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毛笔

剧情片美国2000

主演:杰弗里·拉什  凯特·温丝莱特  华金·菲尼克斯  迈克尔·凯恩  帕特里克·麦拉海德  阿梅丽娅·华纳  史蒂芬·莫耶  

导演:菲利普·考夫曼

播放地址

 剧照

鹅毛笔 剧照 NO.1鹅毛笔 剧照 NO.2鹅毛笔 剧照 NO.3鹅毛笔 剧照 NO.4鹅毛笔 剧照 NO.5鹅毛笔 剧照 NO.6鹅毛笔 剧照 NO.13鹅毛笔 剧照 NO.14鹅毛笔 剧照 NO.15鹅毛笔 剧照 NO.16鹅毛笔 剧照 NO.17鹅毛笔 剧照 NO.18鹅毛笔 剧照 NO.19鹅毛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8:47

详细剧情

  萨德(乔弗瑞•拉什Geoffrey Rush饰)是19世纪的法国作家。他才高八斗,崇尚言论自由,小说中有不少情色描写。这些作品激怒了法国当局,政府把他关入疯人院,然而,专制的枷锁只令到萨德更坚定地奋笔疾书,作品在疯人院里一部一部的诞生。  疯人院的主管是一个开明的年轻神父。他也读萨德的小说,对萨德的才华和精神充满欣赏。他对萨德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让他专心写作,同时让洗衣女梅德林(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饰)帮助萨德,把他的作品带到外面出版。梅德林与萨德之间也暗生情愫。  然而,强大的国家机器还是将萨德送上了绞刑架。政府容忍不了他“伤风败俗”,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了下来,开启了民众的思想。

 长篇影评

 1 ) 他在灰烬中燃烧

人之安然生存已经很难,他却要将自己点燃,还要让风刮得更猛烈一些。一个错觉开始了故事,是肌肤爱抚的呻吟?是临死之前的难舍?死亡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性欲。故事里穿插着故事,画面牵制着大脑,推着向前,向前。最大的亮点应该是男主角的演出,无戏不成魔。“要知道真理,就要面对丑陋,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不过,不喜欢它结局的处理。

 2 ) 用瘋狂的講述來完成自己生命的存在

當你說,在某種程度上你理解那種反叛的時候,其實你並不能身體力行地實踐它,至多只是站在一旁平靜地觀看;或者毫無意識地充當世俗的幫兇,被與生俱來的道德、法則捆縛得不知所措。不要試圖為薩德正名,因為在他的意識裏沒有善惡,他只是描述事實,用瘋狂的講述來完成自己生命的存在。

 3 ) 上帝的搅屎棍

连续两天看了两遍鹅毛笔,第二遍看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我可能看过这个电影。

当时一定是因为猎奇,因为色情的标签,看了之后又大失所望,最后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现在第二遍看完,发现彻头彻尾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电影,它应该像朗读者,像肖申克,像香水一样,在影史中留下名字,在文艺青年的群体里被传颂。

电影借萨德之名,讲述了萨德、神父和少女玛德琳命运的故事。

这位萨德,就正是那位法国大革命时期备受争议的色情文学作家,此人怪癖种种,不仅创作了如《索多玛的一百二十天》这样色情、性虐等等行为的小说,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喜好性虐、虐恋等的怪人。SM中的S就是Sadism萨德主义名字的缩写。

因为热衷于书写淫秽色情的小说,萨德先后几次被关进修道院、疯人院,先后两次被判处死刑,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亚格宾派革命、罗伯茨皮尔被推上断头台,拿破仑称帝复辟的混乱年代,萨德的存在就像那个时代的搅屎棍,搅动这一池浑浊、茫然、激烈的人心。

电影中的萨德是否忠实于原型,我觉得到并不重要,因为并没有说这就是一部传记电影。只是借萨德作为一个特定时代下一个特定导火索或是镜子的一样的存在,来解刨人的精神层面,剖析道德、信仰、人性之间的纠缠和撕扯。

整个电影在开头就破了题。

开头一个“淫荡”的妇女将被当众砍头,在围观人的呼声中,在恐惧的颤栗中,她看到了引导她走上“淫荡”之路的罪魁祸首——萨德,正在隔窗观望。

萨德本人没有道德的驱使,他就是所谓的“魔鬼”的代言人。但我们都知道,早在萨德之前二百多年,文艺复兴之初,薄伽丘的《十日谈》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人妻因为在丈夫那里得不到满足而与其他男人是发生关系,最后被送上法庭,她为自己辩护,说当她丈夫提出要求的时候,她都能够满足,但她自己的要求,他自己的欲望有谁在乎呢?

如此这般的,这个因为萨德妖言惑众而受到蛊惑的妇女,她的罪名是什么,所谓的“淫荡”,是一种罪么?

之后电影便嘲讽了复辟的皇帝拿破仑,他的矮个子,他对于帝位的不适应,对于这种陈词艳曲的反对和压迫。这个时候,有人出主意说,强行打压无法显示您的宽容和能力,如果能将这样的坏分子加以改造,不更显现您的英明吗。

于是,蝙蝠侠家的老管家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言人——医生,前往关押萨德的修道院予以工作监督与指导。

到这里,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时代背景已经形成,萨德的敌人是那些围观砍头的乌合之众,是代表皇权和贵族的权利,是表面追求道德的虚伪的人。

而这时的萨德,正在神父的修道院里继续奋笔疾书。

修道院的院长神父备受爱戴,是个对上帝忠贞不二的理想主义者。他照顾收留了被社会遗弃的残障人士,同时收留了萨德。他陪这些残障人士做游戏,教他们礼仪,通过绘画、戏剧等方式,让他们内心得到宣泄,而减少对世界和自己的伤害。他对萨德,也是采取的这种抒泄的管理方式,他给他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让他写作,是为了宣泄自己的邪恶信念。

但他不知道,他让萨德在禁闭室写的文章,前脚刚写好,后脚就被送出修道院,送去印刷成书,被市民疯狂抢购。协助萨德作品越狱的,就是他收留的,从小教她读书写字的洗衣姑娘玛德琳。

这样,三个人的命运从此串联起来,一直到最后翻天覆地。

医生刚到修道院,神父向他保证会看好萨德,不让他为所欲为。于是医生忙里偷闲,去迎娶了自己养成在另一个修道院的单纯女孩西蒙,他把她关在自己获得的城堡里,金钱由她挥霍,但每夜发生没有感情的性关系,并禁止这个女孩收到外界的任何精神污染。

这个丑闻,在修道院中不胫而走,被萨德听了去,写成剧本,当众表演,恼羞成怒的医生再次将愤怒发泄给了神父。由于在表演中,玛德琳也险些受到伤害,愤怒的神父认为萨德不再值得信任,夺取了他的纸和鹅毛笔,剥夺了他用纸笔写作的权力。

从此开始了神父和萨德对交战,简直是天人交战。

神父像一个严格的老师,对萨德这个不听话的学生采取各种剥夺式的惩罚。

第一次,他夺走了他的纸和笔,萨德与他争执之间,说那个洗衣的女孩子什么都听他的,他可以让她去找神父,做一笔交易,满足神父。神父生气的说,我不知道你这么说,是羞辱我还是羞辱她。这个时候,他是浑然而不自知的,觉得是冒犯了自己也冒犯了玛德琳,并且对萨德说玛德琳什么都听他的,隐隐约约感到一丝嫉妒和猜疑。

第二次,由于萨德不是人类的朋友 ,他一刻也不能停止书写那些来自魔鬼的旨意。失去鹅毛笔的萨德用红酒在床单上写字。不想这些床单被瞎眼的嬷嬷洗掉,事情再次败露。逐渐失去耐心的神父第二次冲进萨德的房间,剥夺了他全部家当,搬空了他的禁闭室。在争吵中憎恶博爱者的萨德不断用语言在神父气愤的边缘疯狂试探,说你这色戒可守得很严啊,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吧。

第三次,萨德用玻璃刺破手指,把血字写在全身的衣服上,趁前去探望的玛德琳不备,冲出牢房,大闹了修道院一场。加之有人告密,医生将玛德琳处以鞭刑。这个时候,情绪越来越激动的神父,怜惜又懊悔的说要知道玛德琳会沉迷于这些色情小说,当初就不该教她识字。玛德琳说了一番很耐心寻味的话,她说,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她可以幻想自己扮演妓女,淫乱的女人,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坏女人,才能让她在生活在成为一个好女人。她这番话的意思,我后面再讲。

这一次愤怒到崩溃边缘的神父,冲进萨德的房间,要他脱掉所有的衣服和假发,萨德最终赤身裸体的面对着神父。这时候,萨德要求神父直面他的身体,说这是比春药更厉害的催情,这样赤裸裸的面对另一具肉体,是对神父精神信念的又一次冲击。

一次对话比一次更加深挖神父的内心,每一次都像暴风雨一样席卷他的心灵,对神父信念的摧毁像海浪一样一潮接着一潮,没有息止。Jaoquin演的年轻神父敏感细腻,从开始的单纯、正值、恪守信条,到最后的疯狂、暴躁,他每一次被冲击到的微表情,每一丝震动,信念的每一次剥离,都被演得鲜血淋漓。

萨德所写的,是他透过道德、信仰和权利这些伪装下,看到的人性中最真实的东西,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善体现出道德、修养、人伦,但是恶,是不能压制,更不能忽略和否认的。他认为上帝是摧残与否定人的神,神乃杀人者。他怀有深深地亵渎宗教的感情,所以他对神父才那么粗暴,他是全世界的敌人,认为正义并不存在,“是一切情欲的崇拜对象”而已。是因为他让人们看到了魔鬼,而不是像宗教和权力所做的那样,不允许人去窥探。

我认为,神父先后的变化,是一个人精神信仰的巨大重建过程,看到有的豆瓣评论说,神父最后也被恶所打败,成为了在梦中奸尸的人,我是不认同的,我觉得神父思想上的变化,是整个电影中最完整,最彻底的变化。是一个人真正的蜕变。

在被萨德调戏之前,神父是道德的代表,他信仰坚定,心中怀有对世界和人们的爱意和善良,开明、理想主义,真善美到一塌糊涂。教玛德琳读书写字,把神做上帝的孩子一样爱,也有一点混混沌沌的,不知道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

在和萨德的三次对战中,萨德不断用言语去挑逗神父,激发他心中的对肉体的认识,作为一个人,对人的认识。渐渐地,他越来越容易愤怒,容易激动,是因为他的心已经不只属于上帝了。他看到了很多,属于人性的东西,人性中善与恶的共存。所谓开辟鸿蒙,萨德就是那个为他开天辟地的人。他曾经对马德琳说,我们无法区分谁是天使谁是魔鬼,只能控制固有的恶念。到最后,他能吗?

最后玛德琳死于萨德最后一次胡天胡地,神父将萨德的舌头割下来作为惩罚,医生说你这样可以睡得安稳了,神父说,是再也不会安睡了。在禅房用苦刑惩罚自己,是他面对之前毕生的信仰最后的挣扎。

然后不可避免的,人性战胜了那虚无的信仰,与玛德琳在梦中的一场把本以为结束的高潮推向更深的一层,从此神父走下神坛,告别信仰,面对自己,可以忠诚的面对自己和自己的真实感受。

萨德临死之前,用大便在地窖的墙壁上写满了淫秽的字句,刚刚在春梦中惊醒的神父,看到这一墙粪便,突然露出了笑容。这一刻他与萨德灵魂交融了,他理解了萨德,理解了性,理解了恶,理解了自然。

所以他最后才能成为那个被关在同一个牢房,戴着萨德的戒指,苦苦哀求得到一只鹅毛笔,来把人世间的丑恶书写的萨德的接班人。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面提到过,对上帝的幻灭来自于思考上帝是否大便。上帝给人自由,因此可以断言上帝不该对人类的种种罪刑负有责任,但是粪便的责任,得由人类的创造者独自来完全承担。在圣马可修道院看安吉利扣那些湿壁画的时候我也会想,这些修士他们每天要在这个禅房里闭门多久,他们见过街上那些女孩子吗,看到那些女孩子再把她们画到墙上的时候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又或者,他们在禅房里思考上帝的时候,如果突然想去厕所了怎么办,那个时候他们会想,上帝需要上厕所吗?

打破大便这个禁忌,便可以明白萨德。

玛德琳是整部电影最美好的代言人了,她热情善良美丽,凯特温斯莱特虽然胸部丰满,但在全片中还是单纯的少女。从哲学上来说,她是真是的存在。有人问她对三个男人究竟是什么感情,我觉得分析她爱的是谁并没有太大意义。而且显然她最喜欢最动情的从始至终都是神父啊。

从神父教她写字的那一幕开始,就能看出,神父的感情有点混沌不清,心中的道德枷锁让他别无他念,而玛德琳挑衅似的问题,调皮的扭脸,都有一点小小的挑逗意味。但是她知道,她喜欢的人是神父啊!所以她在被鞭刑之后才会说,在读这些书的时候,她可以幻想自己扮演妓女,淫乱的女人,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坏女人,才能让她在生活在成为一个好女人。因为她知道在现实中爱着神父,就只能跟他保持距离,不可以说破,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女人才能留在神父的身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她半夜闯进神父的房间,神父把她推开之后,她说的是“ what I have done”,虽然第二天她生气的对神父说上帝看着呢,但当时她肯定也是觉得拖了神父下水。

她应该与萨德算是知音吧,不遗余力的帮他,欣赏他的作品,是因为两个人,内心也有相同的地方。对于骑士不想多说,哪个女孩子没有朦朦胧胧的喜欢过一个外面世界的英俊骑士呢。

值得玩味的是医生的妻子西蒙和修道院那些残障人士,看似是他们收到了萨德蛊惑,教坏了修道院长大的单纯少女,放纵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判断力的乌合之众,但这真实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归根结底这是一部关于自由与解放的电影,萨德并非亵渎任性,而是意识到不加文明规范的人性的真实面貌,就是暴力。只有真正意识到恶的存在,才能对恶加以控制。

 4 ) 一些不甚准确的考据和吐槽

如题 从鄙人的空间复制粘贴到豆瓣来,首先声明,《Quills》这部片子在我看来想象大于写实,为了艺术效果,可以理解,但我就是想吐槽😂 懒得补充了,毕竟咱也就当个艺术片看看,真考据了那还能有看头吗(。) (GeoffreyRush真的很符合我心中对萨德的想象,甚至很符合传记里对他的描述,这个选角太棒了(震声)) 先说下我记得的 1.开头可以见到萨德侯爵在沙朗通中写他的稿子,而后交给玛德琳•勒克莱尔带给出版商出版,根据后一个镜头中对于一箱《朱斯蒂娜》的特写可以得知侯爵正是在写此书,但是历史上侯爵被关进沙朗通精神病院的原因正是得于其在1801年左右因创作《朱斯蒂娜》而被警察没收,而玛德琳第一次与萨德见面正是在1812年,由此得出时间上的矛盾。同时,历史上的玛德琳除了是个老侯爵的15岁的少女炮友外,并未交代其帮助萨德将手稿带到院外,又一个有待商榷的地方 2.而玛德琳的意外惨死历史上更没有提及,至少在萨德还活着的时候她并没有因为他而死亡,影片中安排此情节应该是为了为影片末尾萨德被剥夺人权和全身衣物,受尽凌辱地关在地牢里被迫用粪便在墙上创作的夸张片段做出差强人意的铺垫,因为可以想象,有关人士认为萨德堕落恐怖的思想是造成玛德琳惨死的直接因素,因而对他实行惩罚... 这个槽点我无语了,萨德最后是死在病床上不是什么狗屁地牢里,人家也没有被强制脱♂衣……这样不人道的对待首先过意不去的肯定是库尔米耶院长,因为他是萨德的好友,其次是侯爵的小儿子,因为他供给侯爵的吃穿是出于人道和面子的考虑,侯爵被这样对待这种事情传出去绝对会令其蒙羞 3.我记得侯爵接到雷妮帕拉杰(其夫人)的噩耗之后哭得很伤心……传记中没有提到侯爵夫妇曾经在沙朗通见面(那个夫人来沙朗通看剧就更不可能了好吧),更何况像萨德侯爵这样的浪荡子,“”……从来不愿流露出过于自怜的表情,除非那样做符合他的自身利益或他觉得这样做能让他开心……他从来不会产生怜悯,对自己尤其不会。这就是浪荡子的实质。这类人无动于衷的冷漠与那些无所用心的遁世者的禁欲态度可能有类似之处。”(《萨德大传》p732-733,对其得到大儿子战死消息后状态作的表述) 4.还有那个玛德琳死了之后院长的奸尸行为我真的呕了,这你妈是啥?? 5.那个沙朗通院长选角太年轻了...历史上本人只比萨德小两岁,还要强行把玛德琳和他撮合在一块儿??真的好? 6.本电影选材恰好是萨德人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部分……通过与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关系来重新激起自己的快感和精力? 7.萨德跳到餐桌上大喊我的作品永垂不朽的那一幕,虽然我不太肯定,但是对于塑造他的“另辟蹊径的才子”形象还算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不过话说回来啊,沙朗通精神病院的舞台当时可是最流行的观赏戏剧的好去处,也正好为想成为剧作家的萨德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萨德在此可能 是因为剧作上获得的成功而自满。 (但是我们都喜欢120,朱斯蒂娜和爱之罪是吧(´^ิω^ิ`))

 5 ) 规训的权力与写作的权力 ——《鹅毛笔》的空间解读

大三的文艺理论&文化研究课程中,老师放映电影,布置写影评作为课程作业。其时初学福柯,成了一篇幼稚的理论操练。

电影《鹅毛笔》(Quills)以萨德侯爵在查宁顿疯人院中的一连串写作行动为主线。大革命时期的疯人院是一个典型的福柯式规训意象,在其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专制”与“英雄”的对立;权力不只是镇压、掩盖性的,而更是生产性的。纵观整部电影,空间成了这种规训权力的重要载体;而写作则表现为不断冲出这种空间的行动。写作的权力通过文本冲出了萨德的病房,弥散在社会中被掩盖的非法之地,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写作这种保有了整全性的、高贵的反抗方式,在今天有其独特的冲击力。 一、门洞、病房与非法活动 影片开头,女人被送上断头台的情景伴随着萨德作品的朗读,显示了萨德将真实所见经过改编、付诸写作的过程,而这是在一种特定的空间关系中进行的:行刑台上的女人只能透过反光的玻璃模糊地看到萨德的眼睛,而房间里的萨德透过窗户可清晰地看到广场上的盛大事件,并悠然地回到桌前写作。这个房间是一个古典的写作者的空间,房间外广大世界的知识被转化为写作的行使。 而当萨德被送进查宁顿疯人院,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颠倒。疯人院的病房是一个典型的规训空间。一个个封闭的病房由厚重的门与走廊隔开,内外交流的途径是门上两个方形的洞口,它们勾勒出病房内外的不对称结构。通过上部长方形的洞口,神父和其他巡视者可以对室内一览无余,而病人可以实现的是和贴在门前的人的对话——他的目光将被曲折的走廊阻挡,以至于当神父夺走羽毛笔并远离时,萨德只能虚张声势地向远处咆哮。下部的方形洞口用来递送换洗被单,洗衣女可以安全地从每个房间收取被单,而免受病人攻击;通过这个洞口,萨德将书稿秘密地交给玛德莲——这是一个典型的非法活动的通道,写作被进一步地非法化。 病房内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病人在其中的活动总是被检视(examination)确立为可见的;他们的非法活动经由检视的知识,转化为权力的行使,进而掩盖了病房外的开放空间中弥散着的非法活动。萨德在病房中享受了特殊的待遇:羽毛床、鹅毛笔、窖藏酒……而这些只不过让他更加地个人化(individualize):神父以此要求他遵守规则;工作人员中流传着关于他的传奇。当他用愈发歇斯底里的方式写作——用鸡骨蘸酒在床单上书写、用自己的血写满衣服、用便溺写满地牢的墙——他总已经在做某种“叛逆”的活动,非法性已经被镌刻在他的整个空间中;在反抗当中,他愈发主动地将权力向自己的身体。而房门外的空间则是一个个法外之地:在皇宫中,君臣听取萨德的淫秽小说,他们可以选择多听一会;大臣借打压萨德的机会引介科拉德医生对疯人院进行评定,以施展其个人关系;科拉德医生借此机会迎娶年轻的修女,并诈取萨德夫人的捐款以装修自己的住宅,最终占有了整个医院;在火灾时,科拉德医生在门外听到房内玛德莲遭受攻击的声音,但他故意置之不理,以使严重的后果成为他加强对疯人院控制的筹码…… 在萨德夫人进入病房探访萨德的情节中,外部空间被引入了。当夫人劝告萨德争取医生的好感,责备他“为了炫耀”自己的“不正常”而将荒淫的情景搬上舞台时,她是一个代表规训的声音,一个“正常人”视角的信使;当她抱怨自己的人际关系因萨德而毁灭、恳求他屈服以让自己“做回普通人”时,她将病房之外的生活结构加在了萨德身上,迫使萨德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真理——那里固有的罪恶。 在这样不对称的空间关系中,写作始终是一股冲击性的、颠倒性的力量。科拉德医生的丑闻被传到萨德耳中,成为其绝佳素材,萨德将其写成剧本并搬上舞台——舞台是一个不同的空间,在上面表演者对观众获得了一种敞视,一种居高临下地表现、嘲讽的权力;他的作品被偷送到出版社印行并流传,皇帝只能在已经弥散的社会空间中收集复本并焚烧,且不免有漏网之鱼——其中一本被科拉德医生的年轻妻子买到,构成了医生住宅中的一个反抗性因素。在影片的最后,神父被关进病房,而科拉德医生带着新神父拜访他,他在门洞内的真诚自白、从门洞伸出手掐医生的脖子,这些都被门内外的不对称关系消解了:医生更加鄙夷地说他“无可救药”,新神父用疑惧的眼神看着他。留给他的仍是写作,继续萨德所做的冲破空间的反抗。 二、书与女性的反抗 在萨德的色情书写中,女性似乎是作为欲求的对象而物化;然而电影却始终贯穿着女性读者在文本的影响下对经验世界的反抗。整部电影中,有两条女性的反抗之线索:一是以玛德莲为代表的疯人院女性工作者之反抗,一是西蒙对科拉德医生之反抗。 玛德莲一直借洗床单之机,偷运萨德的书稿去出版;她最大胆地超越法度的一次行动,是进入萨德的房间,并与其亲热。此情节中,她受引诱的过程最集中地体现在关于萨德新书稿的对话中: 萨德:“我正有一个新故事……一个纯洁的洗衣少女的悲伤故事……” 玛德莲(深受吸引):“很暴力吗?” 萨德:“绝对是。” 玛德莲(邪恶地兴奋):“很色情?” 萨德:“恶魔一般——但它是有价钱的:一个吻一页。” 玛德莲(无奈):“我必须直接吻还是可以飞吻?” 玛德莲究竟是受什么引诱,萨德其人还是书稿?玛德莲受到的邀请是一次“真正的拜访”,未直接涉及书稿;进门后,她好奇地探索了萨德房间的种种物件(它们显然又与其色情小说的写作直接相关);但只有谈到色情、暴力的新故事时,玛德莲才表现出最直接的兴奋。联系之后玛德莲对同伴及母亲朗读萨德小说的情景,可以肯定文本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她;而在此时,文本与现实发生了重合——萨德本就已深入其中,而在其诱导下,玛德莲又不禁将小说中的色情延续到当下的经验现实中。由此,一次打破经验世界之规则的行动,被赋予了文本中的模式,从而显示出其边界——而在疯人院的规训体系未受整体的动摇之前,萨德的房间恰是这种行动更加可能之空间。 这种反抗—塑造的辩证过程更加显要地表现在西蒙身上。至少从被迎入城堡起,她就被置于科拉德医生的话语之下:她是在修道院中“对外界诱惑认识不深”的单纯修女,是要被牢牢锁住的“稀有珍禽”,是必须对丈夫尽特定义务的“妻子”——这些话语试图在她身体内部和周围生产出一种灵魂,这种灵魂是身体的监狱。城堡对她而言亦是一个彻底的规训空间,只有在阅读中,她能投射一种“自主性”的观念。 当西蒙暂时离开城堡、在疯人院观看话剧时,她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丈夫而言是可视的,但毕竟暂时处在了异质于通常规训空间的场所(也许她还会意识到,那是另一批人的规训空间,并且组织疯人院病人演话剧本身是对他们肉体的一种充分利用)。西蒙被话剧的色情场面吸引而不忍离去,展现出兴奋的表情,这意味着她看到了一种反抗的可能——这种可能从表演的疯人身上传递到她身上。书愈加成了她与医生直接对抗的工具: 科拉德:“我更想在我们并排坐在壁炉前时,品尝白兰地。” 西蒙(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我宁愿阅读,谢谢。” 科拉德:“你更喜欢读书而不是你丈夫的陪伴吗……” 此时,西蒙感到与科拉德的矛盾更加凸显了。很快,她去市面上寻得了萨德的小说,并将其装在诗集封皮下,并在与科拉德并排卧床时入神地阅读。科拉德对妻子读书总归无力管制,只得睡去,这样,西蒙在来自科拉德的权力之外的空间里,接受了萨德的《贾斯汀娜》对性的书写: “男性的力量在紧握的双拳中,而女性的力量则另有所在,在她股间光滑的洞穴中。” 小说《贾斯汀娜》写的是少女贾斯汀娜不断受到强奸、虐待的故事,贾斯汀娜的形象软弱无力、不断受到攻击,细致的性描写却给女性一种受虐的快感。西蒙以此小说向建筑师表示渴望,两人以对诵书中对白达到确认;在计划私奔时,两人计划了在不同的地方“强奸”,建筑师将大拇指伸入西蒙口中,模拟口交动作——这些呈现为对科拉德医生之权力的反抗,又无一不是萨德之文本所塑造的性观念的结果,是文本中的模式在经验世界中的延续。对于一种生产性权力,只有另一种生产性权力能构成反抗。 这种反抗—塑造的辩证过程给西蒙带来的是未知的;它给玛德莲带来的则是明确的悲惨命运。在萨德陷入绝境后的一个雷雨夜,她与一帮病人串通,通过墙上的洞口传递萨德的口述,由她执笔写下。在这一述说-书写的行动中,病人纷纷受传递的文本感染——道梵由“从火炉中取出一根拨火棍”的情节激发了纵火欲,将床点燃;布琼则受在舌头上开口的虐恋情节的激发,强暴并杀死了玛德莲。问题就在于,将文本中的模式延伸到经验生活中的不止玛德莲一人;当文本中的权力弥散在病房外的空间,波及至不同的人,它终于造成了深重的后果。这使得萨德无法真正为他的“虚构在现实中重现而感到高兴”。 三、写作的替代品? 于是,在《鹅毛笔》中,我们看到写作始终作为冲破规训空间的力量而运作;它的效力弥散到病房外广阔的社会领域,变成女性反抗的工具,形成对性观念的塑造,引发不同的后果。而今天的中国,同样的职能更多地被现代通讯取代:当感到自己处在极端状况时,人们不再需要像萨德那样持续地书写一种与基督教教义相反的真理,而是用微信、微博发出即时的图文信息,将自己的处境作为警报发在虚拟的公共空间;连从相反方向指认自身灵魂的动力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让自己的言说直接在舆论场中消散。当年轻人感到规训的权力时,他们不再求助于完整的阅读,在文本中寻求一个平行世界,而是转向智能设备。今天的《鹅毛笔》,是由韩东书写的: 在这样的氛围里,瞿红不免不怒而威,表现得尤其谦和,特别是对大猫。这会儿大猫正懒洋洋地斜倚在长沙发上,脚下架着一条青铜板凳(大雕塑家杨明的作品。类似的雕塑客厅里随处可见),正玩iPad。这iPad是瞿红特地买给大猫的,让她打发专司怀孕的无聊时光。同时瞿红也说了:“不要成天地玩,会有辐射的,对胎儿不利。”大猫沉溺于iPad也不仅仅是赶时髦(当然也是赶时髦),还有一层 意思就是讨好瞿红,毕竟这玩意儿是她送给她的。同时也有某种反抗的含义,因为瞿红让她少玩。瞿红越是限制大猫玩iPad,后者就越是玩得上瘾,瞅着机会就刷微博,要不就玩摇签算卦的游戏。瞿红也觉出了iPad的好,既让对方有个宣泄的地方,又可以体现自己根本性的权威,对抗的武器毕竟是她交到大猫的手上的。 ——韩东. 中国情人 江苏人民出版社.(Kindle 位置 2940-2946).

 6 ) 《性书狂人/Quills》

日期:2001年3月18日
(看的是首映,到场的不全是电影工作者。人群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观众,有大班朋友,一对对情人或夫妇等,十分普罗大众。完场时,听到有人说:「真是闷到八彩,幸好不是付钱来看的!」。心想「不会是那样罢…」,不同背景的人对同一套电影的评价原来可以有那么大的差异。这句话对其他观影者或影评人实在有点启发。)
说回电影,这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真实感自然不会弱,观者应会更投入;但奈何,这电影所涉及的题目是性、爱、宗教和道德等敏感问题。所以,观众看时也可能会浑身不自在;其实影片放映的同时,银幕下也展开了一场场的思想辩论会。
电影一开始,已用了很明显和直接的方法去表明当时社会的道德观。Voice Over一把女呻吟声后,影着一女子的头及肩部。期间外声交代一段故事,故事女主角如何荒唐的性生活,及找倒了与她有共同嗜好的男子混在一起。说到这里,很容易会使人联想到镜头下的女子正是该女主角;并与从后伸出手来,带着黑色面具的肥胖男子寻欢作乐中。接着女子掉下泪来。镜头一转,竟然是一个在低角度摄影下的法式断头台,刀锋上还沾着死囚的鲜血,顿时弥漫着强烈的压逼感。他们两人突然变成是死囚与行刑者的关系,不是什么寻欢的伴侣。十分强烈的讯息快速展示出来,由「因」突然跳到「果」,这一矢中的的镜头运动,简单易明地「事先声明」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
一开始已像是先定义了何为罪,什么是社会所不能容的。这样为后来的情节变动埋下了伏线。使后来所有提及道德情节的剧力更为深刻,因为这是先立论,后再以反方论点一一反驳;使何为道德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逐渐含糊起来,进入灰色地带。这样能加强观者追看的兴趣,给人思考的空间。
男主角被人判入与世隔绝的疯人院,但究竟他得了的是什么精神病呢?是因为他爱写别人从来不写或不敢写的小说题材,抑或是他言论出位,满口别人从来都是避而不谈的题目呢?他说他只是作记录,记录人性的另一面,人生中最隐蔽的一面。他在剧院临时擅自改为上演《爱情大罪/Crime of Love》,幽默灰谐,实是明讽刺那披着羊皮医生的荒唐,更深一层是暗讽刺整个社会制度下竟然容纳了这种以宗教和金钱为庇护所的衣冠禽兽。
电影讲述十九世纪一代色情文豪沙特,在当时极为保守的时代的遭遇。沙特把性与爱这元素加入文学作品中,就连言行也绝不让步,想到便说,毫不顾宗教的禁忌,尽显文人疯狂本色。他的所谓罪,就是由于他狂热于创作性爱为题材的文字作品,地下印刷,疯魔人心。他的作品引起人本身的生理或心理需要──性,那份对性的好奇和幻想(全是宗教下所不能容的),就是暗藏于人性内的另一面。如现今教育界致力于改善性教育,原因是希望青少年对性持有正确的态度,不致因为那份得不到指引的好奇而产生歪念,以不当途径满足需要;减少罪案,稳定社会。由于沙特在当时保守的年代写这样的作品,就有如提早涉及性教育;在宗教的观点下,实属离经叛道。但在当时人民的眼中却是舒缓对性那份好奇、幻想和欲念的良药,所以地下印刷自然避不了。
年轻男女为其作品着迷。其中琪温斯利所饰演的角色更是一个典型;不知如何处理那销不住的好奇、欲望,只好偷看禁书,还助其著作面世。那迷惘的情感流走于当时的德道与非道德之间;男主角沙特与另一男角艾比神父之间;有如魔鬼与天使的对立。但奈何魔鬼并不是真正的魔鬼,天使内却是凡间的欲念和本性,抑压着的可以是另一种心魔。两者皆可以无罪,各不相干。可是,他们的名字是「魔鬼」与「天使」,始终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当一个文人心思潮涌时,写下作品,理所当然。何以创作给社会、给宗教定了范围,超出的便是越轨,便是犯罪。一个文人被没收所有书写工具,或可以替代纸笔的对象,最后舌头也被剪掉,何其残忍,这些事情是谁干的,他们又在说着什么理所当然的原因?讽刺是他们将那些遗作发行来赚钱。这段戏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形象描述得更深刻,还舒缓了观众的情绪。因为男主角把十字架吞下自杀的一幕是对加害者、整个社会以及宗教极大的控诉,是影片高潮之一。究竟宗教教义在人类的传释下变成了什么,歪曲了多少?或将宗教误解作什么?人类如何借宗教的力量达成一己私欲。
艾比神父是电影内其中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一只被操纵的棋子,处于灰色地带,战胜不了任何一方的思想,左右为难。由于本身的宗教思想道德观已根深柢固,跟后来抑制着的人性本质抗衡,使他痛苦难耐。

 短评

艺术不一定要用这种方法来表现

6分钟前
  • sunshinE。
  • 较差

被正统道德观所保护起来的“纯洁”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良,因为那些都是极易变质的。只有经历过邪恶和丑陋,还认为依然应该坚持站在正义善良这一边,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正义和善良。所以真正的圣人不是纯洁的小绵羊,而往往是伤痕累累的心灵。

7分钟前
  • 冉笛
  • 还行

神父,天呐,神父,神圣的敬畏的禁欲的,真是喷薄的情欲最合适的载体。对于这种题材的偏爱加上这个片子完美的选角和表演,使我完全为这个电影沦陷了。

11分钟前
  • 衣冠冢
  • 力荐

其实无关情色,整个片子似乎都是激情似火(如那场火戏一般)喷涌而出的创作和书写欲望,精彩绝伦。而书内容自不必多说,正如凯特当年的雪肌一般诱人⋯最后的结局有点刹不住尾似的太过戏剧,但真是很好看啊。杰弗里拉什演疯子确实自有一套,《闪亮风采》之后又一次癫狂出演

1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尤其是西方,向往自由和性是连在一起的,弗洛伊德的逻辑是什么东西都是和性挂钩的,艺术家尤甚,以前我觉得他扯淡,现在想想……大概是真的

14分钟前
  • RD
  • 力荐

我宁愿做萨德 也不愿做耶稣的信徒 《尼采》

17分钟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该片中萨德著作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反抗暴政,而且更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启蒙之书。首先是因为这种色情文学的真实性和亲切性,在此之前从没有书籍中出现如此赤裸裸的真实,而这种真实和普通人又是如此贴近。

21分钟前
  • o”mygod101
  • 推荐

其实电影想表达的我能理解,但是可能我还是不太喜欢这类电影

23分钟前
  • 乔植
  • 还行

知道你最恶心的秘密但却没有抛弃你而且依然爱你,是上帝么?

24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自由就在墨水瓶的深处、在鹅毛笔的鼻尖。”这位才华横溢、藐视陈规的色情大文豪真的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才怪才,只是他生不逢时,毕生都在精神病院里和卫道士抗争。这么棒的电影真是相见恨晚!【翻了下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竟然是《跳出我天地》的小孩,可惜杰弗里·拉什的演技了

27分钟前
  • 阵雨
  • 力荐

该片除了刻画萨德这位杰出的作家之外,同时也告诉告诉人们应当清楚的认识传统制度,客观的对待社会发展,否则就会让无知占据人的心灵。这也正是该片的现实意义所在。

2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别借用萨德的故事,兜售你的人文思想了

32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其实无关情色 讲的是创作激情好么?我笑拉什太癫狂 拉什笑我看不穿。。那股随口而出就是吧啦吧啦一段情色小说描写、却又正义凛然如同捍卫真理的癫狂劲 神了 稍有看《莫扎特》的感觉 这个故事以其执着和癫狂让人鼓掌 却又过于追求戏剧效果而显得刻意

36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女主男二更像一对……

39分钟前
  • 兮子镜
  • 推荐

然而,强大的国家机器还是将萨德送上了绞刑架。政府容忍不了他“伤风败俗”,但他的作品却流传了下来,开启了民众的思想

4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女主很漂亮,有点看不懂

45分钟前
  • 未知未觉。
  • 推荐

杰弗里拉什饰演的萨德用红酒,用鲜血,甚至用大便书写,文字就是他的生命,即便他执笔写性书,拉什表演疯癫充满热情,当然杰昆菲尼克斯,迈克尔凯恩和凯特温斯莱特也贡献了很棒的表演,部分音乐很有feeling,性解放的主题,悲剧色彩,针砭人性的丑陋,尤以医生的假仁假义,利益至上为代表。

48分钟前
  • Thoreau
  • 还行

无关情色,只是手法比较大胆罢了,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5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作为一部传记类的影片,影片比较真实的记述了两百年前的一段历史

5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我觉得还OK

60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