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匪

惊悚片美国2019

主演:凯文·科斯特纳 / 伍迪·哈里森 / 凯西·贝茨 / 金·迪肯斯 / 约翰·卡洛·林奇 /

导演:约翰·李·汉考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劫匪 剧照 NO.1劫匪 剧照 NO.2劫匪 剧照 NO.3劫匪 剧照 NO.4劫匪 剧照 NO.5劫匪 剧照 NO.6劫匪 剧照 NO.13劫匪 剧照 NO.14劫匪 剧照 NO.15劫匪 剧照 NO.16劫匪 剧照 NO.17劫匪 剧照 NO.18劫匪 剧照 NO.19劫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53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于1934年的美国得克萨斯州,臭名昭著穷凶极恶的抢劫犯邦妮和克莱德越狱成功,重新开启了他们的杀戮之旅。在典狱长李(约翰·卡洛·林奇 John Carroll Lynch 饰)的建议之下,州长马福格斯(凯西·贝茨 Kathy Bates 饰)找到了已经退隐江湖的德州骑警弗兰克(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和曼尼(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委托他们讲暴徒捉拿归案。  弗兰克和曼尼已经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让弗兰克感到震惊的时,曾经意气风发的搭档,如今沦落成为了一贫如洗的酒鬼。弗兰克逐渐打消了和曼尼合作的念头,但是,对于曼尼来说,这个案子是他想要摆脱生活这个烂摊子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长篇影评

 1 ) 不是我不服老,是你们不让我安然老去

名为劫匪,却是讲述执法人员的故事,并非以小见大,并非时代缩影,只是在完成使命,你是匪,我是警,我要抓你,或者杀你,就这么简单。

德州骑警,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一批无数次出现在少年梦里的男人。 口口相传的故事中,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夕阳下,月光里,纵马奔腾,疾驰在公路和树林,闪亮的警徽镌刻着他们的荣耀,出膛的子弹书写着他们的坚毅。这是多少人对他们的期望和憧憬。他们是对英雄迟暮有力的驳斥,是对宝刀不老最好的诠释。就像一种可以传承的精神,活在现实里也活在回忆里。 但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不同于古典西部片中老牛仔们的坚强和倔强,这是一个已经放下激情和回忆,走在现代社会边缘的男人。他会被满载年轻姑娘的汽车超越,他会被现代化的执法体系嘲笑,他会被男孩能轻松翻越的篱墙难住……

面对凯文·科斯特纳,我们再看不到如《保镖》中的那般魅力潇洒,这位“弗兰克”有的只是松弛的皮肤,堆叠的下颌,无神的眼睛,稀疏的头发,垮塌的身材……他身上散发着的是疲惫,脸上挂着的是已然服老的苦笑。 扔水瓶练习射击的场景让我瞬间想到《大地惊雷》中杰夫·布里吉斯饰演的那位老法警想要射击抛起的硬币来显示自己的曾经的卓越实力,结果硬币都掉在地上了,又开了数枪才打中。 可是这跟那部电影里老迈豪放的执着不同,我拔枪慢了,眼神不好了,枪法不准了,哦,原来我确实老了,我不行了,好了我知道了。转身离开,没有一丝气恼和不甘。 这是什么时代,虽然他不大跟得上了,但他还认得清,技术不行装备来弥补嘛。拿着枪械介绍手册来到武器店,各式现代化自动半自动武器琳琅满目,照着之前做的标记把中意的家伙什全部买下。这里要是再戴个老花镜,我想我绝对会笑出来。 虽说退休后重新出山处理得有些显得草率乏力,但正邪对立之下暴露出更尖锐深刻的问题:杀人恶魔被民众当做电影明星一样追捧崇拜,这是多么可怕而令人胆寒的现象。 “我祝他们好运。他们只抢银行的钱,而银行的钱是从穷人手里抢的。” 为什么坏人、法外之徒和暴乱分子总能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和支持?那是因为被杀死的不是他们的亲人。

景别总是不断切换着,这部电影很善于用特写来展示苍老,用远景来呈现孤独。

单个场景氛围把控很好,通过配乐、镜头和布光可以营造出任何想要的感觉。但缺点是整体节奏略显冗长。

说实话,很久没看到过这么过瘾的枪战戏,虽然是一次行刑,是一场屠杀。 前后左右多机位,整整几两分钟,没有配乐,没有言语,只有子弹呼啸的声音,玻璃破碎的声音,淋漓尽致,倾泻如雨。

再疯狂凶残的匪徒也终究是血肉之躯,身体被各式各样的子弹打成筛子,痉挛着,颤抖着,抽搐着,血浆四溅,满目疮痍。 再见吧,曾经那个惹人喜欢的女孩儿,再见了,曾经那个爱骑自行车的小子。再也没有所谓的雌雄大盗,再也没有受人尊敬或是唾弃的邦妮克莱德。无论多么黑暗的灵魂都已经被轰出躯壳,只剩下一堆毫无罪恶可言的烂肉而已。

因死亡而无力的脚松开刹车,破败的汽车又踉跄着向前缓缓滑行了几米。这些打空弹夹的执法者和复仇者们又掏出了左轮手枪,把弹仓里的子弹一枪、一枪又一枪地通通招呼了出去。 弥漫的硝烟散尽,年轻的警员五味杂陈地看了看童年玩伴的尸体,警长们彼此沉默不语,曼尼仪式性地说了一句:“举起手来”。

最后把满是弹孔和血迹的汽车拖来“游行”,狂热的群众、错愕的表情,和橱窗后两个同样杀人无数的人那种平静和空虚对比,充满深意。 悠长的配乐缓缓流淌,两人落寞的身影从喧闹的人群背后走过,接受英雄般欢呼的不是他们,仿佛他们才是躺在车里的那两人。

基于历史事件改编的一大好处是,可以看到完全不亚于电影带来的震撼的黑白照片,更加触目惊心,或者令今天的人们感到宽心。 影片的结尾,一个空旷的构图,远景镜头中,两位主角的车仍然向远方行驶,突然毫无征兆地停了下来,两人下车,饶有默契地顺时针绕了一周,开车的和副驾驶换了一个位置,然后继续上路。

传奇并非不会老去,而是总会随着时代在更替。

 2 ) 劫匪?游侠!

私以为中文片名并不该译为劫匪。

Highwayman确实是路匪、响马的意思,The Highwaymen的复数型态特指也符合Bonnie和Clyde这对雌雄大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海报上Frank和Maney两人正气凌然的身姿以及片中绝对的主角戏份,让我对中文译名不禁起了些疑心。

于是我点开海报大图,看见了小小的副标 “The legends who took down Bonnie & Clyde.” 发现问题了么,我做个中文海报你看看。

顺便西语(Emboscada final)和意大利语(L'ultima lmboscata)海报的片名都是“最后的埋伏” 。

那么片名The Highwaymen如果不是指的Bonnie和Clyde,怕不是指的海报上Frank和Maney这对老Rangers?

所以港译“辣手骑警”好像是意思上最贴切的,翻成公路骑警/公路游侠/十面埋伏好像也还行。

说起游侠,我就想到了Texas Rangers,说到Texas Rangers。。。就是片中的德州女州长Ma Ferguson亲手解散的。Miriam Amanda Wallace Ferguson是德州历史上第一位女州长。她老公Pa Ferguson也当过德州州长,后来因为以权谋私和收受贿赂被弹劾。Ma Ferguson在第一任州长任期没干什么实事,却搞什么大赦天下,在任的两年每个月赦免的罪犯多达百人。传闻她和老公通过这些“赦免”赚的盆满钵满。也就是这个时候Texas Rangers和Ma Ferguson开始不对付了,我拼了老命抓罪犯进去,你转手就给放了,玩我呢?

于是在Ma Ferguson竞选第二任州长时(非连任),Texas Rangers就公开表示支持现任州长Ross Sterling,这下梁子就结下了。Ma当选后, Frank Hamer和另外几位一直致力于恢复Texas Rangers声誉和权威的老Ranger马上辞职退休,一周不到,Texas Rangers就被解散了。报复是一方面,经济萧条导致的预算不足以及Texas Rangers在美墨边境的暴力事件是另一方面。

于是就有了片中Ma不愿意找Frank,而Frank一开始也不愿意接这个活的情节。因为Texas Rangers已被解散,Frank实际上是作为监狱特殊调查员去追捕Bonnie和Clyde的,也就是每个月大赦100来口子的那个监狱。对于Frank和Maney等人的贡献,虽然很不乐意,Ma不得不认可乃至夸赞一番。同意派两位老Ranger去追捕大概是Ma Ferguson两任州长期间最大的政绩了。

【参考://fivepesosblog.com/2019/04/09/ma-ferguson-and-the-texas-rangers/

作为德州老牌且重要的执法机构,Texas Rangers的解散导致了德州各级执法混乱的情况,在Pa Ferguson第二任州长任期结束后,Texas Rangers就恢复了,并且与Texas Highway Patrol共同收归Texas Department of Public Safety (DPS)旗下管理至今。就像片尾黑白影片描述的,Texas Rangers恢复后,Maney回到Rangers工作,而Frank则选择彻底退休,回到家中与Gladys共享天年。

 3 ) 你们过时了,牛仔

今天看了“The Highwaymen”

中文一般翻译作《劫匪》

克莱德和邦尼,是30年代美国最知名的罪犯。搁在今天,两人在21个月的犯罪生涯里所做的事,可以承包每天的热搜。

它们的故事是新闻、作家和编剧的手里的香饽饽,而“The Highwaymen”就是Netflix在2019年推出的新作,以一线警探的视角,重新演绎了追捕这对侣匪的故事。

主角是两位前德州骑警,英语是Texas Ranger,Ranger本意是游侠的意思,指环王里的刚铎大王阿拉贡,就曾是一个Ranger。克莱德和邦尼活跃的时代,骑警已被取消,老牛仔们大多也已退休,而其中的传奇人物,也就是电影的主角,被邀请重新出山,追捕令现任警探们和FBI都束手无策的情侣悍匪。

两个已经退休的老牛仔,按照自己当差时的方式做事,他们心中的办案逻辑,应该不复杂:

调查——抓人——领功

就像老曼尼在伏击前夜,回忆年轻时的经历一样。他们找到劫匪,干掉劫匪,然后领赏。

但时代已经变了。

“游侠们”通过现场情况,在尘土、脚印、草丛里寻找蛛丝马迹的时候,年轻的FBI探员,穿着体面、时髦的西装告诉他们,执法部门已经可以监听电话,在实验室里做指纹和弹道分析,甚至有侦察机在天上监视。

“游侠们”跨州追寻罪犯的福特汽车,却因为没有授权而被执法部门的路障拦下。幸好,当牛仔握住缰绳时,喝汽油的铁家伙也可以变成一匹烈马。

“游侠们”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但迎接他们的不是勋章,而是罪犯们的粉丝在痛苦流涕,集体哀悼。而且在这之前,他们还因为狂热的粉丝,差点跟丢自己的猎物。

用两位骑警作为故事的主角,是这部电影的核心隐喻。30年代被快速变化的世界搞得脚步踉跄的牛仔们,就像如今这个时代该何去何从的传统西部片。

西部片,曾经激素最强、最浪漫的一种片型,公路片的鼻祖,实在是再纯粹不过了:

风景——坐骑——枪战

就算没有看过那些经典的老片,西部电影的基因也是如此显而易见。

但时代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这部电影里,对大西部风景的刻画几乎没有,前40分钟里甚至在老爷车上都看不到尘土,因为沿着路讲故事的手法,已经过时了。

骑警没有马,有车还要啥骏马。整部电影开场时,一组骑马加步枪和汽车配芝加哥打字机的对比镜头,简直就是一封写给西部片的墓志铭。

枪战,30年代的枪战说出来好像就没有观众愿意看的亚子,还不如安排一个虚拟的老爷车乡间追车和老爷子厕所反杀,更能让观众心跳加速一点。

看完电影很感慨,无论在故事和表达上多克制,这些桥段和细节里流露出的感情,就像一场缅怀,对传统和过往的缅怀。大概当曼尼打开福特车上的收音机,听着爵士乐的时候,这个老牛仔也打从心底里觉得:“WDNMD,这可比骑马爽多了”。

推荐大家可以喝个小酒,有空的时候重温一下这部老故事新电影。

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搜realnoreal

影评我不够格,偶尔发发观影感受

 4 ) 做好事不留名,只为了心中的正义

“做好事不留名,只为了心中的正义”——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但它意外成为我看完电影时,最大的感动。

对于唱着“接过雷锋的枪”长大的我来说,在自认为懂事的阶段,曾经产生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做好事不留名,却人人都知道呢?

没过多久我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了,即使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后来世界变化的很快,我看到了什么烂事都要抢着往身上揽的、原本籍籍无名的恐怖组织,看到建立人设、什么好事儿都往身上蹭的新生代明星,我渐渐对“名”这个字词有了解读。

在这部电影中,两个前德州骑警追踪两个拥有明星般人气的杀人狂,拿着低于多年前的工资,离开温暖的家庭,拖着早已年迈的身体,横眉冷对千夫指地办案……当最终他们抓住劫匪,面对远远超出佣金的赚钱机会时,却挥一挥衣袖,扬长而去。

这,就是做好事不留名。

至于别人怎么宣扬他们的事迹,那与他们无关!

回到电影本身,它是一部用汽车代替了马的西部片,虽然故事发生在1934年,但它也包含了很多对时下有意义的细节:

新技术的出现,对旧的技术拥有超维度的打击,但技术只是辅助手段,越多的技术可能只会带来更多的规矩,而规矩会束缚技术的应用,甚至杀人。

比如老牛仔擅长的拔枪术,在手持式自动机枪的面前,根本不够看;但迷信技术的FBI反而因为技术被束缚了思考,他们花时间做犯罪现场鉴定、寻找证据链,(尚未成熟的)严谨与理性完败给拥有经验与直觉的老牛仔。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电影对整天充满焦虑的人群来说,非常治愈。

其它感想:

扫了一眼评论,看到很多人说沉闷,我评论过的上一部电影《三方国界》也有很多人说沉闷,但我真的没有那种感觉(详见《能人死在能耐上,这是个关于中年男人的故事》)。

我是个工作非常繁忙的人,所以我看片越来越倾向于用电脑,因为可以用右键快进,但无论是《三方国界》还是本片,我都看完了每一帧。可能我的心态是有些老了,也可能因为这些电影原本就是拍给中年、中老年人看的吧。

两部电影里,都充斥着中年人的力不从心。

无论是本阿尔弗莱克还是凯文科斯特纳饰演的角色,都曾经拥有过辉煌的青春期(牛逼过),之后他们从台前走到幕后;三方国界的主角还处于需要认清自己负重能力的阶段,本片主角已经是壮士暮年,年老不能以筋骨为能了。

这部电影沉闷之处,就是导演展示主角无能的部分,也是主角们对自己命运抗争的部分,我舍不得快进是因为我想看到他们的态度,想看到那些不向命运低头人的情绪。

那真的很难,但的确是我将会面对的未来。

我将会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我将会被新科技吓得伏地抱头,

我将会看到曾经拿手又帅气的技能离我而去,

我将面对平庸……

同时我也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我要勇敢前进,

我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划下底线,运用智慧,摆脱束缚,

我将无我——为了生活和孩子!

 5 ) 传奇的另一面

早先看过《邦妮与克莱德》,雌雄大盗的确是传奇。而《THE HIGHWAYMEN》则提供了故事的另一面:那就是最终将雌雄大盗正法的德州骑警(TEXAS RANGERS)。

首先表达一下我对WOODY HARRELSON多年的欣赏!从《桃色交易》开始,我就觉得这位大哥好hot。之后他年纪大了,除了《天生杀人狂》之外基本也没再演过什么主角,可是每次当配角,他都能让影片多一个亮点。包括不久之前的《三块广告牌》,老警长真令人同情。现在老哥又跟KEVIN COSTNER一起演了个老骑警,老态毕现,但是偶尔一个镜头又闪过湛蓝的眼睛,还是那么帅:)

好吧说片子,这个片子台词特别好,值得细细拉一遍,可做教科书用。言简意赅,潜台词丰富,幽默适度,意味深长而并不卖弄。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警察们埋伏在公路旁的森林里等着伏击邦妮与克莱德的时候,HAMER对大家说一会儿他自己先出去,让别人等他信号再开枪。很显然,MANEY很难过,他不想让老伙伴一个人担这么大风险,这几乎有点像送死了。这时HAMER对MANEY说:我当初去找你可是又走了,就是不想让你经历现在这一切。That being said, I'm really glad you're here now. 这真是矛盾又真挚的兄弟情。顺便提一句,伏击这一段致敬黑泽明的《七武士》。

片子里邦妮几乎一直没有露脸,都是以高跟鞋或娇小裙装的背影出现,而克莱德则干脆连影像都没有——直到最后一刻,当他们发现已被警察包围,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脸和瞪大的眼睛,他们去拿枪却没有拿起来的手(感觉更像知道于事无补而放弃了),然后就是被子弹雨覆盖,布满弹孔的死状了。我觉得这样做,首先符合从两位骑警视角讲故事的结构,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强烈反感将邦妮与克莱德偶像化。这个问题并不是个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事。就像影片也展示了人们崇拜邦妮与克莱德的原因:经济凋敝,银行盘剥劳苦大众,而雌雄大盗专抢银行,在民众眼中他们不啻于侠盗罗宾汉。除此之外,深陷于平淡生活的人们,也天然喜欢反叛和传奇。对于这些价值,并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然而同时,它也告诉你:邦妮与克莱德并没有只劫富济贫(其实只是劫了富),而是还残忍地杀了很多警察——这些警察也是普通人,他们的家人也靠他们养活。而大众对雌雄大盗的崇拜也发展到了病态的程度,除了女孩们都模仿邦妮的衣着以外,尤为骇人的一幕出现在他们死后——当载有二人尸体的车被拖回市内时,疯狂的粉丝们不顾阻拦,纷纷将手伸进车窗,能抓到什么是什么,管他是克莱德的手表,还是邦妮的头发甚至血肉……这里还黑了美联社(AP)一把,它第一时间出价1000元要采访HAMER,HAMER当时看了传话的人一眼就走了,剩下他的好哥们MANEY给来了一句:SHAME ON YOU :) 这一段让我想起木心说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世人喜欢追逐那些庸俗的东西,就像走在路上,路对面有个热闹看,他就跑过去,看得流连忘返;那你就别等了,他不会回来的。

当年邦妮与克莱德伏法时的子弹数非常可观:汽车一共中了167弹,其中邦妮身中53弹,克莱德身中51弹。这个数字曾被用来嘲讽警方的怯懦和疯狂。如今看来,这种嘲讽似乎更像不用亲身犯险的媒体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论调。《THE HIGHWAYMEN》有效地JUSTIFY了警察的做法:首先是开头,借HAMER买枪的契机,告诉观众邦妮与克莱德的武器装备有多厉害,他们在杀警察的时候,就是这样下雨般扫射过去的。后来又借MANEY之口,讲述了一段往事:当年有一伙强盗烧杀抢掠,德州骑警们去剿灭他们,每次去了都遵守法律先喊一声“举起手来!”而强盗们一听到这句话,就像得到信号一样直接扫射警察。几次之后,HAMER决定直接去消灭这群坏蛋,当时还有几个警察不愿这么做。但是MANEY总是跟他的好朋友HAMER在一起的,于是他们半夜突袭了强盗窝,把他们全都打死之后,才说了那句“举起手来”。是的,无论是警还是匪,一个人都是一条命,当警察们面对危险的罪犯,你不能要求他们总保持政治最正确——那样他们会送命的。

好的电影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会展示现实的复杂与多样化。就像这部影片反对偶像化邦妮与克莱德,但并未因此掩盖他们令人同情的那一面。它藉由克莱德父亲之口,说出这个社会的不公:最初克莱德只是偷了一只鸡,却从此被法律严惩。HAMER出自他警察身份的执念,认为偷这只鸡就说明克莱德身上有邪恶的种子,他反问道:那你不想想他为什么会偷鸡?克莱德的父亲说:因为饿。HAMER不得不承认,他无法反驳。而更加令人动容的一个处理则是:邦妮与克莱德死后,好长一段屏幕时间整个给了他们的发小:一个一同长大,却当了警察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的价值观让他选择了与雌雄大盗不同的道路,可同时他又总是津津乐道地回忆发小们的点滴往事。伏击发生前,MANEY曾对这位小哥说:你只要负责辨认他们就行了,不想开枪可以不用开。小哥当时脸色苍白,却坚持说自己没事。然后伏击开始了,他也义无反顾地倾泻光自己枪里的子弹。可当他打开车门,面对布满弹孔的两位童年好友时,那种悲伤、震动、无措,当真难以言表。这是邦妮与克莱德死后的第一个场景,作者选择用这个小配角的视角来呈现,远比通过两位主角的视角呈现更具有悲天悯人的意味。

最后查了一下德州骑警,他们在短暂被取消后恢复直到如今。最近越来越发现德州真是个非常HARD CORE的州:当时本来在查二级谋杀(SECOND DEGREE MURDER)在德州怎么判,一查才知道,根据德州的法律,只要你是谋杀(MURDER),那就属于一级重罪(FIRST DEGREE FELONY),所以根本不存在二级谋杀这一说。相比于那些取消死刑的州,还有虽然没取消死刑却已中止执行死刑的州(比如加州),德州的做法深得我心。不是我嗜杀,而是我相信死刑是对死者起码的正义。美国因为司法系统财政不足而发展出辩诉交易,奥巴马甚至还写过论文试图倡导系统性地减少刑期——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司法系统的开支。可是同时,他们又为了罪犯的“人权”而养着大量死刑犯,这些犯人不用劳动,全靠纳税人的钱养着,虽然被判了死刑也要等上好多年,而很多人最终也并没有被执行死刑,最终获得了假释,出来继续享受阳光和自由。

我还是相信古老的正义。

 6 ) 不知你是否已不是个暴动的青年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梅乐丽已经撒手人寰,米基也放下了手中的枪,但是米基并没有离开德州,而是跟一个叫海默的老骑警一起去追杀著名的亡命鸳鸯-邦妮和克莱德。

右为海默

他们在追赶的路上,米基想起了曾经的种种往事

他想起自己和梅乐丽相遇的那一天

那一天,米基说:“你应该改名叫美女”

他想起了曾经与梅乐丽一起飞驰在德州公路上的日子

左为米基,右为梅乐丽。

当然,最令他难忘的一定是和梅乐丽在断崖的桥头,用彼此的鲜血完成了一场永生难忘的婚礼。

米基在自己和梅乐丽的手掌上各划了一刀,两只满是鲜血的手紧紧相握,于是他们结婚了。

但如今,米基又拿起了枪,将枪口对准了这对亡命鸳鸯,“也许相拥死去对你们来说是最好的结果。”米基说完,扣下了扳机。

邦妮和克莱德之死

在德州这片土地上亡命鸳鸯总会出现,但米基永远失去了梅乐丽。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写在最后:之所以看完电影后会有这种奇特的想法,也是因为伍迪哈里森同时出演了两部电影,曾经的天生杀人狂现在变成了德州骑警,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短评

太沉闷了,硬生生把悬疑片拍成了传记片。

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人在时代里被碾压过去,回望过去,悍匪与真探都是砂子

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他们在偶像化邦妮和克莱德。我要阻止此事!”……片中科斯特纳的台词,既在谈史,也好像在评论那部六十年代同名经典。早就有评论反思,说它为了捕捉六十年代反文化浪潮的时代脉搏而将臭名昭著雌雄大盗包装成偶像的方式终将无法经受时代考验。不过转念再想,科斯特纳和哈里森不也是明星吗?网飞敢不敢让无名老头领衔以求表里如一?用电影的方式反思电影本身问题,终归难免打脸。更何况,这故事如改为全警方视角去讲,单纯在叙事张力上也有问题――强弱悬殊,很难融情。

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失望,我原本期待是老无所依呢,结果连黄石都不如

12分钟前
  • 走马
  • 还行

其实挺工整挺对味的,只是看着科斯特纳老爷子连跑步都快跑不动的身影,难免太让人太心酸了。

17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主要就是解释为何要直接连人带车打成蜂窝。美國還是美國的時候,手提機關槍和自動步槍自由買賣,路牌用的鋼板厚到30-06普通彈打不穿。哈墨在槍店挑的那隻BAR當年零售價超過1500美元,說明幹什麼都離不開錢。

21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又是一部网飞被骗投资之作(误)也不能说被骗,就是导演OK,演员OK,但看完就是中规中矩,还不如从两个劫匪的视角拍。

23分钟前
  • 今 敏
  • 还行

萧条时势绿林英雄,千里送兔瘸腿爆头,高油价怒拳问路,捉迷藏沙尘迷途;胡佛干涉,父亲嘱托,老德州骑警出山就地正法;没有花里胡哨动作场面,只有人命草芥千苍百孔;老派,好看

28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可能又有人抱怨平铺直叙,流水账,冗长。NO,这是一部非常工整、沉着老派、手法娴熟的公路片,不炫技,不煽情,不脸谱化。尤其对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雌雄大盗,被民众封神的那种魔幻现实主义,呈现的淋漓尽致,另一个角度体现一种类似斯德哥摩尔综合症的扭曲社会价值观。以小见大管中窥豹,重现那个时代广泛的一种焦虑。

30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他者视角的邦妮与克莱德,对这对亡命鸳鸯所吸引的狂热的刻画倒是透着对当下的思索;不过拍的太情绪化也太现代化,失去了时空距离所带来的幻想美感。

3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也许有一天他们会老无所依,但他们仍然还是德州骑警。

32分钟前
  • 阿克曼·屋
  • 力荐

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真实故事,主要看两个硬汉演员。对比之下,其实有意思,1967年嬉皮士年代拍摄的《邦妮与克莱德》,站在劫匪角度全然是浪漫爱情故事,雌雄大盗是反政府、反主流、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英雄,时髦人物,像大众偶像一样挑拨人们的神经,获得粉丝无数;现在拍的这部《劫匪》,站在警方、政府的角度,是捍卫警方尊严,捍卫老牛仔精神的传统故事,就像辛辛苦苦去狩猎怎么说都要有个结果,没想到凯文·科斯特纳、伍迪·哈里森这么老了,只有骨头还这么硬朗。

3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电影用特写来展示苍老,用远景来呈现孤独。单个场景氛围把控很好,通过配乐、镜头和布光可以营造出任何想要的感觉。但整体节奏略显冗长。正邪对立之下暴露出更尖锐深刻的问题:杀人恶魔被民众当做电影明星一样追捧崇拜,这是多么令人胆寒。“我祝他们好运。他们只抢银行的钱,而银行的钱是从穷人手里抢的。”为什么法外之徒和暴乱分子总能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和支持?那是因为被杀死的不是他们的亲人。最后把满是弹孔和血迹的汽车拖来“游行”,狂热的群众、错愕的表情,和橱窗后两个同样杀人无数的人那种平静和空虚对比,充满深意。悠长的配乐缓缓流淌,两人落寞的身影从喧闹的人群背后走过,接受英雄般欢呼的不是他们,仿佛他们才是躺在车里的那两人。

41分钟前
  • 极圈里的燕鱼
  • 推荐

身为奇云高士拿老师的狂热粉丝,任何他演的电影都自带1星。本片中规中矩不功不过,但是有奇云高士拿老师啊!而且还有伍迪哈里森!就看他俩说话都够了。

4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除开故事,两个主演的演技和魅力就值五星!画面和氛围十分对味,观看的每一分钟都很享受。和伍迪演的角色不同,潘乔怎么一直在换领带啊,出来抓人还不忘穿衣打扮么...

4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邦妮与克莱德》的背面,一次异样的「翻拍」,相较于背负着新好莱坞盛名的前作以及其放置于时代语境下的多重解读性,这部干脆做成了工整老派的公路追击戏,把重心集中在事件本身,编导演协调的都相当不错,两个暮年警探更是让人瞧出了某些西部片里的悲情意味,说起西部片,《虎豹小霸王》也完全可以照着这个路子来一部嘛。

51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穿了制服後看了更有感觸,某些部分還是有神學基調和所謂「呼召」的影子存在,一個清教徒和酗酒者依循德州古法執行必要的制裁。巴洛幫車上繳獲那三隻上了膛的BAR和多次蓄意殺警的鏡頭只更確定當場格斃和補槍的必要性,福特車已被證明無法用點四五湯米槍射穿,點三零零六是必要而非執法過當的有效選擇。那位達拉斯童年玩伴警員自願端起BAR和其他人一同開火也是表現了相當的勇氣和決斷。

55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放在5年前,这样的片子我可能连简介都懒得看。如今的我,听着窗外的春雨,泡上一杯茶,看两个老戏骨娓娓道来。就连结尾处的小趣味,都只是在内心哼哼了一下。年迈骑警的心境,想必能理解一二

56分钟前
  • Jason_波波
  • 推荐

我们杀死了最危险的罪犯,而他们成为了英雄,一曲西部硬汉的悲歌。

6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同样是讲两个人的故事,《邦妮与克莱德》以小见大,以个人行为彰显一个时代,而《劫匪》就仅仅是两个人的表面行动,老演员虽好,但内容空洞无物。

1小时前
  • 苏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