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杀人犯(2016)

剧情片其它2016

主演: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  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  阿伽塔·库莱沙  马格达莱纳·珀拉斯佳  彼得·亚当奇克  卡洛琳娜·斯坦尼  托马斯·洛索  迈克尔·茹拉夫斯基  米哈尔·阿尼奥  康拉德·布盖  艾萨贝拉·达布鲁夫斯卡  

导演:马切伊·佩普日察

播放地址

 剧照

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2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3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4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5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6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3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4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5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6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7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8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19我是杀人犯(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00

详细剧情

  灵感来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生在波兰的真实事件。故事围绕一个年轻的警官被任命为调查组主管,追查一系列残暴杀害女性案件的凶手展开。

 长篇影评

 1 ) 四次刺耳的笑声

全片冷峻,唯有四处刺耳的笑声,让人忘记不得。

第一次是领导与民同乐,男主的上司们围着领导,是谄媚的笑,此时的男主,在欢笑的圈外,连谄媚的资格都没有。

第二次是男主和同事们围着疑犯哄堂大笑,是得意的笑,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第三次是法庭上证人的胡言乱语,引发旁听席大笑,是荒唐的笑,大家都明白这样的证词是怎么回事。

第四次是审判前夜,男主说出真相,法官和他的朋友们的笑,如此荒诞,这个笑和后面男主上司说帮了他的情节结合起来看,才显得更加讽刺。

此后就是一个疑犯被匆匆处决的悲伤,一种“万山不许一溪奔”的悲伤。

 2 ) 围绕了中心点

这间犯罪博物馆的最后一件藏品,是一个精致脸模,主人是那12个女性连环凶案的杀手。每位游客经过,都会对这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吐口唾沫,唯独他披挂着晋升的警衔,百味杂陈。他仿佛看见了镜子,镜中的自己也是亲手杀害无辜的刽子手。他明白以后的日日夜夜,这无辜的幽魂将带着他捏造的事实,缠绕他一生。
   并不是传统的犯罪悬疑片,导演抛开了侦破和寻找真凶的过程,而是转向让警察如何用伪证将一个无辜的陌生人送上绞刑架,是一部“制造杀人犯”,通过警察为了步步高升,慢慢的泯灭人性背弃良知,也是对官僚体制的讽刺。虽然片子还属于类型片,其实导演从主题诉求上已经有对类型电影的探索尝试了。
   风格冷峻,剪辑凌厉,关键几场戏的声音处理让人印象深刻。很成熟的作品,拿最佳导演奖实至名归。其实男主演得也不错,当然剧本也衬他。
   结束电影有些观众鼓掌,很喜欢波兰影片。冬季肃穆而活力的感觉。但是剧情漏洞有点蒙,被告人的性格难以理解,没有为自己辩解却又想为自己辩解,故作沉重和潇洒,难舍子女却无以辩白,并没有放弃希望却没有发声。这样被杀,成全了主角的杀人犯心理,有点牵强。

 3 ) 《我是杀人犯》:谁是真凶

(芷宁写于2017年9月6日)
 
      波兰影片《我是杀人犯(JestemMorderc)》的主海报设计颇具深意,也十分点题。嫌疑人和办案警察的面孔同时出现在海报中,以不规则的线条为割裂的分界线,由各自的半张脸拼成了一张有些扭曲又透着些诡异的面孔。整张海报被暗红色覆盖着,也以不规则的线条为分界线,形成深浅和亮度有别的色调,仿佛一种环境的笼罩。
       该片根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波兰的真实事件改编,剧情虽涉及了连环杀手,却不似美式的惯用表达,波兰影人马切伊·佩普日察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数职,从而令他的创作意图尽可能得到准确有效忠实的表达,佩普日察的剧本设定很明确,他没有将影片的重点放在如何刑侦破案、如何探究犯罪心理方面,而是落在当一个错误的判断发生后,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事件的发展呈现出一错再错局面的必然性,这其中牵扯出更多的问题——时代背景、体制特点、舆论环境及人性特征,可谓林林总总,又百味杂陈。
       影片的氛围营造得压抑阴郁,场景画面冷寂肃杀,剧情架构清晰简明,叙事推进有致有序,剪辑较有特色。剧情始于一位重要大人物的侄女被杀,一位年轻的警官被任命为凶案调查组主管,致力于查找这一系列残暴杀害女性案件的凶手。而大人物侄女的被害令这起本就谈之色变的系列案件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上升到无以伦比的地步,其中的利害关系可想而知,主管案件警官的年纪构成、职场关系、家庭身份、居住环境等等,都为事件以后的发展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影片或许该有几个隐含却直白的副片名,如“泡制杀人犯”或“制造杀人犯”。起先的探案过程十分焦灼,毫无进展,各种招数都已派上了用场,甚至在彼时罕有的计算机也被用在圈点嫌疑人活动范围方面,因冷战对立的原因,上级驳回了警官提议的向对此类案件有经验的英国寻求帮助的要求,悬赏举报自然也在这些招数范围内,且悬赏似乎带来了破案契机,然而却是携裹着各种唯利是图的目的的。
       影片对男主人公的塑造较为成功,演员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对角色的内心拿捏得当,他将主管警官在所面临的困境下及自身欲望的驱使下,所产生的心理畸变诠释得入情入理,英国诗人琼斯曾说:“罪恶的意念必然导致罪恶的行为。” 于是,人性的暗面被唤醒、被培植、被喂养,事件的性质已然变了,警官已从有抱负的苦苦缉凶者变为了惧于形势又步步陷入贪欲深渊的“造凶”者。影片也以一些细节表达出这种转变也并非全部来自于权力和体制的压力,内心的恐惧软弱、不断攀升的各种私欲和职业发展野心,甚至侥幸心理都令他走向了这一步。
       影片有很多场警官和嫌疑人的对手戏,有拷问,有诱供,佩普日察也让他们面对面地对视攀谈,有一次警官甚至带着圣诞节食物前来,而那些看似具有人情味的攀谈诱导,却带着罪恶肮脏的念头,于是,被长期关押拷问的嫌疑人神情恍惚,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真的是我杀了那些女人?影片还有一个对视的设置颇有意味——多年后,已是少校身份的男主面容鬓发已显苍老,且已然发福,他带着参观人员进入专为表彰侦破连环杀人案而设立的展览馆,并亲自担任解说,当人们离开时,他和展览柜里嫌疑人那栩栩如生的头模有个对视定格……
       自看到影片海报起,有心的观众就已不由自主地去思虑——究竟谁是凶手?人?还是所处的时代环境?看罢影片,究竟谁是真凶,观众自有定论。莎士比亚曾说:“任何彰明昭著的罪恶,都可以在外表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不论侦破凶案展览馆,还是因此案而获益的人,在人前都是一副官方统稿的形象,然而以谎言维系的,终崩塌,片尾的字幕表示——波兰已于1990年拆除了这个臭名昭著的展览馆。
       就该片的完成度和所触及的深度而言,2017年上海电影节授予该片最佳导演奖,并非没有道理。
(杂志约稿)

 4 ) 你会寻找真相吗?

人性,制度,以及群体的劣性导致最后的结果。

我是杀人犯,其实是警察的自我独白吧,或许有无数次可以回头的机会,但总是在要坦白的那一刻,给他人打断自己误解,然后自我逃避与欺骗,最后越推越深,剩下的就只能是心灵上的折磨了。其实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真会去努力寻找真相吗?

其实还想问,真正的12个妇女杀人犯到底是谁?是那个精神病患者吗?其实或许也不是,但为什么抓了沃尔克以及患者自杀后,就不再出现杀人事件了呢?

 5 ) 2017年9月9日

没有wifi,车上看的谷阿莫…看完觉得有点后悔,因为我喜欢这个故事:警察在侦破连环杀人案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中途他们捉到了一个嫌疑人。在媒体和政治压力之下,他们很快把这个嫌疑人定罪了。后来有证据显示,这个嫌疑人是无辜的,但是民众、长官、媒体都需要一个犯人,所以嫌疑人只能成为犯人。男主(警察)在过程中有挣扎过,不过最后还是在胆怯、升迁欲望下认同了这件事情。
有观众说风格冷峻,想看看它具体的风格、节奏、剪辑。我想象中,这部电影可能会有点无聊。
之前也有想过写这种故事,不过我可能会处理成荒诞的搞笑风格。

 6 ) “我是杀人犯”

原以为片名是嫌疑人的内心独白,直至整部影片结束,才真正理解片名的含义,才知道这个“我”究竟指的是谁,太具迷惑性了,太妙了。原以为男主是正义的黑猫警长,影片的前半段一直将他的人设定为一个正直的警察,一心想找出凶手。影片的后半段,我也一直在期待他良心发现,能够帮助被抓错的卡利基脱罪,最终换他清白,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典型中国影迷的观影习惯,我们习惯了happy ending。不过,这终究不是一部中国的电影,影片的最后,男主竟然还升官了。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这是现实的,不过我依然相信邪不压正,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这是这部影片的全球首映,导演、制片人、男主都到了现场,制片人在影片放映前说男主在电影中面临着很多艰难的选择,看完电影明白了——权力VS良心。他发现警察手中的证据不足以将抓到的嫌疑人卡利基定罪后,有过帮他翻案的想法,但是当他的boss(有点记不清这个角色了)会错意以为男主是想要一台彩色电视,竟然还答应了的时候,男主妥协了,要了电视。当人们以为他抓住了“吸血鬼”,尊他为英雄时,他膨胀了,权力、诱惑接踵而至,他沦陷了,并且越陷越深。但是他也有过挣扎,原本想敲诈勒索法官判卡利基有罪,但在这一局中良心获胜,不过他有个好队友,他的上级帮他搞定了,于是剧情没有反转,男主成功的成为了一个杀人犯。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可能彻底冷血,自己良心的拷问是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可惜在这里对男主没有作用,虽有挣扎,但邪恶占了上风。但是我很想知道的是,如果又有一个女性死于同样的手法会怎么样呢?这不就等于将警察抓错人的事实公之于众了吗?我猜这大概就是男主的形象与仕途开始毁灭的时候吧!至于他内化的毁灭大概在他动手打了他老婆的那一刻便开始了。
       影片的后半段让我想到了一部美国纪录片,叫《制造杀人犯》,这个还要吓人,因为司法机关诬陷了Avery两次,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比杀人犯本身更可怕的是,我们一直以为在保护我们的人其实是邪恶的源头,我们的安全失去了最后屏障。

 短评

波兰首例电脑比对分析,嫌疑人心理画像,到头来不过罪与罚中圆场冤假错案;而歌舞升平的年代,文艺人士无不排队与领导握手,期盼领到一张彩电购物券

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2017SIFF# 其实剧作真心不错(除了“真凶”自焚那段),男主的困境,软弱写得都很足,比较狠的地方是面对体制或者权力个人并不无辜也并不英雄(就这点比美国片好太多了),可惜配角都太……超验了,比如妻子搭档下属都好正直。剪辑和声音设计都很用心,搁今年一种关注里也是靠前的。

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试想聂树斌和呼格吉勒图没有昭雪

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这间犯罪博物馆的最后一件藏品,是一个精致脸模,主人是那12个女性连环凶案的杀手。每位游客经过,都会对这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吐口唾沫,唯独他披挂着晋升的警衔,百味杂陈。他仿佛看见了镜子,镜中的自己也是亲手杀害无辜的刽子手。他明白以后的日日夜夜,这无辜的幽魂将带着他捏造的事实,缠绕他一生。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叙事很成熟,剪辑也有特色。起码有电影的气节,这样的题材丝毫没有畏手畏脚。#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16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太棒了的电影。本身讲的是连环杀人案 但导演却是用平行于案件的视觉 如高层如何办事、官员如何陷害好人等把政府黑透了。真实事件改编 那么好的题材我国也有聂树斌啊怎么就不敢拍呢?呵呵[微笑]最后那个镜头效果太强了 谁是凶手?谁是杀人犯?就是看着对方的那个啊。

21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一开始还在想,哇,好纯正的社会主义风味刑侦片,比那些动不动就拔枪互怼的资本主义玩意有意思多了……后来,这并不是什么刑侦片啊,人要面对自己其实是非常难的,最近老是想起这句话“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5分钟前
  • 桑丹司
  • 推荐

沾了题材的光,可是导演组织素材的能力实在太弱了。主线模糊不清,副线累赘不堪,不是仅靠反复摇摆就能刻画出人物的复杂性,也不是猛加配角就能体现人间百态。既无史料价值,也无批判价值。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名字配海报才是真意

31分钟前
  • Mumu
  • 推荐

警方黑幕,可不只在波兰有。

33分钟前
  • pulpfiction
  • 力荐

风格冷峻,剪辑凌厉,关键几场戏的声音处理让人印象深刻。很成熟的作品,拿最佳导演奖实至名归。其实男主演得也不错,当然剧本也衬他。

34分钟前
  • 小明
  • 推荐

并不是传统的犯罪悬疑片,导演抛开了侦破和寻找真凶的过程,而是转向让警察如何用伪证将一个无辜的陌生人送上绞刑架,是一部“制造杀人犯”,通过警察为了步步高升,慢慢的泯灭人性背弃良知,也是对官僚体制的讽刺。虽然片子还属于类型片,其实导演从主题诉求上已经有对类型电影的探索尝试了。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波兰对于历史的追溯,在东欧各国之中,是相当有力,也是相当犀利的。这部源于真实案件的影片,很好地解剖着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现实,也在剖析着人性。在恶的制度之下,人性是靠不住的,人性的善良终将湮灭于黑暗之中,而制度之恶会渗透于社会的每处肌理之中。

3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SIFF#意外见到了主创。属于比较成熟的作品,剪辑叙事都很流畅,两段主配乐印象深刻,男主表现也不错。

43分钟前
  • Stranger
  • 推荐

细思极恐的政治隐喻片。最可怕的并非凶手杀人,而是权力杀人,体制杀人。

45分钟前
  • 承泽明
  • 推荐

#SIFF20#最佳导演。要不是在讽刺社会主义,就显得太平庸了。

49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好啊…这样的剧本…可惜😔写不成

52分钟前
  • 身似
  • 力荐

波兰社会主义时期的真事为原型。70年代初出了一个号称要杀30个妇女的连环杀手,在杀害12个时,警方逮捕了一个嫌疑犯。尽管证据不是很足,疑点颇多,从办案的直接负责人到警局负责人,都想尽一切办法让这嫌疑犯成为真正杀人犯。最后法官也被拖下水。影片想讲的是“我们”是杀人犯。

56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前社会主义国家40年后拷问司法体制和人心叵测,不知道40年后的我们能看到聂树斌案的based on true story么?最后一个镜头那个对视太震撼了

60分钟前
  • zhample
  • 推荐

1. 社会主义铁拳下,有多少冤死鬼。事实不重要,我要完成革命任务才重要。我们的夏树彬案,拍起来是不是能够拿奖无数啊。2. 买彩色电视机,需要票,才能购买,跟我国一样的。

1小时前
  • Sabrina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