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尽头

动作片英国2013

主演:西蒙·佩吉,尼克·弗罗斯特,帕迪·康斯戴恩,马丁·弗瑞曼,埃迪·马森,裴淳华,托马斯·洛,扎卡里·拜莱斯,贾斯珀·莱文,詹姆斯·特拉佩,卢克·布罗姆利,索菲亚·埃文斯,Samantha White,洛斯雷诺兹,Richard Hadfield,Flora Slorach,Francesca Reidie,Charlotte Reidie,大卫·布拉德利,迈克尔·史麦利,皮尔斯·布鲁斯南

导演:埃德加·赖特

播放地址

 剧照

世界尽头 剧照 NO.1世界尽头 剧照 NO.2世界尽头 剧照 NO.3世界尽头 剧照 NO.4世界尽头 剧照 NO.5世界尽头 剧照 NO.6世界尽头 剧照 NO.13世界尽头 剧照 NO.14世界尽头 剧照 NO.15世界尽头 剧照 NO.16世界尽头 剧照 NO.17世界尽头 剧照 NO.18世界尽头 剧照 NO.19世界尽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8 20:36

详细剧情

  过度沉湎酒精、年届不惑的盖瑞·金(西蒙·佩吉 Simon Pegg 饰),突然间想起20年前青春时代一件引以为豪但未竟的浪荡事,于是相继找来如今已经有了各自家庭和事业的好伙伴奥利弗·张伯伦(马丁·弗瑞曼 Martin Freeman 饰)、彼得·佩吉(埃迪·马森 Eddie Marsan 饰)、史蒂文·普林斯(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饰)和安迪·奈特利(尼克·弗罗斯特 Nick Frost 饰)。他们相约返回故乡纽顿哈芬,试图再次找回通宵5人、12间酒吧、60杯啤酒的快乐时光。小镇一如既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镇上的人似乎全然不记得这几个老男孩。  在盖瑞的引领下,起初一切还比较正常,可当夜幕降临之后,诡异事件交替上演,盖瑞等人发现,他们仿佛不知不觉步入某种超自然的圈套之中……

 长篇影评

 1 ) 好玩好笑,喝到世界尽头,可惜烂尾了

在进入第12个酒吧之前,很好看,好玩,好笑,动作戏可以,喜剧拉满。

加里和女主角对戏,那些骚话和耳光很到位

让我喝完最后一杯

还好是部喜剧片,如果是部正经的电影肯定会让观众不满

都大难临头了还不肯开车逃走非要这么执着以至于坑队友

反正是喜剧就不较真了看个乐

加里一路潇洒看得挺欢快的

可惜到了电影应该最后高潮的时候,反而拉跨了

想搞点讽刺人类离不开网络和人类破坏地球的深度,结果这个深度还不如不搞,纯粹的继续爆米花娱乐下去都比这好

网络先是觉得加里和朋友不能代表人类所以坚持改造,后来觉得加里他们没救了等于人类没救就放弃人类了,嗯,自相矛盾

以及网络居然自我毁灭了?不是在宇宙已经改造了很多星球了吗,就这样都不管了?

人类创造的网络还扩散到全宇宙了也挺离谱的

这网络的设定改成外星人多好

怪不得不拍外星人拍网络,是为了结尾描述没有网络的人类世界

可结尾不仅画蛇添足还跟没学过历史似的

没有网络,人类居然倒退了这么多?

然而网络诞生之前,人类照样有了汽车火车,照样有电影有好吃的垃圾食品,男的照样西装,女的照样华丽的裙子和丝袜高跟鞋

最后结尾不如疯个痛快

喝完最后一杯

三个火枪手和三个没被改造的人一起杀出重围

比这想搞深度又不出来反而四不像的结尾好多了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看完了

热血警探>僵尸肖恩>世界尽头

西蒙佩吉这种风格的喜剧片挺好看的

 2 ) 血与冰淇淋

这是“血与冰淇淋”系列的第三部。看到这个不正经的系列名,大概也能想到是什么调调的片子了吧。没错,这是部cult电影,充满了无厘头恶搞和低俗元素,一眼看上去很像渣片,不过如果你喜欢“僵尸肖恩”或者“Hot Fuzz”的话可不要错过,他们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半截毫无预兆的跳转神展开,以非典型的结尾收场。最后一本正经的外星人也被搞得没脾气,忍不住来了句“fuck it”,笑死我了!话说这几个哥们真是很有性格,听说有部僵尸电影邀请他们去客串,本来想给他们几个路人角色,但是他们坚持一定要演僵尸,而且是被机枪打的稀巴烂那种...如果你喜欢这部片的话,相信下面这几部你也会喜欢的: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外星人保罗,歪小子斯科特。

 3 ) 【剧透】世界尽头 结局解析

其实在故事渐入高潮时,男主发现小镇已经被机器人占领时,我就开始好奇,影片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尾。

可能会以男主醒来,发现一切都是醉酒之后的幻觉作为结尾吧,(短评中可以看出也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楼主又觉得这样很俗套,而且过于残酷。因为这样的结局,意味着男主仍将以loser的现实身份继续生活下去,醉醒之后回归失意的人生。

而本片的结局则是一路走到黑。男主最终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带着一帮他最爱的机器人小弟,开始了激动人心的科幻末世的冒险之旅。

这个结局,表达了男主对于自由的执着追求,和永不改变的初衷。


外星文明撤退后的地球,科技倒退,荒芜颓废,但却是男主最大的乐园。而和男主的神采奕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有的上班族好友的结局都显得非常没落

说明,编剧对于男主的人生态度和理想,是肯定的。



 4 ) 血与冰淇淋,以及啤酒

  世纪之交,一部名为《屋事生非》的英国情景喜剧诞生,短短的两季十四集,却在日后成为了全球宅人顶礼膜拜的圣经,其打破了情景喜剧的各种惯用模式,通过大量调皮的镜头剪辑与对邪典电影、漫画、小说、游戏等Geek文化的大规模致敬成就了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文化气质。《屋事生非》的成功也造就了导演埃德加赖特(同时亦是编剧)、演员西蒙佩吉(亦同时亦是编剧)和尼克弗罗斯特的怪咖铁三角组合,三人之后将《屋事生非》第一季的第三集扩充开来,拍成了《僵尸肖恩》,顶礼膜拜了“僵尸教父”乔治A罗梅罗,接连两部作品的成功,让三人萌生了打造电影版《屋事生非》的想法,通过一个主题系列,通过不列颠民族骨子里所特有的狠辣冷幽默,将流行电影亚文化好好的调侃一把。
  《热血警探》是对老派警匪动作片的致敬与讽刺,到了这儿,埃德加赖特将《屋事生非》中频繁快速的镜头剪切与不断跳跃插入的闪回插叙这些标志性的语言手法全部注入了进来,所谓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正式步入成熟期。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第三部最终篇却迟迟没有面世,这期间,埃德加赖特去好莱坞拍了《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依然酷炫的画面却难掩失去佩吉与弗罗斯特所产生的表演上的单薄,佩吉和弗罗斯特也脱离赖特在《保罗》中再次合作,虽然这次更加御宅,但不见了赖特花哨风趣的镜头语言,同时,“血与冰淇淋”三部曲还不声不响的出了一部外传《街区大作战》,即使有弗罗斯特坐镇,还是不为死忠粉所接受。于是,在万千呼声中,那部远在天边的“泡吧马拉松”《世界尽头》终于在2013年登场,三部曲的坑也终于被填上。
  至于为什么会被叫做“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因为这其中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将英伦喜剧元素同特定的电影类型相结合,也各自代表了可爱多冰淇淋的某种口味,更会出现角色在影片中购买品尝此种口味的冰淇淋的段落。形如《僵尸肖恩》改写了经典“活死人”恐怖电影的面貌,以红色草莓冰淇淋为代表,象征着影片妙趣横生的血肉横飞;《热血警探》则颠覆了传统警匪动作片的模式,以蓝色原味冰淇淋为代表,象征着片中的警察背景;到了《世界尽头》,则是结合的末世科幻类型,以绿色薄荷巧克力冰淇淋为代表,象征着电影异幻的故事风格,而如此以来,“红蓝绿”三部曲也恰好形成了向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的致敬,当然了,更多的还是自嘲。又因为这套三部曲中的每一部都总是伴随着“抛头颅洒热血”的搏杀场面,所以,“血与冰淇淋”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系列绰号也就诞生了。其实三部曲中的惯例还不止这些,身为《夏洛克》死忠粉的我自然无法忽视潮爷的存在,马丁弗瑞曼从《僵尸肖恩》中的零台词酱油,到《热血警探》中的官腔配角,再到《世界尽头》中的五大主角之一,可谓见证了三部曲的成长,而且早在《屋事生非》时,另一位《夏洛克》名角“麦哥”马克加蒂斯就有过恶搞《X档案》的客串演出,原型作品《屋事生非》自然也没落下,主演兼编剧杰西卡海因斯等剧集主创也在三部曲中纷纷出镜。同时,经典的“翻木墙”段子也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常玩常新。除此之外,三部曲对英伦酒吧文化近乎陶醉的频繁展示也让啤酒成了血与冰淇淋之外的第三大影片Icon,也成了《世界尽头》故事的立足点。
  不过说到底,三部电影的总体构建是很随性的,直到《世界尽头》立项,赖特与佩吉开始重写年轻时已经完成的《世界尽头》剧本初稿时才萌生将其与之前两部电影建立联系的想法,不过宅系创作者背后总是有着难以计数的DVD、地摊文学和ACG等做后盾,灵感是飞不完的。现如今,怪咖三人组接下来的计划已经是众人皆知了,埃德加赖特帮斯皮尔伯格撰写了《丁丁历险记》的剧本,在展现了自己优异的写作才华后也即将通过执导《蚁人》入驻日渐辽阔的漫威宇宙阵营,西蒙佩吉则通过“碟中谍”和“星际迷航”两大Geek系列在好莱坞成功上位,而且其作家身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传剧本双龙出手,至于尼克弗罗斯特,也继续在小成本电影中自个玩得不亦乐乎。所以,《世界尽头》的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在为“血与冰淇淋”三部曲进行补完,它更像是怪咖三人组的一次告别演出,三人组下一次的重新登台,可能要等很久很久,或者,没有下一次了。
  说回《世界尽头》,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在调侃玩闹之余更多了一层对青春的缅怀和浓浓的乡愁气息,五位昔日死党中的四人已经因为人到中年而纷纷失掉了年轻时的无畏不羁,为死板的生活而奔走忙碌,唯一未被岁月蚕食的“幸存者”盖瑞金则被看做无所事事的失败颓废者,为此,他召回了四位好友,打算用当年未曾完成的马拉松豪饮来彻底的同现在的自己告别,在烂醉中找寻迷失的自我,但一切都因“数字化”、“全球通”等这些被所谓的“来自地外文明的建设者们”所带来的“便捷与和谐”而达到了无比荒诞且混乱的局面,酒还是要喝,不过首先要保证喝的人仍然是当年的那位损友,并依然有着埋藏在心底的狂野和追求。《世界尽头》用接近两个小时的长度展现了观众自己的年华,那可能是有关当年、现在或是未来,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个人正在经历、已经失去亦或无限憧憬的时光,这也是影片最动人之处,也许对真我的拷问,确实是要在酒精和泡沫的碰撞迷幻中才能得到解答。聊得有些沉重了,作为同《僵尸肖恩》和《热血警探》一脉相承的作品,《世界尽头》依然具备着极强的娱乐性和Geek情怀,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客串让其成了继《热血警探》中的蒂莫西道尔顿之后的又一位被三部曲黑化的詹姆斯邦德,赖特和佩吉将《怪形》的敌我难辨、《天外魔花》的人类异化等经典的邪典噱头灵活的应用到了剧本的创作中,盖瑞金还在结尾成为了英伦雅痞版的印第安纳琼斯,不过影片最让我欢乐多的是高潮盖瑞金等三位主角同银河网络进行的那段看似胡扯瞎掰的争论辩护,直接让我跳到了《星际迷航》,不知多少次,屹立于史波克和老骨头这两大护法之间的柯克舰长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的敌方喷血崩溃,其中的恶搞与致敬想必会让每一位Trekker会心一笑。佩吉和弗罗斯特的角色同前两部电影相比在身份上有了某种调换,弗罗斯特成了那个一本正经的家伙,而佩吉则成了大男孩,二人在影片中一个化身“粉巨人浩克”,一个打出“成家班醉拳”,五位主角的“厕所遭遇战”可谓近年来最具趣味和Fanboy情结的动作场面。
  曾经和朋友细数过新千年以来自己最钟爱的三部曲电影,我的选择是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还有人选择已经被撕裂的“谍影重重”系列,如今,终于完结的“血与冰淇淋”成为了我的第二选择。选“黑暗骑士”是因为私下觉得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教父”三部曲,而选“血与冰淇淋”,则是因为它实实在在的打造了我们这些Geek、Nerd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那份强大无比的原力,那片永远闪耀在世界尽头的Wonder。

 5 ) 被社会所奴役?开心吗?自由吗?谁知道?谁关心?不如喝到宇宙终结。

我总是觉得那些荒诞的东西很有意思。
越是荒诞的事其实越真实。(有时候那些真实的事其实更荒诞)

我在看完《僵尸肖恩》后第一次开始思考,僵尸的含义。 他们缓慢,麻木,僵化,愚蠢。他们还想同化你。 那时我在读大学,是个愤青。我在那个故事里看到了世界上其实很多人是僵尸。无聊的活着,僵化,麻木,愚蠢。还想同化我。
这是个中二的观点。首先,我贬低了他人。第二,我反对的是大多数人,也就是这个社会。第三,我把那些循规蹈矩的活着的人称为僵尸,实际上把自己比他们对立起来,成为了敌对面。
好吧,以此观点出发,我最终是被同化了。
《僵尸肖恩》是2004年的片子,而现在是2013年。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到来了。
片子的观点也变了。
僵尸 变成了 机器人。或者用这部片里的话说:空壳人。

我们看到空壳人其实有他们的观点,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他们不再是麻木的,愚蠢的。和主角相比,空壳人其实更加成熟,更加正确。他们使得这个世界更美好。而主角这样的人,最后毁了这个世界。
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人存在的意义是传承基因,必然是社会的奴隶。
不过这个世界越来越强调自我,也就是脱离社会零件这种设定。

扯远了,还是回归影片。
主角是什么样的人?一个醉汉,一个精神病。某种意义上,我就是一个醉汉,一个精神病。嗯,我想起豆瓣有个书评叫《我不是孔乙己》差不多一个意思。
有趣的一点是,片子最后妹子跟的也不是他。为什么?我想起我高中时追过的一个姑娘说我不成熟。
片里快尾声的互相说教,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父亲的对话。最后高等生物恼羞成怒的确很想我父亲愤怒的样子。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the world end。
从主角观点是他赢了。但是此片最后的结局和僵尸肖恩一样,人类最后还是和僵尸/空壳人,一起生活着。
这么说其实没有人能改变什么人。
什么是不被奴役,什么是自由,主角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里是不是混蛋?谁知道,谁关心,就这样活着,没有人能决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没有人能决定对方该怎么活。

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最后给出了一个和以前一样的答案。只是稍微让步了。(否定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态度比以前软了许多)
我想这就是社会吧,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大家一起活着。中国讲中庸,其实这就是中庸,因为各种极端都有,最后反而中和了,但又多姿多彩。(不过这样看来,还是社会的零件啊。。。)

谁知道呢。大醉一场,喝到宇宙终结。
The World's End

                             ----------最后扯点剧情相关的------------
假如不是旧伤疤和被干后出蓝色液体。如何百分百分辨是不是空壳人?楼下说空壳人完美一眼能看出。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仔细想想又不觉得他们多完美,要真的完美就不会烦那么多错误,最后失败收场。

其实这部片子看完有点失望,3星都是有感情分在里面了,因为不够颠覆。感觉主题思想和第一部《僵尸肖恩》其实没什么太大进步,只是僵尸变成空壳人,而空壳人和僵尸的区别是他们能沟通说理,不是绝对对立。
但是《僵尸肖恩》最后,人类和僵尸其实在某种成都上已经互相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本片和第一部区别真不大。
这几年的僵尸片如《我是传奇》、3集英剧《复生》和《温暖的尸体》已经把僵尸这个形象进一步颠覆,相比空壳人其实更有趣了。——以前,我们把僵尸对立起来,现在我们把僵尸视为人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不去了解他们,了解之后,发现他们也是有爱的。
——————————————————————————————
桃姐说:看IMDb才注意到《世界尽头》几位主角的姓都是有含义的,之前只注意到西蒙·佩吉是国王,原来还有骑士、管家、王子什么的【Simon Pegg—(Gary) King】【Nick Frost—(Andy) Knightly】【Eddie Marsan—(Peter) Page】【Paddy Considine—(Steven) Prince】【Martin Freeman— (Oliver)Chamberlain】
——————————————————————————————
关于结局,我是这么想的。【就是老子这么做其实没有什么内涵和深度,空壳人和人类其实老子根本不在乎,老子也不是什么好人,世界毁灭也没关系,我就是要与世界为敌。我才不管世界到底怎么样,反正就是要和主流做对,因为这么干,我觉得爽!】——其实电影本身也是,你可以发现它和没内涵的片子比起来有内涵,和有内涵的片子比起来,更无厘头和有趣。总之就是非主流。 最重要的是,西蒙·佩吉希望不管你怎么看待这电影,至少你觉得爽!

 6 ) 【影视评论】爱死了这十二家酒吧:《世界尽头》(埃德加·赖特)

文/小关平

在我心目中,埃德加·赖特一直是个很有个性的导演,他最早拍英式情景喜剧《屋事生非》出道,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最后终成国际大导。

他的代表作是“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第三部《世界尽头》,导演把酒吧文化与外星人入侵这样的幻想事件联系起来,用喜剧碰撞科幻、悬疑,形成了新奇、陌生化的英式幽默,比前两部更有内涵。

《极盗车神》也很好看,但跟《僵尸肖恩》《热血神探》《世界尽头》相比,还是要差点意思,可能是缺少西蒙·佩吉、尼克·弗罗斯特这对搭档的演绎,也可能是故事背景搬到了美国,失去了埃德加•赖特独有的英伦特色。

埃德加•赖特真的很有想象力,用可爱多冰激凌的三种颜色分别对应这三部电影,并用同一个团队来打造,形成了一个系列。

血与冰激凌三部曲分别是三种颜色。

《僵尸肖恩》是僵尸恐怖片,是代表血浆的红色草莓冰淇淋。

《热血神探》是警匪动作片,是代表警察颜色的蓝色原味冰激凌。

《世界尽头》是悬疑科幻片,是充满灵异元素的绿色薄荷冰激凌。

原来斯皮尔伯格的《丁丁历险记》居然也是找赖特当的编剧。这三大导演合作,彼得·杰克逊监制,斯皮尔伯格导演,埃德加•赖特编剧,这样的动画能不好看吗?

希望第二部彼得·杰克逊导演的作品也邀请埃德加•赖特来当编剧,保持《丁丁历险记》系列的风格统一。

————

这是埃德加21岁时写的一个剧本,名叫《串酒吧 crawl》。我喜欢餐厅、酒吧、咖啡馆的商业文化,看五位英伦宅男打卡12家酒吧,是本片最吸引我的地方。为了我喜爱的酒吧文化,《世界尽头》我能一直看下去。

我曾用两天时间在杭州考察了12家咖啡馆,跟本片的酒吧打卡很像,只不过全是我一个人考察的。如果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去咖啡馆打卡,就像本片中的五人组一样,肯定会更加开心。

像书店、餐馆、酒吧、咖啡馆这种有情调和创意(和服务员)的小店都是我喜爱的。喜欢这些店的logo设计、商业理念、文化创意、历史起源及餐饮特色等等,还喜欢研究它们的装修艺术和家具摆放。

虽说自己不一定会开这样的店,但在探店过程中获得了口腹的满足,视觉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不都是一种快乐吗?

所以我决定把这12家酒吧好好研究一番。这篇影评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来做这件有趣(无聊)的事。

之前参加过一次“查令84号咖啡馆”的观影活动(看《天堂电影院》),这是延续我在趁早读书会意犹未尽的乐趣,观影后我当晚就撰写了一篇影评,发给了咖啡馆的电影放映员小唐。沉浸在我喜爱的电影评论和拍摄行业,和喜爱电影的人交朋友,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看的是酒吧文化,我观影时却在喝椰汁。我只爱喝红酒,目前写作的地方没有,就以饮料代替吧。对于我这种自由自在的人,茶、咖啡、果汁、奶茶都可以当成酒来喝。

抛开电影的主线剧情,就这12家酒吧,我把自己当成一个在当地打卡的伦敦男孩,依次写下我对这些酒吧的感受。

我在上一次写《世界尽头》影评时说,如果日后再重温这部电影,会把主要心思放在这12家酒吧的文化上面。今天终于可以兑现这个承诺。

————

西蒙•佩吉带着他的四位小伙伴(中年大叔)在马路上行走的这段,真是帅爆了。五个人年龄加起来超过两百岁了,但他们的自信和帅气早已超越了年龄和时间。

迎面走来五个年轻小伙子(后来才知道是外星人),对他们不屑一顾。殊不知,他们五个当年也是青春少年,也一样喜欢装痞耍酷。男人们自嘲背后的落寞感,在赖特的镜头下让人感动。

从本片可以看得出来,赖特很擅长用音乐配合视觉效果,这一段的配乐非常好听,上承冰淇淋三部曲的故事线,下启《极道车神》的酷与燃。

————

12家酒吧(豪饮马拉松)

1、一号邮局(第一站)

五剑客出发的第一站。

这个酒吧从外观上来看很像邮局,建筑风格和色彩都墙砖色+复古绿。西蒙•佩吉进酒吧之前,还向哥们科普了这家酒吧的历史。

本片的美术细节很好,酒吧外面是邮局的绿色,进来后墙面上换成了薄荷绿,清新淡雅得像一家咖啡馆。吧台像是邮局办业务的桌台,摆上酒水和装饰品之后,变成了古色古香的酒吧风格。

片中角色一语中的,揭开真相:现在政府不让太多独立酒吧出现,相当于咖啡馆中的星巴克大合并,把所有个性化的店面废弃,全部做成商业化的连锁经营。

不过我相信这12家酒吧还是有自己特色的,否则对不起它们个性的店名。

西蒙•佩吉五人组点了五杯饮料,其中有四杯啤酒,可爱的胖子居然要了杯白开水。

我记得他说过:径直走向一个酒吧,然后找老板要一瓶冰白开水,这是多么酷的一件事!

但我忘了为什么他不喝酒。也许只是因为英式幽默?

你是来酒吧打卡的,就算不喝酒,也可以点些别的东西呀。可是他点了杯白开水,还那么理直气壮,让人印象深刻。

————

2、老熟客(老相识)

所谓的“老熟客”,就是在这家酒吧看到了以前给他们说故事的老头。

看这五个宅男穿梭在伦敦周边小镇,有点像旅行风光片。他们的思维都很新奇、古怪,非常具有个性,就当成一部以体验伦敦酒吧文化的特色之旅吧。

我是中了作家李欣频的毒了,实在太喜欢她提倡的各种文化之旅了。

老熟客酒吧外观也很有个性,比第一站邮局风格更有现代艺术的感觉。他们在路上遇到了现代艺术的雕塑,隐喻了“老熟客”的现代感。

这个酒吧果然更加活泼,五个人在吧台毫无拘束地喝酒,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老头(老熟客)。

这个老头曾给少年时期的五人讲过UFO、蜥蜴人、水下纳粹这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注意!UFO科幻元素出现了,为什么把酒吧和科幻故事结合在一起?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常在酒吧里听老头说这些幻想故事。

这个老头真的太搞笑了,胖子说他是不是胡编乱造?说百慕大三角其实是一块正方形?真的很幽默。

想到以前我跟好友杨飞、柳林(我是月水瓶,他们是日水瓶)一起说的那些笑话,感觉这是一部水瓶座的电影。

按照星座属性来看这三部电影:

《僵尸肖恩》是以天蝎为主导的水属性, 《热血警探》是以白羊为主导的火属性, 《世界尽头》是以水瓶为主导的风属性。

令人郁闷的是,西蒙•佩吉在这家酒吧被列入黑名单了。酒保不卖酒给他,五个人只好再换下一家,并声称要在下一家多喝两杯,以完成打卡。

此处有一个细节,从这家酒吧出来之后,西蒙•佩吉看到了外面露天餐桌上有三杯没喝完的啤酒。不是不卖酒给我喝吗?我喝别人剩下的!气死你!远镜头是他将这三杯啤酒一饮而尽的画面。有趣的英式幽默。

喝完之后,西蒙•佩吉开心得不得了,真是英国人特有的孩子气。

————

3、出名公鸡(闻名雄鸡)

酒吧名字直译就是“出了名的吊”,五人组集体回忆当年的青春无敌。

这家酒吧没有放外面的logo,一进来就非常热闹,可能是天色逐渐变晚了,来酒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在这里大家都是欢声笑语,酒吧氛围非常好,喝酒聊天的人到处都是。

有五个打台球的少年,就是之前在路上跟五人组擦肩而过的小屁孩,西蒙•佩吉看到他们就想起了几十年前的自己。

这真是一部追忆过去的电影,多刷几次能出现很多新的感受。我想到了《僵尸肖恩》中,佩吉和他的朋友也和另外五个和他们相似的人擦肩而过,那段喜剧感也很强。真的很喜欢英国人的这些脑洞。

在酒吧里,他们还想跟当年的五个女孩子搭讪,现在已成为五个中年女士,而我们的男孩们却害怕她们看到自己现在苍老的模样。其实讲真的,五个男主角已经很帅了,根本不需自卑和害羞。年华和时光在女性身上才是真的匆匆而过,一点也不留情,对男性算是心慈手软了。

对于我们这些做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既要有独特的品味,又要有包容之心,对审美的要求也应宽泛一些,不要因为别人年龄大就说丑陋。

胖子说要找回伦敦的巴士,看来这里不是伦敦,而是伦敦周边的小镇。坐巴士就能回伦敦,可见离伦敦也不远。

如果去伦敦的话,真想和朋友一起找到这12家酒吧,像我在杭州逛咖啡馆那样逐个打卡,体验一下电影里的感觉。我也常和我朋友肖健说,爱喝啤酒的人就应该多看看这部电影。

这家酒吧的风格和情调比前两家温暖一些,前两家不仅顾客太少,环境冷清,装修的色调也比较冷。

这家酒吧稍微明亮温暖一些,他们五人坐的那排沙发和桌子也很适合聊天。如果我找酒吧闲聊,可能也会来这一家。

他们把这次打卡活动叫做“豪饮马拉松”(这个小镇的主干道叫豪饮大道),这个名词翻译得很好。

————

4、交叉双手(过过招)

过过招,和这些外星人来一场正儿八经的打斗。

西蒙•佩吉在这个酒吧里有点伤感,他上厕所的时候对着一个年轻小伙子(五个青年之一)说了很多自己的陈年旧事,对方对他却不理不睬。

他还主动邀请对方参加豪饮马拉松,说“我们可以像六剑客一样!”

“六剑客”这个名词本身就很搞笑,哪来的六剑客?大仲马的名著是三剑客,你是不是找来一个人就是六剑客?再找到一个人就是七剑客?看懂这种英式幽默的人可能会会心一笑。英式幽默的思维方式和我实在太像了。

果然,这个酒吧的故事真多,从此开始进入主线剧情,场面也变得更嘈杂了。

本来西蒙•佩吉跟这个小年轻说话,对方不理不睬,我以为他是故意耍酷,后又猜他是不是聋子?等到最后打起来(果然是过过招),才发现原来他是外星人!

而且他的造型怎么那么像《极盗车神》的男主角?

西蒙•佩吉把这个人的头打掉了,还喷了蓝色的血液!倪匡是不是要找赖特要版权?蓝血人呀。

剧情有点恐怖,也是电影最精彩的一段。

我猜西蒙•佩吉回去跟他四个朋友说这件事,他们肯定不相信。

那四个兄弟闯了进来,找西蒙•佩吉质问他骗大家自己妈妈死掉的事情,大家都在气头上,即便看到地上有个人头,也没反应过来。这段太搞笑了。

这个外星人组合也是五个人,五人对五人,我又想起《僵尸肖恩》了。

他们和外星人打了起来。我们的男孩们功夫都还不错,而这些外星人都不经打,跟瓷娃娃似的一打就碎了。

他们有着很强的重组能力,但攻击力和防御力都不咋样。只不过这个重组功能太厉害了,怎么打也打不死,如果无法彻底摧毁他们,他们便可以一直纠缠着五位男主角。

WTF这个细节特别搞笑。看到厕所地上外星人的人头,五人中有个素质高的人想说“what the fucking about?”(这他妈的是个什么东西?),但他又很文明,就简述成了“WTF”。

西蒙•佩吉听不懂,就问他:“what the fucking about?”(这句话他妈的是什么意思?)。正巧另一个朋友从厕所出来,也在说那个人头:“what the fucking about?”(这他妈的是个什么东西?)。西蒙•佩吉突然反应过来,说:哦,明白了。

太搞笑了,这就是英式幽默对英语的借用与依赖。

————

5、好伙伴(大家要一起)

大家在一起,好伙伴团结一致打敌人。

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打死了五个外星人,主角们准备装作若无其事,步调一致向前走,进入下一个酒吧:好伙伴。

这五人在路上并排行走的动作、神态,配上滑稽的BGM,真是太有趣了。

这个酒吧里的人也在配合这个配乐节奏,让观众感觉大家都有问题,都像是外星人。

上个酒吧太刺激了,来这个酒吧也是为了舒缓一下情绪。

像本片中的这种探店打卡,我经历过两次。

一次是在厦门,我们拿着在岛上买的盖章本,走遍了鼓浪屿的所有商店去盖章,那次奇妙的经历,这一辈子也忘不了。

还有一次就是我在杭州的十二家咖啡馆打卡的经历,每一家都特地找咖啡馆老板聊天,而且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虽说到了倦勤咖啡馆才想起要盖章,但我还是通过发朋友圈和写旅行游记的方式将考察的内容记录了下来。

————

6、可靠仆人(忠仆)

酒吧名字直译是“这家伙变成狗”,他们其中一个朋友被外星人俘虏了。

这家“可靠仆人”的招牌就让人喜欢,酒吧把自己的服务生做成了仆人的感觉,让顾客觉得自己被奉为上宾。

艺术无国界,我特别喜欢国外书店、咖啡馆和酒吧的这些logo。

不过,赖特不算是一个真正懂酒的人,这些酒吧除了招牌和环境略有不同之外,导演并没有对不同酒的品种和特色做些介绍,可能这是作者不擅长的地方,也许是因为与主线剧情无关,所以没做具体描写。

————

7、双头狗 (大战双胞胎)

五人组在这里跟两个被外星人控制的双胞胎姐妹来了场战斗。

他们到每个酒吧倒啤酒的时候,总是会放出特写镜头。欧美人就喜欢这样喝啤酒,他们喝得过瘾,我们也看得过瘾。

影片刚开始对酒吧文化还比较重视,但主线剧情开始之后,观众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酒吧身上,酒吧的招牌和文化也都成了噱头、工具和背景墙。

导演不再用心塑造每个酒吧的风格和异同,主线剧情也变得幼稚和吵闹,这是本片的不足之处。但借助一些影评和研究,让我摸索出每个酒吧的名字和当段故事之间强烈的联系,这才发现导演的良苦用心。

————

8、美人鱼(有人要色诱)

刚开始看到美人鱼酒吧的时候,觉得这名字很贴切,原来是“有人要色诱”的意思。

这个酒吧是带着女主角一块去的,一进去就是舞池,里面有很多女子在跳舞。不像前几个酒吧幽静典雅,“美人鱼”是最热闹的一家。

酒吧名字叫“美人鱼”,这里果然美女如云。虽说还是以主线故事为主,但作为支线的酒吧文化,导演其实并没有敷衍,每个酒吧还是对应着与招牌名称相符的特色。

————

9、蜂窝(这是一个蚂蚁社会)

这是一个蚂蚁社会,在那里一切都很疯狂。

美人鱼酒吧太闹了,虽说看美女跳舞也不错,但我还是不喜欢太嘈杂吵闹的环境。

蜂窝安静了很多,六个人的酒也被人提前倒好了,看来是有新的故事。

这个酒吧里长达五分钟的打斗还算精彩,胖子的战斗力也很惊人。听说这段场景致敬了成龙的功夫喜剧《醉拳》,因为动作指导布拉德·艾伦曾是成龙的“成家班”一员。

欧美动作片的动作设计和中国功夫片的武打设计差得很远,太过刚硬和死板,没有中国武术行云流水的艺术感,我尤其喜欢看香港影视剧的武打设计,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

从这个酒吧出来后,五人组因为有人被外星人控制,所以开始彼此提防,都害怕对方是外星人假扮的,这段剧情设计得很好。

他们每个人都清晰记得朋友们哪一年因何事而受伤,即便那是自己造成的也毫不讳言,并让对方来找到伤疤来证明自己是真的人类。表面上是互相怀疑,其实体现了这些朋友的兄弟情深。只有真正关心对方的人,才会清晰记得每个人的过往,无论是挫折还是伤痛。

原来他们在路上看到的那个现代艺术雕像也是外星人,这个伏笔藏得好深。想一想很细思极恐,我们现在看到各种各样彷如真人的雕塑、模型和绘画,难道都有外星人隐藏其中?

外星人这个话题在倪匡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卫斯理》故事的开篇都各有特色,但结局往往都和外星人扯上了关系。虽说倪匡这样的设定有偷懒的嫌疑,但至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卫斯理宇宙和世界观,认为这世上很多奇怪的现象,都和天外来客有关。

————

10、国王头(国王之颅)

西蒙•佩吉后来称自己为国王,是他的自我隐喻。

前面九家酒吧好歹还在营业,到了国王头已经停业了。这个小镇面临着外星人的全面入侵,所以酒吧无法再继续营业。

“国王头”也只能在主线剧情中作为临时的功能性场所,供主角们躲避灾难。

《世界尽头》创意有余,完成度不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idea,但主线和支线却未能巧妙结合在一起。

————

11、墙洞

随着主角们的来访,这家酒吧的墙面上被车撞了一个洞,这名字起得太有先见之明了。

即便是面临着外星人的侵袭,男主角还是要继续将豪饮马拉松得打卡活动走完。

他不顾一切地冲向墙洞酒吧,胖子也真够义气,陪他一起行动。

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完成豪饮马拉松跟击退外星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影片并没有交代这两件事情的内在关系,为什么要在抵抗外星人的时候,还要继续完成马拉松呢?

如果完成打卡可以阻止外星入侵,那么做这件事符合剧情逻辑和人物动机,但如果这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那剧情就有些牵强了,我只能把所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往英式幽默上推。

不过,看完结局终于发现了两者的关联,这才更加佩服导演的强大脑洞和巧妙伏笔。

至于这家黑布隆冬的酒吧,也看不出来什么风格和隐喻,顶多就看看招牌和外观,以及被车撞出来的墙上之洞(被撞之前已经叫这个名字了)。

所以说前面的酒吧还算幸运,至少能让观众看到内饰和装修风格。

————

12、世界尽头

终于到了最后一家酒吧:世界尽头。故事也到了高潮。

胖子一直在问男主:为什么豪饮马拉松那么重要?这也是观众一直不解的问题?

原来喝完所有酒吧摆出来的啤酒之后,吧台会通过机关降落到地下,地面上出现了很多怪人。这是举办豪饮马拉松活动的人的目的,但我后来发现是外星人布的局,以此方法寻找有本事的地球人(完成比赛的人就是有本事的人)来商量一件大事。

但对男主来说,他想找寻的是青春回忆和兄弟友情。这样一来,主线和支线剧情就连接上了。

结局的科幻创意很不错。原来这些外星人来到地球,是为了改造地球人,让地球人变得优秀,但人类充满了各种不完美,也不希望被改造。

宇宙人感觉自己高高在上,而人类并不需要他们对自己指手画脚,就和人类想去操控其他低等生命是一个道理。

结局告诉观众,这个小镇就是五人组少年时期生活过的地方,那时他们就很喜欢在这12家酒吧喝酒。难怪西蒙•佩吉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这次串吧打卡活动呢。

————

本片中,每次一到西蒙·佩吉开车的情节,就像在看《极盗车神》,这可能也是埃德加·赖特在为自己的新片《极盗车神》做铺垫和预告。

我喜欢本片的开场,和12个酒吧的创意,以及五人组走在路上的拉风镜头和音乐。

本片是“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最有创意和内涵的一部,通过多次观影,我也终于将这12间酒吧的名称与剧情的关系搞懂了。

希望下次去伦敦,可以和我心爱的人一起去这12间酒吧喝酒打卡,如果能撞见几个外星人赏识我,和我讨论这些伦理道德问题,我也不会拒绝的。

2020/8/12初稿 2021/8/3修改

 短评

主题依旧是通过解构和重建来表述友谊(基情)的珍贵,但写的太杂了,不如前两部来的爽快和直接,看到后半段几乎都快失去了耐性;虽然剧作上的回环和某些熟识的快速跳切还是非常埃德加·怀特,某些小彩蛋还能让人颇为惊喜,但其余的部分真是乏善可陈。

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我觉得这是一部很伤感的电影。

10分钟前
  • 玑衡
  • 力荐

【A-】讲真,“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真是一部比一部好看且成熟。标志性的快速剪辑和转场已经成为我潜意识里的笑点了,出现一次我就跟着乐呵一次。复古、感伤、怀旧,这些情绪可以被感知,但切记不要沉浸,因为无厘头的笑点设置会轻而易举的打破它,让你迅速进入下一个情境之中。仅仅只是自嗨吗?那为什么这群中年大叔在厕所里以不符合他们年龄的状态去干架会如此有趣?豪饮马拉松、外星人乌托邦、嘴炮驱敌、爆炸与毁灭,合理吗?谁管啊!我们都知道这些是对各种类型片的恶搞玩弄,所以这才是关键,酒精是解药,清醒是大忌。背负着沉寂与失落,尽情玩乐放纵,因为这是最后一次能享受“真实”的瞬间。

12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作为三部曲的完结真的是表现的好渣~~~前30分钟以为这难道是要和宿醉3拼一拼之后你才发现这其实是愚蠢版的天!外!魔!花!

15分钟前
  • 了花
  • 较差

三部曲中最无厘头的一部,延续了英式cult风。就执行而言,这部最为拖沓,各种情绪都来得较勉强。

18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放弃治疗的西蒙·佩吉很欢乐,相比三部曲的前两部几乎看到标签式的黑色幽默了,倒是一些毒舌和搞怪的腐国幽默感还在。从一个中年危机的成人话唠喜剧逐渐变成了恶搞荒诞的科幻灾难片,类型片的融合、转换和探索很出人意料,最后干脆就荒诞到底了,编剧脑子开挂了,原来这都行。★★★☆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几个老男人并排荡去酒吧的时候那首so young,妈啊这才是真正的声画同步啊骚到爆表!致青春什么的一边呆着去,离擦鞋尚还有一段距离

26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醒时各分散,醉后同交欢。重走青春路,大战外星人。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终结篇,不得不说是个糟糕的尾巴,拒绝长大并与成人世界对抗的主题隐喻,处理得太过肤浅,并且也不好玩,只有开头五个人豪情万丈要去喝遍十二家酒吧的场景让人难忘。

30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

一般。前40分钟喝酒之路我还觉得是一场蹩脚的好兄弟重获昔日情谊的温情片 前几个酒吧里这几个人毫无互动感 不情愿不熟悉 全是Gary自己一人在嗨 我甚至也觉得这样发展下去只要后面能五个人大和好就挺不错的 直到出现了蓝血人 我就知道明白导演要的不只是这样。讲破除机械化人生要自由洒脱 这观点不错 但Gary用嘴炮吓走外星人我想起了“你不要和傻逼吵架 他们把你拉到他自己的智商水平并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这个梗 就真的过于黑色幽默了。还有胖子打穿对方肚子掏出自己的结婚戒指重新戴上这个太酷了 最搞笑的还是那句骂外星人的“你别想在这里开连锁店”我要笑抽了

35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即便没有那些花哨的东西,这个主打怀旧的故事本就很好看了,拒绝长大以及对青春、友情的怀念。之后那些奇奇怪怪的设定俨然又一个《天外魔花》或《极度空间》,发现血与冰淇淋三部曲都是讲主角们孤独的对抗世界,是满布的恐惧。《僵尸肖恩》是大群僵尸,《热血警探》是奇怪的小镇居民。而这回则是……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看了试映,从头到尾都是simon闹腾,第一段铺垫,第二段喝酒,第三段打怪,最后谈判解释了荒诞不羁的全片内涵,当然散场时也可认为全是某精神病人脑海中的幻想,如果您还记得序幕。

42分钟前
  • Carf
  • 还行

拍完这部 95年-00年出道的这群人就真的全部各奔东西啦 看着一群快变成老头子的家伙在那里high一家家酒吧喝过来像要回到当年的spaced 简直哭瞎

43分钟前
  • 寒莓根
  • 力荐

还是那种感觉,岁月改变了每个人的容颜,但是一颗玩的心却始终不曾改变

46分钟前
  • zhang 2nd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啊,看看人家岛国人对成长蜕变和人性本质的思考!to err is human。英国人果然嗜酒如命,影片主线酒吧豪饮马拉松,咦?好像在那里见过哎。潮爷这回没打酱油,虽然第一个开挂但是戏份很多——酒吧厕所打架那里萌得一脸鼻血

51分钟前
  • fomalhaut
  • 力荐

再多各自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岁月真是对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完结篇的最好诠释!和前两部比起来,第三部胖胖和瘦瘦的角色对调了,瘦瘦是个不想长大的中二小子而胖胖才是那个serious man. 胖胖还对瘦瘦表白了啊!He might be a cock,but he's my cock!好基友一生推!

56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血与冰激凌三部曲”的一个奇妙的收尾,话痨片、科幻外壳僵尸片与神棍片的层层递进,越到后面越多惊喜,结尾的微妙很难以语言来形容,不过骨子里讲的依然是自我价值的解读与友谊。PS:埃德加对于翻栅栏桥段的喜爱被延续了下来~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英国人的量就只是12杯啤酒而已么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那种完全戳中点的冷幽默越来越少了,对类型片的突破和创新倒是仍然见效,高潮部分的无厘头险些失控让我捏了一把汗,结尾终于又找回了点僵尸肖恩的新奇感。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相当平庸,可能对血与冰淇凌期望太高了,从头到尾就只有西蒙一个人瞎折腾自high...

1小时前
  • Sammy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