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语者

剧情片美国1998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斯嘉丽·约翰逊,山姆·尼尔,克里斯·库珀

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剧照

马语者 剧照 NO.1马语者 剧照 NO.2马语者 剧照 NO.3马语者 剧照 NO.4马语者 剧照 NO.5马语者 剧照 NO.6马语者 剧照 NO.13马语者 剧照 NO.14马语者 剧照 NO.15马语者 剧照 NO.16马语者 剧照 NO.17马语者 剧照 NO.18马语者 剧照 NO.19马语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08:35

详细剧情

  安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的女儿格雷斯(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饰) 喜欢骑马,却在一次事故中和好友一同从马背摔下,好友遇难,而格雷斯也摔断了一条腿,她心爱的马匹“朝圣者”受伤得面目全非。格雷斯的心里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  母亲心里十分着急。听说蒙大拿有精通马语之人汤姆(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安妮决定携女儿和“朝圣者”同往疗伤。汤姆起初不答应,终被感动,格雷斯和“朝圣者”在马语者精心的训练调养下慢慢复原,而离开了大都市的安妮也沉浸在那一片安静广袤的天地中。但是,安妮为此付出了代价——她长期离职,被解雇了,同时和丈夫的感情越来越疏远淡漠。另一方面,汤姆的与众不同让安妮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

 长篇影评

 1 ) 爱情

爱情真的是美妙的东西,真的是那么难得的东西。
anny,幸福的女人,有这多男人真心的珍惜并爱着他。老公,深爱,这种深爱真的太难得。所以anny选择留在老公身边方才是珍惜,和对爱的回报。爱是付出,不仅仅是得到。
tom的标准好高啊,必须漂亮,必须来自大城市,必须干练、有主见、有专长,事业有成,有故事。必须遵循他的喜好留在草原……他为别人付出了什么呢? 只有这么优秀的女人心甘情愿的留下来他仿佛才心满意足。
女儿生活在幸福的家庭,父请是律师,母亲是时尚杂志的编辑,都是有地位有钱的职位。父母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创伤要努力帮她度过,才会有条件冒着丢掉工作的机会跑去大老远的给孩子还有马疗伤,物理的伤和心灵的伤。
好了,总结一下,就是超级羡慕的场景,在现实中从未见过,也许永未能见

 2 ) 马语者

原著中如落基山脉的绵延放纵,在罗伯特·雷德福手中化为中国式的唯美含蓄。

朝圣者只是一个用于隐喻的意象,是克蕾斯内心创伤的化身。它的确比断腿的伤口更显得狰狞可怖。当心灵与身体饱经折磨,只余下麻木知觉,就会如同朝圣者和克蕾斯之间,丧失了互相的信任,仅残留着对彼此的陌生与戒备。

尽管安妮对工作比对女儿更多一份熟稔,但在那被命运无情撕裂的一瞬间,她也无可避免地迷失在对女儿无限的爱怜中。她有洞悉一切的直觉和足够精确的果断。所以她决定以拯救朝圣者,即而挽救女儿逐渐衰弱的生命力。对于母亲,女儿却是充满躁动与蛮横的抗拒。这份爱看似无私与体贴,却带给女儿无法接受的暴虐。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蒙大拿,安妮找到自己寻觅已久的爱情天籁。汤姆的笑容总能激起她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欢娱。这个包裹在令人神迷的夕阳残照中的男人,引领克蕾斯和朝圣者走尽痛苦的旷野,更带安妮走进了他丝缎般细腻平和的心境。

找到彼此,融入彼此,是大自然给予他们最好的馈赠。汤姆甜蜜地沉醉于安妮甘美嘴唇的滋润和肌肤触动的温存。他努力不去想除此之外的一切,只活在现在,哪怕活在世界的边缘,但看见远方的前景,就有勇气接受它。但他办不到。没有安妮,他不能活,但这对安妮则不然。当走到世界边缘只看到痛苦与折磨,那就只有傻子才会接受它。汤姆在那抹深深的哀伤中沉吟:他连选择的权利也没有。

放弃繁华世界,安妮不会犹豫;但对克蕾斯,她看似坚定安详的外衣下却是始终不敢面对的痛惜。在她所属的世界中,甚至没有可以尽情宣泄心中深切悲恸的空间。违心而必然的结局:安妮转过身,用背影告别汤姆,回归心灵的困窘。

 3 ) 选择一种人生,以失掉一种幸福为代价

     说实话,其实是Robert Redford一张剧照吸引了我。白色牛仔帽、整洁的衬衣、牛仔裤,微微眯起的眼睛让人忍不住跟着笑起来,不是那种精致张扬的帅气,而是让人感觉舒服、温暖的沧桑的性感。
   近三个小时的电影,虽早就听说迟迟未看,终于忍不住翻出来了。凌晨,看到Annie独自驾车绝尘而去,后面高高的小丘上一人默默目送,无望,策马驳回,背影苍凉落寞。字幕上"END"出来以后我还在幻想,那辆车能突然停下掉头,开车的人回到Tom怀抱。感觉一阵压抑,怅然若失,带着遗憾沉沉入睡。
       ~~~~~~~~~~~~~~~~~~~~~~~~~~~~~~~~~~~~~~~~~~~~~~~~~~~~~
   Robert不期而至,惊醒了牧场上一群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本就是偏离正轨的,再甜美的梦也有醒来的那一刻,只是时间迟早。
    那里
    有被治愈后风平浪静者:Grace可以用更坚强平和的心态回归正常生活、拥抱明天,Pilgrim似乎恢复了平静。
   有内心掀起波澜者:戏份不多的Robert突然令人眼前一亮,刚还感觉不够细腻体贴的他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令人钦佩。挽留无益,把话摊开挑明,让对方来做决定反而更高明更含蓄深沉些。舞会上与人谈笑风生对妻子信任到淡漠的表情,原来不是不知情,不是不介意,只是不知怎么办而已。
   那场舞会上,紧紧贴在一起的不仅仅是突然相遇的两人的身体,还有两颗心,相信多年后那些余温也足以温暖人心吧。
   Annie的决定会改变周围这一群人的生命,一边是爱情,温暖、平淡、安宁,另一边是家庭的完整,丈夫、孩子、事业。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只能让人纠结,然后选择其中一种人生,以失掉另一种幸福为代价。
   Tom,早已平静下来的生活又一次被打乱,只能默默思念,慢慢接受又一次希望急转为失望的打击。
    
   影片给我感触最深的人是Tom,在繁华喧嚣的都市念完大学,还能安心在偏僻荒凉的草原安心当个牛仔。他是幸运的,有足够耐心有足够天赋,在广袤而美丽的蓝天碧草间平淡生活,从事喜爱的职业;他又是不足够幸福的,先后爱上两个人,两个也爱他却不像他一样爱那种生活的人,她们都离他而去。
   相遇,好像没改变什么,一些人来了又走了,那是生命中的过客;相遇,又好像改变了些什么,那是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丰富了记忆。
         ~~~~~~~~~~~~~~~~~~~~~~~~~~~~~~~~~~~~~~~~~~~~~~~~~~~~~
   一个标签是“伦理”,才忽然想到结局的含义。作为标榜家庭至上的美国的经典片,故事必然以各归原位家庭团圆结尾,即使过程中夹杂了好莱坞式喜剧的巧合与俗套,最后也不会出现离经叛道的结局。要是那样的话,主人公都变成拆散“幸福家庭”的千古罪人,为人不齿,必然广招非议了。观影记录又演变成了批判,实在是对米国在价值观方面的伪善与偏见喜欢不起来。
   不过想到这一点,遗憾感稍微减轻了~~

 4 ) 释 然

释 然

伽蓝 Jan.16, 2009 :01  于深圳景田

    再度看完《马语者》。这是马的主题,开头的蓝色背景和最后的红色背景,都只是汤姆的那句话:实际上是我帮助马解决人的问题。
    这一年来我已经很少1点钟还在电脑前,如果不是今天有点发烧,7点去睡了后来睡不着了,那么今天和平日没有区别,会11点就准备睡觉,准备第二天干活。

    现在的日子和以往很不同。不再有那么多时间去无病呻吟,也没有时间去生病——是,生病也是一种奢侈,一种矫情,是无事干才会出现的事。你看,果然是这样,今天在预算着年前还能做多少个单子。这个念头一起,马上就觉得累了,似乎马上就想去躺着了。结果中午和往常一样去了栏杆上晒着太阳睡会儿,就头疼了。

    这就是身体自己惯了自己。不过总算是一年忙到头了,还有10天过年,几天扫尾,几天预备下面的工作,然后就过年,再准备姨妈他们的礼物,给他们带回去。然后又是一年新的开始。

    象汤姆一样,他是个牧人。他无法背弃和远离牧人的一切,在最后的镜头里,他骑着马站立在山头的定格,就是他的宿命。他生于斯,长于斯,并死于斯。

    我的宿命在哪里?

    这半年,我有阵子以为,简简单单做手工这样的方式就是我的宿命了。我不厌倦这样的生活,并时常满足与沉浸其中。但前阵子做了年后会出游的计划,心思又开始活了起来。

    远途,会是怎样的?会遭遇什么?会改变什么?亦或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忽忽数天后再度回归?

    当然,我希望,并且肯定会有改变。每个听说我想出游的人,都会这么告诉我,去走,去看吧,你需要。我想我是需要的。生命才一半,我要去了解生命的另一个样子。也许在我的一生里,我还能看到更多,体会到更多,所以我要努力。

    可是我知道,看到Robert Redford的眼睛,我就知道,我是这样的人。

 

    明天,生活又将继续。今晚只是一个停顿,对对面的人无言地说两句。说完,站起身来,继续往前走。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无法期待什么,无法预料什么,但我们可以坚持下去。

    坚持下去。
 

 
http://www.samgharama.com/subentry/article/samgharama/samgharama18/shiran.html

 5 ) 莫问两人有多情,只问人间几许恩

豆瓣和IMDB在评分上,会有个别时候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文化上,体现在观众的心理和预期满足上,比如在这部电影上,两者之间的分歧就很大。

豆瓣给出了8分以上的优秀,而在IMDB上它只以6.6分惨淡收评,而评论基数都在20000+,可谓两方观众分道扬镳.虽然五星评分和十星评分系统有所差别,但是总的来说,忍心打下三星的人很少,而在IMDB上打下七星的人却很多。

爱和被爱,到底是不是简单的事?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此一时相爱,彼一时不爱,都是很正常的,我就是我,他就是他,她还是她,每个人都是个体,都有自己的抉择,体会爱和被爱的权利更多是自由,不是束缚。于是相当一部分的IMDB评分者下意识里认定这部以治愈内心的电影充斥着朦胧和矫情,哪有天地如此无限,人生如此拘谨。

中国说一对夫妻感情好,都是一句话,夫妻恩爱。恩在爱前,有恩有爱,一日夫妻百日恩,在东亚的文化圈子里,婚姻是一种报恩还恩似的关系,至于情欲、爱欲都在其次,主要是恩在当前,嫁给一个人,娶一个人,不知道怎么会衍伸出莫大的恩情来,关系靠所谓的恩来维系,《红楼梦》里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以及白蛇嫁许仙,都是一则则报恩还愿的套路,前世姻缘讲究她还他的恩,女性在这种文化谱系中丝毫没占到一点便宜,所以有些家庭美德的宣传中,认命也是一则。莫问两人有多情,只问人间几许恩。恩这个词就本身带有一种强迫交易的性质,施恩于人,意不求报那是不可能的,天大地大,也不如党的恩情大,恩字一出,问题大矣。所以,大凡对于敢于勇敢直视内心、追求自我的电影,我们都不吝于给出高分,而在它的产地而言,这也似平常。

一匹受伤的马,一个残疾的女孩,一个感情疏离的妻子,一个寄身原野的牛仔,他们各有各的话要说,他们的内心各有各的语言,能听得懂他们的将会是谁?他们又将怎样解决自身的问题?从哪里得到治愈和抒怀呢?《马语者》虽然是一部西部片,但他已经失去了西部片的内核,只是风光在西部,人心在东部,生活不仅仅只是呼啸山林,纵马驰骋,还有夜色微凉,揽衣徘徊,天总有黑的时候,人总有伤心的日子,于人于马都是这样,《马语者》的立意是在疗伤,但伤总难疗好,大多数的心病不是治愈了,而是靠遗忘的。

忘记以前就是此时此地的新生,记住当下的美妙超脱就是新的出发。人似乎有几样东西忘不掉,死去亲友的最后面容,美好情愫的完美瞬间,和莫名其妙的午后斜阳。

当初因抉择而成之今日,也希以今日成往后之抉择,斯嘉丽会继续骑马,她的心病被遗忘了,就是崭新的开始,而她的母亲则选择不动声色地告别,消失在这茫茫的天地之间,美好过往,她的选择,对错有那么重要么?很重要,也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享受了那美好情愫的完美瞬间。

牛仔一生,故事丰满,面对荒原,难得动情,但他还要再出发去这天地,马群已被烙下印记,它的嘶鸣就是路过一片草原,看过最绚丽的晚霞,最终还是要沉醉在那马厩里。

 6 ) 一曲终了人散尽

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自然联想到了《马语者》。以前都把《马语者》当婚外恋主题,尽管重复看过好多遍,但几乎都是跳跃着看的。 以前关注的问题是,这么个独立强悍理智的女人究竟从哪一刻开始爱上了那个与她生活状态大相径庭的西部男人。依稀感觉《马语者》对情感的把握比《北京遇上西雅图》到位很多, 又翻出来看了一遍。才发现,《马语者》在豆瓣上的评分居然才8分,评价的人数才九千多,有点埋没了这部影片。另外还发现,该电影的导演,原来是Robert Redford,也就是剧中的男主Tom。Robert出生于1936年,算来拍《马语者》的时候已经接近60岁了。怪不得,把剧中的每个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揣摩得很透彻。

一开始的Annie
Annie是一个杂志社的编辑,有点像工作狂,是一个要求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出色的女强人。在剧中一开始反映的性格特征就是忙、对自己和下属都要求严格、有主见。Annie的性格导致她控制着整个家庭,要求自己的女儿和丈夫都要出色,要混得有模有样。女儿Grace遗传了妈妈的性格,有主见,很反感整个家庭被妈妈控制,都是跟爸爸亲。电影开头,Annie和丈夫Robert之间的情感也很淡,淡到似乎只是靠女儿这个点来维系。原因可以推测,Annie和Robert对问题的处理态度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女儿骑马发生意外事故失去了一只腿时,Annie的态度是让女儿尽快适应装上义肢后的生活,Robert却是处处扶着女儿怕她摔倒,这个时候Annie对Robert就有点不满,觉得女儿被这样宠着的话她永远也没办法自己站起来。其实Annie和Robert都很爱女儿,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Robert对女儿更多的是尊重,而Annie更理性,她想帮女儿找回生活的勇气。看到这里,会觉得Annie有点不近人情。不过电影在后面通过Annie与西部牛仔男Tom的谈话,道出了Annie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Annie的爸爸是个外交官,Annie从小就跟着爸爸满世界跑,在任何地方都只是短暂的停留,没有家的感觉,爸爸在Annie十二岁的时候去世了,也就是在Grace这么大的年龄,Annie学会了独立,学会去be extraordinary,因为生活对于她而言,就是残酷得停不下来,停下来,就输了。于是她觉得此刻的Grace就是彼时的自己,叛逆、倔强、遇到了人生中的大事天塌下来了的感觉,她觉得此刻的Grace需要心灵的救赎,途径就是帮Grace医治好出车祸时严重受伤并且受到惊吓的那匹马——朝圣者,因为彼时的她、此刻的Grace和朝圣者都遇到了人生中同样的困境。Annie开始把工作放在一边,研究各种治疗马的途径,发现了马语者Tom。无奈Tom不肯到亲自到纽约,Annie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开车载着Grace,拉着那匹疯掉的马从纽约到西部。我觉得一个导演或作家好不好,功夫都在细节上。比如这里,Annie要开好几天的车拉着一匹疯马去西部,为什么她老公Robert没有跟着去。这里隐藏着几个原因。一是,从这个家庭一贯的格局看来,Annie一直在做决定下命令,不管你同不同意我都得做,而Robert是比较温和的人,我即使不同意你的做法但我也会尊重你的选择;二是,Annie一直表现得很强很优秀,Robert觉得这个在一般女人身上难度系数很高的举动Annie完全能hold住,可以看出,做什么事情Robert对Annie都很放心。这也是他们俩之间关系越来越淡的原因,缺少沟通和关怀。其实Annie是那种死撑着的女人,别人都觉得她很强,其实她心里有很多不确定,比如她也不确定不远万里带着女儿去治愈朝圣者这个举动到底对不对,女儿要请假,她要移动办公,她其实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她觉得需要采取措施去解开女儿心里的结而不是等时间去治愈,很男性的思维方式,再一次突出了她的性格特点“理性、有主见”。作为丈夫的Robert其实不是很了解Annie。
 
倔强的Grace
十三岁的Grace跟好朋友出去骑马时遭遇了车祸,好朋友丧生,Grace断腿,朝圣者受伤受惊。遗传了妈妈性格的Grace很抑郁很自卑也很叛逆,成天闷闷不乐,还经常对她妈妈Annie凶。Annie拉着她去治朝圣者她也不去,最后被硬拖上了车,在车上带着个耳机听歌不跟她妈说话,最后把她妈妈气得下车哭了一场。仔细想想,这是典型的青少年作风啊,总觉得自己做得都对大人做得都错,大人还动不动就要来管自己。Grace从小就对强势的妈妈Annie有种抗拒心理,Grace对妈妈的理解是从妈妈愤怒的时候吼出“你们总觉得我什么都知道,其实我也有很多东西不知道不确定”开始。我常常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存在很多契机。青少年的时候,最讨厌大人一本正经的讲道理,态度好点的左耳进右耳出,态度差点的直接就喊大人闭嘴。真正教育青少年的,是无意中触动他们的事情。比如突然发现父母有白头发了,发现自己把父母气哭了,发现原来大人们也会这样无助,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有另外一种过法。要想成长,就得去经历。言归正传,Grace虽然有点触动了,还是很反感妈妈的决定,所以在跟Tom见面的时候说“你们要治马治你们的,不要把我拉进去”。从影片的后面部分可以看出,与青少年的沟通要以身份平等为前提。第一个跟Grace沟通的是马语者Tom的侄儿,一个很可爱的小男孩,年纪比Grace略小。Grace跟他交流的时候语气很温柔,但是一提到有关她腿的事时一下子就凶巴巴地结束了他们之间的谈话。Tom时常在半强迫半鼓励Grace去做正常人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开车、打扫马厩、骑马等,帮Grace建立信心,而且Grace是把Tom作为她体系外的人对待的,所以Tom在他眼里不算长辈对她不存在约束力,这才有了与Tom之间的沟通。最后Grace与妈妈Annie之间倾心的交谈,也是从Annie放下架子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开始的。总结一下,与青少年的沟通要平等而真诚。

大叔Tom
Tom大叔,由《马语者》的导演扮演,用媒体的话说是”一个能看透马灵魂的人“,这类人叫马语者(Horse Whisperer)。他是个陶渊明式的人物,去芝加哥念完大学工程系后就回到农场了。他在农场长大,这边有他所有的亲人,Tom大叔比较无欲无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哥哥的孩子们在农场一起长大。他在芝加哥念大学的时候遇到了他的妻子,一个音乐家,他被她的音乐触动并且爱上了她。可是音乐家妻子跟他的追求不一样,在农场生活得很不快乐,他就放她走了。Tom留在了农场,每天干农活,跟哥哥嫂嫂侄子们一起过,生活得很平静。Tom这个角色有点饱经世事的感觉,觉得那些表面上的繁华都没什么意义,还不如与家人充实地过每一天实在。影片中的Tom有很多优点:一是Tom具有较强的洞察力。Tom第一次去拜访Annie的时候观察到Annie接电话时翘着二郎腿的脚不停地抖,他发现了Annie生活的忙碌和内心的焦虑,同时他看见Grace拿手挡着自己的义肢,明白了Grace的自卑。二是Tom深情。在与Annie聊他妻子(应该是前妻吧,但是他说的是他妻子)的时候,他说他们怎么遇见怎么分开,Annie给他们下的结论是“试过之后才发现彼此不合适”,Tom却说“我并不是因为她是适合的人才爱她,我只是爱她”。所以Tom是那种“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舍得让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的男人,只有年纪大了才会有这样的境界吧,爱你却不非要和你在一起。怀念妻子成了他的习惯,于是他会在忙碌一天后静谧的夜晚,打开唱片机静静聆听那些熟悉的曲目。想来Tom也很孤独,才会不知不觉中对Annie动情。三是Tom很笃定。Annie在农场待久了,有点儿喜欢这里的慢节奏,但是觉得这里只是适合养老的地方,年轻应该在大城市里拼一拼。因此,即使迷恋也不敢选择。Tom在这方面却相当确定,他觉得农场能给他广阔的空间去平静心灵。想想纠结于去北上广还是回家乡的我们,是不是也会像Annie一样很羡慕Tom的这份笃定呢?

Annie与Tom的感情
先夸一下Annie的饰演者Kristin,真是演婚外恋女主的高手,她演的《英国病人》也是我的大爱啊!都是演那种很顽强的女子,深藏着很细腻的情感。
可以说,Annie和Tom的这段感情是顺理成章。Annie缺少关怀和保护,有典型的大城市综合症,焦虑、越来越忙,忙得放弃了骑马这项爱好。所以Tom邀请她骑马的那次她相当感动。而在Tom身上,好像时间走得很慢很静,做什么都来得及。Tom喜欢的女人,一定是能触动他的,他妻子的音乐打动了他。Annie的决断和勇气从一见面的时候就把Tom震慑住了吧。
情动之时。Annie和Tom第一次认真的交谈设在黄昏、阳台、alone。这段对话很有意思,Annie先动了情绪说“我为什么觉得你一直在嘲笑我”,然后引出了Tom的“叫我Tom吧”和在芝加哥遇到他妻子的故事。
Annie:笑什么?
Tom:你有安静地坐过一分钟吗?
Annie:额,要是在纽约安静地坐久了就会被淘汰掉。Mr. Booker,为什么我有时感觉你在笑我?
Tom:我不懂,为什么会这样觉得?
Annie:不,你应该说你并没有笑我。
Tom:哦,我懂了,谈话的两方都归你管,是吧?
Annie:这是个男人的世界,Mr. Booker,大多数女人不得不这样。
Tom:你可以叫我Tom。 可能我是有点笑你。我觉得你既然来这儿了,你可以放松点去融入这个环境。
Annie:是啊,这是个好地方。我也觉得有时来度度假什么的挺好的,我不明白你怎么能一直待在这儿。你不挂念着别的地方吗?
Tom:有哪些地方好挂念的?
Annie:额,如果你没有在博物馆、剧院、餐馆、音乐厅等配置都很齐全的城里待过的话,我很难解释。
Tom:那芝加哥算吗?
Annie:你在芝加哥生活过?
Tom:额,我在那里遇见的我妻子。
Annie:你,你在芝加哥跟一个女人结婚?
Tom:对,真的,一个女人。
Annie:哦,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
Tom:我学工程,她学音乐,大提琴,有次听到她演奏德沃夏克协奏曲,我觉得那是我听过的最美的音乐。所以,倒是说说是谁笑谁啊?
 
太佩服导演和编剧对细节的处理了!有意见能够直说和开始八卦自己了,就说明两个人的关系已经有点亲密了。

接下来Tom邀请Annie骑马的片段中,可以看出Tom对Annie有种同情和怜爱,同情Annie一个人死撑着把自己搞得忙忙碌碌精神紧绷,怜爱Annie在这么大压力下还大老远奋不顾身跑来治愈女儿的心灵。骑马过程中双方进一步八卦自己,年龄、考虑的问题相当,就更结成亲密小团体了。然后有个情节,Tom看到Annie的扣子掉了帮她系上,这个时候彼此的情意都了然于心了吧。不像《英国病人》那么轰轰烈烈,编剧给Tom和Annie的仅仅一个热吻和一支舞。国外的爱情片好像都爱扯上舞,舞里面充满了暧昧和激情,典型的如《廊桥遗梦》。《马语者》的这支舞里包含的情感太复杂了,爱、离别、确定、不确定、隐忍……正如歌词里写的“You can ask me anything, but where I've been"、”Things that used to matter seem so small“、”I was looking for a soft place to fall“、”Nothing more than a small taste“。
这部影片恰到好处的地方是,Annie和Tom情感的火刚点燃,就被理智灭了。Tom一直都处于更理智的那方,早就看出了Annie心中的不确定,问了两次”Are you sure?“ Annie说”It's not that simple. It's not fair." 是啊,对于Tom来说只用决定去不去爱就好了,对Annie来说却要决定去不去推翻人生的定局重新来过。

这部影片更让我感动的是两个配角,Annie的老公Robert和Tom的嫂子。
作为丈夫的Robert具有超强的男人第六感,利用假期去看望妻子和女儿,第一天晚上就发现了妻子的不对劲。可能发现一向强悍自信的妻子身上有股柔情和不安了吧。Robert在Annie面前一直都没有作为男人的成就感,他觉得Annie太优秀了,优秀得让他缺乏安全感,所以他在努力让自己变为一个更出色的律师,因为他爱Annie,他以为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把Annie留在他身边。我甚至觉得Robert多么希望Annie开车去西部的路上打电话向他求救,或者无功而返,可是Annie就是那么顺利地到达了。正如Robert对Annie所说,他一直觉得在感情里面他比Annie付出得多一些没有什么,能娶到这样优秀的女子他觉得有些幸运和惊喜,所以一直以来Annie爱他太少他也不介意,但是他看到朝圣者,觉得自己要么去改变这件事情要么去接受它,他希望Annie能在回家之前把爱不爱他这个问题想清楚。没有愤怒,只有理智。Robert在卑微地爱了Annie那么久后开始去勇敢地追求Annie的爱。

Tom的嫂子,一个农妇,我甚至都忘了她的名字。Annie刚到农场的时候她纠结于又要准备更多的食物,她老公Frank邀请Annie从旅馆搬到附近的小房子来的时候这个农妇怕麻烦也满脸的不乐意。一个在生活里有些斤斤计较的持家女人。但是当Annie有天问她为啥愿意一辈子住在乡村里的时候,她回答说”我是个牧人的女儿,我觉得当牧人的妻子也应该差不多吧。我有时候也会想想那些我没有得到的东西。比如我说等有机会了去摩洛哥看看,但我也明白这也就是说说而已,绝大可能去不了。“这就是所谓的知足者常乐吧。我生活里有梦想,但我也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梦想能实现当然好,不能实现我也不会沮丧。一种与生俱来的豁达。

想表达的也表达的差不多了。发现这一阶段的成长,表现在回忆起来不会为做错事而脸红,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做得欠妥。渐渐地,以前不懂的事情现在明白了,以前不关注的东西开始关注了。现在才真正懂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八个字的含义。

 短评

在HBO上看的~印象极深,音乐唯美动听

6分钟前
  • yolanta
  • 力荐

不仅是马需要马语者,人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更需要“人语者”。

11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这片感觉就是《大河恋》和《廊桥遗梦》的混合体,只不过都略逊了一筹。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14岁的Scarlett Johansson啊~

15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疗伤,救赎,和爱的遗憾。多年回望,你是岁月中,硌过心尖的一粒砂。

20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该片相比《廊桥遗梦》要显得寡淡寂寞得多,但就思想性、艺术性及可读性而言,《马语者》是远在《廊桥遗梦》之上的。该片折射出当下浮躁社会下的情感盲区。

2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片名可得知:小语种学者

29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1、62岁的罗伯特+38岁的克里斯蒂,如果罗伯特年轻10岁,效果会更好。2、克里斯蒂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优雅中带点忧郁,中性而迷人,像在《英国病人》中那样,具有被两个男人深爱的说服力。3、整部片感情充沛,细腻,尤其是男女主角相拥跳舞那段,情不知所起,深入人心。给马和给女儿疗伤的部分也很动人。4、人生总有受伤,总有遗憾,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时候我们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或克服它,或接受它。5、风景不错,意境悠远,有些片段让我联想到《断背山》。

31分钟前
  • 愚子
  • 力荐

心太老,以至于无法太感动。朝圣者在小溪里被找到时脸上的伤着实让人震了一下,小女孩的反叛也不是无理取闹,台词更像是成人的反思(编剧花了脑筋但弄巧成拙的意味)倒是汤米和女主相拥跳舞的那段,看着非常让人心动。煽情,激越,唯美。比滚床单妙多了。编剧导演都是风月之人呐~

36分钟前
  • 灼灼裴质
  • 还行

发现这种拥有醇粹隽永又细腻绵长情绪的电影和《与狼共舞》《完美的世界》《廊桥遗梦》《断背山》如出一辙。再看看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凯文·科斯特纳、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安……是不是只有演员出身的导演才能捕捉这种特定的气质并呈现在电影中?

41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推荐

许多有关touch的镜头实在toughing到不行,习惯了肉弹版斯嘉丽看十三岁分分钟出戏

42分钟前
  • 烧炭小五郎
  • 力荐

好多纠缠牵扯的爱呀 老娘貌似好的就是这口 从头到底这眼眶就没怎么干过= =最后那些婚外恋隐忍不舍惆怅唏嘘内心撕扯 像看廊桥遗梦和英国病人时候的感觉 K啊 你也跟RF一样啦……尽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啊另外 OST大好 风光大好

45分钟前
  • 死小姐
  • 力荐

母親安妮知道如果終結了馬兒,等於也終結了女兒格蕾絲的身心。今天真的很難再享受到如此又深刻、又細膩、又療癒的電影。

48分钟前
  • 珠海小豬豬
  • 力荐

好看很治愈的影片!斯佳丽小时候都这么好看!

51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情深说话未曾讲

5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接近三小时的标准肥皂剧,虽然看到最后一幕的时候我小小地唏嘘了一把。我只喜欢RR和小正太牛仔,女猪脚们都不喜欢。说喜欢本片摄影的大概平时喜欢用美图秀秀的柔光镜吧。另外比较费解的是15周年纪念版蓝光在前半个小时居然上下左右四周都有黑边

57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还行

但是,安妮为此付出了代价——她长期离职,被解雇了,同时和丈夫的感情越来越疏远淡漠。另一方面,汤姆的与众不同让安妮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

60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这样好的电影怎么没得奥斯卡呢

1小时前
  • kingfish
  • 力荐

小说的结尾烂俗死,可是电影的结局让人难过死了。K剪短了头发,却和英国病人里一样动人,她才是婚外恋代表。Redford满脸的皱纹,可是我更爱你了!!!!呜呜呜

1小时前
  • 眠去
  • 力荐

小斯嘉丽真美,演的真好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

我以为是少女和马的故事,结果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像极了《廊桥遗梦》,但比廊桥更宽广的是草原不是吗,雷德福在骨子里永远是个牛仔,叫SundanceKid的牛仔,比Eastwood更细腻的牛仔。

1小时前
  • octopu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