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尔和罗莎

剧情片英国 / 丹麦 / 加拿大 / 克罗地亚2012

主演:艾丽·范宁,爱丽丝·恩格勒特,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安妮特·贝宁,亚历桑德罗·尼沃拉,蒂莫西·斯波,奥利弗·普莱特,乔迪·梅

导演:莎莉·波特

 剧照

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2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3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4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5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6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3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4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5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6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7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8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19金吉尔和罗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2 16:36

详细剧情

60年代的伦敦,金儿与罗莎高举叛逆青春的旗帜,幻想摆脱跟母亲一样的主妇生活。金儿的父亲罗伦浪漫不羁,正是金儿追求独立自主的憧憬;罗莎则爱情玩乐至上,倾慕对方而跟罗伦建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情欲关系。此时,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世界似乎走到尽头。面对信念的冲击、理想的破灭、友情的背叛,金儿只希望:若她能停止人类灭亡,便能拯救自我。

 长篇影评

 1 ) 双女人物关系

首先,标题的《金吉尔和罗莎》以及开头两个女生因为产房里两个女人互相支持而延续的情感,让我深深地关注着,我以为会是两个女孩之间的感情纠隔,然后又以为会是两个人遇到不同男人分道扬彪的过程,然后怀疑是不是lol里金克斯的故事,最后层层否定,发现是两个近似于双生双长的女孩因为信仰而在路口分离越走越远分道扬彪的故事。

其次,信仰的重要性,一个用一个宏大但虚无的核的影响来掩盖自己对所有事件的真实判断,所有的判断都是在这个虚伪命题下给出的自我安慰,而另一个则更现实,要在现实中补足年幼时父亲离开的原生家庭的痛。但是相反而言,接触现实的Rosa过的随意,但延续着上一代人的悲哀;而逃避现实的金吉尔,承受着最好的朋友成为背叛自己和母亲的那个父亲的女人并怀孕的事实,却还在虚无的挣扎着如果世界毁灭了她该何去何从?两个人似乎都信仰耶酥,但其实每个人都只是对自己的行为与未来亦或是明天有所寄托。当两个人互相道对不起时,他们便形同了陌人。

再次,随着两个女孩衍生出去的其他人物关系也可圈可点,是那个社会下的极致个人的缩影,絮絮叨叨有着自己理论体系的bella,两个在安逸下顺应"教义“的教父,喜欢追寻自己和真正自由的父亲roland,无法承受家庭的琐碎而寻求安慰的母亲等等。

最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婚姻与爱,其实是两个世界,爱可能会是因为两个人外在的吸引、内在的吸引,而婚姻则是不同关系的迭代。排队因金钱显示出来的经济上层建筑而拥有情感并维持着的婚姻关系,外在的吸引是第一层次的,但当有人外在褪去,追求内在的成长时,如果另一个仅仅只是外在保持人没有跟上对方内在成长的,终究会走向岔路口,因为只有内在对内在,才会维持一个平衡。

 2 ) 莎莉•波特作品《金吉尔和罗莎》观后座谈会纪要

莎莉•波特作品《金吉尔和罗莎》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上午10:35—10:58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莎莉•波特作品《金吉尔和罗莎》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何吉、金爱武、高月建、丁云珍、黄洁慧、钱家舵、池云飞、彭婉寅、刘新颖、陈杏生、庞健(观影者:姜希珍、罗昕垚、余涵、方永根、杨德康、徐树红、姬伯庆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彭婉寅

影片有生命与成长的焦虑不安的氛围,世界的破裂与家庭的破裂交织在一起
范达明:到今天为止,我们4月份安排的“欧美女导演电影月”的四部新片就献映完了。本片是以1945年“二战”结束至60年代初的“冷战”时期为背景(“冷战”的最后终结应可划到80年代末)。片头一个画面是广岛遭受原子弹爆炸后的惨景,既是代表了“二战”的终结,又是代表了核力量对人类生存之威胁的开始。影片两位女主人公金吉尔与罗莎1945年在伦敦同一家医院同一天出生(比我本人大1岁),导演莎莉•波特1949年生,基本属同代人,导演对由反法西斯的“热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代表两个阵营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为首的“冷战”时期的历史状态,应该有切实的体会——由于美苏在核军备竞赛上双方的势均力敌,直接导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那年我刚来到杭州读美院附中),应该说,那时的境况,我们40、50后这一代人都还有记忆,当然我们这边的反应可能并不太强烈,但是在西方世界确实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片中展现的以一名艺术学院学生为领袖的青年学生的政治集会与参与社会的示威游行等活动,就是证明。不过在影片中,这种大背景是结合了或主要是通过两个女主人公家庭破裂的状况来描绘的。就是说,战后本该转为和平进程的历史,在形成两大阵营的对抗下反而导致了世界的破裂,而这种世界的破裂又是与具体的家庭破裂交织在一起而相照应、相映衬的。整个影片因此是处于生命与成长的焦虑不安的氛围中,这主要不是在经济与生活方面,而是在精神与情感方面。影片以青春期的女性角色为主,表现其与父母、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包括两位女性主人公之间的种种冲突,摄影上很精致很讲究,体现了女性导演作品既有的细腻风格。应该说,本片是一部典型的青春电影、成长电影,也无疑是富于女性意识的影片。金吉尔的扮演者艾丽•范宁来自美国,曾是好莱坞有名的童星,为影片增加了看点。
何吉:看了影片,让我联想到上海复旦大学最近发生的研究生杀人事件。两个研究生以前都是农村的,素质比较差。其中一个因为妒忌,就在饮水机里投毒杀人……
范达明:哎,你说的这个事与这部影片的情况,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你说说,这怎么来与影片的故事与主题联系起来。

影片总体构筑的剧情发展与人物关系变化有其合理性
范达明:从具体剧情与人物关系上说,金吉尔与罗莎两人的友谊,除了同龄,也与她们是邻居与同学有关,但在性格上,罗莎比金吉尔更早熟些,金吉尔则更天真,又富于诗情与幻想(这点上与她喜欢著述写文章的父亲罗兰接近)。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来看,罗莎的父亲早就抛弃了自己的妻子与女儿,罗莎的缺失父亲,导致其恋父情结最终转移到了金吉尔的父亲身上,并有真正的性的结合(罗莎怀孕了)。而得悉这一情况,对于同样深爱父亲(也有恋父情结)的女儿金吉尔来说,是绝对超越了自己的人生底线的,是无法容忍的(影片在此有一段音乐骤起与她狂奔街头的镜头,很好地烘托了她极大波动的情绪),她最终也就向家人坦承了罗莎“有了”的隐情。为了导致这个情节高潮点(此时影片几乎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先后出场)形成的可能性,影片让金吉尔与自己母亲、父亲罗兰与自己妻子均有不和,后者私下在外还常交识有年轻女友,并购置了出海的游船,他最终与其妻子是分居了;而金吉尔带上自己的同学罗莎也离开家庭住到自己父亲那里,包括三人一起出海游玩等,就为后面情节的发生做了铺垫。从罗莎的角度来说,她与父辈的罗兰走到一起的内在思想原由,在于她不愿意像金吉尔那样空洞地谈论拯救受核威胁的世界,而愿意实际地去拯救具体的人,而这个具体的人,就是她好友的父亲罗兰,这是她可能具体地、直接接触到的,并正在经受原先家庭带给他很大精神伤害的一个人。影片中金吉尔在苦闷时会去她两个干爸处倾诉,其中一个有可能是金吉尔母亲的前夫,而据电影资料说,这两个干爸还是一对基佬。影片中这种种的家庭关系,也反映了60年代初西方世界掀起的性革命、性解放浪潮对传统家庭生活的影响。而金吉尔父亲罗兰在家庭与性问题上的自由主义,还可以追溯到他的生平史:在“二战”中,他就因其自由主义及和平主义思想,反对应征入伍去杀人、去打希特勒而坐过牢房。就此来说,影片总体构筑的剧情发展与人物关系变化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金吉尔最后的成熟、理性,对于对方的理解与原谅,都让人感动
金爱武:金吉尔对于家庭、对于女友罗莎,矛盾那么深,最后她写诗,用了一句话,就原谅了,影片也在此结束,这是带给大家的一种信息,说明了金吉尔此时的成熟,她的理性、她的对于对方的理解与原谅,这些都让人感动。

有爱,世界就会美;有这样的经历,才能长大成人
高月建:金吉尔不论是经历反核运动,还是面对家庭,她最后只在诗中说:只要母亲能在今晚熬过去……这表现了她对母亲的爱。有爱,世界就会美,生活,就该这样。
丁云珍:金吉尔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这么小,还能承受下来,很不容易;她还有社会责任;连想到现在我们的一些人,他们何来什么社会责任与良心?
黄洁慧:看完后我有两点感受:第一,觉得这个片子不太看得出那种英国的味道。其次,导演自己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可能是自身的亲身经历。她是40年代生人,也经历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而这个女孩的经历很不一样,只有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才可能长大成人。

人一定是要有追求的才行;不能麻木不仁
钱家舵:中国的思维,与外国的独立思想,就不太一样。回想原先年代的学生,一直是处在时代的前列;而现在的学生,包括他们受到的教育,已很不一样,这直接导致现在的学生不关注社会,不关注国家与世界的事情了。
金爱武:人,一定是要有追求的才行;不能麻木不仁。
池云飞:金吉尔的父亲是个喜欢写作的文艺作者,以前还坐过牢;母亲曾经是个画家;金吉尔自己也喜欢写诗。应该说,金吉尔实际上还是崇拜自己的父母亲的。

影片背景的美苏核导弹危机,与今日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范达明:金吉尔的母亲知道了自己的丈夫出轨的事而服药自杀,说明她实际上还是爱着自己的丈夫的。金吉尔与其父亲守在医院,等待母亲抢救的结果,也暗示了这个濒临破裂的家庭有最终和解的可能性。就像金吉尔父亲跟女儿解释的,这个世界面临被核毁灭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这或许不是一句单纯宽慰的话。这部影片在2012年拍摄,故事中主人公等一些人们在担心世界末日的来临,与传说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来临非常合拍,而这离故事中的1962年刚好是50年。影片背景里讲的那个发生在1962年的美苏核导弹危机,与今日朝鲜半岛发生的主要由朝鲜引发的核危机,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这或许也是历史的巧合吧。

对于父亲罗兰所作所为的对错的评判
彭婉寅:我自己的感觉也是处在矛盾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所以每个人对于他人也应该是包容的。对于父亲罗兰所作所为的对错的评判,我觉得自己也是矛盾的。另外,对罗莎的行为的评判,刚才说的不多,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是应该承认,金吉尔的母亲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影片提出的家庭精神暴力问题,出自一位女导演作品非常难能可贵
范达明:父亲罗兰受不了自己妻子的那种东西,当然不是通常所谓的“家庭暴力”;罗兰提出了(或通过罗莎转述)的实际上是来自妻方造成自己的“感情上和灵魂上的受伤”,这应该是属于某种家庭专制的东西,是家庭的语言暴力或精神暴力问题,它们特别是存在于某些知识家庭,尤其是女方有较高文化的家庭里;而女方对于男方了解的片面性,或者自以为是、自以为处处比丈夫强的那种盲目的自傲与自强感,是女方可能对男方构成精神暴力的主要心理原因。罗兰的出走,应该说主要不是对妻子的喜新厌旧,而正是对于这种东西的抵制,更何况他原本就是个自由主义者。这一点应该是影片思想中的闪光之点,尤其是出自一位女导演的作品,非常难能可贵。


2013年4月29日整理

 3 ) 贪心的导演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从这部电影开始。

这部电影嘛,本身也不是太期待,完全冲着艾丽范宁而去——她和她姐是我认为欧美最完美的少女,且用陈顾问的话说,“趁着还没变成Bitch赶紧去看”。

结果本片唯一没让我失望的也就是两位女主的美貌。事实上另一女主爱丽丝长得更细致一些,新西兰山水的那种秀美宁静的感觉仿佛都在眉眼之间。范宁跟她相比还是粗糙了些,不过一头红发倒是很英伦。

情节嘛,我只能说,呵呵呵。

一开始我以为故事是“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积极参与反导弹组织活动”,本来么,十几岁的少女一腔热血精力多得没处使也是很正常的事,Clubbing境界略低,搞游行,参加抗议才算高追求。最后发现“不是我玩政治,是政治玩了我”,美好的少女和肮脏的政治,多好的戏剧冲突啊!

后来呢,故事演变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睡了我爸”。于是乎就发生了Ginger怒斥Rosa“你难道就一点也不关心这个世界的未来吗”这种囧场景。

好嘛,其实也够冲突,一开始是Rosa比较热心参加政治活动,搞上了Ginger的渣男老爸居然就要收手,其心可昭啊——话说回来这老爸也完全是用政治幌子泡妞的——看吧,这世界就是那么乱。

其实到这里还是有精彩的可能的,可惜硬是拍成了一场闹剧。Ginger稀里糊涂被捕稀里糊涂情绪崩溃,把老爸出轨的事告诉了老妈,老妈闹自杀,一直口口声声“我才最懂你爸”的Rosa慌了神要求好友原谅。Ginger看了她一眼甩开了她的手。——这种上蹿下跳的场景让我恍然以为穿越到了囧瑶阿姨的剧里。

再次切换镜头的时候,Ginger坐在医院里,背对着老爸为这场闹剧写结尾,“Rosa,我爱过你的。我想我最后还是会原谅你,等我老妈挺过了这一阵”,渣男老爸问,“你在写啥”,女儿头也不回地回答“未来”。

剧终,上字幕。

旁边的文艺Couple低语道“好扭曲哦”,前排的神中年观众上海话评论“乱七八糟”。

我只剩嘴角抽动和一排黑线,怎么能拍成这样,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没有好好展开,以为靠一腔空洞的文艺感就能升华了嘛?

这导演就是太贪心,六十年代伦敦这么辉煌的大背景,两个这么美貌的少女,可以讲的话题一把一把,非要乱炖,还拿古巴导弹危机做辅料,实在是太牵强。

又话说是不是做导演的都想玩玩政治话题?

拜托政界一团混乱,有多少搞文艺的头脑能真正玩得转传得了神?

 4 ) 《珍姐與露莎》(Ginger and Rosa):兩個少女的兩種命運

  《珍姐與露莎》(Ginger and Rosa)是一部很有野心的電影,包含著青春、性、家庭、愛情與世界觀。兩位小演員Elle Fanning與Alice Englert都相當有潛質,年紀輕輕已能獨當一面,是本片的亮點。少女十五十六時,你還記得你在做什麼嗎?一直以來對叛逆青春的電影特別有興趣與有一種觸動,也許是被遺忘了的青春要走進身體,荷爾蒙急升,總覺得青春就是要有反抗,抗拒世俗的特質,於是對本片充滿期望,但又不至於失望。只是抽身一看,有些人的青春只為了找一個伴侶,就這樣簡單,各安天命。

  或者不要把它當成是青春片中的公路電影看,把它當作是兩個女生各自選擇不同的路一看會比較合理。無可否認的是命題很大,未能把世界觀與愛情觀兩者緊扣在起,只是很表面、皮毛的交待就算。電影的前半段是輕快的,女生的爽朗與友誼交代了她們之間的愛,是友情又好、是初萌芽的愛情也好,不用計較。甚至也不用把這部片定義為什麼女同志電影,其實又未到是女同片,只是對朋友、對摯友的關心與感情。

  Ginger與Rosa,本是情如手足的兩姐妹,當時正是冷戰時候,正值古巴導彈危機,當時世界各地牽起反戰運動,主人公身在的英國也不能獨善其身。核子災難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國要解決的問題,起初她們一同參與抗爭,有意去理解更多核彈的信息,但在過程中道不同,就不相為謀了。有人的重心放在對世界的,有人則放在愛情,大家都以為眼前的一切就是全世界。意想不到的是人的自私,對愛情的追求傷害了一個家庭的成員,而此刻,世界沒有毀滅,反而一個家庭卻由此崩潰。

  對比,是這部電影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世界VS個人,中年VS年輕,過去VS現在。在毀滅與存在之間,一步一步看到兩位主人公的變化,曾經的一起追求,然後分道揚鑣,是大家的價值觀不同了嗎?在成長之中,進進出出的人太多,想當年與你一起追求的人,至今餘下多少?Roland雖是Ginger的父親,但Roland對Rosa的忘年戀感情卻是真實的,然而這段感情不但沒有得到Ginger的喜愛,反而成為了她與Rosa之間的隔膜。Ginger是個知性、有擔當的少女,然而她是傷得最深的人,她的世界觀得到鮮有人的認可,很多人都覺得她做的事很無聊,與其關心世界是否毀滅,何不關心個人?社會上總有些人帶有這種想法,當看到別人受到壓迫時,永遠躲進暗角。

  電影不談政治,只談傷害,理想破滅、家庭制度崩潰、朋友的離棄、再加上友人與父親的新關係,該如何面對兩人?相當的錯綜複雜。所謂愛,不是建基於自由主義,而是有所約束與考量別人的感受。Rosa的無知、她的早熟與放任成為Roland愛上她的原因。

  對這部電影又愛又恨,很大程度上是導演Sally Porter拍對了風格,至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在技法上是可以的,而且運用了35MM的菲林拍攝,使電影更上一層樓。青春片的特質除了是拍出孩子的心理變化外,質感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那個時候的東西,都要塑造得有感覺的。恨,主要是來至對兩個女孩描寫「改變」的部份不夠細膩,情深說話都留在心裡,都很保守、含蓄的。而最大的問題則是在於故事裡的元素比較分散,不夠集中。整體來說,要理解也不會太難,拍攝方面尚可接受。

  這部片也可歸類為「殘酷青春」電影,每個人都帶著傷痛,上一代人面對戰爭,Roland曾經坐牢,而像Ginger與Rosa的一代接受著社會洪流的轉變,反戰運動、性解放運動,後來有嬉皮士和搖滾樂的出現。她們是時代的見證人。兩個少女的兩種命運,是一個面向。每個人的青春都有它的特別之處,有人懵懵、有人內向、有人喜歡挑戰、有人總在觀察,或者借用《六樓後座》的一句,青春就好比方糖一樣。Ginger與Rosa 的友情或者由此而走向衰敗,或者彼此諒解,這就交由觀眾自行判斷。

文/Dorothy

 5 ) 用一种真实的声音叙事

不知道是我的主观带入,还是最近呢喃核的流行和我对它的偏爱,这样的电影让我找到了一种真正的叙事方式。

就像今年看完《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的感受一样——一种女性的、个人的、甚至私人的叙事,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全然的,在人生和历史的叙述中都如此。

之前朋友推荐给我的时候,提到女性友谊,也许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男女友谊,但也许也没有纯粹的女性友谊。这个话展开说就是世界上的所有关系,都不是单一一种纯粹的关系。即使是亲情,即使是直系的亲情,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都夹杂着太多交错的场域。

Ginger的形象我很熟悉,脸上永远堆满甜美的笑,收集着每一次他人的认可,眼睛永远望着自己最酷的那个朋友,想要复制她,也想要对抗她。每一个讨好型人格的背后都堆满了想要被承认的渴望。

Ginger享受于认为自己是个活动家,事实上她不一定知道自己是谁,她想要Rosa的坚定潇洒,也想要知识分子的夸夸其谈,想要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勋章。当然可能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过这样的狂热,为了发言而拾人牙慧,为了证明而参与抗议,为了参与而有意入狱(不是)。

但这不一定就能够定义Ginger,因为和平主义更多是她用来抓取的一个依靠,在自己最好最仰慕的朋友和自己父亲做爱的时候,在她不知道怎么和母亲对话的时候,她通过另一种狂热来掩盖无法面对的复杂关系。

有一天她回到父亲家,从门缝里看Roland和Rosa,那一丝克制和游离的呼吸声,就是我们面对人类关系,能听见的最敏感的声音。这一句一句的呼吸声,就是我童年面对家庭时,最响亮的背景音。它在每一次的呼吸里都说着不一样的心情,有胆怯,有脆弱,有担忧,有焦虑,但更多的时候,它之所以只是一丝微弱的呼吸声,因为这是我们能找的,能够掩盖巨大mess的,最轻描淡写的动作和声音了。

Roland在最后对峙阶段的对话我简直直呼精彩。

他娴熟地运用自由主义的话语,先来反抗者再来艺术家,先来我拒绝规则,再来我不合适做父亲。好一个360度大甩锅,全世界的话都给他说尽了,用政治批判阐释艺术人生。为什么?因为他掌握了男性主体?还是因为掌握了自由知识分子话语?你很难想象一个不够爱自己且只爱自己的人能够如此自圆其说。

Ginger是为Roland感到骄傲的,即是父亲又是小有名气的xx主义者,但这种优越感不刻就被Rosa的介入所打破。一个是自己爱恋的父亲,一个是自己做梦都想复制的好朋友,你怎么面对这样的人类关系呢?用呼吸还是用核弹呢?

Ginger最后写给Rosa的信其实并不感人,但不感动也许就是放下的开始。

也许有一天Rosa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人值得比爱自己更多,也许有一天Ginger会发现爱一个人也可能成为自己的整个世界。

谁知道呢?

如果有那一天,我们不用胆战心惊克制着自己的呼吸,也不用牢牢抓住另一个宏大的问题。

如果有那一天,我们能坦然面对所有不纯粹的人类关系,我们就让一切都归于一切。

 6 ) 美妙的原声集

片子的选歌品味超棒,网罗了多位50-60年代优秀的爵士乐手,有几首尤其醉人,做了个原声集给大家分享 :)

http://www.xiami.com/song/showcollect/id/21228124

Lovers of jazz music are in for a treat as the songs and tracks featured in the film draw heavily on jazz music of the late 50's and early 60's. The artists featured include The Dave Brubeck Quartet, Chubby Checker, The Shadows, Little Richard, Les Paul, Miles Davis, Charlie Parker, Count Basie and Thelonious Monk. The music supervisor for the film was Amy Ashworth (Joy Division, Dirty Weekend, Town of Runners, Birdsong).

 短评

又是女性導演啊,拍得挺好看的,但就是柔軟了點。

7分钟前
  • l.m.
  • 还行

两个小姑娘确实漂亮。

10分钟前
  • 春光灿烂
  • 较差

欠火候/太喜欢这种生活化的电影了

13分钟前
  • 行走的雕像
  • 推荐

早就知道他俩得睡。。

14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较差

这个故事本应该很heart hitting的 两个小姑娘关系挖得不够深 有点on the nose 这片也是A24发行的

19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较差

love the tone and all that sentiments: now it seems that may not be tomorrow, but spite the horror and the sorrow, I love our world, i want us all to live.

22分钟前
  • Emanuelle
  • 推荐

Autonomous thought, personal truth, freedom of action, these have been my guiding principles. 独立思想,个人真理,行动自由是我的原则。

24分钟前
  • 斜影墨伤
  • 力荐

开始的时候节奏是曼妙而神秘的,我享受着享受着就发现:这部电影超越了我的心里状态的承受能力嗯...我不应该在深夜看这样一部描述The End of the World的电影的...而且还是Sally Potter的...

27分钟前
  • 力荐

要不是女主的红发好看和打赌rosa会和roland搞一起赢了一顿晚饭,只会给一颗星的。

32分钟前
  • 太白兔
  • 较差

人物刻画丰满,但主角的心理矛盾太弱,政治观点幼稚,且细节部分稍显稚嫩

36分钟前
  • 独家情话
  • 还行

想用一个家庭的毁灭来映射六十年代的社会动荡。但是只有困惑,不仅主角困惑,也让观众困惑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一群自誉为精英的革命派,打着反抗的旗号摧毁家庭,仿佛他们曾经珍视的东西现在一文不值。剧本也写得似是而非,那些所谓的诗很难表达什么,根本就是在玩小清新。

39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很差

人物都很丰满,剧情略狗血,台词也被拖累了。

41分钟前
  • sabretooth
  • 还行

不错!

42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推荐

通篇死气沉沉,故事越看越迷糊。

43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较差

影片情绪饱满刻画流畅,演绎诠释的不错。"当爱的电流袭来,只有接受领略!" 现在记忆深刻...还有我与导演的对话。Sally Potter (和JD合作过), 交流时 我们说了些[爱情&婚姻;人性的一些哲思],欣赏她。故事内容并不新鲜,结合时代背景,拍摄手法充实了些

45分钟前
  • Evangeline8
  • 还行

妹子你还是好好演戏别发展时尚圈了。你动态比你平面美多了= =

50分钟前
  • Dita
  • 还行

我覺得我的道德觀有點過不去這種劇情。。不過ginger真心好美~

53分钟前
  • Coo
  • 还行

流水账般无趣,本以为fanning可以为本片添彩,可谁知。。。话说sally以前拍美丽佳人奥兰多的那份细腻跑哪儿去了啊

5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范宁妹妹确实漂亮,电影里也全是给她的各种角度巨大特写(另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单一了),蓝色的眼睛泪珠滚滚让人很怜惜啊。敏感系青春,也是萨莉波特的自传性质的电影,没有很特别之处但也看得出用心,一堆配角挺搞笑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前面76分钟范宁写真视频看预告片就可以了,最后十分钟真是一场好戏啊..

1小时前
  • pinna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