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人生

喜剧片美国2017

主演:马特·达蒙,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周洪,克里斯汀·韦格,罗夫·拉斯加德,英洁德·埃格伯格,乌多·基尔,索伦·比尔马克,杰妮·霍蒂谢尔,杰森·苏戴奇斯,玛莉贝丝·梦露,菲尔·里夫斯,布里盖特·伦迪·佩恩,詹姆斯·范德比克,艾丽森·J·帕尔默,蒂姆·德里斯科尔,凯文·孔克尔,派崔克·盖勒,安娜·玛丽·考克斯,罗兰·马丁,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劳拉·邓恩,南希·纳什,玛格·马丁戴尔,凯瑞·肯妮,唐·雷克,玛丽·凯·普莱斯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剧照

缩小人生 剧照 NO.1缩小人生 剧照 NO.2缩小人生 剧照 NO.3缩小人生 剧照 NO.4缩小人生 剧照 NO.5缩小人生 剧照 NO.6缩小人生 剧照 NO.13缩小人生 剧照 NO.14缩小人生 剧照 NO.15缩小人生 剧照 NO.16缩小人生 剧照 NO.17缩小人生 剧照 NO.18缩小人生 剧照 NO.19缩小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9 04:18

详细剧情

  一项伟大的新技术被科学家们发明了出来,通过这项技术,能够将人类缩小到仅5英尺那么高,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因此消耗更少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保罗(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和奥黛丽(克里斯汀·韦格 Kristen Wiig 饰)是一对深陷贫困之中的夫妻,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他们决定去接受缩小实验。哪知道就在实验即将进行的前一秒,奥黛丽竟然反悔了,只有保罗一人缩身成功。  刚开始,对于变小的保罗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他住进了专门为缩小人所建立的社区之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一显现,小人的社会和大人比起来,并没有好过到哪里去,更糟糕的是,保罗和妻子因为身形的巨大差异,感情出现了裂痕。

 长篇影评

 1 ) 自杀式的诺亚方舟和保罗的找回自我之路

电影缩小人生中,缩小人原住民集体搬到地下的洞穴中,完全与地上隔绝,根本就是一种自杀行为。

1、搬到地下的决定是科学家乔根基于一个科学家团体的分析结论而定的,而科学家的预测年年都有。这个分析团体有着2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由细菌学家,环境学家等科学家们组成,由于南极甲烷导致冰山融化事件,他们得出人类即将灭绝的结论,也就是他们说的物种大重启,他们要把所有的原住民都迁移到地下,以便继续进行研究和保留未来的人种。搬到底下是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的计划,由于甲烷事件,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行动了。科学家乔根说这话的时候是包含着感情的,并且它的妻子非常坚定地支持他。但是对于船上的几个人来说,这科学家夫妇的话似乎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保罗除外。

科学家乔根认定人类即将毁灭

2、在原住民当中小罗尼多次亮相,在原住民晚饭上小罗尼的嘴角伤口表明他已经患有某种疾病。而这在之前的片段当中有所预示。邻居杜尚说小罗尼全世界把妹,迟早有一天会得md而死。若这真的是md之类的病症,对于封闭在地底下的一小群人来说,传染和爆发将是致命的。

杜尚的预言

小罗尼嘴上的伤

3、最后在飞机上,玉兰和保罗的对话,玉兰说,“现在你知道从电视机中幸存是什么样的感觉了?当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你会更加注意的观察周围的世界。”这句话的意思,玉兰直接把进入底下等于成死亡。

4、从一个避难所、保留物种的项目来说,准备并不完善和严谨。怎么能连回到地面的出口都不留?缩小人原住民全体进入到地下,然后封锁入口,有去无回,这并不是一个科研项目的常规操作。他们并没有在地面上留下联络人员,没有给自己留退路,就算再完美的系统也应该有补救措施。这群人是否对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生存能力太自信了,行为确实非常疯狂。并且这个项目的启动,世界上并没有媒体或者机构知道,缩小人原住民相当于是从世界上静悄悄消失了。不过可以想象到世界灭绝的言论一旦传播,会有非常多的人向保罗一样想要加入他们,这一小部分人与其说是想要去世界的火种,还不如说是他们只是想要给自己留一条求生之路。从人员配置和动植物样本来看,这并不是诺亚方舟,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是精心挑选了各种各样的物种,是确实为延续物种来考虑的,而原住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是能够成为繁衍出全世界人类的火种呢,此时的缩小人原住民已经不同于当初的那个科研力量团队了,当年他们正值壮年,是缩小实验当中幸运的成功品,但是现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到了中年甚至老年,年轻人只占少数。并且年轻人中有个像小罗尼这样的,生活习惯并不是很好的年轻人。地底下的医疗条件、资源储备是否真的能够支撑他们的生活?单从可见的状况看来是不行的。

保罗最终放弃进入地下是明智的。保罗想跟着原住民一起到地下是因为,吃饭时原住民们we are ready的齐声呼喊,受了大家气氛的感染,所以想跟着到地下去。保罗有一种渴望实现自我的强烈愿望,因为他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经历都比较离奇,离了婚,缩小了,然后遇到了一些他之前根本接触不到的名人,所以他觉得这是冥冥之中命运在推动他要去加入这么一项计划。保罗想跟着原住民到地下去。其实只是一种情感的冲动,而为了这个冲动他要做出的代价是放弃他的朋友和爱人陈玉兰。当保罗告诉其他三个人他的决定时,反应都是反对,并且他的邻居还有康德拉,都稍有讽刺地告诉他,不该跟着那些人去,那些人都是疯狂的人。而保罗最后放弃的直接原因是,他发现到底下的旅途不会那么轻松。一个小细节是在保罗询问的那个哥们友好地告诉了他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之后,那个哥们就大踏步的往前走了。保罗还并没有在原住民当中建立起亲友小团体,也就意味着保罗在原住民当中不会获得像现在的邻居现在的爱人这样的帮助,并且进入底下的许多细节他并不清楚,他很莽撞地没做准备就决定加入了。他将会是孤独的,他要靠着自己去面对拯救世界那一切。

其他的三个人为什么不想进入洞穴?首先玉兰是一个表达非常直接的人,她的理由是她想照顾真实的生活中的朋友,比如说在贫民窟里那些朋友,才是真正需要关心的人。玉兰不会不经告别就抛下老朋友,她还会回到他的那些朋友当中去。而杜尚,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杜尚的价值观很明确,他认为人缩小是为了获得物质,是为了享乐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觉得把自己缩小是为了保护世界保护地球。他还有着一套跟他家人合伙倒卖奢侈品的商业计划,所以他怎么可能进到一个封闭的洞穴中,没有高价值的物质需求,也没有大人世界的供给,地底下的乌托邦和绝对风奉献精神是不适合他的。康德拉和杜尚是同一类人,康德拉没有很明确的表态他自己的观点,但是可以确信的是他绝不会离开他的船,他不会去一个没有海洋的地方。这三个人对自己的定位,还有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是非常明确的。

而保罗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定位好自己人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所以才会容易从众。刚开始时候由大变小很大概率原因是因为他老婆想换大房子而手头拮据,老婆的需求就是他奋斗的方向。在变小并且离婚之后,他一下子失去自我了,直到遇到玉兰。玉兰,非常坚定的,态度和信念感染了他,也许这就是她爱上玉兰的原因。那么在遇到了这一群狂热的原住民之后,他又被吸引住了,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让他实现自我的渠道。玉兰问他你有没有想清楚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他有明显的犹豫。他只是有一种冲动的心理,就是看到大家想这么做,那么他也想去做,他觉得跟着这样一群人就能找到自己该走的路。

保罗刚开始能够被玉兰吸引,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想帮助人的心。他看到了玉兰的腿很不灵活,就很自然的想要提供帮助,这是他们认识的一个起点。就像玉兰说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好人,而保罗他自己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保罗之前只是像个咸鱼一样过日子,玉兰一眼就看出了他普通且乐于助人的内在属性,保罗直到在走入底下洞穴的时候才意识到。保罗是冲动的。他都没有明确自己适不适合做这么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其实并不了解原住民,那只是他认识原住民的第二天,然后他其实也并不知道,到地底下去与世隔绝到到底需要付出什么?这些他之前都没有考虑过。最后他坚定的回到了玉兰的身边,回到了现实世界当中。在飞机他会庆幸自己站在了地球大多数人一方,他后来在最后为贫民窟的人服务的过程当中,他也明白了,自己做的选择是对的。

其实,全世界一起缩小身体,才算是拯救了世界。当缩小身体只是个人的行为,或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时,只不过是自救罢了。上图是在保罗和妻子没做出缩小决定之前,他先一步缩小的邻居说的话。那么已经迁入地底下的缩小人原住民就成了薛定谔的猫了,生死都尚且未知,更别说拯救世界了。就算要实施迁入地下也为时过早,世界根本就还没到毁灭的那一步。

 2 ) 科幻的外衣,中年危机的内核

坐标德国,周二晚上去cinemaxx看原声版sneak preview。原本电影开场之前非常期待会看到马上要上映的一众北美大片,可没想到影片一开场就是北欧性冷淡的调调,配乐更是透着一股子文艺片的冷幽默。紧接着几分钟有些无厘头的科幻剧情让人措不及防,然后出现了马特达蒙,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看的是Downsizing。
看完的整体感受是很喜欢,特别是泰国裔女演员Hong Chau的出色演出,让我有两次都是一边笑一边忍不住流泪。老公甚至真的以为演员就是越南人,还跟我争论说她的口音绝对不是演出来的(直男的世界真是好简单...orz)
电影我给四颗星,Hong Chau的表演另外加一颗星!

说一下写这篇评论的初衷

我读了一下豆瓣上已有的几篇影评,貌似大家的关注点都在科幻的部分,甚至有人言之凿凿骂它烂片,我觉得是存在对影片科幻部分的误读和过度解读。这片子没在国内上映,我想如果有影迷读了几篇影评就认定这是一部不知所云的烂片而放弃它实在很可惜,索性就来写写我的一点看法,给有兴趣观看的朋友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先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我的中心思想,这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一个披着科幻外衣的寓言故事,故事的核心讲的是我们都很熟的一个主题:中年危机和随之而来的自我认同危机。其实说了这一句,不想被剧透的朋友就可以去看电影了,应该不会觉得该片“不知到底在说啥”。

接下来我仔细捋一捋,会涉及关键情节的剧透。


科幻只是外衣

这个故事的外衣是科幻的:科学家为了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发明了通过把人缩小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医疗技术。这个脑洞大开的设定的确可以生发出一个剖析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科幻故事,但本片没有这么做。关于downsizing的科技部分解释的很简单,手术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影片中也呈现的十分戏谑。影片也没有对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变革进行深入的探讨,只是作为必要的背景知识以简短的电视新闻呈现。换句话说,马特达蒙饰演的主人公Paul的故事虽然跟缩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缩小只是“表”,Paul这个普通中年人所面临的一个个生活困境才是这个故事的“里”。


中年危机是故事主线

Paul这个角色是一个典型的处在中年危机中的男人,用最近流行的词来说,就是浑身散发着浓浓的“油腻感”。人到中年,还住在母亲留下的老房子里。和妻子的生活看似恩爱,两人却面临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妻子为工作上的琐事头疼,最大的心愿就是买一幢大房子,为此常常拉着Paul去看房。然而他们的财务状况拮据,Paul经常在晚上等妻子睡着后起身,独自一人到书房整理他们的账单账目。通过Paul的大学校友聚会,我们知道原来Paul也是正经医学院毕业,甚至还在不错的医院做过实习医生,可是由于当时母亲病重,Paul只好放弃了成为医生的职业理想。如今看着老同学一个个功成名就,自己却在一家工厂做康复医师,生活捉襟见肘。由此,Paul的沮丧和焦虑是不言自明的。同学会之后的home party上,Paul的一个老同学及其妻子成了焦点人物,因为他们做了downsizing的手术,成为了缩小人。老同学跟Paul"促膝长谈",告诉Paul缩小之后有诸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生活开支骤降所带来的财务自由,Paul听了颇为心动。所以,当Paul夫妻二人的购房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后,二人便嘴上说着“了解一下而已”、实际上抱着扭转财务困境的最后希望去参观老同学推荐的“缩小人乐园”。参观之后夫妻二人觉得可行,于是决定通过缩小身体来实现人生的逆转。没成想,妻子在手术前临时改变了主意,缩小了身体的Paul手术后在“缩小人乐园”醒来就接到妻子的电话跟他分手。原本指望通过缩小身体成为人生赢家的Paul一下子变得比以前还惨,由于妻子跟他离婚,刚获得的财务自由也没有了,在“缩小人乐园”里被迫从大房子搬到了小公寓,失去了行医执照做了一名无聊的接线员,楼上的邻居天天开party制造噪音,好不容易找到的约会对象是不想跟他发展太快的单亲妈妈。总而言之一句话,Paul的生活在他作出石破惊天的downsizing决定后从不如意发展成了糟糕透顶,中年危机没被解决反而升级了。


关键词的隐喻:downsizing 缩小

Downsizing 缩小,这个关键词非常有意思。它不仅在电影中被频频提及,更是被直观的呈现出来。被缩小的过程非常冷幽默:一个个大活人被剃光体毛、清除补牙的填充物后,被护工注射一种药水,然后推进一个封闭的厢式机器里“加工”几分钟就成了!一排排光溜溜的人被麻醉了没有任何意识,任凭医护人员漫不经心地翻身、操作、推来推去。一排排人被推进机器里,操作员在外面通过玻璃窗观察;缩小结束后,医护人员用小铲子把一个个缩小的人铲到小推车里,整个过程真的很像是在烤饼干。如果你觉得这部分是导演在科幻的细节上不严谨,那你真的没有看懂这个“downsizing 缩小”的隐喻。

被“缩小”的不只是身体,而是整个人;显得巨大的也不只是其他的“正常人”,而是整个现实世界。想想那一个个软绵绵被“巨人”护士用铲子翻动的小人儿,不难理解这个隐喻:人到中年的Paul在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的现实面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失落、无力和渺小。这种挫败和沮丧,这种被生活虐到灰头土脸却无力反击的感觉,才是影片通过视觉化“downsizing 缩小”来表达的内容。被缩小的人要和正常大小的人交流,说话要拿着扩音器,签字要趴在纸页上奋力挥臂,观众看到的“缩小人乐园”是一个可爱的迷你世界,但一个个俯拍缩小人的镜头也让人感受到那种渺小而脆弱的状态。试问,关于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渺小和无力,还有比直接缩小了身体更合适的比喻吗?


关键人物的隐喻:不同的人生可能性

如果说Paul这个人物想要代入的是面临中年危机的普通人,那影片中出现的几个重要配角或多或少都隐喻了我们身边让人或羡慕或困惑的“别人”。叫做杜尚的邻居是狡猾又潇洒的投机分子,他精明能干有商业头脑,私生活是夜夜笙歌放纵不羁。杜尚的船长朋友把生活看的很透,生活带来的变化不会让他慌乱,他随机而动豁达潇洒。发明了downsizing的挪威科学家心怀人类的未来,悲天悯人,一腔热血,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更是鼓动了一批跟他一样的“有志之士”一同实施他们的人类存活计划。一条腿残疾的越南女孩曾经是维权斗士,在狱中被惩罚性“缩小”,又辗转逃到了Paul生活的“缩小人乐园”。住在平民窟的她以残疾之身打好几份工,除了养活自己,还志愿照顾身边同为天涯沦落人的邻居。

这些人每一个的生活方式都不同,在Paul看来,他们每一个都比垂头丧气的自己活得有价值,即使是穷困潦倒的独腿女孩都浑身散发出斗志和能量,充满了精气神儿。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让渴望扭转人生的Paul困惑,也让他动摇。

杜尚口中头头是道的生意经让Paul大开眼界,杜尚的奢侈生活也让他羡慕,可是Paul却无法成为杜尚那样的人。杜尚会慷慨地让清洁女工拿走冰箱里的剩菜,而Paul却是一眼看到女工跛着的脚就坚持要帮她矫治。Paul跟杜尚不一样,Paul是一个充满同情心又有点优柔寡断的人。就像杜尚说的那样,Paul虽然在疯狂的party中放纵了一夜,他的大笑里却是掩盖不住的忧愁。相似的,船长大叔的洒脱也让Paul惊异于人生还可以这样。但是同样,别说是通过快递的方式去往各个大洋,Paul自打来了“缩小人乐园”就没想过还要出去。说白了,Paul是人未老心先死了的油腻中年人,面临中年危机,他鼓足勇气做了一次重大改变,结果非但没能翻盘,反而掉进了更深的大坑,整个人已经没了迎战生活的斗志。Paul也想要实现人生逆转,但他没办法脱胎换骨。


天马行空的后半段:找回自我认同

如果说杜尚和船长代表了洒脱、放纵、追求享乐的人生,越南女孩和科学家则是代表了另外两种不同的人生可能性。显然,这两种可能性对充满同情心、当过医生的Paul来说更有吸引力。影片看似天马行空的后半段其实并不难理解,人类的生死存亡只是一个科幻的外壳,影片实际上是用这种寓言的形式展示了Paul在两种人生可能性中如何做出选择:Paul想要劝说越南女孩跟自己一起加入科学家的人类存活计划,而女孩想要劝说他留下来,跟自己回到“缩小人乐园”去帮助那些现在就需要帮助的人们。

科学家所代表的是追求一个崇高伟大却也虚无缥缈的理想,个人的意义存在于理想之中。影片的一个细节,Paul常常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这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科研成果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变动,虽然Paul上过医学院,可跟他那些在医药界呼风唤雨的老同学比起来,自己一直只是一个平庸的普通人,坐在小酒馆和工薪族一起喝着酒旁观着电视新闻。Paul在和越南女孩争论的时候明确的说,他终于找到了让自己人生有意义的方法,就是投身到人类存活计划中,为人类的未来作出贡献。Paul甚至非常宿命论的认为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人生变故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是上天让自己有机会加入到这个伟大计划中来。Paul觉得这次自己总算能从旁观者变成历史的推动者,自己的废柴人生终于能翻盘了。他的这种态度让现实至上的杜尚不屑一顾,更让爱他的越南女孩揪心。越南女孩代表的人生可能性说白了就是活在当下。她被生活虐得最惨,可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尽自己所能去生存。相比脸上时常挂着挑逗笑容的杜尚,越南女孩很少笑、总是皱着眉,虽然英语很烂,但是语速快并且总带有一种刻不容缓的急迫。这里再次表白Hong Chau的表演,提名最佳女配绝对实至名归。她在银幕上就是那个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奔波的小人物,她没有时间和情绪可以浪费,披星戴月的日子唯有在简陋的“教堂”里抱着圣经的时候允许自己落泪,因为生存对她而言就是一场战役。努力生存的同时,她没有变得麻木不仁,而是抱有极大的同情心和热情对待身边的人。作为曾经的维权斗士,她没有理想吗?她有,但是在她看来,科学家的人类存活计划不是自己能掺和的事业,自己的事业是为身边同样深陷苦难的人而奋斗。

科幻在这部电影里是一个寓言、一件外衣。比如上文提到的貌似荒诞的“downsizing 缩小”,还有科学家提出的人类存活计划也是简单任性:一群缩小人一起躲到地下的避难所繁衍生息以躲避人类灭绝,直到千万年后地表的自然环境恢复再回到地表。电影结尾部分的一个小细节颇有象征意味,Paul本来是义无反顾地告别朋友踏上人类存活计划的征程,结果半路后悔又急匆匆的跑了回来,原因也很冷幽默:通往地下避难所的路不是下坡而是上坡。同行的人告诉他,要先爬到山顶才能开始往下走,所以准备好徒步很久吧。Paul看着别人兴高采烈的往前走,脚底下犹豫了,这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人类存活计划并不是一条轻松的路,而自己之前竟然完全没有想过这一点。他本以为找到了所谓的人生意义,其实他只是找到了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人生没办法轻轻松松的逆转,其实也不需要逆转。当自己爱的人就在眼前,为什么还要去翻山越岭的找寻?

当Paul质疑自己人生的意义、怒吼“可是我是谁”的时候,越南女孩对Paul说,你就是你自己,你是一个好人。这句台词在我看来可以算是全片的点题。Paul最后没有加入人类存活计划,而是回到越南女孩的身边和她一起照顾那些当下就需要帮助的人。这个结局可以理解成Paul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就是没什么“意义”,战胜中年危机不是要把人生翻盘,而是看到自己的本真,跟生活和解,过好当下的日子,接受自己的善良也接受自己的平庸。也可以说,影片的最后Paul去给独居的老伯伯送饭,离去时又停下来转身,在远处默默地看老伯伯吃饭,那一刻Paul终于战胜了一系列人生变故所带来的自我认同危机,也终于找到了所谓的人生意义。


以上就是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希望对有兴趣的朋友有帮助。

 3 ) 一部野心勃勃却没发挥好的稀饭科幻

都没法打上科幻的标签……比起SF里的文,这部简直像野心勃勃却没发挥好的稀饭科幻。

先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缩小来试试!接着没想到老婆那么在乎剃眉毛,剃了一半跑了😔 马特达蒙的变身财务自由梦想破灭,又失去了行医执照,只能苦逼d接电话为生。

字幕飞一般到了一年后,头发眉毛重新长了出来。我还以为他得大变身了,毕竟人民也想看看这个微缩世界里的新生活啊(」゜ロ゜)」 结果又TMD起了新变化,南极乙烷泄露了,世界就快毁灭啦!大家这下忙着缩小也来不及了,只有1/3的人口能缩成功,不知道当中有没有他前妻?

回来说小世界,中年失意男认识夜夜笙歌的新邻居,本以为会有醉生梦死或其他变化,结果NO!套路是认识了邻居家的清洁工,由于ZZ异议被强行缩小的越南女。话说三金可不能得到这技术啊,否则真不敢想象南边会变成啥样😳 越南女用一口BABY ENGLISH趾高气昂d吩咐呆蒙干这干那,理由就跟查理布朗似的,U're A good man~ 这种话只有SNOOPY有资格说吧!然后莫名其妙的呆蒙打算为了人类存续去地下生活了,越南女BLABLA了一通后,这人走进地下隧道,发现得徒步上坡11个小时,马上崩溃了😔 真像他邻居说的,啥事也做不好的颓废中年……在最后一秒逃回熟悉的小世界,和越南女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怀当下各族人民去了……哦,HOLY SH*T!这故事真TM峰回路转,绝不套路!

你TM就不能好好讲个小世界对大世界的影响,比如失去选*权,从人类变成锡兵娃娃之类的!再不然,光拍拍预告片里的小世界轰趴也好啊!在可乐瓶上开个酒龙头,大家抱着块橡皮垫冲浪🏄🏿 有那么多方向可供畅想,结果给我拍出来这个?就像一段作者写着写着,中途拍了三次脑袋的世情公号!最后还强行升华了一刚……只能说,呆蒙以供哀思,洋葱以供哭泣🤐

 4 ) 不伦不类

《缩小人生》蚁人寻梦记!当人类都缩小成12cm高,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影片有着很好的创意框架,将人类缩小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活压力,并有很多随之而来的自然资源的分配、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结果影片却拍成了男主一人的中年危机,而且几个主要事件的推进完全都是随机发生的,没有应有的铺垫,感觉特别不伦不类!3分。ps:马特·达蒙现在的演技这么尴尬吗?!

 5 ) 浪费了好料的一碗清汤寡味的杂烩

缩小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主题。尽管这个主题并不新颖,早有无数的作品使用或诠释过这个。但这个电影把缩小用科幻包装了一下,再赋予环境保护的意义,这一点挺有新意,也挺让人期待的。但观景下来却很让人失望。

电影想讲的东西似乎挺多,中年危机、反乌托邦、贫富差距、环境保护、生命意义,但都没有讲好。可能就是想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交织在一起反而都淡了,结果就是哪样都是浅尝辄止,清汤寡味。

前面的铺垫也挺长的,从博士的实验到演讲,再到男主看到报道,以及和病痛的母亲交谈。这一段其实内容也挺充实的,特别是母亲抱怨科技如此进步却无法让她避免病痛也确实引人唏嘘。然后后面一转场就是男主的柴米油盐了,这么回头看来前面的铺垫有点过长且没有必要了。

相对最完整的一条线应该是男主的中年危机或是房子危机了。虽然有着一套房,我也不理解住在母亲遗留的房子里有什么问题,总之就是没钱换好房子,最后就兜兜转转去缩小了。这里的设定挺有意思的,缩小之后由于资源消耗小,所以财产就相当于变多。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只要缩小过去基本都是富翁。这里其实可以展开的点很多。

老婆跑了之后就是颓废加放纵,不过也就放纵了一场派对,就遇到了越南女。紧接着就是去挪威参观地下火种计划。除了越南女的桥段有点轻松的笑点外,整个节奏其实又快又挺乱。男主的选择也是莫名奇妙,想要去地下这个想法就很莫名奇妙,突然又不去了就更莫名奇妙了。他和越南女的关系,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个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人生理想的人被一个高执行力的人推着走而已。所以说从最后来看,某种角度上来说,男主还是得到了救赎。至少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跟着女主的指挥走呗。

OK,中年危机这条线勉强算是通了。那缩小的作用是什么呢?整个后半段的剧情,从老婆跑了开始,就和缩小没有任何关系了。颓废放纵遇到一个历经生死仍满怀希望热情的女子,想要拯救世界却发现拯救身边的点点滴滴也很有意义。还算不错的主题,但是大家不是奔这个来的啊。而且如果是这个主题,那前半段电影是干嘛的呢?

其实缩小这个主题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电影里也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比如正常人和缩小人之间是否是平等关系,比如缩小是不是真正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拯救人类,比如缩小是不是反而会形成新的剥削关系,比如这背后是不是其实有什么阴谋。这些故事也许俗套,但都可以讲得很精彩。但电影就是巧妙地把这些都绕开了,偏偏去讲中年危机。关键是中年危机讲得也不好啊。结论就是去当义工吗?当义工当然是好事,但中年危机的我们至少知道当义工解决不了这个啊。

 6 ) 缩身:美国政治正确的科幻样板戏

首发于腾讯娱乐,题为:威尼斯开幕片,我打了X!科幻片?佩恩你确定不是在逗我? 有删节

胤祥发自威尼斯 评分:X(场刊体系,4星满分)

74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前一天我闲着没事刷知乎,恰好看了一个问题“政治正确最终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当时只觉得好笑,不曾想开幕片《缩身》就结结实实给了我一个大耳光。是的这部亚历山大·佩恩导演的科幻片,除了政治正确,简直什么都没讲。

影片有个非常有趣的设定,挪威科学家发现了细胞缩小技术,可以将生物体缩小至原来的2744分之一,一方面“环境友好”,一方面还能极大地缩减生活开支——比如几乎人人都可以住进梦想的豪宅,包含手镯、项链和耳环的全套钻石首饰只要80多美元,中产阶级之家一周的食物开支也不过是这个价钱。于是不少人趋之若鹜地将自己变小,马特·达蒙扮演的男主角保罗也因为“仍然住在自己出生时的房子里”而困扰不已,最后决定与妻子一同缩身。谁知妻子临阵退缩,保罗必须独自面对缩小后的人生。

公允来说这个设定(或者说剧情提要……)确实不错,它隐含着各种社会性科幻的发展方向。比如片中提到的纳税问题,公民权问题等等,包括保罗和临阵脱逃的妻子之间也是颇有文章可做的。但是……在还算不错的第一幕之后,剧情的走向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若说第一幕还讲到了诸如中年危机、中产困局之类的社会问题,把“缩身”处理成某种意义上的“移民”/开发新大陆(甚至还有个告别派对),剧作还算中规中矩。从第二幕一开始,剧作就朝着政治正确挂帅的方向彻底崩坏。还记得知乎那个问题底下的答案里有人提到要美国不少观众拒绝看《敦刻尔克》是因为没有任何黑人演员,于是如今美国影视一定要安排各种少数族裔演员,必须包括的有黑人、女黑人、MSL、墨西哥及拉美裔、亚裔、残疾人、性少数(如今叫LGBTQIA+,看不懂的自己去补课……),而且一定要按比例出现。尽管多数时候是陪衬但是绝对不能没有。知乎里面不少人抖机灵说可以拍一部“跨性女黑人残疾MSL”做主角的片子然后去拿奥斯卡……而《缩身》就几乎做到了!且不说它的各种场面中简直如配菜一般把各个族裔的群众演员摆上,同时还摆上了各种肥胖的(据说最新的词儿已经不能叫超重了,要叫“水平方向不同的”)、不够漂亮的(我已经政治不正确了……要叫“美容方面不同的”)等等演员,特别典型的身体外观政治正确。然后……

按照任何意义上的剧作法来说,这部片的重点都应该是“缩身世界”和原生世界的冲突,保罗与妻子的关系,然后是缩身世界作为乌托邦的存续或崩坏或异化,缩身后的人类如何面对原生世界等等。但是佩恩毫不在意这些东西,首先保罗的妻子自从在机场给保罗打了个电话之后就不见了!到影片结尾都根本没有被提及!!!!然后保罗离婚、搬出豪宅搬进小公寓、不能从事原来的康复治疗师职业只好去做接线员——虽然完全不懂这是什么原因(仅仅提到外面的执照过期办不下来……)。然后他楼上住了一个热爱轰趴的前南斯拉夫土豪(由著名的克里斯托弗·瓦尔茨扮演),房子超大(并不知道为什么他和保罗在一栋公寓里且房型差异如此之大),保罗的约会被楼上的趴体搅黄,以尴尬告终,于是他只好上楼加入趴体,然后莫名其妙地就磕了药(大概是LSD之类),莫名其妙地在第二天醒来遇到了来打扫房间的越南难民——是的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影片的女主角,一个政治正确上完美到不要更完美的人:女人、亚裔、残疾人、难民,而且她是因为抗议越南政府在她的家乡修建水坝,导致村庄被淹没而被投入监狱,并且被不人道的越南政府强行缩身以示惩罚。并不知道她如何逃难到美国的(据说是乘坐一个电视盒子来的——问题在于,报道这件事的新闻其实本来在探讨的是缩身人会不会成为恐怖分子啊,怎么又跑偏了?)然后她就以一种“我弱我有理”的逻辑,开始各种命令保罗帮助她——是的,命令,甚至是强迫,然后保罗竟然……从命了……

是的我理解保罗的一部分逻辑,他教养很好,乐于助人、他生活很不如意,他缺女人,他活得很无聊,甚至因为这个越南残疾女难民是著名新闻人物(是哒保罗一见名人就激动)……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斯德哥尔摩的原因啊——是的后来保罗不仅睡了她,而且爱上了她……

越南残疾女难民问保罗,你给我的是哪种Fxxk(据她说有8种哈哈哈)。照我说要回答也很简单。就是WTF。

影片的第三幕保罗跟着这个政治无比正确的女主角穿越了整个“leisure land”,穿过那堵墙就来到了墙外的世界(是的这显然是川普在美墨边境修得那堵墙),一个基本就是墨西哥的地方,这里有无数的(非法?)移民和穷人,西班牙语是通行语言,而越南残疾女难民在这个“community”里面简直是乐于助人的小天使。然后保罗弄坏了越南残疾女难民(当然我不是记不住她的名字我就是为了强调这个符号因为她就是一个符号)的假肢,导致他必须进一步被她使唤——然后就斯德哥尔摩了。

第四幕的剧情更是神展开,前南土豪杜尚为了帮助保罗摆脱这个她弱她有理的主人,提出带他去挪威,谁知越南残疾女难民却也要同行,因为发明缩身技术的挪威科学家对她的遭遇心怀愧疚(看到了吧多么典型的白左圣母逻辑……)所以让她随时去挪威。然后……因为环境危机,第一个缩身人的社区决定集体搬入地下,保罗又动心了,跟着队伍去了地下,却因为爱情在最后一分钟放弃了跟随先知而回到了爱人身边(又是WTF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啊),他们坐飞机回美国。然后,影片就……结束了!

这部影片简直是集政治正确之大成,从开头的北欧和环境主义,到所有的选角和修辞,再到难民和(非法)移民,简直堪称样板戏。当然它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它有个好设定,有对美国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学角度的观察,有对移民话题极为有创意的写法(导演本人就是移民二代),对无比政治正确的女主角的台词(越南口音语法乱七八糟的英语)写得真是出神入化,很多小段子确实不错,现场效果也很好。可是,这片子四幕之间……真的没什么关系啊,简直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对了,我还没掰扯设定呢,这片子连稀饭科幻都算不上,最多是个豆浆科幻吧。生态系统怎么维持?缩身人遇到下雨怎么办(片中下了雨但是完全没当回事儿!)?如何防止生物入侵?细菌呢?病毒呢?如何防止原生世界的Hate Crime?这还没去谈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问题呢……

据传扮演政治无比正确的越南残疾女难民的越南裔演员周洪(Hong Chau)已经有媒体开始吹风奥斯卡女配提名了。且看往后怎么吹(当然并不是周洪演得不够好。去年奥斯卡被批“太白了”之后,主持人克里斯·洛克在颁奖典礼开场就讲“但是我们总不能专门设一个黑人奖项(category)吧?”(当然先不批他场上歧视华裔这个事儿)。谁能想到一年多来,昨天厕所法案和BLM,今天推雕像,据说现在连鼓掌和数学都政治不正确了。说句刻薄的话,佩恩自以为把政治正确做到没毛病了,要上纲上线的话,首先能不能通过女权主义们的贝克德尔测验就不好说(我感觉是通不过的),且看会不会被骂直男癌;然后再拿黑人的标准、LGBTQIA+的标准,等等等等的标准挑一遍,估计这片就不剩什么能看的了。说真的,别蹭热点,好好讲故事,对一个两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得主而言,真的那么难吗?还是说美国社会已经变得让人实在看不懂了?

 短评

#Venice2017# 恭喜恭喜,终于找了个越南女残疾人当女主。这就是为了政治正确脸都不要了的片子,全片就讲了政治正确四个大字,白白糟蹋这么个设定,连基本的故事线和情节线都不顾了,就靠小段子逗观众笑。负分滚粗都不为过。

9分钟前
  • 胤祥
  • 很差

奇观是如此切题的重要和显著,给佩恩电影带来前所未有且高潮迭起的幽默,也就不可能让观众去有意忽视。让人担心离开了特效就将沉闷下去的小人国故事,也成功变身成另一则精彩的“北京折叠“。本着某种环境政治正确原则,佩恩有些简单化和脸谱化的把越南女带领的第三世界穷苦”小人“,塑造成正直英雄。

1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FantasticFest】脑洞大是大,但是人文关怀一点没少。说政治正确的没事儿找事儿呢吧。

15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推荐

马特达蒙虽然中年油腻但仍然憨厚可爱,周洪元素丰富但是角色扁平。佩恩借着荒诞的剧情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嘴,假装自己已经不再反复重复美国价值,但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异性恋白人男性的故事,最后回归到了一个自我认同的主题,也没错,佩恩还是那个异性恋白人男性。

17分钟前
  • 克雷蒙
  • 还行

并未因缩小,而改变一切! 人类的问题,不是尺寸的问题!

21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专门把主角缩小讲了一个不·用·缩·小·也可以讲的故事

26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其实进入缩小世界后还是挺有趣的。本来纠结的中产,缩身是助推,让他们踏入上流社会;而对于第三世界的人来说,缩身是惩罚,是偷渡的手段,是无论身子多大都要给人刷马桶的宿命。这个故事要是从越南女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更好吧。可惜,佩恩或许也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视角,于是也只能拍成白男自我救赎了

31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披着一副伪善的面具,隔靴搔痒了两个小时。一会气候问题,一会少数族裔问题,导演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以为你贴一脸的政治正确的标签你就真的正确吗?

36分钟前
  • 饮歌
  • 较差

2小时我以为我看了4小时 全程WTF 命题作文下指点江山大谈世界大事 结果无任何深入 第一第二幕完全无关 转折崩溃 剧情全线崩溃

38分钟前
  • MR.Charles
  • 较差

感觉剪进了别的片子

39分钟前
  • 知足常乐
  • 还行

在近未来科幻的构架(人类体积缩小而减少地球消耗)中,佩恩探讨的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弊病:阶级、贫穷、存在危机,不会随着社群的整体迁移而改变。一个神奇的概念,见微知著。

43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7.9/10 周小姐搶光嗮戲!!

44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1.显微镜拿来,今天我一定要找到你的丁丁!2.高仿版马特·达蒙去演了《黑镜》第4季第1集,然后马特·达蒙去演了一部高仿版《黑镜》。3.马特·达蒙在《雷神3》里当了一回洛基,这次又当了一回蚁人。.

47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屁政治正确啊?骂之前你们看懂了吗?最后不就正是倒过来讽刺baizuo们一天想着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而不去帮助真正实打实身边正在受难的人吗?越南女性设置刻板我承认,镜头和故事讲的也很一般,所以给3星,但是别以为你懂那四个字就什么大制作都往上扣,这片子算是已经在努力往外跳了。请认真看

52分钟前
  • Iroquois
  • 还行

#tiff#前半部和后半部完全是两部电影,后半部完全浪费了前面那么有趣的设定,讲了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又强行固化亚洲人形象。笑点倒是多,但是都是些插科打诨,大多数时候笑不出来

54分钟前
  • justcc
  • 较差

其实特别无聊的片子 开头格局铺的挺大 感觉会很有戏 从商品社会 乌托邦式 反乌托邦 反反乌托邦 嬉皮士的环境转变 但是越往后越往小了收越流于不知所云的平淡 所以应该给2星 但是亚裔女配的表演实在可以加1星!(另 8种炮儿 ni打过几种?:).。

56分钟前
  • virgin
  • 还行

前半段挺搞笑挺新奇的 后面越来越 “这他妈在讲啥”“这他妈又在讲啥” 尤其是感情线 嗯估计也可以作为笑点吧... 关于各国家的人的性格设定太太太cliche了...

60分钟前
  • 还行

3.6分吧,虽然剧情很离谱,但是人物很好玩,很值得看一看

1小时前
  • Frender
  • 推荐

这片子就当个喜剧看看就完了,剧情什么玩意儿,白浪费这个设定。完全没有宣传的夫妻关系什么事,前面还在讲人到底应该过什么样的人生这种问题,后面突然上升到人类平等和谐和未来发展,不如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小时前
  • Rocrw
  • 较差

对抗消费主义的缩水小人国计划,科技难以改变阶级固化;一事无成的中产赤脚医生在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界,寻找人生意义。What kind of f#ck you gave me? 真是左右不讨好的切入点,但科幻世界观其实建立得蛮有趣。对大多数中产知识分子来说,这可能才是世界末日的样子: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1小时前
  • kylegu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