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喜剧片大陆2016

主演:舒淇,冯绍峰,宋茜,叶青,凤小岳

导演:陈飞宏

播放地址

 剧照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2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3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4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5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6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3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4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5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6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7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8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19我最好朋友的婚礼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7 12:35

详细剧情

  影片改编自好莱坞同名经典爱情喜剧。顾佳(舒淇 饰)是国内某时尚杂志的新任主编,奉命去米兰参加时装周。一通意外的电话让她刚刚落地就放弃了工作安排飞往伦敦。因为她曾经逃避但其实内心深爱的男人林然 (冯绍峰 饰)马上就要和一位年轻富家女萱萱(宋茜 饰)结婚,她想在婚礼之前把新郎抢回来。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顾佳邂逅了型男Nick(凤小岳 饰),她一直出糗,令Nick非常尴尬。见面后,林然的准新娘萱萱却待她亲如姐妹。尽管内心矛盾,顾佳还是有意无意的制造着麻烦,并因为一个误会使婚礼无法在英国如期举行,但林然和萱萱情比金坚,顾佳决定安排林然和萱萱去意大利办婚礼。在米兰,顾佳鼓起勇气和林然表白,却意外被萱萱撞见,三人在街头展开了追逐……

 长篇影评

 1 ) 强行装X,实力五毛!

原版N年前很不认真的看过,没什么印象,不好比较。整个观影过程其实还蛮身心愉悦的,所以,不至于给“很差”。虽然对舒淇演这个角色有怀疑,但总体也算"敬业",部分镜头也算很到位了。这种故事情节本身于我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情怀分的,所以从一星打到了三星。

但片子拍得确实是“强行装X,实力五毛!”

※→国人对扛着个摄像机去欧洲大街上转一圈总是乐此不彼,世界上也找不出第二个电影市场这么强行装逼的了。(或许有吧,我说的是“进城装逼”范!)伦敦 米兰 纽约,大街上拍一些标签式的东西揉进电影,好像能加分似得,这制作审美完全停留在90年代。故事的角色、地点设定没有“追求”,是的,“追求”!

※→翻拍经典本身并不反感,虽然很少青出于蓝,但没有一颗想“出于蓝”或接近于蓝的心那就是可耻的,因为你是拿出来赚钱的,抄了别人的卷子,但发现对方算错了一题,然后自己改对了,这才牛X好不好?可惜,我看不到任何加分的地方。国外的东西翻拍需谨慎啊,只搬故事,不动脑子改剧本,你们不要这么容易赚钱好不好。

※→有人说宋茜的表演呵呵,且不说演员演得如何,个人觉得整个片子几个主演的选角,貌似就宋茜选对了吧?其他要么太老,太嫩,太会打酱油,太飘,太。。。。。

※→为了拍什么而拍!!各种街拍特写也就不说了,好像就是要告诉观众:诶,你们看好啊,我们来这里拍了,我们到这儿来过了,故事发生在这里哦,你们来旅游的时候会想起这部电影哦!呵呵!!说为了拍什么而拍!就必须说婚纱追逐戏了,我暗暗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一定要拍这么一场戏,反正我是要拍,于是强行拍出来了,特别尴尬。

※→说到演员,只想说:舒淇这样是怎么做到主编的?宋茜这样是怎么赢过舒淇的?冯绍峰这样是怎么能想齐人之福的?完全不可思议!!演员接戏需谨慎啊!!

※→本片没有好朋友,没有婚礼,没有爱,满满中国电影的肤浅!!

 2 ) 贫穷与俗气的想象

1.直白的表演,没有把观众当成会思考的人

只用仔细想想一个问题就能展开对影片的怀疑:
你能想象生活中真的有这样没坐过双层巴士、表情动作处处似小品的BBC主编与时尚杂志主编吗?

我的意思不是将日常生活典型化这种手法本身有问题,就好像张飞与关羽实际上没有演义中那么神勇,也不妨碍读者相信他们的言行。将生活中人物的特征集中并戏剧化才能吸引注意力,这一点没错,创作者的短板在于这些人物即便是在虚构的戏剧空间中也难以使人信服他们的行为与动机。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舒淇在自己第一次计谋失败后为了表达对萱萱装可爱的厌恶之情,在林然家门外夸张地模仿了萱萱的语气和动作,并对着空气尖酸地咒骂。且不说现实生活中难有这样的异常行为(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人对着空气咒骂,你会怎么想?),即便是在虚构的戏剧空间里,这样来展示人物的情绪也是粗暴和简陋的。
如果说《低俗小说》是通过将传奇虚构人物的生活化来产生戏剧冲突从而派生幽默与立体感,那么本片就是将一个现实中存在的人物刻意而做作的传奇化来让其更不可信。(生活中的杀手少,而时尚杂志的主编却真正地存在)


2.直白的夸张,透露出贫穷的想象

关于这些过激的想象和对社会上层人士生活方式曲解式的创造,我觉得一个原因可以被用来解释,那就是创作者的贫穷与不浪漫,即越是缺什么越会夸张地想什么,街边乞讨的流浪汉肯定想过“如果有钱我就包一百个妞不穿衣服服侍我,开一百瓶好酒来一起喝”,事实上有钱包一百个性服务者并开一百瓶好酒的人绝不会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的世界和视角里有别的事要做。

所以,本片中难以令人信服的表演与台词或许可以归因于此(我不会说情节难以令人相信,只要演员与台词靠谱的话本片的故事还是有意思的):创作者实在对真正的上流社会缺乏了解,俗气过度的浪漫只有毫不浪漫的初中生才每天想象、对物质的强烈崇拜体现着相应的缺乏,正和乞丐与有钱人的对比一样,真正的BBC体育主编和时尚杂志主编不会这样行动、言谈与生活。

当然,我不会完全说这是创作者low的体现,如果我们再继续尝试着归因,可以看到这样的影片会在文化市场上产生,观众对影片艺术要求的低下和对富有物质生活的向往所发出的市场倒逼动力是不可以忽视的,直白点说,想意淫“上层生活”的普通人太多了。而这其中最让人不解的是,观众实在是可以看懂或者可以在培养下看懂更复杂的影片的,为什么市场不断地生产这些低幼化的作品?


3.直白的细节,打破自己的故事空间

电影之所以让人入迷,是因为他可以编织一个让人沉迷其中的故事/梦境,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梦境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与现实保持距离,试想你在做一个返回18岁在路灯下与初恋互诉衷肠的美梦,朦胧的情愫与往昔的回忆弥漫心头之时,你想到明天早上如果不早起交电费,明天下班后就没时间交,这个美梦还能保持同样的舒适吗?

本片完全反其道而行之,我说的不是唯品会的植入,这样的商业操作作为电影来说无可厚非,我说的是影片中很多处对情节和画面都没有必要的细节,比如到意大利酒店的第一个镜头从著名酒店开始摇起,比如各种奢侈品与logo的露出,这样的细节无疑阻碍了观众对场景的认知,除非是本身去到过那些地方的观众,电影无论是情节还是台词还是画面都不应该要求观众利用画面外的生活元素来参与理解,比如你不能设置一对正面临经济危机的夫妇产生这样的对话:

“什么?你在Khoom kim heev买的衣服?你怎么能去那里!”
“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忍不住去Khoom kim heev啊。”
“Khoom kim heev是我们能考虑去的地方吗?”

上面的Khoom kim heev是我随便写的字符,你可以看到,创作者不应该把妨碍观众理解的元素放到情节中来,但这正是本片创作者连篇累牍在做的事情。



总之,空洞的戏剧性、庸俗而贫穷的现实想象与残破的故事空间,让本片无论是在现实还是艺术层面上都没有达到适合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不过舒淇这么漂亮,也就瑕不掩瑜了。

 3 ) 这云端上的人物设定真是让人食不知味

     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动机主要是对舒淇的喜欢,以及对迷人英伦风光的喜爱。但看完本篇,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部披着翻拍外衣的三流言情剧而已。
 
 
      首先就是人物设定。舒淇是时尚女主编,冯绍峰是 BBC副主编(看到这里我就想笑了,BBC什么时候愿意把副主编给中国人,这编剧意淫的可以),宋茜是某企业大亨的女儿。这群不接地气,飘在云端的人物,有着大把的金钱挥霍,却在这边纠结着有些无趣的儿女情长真是让身为平民的我们没办法找到带入点。
 

      其次就是人物台词的雷人,宋茜的富家小姐所说的台词真的已经被台湾偶像剧和大陆家庭剧都用滥了好吗?可以不要那么雷人、装傻白甜,在男友是该继承我们家业还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种烂俗的玛丽苏问题里纠结了好吗?
 

      再次,就是对男女主友谊与爱情的刻画。哎,我想说,电影主题就真的没有什么别的可拍了吗,“男女主由纯友谊升级为爱情”的这个梗,已经被拍到烂了,已经没有新意了。再加上,原作的珠玉在前和近几年如《我可能不会爱你》、《爱你,罗茜》类似题材的大火,类似好剧的出现对这部纯靠改编和意淫而翻拍经典的这部电影而言。。。真的只能让它相形见绌。看了时光置顶的几个影评都是一片叫好之声,也是让笔者真的寒心,不知道是真水军,还是真有人觉得拍的好。。也许都有吧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也只能 “呵呵”了。
 

      本剧冯绍峰的人物bug真的让我耿耿于怀。他既然父母早逝,是如何凑足30万+存款过了英国签证的?他的这笔留学费用是哪来的??如果我没记错,他读的是本科??本科3年至少100万他从哪来的钱??还有BBC记者各个忙的半死,他却还有闲情逸致说着SB的对白?这类电影只会给年轻的孩子们制造一种假象,好像世界最高学府很容易进,出国留学也很简单,进BBC当副主编开着法拉利娶了白富美就真成人生赢家了。对于这种如白日梦般的虚幻现实,它也就只能送给充满幻想的孩子们,也挺好的,毕竟世界还是需要充满爱的。
 

      反观这一年的电影市场,IP电影、翻拍层出不穷,这正是说明了,我们当下好的电影剧本和优秀电影编剧的匮乏。电影市场的火热,吸引了大批的投资人参与了这场市场蛋糕的争夺战。靠着明星、大IP来恶意圈钱的行为真是屡见不鲜。虽然我们回不到张艺谋的《英雄》前的那片低迷的以文艺片为主的电影时代,但至少要对得起“电影艺术”这个名词。不要过度消费艺术,不要过度消费观众的耐心。我记得李立群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现在是观众想看电影了,而不是真的是某些电影拍的好”。

希望中国电影的烂片越来越少吧。

 4 ) 不试一下,怎会知道?放手去爱,不留遗憾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改编于美版同名爱情片,讲述顾佳在得知男闺蜜林然订婚后惊觉自己爱上了他而后引发的故事。

前面部分剧情交代女主顾佳、男主林然及其未婚妻女二孟薏萱之间的感情故事,情节有些拖沓无聊,男主女主的关系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当女主发现自己爱上和女二订婚的男主,便期待怂恿男主女二闹分手……与此同时她又受不了良心谴责从而变得进退两难……后来男二Nick的加入,故事出现转机,因为他为帮助女主而与她在男主面前上演了一场假扮情侣的好戏……女主终于鼓起勇气向男主表白。
本来我期待结局会出现大反转,男主女主最后会在一起,奈何女主逆袭失败,男主说:“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我有了想守护的人……”,而男二说:“我一直都在……”。这真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顾佳费尽力气尝试去追回错过的爱情的时候,殊不知一转身,发现幸福原来一直都在身后等待。

有时,感情上退一步海阔天空。
深思良久,这个结局反而是最合适的,彰显现实,不过不失。
或许我们应该懂得,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爱。珍惜眼前人吧,不要等待,也不要害怕,爱就要勇敢说出来,一旦错过便是终生,无论他也是否爱你,至少你不会遗憾……
你不试一下,又怎么会知道呢?放手去爱!

 5 ) 男女之间是否能做最好的朋友?

文/黄若菲

我没有看过当初那部脍炙人口的好莱坞影片,对于这类爱上蓝颜知己的片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可能不会爱你》和《撒娇女人最好命》,程又青和李大仁,是最好的朋友,张慧和恭志强,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曾经认为,不可能爱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但是事实证明,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可能不觉得。那么,男女之间,是否能够做最好的朋友呢?


这部影片里,作为最好的朋友,林然是向顾佳表白过的,可当时顾佳却认为他们之间只是亲情并不是爱情,说实话,林然的表白其实挺冒险的,大多数这样的好朋友,会选择不表白,至少能一直做朋友,如果表白被拒绝,有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其实,林然和顾佳也确实不再是之前那种无话不谈、没有男女界限的最好的朋友了,林然新恋情中的点点滴滴从未和顾佳分享过,直到即将举行婚礼前夕,才通知了她。

顾佳此时才意识到,他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毫无顾忌地单独相处,她即将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最好的朋友,还是自己恍若未觉早已深爱的人!此时的千方百计,此时的袒露真心,为时晚矣,林然早已站回到朋友的位置,对她虽然依旧关心备至,却并不是源于爱情了。

<图片2>
男女之间能做朋友,双方必然存在着吸引对方的地方,大多数情侣,不都是从做朋友开始的吗,但是相处下来,一直走不到情侣的阶段,要做一辈子最好的朋友,其实挺难的。两个人都单身的时候还好说,一旦有一方结婚了,如果不看淡这段朋友关系,那么男闺蜜或红颜知己的存在,总还是给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感。

影片的结尾,并没有让这两个最好的朋友终成眷属,其实,这是最好的结局。

<图片3>
曾经天真地以为,人一辈子只会爱一个人,可那只是《从前慢》里描述出向往的美好,更普遍的现实是,没有人会一直等,就像林然,他被顾佳拒绝之后,不会一直站在原地等着她回头能看到他,而是会再去追寻一份适合自己的爱。那些“即便你不爱我,我也会等你一辈子”的誓言,听听就好了,通常不超过一年,另一个就会出现,我看过最快的开展下一段恋情的,是一周,言犹在耳,时过境迁。

所以,如果爱,就勇敢爱,不要去顾忌朋友不朋友,因为你们最终的结局,从来也不会是最好的朋友。

 6 ) 《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翻拍都不及格的国产电影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那种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抄成绩好的同学的卷子。结果,就连抄也抄不出个及格分数,让冒险借卷子给他的同学,深深为其智商捉急。

国产电影就是这样一位同学。

昨天,我去看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图片1>

这部电影翻拍自1997年的美国同名电影,美版曾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多项提名。首映就以210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爱情轻喜剧类影片首映票房的历史纪录。

<图片2>

我们的影片几乎一模一样的照搬了原作的故事情节:女A有个旧爱男A,俩人十分要好。女A突然得知男A要和女B结婚,发现自己还爱着男A,于是找来gay蜜男B帮忙,想方设法拆散男A和女B。最终女A失败,却也有感于男A和女B的爱情,虽抱憾,尤释然。

本以为我们借了成熟美国电影的骨,起码能拍出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片子,却不料仍是扶不上墙的一坨。

<图片3>

下面,小杀姐姐就带你们对比一下这两部影片,看看我们是如何巧妙地略过了一系列的精华,把一部经典影片翻拍成毫无神髓的空壳的。

1

第一刀:杀标签式角色
先来看女A,
美版的女A朱利安,
是一名美食杂志评论员。

<图片4>

电影开场的餐厅后厨戏,
厨子们对朱利安的餐点的重视程度,
充分体现了朱利安在食评界的份量。

<图片5>

而朱利安在尝菜后,
风轻云淡的一句赞扬,
也简洁明了的让人看出,
她高冷的气质。

<图片6>

用现在的眼光看,
朱利安就是一个难搞的女文青。
而我们的女A顾佳,
作为一名时尚杂志主编,
在整个介绍人物的开场,
除了走个时装秀的红毯,
屁都没干。



倒是方便我们的演员本色出演。
纵观全片,
顾佳让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是,
利用职权之便,
阻挠婚礼正常进行,
顺便收收奢侈品店的礼;
以及在男A拉她跑时,
一口一个“高跟鞋”地呻吟。
恕我眼拙,
我实在看不出她是时尚杂志主编,
倒是更像个政府leader,
或者卖鞋的。
讨厌对方就气冲冲地跑到墙角,
自言自语地恶意模仿其说话。
且不说剧作法中,
轻易不可让角色自言自语的大忌,
就单论这反应,
谁TM见过这样的快30岁的女人?
再说男A,
两版都是体育杂志主编。
在女性主导的爱情片中,
男主角相对较弱十分正常。
但美版的迈克尔,
好歹让我们看出了,
他热爱自己执着的事业。



而我们的林然,
作为英国BBC体育频道的副主编,
VESPA对他,
居然是很稀罕的东西!

<图片9>

这是我们对BBC的藐视吗?
主角尚如此,
配角更不用寻思。
我们的男B在飞机上,
被女A一泼结缘,
事后一言不合,
二人就在英国巧合再会……

<图片10>

“巧合”,
英国果然是个弹丸之地。
呵呵!
顾佳的助理就更离谱,
作为一名影响力时尚杂志主编助理,
一听到爱情故事就手舞足蹈。

<图片11>

在她中二气质的带动下,
我们的电影,
充满了中学生恋爱的屯感。
美版电影中女A和女B的明争暗斗,
在我们这又变成了,
虎逼学姐欺负病娇傻白甜。

<图片12>

我真得很想和谐掉
“虎逼”、“傻白甜”等等字眼,
只会简单粗暴地贴标签,
从不细致的刻画角色,
成了我们电影的常态,
我们的电影自然地,
就像阿猫阿狗顺嘴胡说的段子。
翻拍经典又如何?
再好的情节也拯救不了
角色空洞导致的乏味。

2

第二刀:杀强行高逼格
除了贴标签,
强行高逼格的恶劣习惯,
这部电影也没落下。
如前所述,
观影时,
我一直在想,
顾佳时尚杂志主编,
和林然体育频道主编的身份,
在剧情上有什么作用。
后来发现,
是我想多了。
顾佳是时尚杂志主编的意义,
在于电影可以涉及到米兰,
这个一听就高端的时尚之都;

<图片13>

林然是体育频道主编的意义,
在于电影可以发生在伦敦,
这个人尽皆知的老牌贵族城市。

<图片14>

完全不似美版,
朱利安美食杂志主编的身份,
是为了体现她独立、自由的性格;
迈克尔体育杂志主编的身份,
是为了他能勾搭上,
拥有球场的大老板的千金做以铺垫。
我们的电影,
人设、情节都是为了逼格服务的,
只要能显得逼格高,
米兰大教堂也能拿下;
只要能显得逼格高,
管它缘起何处,
故事就在伦敦发生了!
宝格丽的字样,
一会儿出现在酒店招牌上,
一会儿又印在了戒指盒上,
好高端啊!!!

<图片15>

听说《穿普拉达的女王》
也要翻拍中国版了,
上映时大家一定备好电焊目镜,
小心被两秒一个的牌子亮瞎眼。

<图片16>

无力继续吐槽……
老百姓讲话,
缺什么,
炫什么。
我们的电影这种强行高逼格,
无意义地堆砌符号的行为,
着实让人后颈泛凉,
胃里波涛,
low到爆炸。
想象假如有一天我说,
“小杀姐姐在米都的杜莫主教堂,
喝了一保利瓶的H2O!”
何如?
祝各位好胃口。

3

第三刀:杀闹着玩的表演
一流的剧本,
可以让三流的演员大放异彩;
一流的演员,
演三流的剧本也差强人意;
但三流的剧本,
遇上三流的演员,
那就是一场灾难!
舒淇的表演中规中矩,
排除剧本的薄弱,
全片唯一能无障碍观看的部分,
可能就是她的戏了。
冯绍峰依旧保持着他以往的风格,
不论什么角色、什么情境,
总微锁的眉头,
真想让我朝上面来一拳;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9>

宋茜的戏则松垮无比,
她的角色的情绪变化碎了一地,
以至于我一看见她,
就以为在看综艺;



还有这个凤小岳,
游离于标准与夹生之间的中文,
播音与唠嗑之间的腔调,
无不给我一种,
他是来中国骗钱的鬼佬的错觉。

<图片21>

差点在影院拍案而起,
剑指大骂“滚粗”。
美版主要角色的演员,
投入、细致的表演,
他们的功力,
我就不拿来再压低我们的戏的水准了。
只看看这一处席间聊到high时,
大家唱起歌来的感染力——

<图片22>

影片中细枝末节的配角的表演,
都能让人拍手叫好。
再看我们,
连主要角色的戏,
都像喝了一吨H2O一样水,
翻拍再经典的影片,
也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近两年,像《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这路玩花活儿的影片不在少数。自主创作疲软,于是就去翻拍国外已成功的作品。然而,兜兜转转却总落入同样的囹圄——我们像是总弄不明白,这些作品的成功,并非因为它的概念奇诡,或者元素绮丽,而是因其人物饱满、故事扎实。

我们如果不能从翻拍中学到神髓,那么不论对多么经典作品的翻拍,也只是不断地制造冗余的影像垃圾。

就像那些考试照抄,还抄不及格的同学一样,只能永远照抄,永远抄不及格。唯一的区别是,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为照抄的同学着急。但原版电影摄制方则会乐到癫痫——反正你们花钱买版权,拍好了是版权本身优秀,拍不好是你们自己无能。

但看到差距的观众的失望,则是真真切切的,对我们的电影难以挽回的失望。所以,连照抄都抄不好的国产电影,是不是该长点心了呢?

 短评

舒小姐一个人承包了全片所有看点。

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冯绍峰的脸真的是越来越僵了,舒淇离了大制作立马现原形,虽说一直是大嘴朱拥趸,但原片就算不上什么经典。这种电影有什么翻拍的必要?国产电影注定灾难的一季。

13分钟前
  • 丢了的心
  • 较差

还是原版值得看,浪费了舒淇,凤小岳。冯绍峰在这部电影里气场特别凤凰男…

17分钟前
  • 蒸桑拿的冰激凌
  • 还行

剧情苍白无力,国外的那一套,真不适合国内市场。毫无看点

22分钟前
  • 时擦
  • 很差

喜欢就去表白啊 做什么朋友。等到他已经一门心思去守护另一个人了才追悔莫及想去弥补 那时早已经为时过晚无济于事了。电影最后两个人没在一起 说明三观还算端正。

23分钟前
  • Emotion/。
  • 还行

比想象的好看!虽然知道凤小岳是美国人!但是他在飞机上说英文的那段还是苏到我!!!

25分钟前
  • 钙乐世_Galaxy
  • 推荐

真的是抄经典也全抄错!不说艰深的剧本层面的,说简单直白目力所及的吧,选角层面,以舒淇女神般的气质,为什么要降维去拆婚那对土low的恋人呢?原作里大嘴茱和男主在船头共舞观众是希望他俩能在一起的啊,而改编里则是完全不想!好!吗!

30分钟前
  • Aboo
  • 较差

如此的尴尬,实在说不出哪好来,只想说如果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35分钟前
  • 汤平
  • 较差

非常理解舒淇小姐的心情,因为她死都不会相信自己会输给宋茜.....

3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较差

乍看游走于欧洲的异国风情,却难掩电影内在的苍白,根据好莱坞爱情电影的翻拍,亦无从所见昔日那爱的真挚动容,《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中舒淇、冯绍峰、宋茜上演的这场爱情三角恋,少了份源于爱的真实,多的却是诸多国产电影一贯的浮夸刻意。

44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较差

既然爱为什么逃避,既然放弃为什么又来破坏!拿不起放不下也太噁心太自私了!一直出糗耍心机的顾佳,让人看的非常尴尬。

49分钟前
  • 逆风飞翔
  • 较差

伦敦和米兰的景色很美;舒淇的衣服好看;但是看起来觉得很尴尬,不如原版来得自然

51分钟前
  • bubucar🚗
  • 还行

一如既往的爱情喜剧式浮夸刻意。外片好故事也有很多事情是拯救不了的。新娘完全丧失了原来的勇往直前。新郎存在感弱到地心。舒淇…我们做回聂隐娘好么

54分钟前
  • dataframe
  • 很差

舒淇真的别再接这种片子了

56分钟前
  • 吉本興業です
  • 很差

宋茜太让人尴尬了

58分钟前
  • 无趣的神经病
  • 还行

以前一直吐槽舒淇没有演技,我错了,看了这部戏,看了宋茜,我才明白,舒淇有多好,舒淇就该被称作女神,舒淇就该赚这么多钱

1小时前
  • 扭腰客
  • 较差

看片前先端正态度 你才看得到你需要的 譬如凤小岳隐隐绰绰的人鱼线和舒淇的几十套造型 小本本赶紧记一下 去搜同款

1小时前
  • 喷火国王小怪兽
  • 还行

都不敢打分了 哈哈哈

1小时前
  • ⸜( ˙-˙ )⸝
  • 还行

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冯绍峰和宋茜俩一路从幻城尴尬到了这里!我以为躲过了各种鲜肉的IP转而挑几个中生代能避雷,然而这回没能躲过翻拍:难怪说片名如此耳熟。所以以后要记牢,什么冯绍峰倪妮杨颖都是各种欧美爆米花蹩脚翻拍热衷者,千万要注意规避!And,舒淇最近在搞什么鬼?!

1小时前
  • 小奇喵
  • 很差

看过茱莉亚罗伯茨版的建议别来这部电影辣眼睛了

1小时前
  • 遇见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