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楼

喜剧片意大利,法国2021

主演:安娜·博纳奥图,里卡多·斯卡马乔,阿尔芭·罗尔瓦赫尔,玛格丽塔·布伊,南尼·莫莱蒂,丹尼丝·坦图奇,托马索·拉尼奥,亚历桑德罗·斯佩尔杜蒂,阿德里亚诺·吉安尼尼,斯特法诺·迪奥尼斯,Elena Lietti,保罗·格拉齐西,Silvia Iorio

导演:南尼·莫莱蒂

播放地址

 剧照

三层楼 剧照 NO.1三层楼 剧照 NO.2三层楼 剧照 NO.3三层楼 剧照 NO.4三层楼 剧照 NO.5三层楼 剧照 NO.6三层楼 剧照 NO.13三层楼 剧照 NO.14三层楼 剧照 NO.15三层楼 剧照 NO.16三层楼 剧照 NO.17三层楼 剧照 NO.18三层楼 剧照 NO.19三层楼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49

详细剧情

莫莱蒂新片《三层楼上》改编自伊斯兰作家Eshkol Nevo的同名小说(Three Floors Up)。影片把小说的背景移到意大利,讲述居住在罗马城区一栋三层楼房里的三户家庭的故事。在十年的时间内,每个家庭成员都被迫应对艰难的情况。面对这些 痛苦,他们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将决定彼此生活的轨迹。

 长篇影评

 1 ) 先行者永远都是先行者

这部片子想法挺好,正如同地狱天堂对于人间的不同层次来说,如同Matrix里机器对于现实一样,但是,估计是小成本,而且为了吸引观众,照顾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结局还是让男女在了一起(即使只有十几分钟)。最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能体现出机器世界的残酷。
不过以结尾来想象一下,我们以1937年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的人发现了第一世界的异动就要关闭第一世界,同时第二世界的异动引起了第三世界的惊恐,开始着手关闭第二世界,接着第四世界马上动手关闭了第三世界,因为他们发现思维和灵魂可以上载到高一级的世界,那么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假设那时候人类已经以宇宙为家,所有的服务器布满地球,那地球就被炸掉了,当然,同理可证宇宙也可能被关掉了。多好啊,世界清静了。

 2 ) 我的异次元

2007年最后一夜,看了穿越电影《异次元骇客》,又名《第十三层》。电影结束后不到半个小时,我也从2007年穿越到2008年。 这部电影居然和《黑客帝国》同时诞生于1999年,真是生不逢时到令人击节。它和《黑客帝国》,到底谁抄袭谁的创意,影迷们对此一直有争论却难有定论。但照我想来,以《黑客帝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知名度和超豪华的制作手笔,还会有人试图去抄袭它那无异于自杀,除非制作者是白痴。因此《黑客帝国》的创意抄袭《异次元骇客》或者两者撞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而对我个人来说,我喜欢《异次元骇客》多过《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最后还是走上了拯救世界的老路,它后来更像一个动作大片而非科幻片。而在《异次元骇客》里,你最后找不到敌人,找不到真相,也无所谓正义和邪恶,甚至不能确定是否有真实的世界和自己。《黑客帝国1》试图找回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异次元骇客》告诉你没有真实的世界,在这点上看,1999年的《异次元骇客》远比当年的《黑客帝国1》走得远。这两部电影其实是同一创意下的两生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小提琴。虽然他的小提琴无论如何都没有相对论有名。 “在一座大厦的第十三层,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尔和汉农•富勒用电脑模拟出一个逼真的1937年的洛杉矶,他们可以通过电脑进入这个虚拟世界,真实地体验1937年的生活与自己。一天夜里,富勒被人杀死,他在1937的虚拟世界里给霍尔留下一个与凶手有关的线索。为了查明真相,霍尔循着富勒留下的线索来到虚拟世界中,当他离真相越来越近的时候,他震惊了……”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原来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中,是电脑程序中的一个代码,插头一拔,你就消失,你会如何? 第一反应一定也像电影中1937年的那个酒保一样毛骨悚然到崩溃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命题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了。比如佛教的六道轮回、比如生命是场幻觉、比如人生如戏、比如黄粱一梦。 那么,还有什么好惊慌的呢,如果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异次元的世界:当你离开一座城市到新的城市生活、当你告别一个人遇见新的人、毕业、跳槽、失去亲人,岁月长河的每一次转弯,你其实都在拔掉一个又一个插头。 就像我拔掉了上海的插头来到北京,所有我在上海必须面对的看起来重要又复杂的人和事瞬间消失一样。 电影中说无知是福。但看看现实世界中,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为一件得失沉溺、为一个办公室的职位日日如困兽般搏斗、为一次感情郁郁终生,我又觉得倒不如做那个发现真相的酒保比较好。 在电影中,程序操纵者没有预计到的是:“没有人能在我们设计的这个世界里学到真理,但是你们两个学到了。”而在我的异次元里,我学习到的也是,这世间的情谊和爱是这个程序所不能控制和操纵的,只有它们是不会随着插头的拔掉而消失的。 那么,又有什么好惊慌的呢? 我想不出比这更适合的时间看到这部电影,在我准备再次拔掉一个插头的时候。至于我要回去的世界是否就是真实的世界,嘿嘿,这部电影会告诉你。 新年快乐。

 3 ) 盲视与洞见——从13楼想到的

1 读博尔赫斯小说的感想
 

■5bin

       博尔赫斯的小说总是对人类的自身的存在和处境做出大胆的推测,对理性和知识做出质疑。如果将我们被知识和理性所构建的世界比作一堵墙,那在这堵墙上存在太多的穿孔和缝隙。可理性的人们已经习惯并且乐于接受这堵墙,对这些穿孔和缝隙视而不见或者认为理所当然。博尔赫斯就如同一个转瓦匠,他在修葺这堵墙。而放在他的小说里上来看,他是非理性的,神秘的。应当注意的是非理性并不是理性的对立面,而是对理性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被称作“后理性”之类的东西。非理性包容了更多理性未曾包容的东西。博尔赫斯总是不动声色的叙述,不知不觉中,现实的种种,我们本身,这个世界全都被装在他的叙述中。世界在他的叙述中被打散、重组,他进行着颠覆,同时描绘出他心中的世界的面孔。
   《环行废墟》中,博尔赫斯将世界从单一的,实在的构造成多重的,虚幻的。如同两面镜子的相互反射,那种奇妙的、无穷五尽的循环。“我”在最初,是实在的,并且对自己的存在的真实性毫无质疑,而小说的最终却完全推翻了这一切,整个世界的真实性被颠覆了。这让阅读者本人不由的陷入一个被小说所设置的角色中去,“我”的命运即是所有人类的命运。当“我”最终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创造出来的幻影,活在另一个“上帝”的梦里的时候,阅读者得到的震撼是实实在在关于自己的。
   “我”既是被创造的幻影,却同时是创造幻影的上帝,由此向上和下可以无限的延伸。创造“我”的的上帝被创造,“我”创造的幻影继续着创造……呈现出一个多维的空间。在这种结构中,人的肉体已经无关紧要了,在这种结构下唯一真实的东西,可以把捉的东西是灵魂、记忆之类的东西。
   在剧场讲学的那段描述中,博尔赫斯似乎在有意的让人们从确定的,繁杂的知识中走出来。在这段描述中,“我”对那些认真学习和考试,尊重和接受一切前人理论的学生没什么好感,认为他们并不是可造之材。而对于那些叛逆的,提出新奇大胆的想法的学生却十分器重,感到他们才可以真正的触摸宇宙。博尔赫斯想表达的是,依靠知识和理性就认为自己抓住了什么的人,其实什么也没抓到。在解释关于人类、宇宙这些终极问题的时候,这些理论、知识完全不起任何作用。这些知识是实用的,但仅仅是实用而已,任何理论都是假设,我们无法通过借助它们去到达一切问题的本原。当一个问题无休止的的问下去的时候,我们发现要终结它只能借助于知识以外的其他东西。
   对于真实和虚幻的思考,博尔赫斯和遥远的东方,遥远的岁月之前那位叫庄周的人遥相呼应。“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引自《庄子·内篇·齐物论》)。
    
   在科学贫瘠的年代,人们相信鬼神,轮回这些现代人听起来很玄的东西,我们今天给这些现象以无情的批驳。而在那些时代,持这种观念的人并不比今天以科学为信仰的人少。按照今天的说法即是那个时代愚昧者占多数。

而当科幻片描述未来世界的图景时,这种玄的意境仿佛复归了。

《骇客帝国》、《13楼》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颠覆了存在的真实性,更准确的说,是颠覆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关于存在的观点。在这些影片中,人的意识变成唯一可以见证存在的东西。因为无论是《骇客帝国》中人脑在信息湍流中的泛舟还是《13楼》中虚拟程序中人物的意识附着于程序设计者所处“真实”世界的狂想,都让人感觉到,肉体只不过是一滩烂泥。既然灵魂可以随处游弋、可以附着于不同的肉体,那肉体又如何成为我们存在的见证物呢,因为它不唯一,而只有灵魂是唯一的。因为灵魂可以思考,灵魂有关于过去的记忆。灵魂的死亡意味着一个存在物的戛然而止。

  这些感觉的碎片让我突然领悟了一些东西,关于宗教、唯心主义……
  可以假设历史是波动的,在某一时刻,科学贫瘠的时代,人们对存在的感知是敏锐的。而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出很多“象”,这些纷繁复杂的“象”阻隔着我们对于存在的认识。就如同一个盲人,没有视觉感知,但对声音异常的敏感,触觉也比一般人要灵敏。而一个健全的人,拥有多种感知的途径,却被过多的信息所干扰,感知不到或者很微弱的感知一些盲人能够强烈感知到的东西。
 
 
  
 作者:5_bin 2006-5-14 19:37   回复此发言
 
--------------------------------------------------------------------------------
 
2 读博尔赫斯小说的感想
   科学类似给盲人复明,重获光明的“科学的”人们自信于他们所看到的,而把先前他们用耳朵和手“看”到的东西遗忘了。。。最后干脆认为那些过往所“看”到的根本不存在。
  科学继续发展,眼睛也可以听见东西了,眼睛居然也可以触摸了……在经过一个漫长的科学的进化的过程中,最终使他们又和久远的自己相遇在一个时空的路口。(拿前面两部电影中的狂想来预言,可以这么理解)
  思考人类的存在不需要借助什么科技,只需要一个思考着的人,在物质贫乏、科学落后的年代里,不知道有多少修行者们终其一生来穷尽人的意义,这些思想是浓缩的、朴素的、一针见血而缜密经的起攻击的。
  相反,在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没有时间来以这样的方式思考,我们抱住的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沙地上盖起的楼,我们相信第182层楼的存在,却拿不出证据说明181楼是盖在180之上的。可是我们看到有一层楼明明是标着“182th floor”的字样……我们便不耐烦的说,这个绝对是182楼……有好事者不断去寻找下面的楼层,却发现,这个楼是建立在一个无底的根基之上的,他的根部已经深深埋入沙土之中,我们丢失了第一层。
  是的,上面的沙塔是用来比喻理性和知识的,标记着的楼号是代表这层楼中装有科学,而我们觉得这很实在,很实用,就认为它真的是182楼。可事实上,没人知道它是不是。理论犹如堆塔,我们要证明一个东西是对的,必须拿我们已经证明的东西来作为论据。这样层层堆叠,可总有一个论据是缺席的,就是处于根部的——地基。
  有好事者说,其实根本没有第一层,因为那个标着“1th floor”的楼层下面还有一层“-1 floor”……而更可能有-2、-3、-4……延伸的空虚。
  理性的人们思索了一会,他们觉得这没有意义,他们表面很自信而其实很心虚的宣布,182层就是第182层。他们心里觉得这个答案会让我们满意,会让人们不去好事的挖掘沙土中的回忆而专心的去盖第183、184、185层……他们期望着楼层的增高,他们想拥有到更辽阔的视野……这种冲动刺激着他们盖楼和贴楼层号的牌子。
  上面的比喻不管是否恰当,应该可以表达一些我的感受了。
  我们在生活中总喜欢以经验而非思考来认定一切东西。而这些经验无非是眼睛鼻子耳朵之类所听、所看、所嗅、所触的。当被问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这种认识方法的局限。有好事者问“外边的外边是什么?”即宇宙的外边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个上班的人就会放下公文包,坐在一棵树下思考一个下午,然后说:“我不知道,是无限膨胀的?但我没见到周围有这样的东西,我只能这么认为……我怎么也想不同宇宙的外边还是宇宙,如果有个极限,那么极限之外呢。。。”
  博尔赫斯的《环行废墟》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维度上解放了我。仅仅这部小说中,就构造了一个如同两面镜子互相反射的世界,如果你没见过无限,那就试试这样做吧,你惊奇的发现现实中也是有无限存在的。就是两面镜子,也是宇宙。
  《环行废墟》中的造物主和众生是一体的,在创造着,同时被创造。就因为这一点,消解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如同数轴,一个世界与一个世界连环相扣,好象数轴上临近的两个刻度,0创造了1,而1创造了2,造物主和众生的结构仅在一个刻度内呈现,放在全局,则是无差别的。。。由此,一个无限的创造和被创造的世界像锁链一样展开了……
  除了《环行废墟》,博尔赫斯在其他小说中都在追述一些永恒的的东西。即无限性、偶然性和多元性……如《沙之书》中那本永远无法找到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翻不到前一页的后一页并且一辈子也不要想翻到同一页的书。《小径分岔的花园》中那个无限节点所构成的迷宫。“前一刻”我们可能是亲密的朋友,后一秒我就是开枪射杀你的人。无限个节点的组合派生出无数个并行的时空,每个时空里都是不同的场景在发生着。这种对多元性的隐喻就好象数学上的“递归”,穷极所有可能性……
  因为对这些永恒之物的隐喻,博尔赫斯在小说中就很常见的用一些东西来象征它的某些特性。比如在他的作品中屡次出现的梦、镜子和迷宫。都是为了隐喻无限性、偶然性和多元性。

  
  
  
  
  
 
 
  
 作者:5_bin 2006-5-14 19:37   回复此发言

 4 ) 别人一拔插头你就没命了,就说怕不怕吧

1999年,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创意撞车事件,足以载入电影史册。

那一年,还是沃卓斯基兄弟的新人导演,用一部《黑客帝国》震惊了世界。

现实与虚拟交替的世界观、袁和平的中国功夫、风衣墨镜的矩阵黑客、大量慢镜头动作画面、开创性的子弹时间、出神入化的电脑特效……

坐拥满坑满谷的新鲜元素和视听爆点,我们并不奇怪,《黑客帝国》会成为那一年席卷全球的超级飓风。

也就在那一年,伴随着《黑客帝国》的大红大紫,电影史上最大的倒霉蛋之一也应运而生。

事后看,它的倒霉主要体现在三个原因:

第一,它的核心设定跟《黑客帝国》太相似,第二,它比《黑客帝国》晚上映了两个月,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不像特效密集的《黑客帝国》,它是一部低成本的惊悚片。

▲《异次元骇客》

可以想象,人人都在津津乐道《黑客帝国》的前卫视听和哲学内涵时,《异次元骇客》的诞生简直不能更尴尬。

看一眼简介,许多人都会油然而生本能的不屑:这玩意大概是山寨《黑客帝国》的吧,拍得够快的。

一名天才科学家通过网络科技,模拟出一个1937年的洛杉矶。

无数人生活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浑然不知自己只是由一段段二进制代码组成的。

科学家可以任意进出这个世界,他借用虚拟角色的身体,在其中自由活动。

有一天,科学家惨遭杀害,一个下属成了杀人凶嫌。

为了自证清白,下属进入1937年的世界寻找线索,他吃惊地发现,早已有虚拟人勘破了世界的秘密。

但在更多的证据面前,谋杀案和虚拟人的觉醒都是区区小事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所处的世界,也不过是一个人造的产物。

嗯,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听起来确实很像《黑客帝国》对不对。

尽管表面上概念雷同,《异次元骇客》却包含了多层嵌套、记忆交换、多个平行虚拟世界等设定,光说世界观的独特与庞大,一点不比《黑客帝国》逊色。

影片改编自丹尼尔·弗朗西斯·加卢耶的中篇小说《幻世-3》,出版于1964年,那时候别说《黑客帝国》的剧本了,沃卓斯基兄弟俩都还没生出来呢。

更冤枉也更讽刺的是,沃卓斯基兄弟创作《黑客帝国》,从《幻世-3》中得到过许多灵感。

这样看来,《异次元骇客》作为《黑客帝国》的缪斯之一,却反而笼罩在了后者的阴影之下,简直跟国产喜剧《夏洛特烦恼》里的“周杰伦”一样,命运让人哭笑不得。

▲片中的意识转移

同样充满悲剧性的是,《幻世-3》作为科幻文学界的经典,却并未受到当时的大众认可。

层层嵌套、犹如俄罗斯套娃的世界观,在《盗梦空间》、《源代码》尽人皆知的今天,当然不算新奇。

但在1964年,那个连个人电脑都尚未问世的时代,实在太过超前。

《幻世-3》在诞生后几十年里,从未获得过一次科幻奖项,而作者加卢耶,也是在去世后很多年,才追获殿堂级科幻大师的地位。

而改编电影《异次元骇客》,命运竟然跟小说不谋而合,在漫长的口碑发酵中,才慢慢收获了迟到的肯定。

作为一部典型的赛博朋克科幻片,影片用不高的成本,在视觉氛围上大做文章。放在世纪末的大背景下,更带上了强烈的末日情绪和虚无疏离感。

案情层层揭开,真相乍然惊人,悬疑气氛也烘托得十分抓人。从头至尾弥漫着好莱坞黄金时代黑色侦探片的气质,让人着迷的颓废和典雅。

▲1937年和当下世界都充满末世感

银幕上从来不缺对世界真实性的怀疑,在《黑客帝国》和《异次元骇客》之前,电影《移魂都市》、《楚门的世界》,硬科幻剧《星际迷航》等,都热衷这一题材。

而《异次元骇客》的独特之处在于,直到最后一个镜头,突然用一种微妙的反讽方式,让世界观猛然膨胀。

通过那触目惊心的一幕,电影的核心论调也呼之欲出:人类总想支配世界,到头来自己也不过是被支配者。

影片开头就打出了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有网友觉得这故事虎头蛇尾,拍着拍着拐到唯心主义上,从科幻片变成神棍片了。

我想,他们可能没弄明白,在科学和思想界,质疑和探索世界真实性,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

1981年,逻辑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提出了著名的缸中之脑悖论

假设你的大脑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装满营养液的缸里,大脑神经被连接在计算机上,计算机不断传送信息,使你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于是对你来说,身边的一切仍然存在,可以跟别人交流,也可以自由活动和感知,甚至感觉到此刻正在读方君的这篇文章。

你也许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可怕的是,以人类大脑的构造,你根本无从判断,自己是否活在这样的虚拟现实中。

▲缸中之脑示意图

纪录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提出过更有趣的假设,也许我们的人生是一场电子游戏,在造物主眼中,我们就像是游戏里那些自行其是的角色一样。

《三体》中提过的费米悖论:从目前人类所了解的可观测的宇宙来看,早就应该有文明发展到足以星际远航了,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接触到过?

对此,科学界提出的假设之一是:高等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观测着我们,而我们处于一个虚拟的全息宇宙之中。

▲费米悖论的模型图之一,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

其实,古代哲学家早就对此有过丰富的思考,中国的庄周梦蝶、印度教的摩耶、柏拉图的洞穴寓言,都说得有模有样。

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仍然没有能力,给这些带有怀疑论色彩的问题圆满的解答。

因此,《异次元骇客》的世界设定,非但不能说站不住脚,反而充满了科学思辨性。

哪怕听起来荒诞不经,把它斥为神棍理论,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在无法得出结论的情况下,保留观点,不做绝对判断,这才是科学的精神不是吗?

当尼奥从矩阵帝国中觉醒,开始拯救世界,《异次元骇客》的造物主,却将永远陷在无穷嵌套的幻境中。

如果我们所在的世界的确不真实,以科学的逻辑衡量,显然后者有更大的几率成为现实。

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也就能体会《异次元骇客》真正出色的地方,当我们对虚拟人报以同情时,难免后背发凉地联想到:

我们自己的生命,很可能也是被一个插头所决定的。

 5 ) 游戏的bug

有一个游戏的bug,不是影片的bug。

bug描述:在现实角色连入虚拟角色期间,这个虚拟角色的生命不能被终结,否则,虚拟角色的意识和记忆将会反噬现实角色。

现实中,任何一个工程师都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如果我们可以设计类似的虚拟游戏,那么玩家的自身安全将会是受到重重保护的,即使发生意外,也会有专门的退出程序负责处理,我们不会允许这样的bug或者逻辑存在。

不过正是这个bug赋予个电影最精彩的看点,很显然,道格的世界并不知道这种反噬效应,但珍妮的世界对此了解得很清楚,这也是珍妮计划好的,道格中弹死去,她悲伤的眼神是留给大卫的,而从2024年的现实中醒来,看到道格后平静的表情,是对前面的佐证。

 6 ) 邪恶的老头

一直以来,我们都怀疑甚至相信是不是有一只如上帝般无形的手,创造了宇宙,生命与拥有智慧的人类,然后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在他出生的那一刻,甚至在遥远的宇宙诞生初期,就已然注定?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给了一个梦幻般的假设解,人类自己就是造物主,宇宙,生命,甚至是拥有智慧的意识都可由一堆电子线路堆积起来。同时,导演的意识化身为邪恶的老头,导演了这部超级内涵片!!!

三层世界的设定,姑且名为未来世界,中间世界与虚拟世界,其实很有意义,一是把上帝这个造物主的角色拉下神坛,二是让观众更身临其境地思考,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也是未来的人,或者更高级的智慧生命用“超级计算机”所搭建的?

但是电影却暴露出一个巨大的问题:当中间世界男主角们得知自己创造的虚拟世界中的人物是如此的真实时,惊讶不已,说明他们计划中并没有预期能产生这么多活生生的人性,毕竟,那一堆元器件与规则都是死的,人性是绝对凌驾于有穷规则之上的生命;后来,当男主角问未来世界的珍妮小姐关于他们那一层“中间世界”的事情,她回答说有很多个这种虚拟的中间世界,但只有他们这个中间世界又创造了下一层的虚拟世界。这里都略过了创造意识这一惊人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当代最大的人工智能障碍便是让机器人产生独立的意识,能够意识到“我”,这个貌似不可能的目标在片中虚拟世界没有得到一番精彩的解释,只是一带而过,让人觉得遗憾。

如若只是表达得知真相后那种绝望,那也没有什么好拍的,导演但又引入爱情这个BUG,让未来世界中的女主爱上中间世界的男主,通过意识对换过程中真实意识在虚拟世界的死亡来让中间世界的男主顺利穿越到未来世界,成为最真实的人,而不是电子元件。这个爱情对于女主角来说来得有点奇幻,像极了漫画迷们爱上日本动漫中的男主女角,而片中男主角一直在强调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就是被上层世界的人侵入后意识发生重叠的后遗症,于是中间世界的男主角爱上女主角比较自然。

终于要讲到邪恶的老头了,片中有一点,就是没有交待老头怎么得知的还有上一层世界?肯定是从自己设计的虚拟系统中得到了一些启发,而且还被未来世界的男主角发现自己知道了真相。于是有可能是,老头自己有过被侵入的经历:或结合自己侵入虚拟系统中书店老头的过程,突然想通,也去到世界的边缘去验证发现果然也处于虚拟的系统,或者是因为侵入的次数太多太久,未来世界老头与中间世界的老头的意识发生重叠,共享了部分记忆,直接就知道了这个残酷事实。如果老头没有被侵入过,那他只有直接因为边界上的设定而突发奇想,结果证实自己也是被虚拟出来的,这个可能性最低,靠爱因斯坦般的智商,靠中百万大奖般的概率,靠仁慈如女娲,如佛祖般的天意!

除了世界观上的一些奇思妙想,导演还不忘展现人性的不同侧面,未来世界的男主角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却藏着暴力血腥的一面,喜欢到中间世界以杀人为乐,这个内隐的人格越来越影响原本的他,导致女主的移情;中间世界的老头是一个有名的科学家与实业家,在人前受到万分敬仰,但却喜欢跑到自己设计的虚拟世界中去寻欢作乐。

忽然我就有这么一个特别邪恶的想法:未来世界的老头,是一个色老头,而且有恋女的倾向,不过一直隐藏得很好。女主角说过,未来世界有数以上千个中间世界的模拟,却只有一个中间世界创造出了相对真实的虚拟世界。为什么只有一个世界,他们这个世界有什么特殊?就是因为这个老头,他不时侵入中间世界的老头,利用未来世界的科技,给这个老头以爱因斯坦般的灵感,使他发明了半导体,创立了宏大的晶体帝国,最后更是建造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有他自己,有他未来世界的女儿,有他的得力助手们。于是,好色的老头梦想成真了,在那个世界他可以用钱砸开大多数女人的裙摆。事实上,电影中有很多细节都十分支持这样一个邪恶的思路:

1.中间世界,当男主角听说老头经常进虚拟系统时感到十分疑惑,身为设计师与技术工程师的他们都还没有试验过,老头却驾轻就熟般去过多次,一点都不符合原来老头的性格,最后在虚拟世界中听闻老头经常玩女人的事情,更是惊得不可思议,说明原来的老头根本就不好这一口,甚至可能是终身未娶,注意,是可能。

2.以中间世界的科技发展水平,大多数人,包括那个警探都对这样真实的虚拟系统表示怀疑,说明这的确是一个奇迹。但科学是严谨的,它不会承认奇迹的存在,很可能就是未来世界的老头对这个中间世界输出了超然的科技

3.中间世界的老头很可能因有被侵入的经历,有时会失忆,又经常发生意识重叠,所以才发现那个惊世秘密。所以第一幕时,老头已经不是原来纯真的老头了,是被污染的老头了,他找了女人之后,选择写下这个惊世秘密,交给酒保,想让自己信任的助手知道真相。

4.中间世界的老头根本不认识中间世界的女主角,而在第一幕的虚拟世界中,女主角却暴露地躺在床上,老头给钱时看她的眼神有欲望,有慈爱,也有一丝愧疚。

5.有人说躺床上根本跟女主角不是一个人,好吧,就算不是,当男主角去找虚拟世界中的女主角碧姬时,跟她说跟老头有关,她暗示说去找亚斯敦,就是经常给老头介绍女人的酒保,可见老头也上过碧姬。

综上几点,对这个幕后最大的BOSS,导演已给出了足够的暗示,最后那未来世界的老头那个邪恶的微笑也让人起鸡皮疙瘩。

 短评

豆瓣上有三部叫这个名字的电影,用的是一张图!很想知道88年的此片讲的是啥~如果故事情节很像的话,那编剧可真有想像力!你确定你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你确定你不是一段程序或电路?

4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柏拉图的“理念说”最佳诠释。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自以为正在征服大自然改造世界操纵他人的同时,焉知自己的世界又不过是他人的一道线路一场梦境?8.5( 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移魂都市)

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十年前的片子了……很强大……《骇客帝国》《盗梦空间》的前身之一

9分钟前
  • 盈盈美黛子
  • 推荐

“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近到窒息…… ”琼瑶么= =豆瓣简介真是越来越雷人了……

11分钟前
  • いいね
  • 还行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不要让边界存在,做成循环的结构,往任何方向一直走下去都会回到原点,嗯……就像是地球一样……

16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开篇即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或许我思考,站在高于普通人的位置上看世界获得的感悟反而成为了最可悲的人,即若得知自己的人生是在别人的手中操纵,生活的虚拟和真是不再容易辨别的出,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最快乐的人莫过于少点智慧和思考罢。十几年前的片却超越了现在太多科幻片,比异次元更棒。

20分钟前
  • 噜噜叫夏天
  • 力荐

此片和【骇客帝国】是很相似,同是现实和超智能的虚拟世界间的故事,为何【骇客帝国】这么成功而此片却如此无闻,除了【骇客帝国】融入了视觉特效和武打动作等感官刺激而此片只是靠剧情吸引人的差别外,主旨立意也有关系…… movie.douban.com/review/4738016/

23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力荐

你虚拟的人生,就是别人的生活。立意不错,情节浅了。突然发现好多科幻电影都沿袭了这层创意——黑客、盗梦、源代码...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最后那个镜头表达的意义很隐晦。想了会儿才明白过来。有点儿意思

29分钟前
  • 一座夏天垮下来
  • 推荐

说得深沉一点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神上身,高科技神打……

33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算是很早期的抛出了“似曾相识”的某种假设,同时提出了VR和AI结合的反噬悖论,还非常出彩的展示了VR中AR和数据交界的震撼画面。概念先行,比《黑客帝国》更朋克,比《盗梦空间》更前瞻,比《西部世界》更实际。只是论细节和格局都比这些后者略逊一筹,比如VR世界的时间居然是线性的,使用者居然无法指定某个非年份以外的具体时间节点进入,以及对于哲学思考的部分较少。不过电影所预言的这项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影片设定的2024年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只是不存在替代只是较为真实的程序,拭目以待。

38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推荐

别一看见层套层的就比作盗梦,看见虚拟世界就黑客帝国,那点见识,设定明明是像X接触好吧,但是人家还有原著,博尔赫斯。女主长得非常复古啊!科幻爱情片在我这儿的起评分还是是很高的。

39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看完这部电影,立刻有很多同学开始善待NPC了= =

42分钟前
  • bushiren
  • 还行

概念先行,deja vu,造物主与被造物,虚拟现实,意识上传,模拟错乱,时空机器,闭环轮回,存在主义,自由意志危机,AI意识觉醒,复古未来主义,高次元压缩,记忆篡改,人类的特殊性,潜意识探索…… 这种mind fuck主题永远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

44分钟前
  • 发条大橙子
  • 力荐

概念不错。只不过还是简单了一丢丢。蛮好看

49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这片应该叫《未来谋杀及离婚指南》,有了这种技术以后,都不需要离婚了,看老公不爽了,就虚拟一个好的,然后把现在的老公带进虚拟软件里干掉就OK了。

50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其实这个片子的概念很像盗梦空间,只是当年木有红。。。

52分钟前
  • SanSan
  • 力荐

柏拉图说: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假如这个世界原来就是虚假的,假如一切早就存在了,会怎样?《异次元骇客》预示了这种诱人但可怕的可能性。影片指出了人类可悲又可怜的心灵状态,总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支配者,不惜以操纵别人的生活作为代价。而最明智者也成了最可悲者,当你在同类中走的更远,当你扩大眼光,发现这个世界的局限性与生存的虚假性时,你就成了最可怜的人。生存就是这样荒诞与悲哀,而最大的悲哀在于:了解真相的人太少了。我思故我在。但谁知道呢?也许世俗的幸福,正是来自无知。

55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我还以为是无限循环。。。

57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和黑客帝国同时期的片子,但这部好懂得多了。P.S.原来那句:“在未遇见你之前,我已爱上你。”和阿凡达那个心灵传输都是出自这里啊!

1小时前
  • 攸宁陶陶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