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国语

记录片法国2009

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  小佩德罗·阿门达里斯  雅克·贝汉  宫泽理惠  马蒂亚斯·勃兰特  阿尔多  兰斯洛特·佩林  Manolo Garcia  

导演:雅克·贝汉  雅克·克鲁奥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海洋国语 剧照 NO.1海洋国语 剧照 NO.2海洋国语 剧照 NO.3海洋国语 剧照 NO.4海洋国语 剧照 NO.5海洋国语 剧照 NO.6海洋国语 剧照 NO.13海洋国语 剧照 NO.14海洋国语 剧照 NO.15海洋国语 剧照 NO.16海洋国语 剧照 NO.17海洋国语 剧照 NO.18海洋国语 剧照 NO.19海洋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5:50

详细剧情

  《海洋》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  海洋是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这是一部以环保为主题,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生态学纪录片。本片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导演深入探索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现海洋的壮美辽阔。真实的动物世界的冒险远比动画片中的故事来的精彩,接下来银幕展开——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鲸、大白鲨、企鹅等。毫不吝啬在镜头前展示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长篇影评

 1 ) 法国电影《海洋》导演雅克·克鲁索专访

与《海洋》Océans的导演之一雅克·克鲁索(Jacques Cluzaud)对话是件很愉快的事,他更像是一位乐在其中的探险家,他说起自然,说起海洋,说起动物,令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关怀和情感。在他的描述 里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没有丝毫差别,自然注视着人类,让万物放下一切戒备,从而达到一种微妙的关系。雅克·克鲁索不时注视着镜头让我们拍照,你会 不由想和他拥抱,他给人感觉很亲近、无所隔阂,这便也是《海洋》的魅力吧。





Q 《海洋》这部电影得到了很多褒奖,就您个人而言,有什么遗憾吗?

A 从这部电影来说,我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在中国公映。至于其他艺术创作方面的遗憾,我暂时想不出来。因为这部电影一共拍摄了四年半,可以说是精雕细琢。而且这是一部以大自然为题材的影片,在拍摄过程中总有惊喜,你设想出来一个完美的场面,大自然会给你比它完美一百倍的。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礼物。



Q 在拍摄过程中是否遭遇过危险?

A 在水下摄影确实是很危险的,但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找最专业的人士来做。很多时候,我们说拍电影有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不专业。当你面对一个很危险的场面而又没有找专业人士来拍摄,那事情就悬了。我们很幸运,在四年多的拍摄过程中,虽然有如此多水下摄影的场面,但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比如说,在《海洋》中有一个海上风暴的场面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当时那个镜头是在直升飞机上航拍,直升飞机要飞得很低,甚至比浪还要低,而这样的要求对一般的生手来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找了最棒的直升机驾驶员,这样的场面就进入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了。富有经验而且能力强大的专业人士知道风险在哪儿,并有把握去控制这个度。这就是我们面对风险所得来的经验。



Q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您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或是经历是什么呢?

A 我们曾去到从未有人去过的动物保护区或者小岛上拍摄电影,在那里的动物是根本不害怕人的。比如说老鹰,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老鹰都不可能跟人站得那么近,但是那个岛上的老鹰从来都没有见过人类,于是会走近人类,并似乎好奇地在数米远的距离内注视着人。这种经历给我印象特别深。



Q 我们看到《海洋》中的动物给人感觉似乎是很有智慧的,甚至有情绪,这与我们看到的传统动物纪录片是不太一样的,您是如何理解这种纪录片的表达方式?

A 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动物电影,包括之前《鸟的迁移》(Le peuple migrateur),都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手法去表现动物。之前很多动物纪录片可能是习惯告诉人们动物的产地、长度、重量、习性,而我们没有把动物当成一个客观拍摄的物体,而是将它们看作人物、角色,所以我们的镜头总是在捕捉动物的目光、甚至表情,捕捉动物的每一个动作。我觉得,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很多人,就在于影片中的动物会跟你产生情感共鸣,它们仿佛就是和你生活在一起的。



Q 《海洋》这部电影投入了很多的资金,您是如何看到纪录片和商业片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的?

A 《海洋》这部电影在商业上是成功的,它的商业收入超过了投资。《海洋》在很多国家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在日本的公映拥有200万人次的观众,包括美国、韩国、法国等很多国家都获得了票房成功。当然,现在钱还在发行商的手里,要一步步到投资人的手里。总的来说,这样题材的一部影片能够在全球上获得如此大的商业成功,特别是能完全cover它的成本,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Q 您与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合作拍摄了此片,而贝汉先生还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也有很多导演会在自己拍摄的电影中出演角色,那您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呢?

A 雅克·贝汉之所以老是出现在电影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员。他从15岁就开始演电影,而且有很多代表作,比如《罗什福尔的小姐们》(又译柳媚花娇,原名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1967)等,最近他的一部新片刚刚获奖(« Louis XI, le pouvoir fracassé »,导演:Henri Helman),他在其中扮演路易十一,所以在电影《海洋》中他出演一个角色一点都不奇怪。他知道怎么演戏,也很喜欢演戏,而这就不是我的情况了。(笑)

其实,电影中的小男孩就是雅克·贝汉的儿子,我们在这里想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情感的传承意识。雅克·贝汉代表的是老一代,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而新一代还什么都不知道,这其中是有一种代代相传的寓意。



Q 通过《海洋》这部电影,您更希望引导观众关注海洋的问题,还是只是与我们分享海洋的魅力?

A 确实,首先我们是想要表达作为地球一大现象的海洋的魅力,虽然人们可以随时看到海洋、听到海洋、也可以吃到很多海产品,但其实人们对海洋并不了解。海洋是非常神秘的。同时,我们也想提醒大家关注海洋中动物正在面临的减少与灭绝。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在50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电影人让·古斯多(又译雅克·伊夫斯·科斯托,原名Jacques-Yves Cousteau,其处女作《沉默的世界 Le monde du silence》拍摄完成于1956年,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是世界影史上第一部全景记录海底生态奇观的海洋纪录片。1964年古斯多再度凭借一部海洋纪录片《漆黑的世界 Le Monde sans soleil》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该片又译名无日世界/海底世界/深海科学城/没有太阳的世界/World Without Sun),他也很喜欢拍大海,但那个时候基本是鲸鱼都拍不到的,因为那时候捕杀鲸鱼的情况非常厉害,导致鲸鱼特别害怕人,人们几乎不可能接近它们。相反,到今天,拍摄鲸鱼是特别容易的事情,因为鲸鱼已经被保护起来了,它们不再害怕人类,还会随意地在人们身边游来游去。在50年前,大型的鲨鱼随手可拍,但是现今的状况是已经很难拍到鲨鱼的镜头了。《海洋》中表现过人类残忍地割取鲨鱼翅的镜头,而现实中鲨鱼遭到了大量的捕杀,数量大批减少,导致现在的鲨鱼害怕人类,会躲避人类。从这一点看,我觉得很多人看完我们的电影会产生一些很复杂的情感。面对平时我们在饭桌上吃的东西,你可能没有感情,但是当你看完这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再去看鱼,你的感觉可能就不一样了。当你看到鱼的遭遇时,你会同情它,甚至决定以后再也不吃鱼了。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魅力更多地是在这种感染力上。



Q 您自己对于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A 我觉得人与动物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在很多年前,人类很害怕大型的食肉动物,但是现在这种关系好像反过来了,因为人的存在,大型的食肉动物变得越来越少,我们不再害怕它们,甚至要把它们灭绝。其实,这真的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我记得有一位名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比只剩下人类的世界更不人道的了。



Q 为什么选择海鬣蜥作为电影中第一个亮相的动物?是因为它古老吗?

A 是因为这种动物的形貌特别能让我们联想到远古时代的动物。但其实这种物种的起源并不久远,它们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陆地上,最后被迫迁徙到一个火山岛上,本来是鬣蜥,变成海鬣蜥后就必须到海里找食,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化。我们将它们放在电影的最开头,一是这种动物看起来感觉很奇怪,另一是表现了一种海洋的演变,它生存的状况仿佛海洋的实验室。

这种海鬣蜥从来没有见过人,当时我们去拍摄的时候,它们就会像咱们现在面对面坐这么近一样盯着你看,就像是在与你对话,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Q 电影中老人和孩子在灭绝动物馆里有一个镜头停在墙上的钟表,时间是定格在7点过10分,这特殊的含义吗?

A (害羞地笑了)灭绝动物馆是搭设的布景,不是真实存在的,包括那些动物的标本都是数码制作的。我们曾经设想过这面钟,计划的是不让它有任何特殊含义。但如果回过头去仔细看这时钟,会发现有一个小错误,从第一个镜头的远景看到时钟的时间,到最后近景定格的时间,是5个小时,这就是我们拍摄的5个小时。(笑)

还有一点是,如果时针在12点附近,尤其是在差一点指向12点的位置,会给人世界末日的感觉,所以指针一定要向前拨。所以变成人们看到的7点10分。



Q 有人说了不起的纪录片非常多,而《海洋》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技术。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

A 确实有很多关于海洋的优秀影片。在制作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发明和改制了很多器材,在技术上下了很多功夫,但这并不是为了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而是为了追求一种新的视角,就是用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眼光去看这些动物,并和它们一起看这个世界。与其说这是一种技术上的成功,不如说是一种创意上的成功。
转自好戏网http://www.mask9.com/node/25549

 2 ) 海洋

感人的海洋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电影仍然有很强的轴,从海洋里的捕食到陪伴,到人与海洋的互斥与共荣,最后当然是电影对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满满寄托。电影是可爱的,让我大开眼界,好多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印象最深的是长着寿星老的大脑门的羊头濑鱼。电影甚至让我一度产生了放弃吃海鲜的念想。总之,电影让人震撼,更有无与伦比的美丽。
画面代替了话语.倾听自然海洋发出的声音,深沉,纯净.这具层次的蓝孕育着无数生命,这是世界的另一个天堂,神秘,久远,辽阔.开头你会深深的陷入这片充满生命纯洁的蓝色之中,又弱肉强食,但慢慢美梦会破碎,人类的渔网与欲望,用钢叉刺中鱼的腹部的声音,刺耳难受,鲨鱼沉到海中,海豚喷出血水,工厂排出污浊黑色的废水,红与黑污染了蓝.大海咆哮,怒斥人类,别让这片蓝色的生命,成为影像与回忆,人需要亲眼见证真正的美丽.

 3 ) 《海洋》:尊重不等于认可

《海洋》是一部值得尊重的电影,这是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继享誉世界的《微观世界》和《迁徙的鸟》之后又一部心血之作,全片投资7500万美元,拍摄耗时4年半,动用了世界最专业的水下拍摄团队,最终将绚烂多姿的海底世界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一部在视听上几乎无可挑剔的电影,每一格胶片都在标榜着自己华丽背后的昂贵。在中国的影院里能看到这样一部如纯净天籁般的电影,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但是制作的诚意与最终呈现的效果未必一定会成正比,因为这里水平的发挥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变量。《海洋》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是不合格的,与雅克·贝汉的前两部作品有较大差距。结构上杂乱无章,旁白无力,脉络不清,好像是被风吹散的手稿被收集后无序排列的结果。虽然扣了一个很宏大的环保主题,但并没有在讲述的推进过程中看到主题被强化和深入的过程,大部分时间只是海底奇观的简单罗列和展示,环保主题的功能仅仅是将拍摄素材串联起来而已,而且这个串联的衔接和过渡都很生硬。这对于一部100分钟的电影来说,显然是不足的,这样的主题先行下视觉体验,通过阅读《国家地理杂志》也能获得。 《海洋》最严重的问题是我感受不到创作者对拍摄对象的爱,只是在贩卖动物形象,而由于动物出现时没有字幕说明动物名称,观众很难对动物产生归属感,只是留下了一个海洋生物很美的笼统印象。这些动物其实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应该予以足够的尊重,应该让观众通过名称能将几种让人惊艳的动物长久地留在记忆中,让他们成为我们感受和回味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媒介,这样的归属感其实很重要。其实在影片的美国版和日本版中,动物出现时都是有说明性文字出现的,遗憾的是在中国的版本中这些基本的信息都被忽略了。 《海洋》于8月12日在内地上映,首周仅取得了200万票房,但高上座率和良好的口碑让影片的第二周票房逆势上扬,达到了620万,此前进入商业院线的纪录片是去年贾樟柯的《海上传奇》,结果遭遇票房惨败。对于缺乏成功的纪录片运作模式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海洋》商业上的成功具有超出电影本身的意义,由此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外优质纪录片被引进,从而在一线城市培养固定的纪录片观众,这将成为国内纪录片走向商业化的一个良好契机,当然《海洋》这种大规模资本运作的产物肯定不会是未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方向。【环球时报】

 4 ) 解说词

有一天
一个第一次看见大海的孩子对我说
这就是大海吗?
大海是什么呢?
我不知该怎么回答
大海到底是什么呢
那海洋呢
这问题该怎么回答是好?
海洋
生物们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
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然而我们人类
在发展的短短历史之中
将不可动摇的大自然的平衡…
破坏殆尽
就在一瞬之间
人类不断向宇宙进发
然而对于近在身边的大海
也犹如银河一样神秘
就算是在一滴水中
也存在行星
还有小行星
那里有生命的呼吸
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
大海里就有很多居民
它们在大海里遨游
这些野生动物们成群而居
在大航海时代
大海无边无际
在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船只们在全世界的大海上乘风破浪
不断发现着大海的神秘
了解到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
大海的丰富
当时的大海还是无人涉足过的领地
大海的生物们共同分享着这个家园
那时那还是他们的专属品
在遥远的大海彼岸
人类发现了全新的世界
很多未知的物种进入人们的视野
自然界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这黑夜深处
有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王国存在
这就是海底
这是海底的草原
多么恬淡的景象
这种动物好像是陆地上的…
草食动物一样
在它们之间有很多微妙的关系
为了生存
捕食者的外表看上去都很恐怖
但是有时捕食者也会变成保护者
小鱼的存在对它们而言至关重要
它们在寻找新的领地
任何机会都不能错过
不管发生怎样的事情和偶然
受暴风的恩赐
从海岸上掉到海里的漂流物上
出人意料的骑着一个小生命
它要开始它的旅程了
它只能在广袤的大海上飘荡
在风浪之中穿梭
也许能到达一片新的海岸…
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每到季节的变换
都会有大规模的迁徙
许多动物们
在广阔的大海上自在的游着
无拘无束,想游去哪去哪
它们从不停歇
大海的开拓者们
不断寻找着新的海域
大海的神秘
赋予了它们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态
有时有很多动物
会变成不同的样子
为了生存下去
很多动物为了寻找食物
不得不游走几千公里
像一场海洋大迁徙一样
灭绝了
灭绝了
也灭绝了
告诉你的孩子们吧
世界上有很多存在过
却不被他们知道的
已经灭绝的物种
这个就是
这个也是
它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
却仅仅在几十年间就灭绝了
一共有多少物种灭绝了呢?
现在又有多少处在濒临灭绝的…
危险之中?
灭绝还会不断的继续下去吗?
正是因为人类的漠不关心
才造成了物种的灭绝
现在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些生命
人类从不同的角度
不断探索大海的秘密
既是怀着敬畏之心
也是为了了解
梦想终于成了现实
我们能在海底行走了
除了神话世界之外
还有一个魅惑的世界存在
对于大海的调查和研究
还只是刚刚开始的阶段
在大海的故事里
任何一种小小的生命
都不可或缺
研究从此开始了
这是个没有重力的世界
巨大的海洋生物
轻轻的优雅的游来游去
它们没有注意到人类的存在
它们相处的融洽
像是梦里出现的和谐的世界
有时大海会将船只吸入海底
然后它的残骸
会成为生物们的藏身之所
孕育生命
台风来的时候
人们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难道就不能为了保护大海…
而携起手来吗?
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
帮助人们监测着地球
它告诉了人类很多东西
比如说饱受创伤的地球
污染的河水流向大海
它们就像血流一样
不断注入大海
正是人类的睿智把大海全都污染了
这是南极
洁白的圣洁的地方
动物们的生存方式还和以前一样
北极也是一样
是一个隐藏起来的家园
这也是一个圣洁的地方
勉强算是吧
到处都还保持着一副…
没有被人类染指的样子
不久的将来
随着全球变暖和航线的开通
会有很多商船开到这里吧
那时动物们怎么办?
它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
发出了悲痛的哀嚎
然而人类却听不到
将来我们所能看到的生物
只存在于动物园的栅栏里
还有水族馆的水槽中吧
到那时该怎么办?
丰富的自然成了过去一个久远的梦
在人类所能探及的宇宙范围内
只有地球能孕育生命
没有其他可以取代的星球
所有的生命
都应该在这里共同生存
这样才有希望
物种的多样性
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
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醒悟还来得及
在几百万年间
大自然几经磨难
坚定的相信吧
大自然的力量

 5 ) 唤醒你的海洋之心

看的译制版,张麻子声音突然在电影院响起,充满了磁性,猝不及防。姜文配音的声音,孩子眼前的大海,它们一道出现,这愣是叫我想起了一些八卦。遇见姜文时,陆川说眼前的男人是大海。后来,他不堪大海的凌虐,像个孩子似的,哭了。后来的后来,他拍南京时,贪婪地想要整个大海,讨好所有势力派别。

所以,能选择“大海男人”姜文来给《海洋》配音,这恐怕也是电影宣传的唯一利器。作为一部纪录片,《海洋》的起点非常低,多数人对它的上映浑然不知,院线排片也不给力。至于雅克·贝汉,恐怕文化层面较高的中国观众也只认识个法国导演,他名叫吕克·贝松。

按照片方说法,姜文是几近公益性质来支持他们,大意就是,打白工。一旦投入太多宣传费用,那又会导致成本难以收回。毕竟,中国不像韩国,一部讲述老牛和老头的《牛铃之声》,它居然可以卖到300万人次(约1.2亿的人民币票房收入)。让观众自发去支持优秀的纪录片或者艺术片,良好风气还远远没有形成。

当然,抛开纪录片的类型限制,《海洋》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它质量过硬,这是引进的一大原因。雅克·贝汉制作过《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声名在外。《海洋》亦是历时五年,耗资巨大,继续动用先进摄影技术,呈现出让人震惊的画面。其次,时值暑期档,《海洋》的特定受众群里就有学生和小孩子。只不过相比粗劣制造的动画片,在选择纪录片上,广大家长们还是不够主动积极。

就在去年暑期档,内地还上映过一部《深海探奇》,3D制作,也是讲的海洋生物,千奇百怪,然而它呈现出来的格局太小,主线故事无非小海龟找妈妈,充其量不过一部儿童科普电影。哦啊个不停的译制片女声更是噩梦般交换,电影院里的人都听得毛骨悚然。与《深海探奇》相比,《海洋》没有3D的噱头。即便深海影像迷人,以至于产生一定催眠的反应,但《海洋》是因为影像太美,而不是故事讲得太低幼(《深海探奇》只是个糟糕的儿童故事),真要比较,《海洋》的表现手法已经是古典歌剧级别,是不是来段赞歌和咏叹,那的确是有档次之分。

在之前的纪录片拍摄中,雅克·贝汉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从微观摄影(微距摄影)到恶劣环境下的拍摄再到长时间的航拍,他都给观众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节目确实卖得好,但雅克·贝汉也能做出超越它们的作品。电影时长有限,这就必须舍弃大量珍贵素材。他会为了等到暴风雨的到来,等上个几年,或许,这就是电影与电视的区别所在。

尽管有人类的踪迹,也有蜥蜴下水和海豚追逐嬉戏的线索,然而《海洋》说不上有剧情故事。影片先是呈现了海洋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浪花打出白色的泡沫,一望无际。紧接着,它讲到了海洋的食物链条,像海豹吃鱼、鲨鱼猎杀海豹。中间龙卷风一般的鱼群,海鸟像空对地导弹一样,钻进海里捕食沙丁鱼,刚从壳里孵化出来的小海龟一路被追杀,幸运者爬到了海里,这些场面拍得惊心动魄,实在难以描绘。在此生,几乎所有人都很难亲眼看到类似场景,即便看到了,人眼的辨识度也很难跟高速摄影机相提并论,视觉效果大打折扣。

《海洋》所需要做的就是这些:水下摄影、远程遥控上下结合,再不然是长时间、近距离的跟拍,说起来好像并不难,用过的人也很多,然而雅克·贝汉注定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会挑选出最精华的部分,后期加工剪辑。一旦做到这些,即便《海洋》没有3D立体效果,可在震撼人心方便,它真的一点都不比3D差。况且,3D始终带有猎奇眼光,这恐怕跟《海洋》的追求是南辕北辙。

严格说来,《海洋》里也少不了那些奇异生物,像那只长了老人头的鱼,然而比起一味的探奇,它似乎有意去节制。对密集事物恐怖症患者来说,《海洋》也有不少表现,看着多少有点闹心,比如螃蟹赶集那段。

大航海时代之后,人类逐渐打破了海洋的宁静,原有的食物链被打破,破坏也愈发严重。《海洋》后半段风头一转,转向了环保的终极诉求。从血腥的收集鱼翅到捕鲸杀戮,《海洋》就差换个姿态,直接变成那部名震一时的《海豚湾》。当人类无法自省,影片又讲到了被破坏的南极和北极,然后用惊人的风暴和大气象来表现海洋的愤怒。汪洋大海里,巨浪猛烈地袭击一艘船只,力量无穷无尽。

《海洋》稍有遗憾的地方是总结陈词,它进行了有些老套的说教,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然而,制造出人类能与鲨鱼共同遨游的场面,恐怕超过多数人的认知。掏心肺是好事,唤醒观众也是好事,拿卖萌的海豹和受伤的鲨鱼都可以做到,但是,在发出警报的同时,就跟朋友说的,不用看影片就知道,这又是一部环保原教旨主义片。如果说,比起《海豚湾》里对日本人的直接指责,作者倾向性极其明显,完全可以煽动观众去攻击。在《海洋》里,作者观点产生了偏离,他把感情完全投注在了动物身上,发出呼吁。但人与自然、人与海洋生物,它们的关系已经无可挽回。这不是掉了链,可以重新接回。你掉了一环,这个海洋就已经不是以前的海洋了,它再也衔接不上了。从这点说来,有些事实是令人绝望的。当雅克·贝汉带着儿子去看海洋生物标本,《海洋》的悲观调子已经达到了顶点。尽管成功唤醒了许多人的海洋之心,然而,人类其实已经无药可救了。【国际先驱导报】

 6 ) 爱上这片海洋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记录片,久违的观影体验,雅克贝汉的作品一贯的震撼画面和上乘配乐。在酷热的夏天,导演用两个多小时带我们游历了一遍美得让人窒息的蓝色世界,顿时清凉无比。
       影片一开始,海面波涛汹涌,海水不停地拍打着海岸,姜文充满阳刚之气的声音响起,他问道,什么是海?什么是洋?我们了解海洋,却又不了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的海洋,我们知道的仅仅是她的广阔,却很少有人能够去真正体验和感触她所蕴藏的空间和生命。海洋题材的电影也许人们并不陌生,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海洋代表着一种生活;同样是他的《亚特兰蒂斯》,海洋是一片净土;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海洋充满着未知。而这部纪录片,则是要带我们离开陆地,走向大海,去领略一个精彩却又真实的世界。
       正如导演雅克贝汉所说的,这部影片不需要导演,不需要编剧,因为,大自然就是了。而他们的工作则是记录下那些精彩的瞬间和美轮美奂的光影,并把超过500小时的拍摄素材浓缩到电影院里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不可否认,这种信息量巨大,以至于每个场景和物种也只出现了仅仅几分钟,让观众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但即便是这样,片中出现的一百多种生物相比起海洋中数十万的生物,显得还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把视角指向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也成为整部影片重点着墨的地方,从优雅地翻滚跳跃的海豚,到划出完美弧线冲入水中捕鱼的水鸟,再到刚刚出生奋力逃过天敌追杀的小海龟,这一个又一个片段组成了活生生的海洋世界。影片里,我们知道大鱼不一定是吃小鱼的,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他们还得学会相互依存;我们知道那些看似庞大的生物却可能只对海底的水草提得起兴趣,我们还知道当方圆数公里的金枪鱼群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那种画面是任何华丽高级的特效也无法代替的,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神奇的造物主创造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生物,并让他们在幽深而富饶的海洋中孕育成长。
       如果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向观众展示海洋美的一面的话,那么到后半段,导演笔锋一转,带我们来到了充满垃圾的污浊海域,见识了捕鱼船血腥的捕捞,大自然孕育几万年的生物却因为人类,在仅仅数十年里惨遭灭绝,那个导演虚拟出来的灭绝动物博物馆更是让观众不寒而栗,为人类那些破坏海洋的行为痛心疾首。紧接着,导演毫不吝啬地把镜头移向一艘暴风中剧烈摇曳的船只,海洋的狂躁与愤怒不言而喻。海洋,是需要人们敬畏的,如果人们无休止地不计后果地从海洋攫取资源,海洋终究将会给人类带来最为沉重的报复。
       影片结尾,还是那片宁静的领地,还是那些悠然自得的鱼群,影片又回归到最开始的基调,再次留给观众这片未知世界最美的回忆。和《海豚湾》去描写人类的阴暗,记录残忍的杀戮不同,这是部让人去爱的片子,海象与海象宝宝的爱,物种与物种间的爱,主创对所有海洋生物的爱,通过看似零碎的片段和场景去让观影者打心底里爱上这个地方。因为爱,我们更应珍惜这片广袤的海洋。
      短短的时间里,我被导演雅克贝汉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电影结束后,导演拖着疲惫,认真解答了我们每一个问题。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位导演在谈起电影时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有一个细节,我本是非常害羞地试图伸手和他握手,得到的却是这位七十岁的老人迅速并且有力的回应,那份力量,我看到的他是对一个同样热爱电影的人所显示出的友好和亲近,真心地祝福他在未来带给大家更好,更多的作品。

 短评

这个剪的确实有点歌剧感觉了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好后悔没去影院看,这真是最像梦境的电影。

9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在生命的源头也是尽头,人类显得那么渺小和无知,企图用残暴来摧毁一切,片中鲨鱼被割掉鱼鳍沉入海底生不如死一幕让我哭到泪崩,也许影片不如微观世界和迁徙的鸟那样完整,但这些伟大的镜头已足以名留史册,姜文的旁白有些尴尬,海洋本身就是一场交响乐,百年以后,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10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人类中,只有傻逼才吃鱼翅

14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拍得非常好, 但不要来假装电影

17分钟前
  • 微子
  • 还行

想必一生都会记住被割掉翅的鲨鱼被人类抛入海底的样子。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类该多好。

2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如果可以给更多的星星,我全部送给这部如诗一般的电影。一个法国老头和他的团队,花了5年时间,耗资5000万欧元,12个摄制组,采用蹲点拍摄的“笨”办法,只为你我能够感受到梦一样、诗一般的海洋。7年后,这部电影来到中国,还亏损900万,我想我们能做点什么,比如一份尊敬。

24分钟前
  • 方方土君
  • 力荐

82/100。美不胜收。火箭升天和虾蟹大战两段很有爱;这片子拍摄难度应该比去年上映的Earth大多了吧lol

28分钟前
  • 猪大腿
  • 推荐

绝对得去影院看大银幕,这是一篇完美的海洋交响乐!,对生命的赞歌,虽然我不想用和谐这个词,但是当潜水员和游经身旁的鲸鱼两两相望时,你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

29分钟前
  • 黑五类
  • 力荐

摄影加一星。影片本身缺乏凝聚力,几乎为单纯的影像展览。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太震撼的画面了,目瞪口呆看完全片。砍鱼翅那一段的惨烈堪比《海豚湾》,配乐相当不错。全片就像是由千万生命谱写演奏的谢幕曲,如此绝美绝望,而镜头前的一切都在不断消失,请2012来得猛烈点吧。

38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不需要导演编剧演员,大自然能帮你搞定一切。画面那个美,中途睡着。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美得我直掉眼泪。它们孤独吗?或许它们的行为原本只是出于本能,可我已经看不得两条相爱的鱼。我只能跳过那些残忍的画面,气得直哆嗦。人类活该灭顶,让2012早点来吧!

44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从此更加讨厌人类了,世界末日果然是有用的...

45分钟前
  • 初初子
  • 力荐

大自然很美好。而择其美好,为其配乐,加以剪辑,使之美好得如梦似幻曼妙呆萌壮丽秀雅,就是智慧了。

46分钟前
  • 张佳玮
  • 力荐

人类是大自然最纠结的发明。但凡在大自然的和谐静美中出现人类的身影,非凶即恶、非恶即丑,一定是地球上最丢脸的存在、最恶心的物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样的说法可用来解释自然,但被用作强奸自然的由头、自我炫耀的工具,一切就变成屎了。如果人是不自大狂傲而只是充满好奇心和谦虚的态度,多好。

49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大自然孕育生命也播散死亡。你见过它壮阔的美景,也会见识它怒吼的巨浪。但它从来都给你希望,讲给你听生命的礼赞。就像有日落,就会有日出。那唯一逃过捕食的小海龟,代表着生的喜悦,它仍会勇敢前行。那被割掉鱼鳍绝望而死的鲨鱼,代表着人类的残忍,这超越生命与自然的限度。看看吧趁一切还来得及。

5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觉得阿凡达很壮丽?你得看看这个。

55分钟前
  • 将死之人
  • 力荐

《Océans》:自然的颂歌,生命的礼赞!

5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心旷神怡,蔚为壮观,只是可惜缺少情感共鸣,更像是影像展览。“将来我们所能看到的生物,只存在于动物园的栅栏里,还有水族馆的水槽中吧。到那时该怎么办? 丰富的自然成了过去一个久远的梦。” 当大白鲨也变得温顺可掬⋯⋯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