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外星人

动画片美国2015

主演:吉姆·帕森斯,蕾哈娜,史蒂夫·马丁,詹妮弗·洛佩兹,马特·琼斯,布赖恩·斯特帕尼克,阿普里尔·劳伦斯,斯蒂芬·凯林,丽莎·斯图尔特,艾普尔·温切尔

导演:提姆·约翰森

 剧照

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2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3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4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5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6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3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4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5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6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7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8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19疯狂外星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13

详细剧情

  远在宇宙另一端的波波星人因为不堪忍受瓜星人的侵掠,于是举族远迁,将蔚蓝的地球视为他们新的定居点。在颟顸的领袖的指挥下,波波星人将人类驱逐到澳大利亚一处专门修建的定居点,还美其名曰与人类和平共处。绰号“小费”的女孩格莱图蒂•图奇是城市中唯一的落网者,她思念被抓走的母亲,于是带着爱猫驱车寻找母亲的下落。半路上小费遭遇了一名波波星人小欧,小欧是一个令同族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麻烦所在,他不久前用手中的仪器发送了乔迁派对的邀请,谁知其中一条群发给了瓜星人,他由此被同类视作叛徒遭到追捕。  类似的遭遇让小费和小欧坐上同一辆车,他们由此踏上惊险的旅程,期间则得知瓜星人追逐波波星人的原因……

 长篇影评

 1 ) 一个外星人的非正常死亡 |《疯狂的外星人》

能把一部商业片拍出十足的作者性,宁浩是少有的几位大陆导演之一。

现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国产商业片还是停留在“乐呵乐呵得了”的阶段,但宁浩从不满足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而是要在故事后面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思考。

《疯狂的石头》表面讲的是围绕一块翡翠的争夺故事,但如果你把翡翠对位为行将倒闭的国企的剩余价值,那么这场争夺就变成了一则极具现实性的寓言。

厂长的儿子、流氓无产者、资本势力纷纷登场,对翡翠虎视眈眈,而守卫者则是一群濒临下岗的工人,他们要守住的是翡翠,更是自己的生计和饭碗。

把这样一个“下岗潮”背景的社会结构融入进一个追逐与嬉闹的喜剧故事中,是宁浩的功力,也是《石头》之所以经典的原因。

在《疯狂的外星人》里,我欣慰于依然看到了宁浩极强的作者性。

而且手法依旧。

表面看,《外星人》就是一部闹剧,讲一个耍猴人遭遇外星人的故事,充斥着大量因错位而生的笑料。

这种错位很有意思,看着看着你还能明白错位背后究竟是什么。

是什么呢?

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创造了一个三级的人际结构。对应到影片里的角色,就是外星人、人和猴。

对于人来说,猴子是低等生物,自然沦为被欺凌和驯服的对象;而外星人是更高等的生物,拥有无上的智慧和力量,面对它人类只能听之任之。宁浩特别聪明地设计了一个道具,就是那条黑色头带。这条黑色头带就像一架阶级跃升的天梯,带上它,外星人就是神,而摘掉它,外星人就成了猴。

为什么说这个设计特别聪明呢,因为它揭示了阶级残忍的相对性——见风使舵又媚上欺下。

通俗点说,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会面对两类人,即强于自己的人和弱于自己的人。

而人类的天性是什么呢?

就是把强于自己的人视为“外星人”,对其表示臣服和攀附,而把弱于自己的人看作“猴子”,对其诉诸于驯服和暴力。

哪怕这个人昨天很强今天变弱了,或是反过来,人类都能迅速找到最精准地应对模式。

这是宁浩第一个要黑的东西。

在影片中不止表现为耿浩、大飞把失去头带的外星人当猴耍,当外星人戴上头带后秒怂并连称“大哥!”

也体现在美国人(影片中化名为C国)自视为人类代表,以为能和外星人建交,最后不过是被看作同样的低等生物;而另一方面,白人特工对待黑人又是完全不同的态度,他逼黑人脱下衣服,而“衣服”是人和猴子的重要区别,于是这个动作就带有白人将黑人视为低等生物的表意。

还有耿浩和公园老板的关系,也发生了前后变化。前面,老板强耿浩弱,所以耿浩对老板俯首帖耳,老板对他爱答不理;到了后面,耿浩因外星人事件大火,老板成了弱势,于是两人关系也彻底反转。

这就是这一“三级人际结构”的普适性,它一语道破了人类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不止适用于物种之间,也适用于人类内部。

而外星人的到来,不过是打破了人类至上的地位,使得这一结构得以延展并获得更高维度的反证。

那么这就完了吗?当然不会。

除了黑全人类的“劣根性”之外,宁浩还试图在本片中建立一种中国本土的文化自信,当然同时也是自嘲。

这两者相伴相生,有时你甚至很难去揣度哪个更强烈。

这也是宁浩“蔫坏”的地方。甚至你可以“阴谋论”般的猜测,前者只是过审的说词,后者才是表达的真意。

不管怎样,影片都给你了,怎么想是你的事。

黑美国人的部分就不细说了,太直白了。

从宇宙自拍惹的祸,到被世界公园的照片牵着鼻子全球跑,再到和猴子建交,吞沾了屎的基因球,最后把铜锣当武器到刚果抓猴子……

宁浩非常自嗨地让高傲的美国人被中国底层民众的处世智慧玩弄于鼓掌之间。一句“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就够美国人喝一壶的了。

坦白说,这是种不够高明的意淫,甚至是《战狼》的某种阴柔的变奏。

但值得肯定的是,美国人这一视角的引入有其独特的意义。意义就在于突显文化差异。

面对外星人,美国人遵循的是国际惯例,双方建交。

建交是基于独立和平等之下的友好,面对远远高出人类的外星人,怎么可能实现?

因此这只是美国人单方面的臆想,并不奏效。

而当外星人到了中国人手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中国人不会跟你讲什么独立、平等、友好,而是把你拉过来大家搓一顿,酒过三巡后成为一家人。

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东西,你可以叫它包容,更准确说是一种同化能力。无论是你们还是他们,到了我们的文化环境里,最后都会变成“我们”。

表现在影片里,宁浩建立了双向的同化过程,即猴子升维变人和外星人降维变人。

先说猴变人。

刚开始比较简单,耿浩驯猴,其实就是某种让猴更贴近于人的驯化,只不过那时是为了取悦人类。

到了后面,宁浩将猴演变为人的过程做了非常清晰的对位展示。

先是去毛,穿上衣服,之后从树上跑到地面,再到最终获得智慧,直立行走。每一步在影片中都有直观的画面呈现。

至此,猴成了人,还因为外星人的启蒙而成了高于人的人。

不过也没关系,因为之前所做的驯化依然有效。铜锣一敲,猴子便本能的敬礼,香蕉一举,猴子便听话的流下口水。

这是同化的力量,也在变相地阐述着:人不过是穿上衣服的猴子,而人性的弱点就是猴性。

至于外星人变人,就不得不提中国所谓的“酒桌文化”了。

背后更有着整个人情社会的积习作为土壤。

影片中,外星人第一次重获能力大发神威后,耿浩和大飞想到的和解方法,就是喝一顿大酒。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是喝酒不能解决的。

“我干了,你随意。”

“弟弟深一口。”

“啥也别说,都在酒里了。”

只要三杯黄酒下肚,意识变得模糊,什么阶级、地位、尊严,就可以全都抛之脑后,大家自灵魂深处赤裸相见,达成彻底的平等。

这就是酒的威力,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也可以化夙敌为挚友。

于是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外星人从酒缸里跳出来,伴着《中国功夫》的音乐练起了武术,并且带了一堆烟酒土特产回去自己的星球。

烟、酒、铜锣、功夫、五畜奶奶、武财神……这些符号共同构成了一个抽象的中国文化,成为驯化外星人的武器。

最终,原本一触即发的星球大战并没有上演,美国人没办成的事,中国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办成了。

外星人喝了一口酒,说了句,“建交成功!”之后转身走了。

它已经不需要获取任何地球人的基因了,因为此时的它,自己已经成了地球人。

按照大飞的话就是:“泡透了。

是的,在中国文化的染缸里泡久了,你就成了它。

至于这究竟是一种文化自信还是自嘲,我觉得宁浩有自己的看法。不然你看那场戏,就是影片唯一一处拍得极像恐怖片的一场戏。耿浩打发走警察后回到小院里,走过幽闭的走廊,有阴风不时吹过,他在黑暗里摸索,手足无措,最终看到了被大飞泡进酒缸里的外星人。

为什么要在此处营造恐怖氛围?

难道不是在说这种不动声色取人性命的染缸文化,本身就是细思极恐的事情吗?

当然,这部电影你还可以最最简单的看待。

它不过是讲了一个传统的手艺人如何维护自己尊严的故事。

耿浩是个耍猴人,是西南猴王的传人,可惜这项传统技艺已经没落,他成天被人骂作“臭耍猴的”。

如果把影片里出现的各色人等拉一个图谱,耿浩显然处于这个图谱的最底层。

然而最后正是这个耍猴人用自己的传统技艺驯服了外星人,变相地拯救了人类。还奇迹般地完成了他对于耍猴技艺的创新想象,飞龙追猴。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故事将极为单纯。

而单纯背后又有着一股不寻常的倔强,那是弱势在面对强势时的倔强。就像外星人问“你以为你赢得了我吗?”耿浩的回答,“不知道,但得试试。”

无论是传统面对现代,还是落后的人们面对更强的科技和智能,似乎都应该抱持这样的韧劲。

不认输,就已经赢了。

这话听起来鸡汤,有时却是身处弱势的人唯一的武器。

这个春节档的几部影片都值得一看,但在这之中,《疯狂的外星人》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在其他几部电影依然停留在过于集体或过于私人的情感抒发时,宁浩的电影是唯一一部具有自我表达的电影。

它是一部喜剧,它的幽默建立在辛辣的讽刺之上。

光凭这一点,就足够绝大多数的国产喜剧片学习的了。

希望结束了疯狂三部曲之后的宁浩,可以继续疯狂,继续保持身上的那股邪劲儿。

很早之前我就想过,宁浩的电影好适合二手玫瑰的音乐,这不,《外星人》里真的就有了。

那么,请继续邪下去,勿走“正”道。

 2 ) 《疯狂的外星人》里提到的电影

记忆有限,欢迎补充。

1 、《邪不压正》黄渤饰演的耿浩的台词“那个什么晏光屁股在房顶上跑,那叫一个好看”(凭印象,不完全准确)

2 、《2001太空漫游》穿上太空服的猴子,令人不自觉想到《2001太空漫游》

3 、《美国队长》《碟中谍》

结尾美国特工手拿中国的锣好像美国队长的盾啊满世界飞寻找外星人又有点《碟中谍》的影子

4、《醉拳》《蛇形刁手》外星人喝醉后打拳那段

5 、《喜剧之王》黄渤沈腾在车里的台词“你养我啊”“我养你啊”

6 、《战狼》沈腾台词“犯我星球者,虽远必诛”,这句台词沈腾说出来真的好好笑

7、《ET.外星人》外星人骑自行车骑到月亮上,和黄渤沈腾骑自行车。

8、《金刚》

外星人跳到建筑物上,很像《金刚》中经典的一幕

9、《西游记》

后面外星人的法力附在猴子身上时,猴子仿佛戴上了紧箍咒拿起了金箍棒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10、“耿浩”“耿浩”这个名字在宁浩电影出现过三次,一次是《疯狂的赛车》,一次是《心花路放》,还有一次就是这部《疯狂的外星人》,都是由黄渤饰演。

11、补充一个《降临》

外星人飞船出现以及与外星人建交那段。

 3 ) 只有一个缺点

我不想说剪辑,不说剧情,不说演员……看完以后,心理特别不爽,虽然我也笑过。

可是这部电影里我看不到一丝尊重,对国人,对他人,对猴子,对外星人。

不管疯狂系列如何,我对每一步电影的观感:透过导演的镜头,感受他的态度。而宁浩导演的态度,要说他一贯的批判讽刺也罢,你爱的不深,讽刺只会让人感到恶俗和狭隘。

这不是讽刺,这是“耻笑”,这不是“幽默”,这是“笑柄”。没有深思与反省的空间。

综上——看完不舒服的原因——镜头里没有“爱”。

全人类?无所谓,毁灭吧。

外星文明?狗屁。

 4 ) 差评失之偏颇,宁浩告诉你如何高级表达

《疯狂的外星人》凌晨两点的午夜场观看完毕,豆瓣评分6.7。粗略的看了一下低分评价的观点之后。

我认为这些一星二星的人根本就不存在一个评分体系,表达的影片缺点恰恰都是我认为非常出彩的地方。我上次遇到这种疑惑还是两个月前跨年夜最具争议的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当然即将有人会出来质疑我:《地球最后的夜晚》和《疯狂的外星人》完全是两个不同类型,两种对立元素无法比较。在某种程度上,这两部电影精准地代表了两种观影群体水火不相容,也没有任何包容和探索精神的现状,说实话这很悲伤。在详细地分析为什么《疯狂的外星人》是一个八分起步,而且是近些年最好贺岁片的原因之前,我想先表达我对打一星二星影迷们的疑惑。

6.7的评分是暴露了豆瓣很多自诩“影迷”的用户没有评分体系,也坚决拒绝进入任何和他狭隘窄小的评分标准相左的评分体系。自诩“影迷”的豆瓣文青们接受不了商业片的元素和维度,在我这里看来,和给《地球最后的夜晚》打一星并且恶语相加的人没有任何区别。《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崩坏有很多原因,争议宣传导致了很多观众被黑暗潮湿的影片基调震得昏头转向。但是,《疯狂的外星人》就连一个从未有过观影经验的人也能看出来它至少是一个喜剧片,而且是一个贺岁喜剧片。前者被抖音宣传吸引的观众看到名不符实的内容,他们有愤怒的权力。后者明知是一个贺岁喜剧商业片,还要挑一些本是精华的东西称之为败笔。

再者,豆瓣的文青们都知道宁浩是拍黑色喜剧的,那我就更看不懂打一星两星人的逻辑了。虽然如果《地球最后的夜晚》没有发生抖音宣传,进入影院的非受众群体还是会骂街,但是作为电影爱好者的豆瓣用户们就与拿电影当娱乐媒介的局外人有着一样的心态和思维?毫无包容和思考,党同伐异?不是艺术片就是烂片,黑美国就是艺术错误,够荒诞就是把观众当蠢驴?这种言论真的让我心寒,我看到了一副像60年代意识形态对立所造成的完全不可调和的不理解和矛盾,这就是有些豆瓣“影迷”的现状。

我来挨个解释这些差评,为什么他们根本没黑在点上。

第一类批评:撩拨民族情绪,美国人只配吃屎。

我把这口锅给到吴京。《战狼2》已经给中国电影留下了巨大的,难以缓和的伤痕,以至于任何调侃外,宣传内的情节都会被冠以“煽动民族主义”后打入十八层地狱。现在民族主义就好像是豆瓣的政治错误,政治禁区;只要是沾到一点,那必定是一星二星伺候没商量。归根揭底都是吴京害的。他的片子煽动的太过分,太无脑,太被人反感,太令人作呕,以至于观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事实上《疯狂的外星人》有民族主义吗?当然有,还有得恰到好处,有得幽默感十足。我们都怕极了民族主义,却忘了民族主义没有原罪。就像片中的“国粹”白酒一样,喝多了是自讨苦吃,小酌却是修身养性。煽动,可以合理的煽;撩拨,可以机敏的撩。宁浩做到了,也做得很完美。

首先,宁浩黑美国不用吴京手法。对比一下观众立刻就知道了:《战狼2》有一个情节,吴京和一个美国女人在车上交谈,美国女人试图和美军陆战队取得联系并且来接她。吴京一顿调侃后,看见一条狗在路边,说:“看,美军陆战队来接你了。”这就是我所称之的令人作呕的撩拨。

显然宁浩不屑于这种最低级的煽动民族主义同伍,他的方法显得高级:首先承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别小看这点,这很难得),宁浩设计的是外星人最先开始要和美国建交,并且中方是毫不知情的。这个设定的浅层次表意就是,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且未来也可能延续下去,在经过核竞赛和太空竞赛之后,美国意图也即将实现在外星文明竞赛上的垄断和领先。我们不和最低级的《战狼2》比,我试问这样的设定同档期的《流浪地球》有吗?直接中国最牛逼就完了。如果中国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连一个成长弧光都没有,也配来煽动民族主义?当然,我本意不是说黑美国人来撩拨民族主义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但用这种相对来说较成熟的手法,绝不是给这部影片打一星的理由。

其次,另一个高级方法,世界之窗。我五体投地地佩服宁浩对世界之窗的功能性改造。再反观贾樟柯的《世界》,那世界公园可真就是一个符号,没有进一步的运用。所以科长作为我最喜欢,最敬佩的导演,平心而论,宁浩对世界之窗的表意和表象甩科长三条街。宁浩的世界之窗承载了“黑美国人”最核心的任务和设定,也是铺垫出美国人”自命不凡“的骄傲人设最关键,最起始的一环。商业片的第一幕理应是铺出人物和群体的设定给观众信息,按时间顺序,第一次出现美国人的骄傲且愚蠢人设是交换基因球的时候美国航天员玩海外抖音(这是绝对的减分项,也是商业片无法避开的)。第二次是台词”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这种直白的反讽还不够高明,还是有些直接,直到世界之窗的出现。美国人用他们最先进,最强大的技术,乘坐美国飞机飞遍了全世界,发现其实外星人在中国耍猴儿哥手里。世界之窗元素是把美国人骄傲但愚蠢人设铺的最饱满,最具有黑色喜剧讽刺性的。宁浩运用刻板印象,狠狠的过了一把瘾。顺便说一句刻板印象是黑色喜剧元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战斗民族上来不废话就开枪也是一个刻板印象的笑点,实际上美国人骄傲且愚蠢这种刻板印象搞笑因素已经不算新鲜了,美国人自黑都快玩腻了的手段,但在一部中国电影里就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政治上的喜剧外壳,非常的惊艳,别有风味。世界之窗才是”黑美国人“最核心的剧情线,其他小打小闹博君一笑就完了,例如黑色谍战反派老大人设的吃屎男,和扮成橄榄球队的外星人研究基地,还有去刚果抓猴子的部队(其实严格一点的话,这些都可以做的更好,但绝不能算的上是硬伤)。

此外,世界之窗另一个角度可以表现真正的中国象征:融汇和感染。任何东西到我这华夏大地来都得被中国化,无论美国人还是外星人。西方国家大力搞multi-culture,而我们是高度统一,什么美国猴儿还是刚果猴儿,来中国全都是孙悟空(美国人来世界之窗最后也敲锣打鼓的去刚果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上文说世界之窗表意甩科长三条街。宁浩的这种表达我认为没有自嘲的意思,只是赋予了影片中国内核,真正且真实的中国内核。

最后一个高级方法:自嘲和引导反思。这部电影明显不是某些被蛇咬的人口中的”小粉红电影“,因为政府的形象出了很大的问题:第一,美国要去建交外星人,我们却啥都不知道,最后还得被个“耍猴的”拯救世界。第二,美国人能在世界之窗抓两个中国公民然后拘留在铁笼里?我们战狼在非洲撤侨的时候可是一个都不能少啊,誓死保卫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啊。堂堂华夏国土,有两个人被美帝抓起来关了都不知道?而且还有大型间谍组织在城市中心研究外星人!这简直是我国反间谍的奇耻大辱。第三,对传统的反思。实际上整部片子贯通地审视一遍,其实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手艺人”拯救了世界,并且为中国争取到了与外星文明首次建交地机会。这是多么诺大的讽刺啊,也是对传统“手艺人”的肯定和留恋。再想的深一点,沈腾和黄渤是两个对立的人设,一个追求金钱,一个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耍猴的“肯定是少数,赚钱的肯定是多数,如果没有耍猴的,世界就要毁灭,中国就要被美国压制一辈子。最后不算彩蛋的字幕后一场戏,徐峥出来大扯什么“宇宙市场”,黄渤在一边的态度还是不适应,他还是怀念耍猴的日子。真正拯救世界的是“手艺人”,其他愚昧被金钱糊满双眼的人,还在沾沾自喜去开拓宇宙市场,这是对这个金钱至上时代最好的嘲讽,至少在商业片的维度,宁浩拍出了他的表达,也拍出了对“传统手艺人”的尊敬和留恋(多说一句贾樟柯拍《小武》的最初灵感就是想写一个关于“手艺人”的故事,最终以小偷的形象展现出来,可见“手艺人”在不同时代的导演镜头下的表达)。

第二类批评:能摧毁地球的外星文明智商为零

差评观众总是把此外星人想象成类似于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人”,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部荒诞的黑色喜剧,“荒诞”这词的本意就是插科打诨,吊儿郎当,还带点Cult Film的气息。如果连外星人喝酒也会断片这种明显的喜剧元素梗都不能接受,未免也就太苛刻了。再者除了喝酒会断片,其他的剧情都可以被“能量项链”完美解释。既然是有科幻元素,我们的接受程度就应该大一些。还有,有些观众吐槽说不尊重外星文明,不仅不尊重外星文明也不尊重猴子,还把这些拿来当笑点真是恶心至极。我想表达的是,既然你都看出这一点了,难道你就不能再往深想一想导演的用意吗?黑色喜剧的基调是嘲弄,人类的无知自大与不尊重正是宁浩要警告观众的,居然被一些人拿来当差评理由?

第三类批评:虐待动物加耍猴闹剧

对于此类批评我是服气的。因为我恰恰觉得“耍猴”是此电影的精华,也是最惊艳的地方。黑色喜剧讲究的是巧合,意外和各种元素的巧妙关联与互动,“耍猴”这个元素,撑起了整部影片。前半部影片真正的猴子和黄渤,沈腾有关联,假的外星人猴子和美国人们有关联;后半部影片真猴子和美国人关联上了,假猴子也和黄渤,沈腾关联上了。所以影片所有的元素都呈一个圆形,可以互相抵达了。

有些观众硬说虐待动物,我着实都懒得浪费笔墨解释这点,传统手艺耍猴让你说成虐待动物,那人们成天训狗就不叫了?恰恰虐待动物带出的嘲讽意味是另外一个亮点:人类从虐待猴儿,到虐待外星人(还称外星人为“刚果猴”这个嘲弄意味就不言而喻了),到被虐待,到互相尊重建交,这是一谱全人类的成长弧光啊,从奴隶文明到现代文明,外星人那句“你们为什么这么暴力”的台词已经以诙谐的态度交给人类自己去反思。

猴儿代表最初的人类文明,人代表现在的人类文明,“能量项链”代表未来的人类文明。最后的“孙悟空逃出五指山”象征着现代人类文明在真正的高级文明眼里,和猴子文明也没什么两样。最后的耍猴戏愈看愈感到悲凉和渺小,人和猴儿,在这么硕大的宇宙面前,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被奴隶和去奴隶之间,又在呈现什么样的无意义,无休止的微小反抗?这样由荒谬喜剧闹剧,升华上升到哲学层面的存在主义思考,如果你问我,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科幻???我就会回答,这就叫科幻。

这就叫科幻,同作家,同档期的《流浪地球》可没有科幻。如果分激起民族主义手段三六九等的话,《战狼2》是最低等,《流浪地球》是中等,而《疯狂的外星人》是高等。

第四类批评:求求你别再糟蹋大刘作品

我求求你们别再糟蹋电影。

都说改编小说有两种改编,第一种是取原作内核,讲好别人的故事。第二种是取原作外壳,讲好自己的故事。

宁浩属于第二种,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哪个都不是。

到底是谁糟蹋大刘作品,我想真正的大刘迷心里都有数。《流浪地球》取出原作其中不到10%的篇幅,来了一个”地球救援“。科幻了半天拯救世界还是靠吴京一声怒吼加上化学点燃木星,末日了半天男女角色们还在那插科打诨。《流浪地球》号称中国科幻元年的硬核科幻开山之作,观众看到了什么?以色列科学家一辈子的计划赶不上中国技术宅和吴京的一拍脑门。末日降临,中国小女孩儿一顿马丁路德金级别的演讲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救援队全给叫回来了。如果你要挑剧情bug,挑改编失败,去挑《流浪地球》,因为他是一部正经号称科幻片的电影;别来挑《疯狂的外星人》,因为这一切都是宁浩个人对荒诞的热爱和表达。

勉为其难给《流浪地球》分个派别,应该属于取原作内核,讲好别人故事。但《流浪地球》的内核是流浪,不是救援,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大刘小说中人们对情感的冷漠,对太阳宗教般的感觉,对极夜极昼的麻木,对人类科学文明的质疑,这些是内核,《流浪地球》影片中我只看见了中国牛逼。而宁浩的作品不需要忠于原著,因为他是取原作外壳,讲好自己的故事,这点他做到了。

第五类批评:宁浩你能别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吗?

对于这种观众,我只持一种观点:应该是需要撇清艺术片和商业片的联系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致敬怎么了??就宁浩的这个致敬,是我见过所有致敬里最清新脱俗,最有趣的。近一点的说,《流浪地球》致敬库布里克的Hal结果被吴京一酒瓶子给烧了,这就叫优秀的致敬了?远一点说,《星际穿越》也直接致敬“黑石板”,怎么没人跳出来批评,却是一片叫好声?单纯对《2001:太空漫游》的致敬来看,宁浩绝对是胜出的。生硬把一个代表绝对文明,绝对高等的外星文明配乐改编成了荒诞的耍猴音乐,这是什么样的创意脑洞啊?我个人可以评论这个改编是我见过非常高级别的致敬。如果你恰好又看过《2001:太空漫游》,这个改编配乐,再配上耍猴耍人的闹剧,空间时间上的互文性可以给你带来最庞大的荒谬,最极致的荒诞。看这场戏的时候我甚至想起了今村昌平的荒诞黑色喜剧《猪与军舰》,那可是纯粹的作者电影啊,宁浩在“商业片”,“贺岁片”的框架下完成如此富有哲学性的荒诞文本,豆瓣文青们却奉上一星评价?

在解释上述所谓的“缺点”时,我其实已经列举出了很多本片在纵向和横向的优点。但是,我还是有一个优点没有提及到,那就是人物的塑造。

在肯定宁浩两个主角的人物塑造之前,我又要拿《流浪地球》中的人设出来做反面例子。不合格的人设是什么?就像《流浪地球》里的“户口”和吴京一样。通篇我们只知道,他们父子有矛盾(给出的解释只有1分钟一闪而过的吴京被迫害死自己老婆),然后吴京就为了儿子要冒着全人类灭绝的风险去自我牺牲。所以到最后观众只知道,吴京爱他儿子,结束。作为设定宏大的科幻电影,没有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思索,没有价值观的碰撞,快刀斩乱麻我爱我儿子直接完事儿。这种人设能让观众信服?

再来看《疯狂的外星人》一开始黄渤的人设和价值观就已经出来了:具有传统思想观念,并且对“耍猴儿”这件事非常迷恋(个人追求),而且对金钱嗤之以鼻。价值观的碰撞也在很早就出现了:沈腾的投机商人人设,唯利是图,左右逢源,碰见谁都巴结拍马屁,甚至为了赚钱把外星人给当酒给酿了(这里再次引出在宇宙高级文明面前人类的自大和无知)。这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是非常具有戏剧性和荒诞感的。

自我价值实现在国产片子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已经畸形的中国电影环境下。我再次用《流浪地球》举例子,所有人的潜在价值观都是为了他人我可以不做选择,牺牲是必然的,不需要考虑的。但有时候你不能牺牲,如果最后吴京搏命似的行为导致人类灭亡,这是他能肩负起的责任吗?所以,现在的国内院线电影价值观输出得往往太初级,太浅显。像我就喜欢耍猴你别说我是“臭耍猴儿”的这种执拗精神,根本就是被隐藏。

而且最珍贵的是,宁浩在输出观点时,没有用最有效也是最低级的“褒一贬一“手法,而是客观呈现,交给观众自己去定夺,这在电影表达层面也是令人称道的。沈腾的中国式“酒桌”人设,到最后竟成为了输出外星的一个隐喻,白酒一瓶一瓶的被拿上飞船,没准以后还和外星人“我干了你随意不干不是兄弟”呢。

如此的双重输出,在“商业片”和“贺岁片”的框架下,敢问有哪部电影做到了?甚至有许多艺术电影都达不到这种高度。

讲了这么多优点,最后我以缺点结束这篇影评。我并没有给满分,因为缺点还是存在的,就是关于中国的“文化输出”。我们吵着要对外进行文化输出,当然Tik-Tok不能算数,吴亦凡的古风Skr也不能算数,那宁浩的拿外星人当猴儿训,和外星人吃火锅和喝白酒就算了吗?当然不算。这些都是符号,符号本身没有意义,需要有人去赋予他们意义才算得上是“文化输出”。就像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总会潜在的输出美国倡导的普世价值观一样,在这点上宁浩还是欠缺了。和超级英雄同为商业片,这个缺点是不可避免必须提出的。

吃屎自大的美国人,无知投机的中国人,高等但被奴役的外星人,在这影片里没有任何一角色的形象是正面的,宁浩抛弃他标志性的多线叙事后,取而代之的是火力十足的机关枪,酣畅淋漓的表达。任何一个群体他都要“黑”,做到了真正的“疯狂”,也必定是三部曲里最“疯狂”的一部。

在院线电影频繁输出红色价值观的时候,在贺岁片这个时间节点,《疯狂的外星人》,请那些评价一星的豆瓣用户们可看好了别眨眼。

8分给到宁浩导演的高级表达,近些年最优秀的贺岁片。

 5 ) 宁浩前进了,我们还在原地踏步

一流佳片 有理有据吹一波 9/10(这片给我的后劲太足)

看疯狂的外星人之前有惊奇队长的广告,我旁边有个漫威粉自动开始和旁边女伴吹,我受不了和他拌嘴了几句,鄙视他没品味,结果观影中我俩笑得最傻逼,看完后我俩不约而同在电影院鼓掌,并且同时喊了一句牛逼,明白对方也是欣赏这部电影的态度后,就搭讪聊了一下,内容大概涉及了讽刺美国队长以及超英电影的梗(带锣下飞机的场景和美队一模一样),还聊了影片中借鉴的其他电影元素,比如ET,库布里克的太空服和音乐,中间还有段让我想起降临,金刚和猩球崛起,我俩都惋惜这片居然才6.7分,讲真宁浩是我眼中国产电影的一流大导,各种中外电影致敬和讽刺信手拈来,对邪不压正和战狼2的调侃也是绝了,和开心麻花那种平铺直叙的笑点不同,这部的幽默是经过提炼和设计的,甚至是藏起来的,在搞笑方面,宁浩的品味和段位显然更高。有些人批评它不够科幻,其实这是一部解构主义荒诞派的另类科幻片,里面涉及的概念都是科幻片经常讨论的,宁浩能用喜剧包装出来,拍成个人色彩浓厚的作品这点实在厉害👍👍👍。

以下是我get到的一些点。 1.影片一开始的特工欺负宅男我估计国内观众在理解时有文化隔离,因为那个设定是国外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匿名戒酒会,当你无法克服一个困难时,就把它交给一个更高的力量替你解决问题,它涵盖了the God thing,higher power之类的概念,和宗教有类似之处,超英电影的内核也是和这个挂钩,持有精英身份的特工对此是不屑一顾,宅男说美国队长给他戒酒的力量,但特工一拿枪他立马投降,特工嘲笑宅男并破坏他的“higher power”,但在影片最后又变成和他一样的“傻瓜”,更高级的力量的救赎论是妄想,C国的充当世界警察是为了自身利益,绝对不是为了正义或者拯救世界,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是打击和毁灭,掠夺或者统治倾向的,影片用美队这个文化符号将其荒诞化,同时黑了一把现在的好莱坞泛滥超英电影,实在让人拍案叫绝。

2.巴普洛夫是生物学概念,牵扯到无条件刺激到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到条件反应,是人如学习和认识世界的路径,文明建设于人类的学习和改造之上,其实这个伟大的理论是心理学最著名的一次意外发现,开启了人类对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新篇章,而2001太空漫游里的猩猩也是一直处于蒙昧无知状态,通过一次意外“获得智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首曲子在原电影里出现的节点是在大猩猩启智后向天空扔骨头,骨头通过蒙太奇手法变成宇宙里的飞船,实现了文明的跳跃这一幕,在疯外里此曲出现了两次,都涉及到力量和立场的跳跃,第一次用的是原版,外星人获得能量环,第二次是欢欢戴上能量环变成“外星猴”,为了契合欢欢的本土文化符号,宁浩改成了民乐版。

其他影评人将巴普洛夫解读成人类被训化洗脑的过程,我表示非常认同,沈腾说的外星人泡透了就是在呼应巴普洛夫概念,包括后半部降服外星人的敲锣打鼓(类似于紧箍咒)也是这个概念的呈现。(这类型解读可以参考下其他影评,比我理解得透彻)

3.科幻作品都少不了对“文明”的解读,而这电影至少有3种纬度的文明(文化)碰撞,外星文明vs地球文明,西方文明(美队/川普/好莱坞传统电影)vs东方文明(西游记/广场舞等),高级精英文明(特工)vs低级草根文明(两位主角),片中“世界之窗”,即山寨版文明的象征的设定我真的跪了,这个设定撑起了电影前半段的笑点,把特工和C国耍得团团转,另一方面外星“猴”毁灭游乐场的场景是在讽刺科幻大片/灾难片里常有的“人类文明”被破坏的末世景象。

4.春节档的电影我是一口气连刷了三场,另外两部是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在比较三部片子时,我深刻的感受到宁浩作为导演的意识和执行能力是高于另外两位的(请勿把我打成踩二捧一),我用一点来举例,同样对于流行/致敬梗的植入,韩寒和郭帆是直接生搬,平凡之路的歌词经由角色之口说出时,是完全脱离口语化环境的,是为了玩梗而梗(后面念诗也是),同理流浪地球的海草海草,导演就是让你笑,目的性太外显,给人一种按头吃苍蝇的强迫感(我知道爷爷是1999年生的人年轻时沉迷抖音,问题是导演没有二次改造,最生硬的是交通提示梗),而宁浩的手法就是符合电影语言和电影文化符号的,虽然也有直接套用,但更多的是他把这些东西吃在肚子里嚼烂消化后再以个人化的方式呈现,比如以唢呐和二胡为基础的民乐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比如二手玫瑰的东北朋克/摇滚,比如外星猴在月下骑自行车时要带一个龙,比如将美国队长的盾牌变成锣鼓,这些是高端玩梗的正确打开方式,别的导演学着点。

5.宁浩这部电影外壳很东方很草根主义,主人公操着只有国人才有文化认同感的口音,生活在接地气的小巷,山寨的景观“世界公园”的设定也显示出东方文明对于西方文明的拙劣模仿和复制,引申一下,这种“媚外”也呈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made in China的产品非得取个外国名,或者雇佣外国模特展示国产商品,都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电影的人物也是小人物形象,有着属于那个阶层的固执,偏见,无知以及局限性,把难登大雅之堂的“国粹”挂嘴边,遇到外星“猴”掌握“黑科技”(可以解读为higher power,核威慑或者先进科技文明带来的绝对权力)后立马卑躬屈膝,油腔滑调,但其实这部片子的精神内核很西式很精英主义,电影讨论的“阶级”“文明”碰撞是西方人文学科理论环境下的,辩证,批判,反思,或者说,在儒家文化压制人性的东方环境中长久以来没有“科幻”的土壤,在此我引用宁浩的原话,“狂妄是最终害死人类的品质,阶级不该成为划分人高低贵贱的标尺”,这一次在电影艺术的母题和内核上,宁浩冲破了华语导演的桎梏,向着世界级一流导演迈步,而这一步,也造就了他和大众的鸿沟。他前进了,我们还在原地打转。

疯外令我惊喜的,除了宁浩本土化的方式二次解构各类电影梗,就是他对于“鄙视链”“优越感”的讽刺,整个片子充斥着低端文明挑战高级文明,草根戏耍精英,下层阶级掀翻统治阶层的反传统/反秩序/反阶级/反权威/反好莱坞/反套路/反刻板印象的叙事,每个角色轮流充当“猴”的角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在从比自己低劣的事物上寻找自信和高自尊的同时,也被更高级的力量鄙视着,耍“猴”的同时你也在被“猴”耍,放在今天“五毛”和“精美”,“精日”“崇媚洋外”“恨国党”“叫爸党”“灯塔国党”“战狼ptsd”“京神病”的社交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流露出的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实在是入木三分,这种人性即使你了解了也难以改变的,比如我了解为什么疯外会有两级分化的评分,我也理解每一个给它差评的理由,然而我还是会忍不住吐槽这届观众带不动,鄙视或者看低这些差评者,指责大众的知识储备和欣赏水平配不上电影评价(艹,又掉了0.1),意识到这点时我又陷入深深的自我反省中,也重新审视了看电影前和邻座的争论,优秀的电影作品像一面明镜,让我们看清楚自己原本的模样,无论丑恶与美好,低贱或者高尚,偏见或者包容,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疯外是一部拥有者科幻片一贯的内核的“软”科幻电影,它保持着“客观中立”的视角去观测人类以及人类社会的文明。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个鲜活的比喻,告诉我们“生活就像是这样”。有史以来,所有经典作品给予我们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令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

🌹🌹🌹🌹🌹🌹🌹🌹🌹🌹🌹🌹🌹

更新 总结一下我在讨论区的补充

这片子有现实意义上的荒诞,它“神预言”了六学 孟xx逮捕事件 美军抖音泄密事件,回应了荒诞主义的特点-即各种各样的巧合。

二刷时注意到了降临的另一个引用,就是片头美术的笼中鸟,在剧情里也有个买猴的人让鸟儿表演了开箱。

C国总统第一次出现时的姿势是在模仿这个动作

电影一直强调酒文化,特工很可能是个酒瘾中毒者,他最开始出场是在戒酒互助会,特工和主角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开始喝酒。

为什么黑人说粤语是笑点,因为它在讽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最早去美国淘金的移民是广东沿海地区的,广东文化在美国的认同度比内陆汉语文化更高,举个例子,周杰伦有首歌叫Now U See Me,是他第一次为好莱坞写主题曲,他为了使美国人也懂华语音乐,改编了香港影视最常用的一首曲子集市。

外星人有句台词“你们问过猴子怎么想吗”,这也可以解析宁浩对于物种之间的思考,我们驯养猴子,狗,猫时,是用人的higher power对他们进行符合人类利益的改造,如果有更高级的物种存在,那人类是不是就会变成他们的猴子,在拥有“黑科技”后就会产生绝对权力,绝对权力会造成绝对压迫,所以高级物种是有“怜悯心”的吗?文明的意义是什么?人性又是什么,很多人觉得片子里人类对待动物残忍,那他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在食物资源上对动物的“大屠杀”,此一时怜悯他们,彼一时夺去他们生命,这两种残忍之间,后者对于动物而言影响力和破坏力不是更深远吗?难道动物也要分个三六九等?那些是需要可怜的,那些是可以屠杀的?动物保护主义的本质是不是“可爱动物保护主义”? 最后解答网友的一个疑问

“你说如果真有这么多人看不懂“暗喻”“讽刺”,那到底是观众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呢。电影里这人啊猴啊外国人啊外星人啊整来整去互相鄙视最后结局我看还挺圆满的哈?假如我出于反家暴的意图拍个电影,全片不是丈夫打妻子就是妻子打丈夫,最后俩人随便找个理由开开心心过日子圆满结局,你说在观众看来这是反家暴呢还是宣扬家暴呢?”

来说下我的看法,好人好报,坏人得到惩罚符合人们心中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和期待,这是一般影片会走的路线,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种绝对bad end或者good end是与现实错位的,宁浩走的是中立,“在现实中,由于善与恶在人性中所占的比重相等。 我们既是天使也是恶魔。恶压制善和善战胜器的机会相同,如果我们的天性能向任何一边稍稍倾斜,那么所有的社会难题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会被解决干净。” 举个例子比如战争,战争是民众们反对的,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性中的恶和暴力,我们有战争,家暴,歧视,剥削,压迫,电影可以反战,可以讽刺社会现象,但是无法提出解决之道。宁浩想表达平等,但不平等一直存在,他反优越感反鄙视链,但偏见一直存在,人类对动物的剥削和统治,也会一直存在下去,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仍然会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下去,所以宁浩能做的只能反讽,这是我们面对问题的一种声音。

补充一下电影彩蛋,出处见水印,原博更多感兴趣的请移步,若侵权请通知我删除。

降临
猩球崛起

 6 ) 让我来告诉你,宁浩为什么拍出这样低分的《疯狂的外星人》

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影片还没上映前,就获得了最高预售票房和关注度,毕竟这是宁浩的作品,而且还是影迷心中的疯狂系列,演员阵容是黄渤和沈腾,这样的顶级配置,不得不让人对《疯狂的外星人》多期待三分。

影片一上映,激烈争论不绝于耳。对于大聪来说,这部电影也有些一言难尽,不然也不会憋到今天才发稿。

所以,先让我来说个关于宁浩和《疯狂的外星人》的故事吧。

2010年左右,宁浩就拿到了大刘《乡村教师》的改编权,如果不是影片开头有标注,估计很难有人知道这两部作品的关联性。

《乡村教师》讲述了一个贫穷山区患上癌症的教师,放弃治疗把钱全部给学生读书,并让其中四个学生弄懂了力学三定律。

此时在宇宙遥远的碳基联邦文明里,正在进行除星行动,外星人来到地球,抓了这四个学生,但由于学生会运用力学三定律,被外星人认定为人类符合高文明种族,学生阴差阳错拯救了地球。

当宁浩拿到《乡村教师》以后,其实初版的剧情主线,和《乡村教师》几乎是一致的,说不定还不是喜剧,而是严肃科幻题材。

但几经波折,团队根据市场各种定位和分析,最终觉得不管什么故事,到宁浩手上,应该就要有宁浩黑色幽默的风格,求变不如求稳,是目前国内定型的导演,最好的发展道路。

于是,比韩国整容还厉害的改编开始了,改编总共耗时3年,据说改得团队自己都不记得有多少稿,有的说30稿,有的说50稿,反正到最后,用大刘的话说,看到《疯狂的外星人》剧本,觉得都不需要写上自己原著的名字了。

这用时三年几十稿的改编,不知道有没有夸张的成分,但如果属实,作为宁浩的作品,剧本真的算不上惊艳,只能说是发挥正常水平。

宁浩的风格,在于在影片里,他是把高级讽刺,黑色幽默,城乡结合,雅俗共赏玩得很溜,而且还在叙事的方式上,用了极为复杂多线性结构,在他的作品里,所有机缘巧合的事件,最终蝴蝶效应引发成不可逆转的故事走向,让人看得回味无穷。

而这一次《疯狂的外星人》,影片断舍离了多线性叙事,耍宝幽默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高于黑色幽默和讽刺,这是观众很大一部分不买账的原因。

于是,大聪再给大家来讲讲,宁浩的另一个故事。

宁浩的出道,是从文艺片开始的,最早的《绿草地》和《香火》,给宁浩打开了电影之门。

这时候有两个发展方向摆在了宁浩面前,一个是国外资本投资宁浩,让他继续朝着文艺片方向进发,说不定下一部作品就能和欧洲各电影节有缘。

另一个选择是刘德华公司推出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宁浩获得了300万资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宁浩最后选择了刘德华,并定位要拍商业片,《疯狂的石头》原本是让刘德华扮演香港的盗贼,但当时刘德华忙于拍摄《墨攻》,最后影片中只有刘德华的一首《忘情水》。

曾经有人采访宁浩,问他为什么选择商业片。宁浩说,不是不喜欢文艺片,而是希望自己的艺术交流是广泛的。于是在《疯狂的石头》成功之后,大家见识了宁浩,宁浩也被贴上了“鬼才”导演的标签。

之后的《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宁浩的叙事结构都有别于其他正常叙事的影片,呈现出一股嚼劲。但大家也能感觉到,之后宁浩的作品,都没有《疯狂的石头》惊艳,有一种“首作即巅峰”的声音。

能代表宁浩的,似乎一直都是《疯狂的石头》,而从《疯狂的石头》出来的演员 ,有好几个都是今天演艺圈的头号人物。

在《疯狂的石头》耀眼的光芒下,让宁浩出道十三年后的《疯狂的外星人》,自然也让大家和《疯狂的石头》作比较。

《疯狂的外星人》没有复杂的叙事方式解构,更没有把时间打乱重组,而是按照正序时间,正常叙事娓娓道来,可以说非常简单直白。

影片讲述了耿浩和大飞,在一个偏远的游乐场耍猴卖酒,突然有一天外星人造访,结果这两人把外星人当猴耍,经过一番折腾,外星人发威,把耿浩和大飞当猴耍。

而C国的特工们,用着自以为傲的高科技,苦苦追寻外星人,并想和外星人建交。一宗带着科技文明鄙视链的讽刺故事就此展开。

影片一上映,很多人质疑宁浩江郎才尽,大聪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大家再来回想我前面说的两个故事,在宁浩当初选择商业片而不是文艺片时,就能明白宁浩是很精明的,他擅长计算分析,想让自己表达艺术的途径,越做越广,而不是越做越窄。

试想一下,春节档期,如果宁浩再整出一部比《疯狂的石头》更为复杂的电影,观众范围可能会缩小,毕竟春节档期拖家带口去看,影片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宁浩团队必须考虑档期和受众范围问题。

求稳不求变,这是《疯狂的外星人》看完后首先给大聪的感觉,而为了制造更多的笑点,影片舍弃了故事要交代的严谨逻辑,以及更深层次的探讨。

但是,《疯狂的外星人》又不愿放弃只是单纯博观众一乐,影片坚持要加上根据《乡村教师》改编,因为宁浩认为,《疯狂的外星人》的内核,其实是和《乡村教师》是一样的。

这两部作品,都在解释着在社会结构分成三六九等时,命运的阴差阳错有时候会把这条文明鄙视链打乱。

《乡村教师》是一群刚学会力学定律的农村娃,莫名其妙的拯救了世界,而外星人不选纽约华盛顿,却来到了中国偏远山沟沟。

《疯狂的外星人》是把外星高度文明变成猴耍,高傲的西方文明配合演出,最后拯救世界的方法,都在酒里了。

虽然没有复杂烧脑的宁浩叙事结构,但其实影片依然呈现出宁浩城乡结合的荒诞气氛,主角市井中庸脑子一根筋的性格,让我看《疯狂的外星人》时,还是能乐呵呵的。

片中的黑色幽默的笑话,也都运用得很到位,比如当C国特工看到游乐场那些各国地标时,那生无可恋的表情。

比如C国特工含着耿浩拉出来的基因球,在口腔中不停旋转时,特工那文明自信傲娇的表情,和真相对比的距离,距离有多大,讽刺就有多大。

就连电影中的配乐,由二手玫瑰打造二胡版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充满了变相的调侃,多么庞大的外星造访事件,在宁浩的导筒下,都变成了荒诞的笑话。

这样的文明鄙视链错乱,也从中道出很多国际社会地位的讽刺问题,所以大聪在看影片时,很想知道十几年后,大家如何看待《疯狂的外星人》里面的反讽。

在大聪看来,影片中的反讽和隐喻其实意味深长,比如影片地址选择中国偏远城市的游乐场,有各国标志性建筑(世界之窗),这就是C国(C国是哪国大家都懂)看待中国的方式,C国人觉得我们什么都有,但什么都是抄的,模仿的,假的。

比如游乐场的耿浩和大飞人设的塑造,也是C国人眼中的国人样子,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就是像耿浩和大飞这样子,市侩,唯利是图,土里土气。

而C国人用自己骄傲的科技,想去和外星人建交,这讽刺了西方文明的沾沾自喜,拿着他们一套经验之谈,想套用在世界各国各种语境下,最后变成了一出闹剧。

总之,细细回想,虽然《疯狂的外星人》舍去了多线性结构,但里面的一些桥段和细节,依然值得玩味,这也是我并不想给影片打低分的原因,但,这也不意味着影片是宁浩的上乘之作。

宁浩本可以做得更好,甚至更出色,他所监制的《我不是药神》,都能拿出这么傲人的成绩,那我们自然会对宁浩的作品,高看三分。

所以,宁浩导演,我们希望你的作品不光求稳,还要求新,求破,求变。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短评

“荒诞剧+科幻”只是噱头,嘲讽文化阶层论才是内核,宁浩疯狂依旧

6分钟前
  • 花生不臭
  • 推荐

黄渤+沈腾+宁浩+徐峥+于和伟=喜剧之王

7分钟前
  • MAN OF STEEL
  • 还行

黄渤回归自己的招牌小人物角色耿浩,再次延续“疯狂”魅力,想要证明自己却屡屡失败,试图光富“国粹”却被外星人折磨的抓狂,但他越抓狂观众就越想笑。宁浩还借着猴戏,把美国政府,好莱坞电影,甚至战狼全恶搞了一番。在看似无脑喜剧的背后,电影甚至还着了层讽刺。美国自以为是全世界主宰,外星人却觉得他们是低等生物,驯兽师以动物主人自居,却差点被自己的宠物弄死,都以为自己是人,其实都是猴。

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本质上一个臭耍猴的,其文化就必然是一种耍猴的文化。耍猴的文化简单粗暴,鞭子加香蕉。此外,还需要一个卖酒的。这样的文化能够代表人类打赢外星人,那只有一种可能:外星人成为猴。宁浩不仅化用西游记的人物关系,去拆解外星人科幻片的模式,更用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智慧去设定人物关系,化解矛盾冲突。挺有意思的。不能只看到猴戏,还要看到耍猴人隐蔽而深刻的自嘲。

13分钟前
  • 大旗虎皮
  • 推荐

3.5 这是宁浩的《火星人玩转地球》+《世界》+《银湖之底》。中华土味大舞台风味的荒诞科幻喜剧,混搭得很有趣。正所谓六学是国粹,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文化元素用的特别好,是构成自反性的。黄渤塑造的“耿浩3.0”很出彩,他一直都在关注并出演这些惹人发笑又令人发省的角色,而且从未失过手。

1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很多照葫芦画瓢的翻拍都羞于提原著,宁浩很尊重作者,其实电影已经跟乡村教师没什么关系了,只是借鉴了一个星球大战夹着孩子王的壳,然后拍成了宁氏本土草根喜剧。相比疯狂前两部,这一部剥离了当初作为新导演想要被看见的急切,不再炫技,从容讲述着一个寓言式小品,透析着宁浩对中西文化根源性差异的思考,和对好莱坞科幻体系的解构与戏谑。致敬了一些经典,调侃了几位同行,还拍了一把大闹天宫,没想到这是今年春节档的西游IP。黄渤一如既往稳,像宁浩说的,他不仅是好的喜剧演员而是好的电影演员。

1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7分,可能,最大的争议,还是这部影片在风格上没有那么欢腾吧,包括剪辑与摄影,也比前两部疯狂电影克制了很多。我比较喜欢的,还是融合风格之后的本土风,这倒是宁浩一直没变的,把各种熟知的类型模式,拿过来,混在一起,并本土化处理。之前有提过染缸文化,所以,外星人也会被猴吃了(非字面意思)。宁浩,还是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的。

1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真是脑子抽了大年初一一大早来看这个…… 除了沈腾自带的两三次笑点以外,全程冷漠脸:)而且这种把所谓的c国:)和外星人都当猴耍的设定,我觉得非常不尊重人:)

21分钟前
  • IntSoul
  • 较差

疯狂系列第三部仍然通过结构和叙事制造笑点,比那些只会讲段子的电影高级不少。 开头多次给耶稣和世界公园特写,为巴西、俄罗斯、埃及做铺垫,这才是高级幽默。 耿浩从来都是耍猴,结果被耍了;人人说他是臭耍猴的,结果他又表演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耍猴,前后形成呼应。 外星人看不起美国人,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看不起耍猴的,结果耍猴的把外星人制服了,一物降一物,形成循环。猴和外星人角色互换产成的笑点,则是延续《疯狂的赛车》骨灰和毒品的手法。 外星人吃火锅、用外星人泡酒、把生意做到全宇宙很荒诞,又是通过科幻和文化差异做文章。 “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调侃《流浪地球》,“我养你啊”调侃《新喜剧之王》,“咋不上春晚”调侃沈腾上春晚,绝了。 一部《流浪地球》,一部《疯狂的外星人》,刘慈欣成为春节档最大赢家。

2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借用刘慈欣的原著外壳,内核还是宁浩的黑色荒诞。或许,时至今天,喜剧之王的宝座不可避免地要换人了。

25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宁浩+黄渤+沈腾+徐峥 个顶个单拎出来都是中国喜剧届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但是这部真是大写的笑!不!出!来!

28分钟前
  • Ivangel
  • 很差

春节档当然不可能没有西游题材,但我确实没料到外星人最后也能变成西游题材……讽刺意味大过喜剧元素,所以完全没有期待的那么好笑,能笑出声的地方不多。说实话看得还是有点不舒服,一半是因为对着拿鞭子抽猴这样的笑点笑不出来,一半是因为边上有很多人对这样的情节能笑出来。总体来说是一个包装得热热闹闹的残酷故事,这部电影放在春节上映本身就是一场讽刺艺术吧……

29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没有笑点

33分钟前
  • 666勇
  • 还行

中国土味科幻,戏谑地把国人面对外星人的反应与西片区分开来,从中看到劣根性,很有中国特色。外国特工保留了《石头》《赛车》香港大盗、台湾黑帮的水土不服。有技巧的是把“孙悟空”形象与外星人土洋结合,包括耍棍棒、紧箍咒、醉酒蟠桃园、给孩儿们带酒归山等,都进行了有效的嫁接。这片至少有中国人自己的想象力。就是沈腾的表演太舞台了,完全配不上黄渤。

3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宁浩已经不是昆汀/盖里奇/科恩兄弟的模仿者,而像火锅一样能够将各色食材融汇吸收(即便再摆不上台面的土味),炖煮出自身的风味。《2001太空漫游》《西游记》《喜剧之王》《美国队长》《战狼》玩得信手拈来,本以为《无人区》之后拍出平庸的《心花路放》,已是武功全废,没想到五年磨一剑,借一部贺岁喜剧的壳,讲一出阶级和人性讽刺的寓言,功力更深厚了,了不起。

39分钟前
  • 凹凸
  • 力荐

把刘慈欣的感人短篇小说“乡村教师”拍成了逗逼喜剧.......

41分钟前
  • 123456zr
  • 很差

你们念叨的中美合拍齐天大圣文体两开花,你看这不是就安排上了么?

45分钟前
  • 非天
  • 较差

糟糕至极,生平最坐立难安的一次影院观影体验。油腻、恶意、躁狂、审丑、狂妄、人类沙文和民族沙文,毫无掩饰的放大到屏幕上,每一秒都让人无所适从。这才是真正的战狼式意淫。外星人骑单车飞起来那幕气得我直接跟同伴吐槽,这特么还有脸致敬ET,ET比他们可爱一千万倍。多么希望影院里的那些孩子他们第一次关于外星人的观影体验是ET而不是这玩意儿。

49分钟前
  • 还行

7。遛人遛猴遛美帝,吃肉喝酒涮火锅。东方实用主义解构并同化西式科幻。宁浩恒久的落伍主角及土味山寨画风,在欢庆春节档里也算留有一丝自嘲与自省。在喝死算球的疯狂地球人面前外星人就太实在了。

54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看到这么低分反而特别兴奋,感觉理解这部电影的人越少,我就成为了越幸运幸福的少数。简单说下两大优点:首先,能戏谑性的引用近10部电影(也许更多),搞笑且高效的糅合在一部电影里。电影舞台是中国特色式山寨,剧本的构思却有意识的对“山寨”进行再创造。更厉害的是,只用了一个元素,耍猴表演,的5次反复变奏,就拍出一处中国现实魔幻主义的荒诞喜剧。宁浩可以说是当下难得的中国商业娱乐片电影大师。

59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