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边沟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徐岑子

导演:王兵

 剧照

夹边沟 剧照 NO.1夹边沟 剧照 NO.2夹边沟 剧照 NO.3夹边沟 剧照 NO.4夹边沟 剧照 NO.5夹边沟 剧照 NO.6夹边沟 剧照 NO.13夹边沟 剧照 NO.14夹边沟 剧照 NO.15夹边沟 剧照 NO.16夹边沟 剧照 NO.17夹边沟 剧照 NO.18夹边沟 剧照 NO.19夹边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6

详细剧情

       电影根据小说《告别夹边沟》改编。  1957年10月到1960年底,在这个位于甘肃酒泉戈壁滩里的劳改农场里,三千多名甘肃省“右派分子”被遣送到此,接受“收容”和“管教”。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那场著名的大饥荒很快把这里变成人间炼狱,农场内一半以上的“右派”因饥饿而死。1960年12月,时任中央西北局书记的刘澜涛在兰州主持召开会议,“纠正极左路线”,开展“抢救人命”工作,幸存者才得以从61年一月后陆续遣返原籍。  影片从原著有19个故事里选取了三个作为基础:《上海女人》、《逃亡》和《一号病房》,剧组花了三年的时间去对当事人进行采访,找到了照片、文字、书信,(对故事)重新结构、重新调整,成为了现在的影片。  “夹边沟”是什么?  和“奥斯维辛”一样,这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事件、一段历史——一段事后人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承受的残酷历史。1957年10月到1960年底,在这个..

 长篇影评

 1 ) 破碎的婚姻落在希望沟壑上

好难原谅这位已是半截入土、行将就木的父亲(爱德华),在黄昏之际遇到了所谓的爱的伴侣,于是忍气吞声出轨了一年之后才决定毅然决然离开他的结发妻子(格蕾丝)。在他回首与格蕾丝相遇的片段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无可自拔,而格蕾丝的一首动人的诗打开了他的心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蕾丝像是一个天使,解救了他。也许他俩有过一段甜蜜的时光。如果没有安吉拉的出现,爱德华也许不会幡然醒悟自己当初跟格蕾丝的相遇会是一个错误,也会继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吧。 有些男人就是这么任性的无可救药。 我也承认格蕾丝的强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磨掉了她跟爱德华的感情。无可厚非,她既爱他,也在打造他。但终究她是爱他的,不是吗?所以她才那么伤心,伤心的是这个朝夕相处的男人可以说走就走头也不回的消失了且永不回头。尽管如此,她还是在等他。

等来的是爱德华的一座房子的产权和一个不会再接通的电话号码。冰冷的律师事务所里,他们最后的相见和争吵。爱德华对弥补自己愧疚的方式是留一所房子给格蕾丝,而格蕾丝只觉得这是爱德华对她的爱情的一次被践踏。恶语相向已是她强撑的最后的意志,她几乎快要崩塌。

见证这场婚姻破灭的儿子(吉米)才是真正的悲痛吧。他既要尊重父亲的选择,又要照看精神崩溃的母亲。他太难了。最后母亲说出的一段仿佛要轻生的话,他终于绷不住了,说出了他想让母亲振作起来的话。大意是只有母亲树立了榜样,他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为母则刚,格蕾丝最后重新写起了诗歌,慢慢走出了失去丈夫的悲伤……

很喜欢电影最后的一个镜头:吉米站在希望沟壑上,望着夕阳逐渐的落在一望无际的海平面上,镜头越拉越长……

 2 ) 很好看

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抓得很准,细节满满,最后儿子对父母说的话很感人“Forgive me for needing you to be strong forever. Forgive me for fearing your unhappiness. As you suffer, I shall suffer. Hold my hands and walk the old walk one last time, then let me go.”

 3 ) 这本不是一段势均力敌的关系

这本就不是一段势均力敌的关系。就像男主说的,他们俩从相遇时就错把对方想象成另一个人。女主是强势的,她有着丰富的内心生活,独立,锋利,有想法,有些控制欲,有些高姿态,有些自我,有些不尊重他人,有些咄咄逼人,应该也有些不安全感。她应该是一个懂得如何精彩而丰盈的生活着的人。而男主是怯懦的,他对她的怯懦已经到了是不经思索的本能。在他离开以后,他们再次在律师办公室里见面,她再次挑起争端,他要离去,她呵斥他站住时,他几乎是身体本能的僵在那里不敢动弹。他爱上了其他女子,可在日常生活中依旧对妻子百般顺从,任她差遣。他的沉默,是源于他从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想在他的沉默之前,他一定已经试着表达。可惜他们的能量相差太远,他没有办法与她抗衡,他们也因此无法一起成长。

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愿意为他默默沏茶的女子,一个能让他感受到尊重和爱的女子。哪怕那个女子平庸无趣。至少他终于找到了自己。

而她,值得一个更精彩的男人。一个能真正和她较量,能彼此成长的男人。

 4 ) 那些台词

“-You’re wrong. Tell him, Edward.

-Tell him what?

-That God exists.

-You can’t tell people a thing like,God’s not information. God’s a conviction . It’s like love. You don’t tell love. You feel love.

-That’s right. That’s just how it is.


-I love you, Edward,whether I want to or not.

And I never thought in a million years you’d stop loving me.


-You must get over it, darling.

You must forth come.

-Well, it doesn’t seem to be very easy.

-But you do want to.


-Grace, Grace,can’t we...Can’t we be friends?

-Friends,uh,no. I don’t think so. It all went on too long,didn’t it?

-I wish ...

-You wish we’d never met?

-No,of course,not.

-I do. I do. I wish we’d never met. I’d wish I’d never loved you, but we did and I do. I did. And now I have to try and let you go.

-Don’t think too badly of me.

-I try not to think of you at all. I’m getting quite good at it during the day. But at night, I dream about you. Unfair, isn’t it? ”

 5 ) 专制是婚姻的腐蚀剂

在这场婚姻里面,有没有对错,有没有是非?世上的事,尤其是感情,绝不是非白即黑、泾渭分明的,不存在一条是非对错的清晰界限。一定条件下是非对错是会相互转化的,爱恨情仇只是一步之遥。

相信彼此都怀抱着善意,没有善意走不到一起。然而,最初的裂隙,往往也是源自于善意。成也善意,败也善意。两人争吵时,最常见的委屈都是“我没有恶意,我是为你好”。问题在于好不好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别人的好不一定是自己的好。人是趋利的生物,好与不好,自己最清楚,谁也不会给自己找罪受,用不着旁人哪怕是亲爱的人指手画脚,把他(她)的好强加给自己。任何东西变为强制,就腐蚀了,变质了,好也不好了。人往往无法克制要把自我主观认为的好强加给对方的冲动,对方还不能不接受。不接受就是不识好歹,就是好心当作驴肝肺。说到底,这种“己所欲必要施于人”的行为,根植于人的专制本性当中,就是要改造对方,要控制对方,要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和生活。这一切,都是在爱的名义、善的初衷下发生的,是不容置疑的。参加过美国内战的大法官霍姆斯从战场上带回来一个教训:确信带来暴力。这里的确信指对自己正确性的确信。“这些人觉得自己是对的,因此有正当权利将自己的理念强加在那些刚好不认同他们的特殊理想、教条或势力范围的人身上。如果关于正确性的信念足够坚定有力,那么抵制迟早都会遭遇暴力。”(《形而上学俱乐部》P71)“确信”不仅是美国内战的一个根源,差不多也是绝大多数家庭战争的根源。好像只要把“爱”和“善”绑架上去,就站到了制高点上,可以对所“爱”之人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都可以做。如遇抵抗,就可能点燃战火。

悲剧的是,人又是极端固执的生物。试图用改造的手段改变对方,不可能;试图让人不去改造对方,也不可能。两个方面的希望都是没有的。女主改造不了丈夫,把丈夫“逼”走了,是不是就会有所醒悟呢?没有。错的永远是不接受改造的一方。改造不了丈夫爱德华,那就改造艾迪(爱德华的昵称)——宠物狗。狗狗倒是很乖,那是狗的特性。健康的正常的婚姻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一旦一方退化为了狗,平衡就打破了,婚姻必然随之走向死亡——无论是法律上还是实质上的死亡。影片中的男主不争吵,不辩解,甚至挨了无故的掌掴也忍气吞声,说明他已心死,对这场婚姻不存希望了。争吵,哪怕恶语相向的大吵大闹,本意可能还是要沟通,一边自我辩护,一边试图说服对方,内在的动机是要通过彼此改造解决冲突,结果当然是徒劳的,而且必然伤到感情,恶化局面,以至于事与愿违,一发不可收拾。

儿子的态度似乎最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首先,他不选边站队。这不是他骑墙,因为如前所述,本来就没有是非对错。第二,他尊重父亲的选择。他的愿望是希望父亲回头,这样可以减轻母亲的痛苦。但他并不强劝。当然,他也知道父亲要做回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强劝是无用的。第三,他只是用做儿子的爱去抚慰母亲,而不是试图去说教母亲改造母亲,甚至母亲表示要去轻生,他也不作阻拦,只是提出希望母亲作出轻生决定前能通知他,让他有时间和母亲说再见。

婚姻是什么?不谈它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事实上这类功能日益淡化,最终要趋于消亡。那么,撇开这些实用的功能,婚姻存续的价值何在呢?人生在世,本质上是孤独的,好的婚姻大概可以稍稍消解一些孤独的绝望。然而,好的婚姻需要各自随缘,既粘合,又独立,既相互取暖,又保持自我,人天性中的改造欲控制欲专制欲却恰恰与婚姻的随缘性相悖,“既又”的平衡可望不可及。人终究是孤独的,孤独是人的宿命。

PS:张中行论婚姻——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等级,婚姻也是这样。以当事者满意的程度为标准,我多年阅世加内省,认为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

 6 ) I have been here before

在豆瓣上,关于父母婚姻给人的启示,大多数人都发出了“不要结婚”的感慨和建议。事实上,在许多次对一些未婚的弟弟妹妹们谈到婚姻的感悟时,我也常常非常不负责任地这么建议。

是的。我知道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建议,就好像你觉得什么事情存在问题,那么就避免这件事情发生那样。不想要受伤,那就拒绝爱情;不想要辛苦,那就接受平庸;不想要负责,那就当个海王……

三十六计说,走为上,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走往往是最最下策。正如《希望沟壑》里的爱德华,经过了所谓29年的“try”,他选择了走。他哪里是选择了leave,他是选择了去另外一个地方。不知道他能活多久,但是接下来的29年,大约又是另一次的周而复始。

而Grace,虽然她是被留低原地的那个,她似乎是显得更加痛苦的那个,也似乎是更不愿意接受改变的那个,但是某种程度上,她才是真正的leave。离开了原来的生活,重新开始,她痛苦,她难受,她甚至希望挽回,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个真实而充满力量的女人与生活之间的磨合。她身上纵有许多不适合婚姻的地方,但也可能,是爱德华把她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她也许也并不是想要爱德华留下。她可能是在过去29年一直以来都是赢家,爱德华总是按照她的想法去做,无论心里是否愿意,所以当意外发生的时候,她特别害怕这种控制之外的改变。好在爱德华够坚决,不回来,如果说这个男人一辈子都不算负责任的话,那么在最后的时刻,还算是个负责任的做法——尽管可能是因为他的懦弱,才会如此坚决。

大多数不愉快的婚姻,都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不同步。太多的婚姻故事都显示了这一点,剧情不尽相同,本质大同小异。两个人一起生活,本就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社会的进步就在于,让离婚变得简单,变得可被接受;但社会还不够进步,因为社会关系还会对离婚这件事情作出judge。

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在不能改变别人想法的情况下,先把自己的日子过顺了,这是进入或者离开一段关系的基本前提。比起,“不要结婚”,这个建议可能相对更负责任一点。

哈哈。

 短评

太真实了。Power/money talks, everywhere

7分钟前
  • 水脉
  • 力荐

伴侣之间,如果一方感觉到“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无论如何改变都不如你的意”,那这段关系迟早都要破裂吧。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一方,也深感委屈,明明我是那么在乎你,你却总是逃避与我交流,所以我才要愈发逼迫你改变。但这种逼迫,是会让人窒息的。因为那是单方面的、高高在上的,而不是真正聆听。所以婚姻破裂,强势的一方受到的伤害会非常大,过去自我构建的堡垒坍塌了,接受现实就意味着要否定过去的自己,这点尤为残酷。

9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说的是婚姻和相处的嫌隙,其实仍归于生活本身。寥寥场景,一段段对话,还原了29年的漫长回忆,不再磨合的尴尬,中年的感伤孤独,儿子的疏离为难,齐齐浇灭了困境中的父母爱情,原以为长久的坚固,就此分崩瓦解。尽管有人如获新生,也有人在悬崖踱步,最后驱车回到阳光升起的地方,找回房子里仅存的诗歌。演员太棒,安妮特·贝宁强势又脆弱的姿态,让人想到《45周年》的夏洛特。(我们Josh真是这几年最好用的英国年轻演员,可爱话少屌大,可直可弯可乖可浪,但不要老让他演配角啊喂~

11分钟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老头子说 “ 安吉拉的手 ,没有要求,只有爱” 滚你大爷的大裤衩子!这么大岁数还不安生!你不爱你老婆,忍了29年,早干嘛去了!真应该把你shan掉!贝宁姐很强大,“自杀过后要下地狱” 对!一个老头子不值得,还不如一条狗,起个和老头子一样的名字很🉑️,但老头子不如狗,你和你的安吉拉快乐了,只剩一个人不快乐!应该是只有贝宁姐快乐,你俩以后都会下地狱吧!所以,不要相信男人,相信爱情,只相信自己,父母就够了!莫名的想念我的amy,今年都要11 岁了,陪伴你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希望你的老年生活健康快乐

15分钟前
  • 人间仙子不如我
  • 推荐

3.5。电影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对话戏和B Roll风景航拍,导演在小成本的格局中找到了一种精简有效、甚至万金油的表达方式。念诗也让文本的情绪更加饱满,补充了视听技巧上缺乏的美感。导演作为编剧出身确实在这个电影里展现出精彩而扎实的对白技巧,细致刻画这个事件里一家三口的所处的位置和态度。最吓人的是里面太多台词触动到自己私人的经历,看片中夫妻俩争吵仿佛在重行记忆。一边是好人试图做坏事,另一边是感情强势而喜欢道德绑架(强自尊心),太能理解最后只能认为“感情要是从未开始就好了”。Angella的那句“三个人不开心,现在变成一个人不开心”是一句很简单但也很有用的释怀的话。

17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Glad there's more to this film than our Loewe boy walking along seashore cliffs and showing off his amazing voice. 贝宁为整片注入灵魂,她兼具的温暖和恶毒、敏感和盲目、聪慧和愚钝、豁达和尖刻,几乎让我以为编剧/导演是照着具惠善的离婚事件来写的这个角色(“他好像只是很短暂地爱了我一下”——读过的诗变成了捅人的刀)。Josh 有一段非常感人的剖白,他的语感真好。

20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推荐

婚姻的枷锁如此沉重,有时需要三个人共同承担,爱情总是比婚姻更悦人,原来是导演父母真事改编,marriages don't bleed, but it's still murder,this film was filmed on location in Sussex, Yorshire,

21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力荐

这一段婚姻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那么长时间的对丈夫的爱慕在他看来不过是压迫控制和同床异梦,我开始怀疑人生了——爱如果不是长年累月的彼此陪伴不是相濡以沫的互相习惯 那是什么?是一次偶然交谈的心灵触碰?是一年时间偷偷摸摸的欢愉?我不认同女方的咄咄逼人 但男方这种行为也不见得有多光明磊落吧 说到底 所有失败的夫妻不是心灵的天各一方 更多的是缺乏必要的沟通吧。PS冲着比尔奈伊过来的 结果被安妮特贝宁的自然演技击中 导演的空镜很美。

25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热评能不能别动不动就小三小三的,好无聊

27分钟前
  • 方向音痴
  • 还行

你是谋杀了婚姻的凶手,我是被爱情抛弃的伤兵。婚姻不会流血,爱情没有坟墓。那冰箱里的字条是感情战败的白旗,那喝一半的茶杯是有始无终的见证。我是你在撤退时扔到冰面上的弱者,扔掉我你才得以存活。你让我害怕黑夜,不敢做梦,更不敢醒来。三个人里只剩下我不快乐,或许怪我当年错误登上这列火车。

3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表演并不是《希望沟壑》里唯一的看点。事实上,尼克尔森借着一场婚姻危机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这也是本片能够在剧作上超越《婚姻故事》的关键,影片真正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待这场维系了近三十年却在一夜之间崩坏的家庭关系。天使的到来都不是意外,那是《心火》泯灭的必然。爱是什么?爱是将静如止水的《日子》推翻后又扶起的能力,成长是把看似稳固的关系摧毁后又重建的过程。人类永远在思考、书写和改变中不断进步,生活不可能被完成。

32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儿子说“我不能要求你为我活下去”,母子瞬间释然。不快乐的特点是过一段时间它就好了。

36分钟前
  • Page_Chen
  • 力荐

“以前不快乐的是三个人,现在只剩一个了。”小三的这句陈词道出了普天之下第三者为自己辩护的思路。真正让Grace倒下的不是婚姻的破碎,而是儿子的那句“He's in love”。可以跟45周年媲美。导演洞见人生的能力让人叹服。剧本和视听语言都太喜欢了。太喜欢了。

39分钟前
  • 林春娇
  • 力荐

第十届北影节第⑩部@长楹天街丨本次电影节最想看,场次也最空的一部,不出意外散场时被抽泣声填满。当然也包括我的。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好朋友让我多看看无脑的开心的,但,爱虐如自己,仿佛只有把自己扔进这样的故事中,才有痊愈的可能和拯救的希望。很讽刺的,电影真实性在于,它让我毫无障碍的可以代入男主女主以及Angela三个角色的心态。婚姻陷入瓶颈,因走太远而无力拯救,只能回避最终离开;面对对方不思考不感受,眼睁睁看着关系走向灭亡无力回天;爱一个人便可以无所求无期待,似乎只要或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走向你。女主最终有了一个走下去的理由,自己也好,儿子也罢,其实我侥幸的以为电影会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法,哪怕是一种心态也好。但并没有,它在儿子的自白中戛然而止,命运不会停止给你出题,而你终究要自己找到答案。祝福自己。

41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台词写得真好,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两个演员也是真突出。整部影片对情绪和尺度拿捏都非常准确,点出生活的种种无能为力与无奈。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剧本太过扎实,扎实到放佛窥探到了谁的生活,突生一种羞耻感。转念一想这不就生活本身,将你我都包裹其中。

43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今年北影节在爱奇艺云上看的第一部展映新片,投到电视大屏幕上,视听质量都非常不错,崭新的、愉快地电影节观影体验!英国电影,编导演都很出色,与我们同龄一代老年知识家庭的人生描绘,用传统知性诗歌贯穿,寓意深邃,很值得观赏。

48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时有类于战争,战争中的弱者是不会被关注的。在战争这种极端恶劣环境下,对弱者谈人权、人道或者同情、克制都是没用的。似乎在从事战争史研究的男主是深谙此道的。他似乎也像他妻子认为的那样,他们的婚姻就是一场战争,他失败了,被人抛下列车,也没人回头看一眼。显然,他想到列车抛弃的伤病员无人会回头看一眼,就是对他回到自家庭院也无人回顾他的一种寓示,因为他和他们一样,不受关注是共通的。如果说战争中牺牲弱者是一种生存策略,这是功利主义的一种冷漠,那么,在一个家庭中呢,同样的冷漠有其合理性吗?所以,他只能以“无意义论”来忍受并化解一切。

52分钟前
  • 石板栽花
  • 推荐

不像《婚姻故事》歇斯底里,也不像《45周年》阴沉绝望,这部电影在反映婚姻最后的狼狈不堪、一地鸡毛的同时,难得带有一抹诙谐和温情。女主角是一台行走的guilt machine,总能让身边的人觉得自己犯了错,从而利用“负罪感”控制别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应该不少吧。

55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一段维系了33年的婚姻关系无情而冷静的崩坏。可能会被“婚姻故事”吊打,但个人觉得还行。两大戏骨加上“上帝之国”的小哥,用演技hold住了感情三角的张力,贝宁阿姨更是仙得不行。看完突然很怀念Seaford的壮美白崖…(小哥又被怀疑性取向了哈哈)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