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

记录片日本1983

主演:佐藤庆

导演:小林正树

播放地址

 剧照

东京审判 剧照 NO.1东京审判 剧照 NO.2东京审判 剧照 NO.3东京审判 剧照 NO.4东京审判 剧照 NO.5东京审判 剧照 NO.6东京审判 剧照 NO.13东京审判 剧照 NO.14东京审判 剧照 NO.15东京审判 剧照 NO.16东京审判 剧照 NO.17东京审判 剧照 NO.18东京审判 剧照 NO.19东京审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06

详细剧情

围绕着東京审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本片除了讲述过程外, 更重要的还是提出了一系列国际法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疑问, 如事后法问题, 战争罪的有無, 以及个人辩护和国家辩护的选择和远东国际法庭战犯的选择标准及其幕後秘辛等. 一些问题如天皇是否有罪, 事后法等问题甚至至今仍然存在争论, 另外通过本片影像的翔实记录, 也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实, 如满州国皇帝溥仪曾经在法庭上做伪证, 以及日本战后一度出现的反天皇言论是如此大胆等~

 长篇影评

 1 ) 尴尬中的坚持,坚持中的尴尬

   看这部电影是在上海电影节的亚洲新导演作品展上,去看得闲饮茶那天买的票,当时心一寒,厚厚的一捆票子似乎从没动过。买了两张,约一个喜欢电影的朋友一起看。24号那天傍晚,下起了暴雨,我的鞋都泡烂了,跑到时还是迟到了十多分钟。往里面走的时候,还在对朋友说,估计没什么人,我们可以随便坐,谁知进去一抬头,黑压压的几乎坐满了,那一刻,欣慰。
  当时比较暗,看不清观众都是哪些人,但前排正好有四五个女孩子,是冲着朱孝天来的,朱每次出场她们都激动谈笑,最后有一场朱的哭戏(实话说,他的演技有待磨练),那几个女孩(其实也就比我小三四岁吧)更是兴奋的又笑又叫,不是太大声,但在安静的电影院里很刺耳。一位老先生站起来厉声说:“笑什么笑,看这样的电影还笑,你们是中国人吗!要笑到外面去!”她们一下子懵了,像无辜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被大人责骂,然后又小声的反驳,说连笑一下都不可以吗。旁边一位不到三十的小姐说:“当然不可以,要笑就出去!”语气严厉。
  一时百感交集,导演用朱应该也是考虑过偶像的号召作用的吧,希望能因此吸引年轻人进电影院,进而了解这段历史,但是不知道吸引来的人有多少会像这几个女孩一样,除了朱出现的片段,其他内容完全没有进入她们的心,要不然怎么解释那刺耳的笑容,而她们仅仅比我小三四岁。简单骂骂她们是没有用的,当时她们的无辜的神情我还在眼前,她们根本是没有概念。不过想想满场的观众,也不用太过于灰心吧。
  
   说说电影,法庭画面大气干净,作为一个电视导演,镜头运用得还可以,配乐颇有亮点,朋友说片子里有时候用的安静的调子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而颇有震撼的音效伴随着战犯的出场,砸在耳朵上。但是手法过于单一,每次谴责、追问、审视战犯是都来这么一下,很快观众就疲劳了,过滥而没用在刀刃上。演员听说拍摄中吃了不少苦,曾志伟的脚受伤了,裹着石膏继续拍,资金被无良的制作人拐跑了,也没人退出,导演硬是自己贷款几百万拍完。
   刘松仁和曾江两个老戏骨挑起了大梁,很多地方出彩了,但我还是要说,刘松仁的英语不过硬,不少地方的发音模糊因此无力,使他的演技不能完全发挥,这真是一大遗憾。
   导演设置了两条线索,法庭审判和战后一个日本家庭的创痛,但这条副线我以为不够成功。战败后日本本土人的思想状态和社会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以前很不清楚,是在看过电影后才找了些资料来看的。由于日本对内的新闻封锁,大多数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军人在亚洲犯的罪行,而且很多人发自内心地支持战争,战败后他们有些是接触到真相后的极度震惊,但也有很多人仍然陷在战争和战前几十年的教育和灌输中,他们的心中有的是仇恨和复仇之心。这点编剧不是没有看到,所以他创造了谢君豪所演的人物,想向朱孝天报复,同时也有曾志伟的老兵,在战争中痛苦和悔悟,甚至杀掉了变成杀人魔的同伴。但这条线索始终显得语焉不详、欲说还休,使得曾志伟的痛苦缺少了一点说服力,而谢的表演又流于表面,并且只以这几个人来反映整个战后的日本民族有些弱了,但这可能也是资金受限的原因,没办法。
   其实编导完全可以加入另一条线索,那就是美国人当时在日本的作为和日本人的反应。东京审判的局限和遗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姑息,美国处于战略的目的,或者就是罪恶的目的,放过了相当一批日本战犯--比如731部队细菌战的军官,为的是换取他们用中国活人做实验后获得的数据。这种做法也应该被历史审判,虽然已经不可能了,但完全可以用电影的手段表现我们对他们的“审判”。不过这在现在不知是否犯忌,毕竟这是一部主流片。
   这部电影有不少的瑕疵,但我仍然给了四星,因为这是一部了解那段历史或者一无所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看看的片子,我以前对东京审判的历史就所知寥寥,所以在结尾部分,我震惊地看到,原来当时的法庭对于是否要判处这些战犯死刑都有过那么大的分歧,这些对中国人,对人类犯下毁灭性罪行的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一个个都有可能在几年后潇洒地走出监狱,甚至回到日本政坛,我真的无言了。即使这样,除了这几个首恶以外,除了在监狱里自然死亡的以外,大多数战犯后来都被美国人释放,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所以现在日本才会是这个样子。这里面的许多我都不知道,你知道吗?
   8月16号很快要到了,希望这部电影不要再受挫,真的能如期上映,也希望中国人能够走进电影院,看看我们的父辈、祖辈受过的罪。
   电影散场了,雨也停了,朋友问我,是不是到现在中国政府还不能公开承认在对日审判上我们的失败,这还是一个禁忌?我不知道……

 2 ) 生命的精神

生命的精神
——从《东京审判》谈起

    近日难得有暇,这个周末看电影,阅读,然后想起记录三个人的名字:梅汝璈,袁传宓,阮仪三。
    先说梅先生,1946年3月东京审判,中国国民政府委任梅汝璈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一个铁肩担道义的人。《东京审判》的导演高群书写在拍摄记《危局上的城》里提到,梅汝璈是我们这个时代难以企及的人物。片子的开端,梅先生一直坚持法官坐席按《日本受降书》上的签字排名,中国排在第二位,而不是主法官卫勃安排的美英之后。这为案件中他数次及时翻译中国证人的话给主审官有很大帮助。他是个强势的人,这种强势一直坚持到最后,片子结尾,刘松仁演的梅汝璈有一句台词:“(只要你打不死老子),老子就要站起来”,然后一个一个地游说十位法官,审判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死刑。在看到卫勃宣读投票的时候,我的心跟着激动,紧张而狂跳。那是个中华民族的英雄,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精彩辩论至今也是法律界的经典案例。
    袁传宓是生物学家,南京大学生物系的一个老师,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忙碌了一辈子。在我的专业领域——景观生态学上有一个词叫生态廊道,许多甲方在看我们所做的规划的时候,常为这个词汇而困惑不解。我经常用1/3的汇报时间去给甲方解释这个词,是留给动植物的生存通道,希望开发商在大刀阔斧的同时能够给鸟儿、鱼儿留一些生存的空间。扯远了。在长江修建葛洲坝的时候,是给鱼儿留了条“过鱼道”,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廊道”。每年长江鱼儿洄游的时候,是要到上游产卵的。可是“过鱼道”是没用的,鱼不听人的命令,鱼有鱼的规矩。近年来,耳畔总是听到关于长江许多珍惜鱼种灭绝的消息,是因为人类的一己之利而剥夺了鱼儿为父为母的权利。袁传宓是应该被人们记住的,他每年都带着几个研究生,用最原始的水桶把那些只认本能的鱼儿一桶一桶的运过坝去。就这样袁先生忙碌了一辈子,为鱼儿,为鸭子,为了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为了一种科学和人文的精神,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
    阮仪三是同济大学城规学院的老师,一直致力于历史城市保护的工作。他写过一本书叫《护城纪实》,记录了他这几十年来关于当代城市发展的立场和行动。江南六镇、平遥、丽江、九华山……一个个如今蜚声海内外的古城名山,当年就是这个小个子的男人奔走保护,甚至多次差点罹难而保全的。我曾有幸听过阮老师半年的课。2005年的秋天,每周五早八点,当我们这些年轻人还睡眼惺忪地赶到教室的时候,七十多岁的阮老师早就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前了。我每次听他的课都能感受到他的热情、激动,和对这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深沉的爱,这种热情常常让我忽略了他的年龄,甚至觉得自己的心态在他面前都显得老了。
这三个人的领域分别在法律、生物、城市规划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骨子里都是一样的,都有着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都有着一种贯穿生命的精神,都是我钦佩的人。
    毕业以后,我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看起来顺风顺水,却依然不快乐,我想不懂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一度购买服饰美容类的奢侈品成了我努力工作的理由。
    这一个月来,身边的人和事发生了一连串的戏剧性,让人措手不及。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索我所欠缺的——生命的精神!
    我们为什么工作?我曾问过朋友,他说,“工作是为了有收入过我们想过的生活”。在拥有了想过的生活之后呢?几位前辈已经用他们的作为来证实了:工作是为了实现生命的精神,是为了对得起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良心。
    人活着,有一份比钱更重要的为之奋斗的事业,有一种贯穿生命的精神,这种精神所带来的满足感和自我肯定,才是让内心真正充盈着快乐和热情的原动力吧?!

 3 ) 想象的虚岸,中国导演在《东京审判》面前的心理动机(之一)

想象的虚岸,中国导演在《东京审判》面前的心理动机(之一)

题记:
从《南京大屠杀》(吴子牛版)到《东京审判》(高群书版)都缺乏史诗大片的大气(可以参看《巴顿将军》和《攻克柏林》),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在这样沉重的历史话题里都如同注水肉一样不合时宜地加上了中国男人和日本女人的“爱情”,这样的选择在这种大题材的影片里不太恰当,它甚至有着妥协和献媚的心理,中国编剧应该明白,不是女人就能带来票房,而是你的电影是否真正触及人性的真相和人类共同道义的呈现!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ent.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9/01/F200609011522171547432387.jpg

在911的前夜我看了《东京审判》,我也听到上大一位老师在今天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召开的研讨会上说当学生们听到6:5的投票同意日本战犯死刑时的鼓掌,我也听得发行方严伟先生说在成都模拟绞架的兴奋,然而,我却在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背后的隐忧,他们似乎没有听到印度法官关于佛学的论述(虽然这些论点在中国编剧手中有些拿捏不住),他们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外籍法官会反对死刑,这个来自信仰的因素被电影淡化了,这种淡化无疑削弱了这五位投反对死刑的法官的宗教和人性选择,这种选择的本身是超越了国家政治的,在天主教、基督教等欧美国家的信仰里只有上帝才有剥夺人类生命的权利,这种宗教感让他们选择了不!作为一部正史电影,中国电影人应该指出这个因素。
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死刑和道义的问题,而是电影回避了最为尖锐的问题,甚至连字幕都没有的关于731的问题,为什么远东法庭回避了对他们的审判,作为国际政治它远比是否审判天皇更有现实的意义,它甚至可以延续到日本战后右翼越发猖獗的基本因素!
作为一个爱着这片故土的中国人确实应该去看这部电影,这是一种民族责任和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对话,不过,这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电影是否可以撑起这个甚至有些悲壮的历史话题,在中华民国派驻东京审判的大法官梅汝璈的日记里记录着大量资料,然而一部本来可以以这样一位具有中国精神为主线的电影硬生生被一条关于《大公报》美男记者(朱孝天)的副线所拖累,由于中国编剧对于战后日本历史、场景的想当然(酒吧的歌和场景都和历史有着巨大差异,对于这些编剧可以从50年代日本电影找到答案)那些人物设计成为了生硬的编造,我们承认任何国家电影有着宣教的目的,但是,任何人物都应符合历史真实。
影片如果真的为这位刚正不阿的梅汝璈法官力传,可惜搞电视剧出身的导演对于单线条叙事的政论电影把握能力欠缺,所谓的的群像戏其实是他无力紧凑应有的叙事张力,听几位知道内情的老师讲一稿的剧本更加糟糕,从中可见我们编剧历史的眼光和在经济大潮里的过于迎合市场的明星化选择。
……
作为中华民国政治史的一部分,我党从题材搁置到有限崭露这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但是,我对所有掌控着国家公器和主流媒体的这些文艺工作者说一句真话,我理解你们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主义立场,然而,这样一部在娱乐(副线)和史实(主线)摇摆的电影真的没有必要让中国这些同样不知历史的80一代看,看这样的电影还不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关于东京审判的纪录片,历史的意义是凝重而严肃的,任何在政治史实类电影里注入不着边际的爱情戏和所谓小人物的戏剧冲突都会无形中削减历史的真实感,本片可以深入的远东法庭人物心理和法庭的戏都被那条副线所牵制,这是令人遗憾的。
在今天的讨论会上,我曾经和上海电影协会的一些专家争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曾志伟演的日本老兵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是否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民族主义立场的宣泄,这种有悖于日本人心态(它甚至不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三国连太郎先生的下跪来得真实可信)却能引起鼓掌的片断其实过于虚幻感,还有作为中国证人出庭的和尚戏也过于戏剧,导演的意图其实非常明确他用和尚这个特殊的亚洲符号去回应当下敏感的靖国神社问题向呼应,然而,那个和尚的叫嚷是苍白的!对于细节,我后文再说!
中国人编剧应该负起历史责任,从《南京大屠杀》(吴子牛版)到《东京审判》(高群书版)都缺乏史诗大片的大气(可以参看《巴顿将军》和《攻克柏林》),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在这样沉重的历史话题里都如同注水肉一样不合时宜地加上了中国男人和日本女人的“爱情”,这样的选择在这种大题材的影片里不太恰当,它甚至有着妥协和献媚的心理,中国编剧应该明白,不是女人就能带来票房,而是你的电影是否真正触及人性的真相和人类共同道义的呈现!
作为一个已经不惑之年的中国人,我也了然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这正是中国编剧之难题所在,但,当我们选择了责任,我们选择了历史,我们至少应该有《鬼子来了》那样敢于揭示民族性和抗战真相的影片,口碑不是靠党务包场和主流媒体宣传来的。
口碑在每个真正终于国家和人民的中国人心里,历史即便是螺旋型发展的它依旧会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的人民。
历史的真相不会沉默。
作为中国人对于这部电影的感情非常复杂,毕竟这是我党对于历史真相尺度放宽(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及和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后第一部作品,虽然它有着太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和方法论上的改进,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明白东京审判的意义和它背后太多的历史交易!
人民有权知道!在电影宣传的文案上有着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我看还是暂时必看吧,我们寄希望于这类影片更加深入展现历史和附着在历史里的暗流!
对于电影本身的问题,有时间再说!

感谢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所有专家的发言,这些发言让我更加了然政治和话语权意义,在回家的车上,我自始至终在考虑是否讲真话,结果是不管怎样,我依旧选择了真话
另,今天凌晨贾樟柯导演《三峡好人》得了威尼斯金狮奖

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下午23时32分 扬翼云间 918前夕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4 ) 语焉不详,主次不分

导演在拍摄题材的选择上,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以往看过的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大多反映的是抗战过程中的一些战役,一些故事,而对战后由国民党主导的这次战犯审判,却有意无意的很少涉及。直接的结果,便是国人对这次审判,知之甚少。
可以说,导演绝对有机会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经典之作。但是结果,却让我十分失望。
很多国内的电影中,都喜欢穿插一些感情戏,理由大多语焉不详,顺应时代潮流?还是吸引更多的观众?利用明星效应?恐怕大家心中有数,导演心中更是有数。无数的电影,电视剧就这样被玷污了,比如《南京大屠杀》,比如《林海雪原》。
毕竟很多题材,是容不得你去编造,容不得你去“戏说”的!
《东京审判》的开头,用了大量的时间交待了“排名之争”,是为了突出梅的民族气节?还是为了展示中国人的所谓“骨气”。然后个人认为看上去更像是小孩子的怄气或耍小脾气。对排名不满意就穿衣服走人,这是长中国人的志气,还是显露中国人的小气?如此感情化的人,能理性的对审判的战犯做出理性的判断吗?对于William回到会议室,是如何向其它法官游说的,导演并没有交待。不过可以想象的到...
"The Chinese Judge do not agree with you, com'on give him the fucking second position and let's move on,okay?"
这样子?
即使这件事真的表现了中国人的所谓气节,我个人觉得导演的叙事手法也并不高明。
出了法庭,面对两个日本醉鬼的挑衅,梅却一改前面的热血和大义凛然,变现的极为木讷。甚至对司机的行为“感到一丝丝的愧疚”。导演通过这件事又想表现什么呢?中国人的包容?中国人的宽大?以我看更像是软弱和无能。
至于男记者和日本小妞的所谓爱情,在我看更加的不堪,甚至日本老兵的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相信也并不能引起大多数观众的所谓深层思考,更像是一个噱头。
梅在量刑投票前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像是一个懦夫。真的想不出导演安排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觉得安排一些转折可以增加电影的所谓“可看性”?

匪夷所思!

 5 ) 《东京审判》是部好电影吗?

这应该是一个问题。

写着“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海报无疑是令人不悦的,倒不是说我打算不看,而是知道至少有10亿以上中国人民看不到、不想看或者无暇去看,需要奉劝的“应该”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历史事件的东京审判在历史教科书上的确只有短短几行字,对于KMT相关的东西我们一度忌讳莫深或者说一直有所遮掩。上升一个高度讲,并非是中国缺少此类弘扬民族精神的电影题材,相反,爱国主义题材和弘扬主旋律的玩意层出不穷,有些简直让人作呕,以致泛滥成灾引起心理排斥。

《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来自于题材制胜,虽有一碗水端平之嫌,实事求是的说它倒还是完整地给人们上了一堂课。法庭上战犯们乃至辩方律师的嘴脸刻画都是成功的,而可以预见的,在《东京审判》之后,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又将进一步高涨。

不难理解高群书为何要找来这么一拨港台明星,既有老戏骨,也不乏黄金配角,甚至也有朱孝天、林熙蕾这般偶像明星;于是也就不难理解电影院里有少女一见朱孝天出场就兴奋不已,这些半辈子不见得会支持一次严肃题材电影的人正是上座率的由来。假如《东京审判》是又一部无硝烟版的《太行山上》,大概迈出一小步的快感也会被人漠视。
 
实力派演员则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交了张合格答卷。不过依然要说曾志伟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来自意淫,这同样是由于影片在朱孝天这一条副线上处理得相当失败,他的表演腔势、台词功底乃至人物形象简直和电影格格不入,不说大部分庭外时间里被人当狗一样责骂的毫无反应,便是最后也眼睁睁看着林熙蕾死掉,这才如梦方醒——开玩笑的说,朱孝天在影片里面梦游了几十分钟。

再一异议的是为何在如此依据历史真实而拍摄的电影里面依然要塞入纯情中国知识青年和无辜日本漂亮女子的爱情戏,观赏性?中日友好的象征?还是爱情超乎国界?而且情感处理得如此失败,毫无感染力。总要塑造出自知其罪的日本战争受难者而其实数量微乎其微,所谓的“悲悯”效果更像是呈现给日本人而不是给中国人。

期待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基本没有,倒是每每现场出现诧异时总会响起一阵很无语的音效,然后镜头划过记者们的脸,如此老土手法真该丢去电视剧里。对于剧情节奏上的硬伤,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剪掉,因为送检,因为资金。然而,这些都和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43117.html

 6 ) 审判的是人心

一向不喜欢看历史片,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片子,太沉重,太血腥,也夹杂了太多的狭隘的民族情感。但是这部片子却以一个干净严肃的法庭来为我们呈现那段无法磨灭的历史,通过对国际检察团与日本战犯及其律师团针锋相对的辩论,以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远东大审判结果的合理性和历史真相的不容否认性,尽管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却更让人信服。

影片以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败分子的审判为主线,穿插了两个不同身份的日本人对这场战争的不同看法,为我们揭示了当时日本国内不同势力的对华态度。

如同梅汝璈所说,战争这个怪兽,不仅摧毁了生命,荣誉,国土,也摧毁了热血和理想。日本年轻一代在对大东亚圣战和东英条机政府的顶礼膜拜破灭之后,陷入了绝望与迷茫中,日本向何处去,自己的未来又如何是每一个日本青年所忧虑的。在绝望中,大多数人选择把责任推到战胜国身上,这是当时日本国内比较激进的思想的代表。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他们。在当时的日本,也有一些民众对政府在侵华战争中的暴行感到不满与忏悔。在影片中,我们也可看到这样的一个代表人物----山口正夫。作为参与日军侵华战争的一员,尽管手上也沾满了许多中国人的鲜血,但是,我们认识的更多的是他对这次战争的不满以及内心强烈的忏悔。

曾经有人说过,历史是一种完结,我们不应该纠结于过去,而要立足未来,把眼光放长远,用实力向曾经侵犯过我们的国家证明中国并不是好欺负的。是的,当前我们所要做的是求发展,但是已发生过的一切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事情的完结而改变。未来的中国想要变得强大,我们就必须记住我们所经历过的苦难,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相互交融,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似乎已经离那段历史越来越远,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心理上,如今甚至出现了许多亲日份子。这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敲醒了警钟。

 短评

这种主流历史大片只要能从虚假中找出一点真实来就不错了.整个片子开头不错,后来人物稍微显得有些高大全,刘松仁确实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去,但是整个片子看起来还是主流教育意义多些。或许这样已经最好了,可惜太正经的片子已然看不进去,何况还有诸多娱乐之人出镜,故而看完也没能留下清晰印象

7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居然很好看,湿了有木有!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看这个的时候还在上学,对这段历史在影片之外就有了解,拍的现在看来一般般,但对我来说,光看到名字就让人流泪。

11分钟前
  • ᥫ᭡້໌
  • 推荐

中国第一流的导演抢着拍所谓的商业片,中国第二流的导演又拍不好真正的艺术片,这就是《东京审判》的尴尬。感觉最好的是两个老外主角的大段英语台词很精彩。梅汝璈最后一段文明与人类的说辞也不错。【武大】

12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可以看到创作的诚意与厚度 可是这种主角都还没出来 所有命运和基调都签著好了的主旋律 真的没啥意思 科教片不是科教片 观众也根本不在乎主人公的命运 是创作理念的失败

1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如果不是题材原因,我真想打“较差”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好端端的庭审戏,硬是被日本一家人莫名其妙的伦理剧搅得稀烂。也许导演是想模仿《纽伦堡的审判》房东太太家的设定,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大时代的掠影,但是效果很尴尬。真正重要的信息反而用旁白一带而过。这段历史配得上一个更好的电影。

21分钟前
  • Piglette
  • 还行

朱孝天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22分钟前
  • Touma
  • 还行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看来日本还是不懂这个道理。军国主义的豺狼即便被打掉两颗牙齿依然丝毫不买账。小平爷爷说他们那一代人没有那种智慧,所以岛争的问题暂且搁置最好。如今,可惜我们这一代人要令他失望了;他所期盼的智慧决策终究没能出现。(ps 英达顿挫的英文发音不错呃 -3-)

23分钟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还行

太刻意...太用力...

26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在一些关于中日关系紧张的历史的片子里,表现中日民众的微妙关系副线往往会有点粗糙尴尬,这部虽然将战后日本人的几个典型心理融入到副线的一个小家庭、小酒馆中,但依然处理得比较粗糙。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挡主线的厚重和审判现场各个剧角色的魅力。

30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国人应该看的 雄辩的口才 宏大的气魄 责任心 刘演得很好

31分钟前
  • donglao
  • 力荐

非常不错,但有必要说,用中国人来演日本人是最大的败笔,看着谢君豪,曾志伟这些熟悉的脸真的很难进入角色。

33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那个。我坐在她身后。她就在我前面。特殊的电影。与电影无关。

36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难得看一部历史题材片,也许是不怎么深究的原因,我对这方面的电影都有某种难辨的是非力。我倒觉得此片感情厚度渲染的刚刚好,对历史的还原与控诉都是情理之中的。比如某些义正言辞的辩护最让人内心沸腾,总之挺不错的。

38分钟前
  • 推荐

有点像记录片,朋友看的时候一直在玩手机.说听着就可以了.全是长镜头.

42分钟前
  • Andy
  • 还行

是对日本的审判,也是对中国的羞辱,更是整个亚洲的辛酸耻辱。当时的国府全靠几个受过英美教育的法官和检察官个人的情感和能力,在美国人的手掌心儿腾挪出一点点余地,才得以遮遮羞。全体法官检察官,除了中国人和印度人(英国的傀儡),都是欧美老牌帝国主义殖民者,他们在亚洲殖民地上犯下的罪行都不比日本人少,所以日本战犯和辩护律师才会那么理直气壮、因为他们用来为自己辩护的强盗逻辑正是从欧美殖民者那里学来的,明明得了真传,还要被老师审判,当然委曲。如果中国法官真的退出,这场审判就彻底成了一次西方老殖民帝国惩训亚洲新殖民帝国的分赃会议了,将全无合法性和正义可言,所以盟国必须要拿中国来当点缀。这是梅大法官以退出相要挟时仅凭的一点底气,相当悲哀,相当惨烈,可惜这片完全没get到,光会学着纽伦堡跟着英美白左喊反战口号。

44分钟前
  • 高玉宝
  • 还行

只能说让我了解了一段历史!

4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非科班出生学新闻的高群书导演,成功的驾驭了这一史诗题材的影片,这给非科班有志做导演的孩子们无疑是种振奋。

50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力荐

那时候因为我们疲弱,只能任人宰割,连最终审判时,因为是美国人打下的,也无太大的发言权。这是历史的教训,这笔血债会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这段历史越是了解,越明白什么叫做“深仇大恨”。只有国家富强,中国人才有尊严,正因为我们遭受了许多苦难,才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如今日本首相菅义伟上台后又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也从未向中国道歉,所谓的中日友善不过是利益交换,是假道德,日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野心、冷血、凶残从未改变。如果说美国人是流氓的本性,那么日本人则是禽兽的本性。铭记历史,努力奋斗,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压,只有强大才能立于不败。

53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