•杰米痴迷的,那种属于西西里人的强悍和多情,并存于性格中的优点与缺点。皮亚托镜中的喜剧不是简单运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在他电影中的演员都是“行为举止正常”的普通人(只有费费左脸习惯性的痉挛透露了他不安冲动的灵魂),真正有趣的是人物们狂想、荒唐、永不满足的欲望和他们因此“实施诡计间的荒谬关系”。他们全部跟随欲望的脚步,匆忙追逐,如饥似渴的拥抱,每一天都像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般不顾一切。。影片充满暗示与讽刺的结尾,让我们看到,火热的爱情、强烈的欲望和通过阴谋诡计得来的幸福,都是稍纵即逝的幻影。

  电影的故事取材自阿皮诺的一本书《荣誉之罪》,有一句关于此书的精妙总结:“美色迷人亦杀人”。

  “钻石戒指,您的,我决定去选挑,
  只等您那玫瑰之唇那么一动。
  假如,我的爱之晶,您说声NO,
  天大的希望与狗命一条将同时坠了井;
  那么一来,姑娘,您瞧,
  宇宙,汽车,鲜花,跳舞,便都要一干二净!”

  三、意大利式犯罪

  一个意大利珠宝商说过:“意大利男人可以每天送给情人一朵玫瑰,但是钻戒永远只会送给妻子。”在六、七十年代,意大利男人同时拥有一个妻子和一个情人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这是他们对于不能离婚这条法律的一种反抗。

  “意大利式离婚”中,费费因为无法离婚被逼无奈,最后想出的阴招就是给妻子和旧情人牵线搭桥,等他们天雷勾动地火后,再把妻子一枪打死。然后凭着“激情犯罪”这条借口,逃过普通杀人犯的重刑。所谓“激情犯罪”即“因为发现配偶不忠而一时冲动,犯下杀人罪,可获得与其它类型杀人罪较轻的量刑”。在六十年代,有将近1000人受益于此,他们入狱3年而非30年。影片中的费费就是翻看刑法书时,发现刑法第587条赫然写道:由于揭露他的配偶、女儿或者姐妹非法的同居关系,和由于侵犯其尊严,或者其家人的尊严而引起的冲动,将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到7年。这条法律虽然有其合理的地方,也就是对那些饱受不能离婚之苦的人的一种安慰与补偿,但也存在其明显的漏洞——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们坚定了杀人的信心,并且不以此为耻,反而认为保卫了自己的尊严,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公众眼中的受害者和英雄。

  原来,天主教制定这条“恶法”,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动机,就是告诉人们在上帝面前许下的誓言,不能轻易违背。是尊敬他们信奉的神明,也是承担一生的责任。但是显然他们并未考虑感情易变的复杂因素,人非圣贤,就像费费那样充满了欲望,这种渴望是人类本性中的缺点,也是让人类有血有肉而非如草木般麻木的所在。我们看到费费的热情,也会不免被他爱情的温度感染,跟着他热切盼望,随着他忧愁感伤。人们很难指责他,反而被他打动。导演从头至尾也没有任何指责他的意思,罗莎丽娅尖利、刺耳的笑声一直响彻在费费的噩梦中。前一秒钟她还对费费温柔软语,下一秒钟就叉着水桶腰冲着女仆破口大骂,俨然一副泼妇的模样。她全然不理费费的意愿,不停关掉他正在吹着的风扇,也暗示了他们的感情早已暗藏裂痕。所以,也不能全怪费费贪图美色,感情被生活升华或者消耗殆尽全是难以预料的事情。也不能就说罗莎丽娅多么的不好,之所以她的形象如此狰狞也是因为他们的婚姻中没有了感情。她在费费眼中是母夜叉,到了旧情人眼中,她又成了头顶光环的圣母,满怀憧憬的少女。

  有了不能离婚的无奈,才有了这场“意大利式离婚”的癫狂闹剧,也从而衍生了意大利式的犯罪。有爱情的地方,从来都是欲望丛生,“吻过的唇总期待更多”。正如影片中律师为枪杀爱人的罪犯辩护的那样:“用爱慕的眼神看一个女人,他的心里就已经有了罪恶。”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1032182/

 3 ) 超级好看~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电影
碟片的质量很好,字幕很优秀
还是跟诱惑与遗弃一样
这是一部相当相当讽刺的电影
电影里充斥着导演坏坏的小想法和他的人生观
一些细节非常有意思,故事情节也很紧凑
看的时候有很多很搞笑的情节
因为真的是用很夸张的手法来表现
但是实际上你真的只能苦笑而已
最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电影的演员班底都差不多
印象最深的是演男爵的那个又来演壁画修补师
还在天堂电影院里演神父,每次都演一些巨神的角色,看到他就想笑
女主角也一样,都是那个巨漂亮的女的,真的是非常非常漂亮,口袋里的拳头里面好像也有她
包括很多个配角也都一样,老爸阿,大哥阿都是一个人演得
感觉这个片和诱惑与遗弃是一个系列的
除了内容上有点差别但实际上中心思想都很相似
我不知道荣誉对那个年代的意大利人意味着什么?
但是两部都跟荣誉有着莫大的关系
已经不太记得挺早以前看的诱惑与遗弃的一些细节剧情了
觉得有点遗憾,否则看起来应该会更有意思
最奇怪的是里面还有一段讲的是全体人抢着来看la dolce vita,这片也够经典的了
不过放到这突然花一大段来讲
难道这两导演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或者germi有什么想法要通过la dolce vita给当时人们带来的冲击来表达?
那可是被电影里面人说成是超级淫荡大片阿
总而言之,反正很好看就对了
佩服导演的智慧,喜欢这种风格的,一点都不觉得累
最近也看了不少电影
什么唯美的啊,爱情的啊,画面好的啊,特技精彩的啊,原生态的啊
都跟这片给我的感觉没法比
看来还是得看这种对胃口的才行
不然还是浪费时间。。。

 4 ) 意大利式离婚

本片是我的人生第6部意大利电影,前几部 是比较热门的菜昂内的作品,意大利式离婚给 了我特殊的感受,简简单单的几段恋情连接了 两男三女,讽刺了人性更讽刺了60年代的稀奇 规定,本片前面虽然有包袱,但是不代表这个电 影是纯正的喜剧片。 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战争重建时期,人们都 比较低落,当时一大批导演致力于喜剧创作,以 治愈大家都心灵。而且在当时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发布了一条奇怪的规定——夫妻之间无法 离婚除非一方死亡。这就导致当年做的错误选 择(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自己却无能为 力。 剧情十分简单,落魄的费费有一个健壮粘人人的老婆,两人的感情像没补完的床,随时会破裂。再加上自己有个出水芙蓉的表妹,男人不知觉的就爱慕上了她。男人为了跟表妹相处,萌生出了谋害自己老婆的念头。 本片开头直接开门见山,出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费费与自己老婆双人床,用了喜剧反差效 果表明了两人的关系。在礼堂里费费与自己表 妹安琪拉眉来眼去,让人不经联想了两人有正 当的关系。 费费也真够渣的,自己老婆虽然性格很直 爽,天天照顾着费费,自去干这种事。这时费费想到了个并不高明的谋害想法,让一个男人爱上自己的老婆并玷污自己的人格,以此为理由杀死自己的老婆,再加上自己特殊的身份,费费自以为胜券在握。 结果费费老婆跟自己的初恋从藕断丝连到从归于好,费费看这种情况就是谋害的好时机,最后被送到监狱,直到出狱却发现安琪拉已经心有他人

 5 ) 甜蜜诡计

很少对老电影说三道四,心里没底,怯怯看,闷闷想,不懂便不语。

但《意大利式离婚》出奇的好玩,看得人兴致勃勃。没落男爵费费嫌弃老婆,痴迷表妹,隔窗偷望安吉拉的闺房,那神色和情窦初开的少男没啥两样。无奈受困婚姻,只好处心积虑的设计,诱发老婆与旧情人的私奔,不惜自戴绿帽子招致众人奚落,顺理成章的“恼羞成怒”一枪毙了一个,不惜用不长也不短的坐牢来换取自由迎娶表妹。

西西里的世态炎凉轻描淡写却出神入化,街景时而闪过契里柯式超现实的诡异,男人们目光迷离,穿插的那一幕费利尼《甜蜜生活》热映,简直是活生生的风俗画。

马斯特洛亚尼演的费费,戏味十足。机关算尽,圈套最后还是缠上了自己的脚脖子。

 6 ) 我只想。。。轻松的看一部文艺片

    所见所闻所思越来越倾向于流质化,轻佻、随意、简单乃至无须任何思索,所以《满清十大酷刑》这种猎奇的片子一晚看上两部还是乐此不疲,《十日恋爱手册》此类浪漫喜剧一部可以傻笑半天,至于老镇所言"专出文艺片"的CC出品,哪怕是其中最轻松的《意大利式离婚》,若不是近日发神经般的回归文艺女的信念支持,真是恨不得早早关了DVD高床大被去。

    现在看上个世纪的片子总觉得有些虚假,潇洒如Gregory Peck、Clark Gable,今日看来也随时随地像在戏剧中,做作的很。更何况Marcello Mastroianni。客观讲,Marcello长得不赖,影片开头他一袭黑色大衣,油光鉴亮的短发加上漫不经心斜叼的香烟,颇有几分浪荡不羁的绅士做派。不过越回忆越见光死,这位大叔,家境日渐没落,身材也逐渐走形,以至于他对镜自揽,也哀叹于不断发福的腰围,更垂涎16岁的幼齿表妹,于是日思夜想,就是如何除掉相伴12年的结发妻。幻听幻想逐一出现,看到熬肥皂的大锅,就觉得是把妻杀死后丢进锅里;看到沙滩,就想到妻陷于浮沙窒息而死;遇到一个牵扯到谋杀案的人,就幻想此人一枪射出,妻中弹而亡。

  这是我最喜欢的桥段,如同华安看到秋香姐好心扶起他嘘寒问暖,小狄看到七仔大战恶狗更用高科技赢得考场赛场满堂彩,小人物的异想天开,不管这种幻想或是温馨或是残酷或者无耻或是爽快,总是希望源头,当然希望落空,是更多观众大笑的源泉。然后,主角继续苦恼,影片接续发展,观众继续观看。

  有必要介绍下影片背景: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信奉天主教,禁止离婚,夫妻双方,只有一方死亡才有可能表示婚姻的结束。我是影片看到一半觉得情节难以理解翻看了下介绍后才明了的。不得不敬佩,文艺片真TM折磨人啊,不看故事介绍就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拍啊。

  妻没死,妻又不得不死。当妻曾经的恋人出现以后,故事终于朝费费理想的方向发展,他给他们制造独处且互诉钟情的机会,他买了录音机做好罪证的手机,他刻意赢得律师的好感,便于这个能将诉讼表演成帕瓦多地般歌唱的律师为他辩护,他制造了匿名信放好了手枪,以制造一起完美的谋杀案。

  当然,现在看来,这个手段并不太高明。在江户川柯南当了十年小学生、古田大叔邪恶的微笑了三季以后,再离奇再神秘再畸诡再复杂的案情,我们也相信“真相只有一个,凶手就是你!”更何况,费费的手段,实在谈不上高明。当年李甲抛了杜十娘,王云孟休了李小娥,早用过这种“我就知道,你和他藕断丝连”桥段了,可怜的意大利人民,没有看过我们的三言二拍,给费费骗得七荤八素,立刻信了这个尊严受到伤害的男人。

  虽然总有点小乱子,比如录音带偏偏没有录下关键的证据,比如手枪居然(!)没有派上用场,比如竟然(!)没有追上私奔的两个人,比如妻的旧恋人居然被旧恋人之妻抢先一步杀了,但费费终于以很小的代价成功地杀了妻子。

  不得不说,猎奇猎艳的片子看多了,我关于情节的设想也越来越偏向奇情异怪之王晶流,关于结果,虽然知道必然是一个肉蒲团式的“你淫人妻女,他日妻女必为人所淫”的训诫警世尾声,但如何表达,我设想了种种,设想一:表妹安其拉其实心爱的是妻的旧情人,为报仇,费费一下车,就被表妹一颗子弹崩了。设想二:表妹又爱上了费费妹妹的有钱男友,费费爱则生恨,又开始策划新的谋杀案。。。设想三:费费下了火车,突然发现表妹抱着孩子,依偎在费费父亲的身边,原来……费费在牢里这三年,表妹和他老爸结婚了……(表打我,谁让前面给了个费费老爸偷窥安其拉的镜头,某某戏剧大师说过,如果舞台上出现了一把枪,那么后面必然有用抢射杀的镜头)

  而结果是:费费和表妹结婚了,在费费心满意足的和娇妻出海享受生活的时候,这个娇艳奔放的美女,偷偷的,勾搭上了开船的阳光小帅哥,而我我只能竖起一根中指,对着屏幕说:搞没搞错,太平淡无奇了吧。

    不过意大利语真是神奇的语言,听到他们吵架,短促的词汇和激昂的语调,高频率的喷涌而出,立刻觉得置身于鸭群,加上满眼都是彪悍壮硕的意大利式身材,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听费费在卷帘窗后,低声又热烈地呼唤他的表妹“安奇拉,安奇拉”,而安奇拉穿过花园,哀伤、苦恼、羞涩、胆怯又满是挑逗的抬头看他,露肩的丝绸睡衣,漫过玫瑰盛开的花枝。百转千回,抵死缠绵,立马觉得:呵,意大利语真是天底下最春情的语言啊。

    可怜姐姐我迄今只会一句意大利语:我爱我妈妈。

 短评

处心积虑的谋杀,环环相扣的闹剧。意淫狂喜的内心独白与马斯楚安尼不露声色的表情形成有趣的对比,结尾两只厮磨的脚掌堪称神来

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吻过的唇总期待更多。男主角妻子浑身都是戏,笑死了

8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太好看了,小马哥那句“我妻子对我也太他妈忠贞了”能入选个影史“百大金句”什么的,而且很多幽默真的都是“泰囧式”的,中国观众无差别接受啊。

13分钟前
  • 克隆加v239203
  • 还行

Go fuck your cousin...... 太好玩了,这部片把意大利人和风俗黑了个遍然后具体说来是在黑费里尼吗。。。费费。。。喷了。。。

1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剧情设计技巧,地域色彩浓郁,幽默从始至终,感叹现实的荒谬,“吻过的唇总期待更多”。

17分钟前
  • 胖胖
  • 力荐

1.幻想杀死妻子的场景和幻想律师为自己辩论的独白,太赞了,一个处心积虑想要谋杀妻子的丈夫的内心世界就应该如此,导演用画面和声音给具现化了;2.男主角的表演实在太赞了,表情、动作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真实而身临其境的感觉;3.表妹太美了;4.最后一个镜头...神来之笔;5.绿帽子,戴起来。

2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马斯楚阿尼突破的演出,极度的黑色。

23分钟前
  • 37°2
  • 力荐

20081009标记想看,2018年上海电影节才看成。《结婚》如果10分,《离婚》也就7分的样子,在感觉上差了一些,但是依然看得非常高兴。黑色幽默的成分,马斯楚安妮搞起笑来也真是不遗余力,完全没有感到偶像包袱(哈哈其实可能只是掩饰得好,帅还扮渣却让人恨不起他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是对意大利男人的极大讽刺。

26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聒噪的杀妻事件;插播了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意大利人有把所有事情都变成喜剧的能力;最后一个撩拨的镜头拍的太妙了;想不到在1974年之前的意大利,离婚居然是违法的事情,那可是意大利呀~

31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小马哥:形象气质我都有,就是这小肚腩...唉。他这么贱,配乐却悠扬得一逼。针砭民风犀利,而且确实巨好笑。满城男人倾巢出动涌向年度卖肉大片《甜蜜的生活》西西里首映是怎么回事啊那点肉撑得过你们三小时吗!

33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骚爆,与其说是意大利离婚,不如是对意大利风情下的婚姻一种变向解构与反讽趣味。运用“出轨”的深谙风俗打败风俗,最终保持道德感的维护,因而极具黑色幽默的谋杀,丈夫思维上的对人情与法律的辩白,与普遍的情侣感情价值观进行虚实结合,(工人阶级的世俗局限/电影院《甜蜜的生活》“色情”体验的蜂拥而至)。通过旁观者反映其中的笑料、丑态与尴尬,参杂着尊严与荣誉;在其基础上,个体的肃杀与认真态度形如不可控制的玩弄意味,丈夫的精打细算与拉扯在结尾出轨征召常态做比照,道德这种东西彻底成为空中阁楼般无法避免,暗戳戳地批判了人性个中的虚荣与诡诈。

34分钟前
  • 24岁,是学生
  • 力荐

男主角出色的演技加两星!配乐1星。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尾加1星。律师富有感情的雄辩把意大利语的音乐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1星!

35分钟前
  • 无趣
  • 力荐

他老婆把胡子剃一剃还是会有点像陈慧琳的..="=

39分钟前
  • 旗旗
  • 推荐

喜感马切罗抽搐面孔预谋已久的杀妻嫁祸计划....谁料黄雀在后防不胜防真是相当黑色电影

41分钟前
  • 豆子
  • 力荐

滑稽的悲剧大约如此。内心独白与假想中的第三方叙事交叉进行。从cos费里尼名作《滴露牡丹开》(甜蜜的生活) 到PCI领袖信誓旦旦的讲话,足见五六十年代意大利社会的秩序及其荒谬。几段白日梦嗲,咂嘴油头和意式手势也好,最后一幕就请停留吧。花絮里有妻子的一段艺文梦,其实不剪掉更妙。

42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又看了一遍,这次注意到了很多情节以外的东西:妻子每天临睡前阅读小说,时常钢琴弹唱,应该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装潢师修葺巴洛克旧教堂的天花,几句对话里就把17世纪到19世纪的美术史切入一小口;看歌剧,赫然是卡鲁索亲唱的una furtiva lagrima;在那么精美的宅子里,没落贵族两房之间闹剧般的吵相骂;路边酒馆的看客对别人家风流韵事的喜闻乐见;最后还放费里尼的电影致敬一把,保守的西西里居然万人空巷,挤着看屏幕上的丰乳肥臀,顿见时代变迁。各种好。影片的母题恰恰中世纪以来的为情为荣誉而决斗,却在一个现代故事中变成了笑话。什么叫文化底蕴,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厚到不需要挖掘,才是真文化底蕴。

44分钟前
  • 离香
  • 力荐

很有意大利的特色,地域风味很浓厚。可是我欣赏不来意大利人对于情感方面的表露,传统中国人觉得还是接受无能。

48分钟前
  • 芝麻蛋老妈
  • 还行

意大利是最像中国的国家,意大利人民是可爱且伟大的。我爱意大利。4k修复效果极佳,强行正经地把你逗乐,句句戳心,西欧电影中透出的自由与大胆也是其迷人的原因所在。坐在UME 后排偷吃盒饭,梦回2015年,难得的观影体验。

52分钟前
  • 不会飞的无脚鸟
  • 力荐

好久没遇到 翻译极差,故事发展极难看,音乐极催人入眠的片了,一无是处到极点.也是了不起.

54分钟前
  • 保修一年
  • 很差

好久没看过这么妙的喜剧了,故作轻松或者一本正经的状态更有讽刺意味。马塞洛作为叙述者操纵全局,带领观众参与“谋杀”,而在结尾又出现了一次意想不到的颠覆。马塞洛的表演也很出色,不像圣母街上的大人物中那么违和了。ps.1.昵称费费 2.甜蜜的生活放映的热闹场面好眼熟,天堂电影院是不是照搬了...

56分钟前
  • 去年槲寄生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