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者

记录片英国2012

主演:Adam O'Brian,Anna Ruben,Ken Appledorn,Debbie Jennings,Carey Gibson,Frédéric Bourdin

导演:巴特·雷顿

播放地址

 剧照

冒充者 剧照 NO.1冒充者 剧照 NO.2冒充者 剧照 NO.3冒充者 剧照 NO.4冒充者 剧照 NO.5冒充者 剧照 NO.6冒充者 剧照 NO.13冒充者 剧照 NO.14冒充者 剧照 NO.15冒充者 剧照 NO.16冒充者 剧照 NO.17冒充者 剧照 NO.18冒充者 剧照 NO.19冒充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4 16:36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位名叫尼古拉斯的13岁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故失踪了,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期间家人搜寻无果,渐渐放弃了希望,媒体也只将这起事件视为一场普通的失踪案,它并没有引起官方任何的重视。  一晃眼三年半过去,就在除了家人外的所有人都渐渐淡忘了尼古拉斯之际,一群游客在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镇里发现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身体状况非常的糟糕,思维亦十分混乱,但他非常坚定的告诉大家,他就是三年半前失踪的男孩尼古拉斯。尼古拉斯失踪之后,他的母亲的健康就一落千丈,姐姐卡莉成为了失而复得的尼古拉斯的收留者,可是,这虽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所有的人都觉得其中隐藏着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长篇影评

 1 ) 人生旅途充满了他人难以理解的痛苦

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读,没有人知道受伤害的人到底在承受怎样的痛苦,有时候人们宁愿相信一个没有道德的骗子无证据的指控以此去证明人性之恶,也不愿相信人为了逃避痛苦宁愿自我欺骗。

这个电影两个故事线我更相信尼古拉斯的家人而不是骗子,丢了四年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关注度,以三十多年前的技术手段案件也无法再侦破,尼古拉斯的家人应该是无法承受如此的痛苦,如果是他们杀害了孩子也没必要接受一个这么容易拆穿的骗子大费周章的给自己找麻烦。

而那个骗子在被抓之前冒充丢失的孩子成功了不止一次,每一次他冒充都会成功,唯一一次未遂是被判六年出狱之后29岁的他又一次冒充14岁的失踪男孩。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尼古拉斯的家人愿意照顾23岁的破绽百出的他,就像他不明白他欺骗的每一对失踪儿童的父母在承受怎样的痛苦。更可能他非常明白,所以才能一次又一次犯案,但就像他说的那样他不在意罢了。人生的问题永远是问题,痛苦是难以得解脱的,远不如获得关注来的实在。

 2 ) 冒充者从头到尾的心理暗示

    
      一位经验丰富的冒充者 一定有超乎常人的情商 也许从头到尾我们大家都是跟随着冒充者的思维走 换句话说 我们也许被他催眠了 就像 影片中他和女警察讲诉自己受虐经历后 女警察并没有表示怀疑 而是表现出对冒充者的同情 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 冒充者的洗脑很有用 而我们在看 这部影片时 其实也不知不觉的中进入了冒充者的洗脑世界 也许那家人是无辜的 他们也只是单纯的被冒充者洗脑了而已 但这家人万万没想到 在冒充者被抓后 竟然指控他们杀死了他们十六岁的儿子 所以影片的的最后 在冒充者被抓后 对着不远处的镜头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笑容中仿佛在说 “看吧 你们这些蠢货 这么轻易就进入了我的世界”
      针对影片中一些细微的心理暗示 我的看法如下:
      为什么 姐姐去西班牙接冒充者时 一遍一遍的教他认照片中的人呢 我想说的是 影片中有讲说冒充者说他要在办公室休息 但他当晚却给美国警察打电话 并且说自己有失忆 美国那边的警察在给那家人打电话时肯定有对姐姐说 所以我猜想姐姐才会在接到冒充者后由于激动 所以不停的给冒充者看照片并教他认识照片中的人 也许这时的姐姐只是想让冒充者的记忆慢慢回忆起来 但在冒充者被抓后 冒充者却把这件事无限放大 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我们相信 姐姐很可疑
      还有影片中在冒充者被女警察带去看心理医生后 并且给姐姐打电话说他并不是尼克 还说让姐姐明天不要去接他 可是姐姐依然去了 也许大家会觉得很可疑 这也是女警察可疑这家人的原因之一 可我想说冒充者这位打电话狂人 也许晚上有偷偷给姐姐打电话说些什么 当然背后的一些事情局外人都不清楚 但是以冒充者的性格 冒充者一定有背后偷偷给姐姐打电话 ( 影片里姐姐表示并没有接收到女警察不让她接冒充者的信息 这个一定有一方撒谎 如果是姐姐撒谎 那我觉得姐姐在隐瞒些什么)
      为什么在警察说要检验DNA时 妈妈撒泼抗拒的样子 我想冒充者在这家人面前有表达过什么 或者说有说些什么 (当然之后妈妈对此行为表示否认 其实说到这里 我表示也很纳闷)
      还有杰森的“好运” 让人更加怀疑些什么 但我总认为 这也许是冒充者对此事洗脑的暗示
      当然如果事情真的就像冒充者说的那样 那我也明白冒充者为什么会指控他们了
      但我还是更多的相信 这是冒充者对大家的一种洗脑暗示 冒充者从小就缺少别人对他的爱 所以当他来到这个家庭时 发现大家都对他如此关爱 并且在外貌悬殊挺大的情况下依然相信他就是尼克 这让缺爱的冒充者反而开始抵抗 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从而的最后的指控他们

     

 3 ) 如果你没试过失去家人的痛苦,就不要试着站在受害者角度想事情

影片开头真的看哭了,特别她姐姐那种爱他处处要保护他的心完全懂。之前看了影评那些阴谋论真的觉得很伤人,就像他姐姐说的,f him。

很多人失去自己最亲的人会变得精神分裂或者变得行为异常让人无法理解。

我觉得家人的心情就是那种完全被弥补的心情。就好像人始终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就好像很多依然相信被渣男渣女骗一样。

谁会猜到有人骗过警察局骗过调查局,连别人都确认的事情会因为爱而选择盲目。我很能理解这种心情。

影片有一点是妈妈很偏爱小儿子,大儿子是否因为这样的妒忌而杀害小儿子不得而知。因为最后一个接到电话的人就是他。

但是她姐姐很明显真的是无辜的,她真的很爱她弟弟

 4 ) 都是神人呐

  看完之后马上借朋友ID上来一吐为快了。

  在影片刚开始播一分钟左右的时候,想弃掉来着,因为让人感觉实在是太不象纪录片了,倒象是伪记录片,为什么每个人说的话都象是事先有剧本编排的一样,不要说的太流利好吧?然后按了暂停,马上来豆瓣上看看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的感受,然后看到一位同学讲的两个故事版本,觉得这个嘛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就索性把片子看完了。

  看的过程中,我还是觉得这是种用演绎的方式把真实事件重现的手法,如果它真的是纯电影,怎么也不能把它归到纪录片的类型里来是吧。
  看完之后我又百度了一些资料,晕啊,原来这些我以为是演员的人都是案件真实的原型啊!尤其是男主角啊,我当时觉得这货绝对是找的演员好不好?还有那个侦探和FBI,太象演出来的啦。

  总之,被吓到了,这帮神人,个个都有当演员的潜质!
  但是,看影片的时候总容易困惑,那个姐姐,在黑白胶片部分和现在的长相实在是对不上啊,就算是胖了,也感觉不象一个人,尤其后来那眼线,全片觉得最象有问题的就是姐姐,盯着她的眼睛看觉得想要打颤……
  还有那个哥哥杰森。好象刚开始里面的字幕说是表哥,后来又说是亲哥,怎么回事?后来那个和侦探一起挖坑的是谁?是不是说失踪这个孩子有一个亲哥和一个表哥?


  正在打字的时候,有人敲门,可能片子里的眼线姐姐实在是让我难忘,于是被敲门声吓了一跳……


  昨天还看了一部纪录片《西孟菲斯》,也是挺让人欲言又止的。唉。不说了。

 5 ) 看了2012的悬疑纪录片《The Imposter》

1、有种开山鼻祖的感觉,把纪录片当成悬疑片来拍,后来者包括《Tiger King》都对此有借鉴吧。

2、关于携带一个秘密如何继续人生,有人会陷入毒品不可自拔(Jason,他绝避杀了自己弟弟),有人逃避现实(妈妈拒绝面对,连测谎仪都测不出来),有人被谎言吞噬停不下来(Frederic到监狱了还继续骗失踪家庭)。

3、全片搞笑担当就是那个私人侦探,竟然给FBI打电话说他觉得Frederic和Nicholas不是同一个人的证据是俩人耳朵长不一样,还自己给Frederic脑补了一个外国间谍要去炸美国军事基地的剧本,莫名喜感。

4、德州和西班牙的人民平均水平也太闭塞了,十分明显的客观科学性漏洞都会被忽略:一个美国出生长大的人不可能有切换不回来的法国口音,以及眼睛颜色不是靠药水就能改掉的,看了以后就不难理解为啥会有人信疫苗是阴谋了。

5、看了一些豆瓣评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所有人都倾向于家人没问题,只是太想念Nicholas了而拒绝面对现实,但去英语环境里看相关报道评论一边倒都是Jason是杀人犯、家人是知情人。为啥两种文化的观众看同一部作品能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观感,真的奇妙。

 6 ) 自己儿子都认不出来?还是太想找到了

说真的,妈妈也认错了实在很难令人信服的。不过可能几年没见吧,也可能是太想找回自己的儿子了。我对一开始没有做dna测试就直接给美国身份表示怀疑,这么草率了真不符合情理。而且22岁跟16岁相差6年呀,特征还是挺明显的。总体都觉得bug太多了,但总有一股力量吸引我看下去,而且结尾处还引出另外一个可能性,我差点都认为是真的了。导演高明吧!

 短评

好闷,看到睡着了。

7分钟前
  • 怨念柒
  • 很差

回来的儿子

11分钟前
  • expect
  • 还行

电影建立在半部素材丰富的“换子”故事之上,过后接着笔锋一转,瞬间“疑云”丛生。可惜最精彩的部分却不见任何言之确凿的事实作为依托,一切均建立在假设之上,因此无所谓意义。个人并不觉得这种大量引导观众、真人再现的探索频道模式是纪录片摆脱沉闷和视频材料不足的出路。

13分钟前
  • 兔小姐
  • 还行

这实在太离奇了 我不该看到一半笑出来的...而之后的剧情大转折和悬疑气氛的完好营造 又让人后背发凉 况且还是部纪录片 真相不论哪一种 都十分瘆人 被愚弄的就真是善人吗 那家人绝对是有问题的...说起来imposter他的笑容诡异瘆人 生平经历或许曲折 但的确是个大大的奇葩

15分钟前
  • SundanceKid🌈
  • 推荐

没下线大丧失

16分钟前
  • Night Stalker
  • 推荐

故事让人觉得很离奇,有点难以理解,这绝不是冒充者的智商有多高的那种伪装,而是失踪儿童当事者的家庭里那份难以填补的心灵空缺和遗憾,利用这点的人已经够残酷无耻了,但最终冒充者依旧是大言不惭不知悔改。真实事件再现的做法很失分,但剪辑很给力,直接让影片成了一部悬疑犯罪心理片。★★★☆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神奇的故事,奇葩到了一定境界了。最后三十分钟活生生的逆转啊,国际大犯都被抢了风头,比伯尼那个故事更奇葩,还都是真实故事。

23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又是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事,利用了人的一些弱点乘虚而入。男主角应该是童年阴影使他需要获得各种心理补偿。拿纪录片当剧情片拍总让人想起很多电视台的法制栏目剧。最后的一段舞很神。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又一个神奇的德州真实事件,结尾的反转确实够震撼,留下一个不可思议的悬念。不过这种半电影半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做得远没有《BERNIE》自然和有说服力

28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其实这是部暴露了无良媒介如何混淆视听的作品,将一单我不熟悉的骗局讲得丝丝入扣,巧舌如簧的剪辑真是将我们耍了一遍猴。从开始动机的闪现到结尾摆出毫无悔意的胜利姿态,主人公暴露在镜头内的不止是他的演技,更是对他人逻辑能力的嘲讽。但似乎没有解释为什么姐姐一家抗拒骗局的拆穿,疑点线尾仍在。

31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推荐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鸡 蚂蚁身长三尺六 老爷爷坐在摇篮里!

34分钟前
  • 李香菜
  • 力荐

如此奇葩而揭示人心的事件要拍得难看也很难吧。成功的骗子大概都是表演型人格,自白时表现力甚至优于很多演员。再现场面其实有点打断当事人叙事节奏。主题歌是16马力的Wayfaring Stranger,嗲!

3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你们都是哪里看到的啊.找了半天都找不到相关资源..

40分钟前
  • 马克图布
  • 还行

一个猥琐男假扮小青年跨国诈骗国籍事件的犯罪实录

42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推荐

纪录片里的情景再现总是有一种特囧的感觉。不过这个案例本身还有点意思。

46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从70分才开始的奇葩剧情

47分钟前
  • Cola
  • 力荐

比黑色电影更黑一百倍的真实。有谎言,有阴谋,有犯罪,有死亡,甚至连警方和私家侦探都齐活了,各种转折和陷阱真是编剧都编不出

48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起初的一个小时我觉得这是一部拍摄很精致而且手法精妙并且有设计的纪录片。但最后半个小时的反转让认目瞪口呆简直超神,第一次觉得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实击败了电影世界中再造过的事实。

52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在纪录片里增加叙事电影元素从来不是问题,因为所有纪录片都必定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指向。真正的问题是,这些对普遍想象的再现是否损害了观众对这个事件想象补完的权力。就这个案件而言,通过情景重现增强感染力无疑已经干扰到了观众对事件之荒诞的脑补上限。

54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如果换一个讲述视角或者叙事顺序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平铺直叙,把悬念的点落在身份上而不是事件的发展上,或许会更有主题性更好一点?

5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